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振动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7.81 MB
- 文档页数:57
汽车振动学基础及其应用
汽车振动学是一种基于物理学原理的科学,它研究了汽车在运动过程中随时间而发生的振动和行为。
汽车振动学在汽车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汽车结构不仅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刚性,而且还要满足舒适性要求,使汽车能够在振动激励下正常运行。
汽车振动学研究了汽车在工况下的振动行为,并作出相应的控制处理。
它的基础是分析汽车的结构特性和振动特性,以及利用物理和数学方法来模拟汽车的振动状态并对其进行分析。
其主要内容包括汽车整体静力学分析、汽车静力学与振动性能分析、汽车振动控制等。
汽车振动学的应用用于汽车设计和改进,可以显著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动力性能和安全性能。
它的应用可以改善汽车的振动性、加速性和抖动性能,从而改善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的行车平稳性和提高发动机的耐久性。
此外,汽车振动学还能够改善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使汽车更加稳定、可靠。
汽车振动的产生原理
汽车振动的产生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引擎振动:汽车引擎的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振动,这些振动主要来自于内燃机的运转过程,如气缸的爆炸和活塞的往复运动等。
引擎振动通过传动系统传导到车身和底盘上,导致汽车振动。
2. 轮胎和悬挂系统振动: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与道路之间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力,从而产生振动。
同时,悬挂系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起到缓冲和减震作用,但也会引起一定的振动。
3. 驱动系统和传动系统振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包括变速器、传动轴、车轮等部件,在传递动力的过程中会产生振动。
特别是当传动系统存在失衡、偏心等问题时,振动会更加明显。
4. 空气动力学振动:车辆行驶时,空气与车身之间会产生阻力和风压,导致车辆产生一定的振动。
尤其是高速行驶时,空气动力学振动会更加明显。
这些振动源通过传导和相互作用,最终传递到车身和座舱内部,使得汽车产生振动。
这些振动不仅给乘坐者带来不适,还会影响车辆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对汽车的振动抑制和控制十分重要。
《汽车振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汽车车辆工程专业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汽车诊断与维修总学时:56学分:3二、课程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学习汽车机械振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分析振动问题的数学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两个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连续系统的振动,并介绍了求解特征值问题和系统响应的近似方法及数值计算方法,简要叙述了非线性振动和随机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三、教学时数分配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理解机械振动的概念,了解振动系统研究方法,掌握振动的分类,会分析振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基本要素 2 研究方法 3 分类和表示方法(三)重点:振动系统基本要素(四)难点:振动系统分类和表示方法第二章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一)本章教学目的:理解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的概念,掌握单自由度系统的强迫振动,掌握汽车车身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二)教学内容:1 自由振动 2 强迫振动 3 非简谐激励下的强迫振动4 汽车车身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三)重点: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四)难点:汽车车身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第三章二自由度系统的振动(一)教学目的:了解二自由度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掌握无阻尼二自由度系统的振动,有阻尼二自由度振动系统和汽车的二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二)教学内容:1 二自由度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2 无阻尼二自由度系统的振动3 有阻尼二自由度振动系统4 汽车的二自由度系统的振动(三)重点:无阻尼二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四)难点:汽车的二自由度系统的振动第四章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一)本章教学目的:理解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掌握固有振型的正交性、模态坐标和正则坐标和汽车多自由度振动模型。
(二)教学内容:1 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2 固有振型的正交性、模态坐标和正则坐标3 多自由度系统的响应4 拉格朗日方程在振动分析中的应用5 汽车多自由度振动模型(三)重点:固有振型的正交性、模态坐标和正则坐标(四)难点:汽车多自由度振动模型第五章随机振动理论(一)教学目的:了解随机振动概述及随机振动的统计特性,线性振动系统的随机响应计算。
汽车振动学基础及其应用课程设计1. 简介汽车振动学是指分析、研究和控制汽车振动和噪声的学科。
它对于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汽车工程领域中,振动学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研究方向。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们了解汽车振动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其应用。
2. 课程设计2.1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们了解以下内容:•汽车振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振动控制技术和噪音控制技术•振动分析和测试方法•振动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方法•汽车振动控制的应用2.2 教学内容和安排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教学内容:2.2.1 汽车振动学基础该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振动学概述•振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振动控制的目的和方法•汽车振动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2.2 振动控制技术和噪音控制技术该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振动控制技术的分类和应用•噪音控制技术的分类和应用•振动和噪音控制技术的协同作用2.2.3 振动分析和测试方法该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振动信号的采集和处理•振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振动测试方法的分类和应用2.2.4 振动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方法该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振动信号处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振动数据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将传感器产生的振动信号转化为可视化的三维图像2.2.5 汽车振动控制的应用该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汽车振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振动控制系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案例2.3 实践操作本课程设计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实验操作:学生将在实验室进行振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振动测试方法的实测操作、振动信号处理的实践操作等。
•课程设计:学生将根据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设计汽车振动控制系统,需要对汽车的结构和行驶过程进行模拟,以检验系统的效果。
3. 教学评价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汽车振动学理论和实际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学生将更加熟悉振动控制技术和噪音控制技术的应用方法,能够独立设计汽车振动控制系统以及进行振动测试和信号处理。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1 引言现代汽车技术朝着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方向发展[1, 2],人们对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汽车的舒适性要求不断提高[3],而汽车振动学是研究汽车舒适性的核心课程,因此,加强汽车振动学课程建设与实践对培养学生提升汽车新“四化”快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4]。
在车辆工程领域中,汽车振动学是智能车平顺性、电控悬架、产品开发等领域的重要工具,极大缩短了汽车产品的开发周期和研发成本。
因此,学习汽车振动学课程且熟练利用振动学理论解决汽车平顺性和舒适性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车辆工程人才培养体系重要任务。
为提高汽车振动学课程的授课效果,同时针对专业认证要求,本文根据自身授课过程和心得体会,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优化理论教学,强调实践教学,更新教学内容,创新实践培养环节,重构汽车振动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利用振动学理论分析解决车辆工程振动问题的能力,服务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5]。
2 汽车振动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剖析2.1 理论课环节汽车振动学课程理论矩阵分析、随机理论、理论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数值计算、控制方法等多门课程的知识,学科交叉性强,对于车辆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来讲,将数学方法应用到汽车振动学课程上时,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状态,学生反应理论推导体系性不强,与实际工程不知如何结合,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工程应用能力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
2.2 实践教学环节高校限制于实际情况和学生安全考虑,不开设汽车平顺性试验课程,学生只学习汽车振动学理论知识,不了解汽车振动试验标准和相关特性分析;部分高校开设的平顺性实践课,主要是用仿真软件分析汽车振动特性,主要是机械式模仿教材案例,缺乏汽车平顺性道路实践经验和数据采集处理能力,不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3 课程考核环节课程考核涉及学生切身利益和反应学习效果,汽车振动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考核办法不宜仅采用传统卷面考核,同时,卷面考核无法反应学生的课程实践与汽车平顺性测试和数据分析的能力,而仅通过汽车平顺性试验考核办法无法反应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培养效果不佳。
§9车辆随机振动车辆的随机振动实际上是车辆运行时的振动响应,这种响应主要是由于轨道不平顺的随机激励而引起的。
本章主要介绍随机振动以及相关的概念,以及单轴车模型在随机激励下响应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车辆随机振动的分析计算方法和改善车辆运行平稳性的途径。
所讨论的是车辆系统,其结构和参数是对称的,因此垂向和横向的强迫振动响应是解耦的,可以分别独立研究。
对于机车而言,它产生振动的因素,除线路的构造和状态,轮对的构造和状态外,柴油机组和输助机组的构造和状态也会起到激扰作用(对柴油机);电动机的构造和状态对电力机车也会起到激扰作用。
对车辆和机车的振动过程研究中,可在增加一组外力来反映这些作用。
第一节 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一、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一切物理现象可分为两类:在给定的时间内能确定其物理变量的现象就称为确定性现象; 如 在一静止的车辆上置一激振器,以激起车体在弹簧装置上的振动,激励力是已知的简谐力t F F ωsin 0=,车体受激励而产生的振动规律由)sin()(0φω-=t x t x 来描述。
车体在任意时间t 的振幅和加速度都可由计算确定,这种振动称为确定性的振动,它由确定性的激励所引起。
反之在给定时间t 物理变量不能预先确定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如在任意时间t 的振动变量不能预先确定,而只能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对其进行整体描述,这种振动称为随机振动。
在随机振动中的一些量如振幅和加速度称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是在随机试验的结果中能取到不同数值的量。
随机过程:不能用确定性函数来描述但具有一定统计特性的过程称为随机过程。
随机过程是一簇n 个随机变量的总集合。
其中任一个元素称为随机过程的样本。
振动的时间历程:以时间t横坐标,以振动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为纵坐标的线图,常称为振动波形图。
在研究许多随机过程时通常作如下徦设:1)平稳性假设若一随机过程x(t)在任何时间t1时的概念统计规律与t1+τ时的一样,即过程的概率统计规律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则称x(t)为平稳随机过程;2)各态历经性徦设随机振动的统计特性是考虑全部子样而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