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玉器主要文化遗址
- 格式:docx
- 大小:14.67 KB
- 文档页数:4
从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谈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红山文化是中国史前时期一个重要的考古文化,其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绵延至青铜时代早期。
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的大量玉器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等级制度提供了重要线索。
本文将通过对红山文化遗址中的玉器的分析,探讨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
一、红山文化概述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一种古代文化,世界上最早出土的、供人类使用的陶器即起源于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交界处,被认为是中国史前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二、红山文化遗址中的玉器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种类繁多,包括玉璧、玉钺、玉戈、玉琮等。
这些玉器在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不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的存在。
1. 玉璧玉璧是古代贵族和统治者的象征,是最具权力和地位的物品之一。
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玉璧,这表明当时社会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制度,贵族和统治者通过拥有玉璧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2. 玉钺玉钺是古代君主的权杖,也是权力的象征。
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钺形状各异,有的呈锥形,有的呈弯曲状,显示了当时君主的权力和地位的多样性。
3. 玉戈玉戈是古代将领和武士的标志,象征着武力和勇气。
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许多精美的玉戈,说明当时的社会中存在着武士阶层,并且他们在社会等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4. 玉琮玉琮是古代贵族的饰品,是贵族婚礼和宴会上的重要装饰物。
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琮形状独特,有的呈现“凹”字形,有的呈现圆形,展示了当时社会中贵族的独特审美品味。
三、红山文化的社会等级制度通过分析红山文化遗址中的玉器,可以得出红山文化时期的古代社会存在明显的等级制度。
1. 贵族统治红山文化遗址中丰富的玉器表明当时社会存在着贵族阶级和统治者。
他们通过拥有显赫的玉器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并通过掌握权力来统治下属阶级。
2. 武士阶层红山文化遗址中的玉戈表明当时社会存在着武士阶层。
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发现的十大成果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工作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揭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以下是十大成果的简要介绍。
1. 陕西兵马俑:1974年,在陕西省西安市的秦始皇陵附近,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兵马俑坑。
这些兵马俑是秦始皇帝陵墓的护卫军,规模宏大、造型逼真,成为世界闻名的考古发现。
2. 河南殷墟: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安阳市发现了商代遗址,即殷墟。
这个遗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也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里程碑。
3.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各地相继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如河南洛阳的李家洼遗址、湖南岳阳的鸭子口遗址等。
这些遗址为研究中国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4. 云南元谋人:1965年,考古学家在云南元谋县发现了距今约17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被称为“元谋人”。
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对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5. 甘肃敦煌文化遗址: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在甘肃敦煌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文化遗址,如莫高窟、鸣沙山等。
这些遗址保存了丰富的佛教文化和壁画艺术,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艺术史具有重要价值。
6. 山西平遥古城:1986年,山西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座古城建于明代,保存了丰富的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城市规划,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之一,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材料。
7. 四川三星堆遗址:1986年,在四川广汉市发现了三星堆遗址。
这个遗址是距今约4000年的古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象牙器和玉器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星堆青铜面具,成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发现。
8. 湖南岳麓山遗址:1992年,湖南长沙市岳麓山下发现了距今约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这个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和玉器等,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 北京周口店遗址:1927年,考古学家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发现了距今约70万年的古人类遗址。
良渚文化博物馆基于良渚文化的独特内涵以及它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意义,1992年良渚文化博物馆破土动工,1994年5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从此承担起传承、发扬良渚文化的光荣使命。
博物馆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由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馆名。
主楼建筑分上下两层,屋顶顶角以良渚文化典型玉器——玉琮为造型,使整个建筑既融入了良渚文化元素,又显得古朴别致。
概述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
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在1936年被发现,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
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
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
陶器以黑陶为特色,制作精美,有的甚至涂漆。
良渚文化时期最先进的的陶器制作方式是轮制,黑陶豆盘的形状有圆形和椭圆形。
良渚文化时期炊器大多是鼎。
玉器非常发达,种类有珠、管、璧、璜、琮、蝉。
其中玉琮个体大,高达18~23厘米,上面雕刻圆目兽面纹,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珍品,被誉为「玉琮王」。
形状为内圆外方,与古代的天地相通思想相吻合。
玉器上刻有似神似兽的神人形像和神人兽合一的形像,它们可能是当时人们的崇拜对象。
玉器上的纹饰除神人兽面图像外,其他出现最多的图案是鸟。
良渚文化的钱山漾一地出土有绢片、丝带和丝线,是中国远古时代最重要的家蚕丝织物。
此外,还发现了许多祭坛遗址,如余杭瑶山遗址发现的祭坛,平面呈方形,从里向外为红土台、灰土围沟和砾石台,外围的边长约20米。
祭坛上一般都有大墓,可能是人们祭祀先祖、天神的地方。
良渚文化时期的食物以水稻为主。
良渚文化中物质文化十分发达,以鼎、豆、盘、双鼻壶、带流壶、带流杯、尊、簋为典型器,用于祭礼的玉器更为发达,墓葬规格、聚落布局体现出严格的等级差别。
古文化遗址有哪些?谢谢悟空邀请中国古文化遗址归纳为下列七处一、河姆渡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
据今6000多年的历史。
遗址总面积四万平方米,曾出土大量陶器、骨器、石器以及植物、动物、木结构建筑遗迹等。
大量珍贵文物,为史学界和考古界提供了重要依据,证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河姆渡文化遗址的特点。
遗址堆积厚度4米,上下四个文化层,扇形分布有规律。
屋架中梁、柱、檩木构件均为榫卯结点而成。
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建筑、农业、艺术等方面,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
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河姆渡文化遗址1982年2月2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仰韶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仰韶村。
文化遗址距今7000年的历史。
出土文物有石器、骨器、陶器、蚌器。
用于农耕的石器如:斧、铲、凿、钻等工具;还有用于狩猎的工具,用于纺织和饮食器具等一应俱全。
这些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此是仰韶文化独有的特征。
1961年3月,仰韶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红山文化遗址红山文化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距今有6000年的历史。
当时社会形态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
经济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
以新石器时代文化,彩陶和之字型纹陶器共存。
出土以玉器、陶器为主。
玉器是红山文化的精髓,至此,红山文化在我国文明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也证实了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1988年红山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重大遗址,2006年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四、马家窑文化遗址马家窑文化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马家窑。
距今有5000年的历史。
主要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
马家窑文化发现有村落和大规模的墓地,说明当时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中国考古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最具影响力的考古学之一。
自20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家们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揭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国考古学的十大重要发现。
1. 夏都遗址:夏都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
该遗址的发现证实了中国有一个名为“夏”的王朝,夏王朝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三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 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是中国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
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和文物,以及最著名的青铜面具,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巅峰之作。
3. 殷墟: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商代时期的都城遗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之一。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录,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 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陵之一。
秦始皇陵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帝国,陪葬了数千个兵马俑和大量珍贵文物,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帝国的建设和葬礼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5.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最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敦煌莫高窟保存了大量的佛教壁画和雕塑,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湛技巧和宗教信仰的深厚内涵。
6. 龙山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江苏省临沂市,是中国最早的城市文化遗址之一。
龙山文化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史前时期城市化进程的空白,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7. 楚墓:楚墓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楚国墓葬之一。
楚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金器和陶器,以及世界上最早的“木简”,对于研究楚文化和古代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8. 云南滇池古城:云南滇池古城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
滇池古城的发现揭示了中国南方地区古代文明的独特之处,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中国著名的十大历史遗迹博物馆1.秦始皇兵马俑。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为秦朝历时39年修建而成。
1974年3月被发现;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一号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内有陶俑、陶马约6000件。
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过洞中。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也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2.北京故宫。
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
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传说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
在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
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气魄宏伟,极为壮观,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3.拉萨布达拉宫。
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
于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
中国古代玉器资料玉花斑弧刃斧玉器-----新石器时代玉花斑弧刃斧,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长23.7cm,宽8.7cm。
此玉斧玉料呈青灰色并有较多的自然纹理而形成暗花。
斧为长条形,略扁,刃部呈前凸的弧状,斧顶略窄,近顶部有一圆孔。
此玉斧于1987年在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墓地的M4号墓葬出土。
墓葬中有大量的随葬玉器,其中包含许多精品,如玉勺、玉龟甲、玉刻图板等,并有大量玉斧。
由此推测,墓主人是地位显赫的人物,所葬玉斧既象征权力,又标志着财产的丰厚。
此件玉斧是随葬玉斧中制作最精致的一件,斧的刃部锋利,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具有实用性。
其玉材虽因埋葬时间久远而发生了颜色的变化,但仍不失华美的本色。
斧的外表光滑,磨制精细,顶部略糙,可知顶部原嵌于木柄中因而未将其磨光。
此件作品显示出玉斧由实用工具向礼仪用器的转化。
琢:治玉的一种方法。
在玉的外表加沙与水,用工具带动砣头旋转,用砣头琢玉。
玉刻图长方形板玉器-----新石器时代玉立人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玉立人,高9.6cm,肩宽2.3cm,厚0.8cm。
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
玉料因受沁呈鸡骨白色。
玉人作立状,方头,以阴线方格纹刻划出冠,大眼,三角形鼻,大嘴,唇上有须,两耳垂处各有一圆形钻孔。
双臂贴胸而抱,十指分开,腕部有阴刻衣纹。
束腰上雕出斜纹带饰。
双腿间有缝隙,雕出脚趾。
此玉人比例匀称,雕刻刀法简练,展示出古人局部服饰的简貌,也反映了江淮地区史前时期匠人们的雕刻技能,为迄今所见新石器时代最完整的直立玉人。
有人称此时期为含山文化时期。
含山文化,1987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它晚于同一地域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而应早于良渚文化,与同一地区的薛家岗文化相当,是中国早期玉文化开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鸡骨白:玉器常年埋于地下,受外界有害物质沁蚀后仍带少许光泽,色如水煮之鸡骨,故俗称鸡骨白。
又因似石灰之色,也称石灰古。
玉双虎首璜,长11.9cm,厚0.4cm。
三星堆名词解释三星堆是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的一处古代遗址,也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一种古文化的代表。
下面是对三星堆相关名词的解释:1. 三星堆:三星堆是古代遗址的名称,据考古学研究,这个遗址是由三座规模相当的土堆组成。
三星堆在中国古代遗址中的地位较高,因为它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象牙制品、玻璃器、骨器等,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 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是指在三星堆遗址发现的文化现象和人类活动的总称。
这个文化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非常繁荣,其特点是以青铜文化为主要特征,以典型的青铜器和玉器为代表,同时也有其他种类的器物和殷商器物。
三星堆文化是研究古代中国社会和文明发展的重要资料之一。
3. 三星堆人:三星堆人是指在三星堆遗址发现的人类骨骼和墓葬遗址,代表着该地区的古代居民。
根据考古学研究,三星堆人的骨骼特征和文化习俗与古代的中国人类非常相似,具有典型的东亚人种特征。
通过对三星堆人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中国人的体貌特征、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4. 青铜器:青铜器是以铜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古代器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三星堆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包括钟鼎、方壶、器盆等。
这些青铜器往往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5. 玉器:玉器是利用玉石制作的器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之一。
在三星堆遗址中,也有不少精美的玉器出土,如玉琮、玉璧、玉斧等。
这些玉器既具有实用价值,也有宗教、仪式和文化方面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玉石的崇拜和文雅。
总而言之,三星堆是一处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址,保留了丰富的文物和人类遗迹。
通过对三星堆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和文明的发展。
中国古代史中的古代文明遗址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古代文明遗址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遗址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也是人们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面,我将带您了解中国古代史中一些重要的古代文明遗址。
1. 夏朝遗址:夏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传说中的王朝,虽然有争议,但夏朝遗址的发现为这个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夏朝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其中最著名的是河南安阳的殷墟。
殷墟是商朝的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字记录和青铜器等重要文物,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 商朝遗址: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遗址由于历经沧桑,很多已经较为模糊。
不过,在河南安阳的殷墟仍然能够看到一些遗址的残存。
除殷墟外,湖北荆州的杨家岭遗址也是商朝的重要遗址之一。
杨家岭遗址是商朝的都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展现了商朝的繁荣和发展。
3. 周朝遗址: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维持了近800年的统治。
周朝的遗址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湖北等地。
其中,西安的周原遗址是最重要的,是周朝第一都城镐京的遗址。
周原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展示了周朝时期的文化和经济状况。
4. 秦朝遗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
秦朝的遗址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等地。
其中,西安的秦始皇陵是最著名的秦朝遗址之一。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富盛名的陵墓,它的发现和保护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5. 汉朝遗址: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其文化和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汉朝的遗址分布广泛,较为重要的有河南郑州的洛阳故城、陕西西安的长安城。
洛阳故城是汉朝东汉时期的都城遗址,汉朝文化和艺术在这里达到了巅峰,例如著名的白马寺和洛阳牡丹等都是属于这时期的遗址。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史中一部分重要的古代文明遗址,每一个遗址都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细数考古界十四个古玉坑2017-01-111. 江苏连云港将军崖,旧石器晚期遗址将军崖旧石器—细石器遗址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现的,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桃花村。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南京博物院主持,连云港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连云港市博物馆参加,于2004年10月—2005年1月对将军崖遗址进行考古试掘。
在将军崖遗址附近,几万年前就已曾经历过2次人类活动:—次可能在2-3万年前,保留下原生旧石器层位;一次大约在1万年前左右,遗留下细石器文化。
石器的岩性多为燧石、石英岩、水晶、脉石英、玛瑙,类型有石片、石核、刮削器、尖状器、石锥、石镞、雕刻器等,石制品加工精致,器型稳定,细石器主要用间接锤击法打片后再经压制修理,但也有少量用砸击法打片。
▲江苏连云港旧石器晚期_削石器▲江苏连云港旧石器晚期_玛瑙削石器2. 陕西宜川龙王辿遗址,旧石器时代晚期龙王遗址第一地点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壶口镇龙王村北约580米处,西南距宜川县城直线距离约30公里。
出土2万余件石制品及一些动物骨骼,发现石磨盘和刃部有磨制加工痕迹的石铲等重要遗物及用火遗迹20余处。
除去精致的细石核、细石叶与各类工具外,大量存在的是石块、断块、废片和碎屑。
和这些细石器文化遗存共存的还有一些尖状器、砍砸器、石锤、石砧、砺石、石磨盘等大型的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
磨制石铲的发现是近年来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一项重大收获,它长12.7、宽9.2、厚0.8厘米,以页岩为材料,利用页岩的层状节理剥片后琢打成舌形,顶端刃部两面磨制呈弧形刃。
这应是目前国内发现年代最早的磨制石器之一。
▲陕西宜川龙王辿遗址_细石器▲龙王辿遗址出土的磨制石铲3. 江苏江阴南楼,崧泽文化遗址南楼遗址位于江苏江阴市青阳镇顾家村。
南楼遗址的地层堆积较浅,耕土层下即暴露各类遗迹,下层为生土层。
该遗址可分商周、崧泽文化时期,其中清理商周时期灰坑10余座;崧泽文化时期墓葬25座、大型壕沟1条、房址4座以及各类灰坑等。
古玉器各阶段风格特征一、玉器孕育阶段--距今5000年前1、品种数量各文化遗址都有玉器出土,仰韶和大溪文化遗址较少。
工具:刀、铲、斧、凿、锛、镞等。
饰玉:璧、璜、环、玦、镯、珠、管、坠、耳珰、指环、笄、鱼形饰等。
礼仪玉器:玉龙、玉鹰、玉人、大型玉钺等。
★各地都有玉璜、玉玦出土。
◆各地都有相当数量的饰玉出土。
▲北方以玉制工具为多,南方以饰玉为多。
◆凌家滩出土玉器丰富而独特。
2、玉质(玉材)多为当地所产,玉石不分。
北方:以岫玉为多,其次有墨玉、青玉(非和田玉)、玉髓、煤精。
黄河中下游:绿松石、水晶、粗质玉。
长江下游:透闪石玉、阳起石玉、蛇纹石玉、石英岩玉、玛瑙、玉髓、水晶、煤精、莹石、石质、粗质玉。
3、纹饰和工艺因生产力低下,琢玉工具不锋利,故:●器形简单、多小型化。
○工艺粗糙,仅琢磨打光,常见砣切痕、对钻孔▲ 一般光素无纹。
纹饰简单、朴实。
新石器时代:青玉玉斧新石器时代:玉环(素面,面不平,边不圆,有切痕)新石器时代: 玉管串项饰(北阴阳营文化,代表当时的工艺,玉质不好)凌家滩文化遗址发现于1985年,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含山县铜闸镇西南约10公里的凌家滩自然村。
遗址面积约75万平方米。
1、品种丰富、数量多。
已发现上千件玉器,主要类型有:工具:以钺为主,其次有斧、铲。
礼仪玉器:仪仗器:大型玉钺、戈、玛瑙玉斧等。
礼器:玉龙、玉鹰、玉人、玉龟、长方形玉片等。
饰玉:玉璜、玉璧、玉玦、耳珰、玉镯、玉管串、玉扣、玉冠状饰、玉喇叭形饰等。
2、玉质品种较丰富,以透闪石玉为主。
还有:石英岩玉、玛瑙、玉髓、蛇纹石玉、水晶、煤精、石质(粉砂岩、凝灰岩、流纹岩等)3、纹饰工艺★造型:较丰富、简洁,用阴刻线琢出动物、人物的头部。
出现第一龙、玉璜造型多样。
★纹饰:多数为素面,少数用阴刻线或阳线装饰。
★工艺:较原始。
常见砣切痕迹、对钻孔;圆度不好、厚度不均。
玉龙:鸡骨白色,透闪石玉玉鹰:鸡骨白色透闪石玉座姿玉人:鸡骨白色透闪石玉玉钺:仪仗器,透闪石玉(不细腻)砣切痕迹玉钺:仪仗器,水草玛瑙凌家滩出土石戈: 仪仗器,凝灰岩质石钺(工具):肉黄色凝灰岩质石凿(工具)粉砂岩质石锛玉冠状饰:鸡骨白色透闪石玉双虎首玉璜:饰玉,透闪石玉素面玉璜:饰玉,透闪石玉玉镯:石英岩玉,饰玉,圆度好玉璧:饰玉,砣切痕迹,对钻孔成熟阶段的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为距今5000-4000年前后,即新石器晚期。
三星堆文化是哪个朝代一、引言三星堆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界。
然而,关于三星堆文化所属的具体朝代仍存在争议。
本文将探讨三星堆文化的特征,并结合考古学及相关研究,探讨三星堆文化所属的朝代。
二、三星堆文化的特征三星堆文化是指中国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化遗存,其最早的遗址发现于1986年。
该文化的特征包括:1.巨型青铜器:三星堆文化最著名的特点是其巨型青铜器,特别是那些代表性的青铜面具。
这些面具造型奇特,具有神秘而华丽的艺术风格,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独特的玉器:三星堆文化还以其独特的玉器而闻名。
来自三星堆的玉器在中国古代玉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不仅造型精美,而且富有象征意义。
3.遗址布局:三星堆遗址的布局也是其独特之处。
遗址内有大量的祭祀场所、住宅、陵墓、通道和水利系统等。
这些遗址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组织结构和宗教信仰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三星堆文化所属的朝代的争议虽然三星堆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但至今仍无法确定其所属的具体朝代。
关于三星堆文化所属朝代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观点之间:1.夏朝: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与中国古代的夏朝有直接联系。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存在时间跨度较长,因此这种观点认为三星堆文化可能发展于夏朝晚期。
2.商朝: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三星堆文化与中国古代的商朝有较强关联。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繁荣时期正好与三星堆文化的发展相吻合。
3.夏商时期: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不属于夏朝或商朝,而是属于夏商时期的一种独立文化。
他们认为夏商时期是一个过渡时期,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三星堆文化可能就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
4.其他观点:除了以上观点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与其他朝代或其他文化有关,但这些观点目前尚未获得广泛认可。
四、相关研究与考古证据为了确定三星堆文化所属的具体朝代,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考古工作。
殷墟考古发现的主要成果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遗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
自上世纪初开始,对殷墟的考古工作就一直在进行中。
经过多年的努力,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文物和遗迹,这些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按照类别介绍殷墟考古发现的主要成果。
一、青铜器青铜器是殷墟考古发现的重要文物之一。
殷墟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繁多,包括鼎、觚、爵、盂、壶、罍等。
这些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精湛,造型优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的代表之一。
其中最著名的是商代晚期出土的“四羊方尊”,它是中国青铜器史上的珍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铸造文字的青铜器之一。
二、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墟考古发现的另一个重要成果。
甲骨文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一种文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
殷墟出土的甲骨数量众多,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军事等方面,是研究商代社会、文化和语言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建筑遗址殷墟考古发现的建筑遗址也是其重要成果之一。
殷墟是商代时期的都城,城内有宫殿、祭祀场所、居住区等建筑。
考古学家们通过对殷墟的发掘,发现了许多建筑遗址,包括太庙、祭台、宫殿、城墙等。
这些建筑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商代社会的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玉器玉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殷墟考古发现的重要文物之一。
殷墟出土的玉器数量众多,种类繁多,包括玉琮、玉璧、玉环、玉饰等。
这些玉器的制作工艺精湛,造型优美,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代表之一。
其中最著名的是商代晚期出土的“玉璋”,它是中国古代玉器史上的珍品之一。
五、陶器陶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殷墟考古发现的重要文物之一。
殷墟出土的陶器数量众多,种类繁多,包括陶罐、陶盘、陶壶、陶鼎等。
这些陶器的制作工艺精湛,造型优美,是中国古代陶器制作的代表之一。
其中最著名的是商代晚期出土的“彩陶壶”,它是中国古代陶器史上的珍品之一。
七大古文化遗址介绍普通大众河姆渡遗址在浙江余姚,有一个叫河姆渡的地方,那里藏着远古的秘密。
河姆渡遗址啊,就像是一个时光宝盒,打开它,就能看到几千年前人们的生活。
想象一下,那时候的人们住在干栏式的房子里,下面架空,能防潮防虫。
他们种水稻,用骨耜来耕地,这可比咱们现在的锄头原始多啦。
还会养猪、狗、水牛,日子过得挺热闹。
遗址里出土的陶器,虽然没有现在的精美,但每一个线条都透着他们的用心。
还有那些精美的玉器,虽然简单,却有着独特的魅力。
河姆渡遗址让我们知道,咱们的祖先可真厉害,早早地就有了自己的生活智慧。
良渚遗址良渚遗址,那可是个了不起的地方!它在浙江杭州,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实证。
这里曾经有一座宏伟的古城,城墙高大厚实,护着城里的人们。
他们能制作精美的玉器,像玉琮、玉璧,上面的纹路复杂又漂亮,那可都是手艺活。
而且啊,良渚人还有发达的水利系统,能灌溉农田,防洪抗灾。
这说明他们不仅会过日子,还很有头脑呢。
去看看良渚遗址,仿佛能看到当年的繁华,感受到先人的勤劳和智慧。
殷墟遗址提到殷墟遗址,那可是大名鼎鼎!它在河南安阳,是商朝后期的都城。
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
甲骨文,那可是最早的汉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记录着当时的事情。
想象一下,几千年前的人们就用这种方式来传递信息,多神奇!还有那些青铜器,像司母戊大方鼎,又大又重,工艺精湛,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技艺。
殷墟遗址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等着我们去翻阅。
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那可真是神秘又迷人!它在四川广汉,一出土就震惊了世界。
那些巨大的青铜面具,眼睛凸出,耳朵夸张,让人猜不透到底代表着什么。
还有高高的青铜神树,枝丫繁茂,仿佛连接着天地。
有人说这是外星文明留下的,其实啊,这是咱们古代蜀人的杰作。
他们有着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了这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三星堆遗址就像一个谜,吸引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寻找答案。
半坡遗址半坡遗址在陕西西安,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
古代玉器复习资料(完整版)一、填空:1、玉器研究内容:名称、时代、形制、纹饰、制作工艺、功能、文化史中的意义。
2、史前考古断代理论及方法:地层学、类型学、其他科技手段、考古分期。
3、无纪念文字断代:字体、字形、音韵、词汇、地名、官名。
4、东北玉器文化主要分布在:西拉木伦河流域、老哈河流域5、兴隆洼文化遗址主要有:查海、白音长汗、盆瓦窑6、东北地区文化序列: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文化源头。
7、马家浜文化遗址:马家浜遗址、吴家浜遗址、罗家角遗址8、环太湖地区玉器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9、齐家文化玉器遗址:武威皇娘娘台、青海喇家遗址、天水师赵村10、玉器自然呈色可分为:单色玉、多色玉和玉皮11、新石器时代主要玉器文化分布:西辽河流域、太湖地区12、二里头文化玉器种类:生产工具、礼仪器、装饰品、日用器13、商代三大制玉中心:河南二里岗安阳殷墟、四川广汉三星堆、江西新干大洋洲14、商代后期玉器兽面纹:牛面纹、虎面纹、饕餮纹15、西周玉器分早晚两期,分界线在穆王时期。
16、西周丧葬玉:琀玉、握玉、玉瞑目17、春秋时期玉器的主要纹饰是:虺纹、卷云纹、勾连云纹18、汉代出土玉器的主要遗址:河北满城1号墓、涟水三里墩、苏州狮子山19、汉代玉器根据器型和用途可分为:⑴礼仪用玉;⑵装饰品(随身装饰物;实用品);⑶浮雕与圆雕的美术品;⑷葬玉(玉琀、玉握、玉塞、玉衣)。
20、五种砣具及用法:大砣用于切割;宽砣、斜砣、细砣用于雕琢纹饰;平砣用于打磨。
21、制玉工具:砣机、砣具、解玉砂22、清光绪时李澄渊作《玉作图》将古玉制作分十一道工序:以石攻玉;开玉;扎碢;冲碢;磨碢;搯膛;上花;打钻;镂空;打眼;清底上光。
23、《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
中国古玉器主要文化遗址
1、距今6000年前的
2、距今6000-5000年间的
3、距今5000-4000年间的
4、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
(二)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址
1、距今6000年前的文化遗址
⑴兴隆洼文化:发现于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还分布于辽宁阜新查海等地,公元前6000-5000年。
玉器有玉玦、玉环等,工具,玉质为碧玉类。
⑵新乐文化:发现于沈阳新乐,公元前5000年。
玉器有珥珰、玉珠等小型玉器,玉质为青玉、墨玉、碧玉、玛瑙、煤精。
⑶裴李岗文化:70年代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公元前5700-6000年,玉器主要有绿松石、水晶质珠。
⑷仰韶文化: 分布于黄河中游,发现于渑池县仰绍村,公元前5000-3000年。
玉器有璜、环、珠、坠、管、镯、笄、鱼形饰等饰玉和产、斧刮削器等工具,玉质主要为绿松石、绿色玉。
⑸大汶口文化: 1959年发现于山东宁阳堡头村和泰安大汶口一代。
据碳同位素测定始于公元前4500年。
有男女合葬,向父系社会过渡。
玉器以玉环、耳坠、指环等饰玉和刀、铲、斧等工具为主;玉质以绿松石、蛇纹石为主。
⑹河姆渡文化: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位长江下游。
公元前4800
年。
玉器有玉璧、璜、环、珠、玦、管等饰玉,玉质有莹石、粗玉。
⑺马家浜--崧泽文化:1959年发现于浙江嘉兴一带,据碳同位素测定为公元前4700-3700年。
继承了河姆渡文化特征。
玉器有1件铲和玉玦,璜、环、珠、玦、管、镯、坠等饰玉。
以上文化遗址出土玉器150多件,均为小型玉器,以工具和饰玉为主;玉质有绿松石、蛇纹石、碧玉、水晶、莹石。
2、距今6000-5000年的文化遗址
(8)红山文化:1935年首次发现于内蒙东部的赤峰红山,分布于辽宁、内蒙十几处,属北方文化。
玉器以龙和动物题材的玉器群为特征,如龙、龟、鱼、鸟、猪等;有少量饰玉;也有斧、刀、凿、刮削器等工具。
没有琮、璋等礼器。
玉质主要是岫玉,有绿松石。
(9)青莲岗文化:1951年首次首次发现于江苏淮安县青莲岗,分布于长江、淮河下游,江苏新沂花厅、苏州、常州、吴县等地。
江苏新沂花厅出土了150件玉器,吴县张陵山出土57件玉器。
主要有琮、璜等礼玉,玦、管、珠、镯、指环等饰玉。
玉质除玛瑙、蛇纹石玉外,有白色玉、青色玉。
(10)大溪文化:位于四川东部。
玉器以玉玦、环、璜、刀和小型坠饰为主。
玉器质地光滑细润,雕刻精美。
(11)凌家滩文化:1985年发现于安徽含山县凌家滩。
据碳同位素测定为距今5560-5290年。
大墓内随葬品以玉器为主,陶器较少;中小型墓葬内则以石器和陶器为主,玉器较少。
现已发掘出土上千件玉器。
主要有石质和玉质工具、饰玉,也有礼仪用玉。
其中,玉人、玉龙、
玉猪鸟、玉冠状饰等的形制和纹饰在当时当属精美之作。
3、距今5000-4000年的文化遗址
(12)龙山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湖北一带,碳同位素测定始于公元前2800-2300年。
是大汶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玉器以刀、铲、戈、钺等工具为主,其次为琮、璧、圭、璋、璜等礼玉和环、镯、坠、头饰、串饰等饰玉。
玉质有绿松石、蛇纹石玉、莱阳玉、蛋白石等。
(13)良渚文化:1936年首次发现于浙江余杭,碳同位素测定始于公元前3300-2250年;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的发展和继续。
遗址多达百十余处。
出土玉器数量多,种类较丰富,仅余杭反山和瑶山出土玉器就达三四千件之多,且许多是前所未见之品。
玉器琢制较精美。
以饰玉、礼玉为主,少有工具。
(14)屈家岭文化:1954年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
分布于江汉平原,碳同位素测定始于公元前2750-2650年,属新石器时代晚期。
玉器有镯、坠、珠、方形饰、龟头形饰、璜、刀。
玉质有碧玉、玛瑙、粗质玉。
(15)齐家文化:1924年发现于甘肃和政县齐家坪。
分布于甘肃大夏河、渭河上游。
碳同位素测定始于公元前2000年。
玉器有玉珠、玉片饰、璜、璧、铲。
玉质有绿松石、玛瑙、粗质玉。
(16)石家河文化:发现于湖北天门石家河。
属长江流域文化。
距今4600-4000年。
玉器共有300多件,基本上是小型饰玉,如玉鹰、玉
鹿首、玉人首等,玉质较好,工艺较精。
4、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
(17)二里头文化:1959年发掘于河南偃师二里头。
时间上位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与商文化之间,有学者认为就是夏文化。
玉器制作较精美,与稍早的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和稍晚的商文化可以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玉器可以分为五类:1)生产工具;2)礼器;3)武器(仪仗器);4)饰玉;5)杂器。
(18)二里岗文化:发现于郑州二里岗,晚于二里头文化,属商代早期。
还包括湖北黄陂盘龙城、河北藁城等商文化遗址。
玉器有三类:1)兵器占多数且向大型化方向发展;2)礼器中有璧;3)饰玉中有璜、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