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青春舞曲》
- 格式:docx
- 大小:16.84 KB
- 文档页数:3
《青春舞曲》合唱教学案例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青春舞曲合唱教学旨在通过学生的音乐和舞蹈表现,传达青春活力和正能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合唱教学,学生可以在通俗音乐中感受到快乐和激情,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
青春舞曲合唱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舞蹈和表演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
青春舞曲合唱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深入研究和探索青春舞曲合唱教学的方法和效果对于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意义青春舞曲合唱教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青春舞曲是青少年喜爱的音乐形式之一,具有极高的流行度和吸引力。
通过合唱这种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可以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青春舞曲合唱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的提升。
在合唱团分组演练和舞蹈排练中,学生需要密切配合,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一次完美的演出,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技巧具有重要意义。
青春舞曲合唱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在合唱指导和个别辅导中,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青春舞曲合唱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进一步提高合唱教学的效果和水平,为青少年的音乐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合唱教学中引入舞蹈元素的有效性,以及通过合唱舞曲的表演形式,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青春舞曲合唱教学的特点和方法,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融合歌唱和舞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我们也将通过实践探讨合唱指导与个别辅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音乐表现和舞台表现能力。
唱歌《青春舞曲》教学年级:七年级教学目的:1、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感受作品的情绪和风格,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
2、了解维吾尔族相关文化,能了解王洛宾的主要作品及贡献;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3、能够用器乐的形式为《青春舞曲》配伴奏,并能为《青春舞曲》填充配器谱。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学歌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难点是为《青春舞曲》伴奏。
教学方法:欣赏法、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创编相结合。
教学用具:钢琴、中国地图、多媒体教学光盘、打击乐器。
教学设想:通过学唱歌曲和活动创编,培养学生能够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一、教学过程1、歌唱的发声状态口鼻同时吸气,呼吸要求敏捷无声,不耸肩,肺部、胸膛自然挺起,腰围、腹部有明显的向外扩张之感。
发声时小腹微收,形成上下力量的抗衡,使声音有气息支持。
2、导入新课(1)在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背景音乐下,跳一段维吾尔族舞蹈,请学生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并在地图上找出此民族所处的省份。
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板书课题“青春舞曲”(2)王洛宾介绍他一生坎坷,但执着的热爱音乐,改变了大量的西部歌曲,被誉为西部歌王。
我们大家熟悉的有:《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康定情歌》、《青春舞曲》、《阿拉木汗》、《半个月亮爬上来》等(3)音乐特点: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情绪---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
3、歌曲学唱(1)播放录音,请同学们说出这首歌的情绪及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小组讨论总结歌曲的显著的特点是:全曲的节奏轻快、跳跃、充满活力,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和模拟手鼓演奏的风格,曲调上下流动、偶有跳跃,显得十分欢快、流畅。
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年青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象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
青春舞曲教案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青春舞曲》教案(精选9篇)《青春舞曲》是人教版音乐课本中的一首新疆民歌,它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并且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首非常富于教育意义的民族歌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作者勤劳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9篇青春舞曲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青春舞曲》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青春舞曲》这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歌曲中以“太阳”“花儿”“鸟儿”等大自然生态的变化为借喻和依托,抒发了维吾尔族青年赞美青春,珍惜青春年华的欢乐情绪。
歌曲具有维吾尔族舞蹈的音乐风格。
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结构简洁,富于动感,意在引导学生于欢乐、健康中步入青春期。
教学年级:八年级授课:一课时课型:综合活动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能够对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有初步的认识,了解维吾尔族音乐中常见的节奏特点。
过程与方法视图式、听唱式、导入式、表演式、即兴创造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体会歌曲情绪,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青春”的含义。
2.根据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编配打击乐伴奏,创编舞蹈动作,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青春舞曲》,掌握歌曲情绪及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体会作品“青春”的含义。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钢琴、铃鼓、自制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一。
介绍新疆风土人情师:导入: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各具特色灿烂的民族文化。
下面我们就欣赏一段歌舞,想一想它属于我国哪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你能从录像画面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课件播放:教师播放录像《我们新疆好地方》。
生:竞相回答新疆的特产、建筑、乐器等。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了传统的讲授法,新颖独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参与意识。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新疆走走吧!课件播放一组简介新疆风土人情的风光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觉仿佛真的到新疆,于新疆维吾尔族的人们进行零距离接触。
童谣《青春舞曲》歌曲歌词
《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短小精悍的歌曲,并且深受中
外人民喜欢。
作者王洛宾被称为西部歌王,他对西部音乐的整理、传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被收录在《掀起你的盖头来-西部歌
王王洛宾和他的歌》《百歌颂中华2》之中,朱逢博的版本还被列入了《中国民歌精选》。
青春舞曲
朱逢博演唱(1981年录制的改版是流传版本)
太阳下山明朝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开/美
丽小鸟飞去无踪影/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别的那呀呀哟/别的
那呀哟/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冰雪消融春风就会吹过来/风雨过后阳光依旧放光彩/美
丽小鸟飞去无踪影/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别的那呀呀哟/别的
那呀哟/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下山的太阳清晨一早爬上来/山河春回大地花盛开/美丽
小鸟飞去又飞来/愿我的青春永远留下来/别的那呀呀哟/别的那呀
哟/愿我的青春永远留下来
黄飞然1939版(原版歌词歌唱家黄飞然原唱)
2创作《青春舞曲》的创作者——歌王子王洛宾用微弱的个体支撑了一个民族的灵魂,让世界人民了解到中国人的情感世
界是多么丰富灿烂。
在王洛宾搜集、整理、改编的中国民歌中,
被收录在1992年《掀起你的盖头来-西部歌王王洛宾和他的歌》
之中。
不管长幼,从民歌歌手到港台歌星再到“超女”,几乎人
人都喜欢哼唱这首动感十足的歌。
因为这首歌实在太著名了,有作家为王洛宾写的传记就起名为《青春小鸟》。
青春舞曲教案课后反思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合唱曲《青春舞曲》的第三课时。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是对《青春舞曲》合唱曲进行歌曲的艺术处理。
这是一节合唱艺术的实践活动。
它需要有板有眼,扎扎实实的进行艺术实践活动。
我完整的排练合唱,给学生进行合唱知识的教学,探究合唱的艺术处理手段。
在备课过程中,我思考一个问题,该如何解决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在教学中我尝试了音乐知识的灌输法,学生对此并不是特别感兴趣,他们被动的学习,感觉效果不大。
我又尝试了将音乐知识技能直接在合唱艺术实践活动中有机的解决,这个班的教学效果明显,学生能在合唱中主动的学习音乐知识。
如有关合唱的知识,我在聆听合唱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获得的;有关合唱的技能如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合唱的和谐与均衡,都是在解决《青春舞曲》的艺术表现问题中解决的。
这样的学习符合“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原则,学生收获很大。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发璞归真,这是我们高中音乐课堂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教学反思2中小学新课标要求音乐课要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青春舞曲》是一首维吾尔族音乐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具有多元文化的鲜明特点。
所以在这节课中重点以歌唱教学为主,主要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导入部分,教师通过猜谜语、听儿歌、说特点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来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环节歌曲的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和教师合作学习歌曲,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收获自学歌曲的成就感。
在讲解歌曲歌词时让学生品味歌词,体会音乐在生活中无穷魅力,“懂得青春一去不复返,珍惜青春时光,并为理想而奋斗”,从而得到情感升华。
第三环节是拓展也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特别是让学生充分感受维吾尔族音乐的节奏型放手让学生结合肢体语言,如拍打桌面使学生的天性得到“解放”,气氛活跃起来,而且和歌曲的气氛也很相符。
在愉快中的气氛中解决本节课难点很快完成了教学任务。
《青春舞曲》一、[教学内容]:学唱《青春舞曲》二、[教材分析]:这首深爱中外人民喜爱的歌曲,是王洛宾根据维吾尔族民歌整理创编的。
歌词由眼前景物引出人生感叹,以形象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告诫人们:“小鸟飞去不回来,青春一去不复返”,教育年轻人珍惜青春的美好时光。
三、[教学目标]:1. 有感情的熟练的演唱歌曲2、掌握简单新疆的舞蹈动作3、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懂得年轻人珍惜青春的美好时光四、[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四四拍的强弱规律2.节奏型的掌握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之前老师问大家在历史课中我们学习过丝绸之路吗?它途经哪里?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踏上丝绸之路去探索各地的风土人情,我们现在从陕西长安出发,途经敦煌、玉门关接着我们来到了楼兰,现在我们就驻扎在楼兰这一站,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楼兰所属我们大家所熟悉的新疆地区。
提到新疆,我们谁对新疆比较了解,她盛产什么?谁来回答?生:(略)师:(总结)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她物产丰富,而文化艺术更是历史悠久。
新疆盛产哈密瓜、葡萄干等甘甜的水果。
新疆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他们端来了丰盛的特产为我们准备了一场篝火晚会,准备的第一个节目是歌曲《青春舞曲》(播放音乐一遍)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歌曲。
(二)、1.学习歌曲《青春舞曲》A: 作者介绍B:介绍集中主要的乐器C: 听老师范唱一遍,在听的过程中思考这样的两个问题(1)、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2)、这首歌曲的拍号?师:(范唱后)这首歌曲采用了“鱼咬尾”的形式,这个名词对大家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所谓“鱼咬尾”是指前一乐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乐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接龙式。
现在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讨论一下,等会给老师答案。
(生讨论)生:(说出鱼咬尾的几个音)师:(总结并划清三个乐句)三个乐句。
第三乐句中的“别的哪”在维吾尔族语中是小鸟的意思,注意有个反复记号。
师:这首歌曲的拍号?生:(略)师:(总结)四四拍,含义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唱四拍;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
《天山之音—青春舞曲和我的金色阿勒泰》教学设计课型:综合课课时:1课时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下册单元《天山之音》一、教材分析:单元《天山之音》介绍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音乐文化。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歌舞之〞的美称。
新疆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多元化特点,因而在音乐文化上也就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受西域的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伊州乐等影响深远,时至今日,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民,继承并发扬了这些鲜明的民族风格而著称于世,本单元主要就是让生们对新疆地区浓郁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方案三课时完成,本单元第一课时主要以维吾尔族《青春舞曲》和哈萨克族《我的金色阿勒泰》作为学唱和欣赏的主要歌曲。
《青春舞曲》是由作曲家王洛宾搜集编创的一首维吾尔族民间歌曲。
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和模拟手鼓演奏的风格。
它不仅短小精悍,而且有激人奋进的哲学思想,王洛宾在创编中运用了中国传统作曲“鱼咬尾〞的创作方式,使作品更能得到广阔人民群众的喜爱,并广为流传,为西部少数民族音乐做出了伟大的奉献。
《我的金色阿勒泰》是哈萨克族的一首颂赞歌曲,表演形式属于“冬不拉弹唱〞。
歌曲歌颂了阿勒泰的群山及群山下的草原牧场,歌颂了阿勒秦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哈萨克人民热爱家的纯朴感情。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阶段的学习,在音乐审美能力方面有了一定了解,但是音乐根底理论知识还是较差,音的长短、节奏与节拍等在运用上还需要老师多引导。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新疆歌曲,学生在新疆特色节奏附点音和切分音拍打上会需要多加练习,学生在演唱歌曲时,音准和演唱技巧问题,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意识,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从体验不同民族歌曲的情绪中,感受到对民族音乐、祖国和家的热爱,也使学生能从作品中懂得青春易逝,珍惜光阴的道理。
初中音乐《青春舞曲》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初中音乐《青春舞曲》教学设计(优秀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篇一课题:《青春舞曲》年级:七年级下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会歌曲《青春舞曲》。
2、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歌曲感知音乐并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
2、通过学习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知道珍惜光阴。
过程与方法:1、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教学重点: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炼对节奏及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运用拍手的方式,活跃学习气氛。
导语:同学们好!伴随着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到了音乐课堂。
谁能听出来我刚才播放的是哪个名族的音乐吗?(生:新疆)很好!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她物产丰富,而文化艺术更是历史悠久。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新疆去听一听,看一看。
(播放新疆图片,配《青春舞曲》为背景音乐)二、学习与感受1、随乐学唱(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师:现在我们一起听赏这首歌。
听完后,说说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各有什么特点?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播放《青春舞曲》,学生听完后讨论、回答)(大屏幕出示: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情绪——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2)再次播放音乐学生加深认识。
(3)学生跟多媒体用“da”音模唱。
(4)学生用正确的演唱情绪完整连唱,教师纠错。
《青春舞曲》合唱教学案例【摘要】本文将介绍《青春舞曲》合唱教学案例。
在将介绍背景信息,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
接着在将详细说明歌曲欣赏、声部分配、合唱练习方法、舞蹈编排以及演出准备。
在将评价学生表现,总结教学效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了解到如何有效地组织合唱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音乐素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青春舞曲、合唱教学、歌曲欣赏、声部分配、合唱练习方法、舞蹈编排、演出准备、学生表现评价、教学效果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青春舞曲》合唱教学案例教学目的:通过本教学案例,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合唱练习和舞蹈编排,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舞台表演技巧,让他们在合唱演出中展现出最佳的表现。
教学对象:本教学案例主要适用于中学生群体,特别是那些对音乐和表演感兴趣的学生。
无论是曲艺社团、合唱团,还是学校音乐课堂,都可以采用这个教学案例进行教学。
老师和家长也可以参与共同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的提升而努力。
1.2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合唱的形式,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歌唱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合唱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学习舞曲的编排和表演,锻炼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舞台表现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
教学目的旨在让学生在音乐与舞蹈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和个性魅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合唱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音乐表现能力,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的设定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音乐与表演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1.3 教学对象教学对象:本合唱教学案例的教学对象主要为青少年学生,他们年龄段在13-18岁之间,是在学校合唱团或音乐班中学习合唱的学生。
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希望通过学习合唱技巧和舞蹈动作提升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
歌曲《青春舞曲》教学设计课题:歌曲《青春舞曲》课型:唱歌课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活动,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
教学重点难点:积极参与学习歌曲的音乐活动中,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
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引情激趣1、教师播放三首少数民族歌曲,《达坂城的姑娘》《翻身奴农把歌唱》《草原夜色美》。
2、要求学生听后说出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并说说歌曲的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分散,因此,运用提问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情景创设,运用视听法、提问法,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民歌欢乐的场面,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
(二)、整体感知引导掌握1、教师范唱《青春舞曲》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学唱歌曲(1)、随老师跟唱歌曲旋律。
(2)、教师唱旋律,学生唱词。
(3)、教师根据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纠正。
(4)、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拍的韵律感)设计意图:五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都已经趋向于成熟阶段,已经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拓展1、思考:《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2、讨论(师生、生生互动)设计意图:音乐也是一门学科,它渗透着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通过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能够掌握歌曲中蕴涵的人生道理(告戒人们青春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时间,珍惜时间。
)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六)、小结:今天我们从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中,对我们美丽的新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学院:音乐学院学号:222015*********姓名:赵星星【基本信息】本课题目:《青春舞曲》课程性质:歌唱课授课年级:八年级课时安排:一课时使用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分析】一、本课主要知识点:1.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鱼咬尾”是指六句歌词中有三句的前面八个字都是同一旋律)2.感受歌曲的节奏、律动。
3.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并且能从歌曲的寓意中体会到时光的重要性,珍惜当下。
二、教材分析:《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是王洛宾根据维吾尔族民歌整理编创的歌曲。
曲调是小调式,颇具新疆风格,适合表现奔放、开朗的情绪。
改编后的这首歌,具有“鱼咬尾”的特点,六句歌词中有三句的前面八个字都是同一旋律:“太阳下山明早依旧”、“花儿谢了明年还是”、“我的青春小鸟一样”;第一句与第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二句除前部分相同外,只有尾部不同。
在把歌词和曲调结合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保持语言的线条。
看似简单之极,但却琅琅上口,欢快明亮。
体现出了鲜明的新疆歌曲的风格特点,用歌词寓意青春一去不复返,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学唱且熟练学会这首歌。
四、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体会歌曲中的节奏特点。
2.体会少数民族歌曲中的韵味,把握对新疆歌曲特点的总结。
3.曲式的节奏特点“鱼咬尾”。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基础:能初步识谱,认音。
学生学习时可能存在的困难:1.对拍子以及节奏的把握不准确。
2.音准可能会出现问题。
3.对新疆维吾尔族的歌曲理解不到位。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首歌,让学生了解到四四拍的节拍特点以及四个十六分及后十六的节奏特点。
2.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歌曲的风格理解,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热爱祖国,拥护祖国。
3.让学生得以理解、创新,简单编舞。
【教学方法、手段】欣赏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钢琴,粉笔,黑板,谱子【教学用时】45min【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
《演唱青春舞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演唱习惯,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2. 通过学习《青春舞曲》,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激发对青春的热爱与珍惜。
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1. 歌曲学习学生需在家长的陪同下,通过音乐教材或网络资源,自学《青春舞曲》的歌词和旋律。
重点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感情表达。
2. 音乐理论知识学习学习与歌曲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如歌曲的曲式结构、音乐符号等,并尝试自行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
3. 歌曲练习学生需反复练习歌曲,达到熟练演唱的程度,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可分组进行练习,互相纠正发音和表演上的不足。
4. 创作表演结合歌曲主题,小组内创作简单的舞蹈动作或编排小品,以音乐和表演的形式展现青春活力。
三、作业要求1. 歌曲学习要求准确无误地掌握歌词和旋律,能够完整地演唱整首歌曲。
2. 理论学习部分需学生自行查阅资料,理解并记录与歌曲相关的音乐知识。
3. 歌曲练习需反复进行,达到熟练程度,并在小组内进行展示。
4. 创作表演要贴近歌曲主题,动作或表演需体现青春活力,富有创意。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估,包括歌曲演唱的准确性、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等。
2. 小组内的互相评价,评价成员在练习和表演中的表现及合作精神。
3. 对创作表演部分进行全班展示,由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打分评价。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和个人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励大家更加积极地参与音乐学习。
3. 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改进演唱和表演技巧。
4. 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于《青春舞曲》歌曲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歌唱技巧与表现力,并通过对歌曲背景和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及审美意识。
【课型】歌唱课型
【课题】《青春舞曲》
【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级《音乐》教材第一学期第四单元“民族花苑”
【主要教学内容】
1、复习乐曲《马车夫之歌》
2、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简析
《青春舞曲》是王洛宾根据维吾尔族民歌创编的歌曲。
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年轻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
而人的青春正像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头。
这首歌为4/4拍,结构为单乐段结构后缀补充段。
歌曲旋律采用重复、变化重复及衍化动机的手法写成。
整个歌曲给人以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感受。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音乐的基础学习,已有了初步的审美能力、浅显音
乐知识与基本的技能,同时对周围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对音乐作品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但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欣赏音乐和演唱的习惯。
同时,教学中应积极引领学生参加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感知、表现、鉴赏、创造等审美能力。
【育人立意】
以人文为主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为基点,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评价宗旨。
中学的音乐教育是在学生已有的小学音乐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学则应加以巩固和提高,继续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加强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愉悦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青春舞曲》。
正确把
握歌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尝试在聆听、模唱、律动中学习歌曲,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加深对歌
曲
风格的理解。
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
3、通过学习维吾尔族歌曲《青春舞曲》及其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喜欢并热
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努力学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听、唱、跳等音乐活动中体验和表现歌曲的情绪,并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维吾尔族民歌特点,能准确掌握歌曲节奏型。
运用速度、力度的知识对歌曲进行处理,丰富歌曲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民歌《马车夫之歌》
1、复习民歌《马车夫之歌》。
2、复习巩固切分节奏型。
3、随着音乐节拍,用手鼓为乐曲伴奏,模唱乐曲旋律。
二、新授歌曲《青春舞曲》
(一)人文介绍,维吾尔族风情、文化艺术铺垫
1、维吾尔族简介
2、艺术文化介绍
(二)初听全曲,整体感受
1、教师设问: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什么?节奏特点怎样?
2、教师设问: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3、《青春舞曲》歌曲背景介绍。
(三)学唱歌曲,实践练习
1、学习歌曲中的节奏
1)教师讲授附点音符(十六分、八分)、后十六分音符的读法。
2)引导学生正确掌握附点十六分音符节奏型。
3)掌握全曲正确节奏型。
2、进一步熟悉旋律
1)学生跟随钢琴用“la”哼唱旋律。
2)学生学唱乐谱。
3)教师根据学生难学的旋律重点学唱。
4)通过旋律模进的练习方法解决音准问题。
3、填词歌唱、整理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注意“字正”、“腔圆”。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寓意,感受歌词表达的情感。
3)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唱歌词。
4)重难点旋律强调处理,注意音准、气息和节奏。
(四)歌曲处理,有感情的演唱
1、再次聆听范唱,感知歌曲丰富的表现力。
1)通过学习了旋律、节奏,总结歌曲表现力的特点
2)根据音乐风格,为歌曲添上速度、力度记号。
2、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3、教师弹奏钢琴伴奏,学生演唱《青春舞曲》
三、拓展延伸,欣赏佳作。
1、欣赏合唱《青春舞曲》
2、维吾尔族舞蹈组合欣赏
四、教师小结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