《白马篇》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35 KB
- 文档页数:2
白马篇教学设计(优秀3篇)白马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思想:贯彻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体现教学民主思想,尊重学生个性,力争在平等、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的。
:1、鉴赏游侠形象,了解揭示人物外在美和内在美的艺术手法;2、运用想象和联想,再现忠勇双全的游侠形象;3、了解曹植创作的主题。
重点难点:鉴赏游侠形象是重点,再现游侠形象是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发现法等。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指导学生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导入。
2.释题,指出学习重点。
3.回顾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是读、想、悟,鉴赏《白马篇》的关键是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形象。
二、鉴赏《白马篇》。
(一)指导诵读,感知语言。
1.生配乐朗诵全诗。
2.找出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二)联想想象,再现形象(20分钟)1.学生自由发言,分析少年英雄形象(1)《白马篇》塑造了怎样一位英雄形象?请发挥想象,描述一下“游侠儿”的形象。
(2)《白马篇》是从哪几方面来塑造少年英雄形象?试举例说明。
(3)试比较分析《木兰辞》和《白马篇》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异同。
2.教师总结、扩展。
3.再现游侠儿形象。
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形式去演绎、再现少年英雄形象。
(三)联系背景,感悟诗境1.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曹植身世和时代背景,说说《白马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与曹植对话:学了《白马篇》,你的最深的感悟是什么?你想对曹植说些什么?三、结语。
四、布置作业。
(一)以“我的英雄梦”为题目,发挥想象和联想,写一篇作文。
(必做)(二)要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选做)1.曹植与建安文学研究2.从作品看曹植前后期思想的变化板书设计:白马篇曹植内容艺术表现装束外在美武艺铺陈少年英雄炼字内在美气概警句精神附:《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白马篇》_高中语文教案一、解题《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
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
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读诗,扫除文字障碍。
②内容和形式总理。
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先写少年的装束,再写少年的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板书:装束、外在美。
后半部分先写参战之快,再写作战之勇,然后揭示其内心美。
板书:征战、内心美。
(解说:先概括,为下一步的具体品味打下基础。
)2.具体品味,把握重点难点前半部分赏析分四步:①起句奇特:“白马”“金羁”,一白一黄,色彩鲜艳。
“连翩”“驰”,马又是何等英姿。
看似写马,实则写人。
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
②“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仅此一句,写出了少年不平凡的经历。
③重点赏析:“宿昔秉良弓……勇剽若豹螭”八句。
A.内容概括: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B.表达作用:此八句既是“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又为后半部分写“游侠儿”“捐躯赴国难”的英勇行为作好了铺垫。
C.艺术手法及其作用——铺陈。
④重点句吕味:“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写少年英雄身手比“猴猿”还要“狡捷”,气势像“豹螭”那样“勇剽”。
后半部分赏析:《白毛女》_初中语文教案教学设想课文节选了两场戏,内容较多,但自读提示和课文注释已经简介了相关剧情。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抓住戏剧所表现的矛盾冲突和形象刻画,引导学生思考杨白劳这一人物的悲惨命运,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1.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新课学习。
XXXXXX雪毛,XXXXX oXX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XX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洪。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XX o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译文你骑着XX花毛的龙马,XX闪耀,好一个五陵豪侠你所佩之剑,色如秋霜,切玉如泥;你所穿之袍,缀有明珠,耀如落日。
原来你是侍奉皇上斗鸡徒,乘坐的XXX盖高高你XX可摧南山虎,伸臂手接太行飞猱你酒后风采飞扬,三杯下肚,笑弄宝刀你杀人如剪草,与剧XXX四海遨游你终于想起改变自己的游荡生活,要争取功名你于是发愤去了函谷关,跟随大军去到临洪前线叱咤风云经百战,匈奴如鼠尽奔逃你归来豪气不改,终日饮酒,不肯给XX宰相下拜羞于学原宪,居住荒僻蓬蒿的地方。
注释⑴白马篇,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2)XX,《XX・XX・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
〃⑶五陵,语出XX《西都赋》:"XXX、;霸,北眺五陵。
〃杜、潘谓杜陵、;霸陵,在城南;五陵谓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渭北。
皆汉代帝王陵墓,并徙入以置县邑,其所徙者皆豪右、富贤、吏二千石。
见《后汉书∙χχ传》及:XXXo五陵豪,谓五陵豪侠。
⑷''XX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意谓:所佩之剑,色如XX,切玉如泥;所穿之袍,缀有明珠,耀如落日。
XX:形容剑的颜色。
切玉:形容剑的锋利。
明珠袍:镶珠的衣袍。
⑸斗鸡,XX好斗鸡,善斗鸡者每召入宫中侍奉,甚得宠幸。
轩盖,有篷盖之车,贵人所乘。
⑹万乘,指天子。
古制,天子有兵车万乘。
轩盖,车盖。
⑺弓摧南山虎,用晋XX事。
《晋书・xx传》载:南山白额猛虎为患,XX入山射杀之。
(8)XX,汉时大侠。
此代指当时豪侠中之雄杰者。
⑼函谷,古关名,在陕州灵宝县。
此代指XX以东之要塞。
临洪,地名,属陇右道济州。
此代指XX以西之边陲。
(K))临挑,古县名,在今甘肃眠县一带。
(11)叱咤,怒斥声。
曹植白马篇教案教案标题:曹植白马篇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曹植白马篇,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曹植白马篇的情节和主题。
2. 掌握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曹植白马篇中的象征意义。
2. 运用文学鉴赏理论分析作品。
教学准备:1. 复印曹植白马篇的原文及相关资料。
2. 准备多媒体设备,以便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准备一些问题和讨论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关于曹植和白马篇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讨论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阅读与理解:1. 分发曹植白马篇的原文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
2.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题,提醒学生注意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3. 分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 整合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讨论,梳理出作品的主要观点和意义。
文学鉴赏:1. 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理论分析曹植白马篇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通过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 分组展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作品,并给予彼此反馈和评价。
创作与表达:1. 引导学生根据曹植白马篇的主题和情节,进行创作。
2.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篇续篇、写一篇读后感,或者进行其他形式的创作,如绘画、音乐等。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引导学生思考曹植白马篇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3.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并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学展览或演出,以加深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2. 给学生推荐其他古代文学作品,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白马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白马篇的背景和作者;•分析和解读白马篇的主要内容;•掌握白马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提升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白马篇的背景和作者介绍;2.白马篇的主要内容解读;3.白马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分析;4.学生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白马篇的背景和作者介绍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探究白马篇作为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信息,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分组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白马篇作者的了解和推理,通过合作掌握白马篇的背景知识。
第二课时:白马篇的主要内容解读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白马篇的全文,并进行重点段落的解读。
2.学生针对白马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进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第三课时:白马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分析1.教师讲解白马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提供相关练习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
2.学生分析白马篇中的具体修辞手法,并解释它们在文本中的作用和效果。
第四课时:学生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思考1.学生展示自己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思考,可以选择写作、演讲或PPT 等形式进行展示。
2.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白马篇中的亮点和值得探索的问题。
3.教师以白马篇为启发,进行文学创作的指导,鼓励学生动手写作并分享。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2.学生对白马篇和作者的理解程度;3.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的积极程度;4.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五、教学资源1.《白马篇》全文;2.有关白马篇作者的介绍资料;3.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材料;4.学生创作文学作品的指导材料。
以上是关于《白马篇》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白马篇》教学教案年级:七年级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白马篇》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基本内容。
-使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白马篇》,并理解其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分析《白马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理解其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上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白马篇》的内涵。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和鉴赏能力,提高其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白马篇》中展现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1. 《白马篇》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2. 《白马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理解《白马篇》中的英雄形象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1. 文言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和故事,引导学生谈论对英雄的理解。
2. 引出《白马篇》的作者曹植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朗读与感知1. 教师范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朗读技巧。
2. 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并尝试理解课文大意。
三、文言词汇与句式学习1. 指导学生查阅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2. 列举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讲解和练习。
四、结构与修辞手法分析1. 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指导学生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并讨论它们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上的作用。
五、深入理解与讨论1. 组织学生讨论《白马篇》中的英雄形象,分析英雄的品质和特征。
2. 探讨《白马篇》中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的忠诚,引导学生思考当代青年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六、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白马篇》,并写一篇关于《白马篇》的读后感或赏析文章。
《白马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白马篇》全文;(2)了解《白马篇》的创作背景、作者曹植的生平和文学地位;(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白马篇》;(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兄弟情深的真挚情感;(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白马篇》;(2)理解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典故的含义和背景;(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曹植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介绍《白马篇》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白马篇》,理解诗意;(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与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从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赏析《白马篇》;(2)解读诗中的深刻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中兄弟情深的感悟;(2)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后自主学习和背诵。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白马篇》;3. 调查了解身边的亲情故事,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白马篇》的理解和赏析能力;2.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程度;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文中的情感。
3. 案例分析:分析诗文中具体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诗文背景、作者生平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白马篇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白马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名篇,被广泛用于中学语文教材中。
通过学习白马篇,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提高语感和修养。
本教学设计将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对白马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白马篇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2.能够分析白马篇的诗意表达和修辞手法;3.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4.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内容1.白马篇的作者和创作背景2.白马篇的诗意表达3.白马篇的修辞手法4.对白马篇进行赏析和解读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展示白马篇的相关资料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2.通过谈话引导学生了解白马篇的背景和意义;步骤二:学习白马篇的作者和创作背景1.教师简要介绍白马篇的作者——贺知章,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文献资料;2.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贺知章的生平和文学成就;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贺知章创作白马篇的动机和目的。
步骤三:学习白马篇的诗意表达1.教师提问,激发学生对白马篇的联想和想象;2.分析白马篇的诗意表达,如描绘白马的形象和气质,烘托意境等;3.学生展示自己对白马篇诗意的理解和想法。
步骤四:学习白马篇的修辞手法1.教师介绍白马篇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2.分析白马篇中的具体修辞手法,并进行示范;3.学生找出白马篇中的修辞手法,并给出自己的解释和理解。
步骤五:赏析和解读白马篇1.教师进行整体解读,分析白马篇的主旨和意义;2.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讨论,分享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感受;3.学生撰写读后感或开展小作文活动,表达对白马篇的思考和感悟。
五、教学资源1.白马篇的文本和注释;2.相关的图片和文献资料;3.学习手册和学习笔记;4.课堂PPT和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分组讨论活跃程度等;2.学生作业评价:阅读笔记、读后感、小作文等;3.教学效果:学生对白马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白马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马篇》。
(2)理解《白马篇》的字词、句式、语法和修辞手法。
(3)分析《白马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白马篇》。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白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动物的美好情感。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白马篇》。
(2)理解《白马篇》的字词、句式、语法和修辞手法。
(3)分析《白马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白马图片,引发学生对白马的兴趣。
(2)作者简介:介绍作者曹操及其作品《白马篇》。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白马篇》,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白马篇》的字词、句式、语法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白马奔跑的场景,感受作者对白马的喜爱和赞美。
(2)讨论:为什么作者要赞美白马?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白马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白马篇》。
2. 分析《白马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 写一篇关于《白马篇》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背诵《白马篇》、分析修辞手法和写读后感。
3. 知识掌握:对《白马篇》的字词、句式、语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4. 情感态度:对白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白马篇》教案【白马篇】教案篇一:认识《白马篇》【导入】本节课将学习古代文言文选段《白马篇》。
我们将通过导读、注释、讲解和课堂朗读等多种方式来深入理解这篇文章的内涵和特点。
【内容】1. 实现目标:通过学习《白马篇》,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结构及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 了解《白马篇》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分析《白马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理解《白马篇》中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3. 教学难点:- 分析《白马篇》中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理解《白马篇》中描写白马的意象,以及其与文化内涵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读《白马篇》通过教师的朗读和逐字解释,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理解《白马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结构分析:将文章分为导言、正文和结语,讲解各部分的作用和关系。
- 修辞手法:解释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并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效果。
3. 探究《白马篇》中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理解白马的象征意义:通过对文中白马的描写和比喻,引导学生思考白马所代表的品质和价值观。
- 分析文化内涵: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解读,挖掘《白马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例如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诚信、正直的推崇。
4. 讨论与展示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他们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词汇进行表达。
5. 辅助材料使用分发《白马篇》的注释和词汇表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和感受了古代文言文作品《白马篇》的魅力。
通过分析其结构、修辞手法和描写,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其深刻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同时,通过朗读和讨论,我们培养了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今后能继续探索和欣赏更多经典的古代文言文作品。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白马篇》的作者、时代背景和文学价值。
(2)掌握《白马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能正确朗读并背诵《白马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的高尚情怀。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1. 理解《白马篇》的意境和情感。
2. 掌握《白马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白马篇》中复杂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 分析《白马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白马篇》的作者、时代背景和文学价值。
2. 播放《白马篇》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二、分析诗歌内容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感受诗人对大漠边疆的热爱。
2.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如“白马西来,边城飞狐”等,体会诗人对边疆英雄的赞美。
三、诗歌鉴赏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诗歌的生动形象。
2. 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如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白马篇》的主题思想。
2.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1. 总结《白马篇》的文学价值。
2. 强调诗歌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白马篇》的作者、时代背景和文学价值。
2. 回顾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二、诗歌背诵1. 学生分组背诵《白马篇》。
2. 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三、拓展延伸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与同学们交流。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生活的关系,如何将诗歌中的美好情感融入生活。
四、课堂总结1. 总结《白马篇》的教学内容。
白马篇教案教案:白马篇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白马篇》。
本文主要讲述了白马的来历、特点以及与主人的深厚感情。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白马的传说故事,培养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提高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重点: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引入,展示白马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白马。
2. 教师简要介绍白马的来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学习生字词(10分钟)1. 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理解课文内容(10分钟)1. 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白马与主人之间感情的体会。
五、实践环节(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关爱身边的动物。
2. 每组选取一种动物,制定关爱计划,并进行展示。
六、小结与作业(5分钟)2.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关爱动物的短文。
板书设计:白马篇来历:传说故事特点:美丽、善良、忠诚感情:与主人深厚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 白马是()的化身。
A. 神灵B. 仙女C. 动物D. 人类答案:C二、填空题:1. 白马_______,_______,与主人_______。
答案:美丽、善良、忠诚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白马篇》,学生了解了白马的传说故事,培养了关爱动物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讨论关爱动物的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了语文素养。
白马篇教案白马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白马篇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掌握白马篇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3.能够读懂和理解白马篇的内容;4.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白马篇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2.难点:能够读懂和理解白马篇的内容。
三、教学准备:1.教材:《白马篇》;2.多媒体设备;3.学生教具:绘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张白马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白马的外貌和特点进行描述。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帮助学生激发对白马的兴趣。
Step 2:词汇学习(10分钟)1.给学生发放绘本,通过阅读绘本,帮助学生学习绘本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并进行解释。
2.帮助学生记忆这些词汇,并引导学生进行例句造句练习,加深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和应用。
Step 3:阅读理解(15分钟)1.给学生发放白马篇的文本,让学生默读一遍,然后学生将文本中的重要信息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2.学生将自己的复述与同桌或小组进行对比,互相检查,纠正错误。
3.全班师生共同讨论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Step 4:情景模拟(15分钟)1.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一位同学扮演白马,其他同学扮演剧中的其他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2.鼓励学生通过情景模拟,展示他们对白马的理解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Step 5:思维拓展(15分钟)1.与学生共同分析白马篇中的寓意和主题思想。
2.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写故事的方式,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结局或故事情节。
3.学生向大家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帮助他们对彼此的作品提出问题和给予评价。
五、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通过总结,巩固学生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鼓励学生对自己作品的优点进行肯定和发扬光大。
六、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继续阅读白马篇,并写一篇关于白马篇的读后感。
七、板书设计:白马篇教案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呈现图片、绘本和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白马篇的内容。
白马篇-语文版第四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白马篇》故事的阅读和写作训练。
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白马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2.启发学生思考真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3.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阅读《白马篇》,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真理,运用所学知识写作。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合理表达。
四、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白马图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2.视听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含义;3.创设情境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励学生对故事进行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出示白马图片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这张图片,它是一匹白马,请你们想一想,有什么故事跟这匹白马有关吗?学生:(思考片刻)老师,我知道了,是《白马篇》。
教师:很好,我们今天的主题是《白马篇》。
在开始之前,先给你们讲个故事,故事名叫《白马来了》。
故事的大意是:有一天,一匹漂亮的白马来到了一个小镇,它非常的美丽和温顺,全镇的人都喜欢它。
但是,有一天,一位恶人偷了这匹白马,想要卖掉它赚钱。
结果,白马跑掉了,恶人也被抓住了。
白马回到了原来的主人身边,镇上的人又可以看到它了。
2. 阅读故事教师朗读故事《白马篇》教师:同学们,你们认真听好了故事,现在请你们将故事读一遍。
(学生们自由阅读,理解故事的大意)3. 课堂探讨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我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偷别人的东西。
教师:好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学生:(继续发言)我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拥有的东西。
教师:很好,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你们都说得很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有自己的感情。
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另外,还要讲究做事的方式方法,不能用非法的手段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白马篇高中语文教案一、解题《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二、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读诗扫除文字障碍②内容和形式总理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先写少年的装束再写少年的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板书:装束、外在美后半部分先写参战之快再写作战之勇然后揭示其内心美板书:征战、内心美(解说:先概括为下一步的具体品味打下基础)2.具体品味把握重点难点前半部分赏析分四步:①起句奇特:“白马”“金羁”一白一黄色彩鲜艳“连翩”“驰”马又是何等英姿看似写马实则写人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②“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仅此一句写出了少年不平凡的经历③重点赏析:“宿昔秉良弓……勇剽若豹螭”八句A.内容概括: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B.表达作用:此八句既是“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又为后半部分写“游侠儿”“捐躯赴国难”的英勇行为作好了铺垫C.艺术手法及其作用——铺陈④重点句吕味:“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写少年英雄身手比“猴猿”还要“狡捷”气势像“豹螭”那样“勇剽”后半部分赏析:①“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对偶句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蹈”“凌”写出了少年英雄长驱直入、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蹈死不顾之勇为什么能为此左凌右蹈呢自然过渡到原因的分析揭示少年英雄纯美的内心世界②赏析“弃身锋刃端”以下八句:A.此段铺陈淋漓尽致极写少年英雄精忠报国的英雄肝胆B.连用两个反问句把舍身为国、不顾家庭的爱国感情表现得更强烈显示义无反顾的气概可试着改用陈述句让学生比较表达效果的差别三、课堂训练熟读全诗当堂成诵四、课堂小结本诗结构谨严环环相扣气势宏伟酣畅淋漓铺陈和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尤其是少年英雄的忠勇报国之心、建功立业之志值得我们学习五、布置作业1.通过本诗的学习以“爱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700字以上2.①默写《迢迢牵牛星》和《饮酒》;②默写《白马篇》中描写少年装束、精湛射骑技术、赫赫战功的句子。
《白马篇》教案
一、解题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
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
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读诗,扫除文字障碍。
②内容和形式总理。
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先写少年的装束,再写少年的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板书:装束、外在美。
后半部分先写参战之快,再写作战之勇,然后揭示其内心美。
板书:征战、内心美。
(解说:先概括,为下一步的具体品味打下基础。
)
2.具体品味,把握重点难点
前半部分赏析分四步:
①起句奇特:“白马”“金羁”,一白一黄,色彩鲜艳。
“连翩”“驰”,马又是何等英姿。
看似写马,实则写人。
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
②“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仅此一句,写出了少年不平凡的经历。
③重点赏析:“宿昔秉良弓……勇剽若豹螭”八句。
A.内容概括: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B.表达作用:此八句既是“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又为后半部分写“游侠儿”“捐躯赴国难”的英勇行为作好了铺垫。
C.艺术手法及其作用——铺陈。
④重点句吕味: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写少年英雄身手比“猴猿”还要“狡捷”,气势像“豹螭”那样“勇剽”。
后半部分赏析:
①“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对偶句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蹈”“凌”写出了少年英雄长驱直入、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蹈死不顾之勇。
为什么能为此左凌右蹈呢?自然过渡到原因的分析,揭示少年英雄纯美的内心世界。
②赏析“弃身锋刃端”以下八句:
A.此段铺陈,淋漓尽致,极写少年英雄精忠报国的英雄肝胆。
B.连用两个反问句,把舍身为国、不顾家庭的爱国感情表现得更强烈,显示义无反顾的气概。
可试着改用陈述句,让学生比较表达效果的差别。
三、课堂训练
熟读全诗,当堂成诵。
四、课堂小结
本诗结构谨严,环环相扣,气势宏伟,酣畅淋漓,铺陈和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尤其是少年英雄的忠勇报国之心、建功立业之志,值得我们学习。
五、布置作业
1.通过本诗的学习,以“爱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700字以上。
2.①默写《迢迢牵牛星》和《饮酒》;②默写《白马篇》中描写少年装束、精湛射骑技术、赫赫战功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