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夸父逐日3
- 格式:pdf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9
七年级语文《夸父逐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夸父逐日》。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情节。
(3)分析夸父逐日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和归纳课文的主题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神话传说的兴趣和爱好。
(2)引导学生从夸父逐日的故事中,领悟到坚持不懈、追求梦想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夸父逐日》的朗读与背诵。
理解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情节和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分析夸父逐日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坚持不懈、追求梦想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夸父逐日的背景和神话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夸父逐日》,理解故事情节,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共同探讨夸父逐日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4. 讲解与分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坚持不懈、追求梦想的重要性。
5. 应用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在追求梦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夸父逐日》。
2. 写一篇关于夸父逐日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夸父逐日》的朗读与背诵情况。
2. 学生对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3. 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的坚持不懈、追求梦想的重要性。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利用图像、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习体验。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小学三年级语文《夸父逐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4篇《夸父逐日》教学设计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4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夸父逐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夸父逐日》原文篇一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巨人,他的名字叫夸父。
他在地上一坐,就像一座大山他一站起来,不得了,脑袋碰着天上的云彩了。
他的两条腿很长很长,一步就能跨过一条大河。
跑起来,飞鸟也追不上他。
他看见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傍晚从西边下山,心里想:要是把太阳搬到地上来,让人们不分白天黑夜,都能得到光明,那该多好啊!对,我一定要追上太阳,把它搬到地上来。
夸父开始追赶太阳,跑得快极了。
眼睛一眨,就跑了一千多里路。
他跑呀,跑呀,一直追到太阳下山的地方。
红彤彤的太阳就在眼前了。
夸父多高兴啊,真想一把抱住它。
可是太阳像个火球,呼呼呼地喷着火焰,把夸父烤得口干舌燥。
他转身跑到黄河旁边,弯下身子,一口气就把黄河的水喝光了;他又跑到渭河边,一口气又把渭河的水喝光了。
他喝了那么多的水,还是很渴。
他想起了北京有一个像大海一样的大湖,他赶快向北方跑去。
他越跑越慢了,惭惭地停下来,身子晃了晃,像山一样倒下来,轰隆一声,把大地都震动了。
夸父渴死了。
夸父的手杖掉在地上,一会儿就生了根,再一会儿发了芽,抽出了枝,长成了一棵桃树。
后来,这地方就长出了一棵又一棵桃树,结的桃子又多又大,一咬一包甜蜜的汁。
这是夸父留给像他一样热爱光明、又很勇敢的后代的。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思路:注重引导学生从初读、解读、诵读、建构四个层面自主学习,相互探究,主要围绕“理文意、品人物、悟情理、说心语”的教学思路开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章意蕴。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课文,能当堂成诵。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讨论等方法学会分析夸父形象和理解文章主题,提高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学习夸父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
《夸父逐日》优秀教案(通用5篇)《夸父逐日》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熟练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神话的特点。
2、体会夸父不畏困难、意志坚决的品质。
3、学会10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
重点:熟练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难点:认字、识字关键: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并识记生字课时:2课时教具:图片、相关课件等学具:教材等相关知识点:神话知识的了解教学突破点: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太阳图片和课后的一首诗:说一说(1)太阳有什么特点?(2)如果没有太阳会怎样?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话故事《夸父追日》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师范读课文,学生画出生字,注意读音。
2、自由读课文,思考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3、学习第一自然段(1)夸父是什么样的人?(2)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4、学习第二自然段(学生读)(1)夸父是怎么追赶太阳的?(2)指导朗读。
5、夸父最后追到太阳了吗?三、练习:四、小结:板书设计:夸父追日黑暗——光明寒冷——温暖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神话故事《夸父追日》,谁能给大家讲一讲故事的内容。
二、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2、借助生字表,同桌互相读,纠正字音。
3、把自己好的识记方法讲给同学们听。
4、出示生字:夸、追、巨、暗、充、胃、且、尚(1)指名读一读(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3)组词5、指导书写:夸、巨、胃三、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1)比一比,说一说(2)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
2、从文中找出反义词:光明——黑暗寒冷——温暖四、小结:板书设计:夸父逐日夸、追、巨、暗、充、胃、且、尚趟以上就是语文分享的《夸父逐日》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
《夸父逐日》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2)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3)准确背诵__。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文言文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夸父这一人物形象以及__的主旨。
《夸父逐日》说课稿《夸父逐日》说课稿1一、说课标和教材内容《夸父逐日》是人民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五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探险,学生阅读这些作品,能深切的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在大胆、丰富的想象中,来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还能激发学生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夸父逐日》是一篇文言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选自《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课文讲的是巨人夸父立志追赶太阳,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
这篇神话故事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反映了远古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这篇神话由于充满幻想和离奇的故事情节,篇幅短小精悍(37个字),语言浅显易懂,比较适合初一学生阅读的品味,容易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大部分学生在以往的生活或阅读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以各种方式接触过这个神话,学生读懂课文肯定问题不大。
但这毕竟是一篇用古文写成的__,这样的语言对古汉语基础非常薄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枯燥的,因此,如何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和培养学生对古文阅读的兴趣,以及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将成为本节课课堂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基于以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并结合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了本节课的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1. 了解《山海经》的相关知识熟读并背诵课文。
(重点)2. 积累文言词汇“逐走”、“入日”、“河渭”、“大泽”等。
(重点)3. 分析夸父的形象,理解__的主旨,熟读并背诵课文。
(难点)三、说教法学法执教本节课,在总体思路上,我打算以读为突破口,并贯穿整节课始终,然后结合文本中的重点字词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通过想象走进文本、丰富文本、感悟文本、升华文本,把想象作为一个沟通文本内容和文本精神内涵的桥梁,而想象则正是小学生最擅长也最愿意做的事情,只要老师能够适时、合理的创设情境,其余的一切便会水到渠成。
因此,在本节课上,我将主要采用谈话法、朗读法、创设情境法、讨论探究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和选择也很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
夸父逐日教案16篇夸父逐日教案夸父逐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体会夸父身上所折射出来的人文精神,树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养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2.了解课文资料,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3.培养独立阅读潜力。
教学难点:树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养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1.出示课题:‚夸父追日‛。
(齐读课题)。
2.出示‚夸父‛。
(你能把这个词语读正确吗?)预设:正音。
字典上只有这一个音。
(齐读)3.‚夸父‛是什么意思?预设:A是人名。
(你怎样明白的?你真爱学习!老师没教,你就会自己去读课文了。
)B夸夸父亲。
(你很能干,能从字义上来分析。
方法很好。
但是这两个字合在一齐不是这个意思。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预设:A夸父为什么要追日?(边板书边评价:‚追日‛写出了这篇课文的主要资料,你紧紧抓住了‚追日‛来问,真能干!)B夸父追日结果如何?C夸父是怎样追日的?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哪些自然段写了他是怎样追日的?写夸父追到日没有,又是哪个自然段?2.反馈。
(1)夸父为什么追日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推荐一个同学来读,读正确,读流利。
)(2)①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夸父追日‛的经过呢?(2――4)②这三个自然段生字比较多,让我们先来读读这些生字。
A出示‚虞渊渭河瀚海大泽‛指名读。
你有什么发现?预设:A这些都是地名。
B‚渊、泽、河、海‛这四个字都带有三点水,它们的字义都与水有关,并且是对‚溪流、湖泊、江河、海洋‛的不同称呼。
C‚瀚海‛就是‚大泽‛。
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那大泽,又叫瀚海,有上千里宽。
)B出示‚咕嘟咕嘟、颓然、手杖‛你能读正确吗?指名读。
C出示‚伏下身子、向前一抛‛读。
它们又有什么特点?(表示动作的词语)D我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读一读,每个词语读一遍。
《夸父逐日》译文(通用12篇)《夸父逐日》译文篇1夸父逐日选自《史记》文本译文原文文本夸父与太阳竞跑,始终追逐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人教网《夸父逐日》 2023/01/01《夸父逐日》译文篇2教学目标:1、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
3、(教学重点)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究、制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育同学的探究精神和创新力量。
教学重难点:1、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究、制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绚烂夺目的珍宝。
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精卫填海)2、叙述神话的产生和特点及《山海经》。
3、誇父:古代神話中的人物。
夸父追日:誇父追趕太陽。
值制服自然的堅強決心。
比方人有大志。
二、整体感悟(品读神话)1、生自由朗读,勾画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逐走:竞跑,赛跑。
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
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
2、展现朗读,同学个体和集体朗读结合,激发爱好。
同学当众朗读,师生一起评点(可以从字音、语气、语调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3、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明确: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夸父逐日》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始终追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到大湖,在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三、问题探讨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夸父逐日原文及翻译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
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夸父是一位十分神奇的人物。
他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他与太阳“逐走”。
他口渴如焚,虽然接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又赶往大泽,终于没来得及喝大泽的水而渴死。
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还能为人类造福。
夸父敢与太阳决一高低,可以奔驰于天地,可以饮干大河大江,可以化手杖为桃林,真是气概非凡,本领非凡。
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夸父逐日的故事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有一座巍峨雄伟的成都载天山,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
夸父族的首领叫做夸父,他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志坚强,气概非凡。
那时候,世界上荒凉落后,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了本部落的人产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
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引以为荣。
有一年,天大旱。
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人们热得难受,实在无法生活。
夸父见到这种情景,就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一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开始了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
夸父不停地追呀追,饿了,摘个野果充饥;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仅仅打盹。
他心里一直在鼓励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