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中的几个关系(上)专题辅导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政治政治制度与政党政治制度与政党政治制度与政党是一个国家政治运行的核心组成部分。
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在政治方面的基本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而政党则是参与政治制度运行的重要主体。
本文将重点探讨政治制度与政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一、政治制度对政党的发展和运行产生的影响政治制度是政党运行的基础,不同的政治制度对政党的发展和运行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民主制度下,政党之间进行竞争,选举成为政治权力的交替方式,政党可以通过选举获取执政地位。
而在一党制制度下,通常只有一个执政党存在,政党主要起到组织管理和决策执行的作用。
因此,政治制度对政党的发展路径、政策制定和权力运行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二、政党对政治制度的建设和演变产生的作用政党是政治制度运行的重要参与者,政党的发展和演变对政治制度的建设和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政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代表着特定的利益诉求和政治理念,通过参与政治制度的运行,推动政治制度的建设和改革。
政党不仅可以通过选举参与国家决策,还可以发起社会运动、推动议程设置等,为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和进步作出贡献。
三、政治制度与政党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不同国家中的具体表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政治制度与政党之间的互动关系表现多种多样。
在民主制度下,政党之间形成多党竞争格局,代表不同的意识形态和利益集团。
政党通过选举角逐权力,推动政策实施和发展。
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党通常以一个执政党的形式存在,发挥领导和组织作用,参与国家决策和社会管理。
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之间互动的方式和程度。
四、政治制度与政党的良性互动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政治制度与政党之间的良性互动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制度的健全与政党的多元发展相互促进,可以实现政治决策的科学合理,提高政府治理效能。
政党通过参与政治制度的运行,代表各种力量和利益进行协商和妥协,推动国家发展的多元化和均衡性。
政治制度与政党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为国家带来政治稳定和长期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高考政治政党制度知识点总结高考政治我国的政党制度知识点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的原因: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A.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族人民及其事业中的领导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原因)①只有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才能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②只有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③只有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①科学执政含义: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含义: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③依法执政含义: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
(2)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有利于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高考政治我国的政党制度知识点总结:中国共产党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中的几个关系(下)
四川/庄瑞林
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两者是执政与参政的关系,执政与参政密不可分。
(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这种领导,主要通过中共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和思想政治工作来实现的。
(3)两者是互相监督的关系,而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4)两者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关系,都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5)两者在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关系。
(6)两者是亲密友党的关系,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亲密友党关系的真实写照,也是两者合作的基本方针。
(7)中国共产党执政才能确保民主党派参政,民主党派参政有助于加强和改进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
执政和参政都是为了巩固人民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必须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民主党派必须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四、中国共产党与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的关系。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1.阶级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
政党和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和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
当代世界各国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国家政权的。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行动指南。
党的指导思想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决定因素。
3.坚持党的领导:(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作出的正确选择。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①只有坚持……,才能始终保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②只有坚持……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③只有坚持……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1)着重领会三种领导方式的基本含义:政治领导,即方向的领导,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确立奋斗目标。
思想领导,用科学思想武装人民。
组织领导,发挥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作用,干部建设。
(2)三者是统一的,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
5.全面加强党的建设:(1)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2)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永葆党的先进性。
(3)具体说: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详见今后专题复习内容)②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突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用……武装全党,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最根本的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6课《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知识点归纳
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地位:这些制度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相适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一)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
2.形成和发展:
(1)这一制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过程中确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得到发展。
(2)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前进,现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部分社会主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内容
(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奉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2)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
(4)在政党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5)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6)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4、优越性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关系与政党制度形。
高三政治《政治常识》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教学目标:1、掌握关于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3、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越性,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政党制度。
具体要求:1、在知识方面识记:政党产生的条件、政党的特征、政党制度的含义和类型、我国民主党派的名称和性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活动准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能。
理解:现代国家政权一般是由政党来领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位确立、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必须坚持和不断改善党的领导、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作用、我国的政党制度的优点和特点、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和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我国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等。
运用:我国政党制度基本知识分析现实热点问题;2、在能力方面(1)初步具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
(2)比较鉴别的能力;(3)历史、辩证的分析问题能力;(4)积极思考、自觉阅读的能力,找出知识间内存联系;(5)培养训练发散性思维的能力,综合归纳能力;(6)聚焦时事热点,从分析“三讲”和共产党员不准修炼“法轮大法”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热点分析全过程中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3、在觉悟方面(1)提高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及我国政党制度的认识,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真正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含义。
(2)通过联系现实材料,特别是建国50周年大庆,我党加大反腐败力度等,更加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信心,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党员不准修炼“法轮大法”的通知;教学重点: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4、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教学难点:1、中国不能实实行西方的多党制;2、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这是本课内容与上一课内容结合的难点);3、人民民主、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综合思考);4、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会举一反三;教学疑点:1、我国的多党合作易被误解为多党联合执政;2、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热点透视;解决办法:1、解决重点问题主要采用谈话法、讲解法、启发设问,辅之以讨论,学生阅读归纳;2、也可采用组织讨论和阅读指导自学进行归纳;3、难点问题主要采用讲解法扩展、延伸知识,发散性思维训练,也可进行课堂辩论,实话实说法;4、疑难问题教师采用谈话启发设问,用比较法分析;学生活动设计:1、阅读——按阅读提纲指导自学,归纳知识框架;2、听歌曲:《党啊,亲爱的妈妈》3、观看录像:(1)十五届四中全会开幕;(2)大型文献记录片《邓小平》;4、课堂讨论:(1)共产党员为什么不准修炼“法轮大法”?(2)如何认识党内腐败现象?5、课堂辩论:一党制与多党合作制;课时安排本课共8课时。
高中思想政治《我国的政党制度》复习知识点高中思想政治《我国的政党制度》复习知识点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如何确立的?(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它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宗旨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它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①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处于执政地位。
②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1)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3)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4.中国共产党应当怎样执政?(1)科学执政①含义: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表现:一是遵循规律办事;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
(2)民主执政①含义: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②表现:一是人民;二是民主集中制;三是党内民主。
1、政党含义与类型:
(1)含义:是指政党执掌、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
(2)类型: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作用
资本主义政党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
首先,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政治统治。
其次,排斥和压制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
再次,调节资产阶级内部矛盾。
3、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内容:
①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②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4.人民政协:
(1)性质: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2)基本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5、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3)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总之,它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高中政治《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中的几个关系(上)
一、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1. 区别:
(l)产生的条件、时间不同。
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产生于资本主义初期。
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2)附属关系不同。
政党是阶级的政党,是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总是附属于一定的阶级,但不一定附属于统治阶级。
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总是附属于经济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3)作用不同。
政党是为一定阶级利益而组织起来的政治组织,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不一定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则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同时,也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2. 联系:
(1)政党是阶级力量中最重要的组织力量。
现代国家,各阶级通常是通过组织自己的政党来夺取国家政权的。
(2)现代国家通常由政党来掌握国家政权。
只有三种情况的国家例外:政教合一的国家、军人直接掌握政权的国家、没有政党的国家。
(3)国家政权的性质通常与执政党的性质相一致。
社会主义国家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资本主义国家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
这是因为,国家的性质、统治阶级的阶级性、执政党的阶级性三者必须相一致,这样才能实现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领导方式、党的建设和执政方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