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封建社会建筑-1
- 格式:pdf
- 大小:4.21 MB
- 文档页数:53
封建社会建筑发展概述封建社会建筑的发展概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古代社会。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建造永久性的建筑物,并且组织起来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社会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技术逐渐成熟,由简单的单一结构逐渐发展为复杂的城市与建筑群体。
古代封建社会的建筑以宗教建筑和宫殿建筑为主。
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封建社会中,人们建造了许多庙宇和神殿,以供奉神灵和举行宗教仪式。
这些建筑通常具有特殊的形状和装饰,如金字塔、殿堂和柱廊。
此外,各种城堡和行宫等宫殿建筑也是古代封建社会中重要的建筑形式。
中世纪时期,封建社会的建筑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在欧洲,城堡和教堂成为封建领主和教会权势的象征。
城堡建筑通常位于高地上,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包括城墙、城堡主楼和塔楼等。
教堂建筑则以哥特式建筑风格为主,以其高耸的拱形屋顶、尖顶和雕塑装饰而闻名。
随着封建社会的瓦解,现代城市的建设逐渐取代了城堡和教堂的地位。
在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和住宅开始在城市中大量出现。
为了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建筑师们开始设计宽敞的工厂建筑,采用铁框架和玻璃幕墙等新材料和新技术。
同时,工人阶级的发展也推动了大量工人住宅的建设,出现了集体化的定居点,如公共宿舍和公寓楼。
20世纪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科技的发展,建筑风格和技术再次发生了变革。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成为主导,强调功能性和简约风格。
高层建筑的兴起成为城市建筑的新趋势,同时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和室内设计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此外,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理念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人们开始注重利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来构建建筑。
总的来说,封建社会建筑的发展可以看作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最初的单一宗教建筑和宫殿,到城堡和教堂的盛行,再到现代城市化和高科技建筑的出现,每个时期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科技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也在不断进步,以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封建社会建房等级森严的规制中国建筑艺术在原始社会时期即开始萌芽,在封建社会时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中国古代建筑有两种,一种是宫式建筑,一种是民间建筑。
宫式建筑按照严格的等级制度建造;民间建筑则是以民间私传的建筑方法和工艺建成的。
二、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等级制度当然,各个朝代建筑风格特点也有不同,而其森严的等级制度也充分体现在建筑中。
中国古代建筑分为殿试、大式、小式三个类型:殿式是宫殿样式,帝王后妃们所居住的宫殿、大寺观的大殿(大雄宝殿)等都属宫殿类建筑。
这些建筑宏伟华丽,而且瓦饰、建筑的色彩和绘画都有一定特点,如黄琉璃瓦顶、斗拱建的重檐屋顶、朱漆大门,龙凤图案彩画等。
大式等级上低于殿式,但又不同于民间普通建筑,这是各级官员和富商缙绅的宅第。
这种建筑不许施琉璃瓦,斗拱彩饰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如不许描龙画凤等。
小式是普通百姓的住房,其建筑结构受到严格限制。
除按以上三种类型划分的等级外,建筑的各部位还有具体的等级规定。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些主要建筑(包括殿式及大式),往往是建筑在高高的基座上。
这些基座,多以素土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四周包有一层用砖石垒砌的座壁。
基座的功能是保护建筑基础,它的大小、厚重直接影响建筑的等级和风格。
基座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普通基座。
该基座座壁为平整比直的表面,是用在大式和小式的建筑中。
较高级基座。
该基座座壁带有壁柱,并带有汉白玉石栏杆。
这种基座多用在宫殿建筑,或者主要建筑的两庑等次要建筑中。
更高级的基座。
人们通常叫它须弥座。
这种基座上装有汉白玉石栏杆,通常用在较高级的宫殿和高级的寺观殿堂建筑上。
最高级基座。
这种基座是由几层带石栏的须弥座叠在一起,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加雄伟高大。
这种基座只用在皇宫中最高级的建筑和一些寺庙的最高级殿堂中。
除了基座体现封建的等级之外,就连建筑物出入口处供人进出蹬踏的建筑辅助设施,也可以反映出建筑的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