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日本战败秘史(连载之二十四)——穷兵黩武必然失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格式:pdf
- 大小:413.28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章日本研制原子弹内幕不仅日本陆军在尝试研制原子弹,海军也曾成立过核物理成就利用委员会。
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军界上层对原子弹最早感兴趣的是安田武雄将军。
他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曾担任陆军航空技术研究所所长,后来任帝国空军参谋长。
安田武雄十分关注国外在军事方面的科技进展情况,自然也注意到了核裂变的发现。
1940年4月,在得知核裂变具有极大的军事潜力后,安田武雄向他的老师嵯峨良吉教授请教这一问题。
嵯峨良吉曾到过美国,结识了一些年轻的物理学家,对核物理的最新发展比较了解。
在安田武雄的要求下,嵯峨良吉以书面的意见指出,核物理的最新成就在军事领域潜力巨大。
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见到这个书面意见后,指示让专家研究这个问题。
1941年5月,安田武雄指令日本物理化学研究所讨论研制铀弹的可能性,由日本着名的核物理学家仁科芳雄教授负责。
仁科在东京的实验室制造了一台小型回旋加速器,并根据美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劳伦斯捐赠的设计图纸建造了第二台有250吨磁铁的大型加速器。
这个实验室很快吸引100位日本青年科技人员投入到这项庞大的研究中。
头两年,他们基本致力于理论计算,比较各种区分铀同位素的方法和寻找铀矿。
在陆军(日本空军归陆军部统辖)开展核研究的同时,日本海军也开始了原子弹的研究工作。
1942年年初,海军开始原子动力能的研制开发。
海军部认为,研究核物理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正在迅速进行。
由于一些犹太科学家的帮助,美国在这方面已取得很大的进展。
日本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核分裂取得能量,为舰船和大型机械提供可靠而巨大的动力源。
为此,海军技术研究所成立了一个核物理成就利用委员会,追踪国外的研究进展情况。
委员会成员有日本的第一流物理学家嵯峨良吉、荒胜文策、菊田正四等,仁科芳雄当选为委员会主席。
至1943年3月,委员会相继召开了10次物理讨论会。
委员会估计制造一颗原子弹需要几百吨铀矿石,分离出铀235大约要消耗日本全年发电量的1/10和全国铜产量的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综合作业血战太平洋:硫磺岛战役《硫磺岛守备队之歌》太平洋波涛之间帝都千里南海面飘渺孤零一叶岛皇国安危轻重牵护国要塞若在此皇土就能永安宁日本男儿赌名誉誓死捍卫意志坚正如军歌中描述的那样,硫磺岛只是太平洋上一座20余平方公里的一座小岛,用弹丸之地形容也毫不为过,战前岛上居民也不过千余人。
然而就是这样区区一座小岛,却发生了一场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
硫磺岛为何引得日美双方都如此的重视,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地理位置。
它正当东京与美军新占领的塞班岛之间,距二地各约1200公里。
虽是弹丸小岛,却处在战略要塞。
自从美军1944年7月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后,就开始建立航空基地,出动B—29重型轰炸机空袭日本本土。
但马里亚纳群岛距日本本土将近1500海里,B—29进行如此长距离的空袭,由于受航程的限制,只能携带3吨炸弹,仅为B—29最大载弹量的30%。
而且因为航程太长,战斗机无法进行全程护航,因此B—29只能在8000至9000米高度实施面积轰炸,效果很不理想。
同时,岛上的日军不仅可以向东京提供早期预警,而且可以起飞战斗机进行拦截,甚至还不断出动飞机攻击美军在塞班岛等地的机场,更是大大降低了美军对日本本土战略轰炸的作用。
硫磺岛对美军而言,简直是如鲠在喉。
如果美军占领硫磺岛,那所有的不利都转化为有利,从硫磺岛起飞B—29航程减少一半,载弹量则可增加一倍;战斗机如从硫磺岛起飞,可以为B—29提供全程伴随护航;甚至连B—24这样的中型轰炸机也能从硫磺岛起飞空袭日本本土;更重要的是硫磺岛还可作为B—29的备降机场,供受伤的B—29紧急降落或加油。
因此美军对硫磺岛是势在必得!1944年4月17日,美陆军航空兵(即美国空军的前身)司令阿诺德上将向美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攻占硫磺岛的请求,美参谋长联席会议随即同意这一请求,责成太平洋战区担负此项作战,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上将为就近指挥,将其指挥部从珍珠港移至关岛。
692018.02军事文摘战 役折戟沉沙 矛头顿挫—瓜岛战役日军战败分析1942年中途岛惨败后,日军统帅部仍不肯正视现实,计划依托拉包尔基地夺占所罗门群岛,切断美澳新运输线实现海上遮断,屏护南太平洋的进攻作战,为此派兵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修建前进机场。
但与此同时,美军也计划自南太平洋开启反攻作战,对瓜岛也是势在必得。
战局变化让瓜岛成为当之无愧的焦点,对战双方围绕这个荒无人烟的小岛和岛上的亨德森机场展开了针尖对麦芒的激烈对抗,史称瓜岛战役。
瓜岛战役以美军小型登陆战为开始,但随后双方为争夺机场而逐次增兵,并同时在海陆空展开激烈攻防,是一次典型的联合战役。
历时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美日双方共在瓜岛附近进行了6次海战,双方损失驱逐舰以上的舰只吨位分别为12万吨和13万吨,并包括3艘航孙泽健 陈 龙空母舰,日方还有1.2万登陆部队随船沉入海底,瓜岛西北海域因沉船过多而被称为“铁底湾”,至今仍会干扰过往航船的罗盘。
在空中,美军驻岛的“仙人掌”航空队共出动了2000多架次,击落425架日机,日方中途岛海战剩余的空战精英也消耗殆尽。
在陆上作战中,日军缺少重装备和补给,一次次决死冲锋带来巨大伤亡,据日军统计,岛上陆战共死亡2.1万人,其中包括第2和第38师团在内的陆军精锐。
最终日军因无力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隐蔽撤军,美军得以完全占据瓜岛。
此后美军在总结瓜岛作战经验的基础上越战越勇,而日军则彻底丧失了战役攻击能力,胜利的天平开始向美军倾斜。
故瓜岛战役和中途岛战役一起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开启了太平洋大反攻。
瓜岛战役乃至二战后众多当事人和历史学家对对阵双方的得失进行了分析,旧日本海军军令部的参谋们在海军战败反省会上进行了秘密研讨,昭和天皇也在《昭和天皇独白录》中总结过败战原因,美国则拍过一系列纪录片进行回顾。
纵观整场战役,日军的“武士道”精神和作战经验,没能挽救其失败的命运,这是由于其侵略战争的“不义”性质决定的,但其在指挥决策和装备研发上的失误更大大加速其在瓜岛的失败。
中途岛海战日本的失败原因中途岛海战以日本的战败告终,那么日本为什么会在这场战争中落败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途岛海战日本的失败原因,希望大家喜欢!一日军自满得意,轻视美军。
骄兵必败,这是日军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战争伊始,日军做了周密安排,取得效果明显。
但是日军很快被这样的效果冲昏了头脑。
日本后来没有了谨慎小心的态度,仓促地制定了作战计划,甚至图上演习也是敷衍了事。
日本的部队官员全部抱着蔑视的态度,没有做任何准备。
二日军在情报中的失误。
当时的战局已经向多元化发展,情报已经成为了战争胜利的关键。
这次美军能够取胜的重要原因是实现破译了日本情报密码。
在开战的前期,美军已经知晓了日军的战斗方案。
与之相反的是,日本没有在战前搜集到任何情报,侦察活动在后来也取消了。
日军方面对美军做出了完全错误的判断,这也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三日军分散了兵力。
日军虽然投入了大量的军力,但是没有对它们进行有效的支配。
美国集中了自己所有的力量。
此消彼长,在数量上反而美国占尽了优势。
四日本作战观念的落后。
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中被击沉了所有的战列舰,他们反而想出了一种新的作战战略。
以航空母舰为核心,所有的舰都为航空母舰服务。
日本不愿意将战列舰用来保护航空母舰,依旧把战列舰当成胜利的关键。
五日本作战指挥犯了失误。
日本的将领不仅忽视了侦察任务,还刚愎自用,不听下属的建议,导致了战机的延误。
六日本和美国双方在科技水平和工业实力上的巨大差距。
美国在中途岛海战中已经使用了雷达技术,但是日本依旧靠肉眼识别位置。
美国修理在战场受伤的航空母舰只需要几天,能够让它再次投入战场。
但是日本修理损坏的航空母舰却需要一个月。
在战争后期,美国减少了在航母上与日本的差距。
现在知道中途岛海战日本为何会失败了吧。
中途岛海战发生的时间中途岛海战时间是在1942年六月四日至七日,只有短短三天。
中途岛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重要的基地,一旦失守,背后的珍珠港离破灭也不远了。
中途岛在六月四日的凌晨展开,是二战中颇具意义的战役。
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最大惨败--52万人毙命菲律宾马里亚纳群岛陷落后,日本“绝对国防圈”已被冲破,海空军实力基本耗尽。
此时日本海军主要军舰仅165艘,88万吨;而太平洋上美军却有791艘,352万吨。
但日军大本营仍负隅顽抗,将精锐的关东军6个师团调往菲律宾,并调集海军全部主力,企图在菲律宾与美军决战,代号“捷1号”作战。
1944年8月,日军大本营将在菲律宾的第14军升格为第14方面军,将号称“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大将调去担任司令官。
同时,从关东军、中国派遣军和朝鲜军调遣精锐师团进驻菲律宾。
除第16师团驻防莱特岛外,1944年7月,日军将关东军第8师团(原驻黑龙江绥阳)和第2坦克师团调往菲律宾吕宋岛。
同年7月,将中国派遣军驻山西大同的第26师团派往吕宋岛,驻马尼拉附近(后前往莱特岛)。
此外,日军在菲律宾还先后组建了第30、100、102、103、105师团。
至8月山下奉文接任时,在菲律宾的第14方面军已有9个师团、3个旅团,23万人。
此外在吕宋岛还有第4航空军6万人,海军7.5万人,补充兵员3万人,合计约40万人(《马来之虎——山下奉文》,第216-217页)。
[ 转自铁血社区/ ]但这还不是在菲律宾的日军全部。
1944年9月22日,关东军第1师团(驻黑龙江北部的孙吴)调往菲律宾。
11月,关东军第10、23师团和朝鲜军第19师团也调往菲律宾(朝鲜军的第19师团也参加了“关东军特别大演习”,与第20师团一样,也被视为关东军部队)。
第10师团就是1938年进攻台儿庄的部队;第19、23师团是日军中仅有的与曾与苏军作战的师团(第19师团在张鼓峰,第23师团在诺门坎)。
第19师团是驮马编制,2.8万人;第1、10师团是摩托化编制,2.44万人;第23师团是日军中唯一的机械化师团,2.6万人。
加上这4个关东军师团,以及其他特种部队,从东南亚返回本土途中滞留菲律宾的人员,日军正规军在菲律宾共57万人。
连同动员的武装日侨,在菲律宾的日军总计达63万人,是日军在太平洋上最大的一个战略集团。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民族劣根性带来的失败举例日本人有着独特的民族性格,而这种复杂的性格在太平洋战争的胜败之间表露无遗,也可作为我们认识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的一个标本。
1、保守排外性日本列岛孤悬于太平洋一角,自古同外界就缺乏紧密的联系和交往。
作为一个海岛国家,浩瀚的大洋在古代几乎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这种地理环境中繁衍声息的民族,无疑会以自我为中心。
面对艰难的自然环境和可怕的自然灾难,日本人不得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去生存。
由于日本人长期处于闭关锁国状态之中,缺乏在大的国际环境中磨练,更缺乏同其它民族融合与交往的历史,他们对外界和外部人表现出强烈的猜忌和警惕。
这样,在漫长的历史中日本人形成了狭隘、偏执和顽固的特性,造就了日本民族的保守排外性。
日本人的爱国心总是与不可救药的排外心里结合在一起的,表现为彻头彻尾的岛国主义。
2、武士道精神日本传统文化中有崇尚凶猛、神秘的一面,这在武士道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日本有句谚语“花数樱花,人数武士”,表明了武士在日本社会受到的普遍尊崇。
武士精神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至深至远。
武士道从伦理关系上加固了武士阶层,同时具有了独特明确的思想特征,它使得武士在嗜杀尚武的同时又讲求忠孝信义,举止儒雅,从而在血泊与文墨、刀剑与纸笔之间达到心理平衡。
而儒雅之风并未使武士怯懦苟且,反使之强化了嗜杀之性,变得更加酷虐冷血,甚至为试刀、练剑而经常无故砍杀路人。
作为四民之首的武士阶层享有许多特权,他们的思想与行为模式成为全民族的楷模而受到敬畏崇仰,由此日本国民性打下了深刻的刚勇尚武的烙印。
3、町人根性传统日本国民行为模式的另一显着表现是町人根性。
町人为江户时代对城市商人、手工业者的统称,与武士道一样,町人道德亦要求“忠”、“孝”。
表现为安分守己,遵守社会等级秩序,追逐利润,提倡俭约生活,对环境的观察与适应能力极强,机敏善变。
为了在有限条件下发展,町人道德还强调群体团结一致,形成团体力量。
町人根性使人能够敏感地感受环境的变化,窥伺方向,把握时机,精于算计,而唯利是图、小气吝啬、偏狭固执是其负面特征。
南方论丛……2016年第5期…太平洋战争后期昭和天皇的负隅顽抗*龚 娜[摘 要] 太平洋战争后期,日本败局已定,但昭和天皇依然不愿放弃,拒绝接受失败。
为了逃避战争责任,昭和天皇抛弃了东条英机,寄希望于一场胜战后的谈判,不顾一切地顽固坚持战斗,并利用自己的精神权威唆使前线进行没有希望的决战。
最终,昭和天皇虽然做出“圣断”,结束了这场罪孽深重的侵略战争,但其罪责却不能抹消,昭和天皇对这场战争负有直接而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 昭和天皇 东条英机 太平洋战争[中图分类号] K313.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GDB-10146(2016)05-0085-051944年6月至8月,美军突击了日军“绝对国防圈”的枢纽之地马里亚纳群岛。
对日本海军及海军航空兵来说,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
日本舰队损失惨重,航空“大风”、“翔鹤”、“飞鹰”被击沉,其余航母、战舰也被击伤,被迫退出战斗。
6月,美军开始登陆塞班岛。
如果这条防线被突破,日本本土、菲律宾、中国台湾、冲绳等防卫圈将进入了美轰炸机B-29的最大航程之内,美国将会对日本本土展开战略轰炸。
这对日本最高统帅部是一个特别沉重的打击。
面对如此严重的事态和无法挽回的战局,昭和天皇依然不愿放弃,拒绝接受失败。
6月17日,昭和天皇鼓励海军军令部总长岛田繁太郎说:“这次作战,事关国家命运。
希望作战部队为取得像日本海海战(日俄战争时)那样的赫赫战果而努力奋斗。
” 18日,他又警告首相东条英机:“如果我们失去塞班岛,东京就会不断遭到空袭。
因此,无论如何,要确保塞班。
” 接连两天,陆海两军统帅部长都报告说塞班岛已经没有希望了,但昭和天皇无视这些报告,命令岛田重新占领那里。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编日本史》(项目编号:13&ZD106)。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55页。
[日]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战史丛书—大本营海军部联合舰队6》,朝云新闻社,1970~1975年,第21页。
盘点二战期间日本本土“奇葩”战时宣传01战争期间,日本统治者强调“灭私奉公”,宣传个体生命的无价值、无意义,在这样的宣传和鼓动下,为了国家和名誉而死,被赋予了最高价值。
军国狂热宣传:阵亡"观音""天使""军神"混住靖国神社位于东京九段坂的靖国神社修建于明治二年(1869 年),供奉着2466532柱神灵,在日本也算是极为罕见的神社。
如果在战争中死去,便会被供奉在靖国神社,天皇和皇后陛下都会前来参拜,这是“大日本帝国”的规定。
逝者召唤生者,生者接替逝者,发誓“为了天皇、为了祖国日本奉献生命”这句话准确地道出了作为一架运转着的机器的靖国神社的功能。
只要靖国神社存在一天,这根链条就不会断裂。
这就是为什么以前的参战者、希望参战者以及正处于战争中的人,都对靖国神社的存在感到无上喜悦的理由。
《主妇之友》是为那些风雅贵妇们创建的杂志,可战时连篇累牍刊登的都是极度狂热的报道。
战争时期《主妇之友》不定期地发行附录《主妇之友爱国绘本》作为增刊。
12 页的小册子以色彩鲜艳的套色印刷,颇为赏心悦目。
《辉煌的皇军 (陆军编—海军编 )》《樱花日本》《菊花的芳香》等辞藻华丽的题目,内容却能让读者感动得潸然泪下。
这里介绍《靖国之花》增刊。
该增刊可谓是“军国美谈”的绘本,介绍了“海之军神广濑中佐”“陆之军神橘大队长”“空之军神南乡大尉”“战车军神西住大尉” 等在《修身》教科书中脍炙人口的人物,考虑到毕竟是妇女杂志,其中也不乏对于那些“忠君爱国”女性事迹的宣传。
这本小册子中刊登了两位随军护士的“光荣事迹”,其中一位是在“支那事变”期间,因在南京野战医院传染病楼工作时感染霍乱而死亡的“白衣观音竹内喜代子”;另一位是在“日俄战争”期间, 因在暴风雪笼罩的大连码头连续几日向医院船运送伤病员而患病身亡的“医院船的天使大熊佳子”。
顺便提一下,“医院船的天使”在弥留之际说道 :“我要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上苍,祈求它保佑我的祖国。
GUNFIRE一旦开战,日本必败太平洋开战前夕的“战败报告乃文丨周渝、、是一场被预言的战争。
1921年,旅居美国的英丿vf籍记者、军事作家赫克特拜沃特(Hector C.Bywater)出版的《太平洋海上霸权》中,预测了日本和美国之间的海上冲突,4年后的1925年,赫克特将书中内容进一步改编为军事小说《太平洋战争》。
在这个故事中描绘了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假想战争,尽管时间提前了十年,但其中一些战争细节却与真实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小说出版16年后,亚太地区局势真如小说所言,双方在太平洋上关系剑拔弩张,日本拟定以偷袭美国海军的方式发动战争。
珍珠港事件4个月前,又一个预言出现:1941年8月27曰上午9时,在日本东京首相官邸内,两组内阁正在对峙。
一方是由近卫文曆担任首相,于1941年7月18曰成立了第三次近卫内阁;另一方则是由一群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研究生,他们于7月12曰挂牌成立了"洼田角一内阁”。
这天,“洼田内阁”就近两个月对太平洋战争进程的推演和研究成果,向近卫内阁进行详细汇报。
这份报告中,不但分析了战争爆发的原因,就连战争的结局也一语成谶旦幵战,日本必败!各界精英汇聚研究所战争还未幵始就已预言战败,这结论从何得来?一切还得从1940年9月,曰本内阁总理大臣下令成立的一个秘密机构一一“总力战研究所”说起。
首先,曰军对“总力战”是如何认知的?曾任日本关东军参谋的日本陆军中将饭村穰如此解释:“……当我国与其他诸国发生战争之时,或者预计会发生战争的时候,为了使对手屈服或者迫其放弃敌对而采取的行动,就是总力战。
换言之,以国防为目的而采取的国家活动,❻/饭村穰,总力战研究所所长便是国家总力战……当幵战的意图已经明确,并已确定发动武力的时间之后,要暂时佯装平静,或者在外交上显示出屈从的姿态,以迷惑敌人,然后突然奋起,对敌人的重要部位进行奇袭。
在国内对策上,要暂时压制主战论调。
”(饭村穰:《机密•总力战纲要•印刷一OO部》)这位饭村穰就是总力战研究所的所长,1941年1月走马上任。
马里亚纳海战期间,正在“伯明翰”号巡洋舰上观看空战的美国海军官兵2016.03潘文林压垮日本法西斯的最后一根稻草由胜而衰,日本走上末路20世纪40年代,多方因素交织影响使日本帝国主义迅速经历了大胜至惨败的过程。
为了进行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扩充军备。
截至1941年底,日本海军拥有3500名飞行员 、3089架作战飞机、10艘航母,一线部署的战机有1830架。
陆军方面,日本拥有51个现役师、85个飞行中队。
另外,还有10个用于培训的兵站师和大批的独立旅和卫戍部队,大约相当于30个师。
因此,太平洋战争前夕,日本陆军已超过100万人,并得到将近200万训练有素的预备队的支持。
此外,日本陆军航空队还有大约1500架可供使用的作战飞机,其中部署在一线的飞机为1375架。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位于夏威夷群岛瓦胡岛上的珍珠港海军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
偷袭时,日本共出动6艘航母及一些护航舰艇,搭载了423架由战斗机、水平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组成的空中突击群。
在短短的1个多小时里,共投掷鱼雷50枚、炸弹556枚,弹药总计144吨。
击沉、击伤美军各型舰船总计40余艘,其中击沉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2艘和油船1艘,重创战列舰3艘、巡洋舰2艘和驱逐舰2艘,击伤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艘和辅助船5艘;击毁飞机265架。
美军有2403人阵亡,1778人受伤。
日军只有29—从合格飞行员的缺失看日本帝国的灭亡(下)架飞机被击毁,70架被击伤,55名飞行员死亡,5艘袖珍潜艇被击毁,1艘袖珍潜艇被俘。
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军队获得了巨大成功。
除了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外,还将魔爪伸向东南亚及大洋洲,侵占了包括泰国、马来亚、菲律宾、中国香港、荷属东印度群岛、新几内亚等在内的东南亚大部分领土以及大洋洲部分地区。
不过,日本人的好景并不长。
以美国为首的盟国部队,在接下来的数次战役后,彻底扭转了太平洋战场上的形势。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观《东京审判》有感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坐下,去想像,想像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想像卢沟桥上倒下的战士;想像日军在南京那带血的屠刀;想像成堆的死尸填满河道;想像日本兵烧杀淫掠,在中国的土地上。
从1931年到1945年,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直在持续着,他们到底给当时的中国造成了怎样巨大的损失,以及对以后的中国有多么巨大的影响,还有给中国人的心里造成了如何的阴影,谁都没有统计与调查过。
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的战争,以及最终必然的失败,给日本带来了什么,给日本人带来了什么,一片颓废,还是一片残垣。
但不管怎样,一个不争的结论就摆在历史面前: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必须要对这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负责,必须要对战争造成的一切负责!他们,是历史的罪人!他们,必须接受历史的审判!于是,一场历史上最大的国际审判开始了。
这就是——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开庭到1948年11月宣判终结,共历时近两年零七个月。
其间共开庭818次,法庭纪录4.8万余页,出庭作证的证人达419人,出示文件证据4000多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规模超过了纽伦堡审判,堪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也是二次大战结束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之一。
日本法西斯的种种罪行在审判中一步步被揭露。
东京审判的判决书宣布,确认日本有对中国进行侵略战争及对苏联、美国、英国与其他盟国进行类似战争之罪。
认为“九一八”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日本是中日战争的侵略者。
我是紧攥着拳头看完整个电影的,因为我一直在压制着我内心的激愤。
电影表现出了很多真实的细节。
像代表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日军辩护律师团副团长,东条英机的律师广濑一郎脚上的军靴,法庭上大川周明的装疯,中国检察官倪征燠的指东打西,东条英机始终冷漠阴郁表情,中国法官梅汝敖的据理力争等等等等,也正是这些细节,将整个审判的紧张,激烈,艰难表现出来,而也正是这些,深深地打动着观众的心,打动着我。
太平洋战场日本失败的原因----观<<太平洋战争纪实>>有感专业:统计姓名:李昊朋学号:41009079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力、军力逐渐上升,日本的政客们也纷纷做起“大日本帝国梦”。
他们发现英国与日本的面积、地理位置非常相似,都是战略纵深狭小、自然资源贫乏的岛国,既然英国能够发展成“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为什么日本不能?然而,当日本开始扩张时,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殖民地的狂潮已经基本结束,世界格局已基本固定,且部分殖民地人民也已渐渐觉醒,开始走向独立。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日本却想着帝国梦。
这就注定了他一定会失败。
战略政策的摇摆不定也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他本可以向英国一样,追求海军的最优配置,但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亚洲大陆仍处在封建时代,大多闭关锁国,王朝腐败,军队装备落后。
这无疑给了日本无数的诱惑,随着朝鲜的不堪一击,日本渐渐尝到了甜头。
在日俄海战击败了亚洲大陆强国俄罗斯后,日本人更是狂妄的认为再没任何国家能阻挡日本的扩张。
从此日本国内开始持续数十年的大陆政策与海洋政策之争。
结果就是日本在1939年诺门坎战役日军领教苏军机械化部队威力之后,又领教了美国海军的威力。
当日本发现打不过苏军之后他可以和苏军签订友好条约以维护自己在殖民地的权力,但他快输掉太平洋战争时,美国人却不给他任何和谈的机会,摆在他面前的只有无条件投降。
在统帅权方面,盟国有一个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代表的最高统帅部,而日本却在这时出了一个三权分立,大本营,政府, 大本营政府连络会议,这三者都是独立的;于是这三者在每一个重大战情发生时都要进行磋商。
战争讲究的就是效率,三权分立必定会导致作战计划制定滞后,必然会导致战斗失败。
在缅甸英帕尔战役中,日本的高级军官在作战可行性方面一错再错,把士兵推到了死亡的边缘,在佐藤师团长一再要求送来补给未果的情况下,他不得不越权带领军队撤出战斗,师团长独断的事是日本陆军史上第一次,最后佐藤师团长和另外三个师团长一起被解职,但和发动英帕尔战争有关的各位陆军首脑没被追究责任。
太平洋战争的发生经过介绍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日本帝国为首的轴心国和以英美国为首的同盟国之间的战争,那么你了解太平洋战争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太平洋战争的经过,希望能帮到你。
太平洋战争的经过太平洋战争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作战地点实在亚洲太平洋战场,参战双方是轴心国和同盟国,同盟国的主要参战国家是英国美国,轴心国的主要参战国家是日本。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太平洋战争简介,来具体了解一下这场发生在二战期间的著名战役吧。
太平洋战争的战场范围很大,包括了太平洋、东亚、印度洋等地区,这场战斗开始于1941年12月7日,起因是轴心国日本队美军的珍珠港进行了偷袭,最终使得共计三十七个国家参加了这场战役,直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宣布投降,才终结了这场战役。
太平洋战争时期,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总共出动了将近六千多万的战力,战争涉及人口多达十五亿,因为其破坏之大,所以这场战役有着难以进行详细统计的具体损失与伤亡。
在这将近三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进行了血与火的交换,最终在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情况下终结。
当时在日本控制下的伪满洲政府也是日军实力的一部分,因此中国的汪精卫政权是站在日本轴心国立场上的,但是除此之外的中国势力,包括国民党和共产党等党派,多数是站在同盟国立场上的。
因此尽管太平洋战争发生在太平洋周围,中国土地上也不可避免地开展了小型的“太平洋战争”。
在这场战斗中,美国首次使用了原子弹,对日本国土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也是日军之后无条件投降的原因之一。
太平洋战争的胜利对日后太平洋周边国家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看完了太平洋战争简介,想必大家对太平洋战争已经有了初步了解。
太平洋战争的结果太平洋战争结果如何?太平洋战争结果是以日军签署无条件投降协议书告终。
太平洋战争是从日军偷袭美军珍珠港拉开帷幕的,并在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情况下结束。
太平洋战争的结束也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日军在1945年9月2日签署的无条件投降书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见证。
二战十大经典战役在二战期间,发生的经典战役就有十大,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二战十大经典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二战著名战役:一,晴天霹雳——波兰闪击战波兰战役,亦可叫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著名的“闪电战”。
这场战争在波兰被称为Wojna obronna 1939 roku(1939年波兰保卫战),在德国则被称为Polenfeldzug(波兰战役),行动代号Fall Weiss(白色方案)。
1939年9月1日04:40,德军联合其附庸国斯洛伐克的军队入侵波兰。
英国和法国给予纳粹德国48小时限期撤出波兰领土。
因为德国没有听从英法的警告,英国和法国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国宣战。
所有参与的国家都没有估计到这场战争会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
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以及对于之前1921年签订的屈辱的《里加和约》的不满,在1939年9月17日从东面收复寇松线以西的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
德军和红军在9月28日在布格河会师。
波兰侵略战大致上在10月6日结束,但是波兰没有向德国或苏联投降。
而且,波兰的流亡政府在盟国组织了一个有力的地下组织。
战争结果在10月初,波兰军被打败后,原波兰领土被分割给德国、苏联、斯洛伐克和立陶宛。
德国将波兰走廊和但泽加入版图,而将波兰南部成立“普通政府”(Generalgouvernement)。
波兰在二战中死去6百万人(大约当时波兰人口的20%),当中包括3百万犹太裔波兰人(大约波兰犹太人口的99%)。
战后总结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总结波兰战役时说:“1939年的战事结局,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在东方,一支陈旧得无法救药的军队,为一支应用新技术的小坦克部队加上占优势的空军所瓦解;在西方,一支动作迟缓的军队,却不能及早施展任何有效的压力。
”二战著名战役:二,鹰击长空——不列颠之战希特勒寄希望于德国强大的空军越过英吉利海峡摧毁英国的抵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