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与狼交响童话
- 格式:pptx
- 大小:16.61 MB
- 文档页数:37
《彼得与狼》《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虽以儿童为对象,但同时也使成人们产生很大兴趣。
为了使音乐更易于领会,富于独创性的普罗科菲耶夫别开生面地采用了交响童话的新体裁,即一边用管弦乐队演奏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一边用富于表情的朗诵词,来解说音乐内容的情节。
这部交响童话中有很多角色,如彼得、小鸟、鸭子、猫、大灰狼、老爷爷及猎人等。
这部作品是音乐与画面、音乐与故事的完美结合的典范。
童年是一段历程,也是一种美妙的心态,愿我们都能一直童心未眠,今天让我们一起以经典音乐《彼得与狼》致敬童年!视听一:动画版《彼得与狼》试图通过音乐来讲述一个故事,下面这个动画版充满想象力。
视听二:奥斯卡获奖短片版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彼得与狼》是俄罗斯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Prokofiev)1936年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乐童话,故事里面的人物都是用各种不同的乐器来扮演的。
由英国的动画人Suzie Templeton和Hugh Welchman把这个经典故事搬到了现代,并赋予了其全新内容。
片名:Peter the Wolf年代:2006国家:英国/波兰/挪威类别:动画/短片/音乐片长:32 Min导演:苏西·泰普里顿(Suzie Templeton)视频:奥斯卡获奖短片《彼得与狼》(Peter the Wolf)/作曲普罗科菲耶夫/动画人Suzie Templeton视听三: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现场解说版此曲也是现场音乐会的宠儿。
音乐导赏主题音乐与故事中角色的对应乐队把每一个角色分别以七种不同乐器,奏出七个具有特征的短小旋律主题:1、表示小鸟的主题音乐长笛以高音区的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频繁、旋转般的旋律。
使妈咪和宝宝犹如看见小鸟在天空中愉快地飞翔,叽叽喳喳地唱着歌。
2、表示鸭子的主题音乐与唢呐相似双簧管的音色,和鸭子的叫声很像。
因此,在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徐缓主题旋律,具有悲歌性,表达鸭子后来被大灰狼吞掉的悲惨命运。
交响乐童话《彼得与狼》欣赏这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完成于1936年春,同年5月2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儿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
该作品是普罗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
该曲虽以儿童为对象,但同时也使成人们产生很大兴趣。
由作者本人所构思的情节和撰写的朗诵词,具有生动活泼而又深刻的教育意义。
作曲家运用乐器来刻划人物和动物的性格、动作和神情,音乐技巧成熟,形式新颖活泼,旋律通俗易懂。
全曲既有贯穿的情节,而又不是干涩地平铺直叙;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段落不但形象鲜明,而且还含有表达尽致的艺术魅力。
当然,最可宝贵的还是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进行斗争,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
音乐中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弦乐四重奏、定音鼓和大鼓所奏出的具有特性的短小旋律和音响,分别代表小鸟、鸭子、猫、爷爷、少先队员彼得和猎人的射击声等。
曲中采用长笛的高音区表现小鸟的灵活好动;弦乐奏出了彼得的神情,描绘了彼得的机智勇敢;鸭子的形象由双簧管模拟,生动地刻画出那蹒跚的步态;单簧管低音区的跳音演奏描绘了小猫捕捉猎物时的机警神情;爷爷老态龙钟的神态由大管浑厚、粗犷的声音来表现,节奏和音调模拟了老人的唠叨;狼阴森可怕的嚎叫用三只圆号来体现。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今天我们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 Claudio Abbado;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 - Peter & the Wolf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一天清早,彼得打开大门…...” Claudio Abbado;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 - Peter & the Wolf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有一只小鸟坐在大树上,它是彼得的好朋友“ Claudio Abbado;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 - Peter & the Wolf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就在这个时候,一只鸭子摇摇摆摆地走过来。
《彼得与狼》作品简析《彼得与狼》作品简析摘要:运用音乐鉴赏的知识与技巧,通过对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的、带有故事朗诵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作品背景、作品中所使用的主要乐器、乐器与人物形象的关系以及故事情节、个人感受等方面的简析,表达笔者对作曲家及其伟大作品的致敬,并展现本学期“音乐鉴赏”科目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音乐鉴赏普罗科菲耶夫彼得与狼一、作品背景《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的、带有故事朗诵的交响童话。
它创作于1936年春,是普罗科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
交响童话是一种特殊的乐曲题材,它是取材于童话故事的交响诗。
交响诗这种单乐章标题交响音乐兴起于19世纪中叶,它的体裁名称由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首创,具有叙事、描写、戏剧性及抒情性的显著特点,并表现出内容决定形式的较为自由的曲式特点。
二、作品中主要角色及音乐表现形式《彼得与狼》最突出的部分就在于,其用不同的乐器代表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并且通过不同的乐器的音调不同的变化,来表现出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
(一)彼得小彼得是作品的主角,他的形象是用弦乐组来塑造的。
弦乐组包括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通常以重奏的形式演奏。
轻快的弦乐体现出小彼得的青春与朝气,并在后面与狼的斗智斗勇出凸显出其勇敢、活泼的品质。
(二)小鸟小鸟是小彼得的好朋友,它的形象是用弦乐、长笛重奏来塑造的。
小鸟通常给人一种无忧无虑、自由的感觉,它飞上飞下,与小彼得共同玩耍。
(三)鸭子在日常生活中,鸭子给人一种摇摇摆摆、呆呆憨憨的感觉,而在作品中,对鸭子形象的塑造与现实中鸭子给人的感觉有些出入。
作者用双簧管来塑造鸭子的形象,它蹒跚而行,但却自命不凡,并与小鸟争斗。
(四)猫慵懒、高贵?《彼得与狼》中的猫可没那么端庄。
它曲意逢迎,对老爷爷讨好,转过身又想抓小鸟来果腹。
作者用单簧管来体现它的形象。
(五)老爷爷老爷爷是小彼得的亲人,他唠叨不休,告诫小彼得不要跑得太远,就像是生活中那些和蔼的长辈,为自己的孙辈操碎了心。
欣赏彼得与狼教材分析:《彼得与狼》故事大意:一天清早,彼得来到草地上,小鸟和小鸭子互相争吵起来,猫一声不响的想把小鸟抓住,在彼得的提醒后,小鸟飞上了大树。
老爷爷出来把彼得拉回了房子。
这时,狼来了,它吞吃了小鸭子,又窥视着树上的小鸟和猫。
彼得机灵的从围墙爬上大树,在小鸟的协助下,把大灰狼的尾巴套住了,吊在大树上。
最后猎人和大家把狼送回了动物园。
这个故事告诉了孩子们,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不可怕,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和它斗争,就一定能胜利。
音乐欣赏《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带有故事朗诵的交响童话。
它发挥了各种管弦乐器的特征,以自然音响的模拟和性格化音调的刻画,来描绘童话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动态。
故事生动活泼,富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1、通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让学生分辨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等乐器的音色,能说出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2、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熟悉交响童话中人物的音乐主题,说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哼唱彼得的主题。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3、在音乐赏析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童话的欣赏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听辩各种乐器的音色,说出乐器名称以及各个乐器音色所刻画出来的人物。
教学难点:说出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并且哼唱彼得的音乐主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节奏谱(彼得主题)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一天清早,彼得来到草地上,见到了他的好朋友——小鸟,他们快乐的玩耍起来,鸭子见门没关也趁机溜了出来,小鸟和小鸭子互相争吵起来,“你这是什么鸟啊?都不会飞的!你这又是什么鸭啊?都不会游泳的,哼!”猫一声不响的想把小鸟抓住,在彼得的提醒后,小鸟飞上了大树。
这时,老爷爷来了大声嚷嚷:“赶快回去!等会狼来了”就把彼得拉回了房子。
不一会儿,狼真的来了,它吞吃了小鸭子,又窥视着树上的小鸟和猫。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是由俄罗斯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创作的童话音乐,全称为《彼得和狼》。
该作品以管弦乐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深受儿童和成年人的喜爱。
故事发生在深受森林环绕的乡村,小男孩彼得惊悚地发现在动物们的领地里出现了一只饿狼,他希望尽快抓住狼以保护羊群和其他动物。
在这个过程中,彼得遇到了很多有趣的朋友,例如鸟、鸭和猫。
他们每一个人似乎都给予彼得不同的建议以抓住狼,但是终究未能成功。
最后,彼得找到了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他和鸟儿一起策划并成功地抓住了饿狼。
彼得将狼送回森林,他还带着众多的动物和音乐家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祝会,那是一场完美的结局。
整个故事由九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代表故事的一个环节。
每一个角色都由不同的乐器来代表,例如彼得管由单簧管演奏,鸟儿由长笛演奏,猫由低音管演奏。
感人至深的音乐配合着故事的情节,给人一种音乐剧的感觉。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音乐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是儿童音乐的标志,经常被用在音乐教育中。
这首音乐的素材具有启发性,可以帮助儿童了解音乐作品,并引导他们对不同乐器的兴趣。
此外,这首音乐也适合在幼儿园、学校和家里作为音乐表演中合奏演出或配乐使用。
在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这首音乐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文化表现。
这首音乐展示了西方文化在音乐创作上的多样性,并且通过一些情景的描写,表达了普世的价值观。
例如,懦弱没有用,勇气和智慧是战胜困难的根本。
总之,《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是一首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
它的故事情节和音乐曲调动听、富于想象力,是适合沉浸在静谧的晚上,享受音乐的人们所喜闻乐见的。
无论是成人或儿童,对于这一美妙的音乐作品,都不能错过。
彼得与狼教材分析:《彼得与狼》作者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
这首作品创作于1936年,是一首交响童话,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
这首交响童话是普罗科菲耶夫应一位剧院经理的请求而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从朗诵词到音乐都由他自己构思,它通过乐器的演奏和朗诵描述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童话故事作品。
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可以使孩子们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教学目标:1、情感与体验:(1)学生乐于倾听,并愉快地参与“用音乐讲故事”的方式。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索。
(3)通过学习,建构起学生个体的体会,深层次体会真善美、假恶丑及团结能战胜困难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用“倒叙设疑”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不断的“设疑”、“解疑”中持续学习的兴趣。
3、知识与技能:(1)接受音乐要素的变化对于音乐表现所起的作用。
(2)在欣赏过程中,能够运用已掌握的音乐要素表现作用来提升自己的欣赏领悟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用不同乐器的演绎的音乐主题和与其相应的音乐性格。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深层次的理解作品,并能用持久的兴趣来持续音乐学习。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凯旋主题,想象:如果这是一队人在行进,那么你觉得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2、设疑: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
二、导入新课1、交响乐队乐器知识1分钟2、出示音乐中的七个角色,并听辨每个形象的主奏乐器及旋律特点。
(1)头六个依次简介,并渗透各个音乐形象的相应表现与相关表演。
(2)“彼得”重点欣赏,并哼唱旋律三、听音乐,演故事1、分五组,老师为小鸟,学生依次为彼得、猫、鸭子,爷爷、各自在听到相应的音乐时有所反应:(1)听出这是自己的音乐(2)会随着音乐做律动,体现分组群体性活动,增加趣味性和音乐体验。
(3)老师引导下,在鸭子与小鸟处作展开。
彼得与狼 交响童话(欣赏) 教材分析:《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一首交响童话。根据俄国同名童话写成的。为了让儿童们理解它,作曲家还专门为乐曲写了通俗的解说词。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孩子们不仅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和表现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分辨不同的主题旋律所代表的角。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主动参与交响童话的表演,在表演活动中感受音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乐于倾听,并愉快的参与用音乐讲故事的方式。通过交响童话故事体会团结和机智勇敢定能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 听辨乐器的不同音及演奏方法,旋律代表不同角。并根据故事情节和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通过聆听表演和体会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以及对音乐持续学习的兴趣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欣赏一部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这部交响童话是由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专门为我们少年儿童创作的。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这部交响童话里有哪些角。
二、新课教授 (一)观看《彼得与狼》故事节选视频 (师作旁白简单生动讲解) 教学意图:首先我希望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情节引入交响乐中各种乐器音所代表的角,所以我通过多次仔细的聆听,按分钟,秒钟的把整个交响童话所有重复的部分都删去,选择了最重点的每个角的主题旋律完整的剪辑了一个缩减版本的《彼得与狼》,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和初步感受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 1、 请同学们说说交响童话故事里有哪些角 生:彼得,小鸟,鸭子,猫,爷爷,狼, 猎人7个角 2、 分层次聆听
(1) 第一遍 通过聆听,请学生辨别代表每个角的主题音乐。 (2) 第二遍 通过观看乐队演奏视频学习了解各种管弦乐器的演奏方式,介绍表现角所使用的管弦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