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业务层战略
- 格式:docx
- 大小:68.81 KB
- 文档页数:3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企业战略管理》章节自测参考答案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1.指战略可以表现为企业一系列的具体行动和现实结果,而不仅仅是行动前的计划或手段,即无论企业是否事先制定了战略,只要有具体的经营行为,就有事实上的战略。
这种描述是把战略定义为一种()。
A.计划B.模式C.定位D.观念2.战略管理过程的起点是确定()。
A.公司战略B.业务层战略C.外部环境分析D.使命与愿景3.外部环境分析的目的是在企业外部环境中寻找可能会影响企业使命实现的()。
A.优势与劣势B.机会与威胁C.产品与市场D.合作与竞争伙伴4.由于战略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企业进行战略变革就是为了取得或保持()。
A.战略调整B.竞争优势C.战略主动权D.核心竞争力5.在企业战略的不同层次中,最高层次的战略是()。
A.网络层战略B.公司层战略C.业务层战略D.职能层战略6.公司层战略又称总体战略,是企业的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的一切行为的最高()。
A.决策B.行动纲领C.目标D.使命7.业务层战略主要包括基本竞争战略和()。
A.协同竞争战略B.聚集竞争战略C.竞争位势战略D.基本合作战略8.战略不仅是行动之前的计划,还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下成为行动过程中的手段和策略,()是一种在竞争中威胁和战胜竞争对手的工具。
A.计划B.模式C.计策D.行动9.战略表达了企业对客观世界固有的认知方式,体现了企业的价值取向和组织中人们对客观世界固有的看法,这种对战略的认识是()。
A.计划B.模式C.计策D.观念10.将“取舍”作为管理者战略决策的核心内容,实际上就是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中的可做、该做、能做、想做、敢做的一种综合权衡的结果,其中该做表示了外部环境给企业带来的()。
A.机会B.偏好C.约束D.魄力第二章企业愿景与使命1.企业愿景由核心理念和()组成。
A.核心业务B.社会责任C.经营哲学D.未来展望2.确定业务优先顺序、制定战略、拟订计划和分配工作的基础是()。
第五章企业战略管理§5-1 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一、企业战略的概念1.着眼于企业的未来,根据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的资源条件,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2.企业战略的表现形式:计划的战略:公开的指导全体员工的行为;计策的战略:战胜竞争对手的一种手段、一种战略势态,虚实呼应;模式的战略:既是行动前有意识设计,又是行动的结果;定位的战略:确定企业在环境中的位置,包括行为选择和在行业中竞争地位的选择;观念的战略:企业人员对客观世界固有的认识方式二、企业战略的特征1。
整体性:企业一切活动的总体性谋划2。
长远性:立足于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3。
整体最优性:发挥整体优化效应,达到预期目标4.风险性:组织变革,采取防范风险措施5。
社会性:社会责任、社会形象、维护组织品牌6。
灵活性:依据行业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发挥战略的指导优势,规避风险7。
系统性:环环相扣的战略目标体系,各类战略构成一个系统8.指导性:界定企业经营方向、目标、明确企业经营方针和行动指南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起导向作用三、企业战略的分类1.企业总体战略(1)决定和揭示企业目的和目标;(2)确定企业重大的方针、企业经营业务类型和人文组织类型以及企业应对职工、顾客和社会做出的贡献;(3)决定企业应选择哪类经营业务,进入哪些领域.2。
企业竞争战略(1)主要解决企业如何选择其经营的行业和如何选择在一个行业中的竞争地位的问题,包括行业吸引力和企业的竞争地位。
(2)企业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顾客需求、竞争者产品及本企业产品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奠定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特定地位并维持这一地位。
3.企业公司层战略包括发展战略、稳定战略和紧缩战略;(1)发展战略包括:市场渗透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联合经营战略(2)稳定战略:无增长战略、微增长战略(3)紧缩战略:转移战略、撤退战略、清算战略。
4.企业职能战略对企业内部各项关键的职能活动做出统筹安排;包括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研究和开发战略、生产战略、营销战略等。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 技术技能: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
3.人际技能:又称人际关系技能,即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4.概念技能: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霍桑试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由于该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2.行为科学: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如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等。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管理理论的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
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并形成众多的学派。
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4.企业文化: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第三章计划1.计划工作: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包括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订计划。
2.预测: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探索组织所关心的事物在今后的可能发展趋向,并做出估计和评价,以指导未来行动的过程。
3.滚动计划法:它是一种定期修改未来计划的方法。
这种方法根据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和环境的变化,定期修订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
第一章:导论1、21世纪企业战略管理面临哪些挑战?全球化、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扩散的加速、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企业伦理2、什么是战略管理?特点?战略管理: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包括公司在完成具体目标时对不确定因素做出的一系列判断.公司在环境检测活动的基础上制定战略。
(网搜)企业战略:就是企业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谋求长期生存和发展,在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分析基础上,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的途径、手段等方面所展开的一系列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书上对“企业战略”的定义)特点:长期性、全局性、范围性、适应性、不确定性3、战略管理的任务?确定战略愿景和企业使命;设置目标体系;制定实现目标的战略;战略的实施和执行,绩效评价、执行监测和战略调整;实现战略目标。
4、战略管理的过程?及其关系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执行、战略控制战略分析是战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战略制定、执行、控制是战略管理的基本任务5、利益相关者是指哪些人?三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如何对组织产生影响?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股东和主要资本提供者(其利益满足,则投资继续支持企业,若利益无法满足,对企业表示不满、抛售股票)产品市场利益相关者:顾客、供应商、社区、工会(购买、提供产品、企业的外部环境)组织利益相关者:管理人员、非管理人员(非管理人员对稳定的工作的要求、工作环境的要求、管理者个人职业抱负导致“短期行为”。
正是由于优秀的战略管理者存在,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二章: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1、怎样理解企业使命、愿景与战略目标的关系?企业使命阐述了企业的任务是什么、这些任务因何而在,以及企业所能做出的独特贡献,企业愿景是在汇集全体员工的共同心愿的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美好愿景和蓝图的展望。
使命和愿景为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与战略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第一章: 什么是战略管理基本概念战略竞争力:当一个公司成功地制定和执行了价值创造的战略时,它就可获得战略竞争力。
战略: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
竞争优势 (CA):令战略竞争对手不能复制或因成本太高而无法模仿的战略。
超额利润:一项投资的利润超过投资者预期能从其他相同风险的投资项目获得的利润。
风险:指一项特定投资的盈亏的不确定性。
平均利润:指一项投资的盈利水平与投资者预期从其他相同风险的项目获得的利润相同的情况下产生的利润。
战略管理过程(SMP):指一家公司想要获取战略竞争力和超额利润而采用的一整套约定、决策和行动。
五力模型 (Michael Porter)五力模型包括:供应商、顾客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替代产品、潜在进入者。
·强化了经济理论的重要性战略输入战略行动战略输出·以前在战略领域缺乏分析工具·在一个行业中确定竞争的性质/水平和盈利潜力·这表明一个行业的盈利能力是这5个势力之间的相互作用。
愿景·是对企业期望成为什么样子的描绘。
·企业最终想实现什么·和其他人员一道合作形成有效的愿景是企业领导的责任。
·使命的基础使命·指明了一家企业意图参与竞争的一个或多个业务以及所要服务的顾客。
·比其愿景更加具体。
利益相关者(三类)外部环境(三个主要层次):总体环境、行业环境、竞争环境。
总体环境(general environment) 38页包括那些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影响一个行业和业内企业的各种因素。
●六个方面:人口、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技术和全球化。
●对总体环境的分析:应着眼于未来(企业不能直接控制)行业环境(industry environment) 46页●是一系列能够直接影响企业及其竞争行为和反应的因素。
●行业环境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竞争力和超额利润●主要受五力模型影响:新进入者威胁、供方力量、买方力量、替代品及当前竞争对手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
《管理学》第二篇与第三篇战略化与组织结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二第二篇战略化第五章计划与决策计划:一种过程,管理者依靠这个过程确定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战略)。
计划的主要步骤:目标选择、行动识别、责任分配、绩效评价和进行调整。
5.1 组织内部的计划5.1.1 计划的层次计划始于组织高层,以战略计划的形式勾勒出组织的主要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组织战略。
战略计划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公司层、业务层和运营层战略。
公司层战略事关公司应该在什么行业参与竞争,以及公司应该如何进入或退出行业。
业务层战略事关公司在已经进入行业中应该如何竞争。
运营战略决定各个职能应该如何支持业务层战略。
包含在业务层战略计划中的是运营计划,嵌入运营计划的还有单元计划。
5.1.2 计划区间计划区间是指一个计划实施时间的长短。
大多数战略计划,无论是在业务层还是公司层,都是多年度计划。
但是战略计划并非都是长期计划。
战术计划是管理者们为了处理出现的某些机遇或者威胁而在中短期内采取的行动计划。
一般来说,战略计划的时间区间通常为3-5年,战术计划的时间区间通常不足1年,运营计划和单元计划的时间区间通常为1-3年。
5.1.3 一次性计划与常置计划按照使用频率,计划分为一次性计划和常置计划。
一次性计划是为实现一次性目标而制定的计划。
常置计划是来处理经常再次发生的事件。
通常是管理者遇到某类事件发生时可以参考的操作手册。
5.1.4 应急计划应急计划时用来处理有可能在未来发生的对组织有重大影响的特定时间的计划。
分为两种类型:危机管理计划和情境规划。
1、危机管理计划危机管理计划是指为处理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危机特意制定的计划。
危机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如恐怖袭击、工业灾难、自然灾害等,制定一份危机管理计划包括三个步骤:预防、准备、遏制。
2、情境规划情境规划是基于“如果...该如何...”情境制定计划。
通常部分情境较为乐观,部分情境则较为悲观。
其目的是促使管理者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动荡复杂,以战略眼光思考问题,并制定出可以在不同环境下实施的各种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