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3.52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词语搭配日夜不绝的( ) 美好的( ) 娴熟的( ) 美好快乐的( )白胡子的( ) 唉声( ) 咆哮的( ) 雄浑的( )严格( ) 严肃地( ) 发展( ) 严整的( )严密( ) 热爱( ) 喜爱( ) 爱好( )热烈( ) 发现( ) 掌声( ) 发射( )发明( ) 发出( ) 发出( ) 开展( )开辟( ) 辩论( ) 营救( ) 明媚的( )强烈的( ) 强烈的( ) 温暖的( ) 晴朗的( ) 明朗的( ) 安定的( ) 安静的( ) 安详的( ) 鲜明的( ) 鲜明的( ) 周密( ) 组织( )结构( ) 气势磅礴的( ) 深情地( ) 精密( )改进( ) 改进( ) 改进( ) 震耳欲聋的( )改造( ) 改造( ) 飘飘洒洒的( ) 交换( )交换( ) 交换( ) 交流( ) 交流( )懒洋洋地( ) 坚定( ) 坚定( ) 坚决( )激烈的( ) 巍峨的( ) 对比( ) 雄壮有力的( ) 剧烈的( ) 清晰地( ) 艰苦的( ) 刺骨的( ) 难忘的( ) 时代的( ) 美丽的( ) 葱郁的( ) 迷人的( ) 成群的( ) 浩瀚的( ) 金黄的( ) 蔚蓝的( ) 起伏的( ) 矗立的( ) 险峻的( ) 成簇的( ) 五彩的( ) 瑰丽的( ) 朴素的( ) 泥泞的( ) 蜿蜒的( ) 崎岖的( ) 坎坷的( ) 漆黑的( ) 勇敢的( ) 古老的( ) 古老的( ) 伟大的( ) 伟大的( ) 破旧的( ) 熟悉的( ) 传递( ) 波光粼粼的( ) 皎洁的( ) 尽情地( )艰巨的( ) 坚强的( ) 激励( ) 新鲜的( )自由自在地( ) 目不转睛地( ) 美妙的( ) 详细地( )神圣的( ) 贫瘠的( ) 寂静的( ) 喧闹的( ) 出神地( ) 仔细地( ) 十足的( ) 陡直的( ) 魁梧的( ) 朦胧的( ) 和蔼可亲的( ) 高尚的( )动听的( ) 滔滔不绝地( ) 慈祥的( ) 无边的( )清新的( ) 各色的( ) 迂回的( ) 累累的( ) 清幽的( ) 透明的( ) 红红的( ) 硬邦邦的( )巨大的( ) 巨大的( ) 凄厉的( ) 传染( )复杂的( ) 密切的( ) 狠狠地( ) 优美的( ) 隆重的( ) 哗哗的( ) 陌生的( ) 霞光万道的( )朝夕相处的( ) 采取( ) 战胜( ) 疑惑的( )平坦的( ) 诧异的( ) 碧绿的( ) 峭拔的( ) 清澈的( ) 名贵的( ) 郁郁葱葱的( ) 肥沃的( )茫茫的( ) 飞快地( ) 勤奋地( ) 歌声( )彩旗( ) 星光( ) 茂密的( ) 工程( )体会( ) 不可磨灭的( ) 深厚的( ) 依依不舍地( )火红的( ) 美妙的( ) 潺潺的( ) 温热的( ) 洁白的( ) 紧急的( ) 知识的( ) 高昂的( ) 显赫的( ) 如诗如画的( ) 香喷喷的( ) 崭新的( )宽阔的( ) 气魄雄伟的( ) 狰狞的( ) 热切的( )绿茵茵的( ) 勃勃的( ) 茁壮的( ) 滴溜溜地( )浩浩荡荡的( ) 满不在乎的( )湿漉漉的( ) 年过六旬的( )平坦的( ) 狼吞虎咽地( ) 骨瘦如柴的( ) 惬意地( )( )的纪律( )的问题( )生产 ( )接待( )新闻 ( )资源 ( )危重病人( )失足青年( )的灯光( )的大眼睛( )批评 ( )的湖面( )的夜晚( )工艺 ( )人才 ( )的山峰( )立场 ( )的建筑( )的阳光( )地排列( )的白杨树( )的城楼( )的堤岸( )的琉璃瓦( )的小城( )的理想( )的山峰( )的月光( )的山路( )的村庄( )的羽毛( )的小鸟( )的心情( )的嘴唇( )的领袖( )模样( )地生活( )的品质( )的露珠( )的大脑( )的贝壳( )的脸蛋( )的西瓜( )地抚摸( )花粉 ( )的歌声( )地战斗( )的云层( )的火苗( )的任务( )的空气( )操作( )的衣服( )的小河( )的经验( )的菜园( )的泉水( )的沙漠( )地欢呼( )密布( )地沉思( )险要 ( )密切 ( )恶劣( )的价格( )的教室( )的敬意( )的情谊( )的明天( )的浪花( )的想象力( )的奇迹( )的青苔词语搭配鞭炮声姿态技能日子老孩子叹气江水歌声要求批评能力军容封锁祖国集邮运动欢呼问题热烈火箭成果声响警告活动土地激烈遇险群众春光愿望阳光阳光天气态度生活教室面容个性态度安排严密严谨形象凝视计算技术方法工作雷声环境自然雪花看法作品思想经验商品睡觉信念信心斗争战斗宫殿强烈步伐运动记得生活寒风日子颂歌公园树林画海鸥大海麦浪天空丘陵宝塔山峰树叶瑶池花朵生活小路山路山路人生夜晚战士长城城市祖国母亲茅屋面孔信息湖面月光欣赏任务战士前进蔬菜生活看着诗篇叙述土地土地夜晚街市望着观察教训山崖身躯月色老人品格歌声说脸大海空气花纹山路果实月光玻璃脸蛋骨头条石响声叫声疾病关系联系打图画婚礼流水面孔天空战友措施困难神情道路目光草地山峰泉水药材森林土地宇宙奔跑学习飞扬飘舞闪耀柳林艰巨深刻印象感情离开太阳音乐流水土炕雪花情况海洋情绪人物景色米饭皮鞋马路工程面孔愿望草地生机生命力转江水样子路面老人路面吃人点头严明严重发展热情发布开发抢救挽救明亮明亮严肃平静宁静改进选拔陡峭坚定宏伟强烈整齐高大高大长长朱红美丽伟大险峻洁白弯弯曲曲美丽洁白欢乐激动红红伟大改变顽强美好晶莹聪明美丽圆圆圆圆轻轻传播欢乐顽强雪白跳动光荣新鲜熟练漂亮弯弯宝贵碧绿清凉荒凉激动乌云默默地势关系天气昂贵宽敞深深深厚美好雪白丰富伟大岩石上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卷(二)一步一个脚印,成功就在前面向你招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
六年级语文总复习练习题复习六(阅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国时代,在赤壁这地方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拥兵百万,雄居北方,想吞并南方。
东吴、西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魏。
东吴的统帅周瑜和西蜀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
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
周瑜用反间(jiān jiàn)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将领蔡瑁、张允。
周瑜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
实际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以诈降(jiànɡxiánɡ)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
当时正当隆冬季节,天天都刮西北风。
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
只有军师诸葛亮心中有数(shǔshù)。
他自称(chēnɡchèn)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
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药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四句韵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可以借东风。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他通过气象观察,心中就有了办法。
他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
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
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
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就顺利地执行他的火攻计划。
东风狂吹,火光冲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败仗,从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势。
1.在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2.“三国时代”中的“三国”是指、和。
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成语中,“俱”的意思是,“欠”的意思。
这个成语后用来比喻(在第四自然段中找)。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狂妄:自大:4.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制订了什么作战方案?方案制订后,周瑜又是什么原因忧急成病、卧床不起?5.诸葛亮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
专题二部编六年级下册词语专项练习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青烟一()大笑一()细缝一()梦一()方砖一()石桥一()笑意一()纪念册二、连线。
清澈的舞姿灌溉风景柔软的小溪清洗生活婀娜的泉流点缀衣服细细的柳枝享受田地三、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展览风争鞭炮望远镜B.寺院采绘流落顺时针C.搅和浓稠况且紫罗兰D.缘故花圃善与应用题四、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A.这帮乌合之众,只是仗着人多欺负弱小,没什么好怕的。
B.我们不能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得意扬扬。
C.我很认真地,走马观花地参观了博物院。
D.明明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五、给加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1.光景 A. 风光景物; B. 境况;状况;情景;C. 表示大约的时间或数量。
(1)里面的几个小孩子,大都只有五六岁光景。
()(2)他家的光景还不错。
()(3)好一派草原光景。
()2.究竟 A. 结果;原委; B. 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 C. 毕竟;到底。
(1)他毕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人。
()(2)你究竟想怎样?()(3)我想去看个究竟。
()3.自然 A. 自然界; B. 表示理所当然; C. 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1)他的表演很自然。
()(2)你努力了,自然会有收获。
()(3)大自然给予我们很多。
()4. 新鲜 A.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 B. 没有枯萎; C.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D.出现不久,还不普遍;稀罕。
(1)大山里的空气真新鲜啊。
()(2)奶奶今天买的鱼很新鲜。
()(3)前两天发生了一件新鲜事。
()(4)把花插在水里能新鲜好几天。
()六、用“\”画去句子括号里不恰当的词。
1. 大人们(必须必需)准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2. 他(恐惧惊恐)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
3.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模糊含糊)地回答我。
4. 我的心(强烈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第一单元课内阅读、类文阅读(有答案解析)【课内阅读】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选文所描写的北京过腊八节的两个习俗是________和______,作者对它们进行了______(详写略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①这句话把腊八粥比作______ ,写出了熬腊八粥的材料______。
②透过腊八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年。
A. 团圆喜庆B.福寿满堂C.五谷丰登D.财运亨通(3)对文中画“____”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吃的喝的用的一切”写出了大人们为过春节而准备的东西极为丰富B.“万象更新”写出了人们筹备这些东西的主要目的是要在新年时显出新的气象C.这句话详写了大人们过春节的准备,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大人们忙碌的身影D.这句话通过写大人们过春节的准备,说明了人们对新的一年寄予了美好的愿望(4)对课文中的“京味儿”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古诗词及名言警句积累运用题一、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沙暖睡鸳鸯。
2.___________________,燕山月似钩。
3.____________________,又送君归去。
4.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
5.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
6.好雨知时节,__________。
7.君看一叶舟,__________。
8.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
9.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
10.晓看红湿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
14.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15.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17.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
18.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
20.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
22.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24.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按要求写诗句。
1.描写儿童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歌颂情谊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蕴含哲理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描写春天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送别友人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根据提供的情境写诗句。
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试题(3)一、看拼音,写词语。
bǎi liàn chéng gāng fāfèn túqiáng jiān chíbúxiè( ) ( ) ( ) yíng nán ér shàng jísīguǎng yìqún cèqún lì(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侵()轮()捐()澡()浸()论()绢()燥()衔()蚀()诞()域()街()浊()延()或()三、选词填空。
平静安静寂静1.山村的夜晚十分()。
2.当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教室里立刻就()下来了。
4.暴风雨过后,海面马上又恢复了()。
美丽美妙美观1.课堂上,一阵阵()的歌声从教室里传了出来。
2.这件东西不仅()大方,而且经济实用。
3.她长着一双()的大眼睛,可爱极了。
四、照样子写词语。
(8 分)绿盈盈相貌堂堂五、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老农打死了狼。
老农把狼打死了1.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
2.纤绳勒红了红衣少年的肩膀。
例2:红军夺下了泸定桥。
泸定桥被红军夺下了。
3.巨浪磨圆了岸边的石头。
4.可恶的草地吞没了老同志的生命。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2.(改成“把”字句)战士们消灭了敌人。
3.(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奶奶对小明说:“我小时候可没有你这么舒服。
”4.(修改病句)爱说脏话的人,是一种极不文明的习惯。
5、(改为陈述句)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6 (改为夸张句)桂花开了,离得很远就闻到了香气。
7、(改为比喻句)小刚跑得非常快。
8、(改为拟人句:)学校门口有两棵松树,又高大又威武。
七、修改病句1.参加这次田径运动会的有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青年、妇女和学生。
2.我上完五年级了,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没有毕业。
古诗词知识选择题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B.伤悲C.忧伤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
A.似曾相识鸟归来B.似曾相识雁归来C.似曾相识燕归来3.《七步诗》的作者是( )。
A.曹植B.曹丕C.曹操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A.阴山B.边关C.燕山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A.花重绵阳城B.花重锦州城C.花重锦官城6.“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出自叶绍翁的()。
A.《游园不值》B.《夜书所见》C.《春夜喜雨》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诗人()的名句。
A.王勃B.李白C.白居易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名句。
A.汉青B.汗青C.汗轻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A.因为B.坐下C.座位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A.多少楼台烟波中B.多少楼台风雨中C.多少楼台烟雨中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诗人( )的名句。
A.王维B.王之涣C.王勃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
A.关汉卿B.马致远C.元好问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
A.王昌龄《出塞》B.杜牧《江南春》C.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
A.春色B.梨花C.雪景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诗人( )的《无题》。
A.李贺B.李商隐C.李清照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诗人杜甫的( )。
A.《登高》B.《蜀相》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 )的词句。
A.岳飞B.辛弃疾C.陆游1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 )。
A.红色B.花C.树叶19.“海上生明月,( )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六年级语文总复习练习题
复习六(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时代,在赤壁这地方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拥兵百万,雄居北方,想吞并南方。
东吴、西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魏。
东吴的统帅周瑜和西蜀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
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
周瑜用反间(jiān jiàn)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将领蔡瑁、张允。
周瑜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
实际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以诈降(jiànɡxiánɡ)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
当时正当隆冬季节,天天都刮西北风。
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
只有军师诸葛亮心中有数(shǔshù)。
他自称(chēnɡchèn)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
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药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四句韵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可以借东风。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他通过气象观察,心中就有了办法。
他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
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
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
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就顺利地执行他的火攻计划。
东风狂吹,火光冲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败仗,从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势。
1.在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2.“三国时代”中的“三国”是指、和。
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成语中,“俱”的意思是,“欠”的意思。
这个成语后用来比喻
(在第四自然段中找)。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狂妄:
自大:
4.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制订了什么作战方案?方案制订后,周瑜又是什么原因忧急成病、卧床不起?
5.诸葛亮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
诸葛亮真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吗?如果说他没有这种本领,为什么又在预定的日期里借到了东风呢?
6.“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是课文《草船借箭》中周瑜说过的一句话。
结合本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鲁迅爱惜时间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他在三十年间,为我们写作和翻译了六百多万字。
大家知道鲁迅有天才,可鲁迅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了。
”他的意思是说,他的知识和成就是由于爱惜时间、努力工作得来的。
鲁迅为了爱惜时间,总想在一定时间内多做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
鲁迅工作起来是不知道疲倦的。
他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到了老年的时候,他对时间抓得更紧了。
有病的时候,他还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微好了一些,就动手做了起来。
在他逝世前不久,生着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仍然拼命写作和翻译文章。
他临死的前三天,还替别人翻译
的一本苏联小说集写了篇序言。
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
鲁迅一直工作到离开我们的那一天,从来没有浪费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
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着雨准时赶到。
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
无缘无故耗费别人的时间,和谋财害命没什么两样。
”
我们应该学习鲁迅爱惜时间的精神,要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也要爱惜别人的时间,不让宝贵的时间浪费一秒钟。
1.在文中用“”画出揭示“哪里有天才!……用在工作上了”这句话含义的句子。
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并找出与它相照应的句子画上“”。
3.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了鲁迅爱惜时间的?
4.你觉得应该怎样支配自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