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技术参数
- 格式:xls
- 大小:21.01 KB
- 文档页数:2
冷凝器技术参数范文冷凝器是一种热交换设备,用于将气体或蒸汽冷却为液体。
冷凝器通常由具有高热传导能力的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铜、铝或不锈钢。
它们广泛应用于空调、制冷设备、工业过程中的热回收以及化工生产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冷凝器技术参数。
1.热传导系数:冷凝器材料的热传导系数是指通过单位面积和单位温度梯度时的热量传递速率。
较高的热传导系数可以提高冷凝器的热传递效率。
2.管道尺寸:冷凝器中的管道尺寸会直接影响其热传递能力。
较大的管道直径可以提高冷却液体的流量,从而增加冷凝器的热交换效果。
3.冷却介质:冷凝器可以使用水、气体或其他冷却介质来降低流体的温度。
冷却介质的性质和温度将直接影响冷凝器的性能。
4.冷却器结构:冷凝器可以是可开式或密闭式结构。
密闭式冷凝器主要用于高温高压环境,可以有效地控制冷却介质的压力和温度。
5.冷却面积:冷凝器的冷却面积是指其暴露给冷却介质的表面积。
较大的冷却面积可以提高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
6.压降:冷凝器中流体的压降指的是流体在通过冷凝器时损失的压力。
较小的压降可以降低能耗,提高冷凝器的效率。
7.系数性能:冷凝器的系数性能是指其能够转化热能的能力。
常见的系数性能指标包括热传导系数、热阻、冷却能力等。
8.温度差:冷凝器的温度差是指冷却介质进入和离开冷凝器时的温度差。
较大的温度差可以提高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
9.耐压能力:冷凝器需要能够承受工作环境中的压力变化,因此其材料和结构设计需要有足够的耐压能力。
10.清洁维护:冷凝器的工作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
冷凝器设计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使得清洁和维护更加方便。
总结起来,冷凝器的技术参数包括热传导系数、管道尺寸、冷却介质、冷凝器结构、冷却面积、压降、系数性能、温度差、耐压能力和清洁维护。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冷凝器的热传递效率和工作性能。
QMRT-002-2014冷凝器通用技术标准备案号:Q/MRT汽车空调冷凝器通用技术条件东风(十堰)美瑞特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发布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东风(十堰)美瑞特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十堰)美瑞特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苏东、李杰、孙礼涛、叶军祥、彭锡宏、周学斌、王恒磊。
本标准由东风(十堰)美瑞特汽车空调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汽车空调冷凝器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HFC-134a)用铝、铜制冷凝器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生产的各种规格汽车空调(HFC-134a)用冷凝器,包括经过表面处理的冷凝器芯体和进出口管路、接头,及采用焊接方式与冷凝器芯体连接为一体的支架,但不包括采用非焊接方式连接的支架和其它附件,如高压开关、储液罐/干燥过滤器、隔热防尘垫、减震垫、冷凝风机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828.1 计数抽样检测程序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 21361 汽车用空调器QC/T 656 汽车空调制冷装置性能要求QC/T 657 汽车空调制冷装置试验方法JIS D 1601 汽车零部件振动试验方法3 产品的分类冷凝器按照结构和制造工艺的不同,分为管片式冷凝器、管带式冷凝器和平行流冷凝器。
3.1 管片式冷凝器管片式冷凝器,是将冲压成型的翅片套在直管或a)伏等缺陷,且表面应清洁、无油污以及其它残留物。
b)翅片冲孔翻边处不应破裂或变形。
c)翅片边缘应平直,不应有毛刺、飞边、裂口。
冷凝器的工作原理冷凝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主要用于将气体或蒸汽中的热量转移到冷却介质中。
它在许多工业和家用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空调系统、冷冻设备和汽车引擎等。
冷凝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通过将高温气体或蒸汽与冷却介质接触,使其失去热量并转化为液体。
下面将详细介绍冷凝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各个部分的功能。
1. 冷凝器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冷凝器通常由管束、外壳、冷却介质进出口和排气口等部分组成。
管束是冷凝器中最重要的部分,由许多细小的管子组成,用于将热量传递给冷却介质。
外壳则起到保护管束和冷却介质的作用。
2. 冷凝器的工作过程:冷凝器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冷却、冷凝和凝结。
- 冷却:当高温气体或蒸汽进入冷凝器时,首先与管束中的冷却介质接触。
冷却介质可以是水、空气或其他冷却剂。
在接触过程中,热量从气体传递到冷却介质中,使气体温度下降。
- 冷凝:在冷却过程中,气体温度逐渐降低,当温度低于其饱和温度时,气体开始凝结为液体。
这是因为冷却使气体中的水蒸气饱和,无法保持在气态。
- 凝结:在冷凝过程中,气体完全转化为液体,并进一步降低温度。
此时,液体会在管束内流动,并通过管束的出口排出。
3. 冷凝器的热量传递方式:冷凝器通过传热的方式将热量从气体或蒸汽传递给冷却介质。
热量传递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进行。
- 传导:热量通过管束的壁传导给冷却介质。
通常,冷凝器的管束采用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如铜或铝合金,以提高传热效率。
- 对流:冷却介质与管束表面接触时,热量通过对流传递。
冷却介质的流动速度和管束的表面积是影响对流传热的重要因素。
- 辐射:冷凝器中的热量也可以通过辐射传递给冷却介质。
辐射传热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进行,不需要介质参与。
4. 冷凝器的性能参数:冷凝器的性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参数来评估:- 冷凝器效能:冷凝器效能是指冷凝器从气体或蒸汽中吸收的热量与冷却介质所吸收的热量之比。
效能越高,表示冷凝器的热量传递效率越好。
缠绕式冷凝器参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缠绕式冷凝器是一种常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冷凝设备,其通过将冷凝管绕制在圆柱形壁内,使冷却介质在管内旋转流动,从而增加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率。
在实际生产中,缠绕式冷凝器的参数设计将直接影响设备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本文旨在探讨缠绕式冷凝器参数对设备性能的影响机理,分析参数的优化方法,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缠绕式冷凝器的设计原理和参数调整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设备的优化运行。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将介绍本文的概述、结构和目的,引出本文主要讨论的内容。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缠绕式冷凝器的概述,包括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领域。
接着分析缠绕式冷凝器参数的影响因素,包括设计参数、运行参数和材料参数,以及它们对冷凝器性能的影响。
最后,介绍缠绕式冷凝器参数优化方法,探讨如何通过调整参数来提高冷凝器的效率和性能。
结论部分将总结全文内容,展望缠绕式冷凝器在未来的应用前景,提出一些对于该领域的建议和发展方向,并得出结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缠绕式冷凝器参数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在冷却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通过深入了解缠绕式冷凝器的参数优化方法,可以提高冷凝器的性能效率,降低能耗,提高制冷系统的运行效率。
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正文2.1 缠绕式冷凝器概述缠绕式冷凝器是一种常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热交换设备,主要用于将热流体中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流体,使热流体在过程中发生相变或降温,从而实现热量转移的过程。
缠绕式冷凝器通常由管束和外壳组成,热流体在管束内流动,冷却流体在外壳中流动,通过管壁的热传递实现热量的交换。
缠绕式冷凝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占地面积小,适用于各种工况下的热交换。
冷凝器选型
系列冷凝器为立式壳管式结构。
在工作时,冷却水从上部进入冷凝器,在分水器的作用管程,与壳程的高温高压氨气换热,使过热氨气冷凝成氨液。
技术特性:
性能参数:
结构参数:
附件名称规格及数量:
LNA—25~160结构参数:
立式冷凝器
●特点
冷凝器是制冷系统中的一种主要热交换设备。
制冷工质高压、过热的蒸汽的热量通过冷凝器的传热表面传给周围介质(水或空气),制冷工质的蒸汽在放出热量的同时凝结为液体状态。
立式冷凝器占地面积小,一般设在室外的循环水槽(池)之上。
清洗方便,对于水质要求不高,水源的水量应充足,循环水量较大。
它适用于水源充足,水质较差地区。
●设计压力与试验压力
试验压力:水压试验:2.5MPa
气密试验:2MPa
设计压力:2MPa
●技术数据
型号换热面积m2容器类别
外形尺寸mm
重量kg 壳体直径高
LN-30 30
E M-2 450
5180
990
LN-35 35 500 1280。
EATB25EATB55EATB85小10.620.1240.65 2.17162°蒸发10.70.220.75 2.5182°蒸发1.5 1.050.33 1.13 3.76222°蒸发2 1.40.43 1.505262°蒸发3 2.10.65 2.257.534182°蒸发4 2.80.86 3.001044222°蒸发5 3.5 1.1 3.7512.554262°蒸发6 4.2 1.29 4.5015302°蒸发75 1.5 5.2517.5322°蒸发8 5.7 1.7 6.0020362°蒸发9 6.4 1.9 6.7522.5402°蒸发107.1 2.17.5025462°蒸发117.9 2.48.2527.5502°蒸发128.5 2.69.003056362°蒸发139.4 2.89.7532.560402°蒸发1410310.503564422°蒸发1511 3.2611.2537.570462°蒸发1611.3 3.4412.004074482°蒸发1712.2 3.712.7542.578522°蒸发1812.7 3.8713.504584562°蒸发1913.6 4.1314.2547.5602°蒸发2014.2 4.315.0050642°蒸发2115 4.515.7552.5682°蒸发2215.6 4.716.5055742°蒸发2316.5517.2557.5802°蒸发2417 5.1618.0060842°蒸发2518 5.618.2562.5902°蒸发2620619.0065982°蒸发选型参数计算表选型参数计算表蒸发器片数(冷冻水进12°出7°)压缩机输入功率(Hp)RT 104kcal/h 输入功率(kW)备注蒸发器简易选型(仅供参考)制冷量KW (COP3.33)备注EATB25EATB55/50EATB85(COP3.33)小10.620.1240.652.708306251040°冷凝10.70.220.75 3.1251240°冷凝2 1.40.43 1.50 6.252040°冷凝3 2.10.65 2.259.3752840°冷凝4 2.80.86 3.0012.53640°冷凝5 3.5 1.1 3.7515.625462040°冷凝6 4.2 1.29 4.5018.75542240°冷凝75 1.5 5.2521.875622640°冷凝8 5.7 1.7 6.00253040°冷凝9 6.4 1.9 6.7528.1253240°冷凝107.1 2.17.5031.253640°冷凝117.9 2.48.2534.3754040°冷凝128.5 2.69.0037.54240°冷凝139.4 2.89.7540.6254640°冷凝1410310.5043.754840°冷凝1511 3.2611.2546.8755240°冷凝1611.3 3.4412.00505640°冷凝1712.2 3.712.7553.1255840°冷凝1812.7 3.8713.5056.256240°冷凝1913.6 4.1314.2559.375664040°冷凝2014.2 4.315.0062.5684240°冷凝2115 4.515.7565.625724440°冷凝2215.6 4.716.5068.75744640°冷凝2316.5517.2571.875784840°冷凝2417 5.1618.0075825040°冷凝2518 5.618.2578.125845240°冷凝2620619.0081.25885440°冷凝2720.2584.375905640°冷凝2821.0087.5945840°冷凝2921.7590.625966240°冷凝3022.5093.751006440°冷凝3526.25109.3757440°冷凝4029.981258640°冷凝5037.47156.2510840°冷凝6044.96187.513040°冷凝RT 104kcal/h输入功率(kW)制冷量KW×1.25冷凝器片数 (进30°出35°)冷凝器简易选型一(仅供参考)压缩机输入功率(Hp)选型参数计算表冷凝器简易选型二(仅供参考)。
EATB25EATB55EATB85小10.620.1240.65 2.17162°蒸发10.70.220.75 2.5182°蒸发1.5 1.050.33 1.13 3.76222°蒸发2 1.40.43 1.505262°蒸发3 2.10.65 2.257.534182°蒸发4 2.80.86 3.001044222°蒸发5 3.5 1.1 3.7512.554262°蒸发6 4.2 1.29 4.5015302°蒸发75 1.5 5.2517.5322°蒸发8 5.7 1.7 6.0020362°蒸发9 6.4 1.9 6.7522.5402°蒸发107.1 2.17.5025462°蒸发117.9 2.48.2527.5502°蒸发128.5 2.69.003056362°蒸发139.4 2.89.7532.560402°蒸发1410310.503564422°蒸发1511 3.2611.2537.570462°蒸发1611.3 3.4412.004074482°蒸发1712.2 3.712.7542.578522°蒸发1812.7 3.8713.504584562°蒸发1913.6 4.1314.2547.5602°蒸发2014.2 4.315.0050642°蒸发2115 4.515.7552.5682°蒸发2215.6 4.716.5055742°蒸发2316.5517.2557.5802°蒸发2417 5.1618.0060842°蒸发2518 5.618.2562.5902°蒸发2620619.0065982°蒸发选型参数计算表选型参数计算表蒸发器片数(冷冻水进12°出7°)压缩机输入功率(Hp)RT 104kcal/h 输入功率(kW)备注蒸发器简易选型(仅供参考)制冷量KW (COP3.33)备注EATB25EATB55/50EATB85(COP3.33)小10.620.1240.652.708306251040°冷凝10.70.220.75 3.1251240°冷凝2 1.40.43 1.50 6.252040°冷凝3 2.10.65 2.259.3752840°冷凝4 2.80.86 3.0012.53640°冷凝5 3.5 1.1 3.7515.625462040°冷凝6 4.2 1.29 4.5018.75542240°冷凝75 1.5 5.2521.875622640°冷凝8 5.7 1.7 6.00253040°冷凝9 6.4 1.9 6.7528.1253240°冷凝107.1 2.17.5031.253640°冷凝117.9 2.48.2534.3754040°冷凝128.5 2.69.0037.54240°冷凝139.4 2.89.7540.6254640°冷凝1410310.5043.754840°冷凝1511 3.2611.2546.8755240°冷凝1611.3 3.4412.00505640°冷凝1712.2 3.712.7553.1255840°冷凝1812.7 3.8713.5056.256240°冷凝1913.6 4.1314.2559.375664040°冷凝2014.2 4.315.0062.5684240°冷凝2115 4.515.7565.625724440°冷凝2215.6 4.716.5068.75744640°冷凝2316.5517.2571.875784840°冷凝2417 5.1618.0075825040°冷凝2518 5.618.2578.125845240°冷凝2620619.0081.25885440°冷凝2720.2584.375905640°冷凝2821.0087.5945840°冷凝2921.7590.625966240°冷凝3022.5093.751006440°冷凝3526.25109.3757440°冷凝4029.981258640°冷凝5037.47156.2510840°冷凝6044.96187.513040°冷凝RT 104kcal/h输入功率(kW)制冷量KW×1.25冷凝器片数 (进30°出35°)冷凝器简易选型一(仅供参考)压缩机输入功率(Hp)选型参数计算表备注EATB25EATB55/50EATB85(COP4.5)小10.620.1240.65 3.656251860°冷凝10.70.220.75 4.218752260°冷凝1.5 1.050.33 1.13 6.35632660°冷凝2 1.40.43 1.508.43753060°冷凝3 2.10.65 2.2512.65625422060°冷凝4 2.80.86 3.0016.875542660°冷凝5 3.5 1.1 3.7521.0937*******°冷凝6 4.2 1.29 4.5025.3125743860°冷凝75 1.5 5.2529.53125844260°冷凝8 5.7 1.7 6.0033.75964860°冷凝9 6.4 1.9 6.7537.968755460°冷凝107.1 2.17.5042.18756060°冷凝117.9 2.48.2546.406256660°冷凝128.5 2.69.0050.625724260°冷凝139.4 2.89.7554.84375784460°冷凝1410310.5059.0625824860°冷凝1511 3.2611.2563.28125885260°冷凝1611.3 3.4412.0067.5945660°冷凝1712.2 3.712.7571.718751006260°冷凝1812.7 3.8713.5075.93756860°冷凝1913.6 4.1314.2580.156257260°冷凝2014.2 4.315.0084.3757660°冷凝2115 4.515.7588.593758260°冷凝2215.6 4.716.5092.81258660°冷凝2316.5517.2597.031259260°冷凝2417 5.1618.00101.259860°冷凝2518 5.618.25102.6562510460°冷凝2620619.00106.87511060°冷凝2720.25113.9062511660°冷凝2821.00118.12512260°冷凝2921.75122.3437513060°冷凝3022.50126.562514060°冷凝输入功率(kW ) × 能效比4.5×1.25冷凝器片数 (进50°出55°)冷凝器简易选型二(仅供参考)压缩机输入功率(Hp)RT 104kcal/h 输入功率(kW)。
Q/LQB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LQB C-230—2014空调冷凝器总成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s of condensers for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2014-10-16发布2014-10-25实施前言本标准规范汽车空调冷凝器总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运输与贮存要求。
本标准由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技术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技术中心电子电器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俊、刘晓宇、彭田生、李雁、姚帅、杨文虎、胡明贵。
本标准首次发布。
空调冷凝器总成技术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空调冷凝器总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与储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东风牌乘用车(以下简称乘用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QC/T 238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Q/LQB C-139 汽车部件可回收利用性标识(乘用车)Q/LQB C-140 汽车禁用物质要求(乘用车)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冷凝器 condenser将气态制冷剂冷却并冷凝为液体的热交换器。
3.2制冷剂 refrigerant在制冷系统中传热用的介质。
4 技术要求4.1 一般要求4.1.1 冷凝器总成及内部相关的零部件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制造和安装,并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4.1.2 冷凝器总成的外表面应光洁、无堆积焊渣、无伤痕锈迹及其他有害缺陷,冷凝器芯体翅片焊合率应大于98%;翅片倒伏不应超过2处,且每处不应大于1 cm2;不应存在表面碰伤、擦伤、油漆剥落等损外观的缺陷。
冷凝器(t k=40,t o=2)换热计算1.设计参数: Q k =SRF-120 压缩机W制冷剂: R22冷却介质: H2O冷凝温度: t k =40℃进水温度: t1 =30℃出水温度: t2 =35℃水侧污垢系数:γo =0.000086m2K/W 2.换热管参数:2.1换热管管内参数:内径: di =0.01348m 2.2换热管管外参数:坯管外径: do = d m =0.01588m 换热管光管段长度: l z = 2×0.050.1m 翅片外径: D w =0.01588m 翅片根径: D g =0.01418m 翅片高: h =0.00085m 翅片间隙: S =0.0004m 翅片距: P =0.00085m 翅片间当量直径: de = 4sh/(2h+s) =0.0006476m 传热面积系数:ηc =0.8单位管长外表面积: F ol = ηc[π(D w2-D g2)/2+πD g·S]/P =0.09232㎡/m 2.3拟取冷凝器参数:冷凝管根数: n n =113根过冷管根数: n g =0根管程数: Z =2程有效管长: l =2m 垂线上的平均管子数:N cg =9根似取冷凝面积(内表面) F in = n n×π×d i×l =9.57079923.水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值:定性温度: t m = (t1+t2)/2 =32.5定压比热: C p =4179J/kg·K 密度:ρw =994.9kg/m3动力粘度:μ =7.62E-04Pa·S 普兰德准数: P rw = 5.15导热系数:λ =0.6248w/mK 4.制冷剂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值:定性温度: t mf = t k =40℃导热系数:λf =0.0772W/mK 运动粘度:υf = 1.94E-07㎡/s 表面张力:σf = 5.80E-04㎏/m 密度:ρf =1133㎏/m3冷凝潜热: h fg =166220J/㎏普兰德准数: Pr f = 3.745.管内水侧给热系数:5.1冷却水流量: V = Q k/[C pρw(t2-t1)] =0m3/s0m3/h 5.2管内水速:ω= 4·Z·V/[(n n+n g)πd i2] =0m/s 5.3雷诺数: Re w = d iωρw/μ =05.4水侧给热系数:αi =0.023(λ/di)Re w0.8P rw0.4) =0w/㎡K6.管外制冷剂的给热系数:6.1毛细作用系数:βc =1-4{σf/[ρf ·(D g+h)de]}0.5/π=0.70800876.2单位面积热负荷:q = Q k/(n n·π·d o·l·ηc) =06.3雷诺数:Ref = 4qd m P/[ρfυf · h fg(2h+S)] =06.4伽利略准数:G a = gF ol3/υf2 = 2.051E+116.5表面张力作用系数:βσ= σf(1/0.0001+2/S)/(h·ρf) =9.03379896.6管外给热系数:6.6.1各种系数:①Co = 0.193βc0.5Re f-0.32Pr f0.31βσ0.15G a0.1(0.013/S)2000S =#DIV/0!②不凝气体影响系数;设不凝气体含量为: A =0.012η1 = EXP(-15.6×A) =0.8292779③制冷剂含油影响系数:设含油量为:B =0.01η2 = [EXP(-8.5×B)]0.8 =0.9342605④管束效应系数:η3 = N cg-0.25 =0.57735036.6.2管外给热系数:αo = η1η2η3C o(λf3·g/υf2)1/3 =#DIV/0!W/㎡K7.总传热系数:(按内表面计算)K i = A[1/αi+d i/(d mαo)+γo]-1 =#DIV/0!8.对数平均温差:Δt m = (t2-t1)/ln[(t k-t1)/(t k-t2)] =7.21347529.传热面积(内表面):F i' = Q k/(Δt m K i) =#DIV/0!取5%的面积裕量,则 F i =1.05F i' =#DIV/0!10.校核:F in/F i =#DIV/0!∵ 1≤F in/F i≤1.05 ∴计算合格。
列管冷凝器参数范文冷凝器参数是指冷凝器的各项技术指标和性能参数,是评价冷凝器质量和性能优劣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列举的一些典型的冷凝器参数及其解释。
1. 冷凝器制冷量(Cooling Capacity):冷凝器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吸收的热量。
2. 冷凝过热度(Condensing Overheat):冷凝器冷凝出的冷凝液温度与饱和温度之间的差值。
3. 蒸发饱和度(Evaporation Saturation):冷凝器进入的蒸发温度与饱和温度之间的差值。
4. 冷凝温度(Condensing Temperature):冷凝器冷凝过程中的温度。
5. 蒸发温度(Evaporation Temperature):冷凝器蒸发过程中的温度。
6. 冷凝器压力比(Condenser Pressure Ratio):冷凝器压缩机出口压力与进口压力之间的比值。
7. 热传导系数(Thermal Conductivity):冷凝器导热性能的量化指标。
8. 对流换热系数(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冷凝器通过对流方式传热的效果大小。
9. 冷凝器排热量(Heat Rejection):冷凝器在单位时间内向外界排放的热量。
10. 冷凝器体积(Volume):冷凝器占据的空间大小。
11. 冷凝器质量(Weight):冷凝器本身的重量。
12. 耗电功率(Power Consumption):冷凝器工作时所消耗的电功率。
13. 高效节能性(Energy Efficiency):冷凝器工作时的能效比,即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14. 可靠性(Reliability):冷凝器在长时间工作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15. 安全性(Safety):冷凝器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使用条件的稳定性。
16. 控制方式(Control Mode):冷凝器的工作模式及调节方式,如手动控制、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等。
17. 噪音(Noise):冷凝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级别。
冷凝器换热计算第一部分:设计计算一、 设计计算流程图二、 设计计算(以HLR45S 为例)1、已知参数换热参数:冷凝负荷:Q k =61000W 冷凝温度:t k =50℃ 环境风温度:t a1=35℃ 冷凝器结构参数:铜管排列方式:正三角形叉排 翅片型式:开窗片,亲水膜 铜管型式:光管铜管水平间距:S 1=25.4mm 铜管竖直方向间距:S 2=22mm 紫铜光管外径:d 0=9.52mm 铜管厚度:δt =0.35mm 翅片厚度:δf =0.115mm 翅片间距:S f =1.8mm 冷凝器尺寸参数排数:N C =3排 每排管数:N B =52排2、计算过程1)冷凝器的几何参数计算翅片管外径:f b d d δ20+== 9.75 mm 铜管内径:t i d d δ-=0=8.82 mm当量直径:)()(2))((4411f f b f f b eq S d S S d S U Ad δδ-+---===3.04 mm 单位长度翅片面积:322110/)4(2-⨯-=f b f S d S S f π=0.537 m 2/m单位长度翅片间管外表面积:310/)(-⨯-=f f f b b s S d f δπ=0.0286 m 2/m 单位长度翅片管总面积:b f t f f f +==0.56666 m 2/m 翅片管肋化系数:it i t d ff f πβ===20.46 2)空气侧换热系数迎面风速假定:f w =2.6 m/s最窄截面处风速:))(/(11max b f f f f d S S w S S w --=δ=4.5 m/s 冷凝器空气入口温度为:t a1=35℃ 取出冷凝器时的温度为:t a2=43℃确定空气物性的温度为:2/)(21a a m t t t +==39℃ 在tm =39℃下,空气热物性:v f =17.5×10-6m 2/s ,λf =0.0264W/mK ,ρf =1.0955kg/m 3,C Pa =1.103kJ/(kg*℃) 空气侧的雷诺数:f eq f v d w /Re max = =783.7由《制冷原理与设备》中公式(7-36),空气侧换热系数meq eq nf f O d d C ⎪⎪⎭⎫ ⎝⎛=γλαRe '=50.3 W/m 2K 其中:362)(103)(000425.0)(02315.0518.0eqeqeqd d d A γγγ-⨯-+-==0.1852⎥⎦⎤⎢⎣⎡⨯-=1000Re 24.036.1f A C =0.217 eqd n γ0066.045.0+==0.59311000Re 08.028.0f m +-==-0.217铜管差排的修正系数为1.1,开窗片的修正系数为1.2,则空气侧换热系数为:(开窗片、波纹片的修正系数有待实验验证)'o o αα=×1.1×1.2=66.41 W/m 2K对于叉排翅片管簇:fd s 1=ρ=25.4/9.75=2.6051 3.027.121'-=l l ρρ=2.7681 式中:21,l l 为正六边形对比距离,21l l =翅片当量高度:)'ln 35.01)(1'(5.0'ρρ+-=f d h =0.01169 mδλαa om 2==75.4 m -1翅片效率:')'(mh mh tgh f =η =0.802 表面效率:)1(1f tf s f f ηη--==0.8123) 冷媒侧换热系数冷媒在水平光管内冷凝换热系数公式为: 对R22在管内冷凝C=0.683,25.0sm r B ,如下表:取管内壁温度为:t w =46.5℃, 冷凝温度:t k =50℃冷媒定性温度:2/)(k w m t t t +=t m =48.25℃ 插值得:25.0s r =19.877,m B =67.68 因而:4/125.0)(1⎥⎦⎤⎢⎣⎡-=w k i m s i t t d B Cr α=2998×(t k -t w ) -0.25如忽略铜管壁热阻和接触热阻,由管内外热平衡关系:2998×(50-t w ) -0.25×3.14d i (50-t w )=0.812×66.4×0.56666×(t w -35) 解方程可得:t w =46.3℃,与假设的46.5℃接近,可不必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