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实验课
- 格式:ppt
- 大小:3.74 MB
- 文档页数:52
5.4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案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一、教材地位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4节《光合作用与能量供应》中的教学内容。
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光合色素是光合作用发生所必须的物质,本实验安排在光合作用的讲解之前,既突出了生物实验及其实验基本技能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也能让学生在实验中感知色素的存在,为学生后面学习光合作用过程做了较好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物和化学知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掌握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原理,了解叶绿体中的色素组成、颜色。
2.掌握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也形成善于交流、合作、反思、评价的学习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提取色素和分离色素的具体操作。
教学难点: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和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例如绿叶的选择和研磨,滤纸条的制备以及滤液细线的画法等)。
五、实验原理:色素的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色素的分离:分离色素的方法叫纸层析,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虑纸条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从而将各种色素分开。
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结合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自习课上已经对本实验内容有了初步的学习和理解,通过批阅导学案,学生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研磨时所用到的各化学药品的作用还不能熟悉并掌握。
2.画滤液细线时,应以细、直、颜色浓绿为标准,重复画线时必须等上次画线干燥后再进行并重复2-3次。
其目的理解不透彻。
3.层析时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对其原因没有深刻认识。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第一课时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高倍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步骤要点;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训练归纳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小组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高倍显微镜的构造和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正确规范地使用高倍显微镜;从观察结果比较归纳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三、课型
新授课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距装片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倒置的虚像
物像往哪边偏,载玻片就往哪边移
3、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取镜安放,对光,放置装片,粗调,低倍调清晰物像移中央,换镜,细调,观察。
第4节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第1课时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色素的提取 (1)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2)实验用品及作用[连线] 试剂用品 作用 ①无水乙醇a .过滤②SiO2 b .溶解色素、提取色素 ③CaCO3 c .有助于研磨充分 ④单层尼龙布d .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提示】 ①-b ①-c ①-d ①-a(3)实验步骤取材:称取5 g 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 ↓ 研磨:↓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 ↓收集:用小试管收集色素滤液,及时将试管口用棉塞塞紧 2.色素的分离(1)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不同的色素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这样,绿叶中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实验步骤①制备滤纸条⎩⎪⎨⎪⎧剪滤纸条:将滤纸剪成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 的滤纸条,并在一端剪去两角铅笔画线:在距去角的一端1 cm 处用铅笔画 一条细的横线 ↓知识清单②画滤液细线⎩⎪⎨⎪⎧取滤液: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画线: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线重复画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③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棉塞塞紧试管口注意:不能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④观察结果:滤纸条上有四条色素带 3.色素的种类、含量、颜色及吸收光谱种类叶绿素(约占3/4)类胡萝卜素(约占1/4)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 叶黄素 颜色 蓝绿色黄绿色橙黄色黄色吸收光谱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主要吸收蓝紫光二、叶绿体的结构适于进行光合作用 1.叶绿体的形态: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2.叶绿体的结构模式图(1)结构⎩⎪⎨⎪⎧外表:①双层膜内部⎩⎪⎨⎪⎧②基质: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③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分布有色素和与光反应有关的酶(2)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注意混合染色剂的配制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
三.方法步骤: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沉淀。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
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
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四、实验试剂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五、方法步骤:一可溶性糖的鉴定二脂肪的鉴定三、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一.实验目的:1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 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篇一: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精华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一、实验目的: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2、了解细胞的结构;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三、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四、方法步骤: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
切片数次。
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
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
(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 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五、考点提示: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4、如何调节焦距?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