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昆明的雨 主课件配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12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16、昆明的雨》教案一. 教材分析《16、昆明的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昆明地区的雨景,通过作者对昆明雨季的观察和体验,展示了昆明雨季的独特魅力。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课文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昆明地区的雨季特点和气候不够了解,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补充讲解。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课文语言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
2.难点:欣赏课文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欣赏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备课:老师要提前熟悉课文内容,掌握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解释。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原文、生僻词汇解释、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自然景观描绘和赞美的文章,供学生拓展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昆明地区的雨季景色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昆明的雨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朗读结束后,老师解释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昆明的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昆明雨的特点2.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昆明的雨》。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昆明雨的特点提问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明确: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
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提问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
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提问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目标导学二】多形式品读,体会作者情感提问4:体会了昆明雨的特点,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篇文章深情的读一遍抽生朗读。
提问5.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说说他们读的怎么样?学生各抒己见。
提问6:结合其他同学的简介,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篇文章再深情的,自由的读一遍。
学生读课文提问7:在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明确:喜爱、留恋、怀念等。
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留恋、怀念的感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读给好友听。
甚至读给更多人听。
16 昆明的雨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图片展示二、学习目标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重点)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的琐事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3.感悟作者对往昔怀念的感情。
(难点)三、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其散文《端午的鸭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四、背景资料《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
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
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汪曾祺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
”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汪曾祺散文有一位评论家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下没有什么,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
《昆明的雨》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昆明地区的降雨特点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搜集有关昆明降雨的相关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课文中所描述的昆明降雨的特点。
(3)学会从多角度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水资源,提高节约用水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昆明地区的降雨特点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描述的昆明降雨特点的理解。
(2)从多角度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有关昆明降雨的图片、资料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搜集有关昆明降雨的资料,了解昆明地区的降雨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昆明地区的降雨情景。
(2)引导学生关注图片,激发学生对昆明降雨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描述的降雨情景。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认读。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字词含义和用法。
(3)学生组内交流,运用生字词编小故事或造句。
4. 探究昆明降雨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昆明降雨的特点。
(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昆明降雨资料,共同分析昆明降雨的特点。
(3)教师总结昆明降雨的特点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公开课教学课件《昆明的雨》(附加条款版)《昆明的雨》一、教学目标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和形成原因,理解昆明雨季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昆明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昆明雨季的成因及特点3.昆明雨季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4.昆明雨季的环保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昆明的雨季特点及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昆明雨季的成因及环保措施。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昆明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雨季成因等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昆明雨季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昆明雨季的环保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视频教学法: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昆明的雨季特点。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昆明的雨季景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昆明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介绍昆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四季如春。
3.讲解昆明雨季的成因及特点:分析昆明雨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
4.分析昆明雨季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讨论雨季给交通、农业、城市建设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5.讨论昆明雨季的环保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雨季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护环境。
6.总结课程: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昆明雨季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撰写的短文,评价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考试成绩: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反馈意见: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昆明的雨季特点,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1.6.昆明的雨....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图片展示....二、学习目标......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重点)....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的琐事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3...感悟作者对往昔怀念的感情。
.............(难点)....三、..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16 昆明的雨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图片展示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重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的琐事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3.感悟作者对往昔怀念的感情。
(难点)
三、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其散文《端午的鸭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