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 第五单元《杵歌》【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9.07 MB
- 文档页数:14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杵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杵歌”。
杵歌,又称打歌,是我国西南地区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歌形式。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杵歌《阿细跳月》,让学生了解杵歌的特点和演唱形式,感受彝族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杵歌的起源和发展,掌握杵歌的特点和演唱形式。
2. 学会演唱杵歌《阿细跳月》,体验彝族音乐的独特韵味。
3. 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杵歌的特点和演唱形式,学会演唱《阿细跳月》。
2. 教学难点:掌握杵歌的节奏和音准,演唱时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彝族的风俗图片和视频,引出杵歌《阿细跳月》,激发学生对杵歌的兴趣。
2. 学习杵歌的特点和演唱形式(15分钟)1. 讲解杵歌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杵歌的历史背景。
2. 分析杵歌的特点,如节奏、旋律、演唱技巧等。
3. 示范演唱《阿细跳月》,讲解演唱时的情感表达和注意事项。
3. 实践演唱《阿细跳月》(15分钟)1. 分组练习,让学生跟随伴奏演唱。
2. 指导学生掌握杵歌的节奏和音准,纠正发音和唱腔。
3. 邀请学生上台演唱,给予鼓励和指导。
4. 欣赏其他杵歌曲目(10分钟)1. 播放其他彝族杵歌曲目,让学生欣赏和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
2.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杵歌的特点和演唱风格。
5. 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杵歌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2. 布置作业:练习演唱《阿细跳月》,下节课进行汇报表演。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掌握杵歌的特点和演唱形式,演唱《阿细跳月》时音准和节奏准确。
2.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少数民族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3. 学生能欣赏和分析不同杵歌曲目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1. 文化自信: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对杵歌等传统音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杵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高山族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歌曲。
2、演唱《杵歌》这首民歌。
演唱时声音要富有弹性,能够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3、通过学习演唱《杵歌》,体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4、知道劳动歌曲的音乐特点,积极参与劳动歌曲的创编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对劳动歌曲的兴趣。
2、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聆听《杵歌》,初步感受歌曲演唱风格。
二、学习新课
1、揭题,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2、二听歌曲,自己想象劳动的形式,一起投入到劳动场面中。
3、再听歌曲,师生合作跟着节奏朗读歌曲歌词。
4、听录音,学习歌谱。
6、轻声跟录音唱词。
7、听着录音自学歌曲。
8、完整演唱歌曲。
9、分形式演唱歌曲。
(1)师领、生齐。
(2)生领、生齐。
三、实践创新,拓展新知
1、创编节奏。
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创编歌词。
(1)自由讨论,平时什么劳动场面最让你印象深刻。
(2)分小组创编,要求带上动作。
(3)分组展示,评价。
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杵歌》,感受到了歌曲热烈、欢腾的气氛,体验了高山族歌曲的风格特点,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热爱劳动。
national music 民族音乐南音风情——闽台民歌《杵歌》陈 秀(温州永强中学,浙江 温州 325000)【摘要】民歌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的体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将民歌传承下去,本文以闽台民歌为例对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模块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南音;《杵歌》;民歌【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3-0061-02【本文著录格式】陈秀.南音风情——闽台民歌《杵歌》[J].北方音乐,2020,07(13):61-62.【创新出处】本课根据音乐选修《歌唱》模块的特点,围绕知识主线“民歌与方言、民歌与旋律、民歌与合唱编创”灵活展开,增强学生的多维实践体验,鉴赏、律动、演唱、表演环环相扣,用闽南方言学唱《天黑黑》及《杵歌》二声部表演律动,使学生了解并乐于演唱闽台民歌。
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活动,使他们逐步感受闽台民歌的美,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让学生在歌唱中获得充分的愉悦。
【单元浏览】这是音乐选修模块《歌唱》民歌板块的第二单元“南音风情”的第一节——闽台民歌,进一步延伸和巩固民歌的方言性、旋律性,体会闽台民歌独特的色彩性。
【教材分析】中国汉族民歌可分为八个色彩区,本课重点了解闽台民歌。
《天黑黑》是闽南和台湾北部民谣,内容诙谐有趣,闽南方言演唱韵味十足。
《杵歌》是高山族民歌,属歌舞类的农事劳动号子,D羽调式,单乐段结构,情绪欢快、活泼,带舞蹈性,曲调结构短小,节奏规整,音域不宽。
高亢热烈的歌声在热情奔放的各色鼓点里风情十足,笔者特地重新编了适合学生演唱的二声部版本,让他们体会美妙的和声。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有一定的音乐鉴赏力及歌唱能力,歌唱是他们的选修模块课程。
民歌对他们来说,兴趣点不是特别高,因此,需要用生动的课堂互动及更好的演唱体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其中并享受民歌的美好,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在这节课中学生们能用闽南方言演唱《天黑黑》,并对《杵歌》进行简单的二声部构唱及律动。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演唱:☆杵歌》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感受、体验基本学会歌曲,了解歌曲特点,初步了解高山族音乐文化并能对其感兴趣,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感情,培养学生勤劳、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天真可爱,对少数民族音乐具有一定兴趣,善于模仿,富于想象力。
3重点难点
聆听、感受、体验歌曲,初步了解高山族及其音乐风格特点。
4教学过程
1【导入】谈话导入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阿里山的姑娘》
组织教学:学生在音乐中有序入座。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特别喜欢的明星吗?
生:有
师:接下来请观看明星图片说出他们的名字和所属民族?她是老师特别喜欢的歌手之一。
生:张惠妹(卑南族);罗志祥(阿美族)。
师:对,他们都是高山族的,卑南族和阿美族都是高山族的支系,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高山族。
2【活动】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演唱:☆杵歌》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感受、体验基本学会歌曲,了解歌曲特点,初步了解高山族音乐文化并能对其感兴趣,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感情,培养学生勤劳、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天真可爱,对少数民族音乐具有一定兴趣,善于模仿,富于想象力。
3重点难点
聆听、感受、体验歌曲,初步了解高山族及其音乐风格特点。
4教学过程
1【导入】谈话导入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阿里山的姑娘》
组织教学:学生在音乐中有序入座。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特别喜欢的明星吗?
生:有
师:接下来请观看明星图片说出他们的名字和所属民族?她是老师特别喜欢的歌手之一。
生:张惠妹(卑南族);罗志祥(阿美族)。
师:对,他们都是高山族的,卑南族和阿美族都是高山族的支系,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高山族。
2【活动】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介绍高山族。
《杵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茶杯、碟子、碗筷演奏这首歌。
2、学唱:《杵歌》。
教具准备:
卡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难点:
理解高山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听着音乐有序的进入专用音乐教室,走到板凳边坐好,跟着老师有节奏的拍手。
二、上课礼仪
师生问好。
三、聆听
聆听歌曲。
四、学唱歌曲
1、师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数遍。
2、生听范唱。
3、跟着录音范唱学唱,多听。
4、师采用听唱法教唱。
5、跟琴学唱。
6、集体齐唱。
7、师针对部分同学有难度的地方重点纠正。
8、跟着录音范唱唱,跟着伴奏唱。
五.欣赏《杵歌》:
1、学生介绍有关高山族的资料。
2、再次欣赏《杵歌》。
3、随着歌曲做淘米的动作。
六、歌曲感想
1、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2、师: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会了《杵歌》,从而知道了高山族民歌的特点并在这堂课中同学们积极参加,同学们非常的了不起!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多观察,将平时所看到劳动场景编入到乐曲中,做一个有心人。
八.宣布下课
唱师生再见歌。
2。
初中音乐课件免费模板
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初中音乐课件免费模板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初中音乐课件免费模板:《杵歌》
教学目标:
1、能对我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歌曲产生兴趣,并喜欢在演唱,聆听
中加强对劳动的热爱及对劳动者的尊重。
2、学唱《杵歌》,演唱时声音要富有弹性,能够表现出歌曲的劳动
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3、了解台湾及高山族民歌,学习中国五声调式音阶的名称。
4、知道劳动号子及其类别,积极参与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编创活动。
教学重点:
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能加入舞蹈动作,打节奏演唱《杵歌》
教学难点:
1、歌曲情绪的把握及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态度;
2、唱歌时的情绪表现,歌曲的音准把握;
3、唱歌的同时手上拍打节奏的配合;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
教材分析:
《杵歌》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五单元的学唱歌曲,高山族民歌,属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