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中国的工业(成品)
- 格式:ppt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10
初二地理教师工作计划初二地理教师工作计划1经过一个愉快寒假的休整,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为了保证在新学期里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先做好如下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是在学生经历一个学年的地理方面知识的学习进入了初二阶段,学生在初一阶段的学习中,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技能。
在课堂上能进行有序的教学,但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由于平时投入少,未能及时做好复习,课堂内精力不集中。
有的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不太强,所以本学期要按照班级实际情况,并在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成果。
二、教材分析学习中国地理知识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写简单地图和图表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初步树立正确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懂得协同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
三、本学期教学目的本学期是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的地理差异,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了解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的位置、自然特征及经济的发展状况。
四、提高措施1、在一年级现有的基础知识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堂实际,在课后的反思中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取长补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
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在相应地理材料、图片中独立获取地理知识。
在平时月考之前,把学习的基础知识要掌握好,并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记忆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个别学生加以指导,使他们更快进步。
2、做好不同学生的提高工作。
本学期要对中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地理能力,如读图和用图的能力。
对于他们不正确的学习方法给予改进,在课堂上要注意他们的听课状态检验学习效果。
第八章制药工业清洁生产第一节 制药工业概述制药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产业之一。
医药产品按其生产工艺或产品特点可分为无机制药、有机制约、中草药制药和口抗生素制药四大类。
无机制药大多数为无机盐类,少数为氧化物、个别单体或其它形式。
有机药物又可分为大然药物和合成药物。
中草药类药品分为中草药和中成药,一般采用天然动植物作原料。
抗生素的生产是以微生物发酵进行生物合成为主,少数也可用化学合成万法。
医药产品如按生产工艺过程可分为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
化学制药是采用化学方法使有机物质或无机物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合成物。
生物制药按生物工程学科范围可分为以下4类:发酵工程制药、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和酶工程制药。
制药工业的特点是:产品种类繁多、更新速度快、涉及的化学反应复杂;所用原材料繁杂,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原材料是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或是有毒有害物质;除原材料引起的污染问题外,其工艺环节收率不高(一般只有30%左右,有时甚至更低,有时因为染菌等问题整个生产周期的料液将会废弃),这样,往往是几吨、几十吨甚至是上百吨的原材料才制造出1吨成品,因此造成的废液、废气、废渣相当惊人,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
有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由于对环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严格,现已经逐渐放弃了高消耗、高污染的原材料生产,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自然成为原材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大国,虽然能促进一方经济的发展,为国家赚取一定的外汇。
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严重污染环境的物质,长此下去,势必会造成环境的极度污染,破坏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和发展清洁生产,强化原辅材料的代替,改革和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各工艺环节的收率,实现材料、物质的综合利用、物料的闭路循环,加强科学管理将污染排放减至最低,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二节 中草药制药的清洁生产中国已经查明的中药资源已达一万二千八百零七种,居世界之首,中医药文化是我国古老文明的组成部分。
初一年级地理目标测试答案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三、目标检测(一)、选择题:(二)、综合题:1、⑴略⑵略⑶热带温带(或北温带、南温带)寒带(或南、北寒带)2、地球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地球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3、⑴ 6月22日夏至日⑵A点为12小时、B点为24小时(3) 昼长将逐渐变短极昼极夜的范围将逐渐缩小。
第二章地图(一)、选择题:1..B 7..C(二)、综合题:图上距离 5厘米 11、比例尺=--------------=----------------------=--------------实地距离 1000000厘米 2000002、④<③<①<②3、⑴由东西变为西北或由西北变为东西⑵由东北西南⑶东东南西南第三章中国的国土和居民(一)、选择题:11B(二)、综合题:1、略。
2、略。
3、⑴ 34个⑵ A新疆 B 黑龙江 C 西藏 D 四川 E 内蒙古 F 山西 G 山东 H云南 J 湖南 K 福建 M 青海 N 甘肃4、江苏670人/平方千米,山东553人/平方千米,新疆人/平方千米,西藏人/平方千米。
5、A、上海 B、贵州 C、青海 D、天津 E、北京6、黑龙江新疆内蒙古台湾海南山东辽宁广东福建第四章中国的地形(一)、选择题:10B(二)、综合题:1、⑴西东阶梯⑵ D ⑶秦岭⑷ E 秦岭K 大兴安岭 G 喜马拉雅山 M 台湾山脉 C 青藏高原 H 云贵高原 A 塔里木盆地 B 准噶尔盆地 D 四川盆地(5)大兴安太行雪峰(6)青藏塔里木东北四川2、A 太行山脉 B、武夷山 C、昆仑山 D、祁连山第五章中国的气候(一)、选择题:(二)、综合题:1、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于是,我国南、北方出现:北方:纬度较高,太阳照射角度比南方要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
南方:纬度较低,太阳照射角度比北方要大,但白昼时间比北方短。
结果:南、北方接受太阳光热虽有大小,但相差不大。
所以,我国南北方夏季普遍高温。
第八章 关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政策建议一、 充分认识中国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二元性”特征对于中国而言,在21世纪推进现代化的任务,具有明显的“二元性”特征。
一方面在整体上中国仍需加速实现工业时代的现代化目标,即努力促进“工业产值占GDP 的份额”从倒U 型曲线的左侧,通过临界顶点,向倒U 型曲线的右侧转移,同时加速国家城市化率的增长,将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从现在的状况完全倒转过来,即从30%比70%(城市比农村),转换为至少的70%比30%。
另一方面,中国又必须面对和适应信息时代的更加艰巨更加高级的现代化目标,即除开继续完成工业化阶段的任务外,必须对于信息化、生态化、竞争力、全球化和社会公平等目标,加以特别的关注。
尤其是那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城市,为了率先实现现代化,必须考虑比英克尔斯指标高得多且其内涵更加丰富的指标,并且同步地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和走向进行定量式对照,以求得实实在在的现代化水平。
这样,中国的现代化任务就要比世界发达国家更加艰难,其实质在于工业化实现的同时,叠加了以信息化为代表的更高目标。
这种二元式的现代化进程,只有发挥后发优势和实施跨越发展的战略,才能将此二元性特征,整体地消失于2050年,其运行轨迹可以示意如下(图8.1):发达国家是沿着一条完成工业化(1900~1990)之后(图8.1,OA 线),经过一个短时期的过渡(10~20年),开始朝向信息化前进的(图8.1,B 点),从轨迹上看是沿着一个“单世界发达国家跨越发展的工业化阶段与信中国现代化 年代图8.1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二元性特征示意图O O'AA'B'B层的方向”(图8.1,OAB线);中国正处于实现工业化目标的过程中(图8.1,O'A'B'线),全面完成这个阶段的任务要到2010~2020年,但同时又必须从现在起(即不能等到10年或20年完成工业化阶段之后),就要叠加信息时代规定的的现代化目标(图8.1,从点A'起),从轨迹上看,这实质上是沿着一条“双层的方向”前进(图8.1,O'A'B线),由此体现出中国只有在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才能真正结束这种发展阶段的二元性约束。
(一)选择题1.矿产资源可以分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两大类,金属矿产又可以分为黑色金属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两类,那么磷和钾盐属于( )A.金属矿产B.非金属矿产C.黑色金属矿产D.有色金属矿产2.煤炭被人们称之为“工业的粮食”,你认为煤炭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取暖做饭B.炼铁和火车、轮船动力C.化工产品D.用于运载火箭发射3.阅读材料:①近年来,一些采矿人员无视《矿产资源法》,纷纷涌入国家规划的矿区,把完整的大矿区、大矿带人为地分为若干小矿,乱采滥挖,使矿体从地表到深部,都被搞得支离破碎。
②我国南方某地,铜矿资源丰富。
为了炼铜,人们无休止地毁林开矿,加上当地其他一些自然原因,这里大雨以后,泥石流危害严重。
地面被冲刷成的沟谷多达上百条,使30%的乡生产受到影响。
③我国有许多矿物共生在一起的矿床,但采矿时统统只采一种,抛弃其他有用成分。
如采铅锌矿时,就把与之共生的硫铁矿(化工原料)抛弃,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
根据以上资料当前我们在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A.过量开采,后继资源不足B.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增加运输困难C.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D.地质条件复杂,开采较为困难4.根据以上资料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你认为应做到:( )A.集中开发富矿,关闭贫矿B.进口矿产,减少我国矿产资源开发量C.大力开发海洋资源,不再开发陆地矿产资源D.制止破坏矿产资源的恶劣行为,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5.读1993年中国、美国和世界部分工业产品的产量和人均产量的比较表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填在后面的括号内:(l)我国主要工业品的总产量和人均量同美国相比,超过美国的是( )A.糖B.水泥C.钢D.发电量(2)我国工业品的人均量均超过世界人均量的是( )A.钢、发电量、煤B.发电量、水泥、钢C.水泥、电视机、煤D.钢、水泥、电视机(二)、综合题1.阅读图(8-1),“我国主要煤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对照图例,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 __________ 。
初中地理第八章中国的工业一、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和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的意义,我国煤炭、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四种重要矿产资源及相关工业部门的特点与分布。
2、知道工业生产的重要性及主要类别。
我国50多年来工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3、进一步提高读图能力。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学习要求1、基本知识⑴知道:我国矿产资源的总体情况。
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铁矿及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煤炭工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分布。
沪宁杭、珠江三角洲、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我国工业发展的前景⑵理解: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意义。
新、旧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高新技术对工业发展的影响2、基本技能⑴、学会阅读工业分布图,并在图上找出重要工业基地。
⑵、初步学会分析基础工业各部门的分布特点和地理条件。
⑶、举例说明高新技术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3、实践能力⑴、调查你家十种工业产品出自哪个工业部门⑵、你所居住的地区有哪些工业?4、德育要求:树立辩正唯物主义观点。
看事物要一分为二。
三、学习建议1、本章学习注意比较,如我国主要工业产品增长的快慢等2、学习时把知识落实到图上,并注意归纳,如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煤炭工业也分布这一地区。
四、检测练习(一)、单项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是:()A 工业发展水平B 农业发展水平C 交通运输能力2、下列工业产品中居世界首位的是()A 煤炭B 石油C 电力D 汽车3、我国煤炭储量最多的省是()A 河北B 辽宁C 四川D 山西4、我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A 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B 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C 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D 西北、华北和西南地区5、我国有色金属储量占世界储量80%的是()A 稀土和锑矿B 稀土和钨矿C 钨矿和钛矿D 锑矿和钛矿6、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由北向南的顺序是()A 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珠江三角洲B 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C 京津唐、沪宁杭、辽中南、珠江三角洲D 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珠江三角洲7、在金属中最硬的是:()A 金刚石B 铬C 铁D 铜(二)、综合题1、根据下列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数据,计算我国主要工业产品增长的情况,并按快慢的2、将下列四大工业基地与其性质特征用线连接起来A 沪宁杭地区 1 著名的重工业基地B 辽中南地区 2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C 京津唐地区 3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D 珠江三角洲 4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3、阅读图8——1我国主要煤矿分布图,图8——1(1)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
企业战略管理
第八章测验一、单选题(共50.00分)
A.产成品
B.消费品
C.资本品
D.半成品
正确答案:B
A.可分割性
B.可量化性
C.可占据性
D.可退出
正确答案:C
A.可盈利性原则
B.筹资成本最低
C.筹资便捷原则
D.降低筹资成本
正确答案:D
A.马斯洛
B.安索夫
C.迈克波特
D.安东尼
正确答案:A
5.物质激励。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和生活水平状况下,物质激励仍然是最基本、()的激励手段。
常用的物质激励形式主
要包括工资、奖金和福利等。
A.最便捷
B.最有效
C.最普遍
D.最低层次
正确答案:B
二、判断题(共50.00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心理细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可衡量性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5.差异型营销战略是指企业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采用不同的营销战略,推出不同的产品与服务。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本章重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建国初期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必然性。
5、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政策、方针、原则、形式、步骤和经验。
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本章提示比较工业化的两种道路,掌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3、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4、“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5、“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6、“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95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8、工业化的两条道路:欧美及日本所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苏联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9、“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对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的形象表述,“一体”“一化”:指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指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中东1.中东位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
包括西亚的大部分和非洲的埃及。
2.中东之所以会成为全世界一直关注的热点地区主要是由于其处于“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和文化方面的差异。
3.三洲五海两洋一湾:1、亚洲、欧洲、非洲;2、地中海、红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3、太平洋、大西洋;4、波斯湾4.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5.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6.中东石油路线:A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B: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C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输油最大)7.中东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
8.世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主要地形区:伊朗高原;主要的气候:热带沙漠气候9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是圣城。
10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被伊斯兰教尊为圣城。
11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
12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犹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犹太教。
阿拉伯人喜爱白色。
第二节欧洲西部1位于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人口稠密国家重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2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北和东北部依次有北海和波罗的海。
3这里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目前也是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工业工艺精,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高,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
4.欧洲西部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但生产水平高,多用机械、自动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
5.欧洲西部的服务业体系完善,服务质量优,产值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八年级地理教学总结湘教版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地理教学总结湘教版(共含15篇),供大家参考。
篇1: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习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地理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了。
同时,相当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一、学情分析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两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从上个学期期末检测的成绩来看,两个班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在全镇都是名列前茅,由此可见,两个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较浓厚,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
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下一页篇2: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班级学生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
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
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次,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由于地理是“豆芽”科,学生重视不够,这是一部分学生地理成绩提高不上来的重要原因。
八年级下学期面临会考,从现在起必须做些工作,加强学生的重视,为地理会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的编写,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建立新的教材结构。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课本下册知识点整理
(2023最新版)
本文档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地理课本下册的重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复和掌握相关内容。
第一章: 中国的气候
- 介绍了中国的气候特点,包括我国气候类型和分布等内容。
第二章: 中国的矿产资源
- 介绍了中国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如煤炭、铁矿石、石油等。
第三章: 中国的农业与农村
- 讲述了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以及中国农村的地理特点和农民生活等。
第四章: 中国的工业和城市
- 介绍了中国工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包括中国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和工业产品的现状等。
第五章: 中国的交通运输
- 探讨了中国的交通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公路、铁路、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
第六章: 中国的河流
- 介绍了中国主要的河流,包括长江、黄河等,以及这些河流的地理特点和重要意义。
第七章: 中国的人口与发展
- 讲述了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和人口问题,以及中国的人口控制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八章: 中国的文化遗产
- 探索了中国的文化遗产,包括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以及这些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课本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同学
们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