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
- 格式:doc
- 大小:222.00 KB
- 文档页数:25
自相矛盾寓言故事的寓意
自相矛盾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三思而后行。
“自相矛盾”的意思是指:自己说话,又或者是做事的前后有所对立、冲突,“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法家经典著作《韩非子》。
自相矛盾典故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破坏!”
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
众人嘲笑他。
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能刺破所有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商人觉得很不好意思,灰溜溜的拉着兵器就走了。
古文自相矛盾的意思
1.古文《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讲述了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坚固无比,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破,同时又夸耀自己的矛锋利无比,什么都能刺穿。
然而,当有人问他如果用他的矛刺他的盾会怎样时,他却无法回答。
这个故事揭示了世上不可能同时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同时也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2.古文自相矛盾"通常是指在古代文献或文章中出现相互矛盾的表述或观点。
这可能是因为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或不同立场下的陈述不一致,或者是文中存在逻辑疏漏导致的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解释词语意思以下是 6 条关于自相矛盾解释词语意思的内容:1. 啥叫自相矛盾?不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打自己脸嘛!就好比你一边说自己超爱运动,身体倍儿棒,一边又天天宅在家里不动弹,这不是自相矛盾嘛!比如说,有人信誓旦旦地讲:“我绝对不喜欢玩手机游戏。
”可是呢,你转头就看见他捧着手机玩游戏玩得不亦乐乎,这多矛盾啊!2. 自相矛盾呀,就像是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前后冲突呗!比如有人先说自己最讨厌吃巧克力,后脚就抱着巧克力吃得津津有味,这不是很搞笑嘛!就像那次,朋友坚决地说:“我这辈子都不会穿红色衣服。
”结果没几天就穿着大红色的外套晃悠,真是自相矛盾得很明显呀!3. 哎呀,自相矛盾其实就是自己把自己绕晕啦!好比说自己声称胆子超级大,啥都不怕,结果看到一只小虫子就吓得跳起来,这不是自相矛盾是啥呀!记得有次有人大声说:“我才不会被小困难打倒呢!”然而一遇到点小事就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这多矛盾呀!4. 自相矛盾啊,简单说就是互相打脸呀!像有人说自己超有耐心,结果等几分钟就不耐烦地发脾气,这不是自己拆自己台嘛!我就见过,有人斩钉截铁地表示:“我绝对不会乱花钱。
”但看到喜欢的东西立马就买,不管价格多贵,这真的好矛盾呀!5. 自相矛盾呢,就是完全相反的意思混在一起咯!比如一边说要减肥,一边不停地吃甜食,这不是自相矛盾是啥呢!就像那次,同学说:“我晚上从来不吃饭。
”结果晚上聚餐时吃得比谁都多,这也太矛盾啦!6. 嘿,自相矛盾不就是自己说的和做的对不上号嘛!比如有人说最讨厌下雨,下雨天就心情糟糕,可是下雨天却跑出去淋雨玩,这多怪呀!记得有个人郑重其事地讲:“我从不熬夜。
”然而每天都凌晨才睡,这不是明摆着自相矛盾嘛!总之,自相矛盾就是这种言行不一致、前后冲突的情况呀,很容易看出来的啦!。
自相矛盾的原文解释
【原文】
自相矛盾
韩非〔先秦〕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誉:赞誉,夸耀。
曰:说,讲。
吾:我。
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自相矛盾典故自相矛盾是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大家清楚自相矛盾的典故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自相矛盾典故,供大家阅读!自相矛盾典故《韩非子·难一》记载了一个流传甚广的“自相矛盾”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人,一手拿矛一手拿盾,在街头叫卖。
他说:“我的矛锋利无比,可以刺穿任何盾。
”接着他又说:“我的盾坚固异常,任何矛都不能将它刺穿。
”有旁观者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叫卖者哑口无言。
时空变幻,自相矛盾的故事在各个领域总是层出不穷。
就拿军事科技装备领域来说吧,许多新技术或新武器装备刚一露面,关于它的各类宣传就连篇累犊,且往往夸大其辞,说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F-117A隐形战斗机,在其问世之初,研制者就广为宣扬,说它完全隐形,神出鬼没,说它行动迅速,来去自如,说它投弹精确,百发百中,等等。
经过这一番镶金镀银,F-117A俨然成了天下无敌、无懈可击的“空中巨无霸”。
然而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客观地说,F-117A确实比较先进,在美军近年来的几次军事行动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但是,其实际作战效能却并未达到所宜扬的那种程度。
在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行动中,就有F-117A战斗机被击落,在这个“自相矛盾”的事例面前,恐怕那些一直在吹嘘F-117A的人也只能哑口无言了。
我们的生活中的确有说不尽的“矛”与“盾”。
放眼望去,那个被嘲笑了数千年的古人,正透过历史的云烟向我们投来嘲讽的目光。
自相矛盾解析【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释义】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或文章【结构】主谓式【近义词】格格不入、杆格不入【反义词】自圆其说、无懈可击、天衣无缝自相矛盾造句1. 小明家卖着水果刀和扫把柄,他爸爸说这把刀什么都能劈断,可是他爸爸又说这扫把柄什么刀也劈不断,他说的话真是自相矛盾啊!2. 一篇文章的观点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韩非子《自相矛盾》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自相矛盾》是出自《韩非子·难一》的一篇古文,作者为韩非。
该文章讲述了一个人在宣传自己的商品时,因为言论自相矛盾而陷入尴尬境地的故事。
本文将从原文、翻译和启示三个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解读。
【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翻译】有一位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东西能刺穿它。
”接着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碰到任何东西都能将其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个人无法回答。
【启示】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在说话或做事时要注意言行一致,不要自相矛盾。
夸耀自己的商品时,不要说过头话,因为这样的言论会让人产生怀疑,影响自己的信誉和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保持言行一致,不要做出自相矛盾的行为。
此外,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卖盾和卖矛的人都在夸耀自己的商品,让人觉得他们的盾和矛都是最好的。
当有人提出用矛刺盾的想法时,这个人的言论就自相矛盾了。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
总之,《自相矛盾》这篇文章对我们的言行和思考都有很大的启示。
我们应该注意言行一致,不要说过头话;同时也要保持警惕,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这样才能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成功。
杞人忧天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列子·天瑞》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杞人的普通百姓,因为对于天文学的一些疑问和困惑,而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烦恼。
这个故事不仅在古代中国广为流传,而且也成为了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不必要的忧虑和烦恼。
在故事中,杞人对于天文学的疑惑主要集中在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上。
他担心如果太阳和月亮相撞,那么地球上的生命将如何生存?如果星星坠落,那么地面上的房屋和人类将如何避免被摧毁?这些问题似乎有些荒诞不经,但是在古代天文学知识的限制下,杞人却无法找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因此他倍感忧虑。
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通用14篇)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篇1楚国有个人在市场上既卖盾又卖矛。
为了吸引顾客,使他的商品尽快卖出去,他不惜夸大夸张,大声炒作。
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我手上的这块盾牌,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锻造而成的好盾呀,质地特别坚固,任凭您用什么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拢来,仔细观看。
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矛呀,矛头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听的人个个目瞪口呆。
过了一会儿,只见人群中站出来一条汉子,指着那位楚人问道:“你刚才说,你的盾坚固无比,无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锋利无双,无论什么盾都不可抵挡。
那么请问:如果我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又将如何?”楚人听了,无言以对,只好涨红着脸,赶紧收拾好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逃离了集市。
寓意:楚人说话绝对,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难免陷入尴尬境地。
要知道,一面密不透风的盾和一根密不透风的矛是无法在这个世界上共存的。
所以,无论做什么,说什么,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要说得太多,走极端。
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篇2从前,楚国有一个人,他在街上卖矛和盾,他夸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它刺不破。
”大家半信半疑,没有人理他。
他见没有反应,就把矛收起来,拿出一块来,又说大话:“我的盾很坚固,没有什么武器能刺破它。
”这时候,有人质问他:“如果用你无坚不摧的矛,来刺你坚不可摧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个人听了这番话,觉得自己吹牛吹的太大了,只好满脸尴尬地走开了。
无坚不摧的矛,与坚不可摧的盾,不可以同在一个世上存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前后抵触。
大故事:凡事都有两面性,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做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只有虚心学习,在发现别人优点的同时改进自己的缺点,才能成功。
成语"⾃相⽭盾"的意思是⽤⾃⼰的长⽭刺⾃⼰的盾牌。
⽐喻⾃⼰的⾔⾏相互抵触。
⾃相⽭盾的例⼦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精⼼整理的⾃相⽭盾的例⼦及意思和故事,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相⽭盾的例⼦1 ⼀个留下成都某国象⽹站地址的读者,曾到我的博客指责我关于下棋只是游戏的观点。
待我回访该⽹站,发现⼀个叫“陈利伟”的版主,未经我同意公开转贴我的多篇⽂章,还删去我的署名。
这位不懂规矩的版主,不知是不是“专业棋⼿”? 陈利伟还转贴了边城客对我的批评⽂章,并加了⼀个“编者按”。
他是这么写的: “国际象棋仅仅是游戏吗?不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吗? 在某私⼈博客⼈,名为‘拍案惊棋’的朋友抛出了‘国际象棋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仅仅是游戏’的惊世骇俗论调,⼏乎招致众⼝⼀词的批驳!其间有许多过激或⽚⾯的⾔论,唯下⽂还算是客观公正,故转贴此⽂。
” 显然,把国际象棋当游戏,在匿名读者或陈利伟等⼈看来,相当于他⼼⽬中的“芙蓉姐姐”,正应该遭到“众⼝⼀致的批驳”。
我已有许多⽂字在先,就⽆须再去批驳陈利伟先⽣了。
陈版主已经⾃⼰给了⾃⼰⼀巴掌。
请看他给另⼀篇⽂章(李嵩:《列宁弈棋》)写的按语: “导师就是导师,钟情国际象棋,但⼜不沉迷其间。
佩服佩服” 那么陈版主加了三个惊叹号来佩服的导师列宁,是怎么说国际象棋的呢?我们来看看李嵩的原⽂: “……然⽽,列宁始终把象棋当作娱乐和游戏,当作⼀种业余爱好。
有⼀次,弟弟德⽶特⾥向列宁诉苦说:‘中学⾥开设僵死的拉丁语和希腊语,使⼈窒息得透不过⽓来,还不如⽤象棋代替这些⽼古董,既可以训练和发展的思维能⼒,⼜可以娱乐⾝⼼。
’列宁笑道:‘呶,你这样⼀代替,只会越弄越槽!不要忘记,象棋毕竟是娱乐游戏,⽽不是正业。
’” 期望陈版主对他的导师列宁发动⼀场众⼝⼀词的批驳。
同学们,说话⾃相⽭盾的例⼦就是像《⽭与盾》⼀样,要简要,我举个例⼦:电视上脑⽩⾦的⼴告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 ⽽且不要废话连篇哦! 我再举⼀个例⼦: ⼀个年轻⼈对⼤发明家爱迪⽣说:"我有⼀个伟⼤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切物品。
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比喻
自相矛盾是一种成语,用来比喻言行或行为中存在着矛盾的情况。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所说的话和做的事背道而驰、相悖,如“同时做两件事”就是自相矛盾;二是表示自己所说的话或者做的事自己自身也不能认可,如“说一套做一套”就是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也可以用来比喻一种状态,指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行为、表述中存在着矛盾,就像一只双脚抬不起来一样,一边说一边又反对自己所说的,从而无法达成某种目的。
这种状态可能会导致一方无法清晰地进行自我表达,容易被他人所利用,另一方则会产生很多的困惑与疑问,从而造成误解和争论。
- 1 -。
自相矛盾的解释
自相矛盾是指一个人或一个观点在逻辑上存在冲突或不一致的情况。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一个人的言行不一,或者一个观点内部存在矛盾的情况下。
例如,一个人可能口头上声称自己非常关心环保,但实际上却经常浪费资源,这就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行为。
或者,一个观点可能同时主张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这两种观点在逻辑上是互相矛盾的。
自相矛盾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
首先,它可能会削弱一个人的信誉,因为别人可能会质疑他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其次,它可能会使一个观点失去说服力,因为逻辑上的不一致会使人怀疑其合理性。
因此,避免自相矛盾是非常重要的。
这需要我们保持逻辑清晰,确保我们的言行一致,以及我们的观点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详解自相矛盾自相矛盾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难一》。
释义:该成语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
在句中常用作谓语、定语,不能用于两方以上,只能用于单方自我抵触。
原文如下:战国·《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众皆笑之。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后人由上述文献提炼出成语“自相矛盾”。
原文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作者: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注释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誉:赞誉,夸耀。
曰:说,讲。
吾:我。
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或:有人。
以:使用;用。
子:您,对人的尊称。
何如:怎么样。
应:回答。
利:锋利,锐利。
其:代词。
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弗能:不能。
弗,不。
之:的。
鬻(yù):卖。
者:...的人。
莫:没有什么。
夫:用在句首,引起议论。
自相矛盾的意思是什么我们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
那么自相矛盾的意思是什么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自相矛盾的意思和造句,希望大家喜欢。
自相矛盾的意思【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解释】矛,长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1.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2.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出处】语出《韩非子·难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后来讽刺那些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协调的人。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
不能用于两方以上,只能用于单方自我抵触。
【近义词】相互抵触、前后抵触【反义词】天衣无缝、自圆其说、无懈可击、顺理成章自相矛盾造句1. 他刚才说的话自相矛盾,肯定是在说谎。
2. 这篇文章逻辑混乱,自相矛盾,需要进一步的修饰。
3. 我们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
4. 这次反弹在自相矛盾之中瘫痪。
5. 还原情境可以避免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的错误出现。
6. 如果自相矛盾,那它就是不可靠的了。
7. 他的个性遇事犹疑不决,说法常前后自相矛盾。
8. 安静并舞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9. 你竟然对自己提出的议案投下反对票,这种行径简直是自相矛盾!10. 这个家伙说的话前后自相矛盾。
11. 如此自相矛盾的四句话却蕴含了深刻的意义。
12. 你是否觉得这句话有些自相矛盾呢。
13. 做错事的人用谎话来掩饰自己往往说话都是自相矛盾的。
14. 他刚才的发言前后自相矛盾,别人不知道该怎么理解。
15. 你这样解释岂非是自相矛盾?16. 你的发言自相矛盾,后面的论证恰恰否定了前面的论点。
17. 别以为我的说法自相矛盾,这不过是我从不同角度来观察事情的结果罢了。
18. 怎么这个人说话自相矛盾?19. 他刚才的言论十分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的意思和解释“自相矛盾”这个短语是指事物明显地自己相互矛盾。
人们用这个术语来描述事物异乎寻常的不一致或不相容的特征,表示其特征能够同时符合两个不可能存在的状态,并且当这两个状态同时发生时,清晰的描述这种不一致就变得困难。
在文学中,它通常被用来描述只会被理解为两种截然相反的概念或者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它也描述了操作、行为或者思维上的表现特征。
比如,一个人可能既富有又穷,又聪明又愚蠢,又强又弱。
在西方哲学中,矛盾是人们用来解释世界的一种术语,表明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有时会出现自相矛盾的表现。
西方哲学的一大根源就是要把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归结到一个基本原理,而不是一个个单独非连续的事实。
由此,可以推导出西方哲学主要关注的是识别出世界上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
矛盾也可以用来指明某事的自身内在的冲突,这种内在的冲突可能不能直接被感知到,但是会通过表象的形式给人们带来一种不自然的感觉。
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坚持不动声色地实践“礼”,然而也肯定了“忍”,这两种行为刚柔相济,从视觉上看似乎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但实际上内在又存在矛盾性,虽然“礼”和“忍”都是正面表现,但“礼”可以促进和谐,而“忍”可以抑制冲突发生,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矛盾。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矛盾的表现可能并不明显,并且并不一定能够清楚地表达出来。
比如,一个人可能既强又柔,既聪明又笨,但这种特征并不能明确地表达出来,也许就只是一种模糊的感受,比如说一个人总是把事情做到完美,但又缺乏说服力,这也可以算作自相矛盾的表现。
因此,自相矛盾的意思是指明一个事物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存在着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逻辑规律,同时也可以用于表达某事的自身内在的冲突,不一定能够清楚地表达出来。
最后,矛盾本身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因为它主张“质变”,而不是“量变”,因此它可以用来交流和理解世界上其他异乎寻常的现象,比如说某个事物刚柔相济,或者某个行为既合理又不合理。
部编版小学语文《自相矛盾》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赏析:
《自相矛盾》是《韩非子·难一》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无比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穿它;又夸耀自己的矛无比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刺穿。
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这个卖盾和矛的人无法回答。
这篇课文的主旨在于揭示逻辑上的矛盾。
卖盾和矛的人在宣传自己的商品时,过于夸大其词,导致了自己的言论出现了逻辑上的矛盾。
他的盾“无物能陷”,矛“无不陷物”,这两种情况显然是不能同时存在的,这就构成了自相矛盾。
这篇课文教育我们要实事求是,说话做事要符合逻辑,不能夸大其词,否则就会像卖盾和矛的人一样,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
同时,这也启示我们在思考问题和表达观点时,要有清晰、一致的逻辑思维,避免出现自我矛盾的情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故事内容,掌握“自相矛盾”这一成语的意思,并通过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诚实守信,不夸大其词,做到言行一致。
自相矛盾的故事自相矛盾的故事(版本5篇)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势》,原文:客有鬻于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他两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人应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我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我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样样",那个人无法回答。
众人嘲笑他。
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故事版本一: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之后,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立刻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故事版本二:楚国与邻国发生了战争,楚王大购兵器、机械,以分发给新添兵勇,所以,楚国城中兵器行生意日益兴隆,许多人都靠卖兵器而发了财。
楚城中有一人,平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却总想发财,这日见此情景,便造了些长矛和盾牌,也到街面上卖起了兵器。
可是过了几日,他的摊位却一向无人问津。
原先啊,人们一见卖主是平日的游手好闲者,都担心矛和盾不好,这人一听说人们不买自我的兵器是为这,生气急了,第二日去卖,便想了个办法。
次日,这人拿了一个铜锣,带上货物,走到人群密集处,便"咚隆咚隆"敲起了铜锣,同时大声吆喝着:"大家快来看啊!大家快来看啊!天下最利的矛!天下最坚的盾!快来看啊!"等众人都围过来,这人便取出一面盾牌,摊在众人面前,夸称说:"我卖的这盾牌,是天下最坚固的盾牌,不信大家来看看啊!这盾牌的坚固,大家从未见过,不管什么利器都不能将其刺穿,即使用天下最锐利的矛刺它,它盾面上亦不能被划伤,不留痕迹!"说着将盾牌在众人眼前晃来晃去,并让众人拍打细看。
自相矛盾的原文
《自相矛盾》原文(出自《韩非子・难一》)
《自相矛盾》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1.楚人:楚国人。
2.鬻(yù):出售。
3.誉之:夸耀(他的) 盾。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吾:我。
5.坚:坚硬。
6.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 的意思。
7.利:锋利。
8.无不:没有。
9.或:有人。
10.以:用。
11.弗:不。
12.应:回答。
13.夫:句首发语词,那。
14.子:您,对人的尊称。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那人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