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104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重点第一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第一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与以往的哲学否认、掩盖其阶级性截然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申明自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鲜明表明,它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服务的,是无产阶级阶级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武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体现在哪里?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的、核心的观点。
它要求把理论和实践贯通起来,打破了以往哲学知行脱节的严重弊端。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基础。
科学的实践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把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作了科学的说明。
3、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同时就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观点,蕴含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建设的重大任务。
”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概括,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论和历史观之中。
第一,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第二,实事求是体现了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第三,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资勘10级黎田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以往科学和哲学思想发展的光辉结晶。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哲学就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既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同时又是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一般还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直接影响到对整个世界和社会的看法。
世界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观和价值观。
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凡是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本质,而精神则不过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的,都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本质,而物质只不过是精神的产物或体现的,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历史上的一切哲学都按照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而分别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的哲学派别,这就是哲学上的党性或党派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就要自觉地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各种哲学流派和思潮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和抵制一切形式的唯心主义。
哲学除了要回答物质和精神何者为世界本原的问题,还要对这个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的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
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的,属于辩证法;采取孤立、静止的观点看世界的,属于形而上学。
辩证法是正确的,形而上学是错误的。
所以,在哲学中既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又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有唯物和唯心之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各有辩证的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第⼀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 ⼀、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西⽅的“上帝观”发⽣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中”、“上帝代表⼈类之爱”,这是 A.客观唯⼼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主义的观点 C.形⽽上学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命题⽬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主观唯⼼主义具体观点的辨认。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宗教哲学把上帝作为世界之本,⽽上帝是⼀个虚⽆缥缈、根本不存在的现象。
因此,从哲学倾向上说,“上帝本原”是客观唯⼼主义的观点。
但是如果认为“上帝在我⼼中”、“上帝代表⼈类之爱”,将“上帝”转化为⼈的主观意识,从哲学倾向上说,就属于主观唯⼼主义的观点了。
所以B项为正确答案。
本题也属于哲学常识,没有什么难点。
【举⼀反三】本题可变换命制不定项选择题或分析题。
2.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对⾃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然科学的基础 D.哲学是⾃然科学的概括 【命题⽬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哲学和具体科学既联系⼜有区别。
就⼆者的区别⽽⾔,哲学不等同于具体科学,因为哲学是⼀般世界观和⽅法论,它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的对象,回答世界最本质、最⼀般性的问题。
⽽具体科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某个部分、某个领域的特殊规律,是研究个性。
但是哲学⼜不能离开具体科学,因为哲学必须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共性的抽象和概括,离开具体科学,哲学也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同时具体科学也离不开哲学世界观的指导,如果离开正确哲学的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就会迷失⽅向。
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就是共性和个性、⼀般和个别、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以此关系分析题中的四个选项:A项明显是错误的,因为哲学不但不等同于各门具体科学,更不能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所谓“科学之科学”;C项也明显错误,不是哲学是⾃然科学的基础,⽽恰恰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项本⾝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要求,因为题⼲中强调的是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指导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次练习有25题,你已做25题,已提交25题,其中答对25题。
当前页有25题,你已做25题,已提交25题,其中答对25题。
1.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 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D、世界大观的简称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 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5.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6.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7. 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8.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的定义: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⑵、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⑶、是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⑷、是含有阶级性的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观、方法论的定义: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3、哲学与其他科学(非哲学)的关系: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⑶、认识论根源。
11、唯心主义的主要二种形态:⑴、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感觉、意识、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主观精神高于一切,大于一切,支配一切,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
⑵、客观唯心主义:离开了人,脱离了物质世界的某种"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⑴、在对象上:是普遍规律的科学,正确的指出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⑵、在内容上: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⑶、在作用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三个特点。
1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的两种对立思潮:科学主义、人本主义。
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基础;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论基础;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的定义:物质的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克⑴、对立统一关系;⑵、绝对和相对的关系;⑶、整体和局部的关系;⑷、相互渗透的关系。
2013年中央党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参考答案(要点)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哲学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形成的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被称为哲学的两个对子。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对第一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第二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事物是又动又不动。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相对静止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动中有静;所以,纯粹的运动和纯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这种说法否定了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性,夸大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凭“胆”、凭主观臆想去搞生产,其结果只能使生产遭到破坏,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6、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向前发展,这时就必须变革社会的生产力以适应生产关系的向前发展。
答:此说法是错误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只能变革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7、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答:此说法是对的。
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当阶级矛盾尖锐对抗和冲突时,统治者阶级就会运用国家这个暴力机关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此说法是对的。
因为: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中去,从而极大的改变生产力的面貌;并且,科学技术还可以渗透到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具备一定的经济政治科学的条件下产生的,是从人类哲学思想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
(2)从哲学的研究对象来看,以往的哲学总是企图在科学之上创造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想穷尽一切知识,因而不然有许多不科学的成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明确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本质与普遍规律是哲学的研究对象。
这样,他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对世界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进行研究,从而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从内容上来看,以往的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分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往的哲学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但是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高度统一起来。
(4)从哲学的使命上来看,以往的哲学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更强调要科学地改造世界,强调哲学为实践服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
(5)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不自封为最终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把自己看做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他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叶出现?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和哲学为马克思主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完成工人阶级解放自己和解放全人类而出现的。
2、为什么在十九世纪中叶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没有过时?第二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也是我们今天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他提出的人类解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因此,他不可能过时,而只能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义061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种错误观念剖析辛晓宁(中共铜川市委党校 陕西铜川 727000)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方法基础,正确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科学思维和工作方法、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旗帜鲜明的反对和抵制当前存在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错误的认识、观念和行为,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前提和重要内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论;无用论;老生常谈作者简介:辛晓宁(1989-)女,陕西富平人,中共铜川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思维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包括全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哲学理论在内的科学体系。
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也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的重要方法论依据。
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解当前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必要性和科学性,掌握大政方针制定的来龙去脉和正确性的前提,只有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才能比较清醒地按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要求看待今天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复杂的问题和矛盾,才能更加自觉地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思潮无孔不入的侵蚀,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产生了疑问,甚至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也存在“不信马列信鬼神”的心理,这种思想非常危险,会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思想的错误会导致行动的错误,因此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和抵制错误的观念和行为。
人是社会动物,不可避免的受社会历史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学哲学用哲学的过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会会产生一些错误思想认识,这些错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在现实生活中困惑着很多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集中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本质特征和社会功能。
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从中找到其固有的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解放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质所在;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拓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也是它的强大功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不能停滞不前的。
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完备着,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结论丰富自己。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
∙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老祖宗不能丢。
丢了,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而是不要马克思主义了;第二,要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
不这样,马克思主义就变成僵死的教条,变成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空洞的词句。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意味着这两方面都坚定不移,毫不含糊。
简单说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基本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前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理论丰富自己的历史。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一)哲学的本质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自发世界观的关系。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哲学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内在一致性。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或基本阵营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三)哲学基本派别的形态(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不同回答)1、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对世界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回答: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科学前提——自然科学前提。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最主要、最根本的理论特征)第一、是将科学的实践观点贯彻始终的理论体系。
第二、是自觉地与实践保持密切联系的理论体系。
2、科学性第一,是具有完整性和严密性的理论体系,实现了两个“统一”。
(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第二,是正确规定了哲学的对象和任务的理论体系。
第三,是正确反映了现实的、具有真理性的理论体系。
3、阶级性——反映、代表着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革命性——具有最彻底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中国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和世界观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①二者都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而不是对具体事务的个别看法和观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也是世界观。
②哲学不同于一般的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世界观,而是人们用哲学的术语,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采取概念体系的形式予以表达的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方法论就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统理论。
哲学是世界观的系统化理论。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研究世界的本原或本质的理论,在哲学上通常叫做本体论;研究思维能否认识存在以及如何认识存在的理论,通常称为认识论。
6.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或反映的哲学派别。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7.一元论哲学:就是主张使世界只有一个统一的本原的哲学。
二元论:否认世界只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个各自独立、互不依赖的本原。
8.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第二个历史形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第三个历史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9.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万事万物之前,存在一种神秘的“客观精神”。
它是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世界只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和表现。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精神当做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是感觉或意识的产物。
10.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没有绝对静止和永恒不变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唯物辩证的自然关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最重要的特征是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19世纪40年代,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从对象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2.从内容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两个统一: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从而结束了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的状态;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统一,从而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3.从作用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旧哲学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
旧哲学由于不懂得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所以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了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哲学的使命应当是改造世界。
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一显著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能同时为一切阶级服务,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真理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性的有机统一。
其中,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则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辩证唯物主义,即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于社会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也就是阶级、阶级矛盾、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毛泽东: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根本原则。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006年大纲修订说明与命题线索图大纲修订说明:1.本章修改了四个知识点:(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原表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原表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原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及其伟大意义。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原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本章删除了一个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命题线索图:略。
历年命题规律透视及对策一、1995年至2005年试题分值分布表略。
二、本章命题特点及规律1.本章除1998年文科出过一道辨析题外,均以单选题、多选题的形式命题,且分值小。
2.本章共三节,很明显,历年命题的重点在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3.由于本章包含的是非常基本的概念与原理。
命题者最常见的命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给出一个观点(或是哲学名言)让应试者判断其属于什么哲学派别的观点,如2001年理科第3题。
另一种题干以“下列命题中,属于……的是”的形式命制,如1993年理科第19题,文科第2题;1997年文科第11题等等。
4.由于本章内容少,故出现过1992年理科第6题与1995年理科第2题试题重复的现象。
估计以后还会出现这种情形。
三、核心预测及复习建议1.由于本章的历年命题重点在第一节,故建议应试者应侧重理解第一节的相关重要知识点,如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