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噪声及振动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4
汽车车身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噪声和振动,这些噪声和振动不仅会影响驾驶者的舒适性,还有可能导致车辆的损坏以及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控制汽车车身噪声和振动成为了汽车制造商和工程师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车身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 汽车噪声和振动的来源在了解和掌握噪声和振动控制技术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噪声和振动的来源。
汽车车身噪声和振动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1 发动机噪声和振动:汽车的发动机是噪声和振动产生的主要源头之一。
机械运转和爆炸过程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和振动。
1.2 路面噪声和振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胎和地面的摩擦会产生噪声和振动。
1.3 车辆空气动力学噪声和振动:汽车在高速行驶时,车身与空气的相互作用也会产生噪声和振动。
1.4 车辆骨架噪声和振动:车辆的车架、车身等部件之间的连接和振动也会引起噪声和振动。
2. 噪声和振动控制技术为了降低汽车车身噪声和振动,汽车制造商采用了许多控制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噪声和振动控制技术:2.1 降噪材料的应用:制造商在汽车的车身、座椅和地毯等区域采用吸音材料和隔音材料,以吸收和隔离噪声。
2.2 噪声和振动的隔离:通过改善车辆的悬挂系统和减震系统,阻止噪音和振动传递到车身。
2.3 发动机和排气系统的优化:优化发动机和排气系统的设计,减少机械运转和爆炸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
2.4 车身结构的优化:改善车身结构和连接方式,降低车辆骨架噪声和振动。
3. 新技术在噪声和振动控制方面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还有一些新的技术在汽车车身噪声和振动控制方面得到了应用。
3.1 主动噪声和振动控制技术:该技术使用传感器和控制器,对车辆的噪声和振动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以达到降低噪声和振动的效果。
3.2 振动能量回收技术:该技术利用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振动能量,将其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从而减少能量浪费和噪声产生。
汽车底盘振动与噪音控制研究一、前言汽车底盘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底盘振动与噪音会给驾乘人员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同时也会影响驾驶安全和驾驶舒适性。
因此,研究汽车底盘振动与噪音的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实际问题入手,结合相关理论进行探讨。
二、汽车底盘振动的形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底盘振动主要由以下因素构成:(一)路面因素路面的粗糙度和不平整度是底盘振动的最主要因素,不同路面的不平整度会导致不同频率和幅值的振动。
(二)车体质量分布不均汽车车体质量分布不均会导致底盘悬挂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发生能量转移,从而形成底盘振动。
例如,在弯道行驶时,车身重心偏移就会导致底盘振动的产生。
(三)汽车发动机等机械部件的振动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等机械部件的振动也会传导到底盘,形成底盘振动。
三、底盘振动的影响底盘振动会带来以下的影响:(一)驾驶舒适性差底盘振动会导致驾驶员和乘客的身体产生不适感,给驾乘人员带来一定的不适和疲劳。
(二)车辆行驶性能下降底盘振动会导致轮胎与地面的接触力不稳定,进而影响车辆的行驶性能,加速、刹车等操作的效果变差。
(三)影响车辆的寿命底盘振动会对汽车的各种部件造成损伤,加速部件的磨损和老化,减少汽车的使用寿命。
四、底盘噪声的控制底盘噪声主要由路面噪声和车辆自身噪声构成。
为控制底盘噪声,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
(一)隔振技术使用隔振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振动和噪声,通常采用弹性元件、隔振橡胶等材料将振动和噪声分离。
(二)减震技术减震技术可以消除车辆因路面不平或因车身振动而产生的噪声,通常采用液体减震器、气体减震器等。
(三)降噪技术降噪技术主要采用吸音材料、隔音材料等技术手段,将噪声进行区分并消除。
五、底盘振动的控制底盘振动的控制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优化车身设计通过优化汽车车身的结构设计,使得车体质量分布更加均匀,降低底盘振动的发生。
(二)采用新型悬架系统新型悬架系统在结构和材料上有很大的改进,能够有效地降低底盘振动。
汽车NVH介绍1.NVH现象与基本问题2.噪声与振动源3.NVH传递通道4.NVH的响应与评估5.NVH试验6.NVH的CAE分析7.NVH开发8.汽车声品质动态性能静态性能汽车的性能❑汽车的外观造型及色彩❑汽车的内室造型、装饰、色彩❑内室及视野❑座椅及安全带对人约束的舒适性❑娱乐音响系统❑灯光系统❑硬件功能❑维修保养性能❑重量控制❑噪声与振动(NVH )❑碰撞安全性能❑行驶操纵性能❑燃油经济性能❑环境温度性能❑乘坐的舒适性能❑排放性能❑刹车性能❑防盗安全性能❑电子系统性能❑可靠性能NVH 是汽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汽车所有的结构都有NVH问题☐车身☐动力系统☐底盘及悬架☐电子系统☐……在所有性能领域(NVH,安全碰撞、操控、燃油经济性、等)中,NVH是设及面最广的领域。
什么是NVH?NVH : N oise, V ibration and H arshness⏹噪声Noise:●是人们不希望的声音●注解: 声音有时是我们需要的●是由频率, 声级和品质决定的●频率范围: 20-10,000 Hz⏹振动Vibration●人身体对运动的感觉, 频率通常在0.5-200 Motion sensed by the body,mainly in .5 hz-50 hz range●是由频率, 振动级和方向决定的⏹不舒服的感觉Harshness●-Rough, grating or discordant sensation为什么要做NVH?☐NVH对顾客非常重要⏹NVH的好坏是顾客购买汽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NVH影响顾客的满意度⏹在所有顾客不满意的问题中, 约有1/3是与NVH有关. ☐NVH影响到售后服务☐约1/5的售后服务与NVH有关决定NVH的因素顾客的要求政府法规公司的需要和技术能力竞争车NVH –车速–发动机转速的关系动力系统(P/T) NVH路噪Road Noise风噪Wind Noise车速Vehicle speedSpeed1030507090110130150Wind NVH Road NVHPowertrain NVHPowertrain NVH DominanceRoad NVH DominanceWind NVH Dominance路面及动力系统的振动Road & P/TVibration路面及动力系统的噪声Road & P/T Sound风激励噪声Wind Noise 动力系统的声品质P/T Sound Quality0 Hz100 Hz250 Hz800 Hz5000 Hz NVH与频率的关系多通道分析源-通道-接受体模型⎛jP iF P ⎪⎭⎫⎝⎛jP P ⎪⎭⎫ ⎝P源通道源接受体源源源通道通道Interior Sound & VibrationNoise path 1Noise path 2Noise source 1Vibration source 1Noise source 2Noise source N ……Vibration source 2Vibration source N……Vibration path 1Vibration path 2Vibration path …Noise path …•源–动力系统–风–路面–其他•通道–底盘–车身–内饰–其他•接受体–耳朵–手–脚–座椅1.NVH现象与基本问题2.噪声与振动源3.NVH传递通道4.NVH的响应与评估5.NVH试验6.NVH的CAE分析7.NVH开发8.汽车声品质源: 动力系统NVH动力系统PowertrainPowertrainPowerplantDrivelineExhaustIntakeMountEngineTransmission动力总成Powerplant发动机噪声源机械振动与噪声◆曲轴系统◆凸轮轴系统◆链,齿轮,皮带◆非燃烧引起的冲击◆附件燃烧噪声☐活塞载荷☐气缸盖载荷☐曲轴轴承载荷流动噪声•进气•排气•风扇024680.20.40.60.811.21.41.61.8R e s p o n s e @ I n e r t i a M引起的问题☐曲轴共振☐曲轴的应力集中和断裂曲轴扭转振动阻尼器Damper 1.橡胶阻尼器2.液压阻尼器变速器啸叫•T.E. vs. Gear NoiseX aX bGear Mesh❑齿轮制造精度不够❑齿轮匹配对中不好❑齿轮材料不好啸叫的原因:齿轮啮合不好变速器敲击啸叫的原因:❑曲轴扭振❑传动轴系转速波动❑变速器齿轮间隙控制不好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Crank Angle (degrees)F o r c e M a g n i t u d e (N )MB1 Mag Excite MB1 Mag JOA MB2 Mag Excite MB2 Mag JOAMB3 Mag Excite MB3 Mag JOA MB4 Mag ExciteMB4 Mag JOA动力总成NVH❑动力总成的弯曲模态❑动力总成的辐射噪声❑悬置位置的振动❑附件的振动及辐射噪声启动噪声发动机缸盖15CM处CM5_CB10改进前浪迪_K14五菱_B12CM5_CB10改进后改进方案为:1、加强飞轮2、飞轮启动齿轮不倒角3、加大飞轮启动齿圈直径变速箱分动器后传递轴后驱动桥后半轴前传递轴前驱动桥前半轴支撑轴承万向节传递轴系的NVH☐第一阶传递轴激励☐传递齿轮啸叫☐2阶激励r O AB 1. 齿轮啮合2. 轴的不平衡3. 由十字连接引起的2阶激励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的NVH排气系统进气系统TailpipeOrifice 歧管的设计与声品质1进气总管23654进气系统NVH空滤器❑进气口噪声❑壳体的辐射噪声四分之一波长管谐振腔排气系统的NVH控制指标❑挂钩传递到车体的力❑排气尾管噪声❑壳体辐射噪声控制方法:☐消音器的设计☐波纹管/球连接的选择☐。
轻型车底盘的噪声与振动控制及改善策略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轻型车底盘的噪声与振动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车辆的驾驶体验,也会对乘坐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和制造轻型车时,需要考虑如何控制和改善底盘的噪声和振动。
本文将探讨轻型车底盘的噪声与振动控制及改善策略。
一、轻型车底盘的噪声与振动问题底盘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支撑车身和车轮,承受着路面的冲击和振动等。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轻型车底盘会受到多种振动的影响,例如发动机的振动、路面的颠簸、轮胎的滚动等,这些振动会产生噪声,并通过车身传递到乘坐者的身体中。
因此,控制和改善轻型车底盘的噪声和振动问题,对保证驾驶者的舒适性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二、底盘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为了控制和改善轻型车底盘的噪声和振动,需要采用一系列噪声和振动控制技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技术:1. 确定合适的天然频率底盘的天然频率指的是底盘自身振动的频率。
为了控制底盘的振动,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天然频率。
这通常通过增加或减少底盘的刚度来实现。
例如,在减少底盘的刚度时,可以采用弯曲、拉伸等方法来减小底盘的刚度,从而减小底盘的天然频率。
2. 使用减振器减振器是一种通过消耗能量来降低振动的设备。
在轻型车底盘中,可以采用橡胶减振器、液体减振器等来减少底盘的振动。
3. 减少噪声生成源噪声的生成源包括发动机、轮胎、空气等。
为了减少底盘的噪声,可以采用降噪技术,例如在车轮周围加装遮盖板,使用低噪声轮胎等措施来减少噪声的产生。
三、改善轻型车底盘噪声与振动的策略除了上述的噪声和振动控制技术,还有其他的策略可以改善轻型车底盘的噪声与振动问题。
1. 合理的设计和材料选择车辆的设计和材料选择对底盘的噪声和振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设计可以避免一些结构问题,例如避免底盘与车身的松动等;而优质的材料可以提高底盘的韧性和强度,从而减少噪声和振动的产生。
2. 加强质量控制轻型车底盘的噪声和振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有关。
汽车振动噪声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汽车振动噪声测量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汽车行驶时所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并通过测量分析来找出其产生原因,以便进行相应改进。
二、实验原理1.振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不平整或车辆本身设计缺陷等原因,会产生不同频率和幅度的振动。
这些振动会通过底盘传递到车内,给乘客带来不适感。
2.噪声:汽车行驶时所产生的噪声来源较多,包括发动机、轮胎与路面摩擦、风阻力等。
这些噪声也会通过底盘传递到车内,影响乘客舒适度。
3.测量方法:为了准确测量汽车振动和噪声,需要使用专业仪器进行测试。
常用仪器包括加速度计、麦克风、频谱分析仪等。
加速度计用于测量振动信号,麦克风用于测量声音信号,频谱分析仪则可将信号转化为频谱图以便进一步分析。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确保测试车辆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所有仪器已经校准并连接好。
2.振动测量:使用加速度计对车辆进行振动测量。
将加速度计固定在底盘上,并进行数据采集。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振动情况。
3.噪声测量:使用麦克风对车辆进行噪声测量。
将麦克风放置在车内,并进行数据采集。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噪声情况。
4.信号分析:将振动和噪声信号转化为频谱图,并进行进一步分析。
通过频谱图可以找出信号中存在的主要频率和幅度,以及其产生原因。
5.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例如更换悬挂系统、降低发动机噪声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量和信号分析,我们发现汽车行驶时所产生的主要振动频率为10Hz-50Hz,而噪声主要来自于发动机和轮胎与路面摩擦。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1.更换悬挂系统,提高车辆稳定性和舒适度。
2.降低发动机噪声,采用消音器等降噪设备。
3.改善路面状况,减少轮胎与路面摩擦产生的噪声。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汽车振动噪声测量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汽车行驶时所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并通过测量分析找出了其产生原因。
汽车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汽车噪音和振动对驾驶者和乘客的舒适性和驾驶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舒适性要求的提高,研究和应用汽车噪音和振动控制技术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汽车噪音与振动控制的背景、技术原理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汽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其噪音和振动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汽车的噪音和振动水平已经有了显著改善。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发动机噪音、轮胎噪音、风噪音等都会对驾驶员和乘客的体验产生负面影响。
二、技术原理1. 主动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主动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是通过引入控制系统来减小噪音和振动的。
其原理是在汽车的结构中安装噪音与振动传感器,实时采集噪声和振动的信号,然后将信号输入控制器中进行信号处理,并通过执行器产生反向相位的振动信号,以减小噪音和振动的幅度。
主动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能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实时地产生相位差,从而实现噪音和振动的控制。
2. 被动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被动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是通过吸收和隔离的手段来减小噪音和振动的。
其原理是通过在汽车车身和底盘中运用吸音材料和隔音材料,从而降低噪音和振动的传播。
被动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主要通过改变材料的特性来实现,如降低材料的传声性和传递性等。
被动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相对主动技术而言成本更低,但其控制效果相对较弱。
三、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汽车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主动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发展趋势明显。
现代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将为主动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提供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其次,被动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完善。
新型材料的开发、制造工艺的改进将为被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多选择;再次,基于混合技术的整体噪音与振动控制系统有望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混合技术将主动与被动技术融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提升整体的噪音与振动控制效果。
汽车怠速车内噪声与振动评级和测量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汽车怠速车内噪声与振动评级和测量方法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汽车啊,有时候就像个会跑的大嗓门怪兽,要是它在怠速的时候还嗡嗡响个不停,那可真够让人头疼的。
这噪声和振动,就像是车里藏着的小捣蛋鬼,时不时就出来捣乱一下。
那咱怎么给这些小捣蛋鬼评级呢?这就好比给学生打分一样。
咱得有个标准,看看它们到底有多调皮。
比如说,声音大不大呀,振动厉不厉害呀。
咱可以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就像考试成绩有优秀、良好、及格啥的。
那怎么测量呢?嘿,这就有讲究啦!咱不能随随便便拿个东西就测,得用专门的工具。
就好像你要量身高,不能拿根绳子随便比划比划吧,得用尺子才行。
测量噪声,有专门的仪器,能把声音的大小准确地测出来。
测量振动呢,也有相应的设备,能告诉你车子抖动得有多厉害。
你想想看,要是咱开车的时候,车里安静得跟图书馆似的,那多舒服呀!可要是像在工地一样吵吵闹闹,那可不得烦死啦!所以说,这个评级和测量方法可重要啦,它能让咱知道车子到底好不好。
就好比你去买苹果,你得看看苹果红不红、大不大、甜不甜吧?这汽车怠速车内噪声与振动评级和测量方法,就是咱判断车子这个“大苹果”好不好的标准。
咱再打个比方,要是你家旁边有条大马路,每天车来车往吵得你睡不着觉,你肯定希望那些车都安安静静的吧?这就需要汽车厂家在生产的时候,好好关注这个问题,把车子的噪声和振动控制好。
而且啊,这噪声和振动可不光是影响咱开车的心情,时间长了对咱的身体也不好呢!就像你总在一个吵闹的环境里待着,耳朵能好受吗?所以啊,这个评级和测量方法真的是很重要呢!咱平时开车的时候,也可以留意一下车子的声音和抖动情况。
要是感觉不对劲,就像你身体不舒服会去看医生一样,赶紧去检查检查车子。
可别小瞧了这些小问题,不及时处理,说不定以后会变成大麻烦呢!总之啊,汽车怠速车内噪声与振动评级和测量方法,这可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东西。
它关系到咱开车的舒适性和健康呢!咱可得重视起来,让咱的车子都能乖乖地不吵不闹,安安稳稳地带着咱到处跑!。
汽车气动噪声和振动的控制第一章汽车气动噪声的成因及控制汽车气动噪声指的是由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流动引起的噪音。
汽车的速度、车身形状、车窗、轮毂等都会影响汽车产生气动噪声的大小和频率。
另外,气动噪声还会产生震动,影响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
为了降低汽车气动噪声的水平,汽车制造商采用了多种技术。
其中,最常见的是降低车身前沿和车窗的风阻,以减少气流的干扰;通过优化车身设计,如采用可调光顶、翼子板和后扰流板,来改善车身流线,减轻空气噪音;并且,使用吸音材料包裹车辆其内部的结构件以降低汽车内部空间所反射的气动噪声级别。
第二章汽车振动的成因及控制汽车振动指的是由引擎和传动系统所产生的振动,这些振动从引擎和传动系统传递到车架、悬挂、轮胎和车身等部位,影响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
为了降低汽车振动的水平,汽车制造商采用了多种技术。
其中,最常见的是使用发动机技术,例如改善发动机的平衡性、采用低噪音高效降噪器和防振器等提高引擎性能。
而其余的技术包括采用更好的悬挂系统、更高效的轮胎和电子控制系统等。
第三章未来汽车气动噪声和振动的控制技术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控制汽车气动噪声和振动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新技术不仅可以控制噪声和振动水平的提高,还可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燃油效率和环保性。
例如,主动悬挂系统可以根据路面状况自动调节承载力和阻尼,从而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度,并有效地消除悬挂系统引起的振动和噪声。
此外,主动噪声控制技术和电子隔音技术可以减少并消除汽车的气动噪声和机械噪声,从而提高车辆的静音性能。
总结控制汽车气动噪声和振动是现代汽车制造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汽车制造商采用多种技术,包括车身优化设计、发动机技术、悬挂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等,来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度。
而未来技术的不断创新,如主动悬挂系统和主动噪声控制技术等,将帮助汽车制造商实现更高的噪声和振动控制水平,并提高汽车的性能、燃油效率和环保性。
汽车动力系统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研究汽车动力系统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研究汽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而汽车动力系统噪声和振动问题一直是制约汽车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因素。
因此,汽车动力系统噪声和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一直是汽车工业领域的热点之一。
汽车动力系统噪声和振动的来源主要包括发动机、变速器、传动轴、驱动桥等部件。
这些部件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噪声和振动,其中发动机是主要的噪声和振动源。
发动机的噪声和振动主要来自于燃烧过程、气门机构、曲轴连杆机构、活塞环等部件的运动。
为了控制汽车动力系统的噪声和振动,目前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技术:1. 声学设计技术声学设计技术是通过优化汽车发动机和车身的结构设计来降低噪声和振动。
例如,在发动机的进气和排气系统中加装消音器、在发动机周围安装隔音材料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发动机的噪声和振动。
2. 主动噪声控制技术主动噪声控制技术是通过在汽车内部安装传感器、控制器和扬声器等设备来实现噪声的反相干涉,从而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低频噪声,但对高频噪声的控制效果较差。
3. 振动控制技术振动控制技术是通过在汽车结构中安装减振器、阻尼器等装置来消除振动。
例如,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加装减振器、在车身结构中加装阻尼材料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汽车的振动。
除了以上技术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技术正在逐渐应用于汽车动力系统噪声和振动控制中,如无源噪声控制技术、智能材料技术等。
无论采用哪种技术,汽车动力系统噪声和振动控制都需要进行精确的测试和分析。
目前,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模态分析、频响分析、传递路径分析等。
这些测试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汽车动力系统中各部件的振动特性,进而优化设计和控制方案。
总之,汽车动力系统噪声和振动控制技术是汽车工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先进的技术被应用于汽车动力系统噪声和振动控制中,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安全的出行环境。
车载测试中的车辆噪音和振动评估技巧现代社会中,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和人们对行车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车辆的噪音和振动评估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测试指标。
车载测试技术在评估车辆的噪音和振动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车载测试中的车辆噪音和振动评估技巧,包括测试方法、仪器设备和数据分析等方面内容。
1. 测试方法车载测试中的车辆噪音和振动评估通常分为主客观两种方法。
主观评估是通过人的感受来进行评估,包括乘坐感受和语音评估等;客观评估是通过仪器设备来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噪声仪、振动仪等。
在实际测试中,可以结合主客观评估的方法来获取全面的评估结果。
2. 仪器设备车载测试中的车辆噪音和振动评估需要借助一些专用的仪器设备。
常用的噪声测试仪器有声级计、频谱仪和声音分析仪等;振动测试仪器有加速度计、振动分析仪等。
这些仪器设备可以对车辆的噪音和振动情况进行准确测量和分析,为后续的数据处理提供依据。
3. 数据处理车辆噪音和振动的评估离不开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如滤波、均值化等。
同时,对于大量数据的处理,可以采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通过建立模型、计算参数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4. 噪音和振动控制车辆噪音和振动的评估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车辆的性能状况,更重要的是为了控制和改善车辆的噪音和振动问题。
通过测试评估结果,可以对车辆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和调整,从而减少噪音和振动的产生,提升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5. 实际应用车载测试中的车辆噪音和振动评估技巧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不仅在汽车制造领域,还在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相关行业中扮演重要角色。
车辆噪音和振动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保障车辆质量和用户满意度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车载测试中的车辆噪音和振动评估技巧是一项重要的测试指标,能够为车辆的性能状况提供准确的评估。
通过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使用专业的仪器设备以及对测试数据进行合理处理和分析,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改善车辆的噪音和振动问题。
汽车振动噪声现象一、现象的种类、发生原理汽车振动噪声是多种问题组合在一起而出现的复杂的现象。
例如,当乘坐在噪声比较高的车内时,人们一般用“这辆车的发动机很吵”等类似的语句来描述。
但是,实际上汽车的噪声除了发动机以外,还包含其他各种噪声源。
即使是同一款发动机,因传递系统的不同,最终感受到的噪声也是有区别的。
因此,为了制造安静、振动小的汽车,应对“吵闹、不舒服”等与感觉相关的现象进行分类,查明问题所在的领域及主要产生原因,力图从原理上分析问题是如何发生的。
对振动噪声的发生原理进行简要的概括,如图2-7所示。
图2-7 振动噪声发生原理实际中的激励源和传递路径,是由多个部位通过多种方式组合在一起而成的。
二、激励源表2-2中所列为汽车的振动噪声常见的激励源。
表2-2汽车主要激励源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会受到多种激励源的作用,而每种激励源都有各自不同的易发生振动噪声问题的行驶条件或者频率特征,根据对各种振动噪声现象调查研究,根据所发生的振动噪声问题所在的频率范围,基本上可以锁定激励源的所在。
按照激励源的特性可以大致分为四种。
在对各个现象按照振动系统来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强制振动、自由振动、自励振动等的振动形态和对象频率的不同,来精确识别和处理。
1)连续强制力(特定频率)。
转矩变动、惯性力、齿轮啮合力、不平衡力、转向节的不等速性。
2)连续强制力(随机、脉冲)。
空气乱流、路面的凸凹不平、爆发压力。
3)脉冲激励。
路面的凸凹不平(段差、突起)等。
4)阶跃激励。
过渡转矩变动、过渡摩擦力变动等。
当需要降低某些振动噪声时,最根本的方法是从激励源上采取措施以降低激振力。
因此,需要了解各个激励的产生原理。
三、传递系统(1)传递路径对于某一种激励源,经常存在多条传递路径。
虽然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确定有代表性的传递路径,但是有时从特殊的路径传递而来的振动、噪声,必须要考虑与激励源相连接的所有部位。
关于噪声的传递系统,不仅要考虑噪声到车身各个部位的振动传递系统,还要考虑从车身的各个部位到声学评价点之间的声学传递系统,因此是有一定难度的。
噪声、振动与舒适性噪声、振动与舒适性,是衡量汽车制造质量的一个综合性问题,它给汽车用户的感受是最直接和最表面的。
业界将噪声、振动与舒适性的英文缩写为NςH(Nοισε、ςιβρατιον、Hαρσηνεσσ),统称为车辆的NςH问题,它是国际汽车业各大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关注的问题之一。
有统计资料显示,整车约有1/3的故障问题是和车辆的NςH问题有关系,而各大公司有近20%的研发费用消耗在解决车辆的NςH问题上。
对于汽车而言,NςH问题是处处存在的,根据问题产生的来源又可分为发动机NςH、车身NςH和底盘NςH三大部分,进一步还可细分为空气动力NςH、空调系统NςH、道路行驶NςH、制动系统NςH等等。
NςH问题是系统性的。
例如有些轿车行驶时车厢噪声大,查源头在发动机,那么这一个噪声问题可能就涉及到三个部分,一个是发动本身的噪声大,一个是发动机悬置部件减振效果差,一个是车厢前围和地板隔音技术不好,是一个互相关连的系统问题。
当遇到车厢噪声大时,人们一般考虑加强车厢隔音技术和材料,而对真正的噪声发生源-发动机则是无能为力,这只能是 亡羊补牢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如果运用NςH解决方案,就会涉及发动机、悬置及车架等,从根本上减少噪声产生的来源。
因此,NςH问题实质是汽车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汽车进入市场后要解决的问题。
汽车的发动机和车身都通过弹性元件支承在车桥和轮胎上,构成一个弹性振动系统,整个系统按照各总成部件又分成多个 弹性振动子系统 。
当汽车因路面凸凹不平、发动机及传动系抖动或车轮不平衡而受激振动时,各 弹性振动子系统 发生振动且互相关联。
振动是噪声产生的根源之一,行驶时振动大的车辆往往噪声也大。
因此,从汽车NςH问题的角度看,解决噪声不能头痛治头,脚痛治脚,而应该考虑到整车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要考虑到车身、发动机、轮胎、弹性支承等诸方面。
汽车NςH问题也涉及到零部件生产企业。
近年随着专业化分工,整车制造企业已经逐渐将大部分零部件交给零部件生产企业来做。
712023/10·汽车维修与保养◆文/山东 焦建刚汽车发动机噪声与振动故障的诊断与检测(二)⑦辅机皮带传动噪声多楔V形皮带传动系统广泛应用于发动机的辅机的传动之中,如图14所示。
由图14(a)可知,发动机曲轴前端皮带轮1(CRK)通过皮带拖动水泵2(W/P)、涨紧器3(TEN)、发电机4(ALT)、惰轮5(IDR)、动力转向泵6(P/S)和空调7(A/C)等辅机。
当带轮不对中或皮带打滑时,有可能产生不对中噪声或打滑噪声,这两种噪声往往较明显,而又因为在发动机前端而易于向外辐射,所以必须非常重视。
图14 辅机皮带传动系统涨紧器涨紧力调节不当,过松时,容易出现皮带打滑噪声,尤其是在液力助力转向系统工作时,随方向盘转动至极限位置,尖锐的皮带打滑声加剧;夜晚,当打开大灯远近光,发电机负荷增大时,皮带打滑声音也一样加剧。
皮带轮V型槽在雨季容易被雨水污染、锈蚀,车辆过水后,停放一段时间后,启动发动机后,往往容易出现较大皮带噪声,清除皮带及皮带轮槽内的锈蚀,可以解决这类异常噪声问题。
当噪声由发动机室内传出时,为确定是否为辅机皮带及其皮带轮轴承噪声所致,可以采用WD40高效矽质润滑剂向发动机辅机皮带喷洒的方式检查,如声音减弱或消失,说明噪声由辅机皮带及带轮发出;如噪声不变,且声音类似“嗡嗡嗡”或“吭吭吭”声,则可以逐一拆下辅机皮带进行检查,如异响消失,说明向助力泵、空调压缩机等。
⑧轴承噪声轴承本身噪声并不大,但它对整机的支承刚度和固有频率有较大影响。
轴承的振动又导致轴系的共振而产生噪声。
轴承中滑动轴承的噪声比滚动轴承小。
对于滑动轴承,当轴承间隙增大时,油膜压力和轴承的轴心轨迹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会促使机体振动加剧,噪声增大。
当轴承间隙增大30μm时发动机噪声会增大3dB。
曲轴主轴承数目对噪声影响很大,当四缸机主轴承由5支轴承改为3支轴承时,噪声增加了2~3dB。
对于滚动轴承,等轴承受到径向载荷时,滚动体和套圈将产生弹性变形。
车辆动力系统的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在现代社会,车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问题却常常给人们带来困扰。
这些不仅会影响乘坐的舒适性,还可能对车辆的性能和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车辆动力系统的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成为了汽车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车辆动力系统产生噪声和振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机械运动和燃烧过程,其中的活塞往复运动、气门开闭、燃油燃烧等都会产生振动和噪声。
其次,传动系统中的齿轮啮合、传动轴旋转等也会产生相应的振动和噪声。
此外,进排气系统中的气流流动和压力变化同样会引起噪声。
为了有效地控制车辆动力系统的噪声和振动,工程师们采取了多种技术手段。
从源头控制方面来看,优化发动机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例如,通过改进燃烧室的形状、优化气门正时和升程、采用轻质材料等,可以减少燃烧过程中的冲击和振动,从而降低噪声和振动的产生。
在发动机的安装和支撑方面,采用合适的减震装置,如橡胶隔振垫、液压悬置等,可以有效地隔离发动机传递到车身的振动。
对于传动系统,提高齿轮的制造精度和啮合质量是降低噪声的关键。
采用斜齿轮、修形齿轮等设计,可以改善齿轮的传动平稳性,减少振动和噪声。
同时,对传动轴进行动平衡校正,以及合理设计传动轴的支撑和连接方式,也能有效减少传动过程中的振动。
在进排气系统方面,优化管道的形状和尺寸,采用消声器和谐振器等装置,可以降低气流噪声。
消声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反射、吸收和干涉等作用,将噪声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
谐振器则是通过调整管道的谐振频率,来抵消特定频率的噪声。
除了上述从源头和传递路径上进行控制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主动控制技术来进一步降低噪声和振动。
主动控制技术是指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噪声和振动信号,然后由控制器根据监测结果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驱动执行器对噪声和振动进行抵消或抑制。
汽车噪声与振动
——理论与应用
第二章 声学基础
1、描述声音的参数:声压、频率、质点速度、声功率等
2、声压:当地声压与大气压之差。
3、有效声压:瞬时声压对时间取均方根值。
4、声音强弱评价:声功率、声强、声压
5、听阈声压:对于1000Hz 纯音,人耳刚刚能够听到的声压为2*10-5Pa 。
6、痛阈声压:人耳难以忍受的声压为20Pa 。
7、声压级:取一个参考声压,用某个测量或计算的声压的平方与这个参考值的平方相比,再取自然对数,然后再乘以10,就得到声压级。
公式如下:
20
2
lg 10P P L p ⨯=(参考值50102-⨯=P Pa ) 声功率级:声源的声功率与参考声功率的比值,再取自然对数,然后乘以10。
lg 10W W L w ⨯=(参考值12010-=W W ) 声强级:某一点的声强与参考声强的比值,再取自然对数,然后乘以10。
lg 10I I L I ⨯=(参考值12010-=I 2-⋅m W )
第十章 发动机的振动
第十一章发动机的噪声
发动机两种噪声:纯音和混杂音。
纯音是窄频带的,用抗性消音器;混杂音是宽频带的,用阻性消声器。
抗性消声器:将能量反射回声源,从而抑制声音。
阻性消声器:声能被吸声材料吸收并转化成热能,从而消声。
燃烧噪声:由于气缸内燃烧,将活塞对缸套的压力振动通过缸盖—活塞—连杆—曲柄—机体向外辐射的噪声称为燃烧噪声。
机械噪声:活塞对缸套的撞击、正时齿轮、配气机构、喷油系统、辅助皮带、正时皮带等运动件之间的机械撞击所产生的振动激发的噪声称为机械噪声。
第十二章管道声学及进气系统的噪声与振动分析
进气管截面积越大,功率损失越小;进气管截面积越小,空气噪声越低——相矛盾。
进气系统噪声主要是指进气口处的噪声,此噪声源离车厢很近,对车内噪声贡献很大,同时,进气噪声也是最主要的通过噪声源。
第十三章排气系统的噪声与振动
第一节排气系统的噪声
三、排气系统消声容积:
排气系统消声容积:指系统中所有设备容积之和。
排气系统中常见两个消声器:前置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后置消声器——混合式消声器。
多数情况下,消声容积指的就是这两个消声器容积之和。
通常讲,消声容积越大,消声效果越好。
要达到理想消声效果,消声容积至少是发动机气缸体积的10倍。
消声容积越大,插入损失越大,消声效果越好;但其背压也越大,功率损失也加大。
但消声容积增加到一定程度,消声效果增加慢慢趋缓。
消声器越靠近发动机,消声效果越好。
四、排气系统的背压
名词解释:指排气多支管出口处的压力与大气压之差。
形成原因:管道对气流的阻碍和气流之间的摩擦阻碍。
背压与功率损失的关系:1、发动机功率与排气背压是一个线性关系;2、背压越大,功率损失越大,发动机功率越低;3、背压每增加1mmHg,功率损失约为0.7%。
第二节排气系统的振动
排气系统的振动分析包含:模态分析、动力分析和传递通道的灵敏度分析。
排气系统的振动源:发动机的机械振动、发动机的气流冲击、声波激励、车体振动。
功率损失小。
此外,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
第二十章汽车噪声与振动评价
噪声振动评价包括:车内噪声与振动评价、系统和零部件的噪声与振动评价、车外噪声评价。
车内噪声评价:反映一部车整体噪声与振动水平,所以又叫整车评价(是汽车产品开发核心)。
通过噪声:汽车在通过街道时,在一定距离内,其噪声不能超过某个标准。
车内噪声评价
若某个噪声的频率不随转速变化,那么很可能是由共振引起的;若某个噪声杂乱无章,那么这个噪声很可能是摩擦噪声。
车内噪声振动评价:包括怠速、WOT、POT。
怠速:汽车停止,发动机空转。
WOT:油门踩到底,进气门全开,全力加速。
POT:(Partial Open Throttle)进气门半开,汽车处于正常行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