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必修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知识点
- 格式:pdf
- 大小:125.31 KB
- 文档页数:2
小编寄语: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二是重要学习部分,为帮助大家学好高一历史必修二,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3、秦:灵渠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1、纺织业主要成就:手工业代替官营业(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
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
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1)先有陶后有瓷(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
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君主制的确立,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实行。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的推行。
- 汉朝:郡国并行制的实行,察举制的选拔人才。
-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科举制的创立。
- 宋朝:科举制的完善,中央集权的加强。
- 元朝:行省制的实行,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 明清:君主专制的顶峰,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2.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铁犁牛耕的推广,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
- 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的并存,四大发明的创新。
- 商业:丝绸之路的开辟,市集和夜市的繁荣。
-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海禁政策的推行。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道家哲学的提出。
- 汉代:儒家思想的独尊,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 宋明理学:理学的兴起,儒学与佛道思想的融合。
- 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王阳明心学的提出。
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四大发明的传播,天文学和医学的成就。
- 文学:诗歌、散文、小说的繁荣,唐诗宋词的高峰。
- 艺术:绘画、书法、音乐、戏剧的多元发展。
5.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 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提倡。
- 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 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提出,香港、澳门的回归。
7.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建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改革开放后:全方位外交的开展,国际地位的提升。
- 新世纪:和平发展道路的坚持,多边外交的深化。
8.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知识点汇总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演变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历史学科中,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经济的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汇总。
一、农业经济1. 农业生产方式:中国古代的农业主要采用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
农民靠种植和养殖获取生活所需。
2. 农业生产工具:古代农民使用的主要工具有犁、耙、锄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犁。
犁的发明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3. 农业生产技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了许多生产技术和方法,如灌溉、耕作制度、农事活动的分工等。
二、手工业经济1. 手工业的兴起: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在农业经济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
手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2. 主要手工业:古代中国的主要手工业包括纺织业、陶瓷业、铁器制作等。
其中,丝绸业是最具代表性的手工业之一。
3. 工匠和手工业工具: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由熟练的工匠完成,他们使用的工具有纺车、织机、轮盘等。
三、商业经济1. 商业的发展:商业经济在古代中国逐渐兴起,商人通过商品交换获取利润,推动了商品流通的发展。
2. 商业中介:为了方便商品的交换,商业中介角色的出现至关重要。
商业中介包括商人、市场和货币等。
3. 著名的商业道路:古代中国有几条重要的商业道路,如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等,这些道路连接了东西方,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
四、货币与物价1. 货币的出现:中国古代的货币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货币是贝壳、铜钱等。
2. 货币的演变:货币形式经历了从贝壳到铜币,再到纸币的演变过程。
纸币的使用提高了交易的便利性。
3. 物价的变动:中国古代物价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变动较大,如自然灾害、战乱、政府政策等,导致物价的波动。
五、税收和赋役1. 农业赋役制度:在古代中国,政府对农民征收一定比例的农产品作为赋役,以满足政府的需要。
2. 商业税收:商业发展后,政府开始对商人征收税款,如商税、商调等。
税收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经济第七单元:古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一.中国古农业1(1) 工具①②③(2) 水利①战国:都江堰→郑国渠→灵渠②汉:龙首渠③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筒车)、宋(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2.基本模式(春秋战国、小农经济)(1) 原因①②(2) 特点:家庭为单位,种植业+家庭手工业,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3)3.土地制度①原始社会——属于氏族公社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土地国有)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古农业基本特点:①(经济构成) 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
②(生产力) 牛耕和工具/技术的改进,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完善。
③(生产方式) 小农经济。
④(土地) 地主土地所有制主导的土地私有制。
A.“三农问题”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①③123①③B三.古中国商业1.重农抑商(战国秦商鞅变法。
护农,稳定社会,巩固统治。
抑制工商业发展,阻碍资义萌芽)①②隋唐:市/坊分明,时间限制。
柜坊、飞钱。
③两宋:④⑤明清:棉/茶/蔗/染料成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商帮”(徽商、晋商,卖盐起家,涉及海外)。
2.市的变迁①/市长监管,按时开闭市。
②“草市”普遍,汉口镇/四商镇,随处设3.城市发展①②(政治中心+商业中心)。
4.官控的对外贸易①西汉:海陆丝绸之路。
②唐:广州,市舶使。
③④⑤明清:海禁、四.古中国经济政策1.土地制度①原始社会:土地归氏族公社。
②。
③(鲁:) 2.重农抑商(1) 原因:商、农抢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危及封建政权统治。
(2) 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收地租和征赋役,巩固封建统治。
(3)(4)(5) (34CD.①②③E.F.F.中西资义萌芽背景/特点比较,中资义萌芽没发展的原因,认识。
(1) 比较①同: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为基础,手工业为标志,时间14~16世纪。
②异:西资义萌芽在自治城市产生,中资义萌芽在封建统治下产生。
(2) 原因①(限制生产力) 明清自然经济占主导。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在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原始手工业、手工业的发展和繁荣、手工业的衰落和没落。
二、原始手工业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打猎、采集和渔猎。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石器、骨器等简单工具进行生产活动,逐渐形成了原始手工业。
这个时期的手工业主要是制作石器、陶器、编织工具等。
三、手工业的发展和繁荣在商周时期,手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繁荣。
这个时期的手工业主要包括铁器制造、青铜器制造、纺织业、陶瓷业等。
手工业的繁荣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和繁荣,也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四、手工业的衰落和没落随着时间的推移,手工业逐渐衰落和没落。
这主要是由于机械制造业的出现和发展,使得手工业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市场和竞争力。
此外,封建制度的束缚、科技水平的滞后也是导致手工业没落的原因之一。
五、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古代手工业的特点是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好、工艺精湛、生产规模小。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对于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但春秋战国后,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
到了明中叶,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是历史悠久,素称发达,三种经营形态并存,长期领先于世界。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成就包括高超的冶金技术、享誉世界的制瓷业以及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在生产产品供民间消费方面,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而使用最优秀的工匠和最好的原料的产品则来自官营手工业。
在冶金业方面,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是商周时期,而冶铁方面,东汉时期XXX发明了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了灌钢法。
制瓷业方面,东汉时期生产技术达到成熟,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出现了白地蓝花的青花瓷,清代则出现了珐琅彩。
丝织业方面,明清时期的著名丝织中心是苏州和杭州,明朝使用了花楼机等新技术。
官营手工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凭借国家权力的支持,而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是官营手工业限制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古代中国经济原始农业与耕作方式的演变:从“刀耕火种”到“耜耕”或“石器锄耕”,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
土地制度: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等,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土地所有制的变迁。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但其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也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从夏商周开始,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体现了古代手工业与政权之间的紧密联系。
商业发展:从先秦时期的官府控制商业,到秦汉时期的商业初步发展,再到元代的商业繁荣,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的演变历程。
二、近现代世界与中国经济工业革命:包括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巨大变革,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确立和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以及工业革命的推动,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并不断扩大。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包括民族工业的兴起、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以及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等。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与影响:包括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全球化等方面,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发展: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推动了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经济变迁的轨迹。
同时,这些知识点也是高考历史考试的重要考点,需要认真复习和巩固。
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逐渐普及,曲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等得到推广.(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关中农民创造“井渠”,现流行于____地区;东汉:王景治理黄河.(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汉代:在考古出土中发现很多技巧高超、品种繁多的丝绸实物,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素纱禅衣和起绒锦等.丝织品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唐代:唐朝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由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通风,然后又到畜力马排鼓风,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市”在历代的发展①秦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③六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④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⑤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⑥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
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有利于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消极方面,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4)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
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
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马排——水排(东汉、杜诗)。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会考要求掌握唐宋的成就即可)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
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四)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