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_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课件
- 格式:pdf
- 大小:4.49 MB
- 文档页数:26
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七年级历史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课题教学时间(日期、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1.本课是隋唐文化的第一课,侧重介绍隋唐时期的科技、诗歌成就。
2.李春和赵州桥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七百多年。
它的建筑结构(敞肩式),是当时石拱桥结构最先进的一种。
3.“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而且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4.“光耀千古的诗坛”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在我国很早就有。
到了唐朝,诗歌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期。
唐朝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留存下来的诗歌就有将近五万首,题材无所不有,体裁无所不备,著名诗人辈出,传世佳作迭出,可谓诗流纵横,群星灿烂。
其中,李白、杜甫、白居易的成就更达到诗歌创作的高峰。
唐朝诗歌是唐代文学百花之冠,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5.赵州桥是一座高度的科学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精品,如何引导初一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是一个难点。
诗歌属于文学范畴,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是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学情分析1.通过指导学生列表归纳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及其特点等内容,使学生学会利用图表概括归纳历史问题。
诗人生活时代代表作作品主要特点李白“诗仙”盛唐《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赠裴十四》等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杜甫“诗圣”盛唐转衰《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三别”等或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白居易中唐《赋得古原草送别》《秦中吟》《新乐府》等讽喻社会,同情人民,直白如话,通俗易懂2.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会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想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