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科室介绍(2018)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1
重症医学科的科普
重症医学科,也被称为ICU(Intensive Care Unit),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这里,医护人员每天都会和时间赛跑,和死神博弈,为重症患者带来生命之光。
概念:重症医学科(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一门新兴的临床二级学科,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疗方法,其宗旨是有效救治危重患者。
由来:重症医学起源于ICU。
ICU是(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中文为加强监护病房或重症监护室。
在19世纪50年代的克里米亚战争中,现代护理学奠基人南丁格尔为了降低战伤感染率创建了现代ICU及其管理模式的雏形。
功能:重症医学科的功能包括急救复苏及稳定病情;维护患者呼吸循环功能,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保证复杂高危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平稳过渡;多种重要器官系统功能衰竭的支持治疗。
收治的病人:所有生命危险或有潜在生命危险的疾病或疾病状态都是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范围。
重症医学科集中了一个医院最先进的监测和治疗仪器,具备最快捷的诊治绿色通道,有专门的抢救团队和抢救措施。
胃肠肝胆外科简介科室人员胃肠肝胆外科现有医护人员24名,人才结构主要包括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一人、___区高层次人才一名、___C类人才一名;学历结构:博士3人、硕士6人。
职称结构:正高3人、副高2人、中级7人。
床位数编制床位40张,开放床位43张(配备两间VIP病房)。
专科地位科室为医学重点学科,获2020年国家卫健委颁发“改善医疗服务示范科室”称号,是“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诊疗联盟单位”、“__区先进护理团队”。
连续被评为“患者满意度优秀科室”和“6S管理领先科室”。
我科年门诊量约6000例,年收治患者量为1500例,年手术量1200例,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约80%,微创手术占比90%。
科室CMI值持续增加,CMI值高达1.43,该值达到市级三甲医院同专科水平。
现有设备科室配备有大部分三甲医院较为先进的设备,包括:3D高清腹腔镜系统、高清电子纤维胆道镜、外科手术能量平台、便携式超声诊断系统、钬激光碎石系统等。
诊疗特色科室目前诊疗范围已涵盖了所有本专科病种,已经成功实施了省、市三甲医院本专科开展的几乎所有尖端、疑难、重大手术(器官移植与机器人手术除外)。
如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腹腔镜肝中叶切除术、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术等,专科医疗质量水平与市各三甲医院齐头并进。
其中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术(包括超细胆道镜无损取石术)已达到国内一流。
科研实力科室临床及科教研并举,近3年医护参与申报国自然课题项目3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市级项目2项,区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共计13篇,其中SCI收录6篇,中文科技核心期刊7篇;申请并已授权专利5项。
科室具备住院医师规培教师资格4人;临床实习、见习带教教师资格11人;完成一名硕士研究生规培,一名全科医师规培;每年完成广东医科大学本科生普外理论大授课58学时;带教各大院校临床见习、实习生每年70多人次。
具备完善的师资及丰富的临床医学带教经验。
关于重症医学科科普文章一、什么是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是现代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领域,主要负责重症患者的救治和监护。
重症患者包括那些因严重疾病或创伤而导致生命危险的患者,他们需要特殊的医疗护理和监测。
重症医学科的目标是通过综合治疗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二、重症医学科的历史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当时,随着医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治疗,以提高他们的生存率。
在此基础上,重症医学科逐渐形成,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三、重症医学科的研究内容重症医学科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重症监测:通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液生化指标等,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 重症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包括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营养支持等,保证患者的生理功能稳定和器官功能恢复。
3. 重症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以控制病情发展并恢复患者的健康。
4. 重症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重症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重症医学科将重点关注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四、重症医学科的技术手段重症医学科依靠现代医学的多种技术手段来进行诊断和治疗,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监测技术:重症医学科使用各种监测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血压监测仪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
2. 人工呼吸技术:对于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重症医学科利用呼吸机等设备,为患者提供人工呼吸支持。
3. 血液净化技术:对于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重症医学科采用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等技术,清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4. 营养支持技术:重症医学科通过静脉营养或肠外营养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促进患者的康复。
五、重症医学科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重症医学的关注度的提高,重症医学科正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个体化治疗:重症医学科将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疾病的发病机制,通过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危重症医学简介(转引)2012-01-08写在课前的话现代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监护技术日新月异,高新技术和信息化监护设备的广泛应用,对监护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专业化标准培养符合现代监护要求的ICU 高级护理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课件详细介绍了急危重症医学护理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危重症医学专业护士的资质,ICU专科护士的执业要求,旨在为临床上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危重症医学定义ICU 的英文全称是Intensive Care Unit ,中文名称是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病房、加强治疗病房等,香港及广东地区多称为深切治疗部。
危重病医学英文全称是Critical Care Medicine ,CCM 。
二、危重症医学的特点ICU 的特点是患者病情危重,医疗设备高端、贵重,医护人员专业性强,处理急危重症的能力强。
ICU 的专业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它整合了麻醉、内科(尤其是呼吸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外科、护理等多个专业的高端技术。
危重症医学国内外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三、危重症医学的发展历程在ICU 的发展历程中充分体现了多学科综合的特点。
重症医学的护理始祖南丁格尔。
1854 年,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的战地医院由于管理不善,条件恶劣又没有护士护理受伤士兵,使伤病员的死亡率高达40 %。
南丁格尔向当时政府申请率领了38名护士来到了前线,起初医生们非常拒绝他们,甚至不让南丁格尔进病房,但是南丁格尔并没有计较这些,采取了危重症集中护理等措施,控制士兵感染改善士兵营养,改善病房通风环境等措施在半年的时间里,战地医院的伤员死亡率降到了 2.2 %。
这一成绩震惊英国朝野,得到了一片好评。
1863 年,南丁格尔在Notes of Hospitals 中撰写到:在一个常见的,即使是小的医院中,把病人安置在一间由手术室通出的小房间内,直至病人恢复或至少从手术的即时影响中解脱。
这不但被称为护理学和医院管理上的革命,而且,也被传统观念认为是ICU的起源。
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Critical Care Medicine , CCM )是研究各种危及生命的病理生理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一门临床一级医学学科。
它通过对因各种原因导致危及生命或处于危险的病理生理状态、并且有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的危重病人,及时采取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手段,应用先进的诊断、检测、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各种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危重病人提供全面规范、有效的生命支持,以最大程度挽救病人的生命、改善病人生存后的生活质量。
ICU (Intensive Care Unit )即重症监护病房,是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基地,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病人的医疗病区。
我院ICU 是个年轻的新型科室,创建于2011年,隶属于急诊科,共4张病床。
近年来随着我院蓬勃飞速地发展,重症医学科走上了正规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完善的基础设施ICU位于住院大楼五楼楼,建筑面积500m2,根据我院总床位600张,扩建的重症医学科床位数为4张,占总床位数的2%。
其中设有10张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18m2 ;ICU配备2个单间病房,每间面积为20m2。
在ICU的整体布局上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互相干扰并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ICU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并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ICU安装有8个感应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每2床1套。
先进的医疗设备ICU 4张床均为电动多功能床,静态负载量达250Kg以上,能够随意调整背部、腿部、床体高度及床体前后倾斜度,背板倾斜>70°腿部倾斜 >30°前后倾斜±2°i2°,整体升降高度500〜750mm。
重症医学科职能重症医学科,又称危重病医学科,是医院内最为紧急和繁忙的科室之一。
在这个科室工作的医生和护士需要具备高度的医疗技能和紧急处理能力,因为他们所面对的患者通常病情严重,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监护。
重症医学科的主要职能包括但不限于:1. 危重病患者的救治和监护。
重症医学科主要负责接收、救治和监护危重病患者,包括心脏骤停、严重创伤、中风、过敏性休克等病情危急的患者。
医生和护士需要迅速做出诊断和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
2. 机械通气和呼吸支持。
危重病患者中很多人有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的情况,需要进行机械通气和呼吸支持。
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和护士需要熟练掌握呼吸机的使用方法,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和氧气供应充足。
3. 血液透析和尿液检查。
很多危重病患者由于疾病导致肾功能衰竭或其他代谢性疾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或尿液检查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和护士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指标和尿液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心电监护和心脏监测。
危重病患者中很多人有心脏病或心律失常的情况,需要进行心电监护和心脏监测。
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和护士需要随时关注患者的心电图和心率,确保心脏功能正常并及时处理心律失常。
5. 营养支持和代谢调节。
由于疾病和治疗导致的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等问题,在重症医学科的危重病患者中很常见。
医生和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适的营养支持和代谢调节方案,确保患者营养状况良好并加快康复进程。
6. 疼痛管理和情绪支持。
危重病患者常常伴有极度疼痛和情绪波动,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疼痛管理和情绪支持。
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和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情绪状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干预,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总的来说,重症医学科是一个高度专业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领域,需要医生和护士具备高度的医疗技能,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他们的工作不仅要紧急,还要细致和负责,因为危重病患者的生命往往取决于医生和护士的治疗和护理水平。
重症医学科科室介绍-
一、科室概况重症医学科位于住院四楼东侧,设置床位8张,拥有现代化的中央空调,中心供氧、负压吸引和空气压缩系统,床单位全部配备标准化吊桥、功能防褥疮气垫床,并具有空气消毒机、臭氧床单位消毒机和紫外线消毒器,为全封闭式重症监护病房。
二、人员结构重症医学科拥有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医护队伍,现有医护人员18人,其中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2名。
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8名。
全部经过重症医学专科培训,多次选送人员到北京、天津、石家庄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具有良好医风和专业技术,责任心强,具有奉献精神。
三、主要设备重症医学科配有多台进口的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多参数监护仪、心脏除颤仪、微量输液泵、亚低温治疗仪、快速血糖测定仪、血气分析仪、床旁快速检测仪、进口喉镜等。
四、科室特色可以为危重症病人进行生命体征、血液动力学监测,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气道管理,中心静脉置管,营养支持、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等治疗。
开展脓毒症休克、重症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急性心肌梗塞、重症心衰、肺栓塞、重症胰腺炎、急性肾衰、重症颅脑损伤、急性脑血管病等危重病的抢救治疗,使病人感染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2018年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2018年全科同志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多次搬迁,施工期间照常工作,配合医院完成ICU改造工程。
坚持专业独立二线、三线值班,完成了较去年明显增加的工作量。
开展多项新临床诊疗技术和服务,获得新科研项目,在研课题进展顺利。
一、人员情况医疗岗位:现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6人,专业住院医师20人,总计31人。
人员变动:新入住院医师5人(硕士1人,本科4人),调至其他科室副主任医师1人;未续签合同2人(住院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
护理岗位:现有护理人员65名,急诊护士24人,ICU 护士41人。
其中在编29人,非编36人,全部注册。
主管护师10人,护师16人,护士39人。
本科学历11人,大专学历33人,中专学历21人。
大专以上学历占67.8%。
护师以上占总40%。
新入护士9人,占护士总数13.8%。
近2年新入护士占30%,增加了ICU、急诊护理风险,加强新护士培训和管理成为科内护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二、常规工作(一)急诊室重症监护抢救床5张,重症观察床10张。
1、常规工作:全年急诊病人总数为136802人次,比去年下降13%;诊治新生儿4704人次,较去年上升67% 。
急诊入院606例,同比上升32 %。
2、危重抢救:抢救患儿7283人次,较去年上升6.6%;重症监护患儿6937例次,较去年上升1%。
心肺复苏31例,急诊气管插管73例。
洗胃311例次,同比下降11 % 。
3、急诊诊疗:泵吸治疗62361人次,较去年持平;取血8767人次,同比上升2.3%;急诊心电图235人次,同比下降20%;经皮测胆5313人次,较去年上升126%;急诊输血治疗660例次,较去年上升271%。
4、变化特点:急诊就诊量达13万人次以上,夜间承受了非常大的工作负荷。
急诊抢救、监护、新生儿诊疗等体现急救特色的工作数据均有上升。
经皮测胆较去年增加明显,与新生儿急诊量明显上升有关;急诊输血增加271%,体现了血液专业患者增加。
重症医学科专家简介
重症医学科是指研究重症病人的全面协调治疗的专业领域,主要针对危重病人提供综
合治疗,包括各种器官支持治疗、生命支持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等。
重症医学科专家是指
在此领域具有高超技术和丰富经验的医生。
重症医学科专家需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以及重症医学学科的专业知识,熟悉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和临床表现,掌握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综合治疗策略。
同时,他们还需要掌握机械通气、人工肝、血液净化、心肺复苏、镇痛镇静等重症治疗技术,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治疗手段,协调各种治疗手段,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重症医学科专家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善于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
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同时,重症医学科专家还需要具备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
与护士、营养师、康复师、药师等多学科人员进行紧密协作,共同制定和执行病人的治疗
方案,为患者构建系统而有效的治疗模式。
由于重症医学科的严峻性和特殊性,重症医学科专家需要具备应急处突的处理能力,
能够在手术等紧急情况下快速做出判断和抢救措施。
最后,重症医学科专家需要具有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时刻关注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临床实践标准和新兴技术,更新和完善重症医学治疗技术和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治
疗水平和整体服务质量。
总的来说,重症医学科专家是针对危重病人提供专业综合治疗的医生,具有扎实的基
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各类重症治疗技术,具有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应急处突的
处理能力,能够不断更新、创新治疗技术和理论,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为患者
重建健康,重返阳光生活。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中心)简介一、学科简介湘雅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始建于1990年,是全国成立最早的ICU之一。
201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湖南省唯一的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
目前重症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现设10个病区,病床180余张(其中本部33张,神经外科20张,神经内科15张,心血管外科15张,呼吸科15张,感染科9张,CCU15张,急诊18张,儿科10张,新生儿30张),配备国际一流的先进设备,相继开展了重症超声、多模态重症脑功能监测、集成式血液净化治疗、体外生命支持治疗(ECMO)、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胃镜检查治疗、IABP等特色技术,可有效完成对脑心肺肾肝等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功能支持和救治。
现任主任张丽娜教授,科室首席专家湘雅名医博士生导师艾宇航教授,麻醉与重症医学教研室副主任徐道妙教授,科室副主任赵双平教授、刘志勇副教授。
目前重症医学科本部共有医护及辅助人员100余人,专职医师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3人。
其中博士学位16人,硕士学位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建立了重症神经、重症血流动力学与重症超声、重症肾脏与血液净化、重症腹腔、重症呼吸与体外生命支持、重症感染与感控等6个亚专科10个研究方向。
学科拥有国内领先的专业方向:目前是国内重症医学领域最早关注重症相关脑损伤和开展床旁脑功能监测的中心之一,尤其在脓毒症脑病的诊断体系建立、发病机制研究和脑功能监测上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以首席专家艾宇航教授、主任张丽娜教授领衔,黄立、彭倩宜主治医师等骨干组成重症神经亚专业小组,应用持续脑电图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重症颅脑超声,颅内压监测,脑氧监测,脑血管调节功能评估,颅脑影像学等多手段监测早期诊断和干预重症脑血管病、脓毒性脑病、代谢性脑病、重度颅脑创伤,老年谵妄等重症神经疾病,并滴定治疗,建立多手段联合监测导向的重症系统性脑病治疗体系和规范。
重症医学科的收治范围
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Medicine)是一个专门负责重症患者的临床科室,其收治范围主要包括以下类型的患者:
1. 危重病患者:例如心脏骤停、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2. 重症监护患者:例如中度和重度烧伤、重度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出血、颅脑外伤)等。
3. 术后重症患者:例如手术后并发症较多、需要特殊监护和治疗的患者。
4. 呼吸衰竭患者:例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哮喘、重型肺炎等。
5. 心血管疾病患者:例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6. 脑血管疾病患者:例如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7. 肾功能衰竭患者:例如急性肾衰竭、慢性肾病晚期等。
8. 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例如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等。
重症医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对重症患者进行全面监护、诊断和治疗,提供生命支持、器官支持和疾病治疗等综合医疗服务。
重症医学科
*******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95年,是***市成立最早的重症医学科。
经过二十余年不懈努力与发展,现已成为全院重要临床一级科室。
重症医学科担负着全院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在严重感染、各型休克、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损伤、急性肝衰竭、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重症营养以及围术期管理等方面具有雄厚的的实力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2013年,科室成为***市市级重点临床专科;2016年成为首批***省省级医学创新团队建设对象;2017年,科室成为***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科室现拥有国际一流的心电监护仪、有创/无创/转运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膈肌起搏器、振动排痰仪、血气分析仪、床旁凝血监测、高流量吸氧治疗仪、经皮血氧检测仪、血液净化治疗仪、体外心电起搏仪、电复律/除颤仪、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仪、PiCCO监测仪、NiCCO监测仪、BIS监测模块、床旁X光机、床旁超声机、冰毯机、能量代谢监测模块、压力抗栓泵治疗仪、肠内营养泵、输液工作站等一大批先进的监测与治疗设备。
科室现承担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市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大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大学医学院临床实践基地教学等大量培训工作。
此外,科室多年承担省市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吸引了大量医护人员接受专科继续教育培训。
重症医学科的目标是继续加快学科建设步伐,为重症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为重症医学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