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2节 单摆
- 格式:doc
- 大小:579.00 KB
- 文档页数:11
《单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知识地位:"单摆"是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九章机械振动第四节内容,在此之前,教材安排了简谐运动、振幅、周期、频率、简谐运动的图象三节内容,然后介绍单摆的运动类型、图象特点,使教学难度自然"上坡",随后介绍简谐运动的能量、共振,加强了对单摆内容理解,深化,突出了单摆这一种简谐运动。
2.知识特点:本节内容与老教材,(人教版第一册必修内容)相比,有较大变化。
a)引课:从原来直截了当定义改为秋千插图引入定义,更加亲和、自然,形式上更为活泼。
b)难度:从回避"重力沿切线的分力是回复力"这一难点到面对之,知难而上,拓展知识面,强调物理思维方法和熏陶,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
c)实验:由穿插在课文中改为单独框出更为醒目,加强实验,更突出探索性实验的教学。
d)摆角:由原来规定改为注明,学生心理易于接受。
e)图象:由单独一章节改为在第二节基础上由实验得出,知识链接加强。
所以新教材知识内容布局更为合理,具有弹性,顾及对象更广,更便于多层次教学。
二、任务分析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单摆的构造2、掌握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3、掌握单摆在偏角很小时可以近似地做简谐运动4、掌握单摆振动的特点及周期公式 目标之一 目标之二 起点能力: 受力分析 物理建模能力 简谐运动及特征 单摆及其特征回复力来源分析 单摆振动特征、条件、图象 分析决定单摆周期的相关因素 实验得出周期公式能运用周期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目标之三 目标之四 目标之五〔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近似处理方法2、初步掌握因素分析法,能对问题进行定性分析3、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索性实验,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德育目标〕:初步掌握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重点难点〔重点〕: 1、单摆振动的回复力2、单摆的偏解很小时满足简谐运动的条件3、通过定性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单摆周期公式〔难点〕:单摆振动的回复力五、教具准备:摆长、摆球大小和质量不一样的单摆及强磁铁若干,每四名学生分为一组,砂摆一只,CIA课件一个等等。
单摆的实验报告第1篇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一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简谐运动的实例应用,是高考的常考点,既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又是教学重点。
2.学情分析此时的高中学生同已经形成了一定抽象思维过渡,而本节内容又主要以抽象的理想化物理模型来进行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要老师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单摆;2.理解摆角很小时单摆的振动是简谐运动;3.知道单摆的周期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单摆的周期公式,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单摆的教学,知道单摆是一种理想化的系统,学会用理想化的方法建立物理模型;2.通过单摆做简谐运动条件的学习,体会用近似处理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3.通过研究单摆的周期,掌握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情况,激发学生发现知识,热爱科学的热情;鼓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怕困难,善于发现,勇于创造。
4.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 知道单摆的回复力;2. 单摆的周期公式。
难点:1.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摆角小于或等于5°时的振动;2.单摆振动的周期与什么有关。
突破的方法:通过课堂实验和课件演示以及巩固练习来突破重难点,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法和学法本次课主要采用探究式综合教学法配以活动参与创设情景、旧知回顾温故知新、最后自主探究获得新知,学生的学法主要为游戏活动法和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课题首先复习提问:什么是简谐运动?物体做简谐运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巩固前面学过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后面理解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接着由生活实例引入:吊灯被风吹后,会如何运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悬挂起来的物体在竖直面内往复运动,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从实际问题引入,再通过联想、建模,使学生感到物理所研究的对象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来源于生活实际,客观世界。
编号:__________ 《单摆及单摆实验》课件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单摆及单摆实验》课件目录一、教学内容1.1 单摆的定义与特点1.2 单摆的周期公式1.3 单摆实验的原理与方法1.4 单摆实验的操作步骤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2.2 过程与方法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难点3.2 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4.2 学具五、教学过程5.1 引入新课5.2 讲解与演示5.3 学生实验与观察5.4 分析与讨论六、板书设计6.1 板书内容6.2 板书结构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7.2 作业要求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2 教学方法改进8.3 学生反馈与改进措施九、拓展及延伸9.1 拓展内容9.2 延伸内容9.3 相关实验与课题推荐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1.1 单摆的定义与特点单摆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它由一个质点(摆球)和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组成,细线与竖直方向呈固定角度固定在一点上。
单摆的特点在于其运动具有周期性,且周期与摆长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有关。
1.2 单摆的周期公式单摆的周期公式为T=2π√(L/g),其中T表示周期,L表示摆长,g表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1.3 单摆实验的原理与方法单摆实验是通过测量单摆的周期来计算重力加速度的一种实验方法。
实验中,测量摆长和周期,然后根据周期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
1.4 单摆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步骤包括:搭建单摆装置,测量摆长,进行实验测量周期,计算重力加速度。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摆的定义、特点、周期公式,以及单摆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第2节单__摆1.单摆的回复力是摆球所受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只有在摆角较小时,才满足F =-kx ,才可看做简谐运动。
2.单摆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回复力为零,但摆球所受合外力不为零。
3.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 lg,其大小与摆球质量及振幅无关。
1.单摆2.单摆的回复力(1)回复力的来源:摆球所受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
(2)回复力的特点:在偏角很小时,单摆摆球所受的回复力与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总指向平衡位置,即F =-mglx 或F =-kx 。
3.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在偏角较小的情况下,单摆做简谐运动。
[跟随名师·解疑难]1.单摆的运动特点(1)摆线以悬点为圆心做变速圆周运动,因此在运动过程中只要速度v ≠0,沿半径方向都受向心力。
(2)摆线同时以平衡位置为中心做往复运动,因此在运动过程中只要不在平衡位置,沿轨迹的切线方向都受回复力。
2.单摆的动力学特征(1)任意位置:如图所示,G2=G cos θ,F-G2的作用就是提供摆球绕O′做变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G1=G sin θ的作用是提供摆球以O为中心做往复运动的回复力。
(2)平衡位置: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G2=G,G1=0,此时F应大于G,F-G的作用是提供向心力;因在平衡位置,回复力F回=0,与G1=0相符。
(3)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推证:在θ很小时,sin θ≈tan θ=x l,G1=G sin θ=mgl x,G1的方向与摆球位移方向相反,所以有回复力F回=G1=-mgl x=-kx。
因此,在摆角θ很小时,单摆做简谐运动。
(摆角一般不超过5°)[学后自检]┄┄┄┄┄┄┄┄┄┄┄┄┄┄(小试身手)关于单摆摆球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摆球受重力、摆线的张力、回复力、向心力作用B.摆球受的回复力最大时,向心力为零;回复力为零时,向心力最大C.摆球受的回复力最大时,摆线中的张力大小比摆球的重力大D.摆球受的向心力最大时,摆球的加速度方向沿摆球的运动方向解析:选B单摆在运动过程中,摆球受重力和摆线的拉力作用,故A错。
重力垂直于摆线的分力提供回复力。
当回复力最大时,摆球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向心力为零,拉力等于重力沿摆线的分力大小,则拉力小于重力;在平衡位置处,回复力为零,速度最大,向心力最大,摆球的加速度方向沿摆线指向悬点,故C、D错,B对。
1.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实验表明,单摆振动的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在振幅较小时与振幅无关,但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周期越长。
2.单摆的周期公式(1)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①制作单摆:②测量:用停表测出单摆做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计算周期T ;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用米尺测出摆线长度,求出单摆摆长l ;改变摆长,得到多组数据。
③数据处理:猜测T 与l 的关系可能,作出T 2-l 图像,确定关系。
(2)周期公式: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发现单摆的周期T 与摆长l 的二次方根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g 的二次方根成反比,他确定为:T =2πl g 。
(3)影响单摆周期的相关因素:由单摆的周期公式可知,单摆做简谐运动(摆角小于5°)的周期只与摆长l 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有关,而与振幅和摆球的质量无关,故又叫做单摆的固有周期。
[跟随名师·解疑难]1.摆长l(1)实际的单摆摆球不可能是质点,所以摆长应是从悬点到摆球球心的长度:即l =l ′+d2,l ′为摆线长,d 为摆球直径。
(2)等效摆长:图(a)中甲、乙在垂直纸面方向摆起来效果是相同的,所以甲摆的摆长为l ·sin α,这就是等效摆长。
其周期T =2πl sin αg ,图(b)中,乙在垂直纸面方向摆动时,与甲摆等效;乙在纸面内小角度摆动时,与丙等效。
2.重力加速度g(1)若单摆系统只处在重力场中且处于静止状态,g 由单摆所处的空间位置决定,即g =GMR 2,式中R 为物体到地心的距离,M 为地球的质量,g 随所在位置的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另外,在不同星球上M 和R 也是变化的,所以g 也不同,g =9.8 m/s 2只是在地球表面附近时的取值。
(2)等效重力加速度:若单摆系统处在非平衡状态(如加速、减速、完全失重状态),则一般情况下,g值等于摆球相对静止在自己的平衡位置时,摆线所受的张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
如图所示,此场景中的等效重力加速度g′=g sin θ。
球静止在O时,F T=mg sin θ,等效加速度g′=F Tm=g sin θ。
[学后自检]┄┄┄┄┄┄┄┄┄┄┄┄┄┄(小试身手)两个相同的单摆静止于平衡位置,使摆球分别以水平初速v1、v2(v1>v2)在竖直平面内做小角度摆动,它们的频率与振幅分别为f1、f2和A1、A2,则()A.f1>f2,A1=A2B.f1<f2,A1=A2C.f1=f2,A1>A2D.f1=f2,A1<A2解析:选C单摆的频率由摆长决定,摆长相等,频率相等,所以A、B错误;由机械能守恒,小球在平衡位置的速度越大,其振幅越大,所以C正确,D错误。
1.下列有关单摆运动过程中的受力说法,正确的是()A.单摆运动的回复力是重力和摆线拉力的合力B.单摆运动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一个分力C.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合力为零D.单摆运动的回复力是摆线拉力的一个分力[思路点拨]单摆的回复力由摆球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提供,在平衡位置处,摆球位移为零,水平加速度为零。
解析:单摆是在一段圆弧上运动,因此单摆运动过程中不仅有回复力,而且有向心力,即单摆运动的合外力不仅要提供回复力,还要提供向心力,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一个分力,而不是摆线拉力的分力,故选项B正确,A、D错误;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回复力为零,向心力最大,故其合外力不为零,所以选项C 错误。
答案:B[探规寻律](1)单摆振动中的回复力不是它受到的合外力,而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一个分力。
单摆振动过程中,有向心力,这是与弹簧振子不同之处。
(2)在最大位移处时,因速度为零,所以向心力为零,故此时合外力也就是回复力。
(3)在平衡位置处时,由于速度不为零,故向心力也不为零,即此时回复力为零,但合外力不为零。
[跟踪演练]对于单摆的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单摆运动时,摆球受到的向心力大小处处相等 B .单摆运动的回复力就是摆球受到的合力 C .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所受回复力为零 D .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所受加速度为零解析:选C 单摆振动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绳子拉力的作用,把重力沿切向和径向分解,其切向分力提供回复力,绳子拉力与重力的径向分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向心力大小为m v 2l ,可见最大偏角处向心力为零,平衡位置处向心力最大有向心加速度,而回复力在最大偏角处最大,平衡位置处为零,故只有C 项正确。
2.有一单摆,其摆长l =1.02 m ,已知单摆做简谐运动,单摆振动30 次用的时间t =60.8 s ,试求:(1)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大?(2)如果将这个单摆改为秒摆,摆长应怎样改变?改变多少? [思路点拨](1)如何由周期公式求重力加速度。
提示:由T =2πl g可得g =4π2lT2(2)秒摆的周期为多少?要改变单摆的周期,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提示:秒摆的周期为2 s ,由于同一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不变,要改变单摆的周期可以改变单摆的摆长。
解析:(1)当单摆做简谐运动时, 其周期公式T =2πl g ,由此可知g =4π2lT 2,只要求出T 值代入即可。
因为T =t n =60.830s =2.027 s所以g =4π2l T 2=4×3.142×1.022.0272m/s 2 =9.79 m/s 2。
(2)秒摆的周期是2 s ,设其摆长为l 0, 由于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是不变的, 根据单摆的振动规律有:T T 0=ll 0,故有:l 0=T 02l T 2=22×1.022.0272m =0.993 m 。
所以其摆长要缩短Δl =l -l 0=1.02 m -0.993 m =0.027 m 。
答案:(1)9.79 m/s 2 (2)缩短 0.027 m[探规寻律]有关单摆周期问题的处理方法:(1)明确单摆的运动过程,看是否符合简谐运动的条件。
(2)在运用T =2πlg 时,要注意l 和g 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则分别求出不同l 和g 时的运动时间。
(3)改变单摆振动周期的途径是:①改变单摆的摆长;②改变单摆的重力加速度(如改变单摆的位置或让单摆失重或超重)。
[跟踪演练]已知单摆a 完成10次全振动的时间内,单摆b 完成6次全振动,两摆长之差为1.6 m ,则两摆长l a 与l b 分别为( )A.l a=2.5 m,l b=0.9 m B.l a=0.9 m,l b=2.5 mC.l a=2.4 m,l b=4.0 m D.l a=4.0 m,l b=2.4 m解析:选B设两个单摆的周期分别为T a和T b,由题意知10T a=6T b,即T a∶T b=3∶5。
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lg,得l=g4π2T2,由此可得l a∶l b=T a2∶T b2=9∶25,且l b-l a=1.6 m,解得l a=0.9 m,l b=2.5 m。
[课堂双基落实]1.[多选]单摆是为研究振动而抽象出的理想化模型,其理想化条件是()A.摆线质量不计B.摆线长度不伸缩C.摆球的直径比摆线长度短得多D.只要是单摆的运动就是一种简谐运动解析:选ABC单摆的理想化条件是摆线质量很小,伸缩性很小,摆球密度较大,直径比摆线短得多,摆动时摆角较小,故A、B、C正确,D错误。
2.关于单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摆球受到的回复力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B.摆球受到的回复力是它的合力C.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所受的合力为零D.摆角很小时,摆球受到的合力的大小跟摆球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解析:选A单摆的回复力不是它的合力,而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A对,B 错;当摆球运动到平衡位置时,回复力为零,但合力不为零,因为小球还有向心力,方向指向悬点(即指向圆心),C错;另外摆球所受的合力不是回复力,所以与位移大小不成正比,D错。
3.如图所示,曲面AO是一段半径为2 m的光滑圆弧面,圆弧与水平面相切于O点,AO弧长为10 cm,现将一小球先后从曲面的顶端A和AO弧的中点B由静止释放,到达底端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经历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那么() A.v1<v2,t1<t2B.v1>v2,t1=t2C .v 1=v 2,t 1=t 2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解析:选B 因为AO 弧长远小于半径,所以小球从A 、B 处沿圆弧滑下可等效成小角度单摆的摆动,即做简谐运动,等效摆长为2 m ,单摆的周期与振幅无关,故t 1=t 2,因mgh =12m v 2,所以v =2gh ,故v 1>v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