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view虚拟仪器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18
虚拟仪器程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虚拟仪器的概念、原理及其在工程测试中的应用;2. 掌握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的基本操作与编程方法;3. 学会使用虚拟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展示。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LabVIEW软件设计简单的虚拟仪器程序;2. 能够独立进行虚拟仪器的搭建与调试,解决实际测试问题;3. 能够通过虚拟仪器实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虚拟仪器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及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虚拟仪器概述- 虚拟仪器定义、特点及发展历程- 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的区别与联系2. LabVIEW软件基础- LabVIEW软件安装与界面认识- 基本操作:创建、保存、打开、运行VI- 数据类型、控件与函数3. 虚拟仪器程序设计- 前面板设计:控件布局、属性设置- 框图程序设计:结构、循环、条件、事件结构- 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4. 虚拟仪器应用实例- 搭建简单虚拟仪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与显示- 结合实际测试需求,设计相应虚拟仪器程序5. 虚拟仪器实验- 实验一:虚拟温度计设计- 实验二:虚拟信号发生器设计- 实验三:虚拟频率计设计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虚拟仪器概述、LabVIEW软件安装与界面认识第二周:LabVIEW基本操作与数据类型第三周:虚拟仪器程序设计(一)第四周:虚拟仪器程序设计(二)第五周:虚拟仪器应用实例分析与讨论第六周:虚拟仪器实验(一)第七周:虚拟仪器实验(二)第八周:虚拟仪器实验(三)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第3章“虚拟仪器技术”和第4章“LabVIEW编程及应用”相关。
科目:姓名:学号:院系:类别:(学术、专业)实验一Labview 计算器一、实验目的通过利用labview设计一个简易计算器熟练的掌握labview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要求利用设计的计算器可以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可以进行平方、开根号和倒数运算、计算器可以进行清零和关闭计算器操作、在输入数据时不慎将某个数字输错可以运用BackSpace清除该值等一些基本简单的运算。
三、实验原理和框图1、前面板设计前面板是LabVIEW的图形用户界面,在LabVIEW环境中可以对这些对象的外观和属性进行设计,LabVIEW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界面对象,可以方便地设计出生动、直观、操作方便的用户界面。
本系统中前面板显示程序的输入和输出对象,即,控件和显示器。
本程序中控件主要是按钮,显示器主要是文本显示。
在前面板设计过程中先在前面板整齐排列放置22个确定按钮,将这22按钮的标签隐藏,然后修改这22个确定按钮的名字分别为:0~9十个数字、小数点、正负号、加、减、乘、除、等号、倒数、根号、清零、退格和X的Y次方。
前面板还包括一个文本显示控件用于显示计算的结果和计算器的某些提示,通过改变显示控件的大小使之于计算器的大小相适应。
计算器的前面板还有程序框图中while循环的停止按钮,当按钮按下时计算器停止工作退出到LabVIEW的编辑界面。
为了前面板的美观和防止按钮的移动,分别将前面板的各个按钮和文字进行组合和对前面板进行装饰,装饰采用修饰中的平面框。
如下图所示:2.后面板设计程序框图对象包括接线端和节点,将各个对象连线连接便创建了程序框图,接线端的颜色和符号表明了相应输入控件或显示控件的数据类型。
程序框图是程序的核心,程序要实现的功能都是通过程序框图反应出来的。
本课程设计的程序框图主要运用了while循环、时间结构、条件结构和平铺顺序等结构。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当小数点按钮按下时,0.和存临时数据通过字符串连接控件将两者连接到一起;小数点按钮没有按下时,临时数据和小数点通过字符串连接按钮也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将连接到一起的数据送到显示控件。
基于labview的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于LabVIEW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LabVIEW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掌握虚拟仪器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LabVIEW设计简单的虚拟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LabVIEW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虚拟仪器设计原理和数据分析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LabVIEW简介,介绍LabVIEW的发展历程、基本功能和应用领域。
2.第二章:LabVIEW基本操作,讲解LabVIEW的界面布局、编程环境和数据类型。
3.第三章:虚拟仪器设计,讲解虚拟仪器的概念、设计方法和实现步骤。
4.第四章:数据采集与分析,讲解数据采集原理、数据处理方法和图像显示技术。
5.第五章:实验与实践,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掌握 LabVIEW 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讲解LabVIEW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和虚拟仪器设计原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LabVIEW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LabVIEW操作和数据分析技巧。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LabVIEW教程》作为主讲教材,系统介绍LabVIEW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参考书:提供《LabVIEW编程实践》等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教程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labwiew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LabVIEW编程基础,包括数据类型、结构、控件的使用和编程逻辑。
2. 使学生了解LabVIEW在科学数据采集与处理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理解虚拟仪器概念,掌握通过LabVIEW创建虚拟仪器的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LabVIEW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LabVIEW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够共同完成一个简单的虚拟仪器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LabVIEW编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敢于尝试新方法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LabVIEW 编程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编程有一定了解,但LabVIEW 编程技能尚需培养。
教学要求:结合LabVIEW教材,以实践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1. LabVIEW基本概念与操作环境:介绍LabVIEW的基本组成、操作界面及常用工具,使学生熟悉LabVIEW编程环境。
教材章节:第一章 LabVIEW概述2. 数据类型与控件:讲解LabVIEW中的基本数据类型、控件使用方法,以及数据类型的转换。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据类型与控件3. 程序框图设计:教授程序框图的基本构成、节点、连线等概念,培养学生设计程序框图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三章 程序框图设计4. 数据采集与处理:介绍数据采集卡的使用、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基本方法,以及相关函数和子VI。
labview课程设计项目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LabVIEW软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仪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LabVIEW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界面。
(2)掌握虚拟仪器的基本组成和设计方法。
(3)熟悉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仪器控制等相关知识。
2.技能目标:(1)能够独立完成虚拟仪器的搭建和编程。
(2)能够运用LabVIEW进行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
(3)具备一定的仪器控制能力和故障排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LabVIEW软件的基本操作、虚拟仪器的搭建与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仪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bVIEW软件的基本操作:介绍LabVIEW软件的安装、界面及基本操作方法。
2.虚拟仪器的搭建与设计:学习虚拟仪器的组成、设计方法和编程技巧。
3.数据采集与处理:学习如何通过LabVIEW进行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显示。
4.仪器控制:学习如何利用LabVIEW实现对实验设备的控制。
5.实践项目:进行虚拟仪器的设计与制作,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讲解LabVIEW软件的基本操作、虚拟仪器的搭建与设计等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虚拟仪器的应用。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完成虚拟仪器的设计与制作。
4.讨论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LabVIEW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labview虚拟仪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LabVIEW虚拟仪器的概念,掌握其基本组成和原理。
2. 学生能掌握LabVIEW编程的基本语法和操作,如数据类型、结构控制、循环等。
3. 学生能运用LabVIEW完成简单的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功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安装和配置LabVIEW环境,进行基本操作。
2. 学生能运用LabVIEW设计简单的虚拟仪器,实现特定功能。
3. 学生能通过LabVIEW编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虚拟仪器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2.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认识到虚拟仪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科技创新的热情。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虚拟仪器的原理和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编程有一定了解,但对虚拟仪器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虚拟仪器概述- 了解虚拟仪器的定义、特点及应用领域。
- 熟悉LabVIEW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2. LabVIEW编程基础- 学习数据类型、控件、函数和簇的使用。
- 掌握结构控制(如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条件控制(如条件结构、事件结构)。
3. 数据采集与处理- 学习数据采集卡的使用和配置。
- 掌握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数据显示的基本方法。
4. 虚拟仪器设计实例- 分析并设计简单的虚拟仪器,如温度计、示波器等。
- 学习使用图表、波形图等控件进行数据展示。
5. 综合应用与拓展- 结合实际需求,设计具有一定功能的虚拟仪器系统。
- 了解LabVIEW在物联网、自动化测试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涵盖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编程基础、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实际应用。
虚拟仪器----基于labview的简单设计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2010年 6 月引言LabVIEW是一种程序开发环境,由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研制开发的,类似于C和BASIC开发环境,但是LabVIEW与其他计算机语言的显著区别是:其他计算机语言都是采用基于文本的语言产生代码,而LabVIEW使用的是图形化编辑语言G编写程序,产生的程序是框图的形式。
由于学习时间尚短,自身能力有限,还未充分掌握虚拟仪器的设计方法,故借鉴于已成设计,仔细研习的同时,进一步熟悉labview的编程技巧。
一、硬件部分设计本文中所用到的MSP-060101是一款16bit、500ksps的单通道USB数据采集卡。
它具有接口简单、量程可选(±1V与±10V)、速度快、精度高、驱动函数接口简单等优点,非常适合用来快速实现虚拟示波器和频谱分析功能。
MSP-060101硬件连接非常简单,将采集卡插入PC的USB接口,按说明安装好驱动程序,就可以进行数据采集了,不需要外接电源和其他繁琐的设备。
MSP-060101前端接信号的端口只有两个,分别接到差分输入信号的正端和负端即可,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二、底层函数连接好硬件,接下来了解该卡驱动函数的使用。
该卡驱动函数只有两个,封装于M SP-16bitDAQCard.dll中,用户可通过调用DLL的方式来执行函数。
函数定义如下:int SetSampleRate (int SampleRate, int DeviceNumber)int GetVoltage (float *DataArray, int ArraySize, float mult, float Offset, int DeviceNumber)SetSampleRate 函数用来设置采集卡的采样率。
其参数为SampleRate(采样率,1K-500K范围内任意设置)和DeviceNumber(设备序号,同时支持10块采集卡)。
LabVIEW虚拟仪器程序设计及应用教学设计前言LabVIEW(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俗称“拉伯维”,是一款基于图形化编程的虚拟仪器开发平台。
该软件可以将传感器、运动控制器等硬件系统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开发出各种虚拟仪器。
本篇文档从实际案例出发,介绍LabVIEW虚拟仪器程序的设计方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设计案例我们以一个简单的LED灯控制为例,介绍如何使用LabVIEW进行虚拟仪器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了解LabVIEW虚拟仪器程序设计方法,能够完成简单的LED灯控制功能。
实验原理LED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其控制原理是通过改变LED灯两端的电压差来控制其亮度状态。
为了控制LED灯的电压差,我们需要使用开关控制电路。
在虚拟仪器程序中,我们可以使用按钮控制开关状态,通过控制电流通断的方式来控制LED灯的亮灭状态。
实验步骤1.打开LabVIEW软件,新建一个虚拟仪器程序。
点击菜单栏中的“NewVI”按钮。
2.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Blank VI”,单击“Finish”按钮。
3.在虚拟仪器的界面中,选择“Controls Palette”面板中的“Boolean”选项,拖拽“Boolean”控件到虚拟仪器界面中。
4.在“Boolean”控件的属性配置中,将“Caption”属性设置为“开关”,将“True Text”属性设置为“开”,将“False Text”属性设置为“关”。
5.在“Functions Palette”面板中选择“Structures”选项,选择“Case Structure”控件,并拖拽到虚拟仪器的界面中。
6.将“Boolean”控件的上下两端连接到“Case Structure”控件的输入端口中。
7.将“LED灯”控件从“Controls Palette”面板中拖拽到虚拟仪器的界面中。
8.将“LED灯”控件的属性配置中,将“Caption”属性设置为“LED灯”。
河南工学院学生课程设计实验课程名称LabVIEW虚拟仪器程序设计及应用实验项目名称交通灯控制系统系、部计科系年级14 专业班级计应用142班学生姓名惠海朋学号141010226实验时间2016.01。
05目录1.设计任务和性能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任务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方案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系统整体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前面板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程序框图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labview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LabVIEW编程基础,掌握基本的数据类型、结构以及运算符的使用。
2. 学会使用LabVIEW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展示,掌握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
3. 掌握LabVIEW的子VI创建与调用,能够实现程序模块化设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LabVIEW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并实现简单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2. 提高学生的程序调试和优化能力,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复杂的LabVIEW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LabVIEW编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面对编程挑战时勇于尝试,不怕困难。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通过LabVIEW编程软件,使学生掌握虚拟仪器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对于LabVIEW编程有一定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LabVIEW基本概念与操作- 数据类型与运算符- 前面板与后面板设计- 控件与指示器的使用2. 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卡的使用- 数据读取与存储- 数据处理与分析(滤波、统计等)3. 程序设计方法- 子VI创建与调用- 程序结构(顺序、循环、条件结构)- 数据流编程思想4. 程序调试与优化- 调试工具的使用- 性能优化方法- 编程规范与技巧5. 实践项目- 简单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设计- 复杂数据处理与分析项目- 团队合作项目(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LabVIEW基本概念与操作第二周:数据采集与处理第三周:程序设计方法第四周:程序调试与优化第五周:实践项目(个人项目)第六周:实践项目(团队合作项目)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第1-4章内容相关,涉及LabVIEW基础、数据采集、程序设计、调试与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昆明理工大学《虚拟仪器》综合设计实验题目:虚拟信号发生器设计姓名:学号:班级:测控121指导教师:汤占军起止日期:目录一、综合设计实验目的 (1)二、综合设计实验要求 (1)三、综合设计实验设备和工具 (1)四、综合设计实验内容 (1)五、实验原理 (1)六、虚拟仪器信号发生器的前面板设计 (2)1、信号发生器的开启与关闭 (2)2、各通道波形选择与波形参数设置 (3)七、框图程序的设计及功能实现方法 (4)1、总程序框图 (4)2、波形的选择与产生 (4)八、调试、运行及其结果 (5)总结 (17)参考文献 (17)一、综合设计实验目的通过本次综合设计实验使学生具备:1)了解现代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前沿;2)学习和掌握虚拟仪器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3)掌握虚拟仪器LabVIEW图形化软件设计方法与调试技巧;4)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5)提高学生的论文撰写和表述能力;6)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严谨的科学作风;7)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综合设计实验要求1、了解和掌握整个虚拟仪器平台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各单元功能和应用背景;2、根据设计任务进行文献资料的检索,根据各种独立测量仪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确定虚拟仪器功能,制定设计方案和设计虚拟仪器面板;3、利用虚拟仪器LabVIEW软件,编写与调试虚拟仪器的图形化程序;4、撰写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
三、综合设计实验设备和工具电脑,安装了LabVIEW软件(2014版本),且安装了DAQ驱动。
四、综合设计实验内容对于任何测试来说,信号的生成非常重要。
例如,当现实世界中的真正信号很难得到时,可以用仿真信号对其进行模拟。
常用的测试信号包括:正弦波、三角波、方波、锯齿波、各种噪声信号以及由多种正弦波合成的多频信号。
信号发生器在测量中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产生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方波、三角波、锯齿波等,其输出的幅值和直流偏置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LabVIEW虚拟仪器课程设计论文题目: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目录一、LabVIEW简介 (3)1、虚拟仪器(VI) 的概念 (3)2、LabVIEW 的概念 (3)3、LabVIEW 特点及发展 (3)4、LABVIEW的应用领域 (4)二、设计思想 (4)三、实现过程 (5)1、面板按键的设计及感应 (5)2、数字的键入(0~8键入1~9数字) (5)3、“0”的输入 (7)4、小数点的键入 (7)5、等号的键入 (8)6、四则运算的连续实现 (9)7、C键清零作用及CE退出键 (10)8、开方键 (10)9、倒数键 (10)10、反号键 (11)11、backspace键及默认事件 (11)12、对result的处理 (11)四、总结 (13)一、LabVIEW简介1、虚拟仪器(VI) 的概念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是基于计算机的仪器。
计算机和仪器的密切结合是目前仪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粗略地说这种结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计算机装入仪器,其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智能化的仪器。
随着计算机功能的日益强大以及其体积的日趋缩小,这类仪器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目前已经出现含嵌入式系统的仪器。
另一种方式是将仪器装入计算机。
以通用的计算机硬件及操作系统为依托,实现各种仪器功能。
虚拟仪器主要是指这种方式。
上面的框图反映了常见的虚拟仪器方案。
虚拟仪器实际上是一个按照仪器需求组织的数据采集系统。
虚拟仪器的研究中涉及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数字信号处理。
目前在这一领域内,使用较为广泛的计算机语言是美国NI公司的LabVIEW。
虚拟仪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计算机测控系统在国防、航天等领域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PC机出现以后,仪器级的计算机化成为可能,甚至在 Microsof t公司的 Windows 诞生之前,NI公司已经在Macintosh计算机上推出了LabVIEW2.0 以前的版本。
labview具体应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LabVIEW编程环境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流编程的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LabVIEW创建虚拟仪器,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和展示。
3. 学生掌握LabVIEW中常用控件和函数的使用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设计简单的LabVIEW程序,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LabVIEW进行数据采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通过LabVIEW项目实践,提高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LabVIEW编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
2.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项目,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LabVIEW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LabVIEW有一定了解,但实际应用能力较弱。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项目实践,掌握LabVIEW编程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LabVIEW基本概念与编程环境- 熟悉LabVIEW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 了解数据流编程原理。
- 学习虚拟仪器的概念及其设计方法。
2. LabVIEW控件与函数的使用- 掌握常用控件(如数值、布尔、字符串等)的使用方法。
- 学习常用函数(如数学运算、数据处理、信号分析等)的应用。
- 学习程序结构(如循环、条件结构)的搭建。
3. LabVIEW项目实践- 设计简单的数据采集程序,实现数据实时显示和分析。
- 结合实际问题,运用LabVIEW进行信号处理和控制系统设计。
虚拟仪器相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虚拟仪器的概念、原理及其在工程测试中的应用。
2. 掌握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的基本操作、编程方法及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技巧。
3. 了解虚拟仪器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拓展知识视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LabVIEW软件设计简单的虚拟仪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能力。
2. 能够独立完成虚拟仪器的搭建、调试与优化,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3. 学会查阅相关资料,对虚拟仪器系统进行改进与创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虚拟仪器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能力。
3.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虚拟仪器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以实践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计算机编程基础,对新技术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实践操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虚拟仪器概述:介绍虚拟仪器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及其在现代工程测试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虚拟仪器概述2. LabVIEW软件基础:学习LabVIEW软件的安装、界面、操作方法、编程基本概念和流程。
教材章节:第二章 LabVIEW编程基础3. 数据采集与处理:学习虚拟仪器的数据采集原理、硬件接口、数据采集卡的使用及数据处理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据采集与处理4. 虚拟仪器设计实例:分析不同领域的虚拟仪器应用案例,学习虚拟仪器的搭建、调试与优化。
教材章节:第四章 虚拟仪器设计实例5. 创新设计与实践:结合所学知识,指导学生进行虚拟仪器创新设计,提高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一设计目的1. 熟悉LabVIEW软件的编程环境;2. 掌握修改控件属性的方法;3. 掌握修改图标和连线器的方法;4. 掌握将现有VI创建成子VI的方法;5. 掌握子VI的设置方法,并熟悉子VI的调用。
二设计要求构建VI,实现以下功能:在前面板上取2个浮点数作为输入(保留2位小数):x和y。
1. 计算(2x+3y)/(x-y),并在前面板上显示结果。
2. 如果x=y,前面板LED指示灯点亮,指示被0除。
3. 将VI命名为Calculate1.vi,并将其进行保存。
4. 将Calculate1.vi创建成一个子VI,并保存为Calculate2.vi,图标设为CAL2,添加至用户库的用户子VI中。
5. 构建一个VI,计算(4)中的Calculate2.vi运算结果与随机数(0与1之间)之积,并显示在前面板上,将该VI保存为Calculate3.vi。
三详细步骤⒈计算(2x+3y)/(x-y)的结果设计要求:①将x,y设置为保留2位小数的浮点数;②将(2x+3y)/(x-y)的计算结果显示在前面板上;③如果x=y,前面板LED指示灯点亮,指示被0除。
并将该VI命名为Calculate1.vi,并将其进行保存。
⑴前面板①启动LabVIEW8.5,选择文件中的新建VI选项,新建一个VI。
②创建值输入控件。
在控件选板中选择“Express→数值输入控件→数值输入控件”,用鼠标单击后将其拖动到前面板中合适位置,松开鼠标按键。
按相同的方法再创建一个数值输入控件。
在高亮显示的标签中分别修改标签名为x,y。
③创建数值显示控件。
在控件选板中选择“Express→数值显示控件→数值显示控件”,用鼠标单击后将其拖动到前面板中,松开鼠标按键。
在高亮显示的标签中修改标签名为(2x+3y)/(x-y)。
④创建指示器。
在控件选板中选择“Express→指示灯→圆形指示灯”,用鼠标单击后,将圆形指示灯拖动到前面板中合适位置,然后松开鼠标。
labview课程设计教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LabVIEW软件的使用,让学生掌握数据采集、仪器控制和虚拟仪器的设计等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LabVIEW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包括前面板设计、流程图编程、数据采集等。
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设计并实现虚拟仪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面对挑战的勇气和决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LabVIEW的基本概念、前面板设计、流程图编程、数据采集与处理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第1-2课时:LabVIEW基本概念和前面板设计,使学生熟悉LabVIEW软件界面和基本操作。
2.第3-4课时:流程图编程,让学生掌握 LabVIEW 编程的基本方法。
3.第5-6课时:数据采集与处理,培养学生设计并实现虚拟仪器的能力。
4.第7-8课时:综合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技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用于讲解LabVIEW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软件的基本使用技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设计虚拟仪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4.讨论法:在课堂上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们将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LabVIEW教程》2.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等3.实验设备:计算机、数据采集卡、传感器等4.网络资源:相关在线教程、论坛、案例库等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保证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labview使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LabVIEW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运用LabVIEW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LabVIEW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界面布局,理解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使用LabVIEW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的能力,能够编写简单的LabVIEW程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热爱,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LabVIEW软件的基本功能、界面布局、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显示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课时:LabVIEW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界面布局。
介绍LabVIEW软件的功能和界面布局,使学生熟悉软件的操作。
第二课时:数据采集。
讲解如何使用LabVIEW进行数据采集,包括虚拟仪器的创建和使用。
第三课时:数据处理。
讲解如何使用LabVIEW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数学函数、信号处理等功能。
第四课时:数据显示。
讲解如何使用LabVIEW进行数据显示,包括图表、曲线等展示方式。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讲解LabVIEW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软件的使用。
讨论法:用于探讨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的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 LabVIEW 在实际中的应用。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LabVIEW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的实践。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LabVIEW教程》参考书:《LabVIEW编程实例解析》多媒体资料:LabVIEW软件教学视频实验设备:计算机、数据采集卡、传感器等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labview课程设计文库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LabVIEW软件的使用,使学生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虚拟仪器技术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LabVIEW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理解虚拟仪器的概念及其在数据采集与处理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熟练使用LabVIEW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的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并实现简单的虚拟仪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LabVIEW软件的基本操作、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显示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bVIEW软件的基本操作:介绍LabVIEW软件的界面布局、菜单栏功能、工具箱使用等基本操作。
2.数据采集:讲解如何通过LabVIEW软件进行数据的采集、传输和接收,包括模拟数据的采集和数字信号的采集。
3.数据处理:教授如何使用LabVIEW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学运算、信号处理、数据分析等。
4.数据显示:讲解如何利用LabVIEW软件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可视化显示,包括图形、图表、动态曲线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讲解LabVIEW软件的基本操作、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显示等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LabVIEW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LabVIEW教程》作为主讲教材,系统介绍LabVIEW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虚拟仪器题目:基于声卡的音频采集分析仪与信号发生器设计学院:环化学院系:化工系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学号:学生姓名:起讫日期:17 ~ 18 周指导教师:职称:中级系分管主任:刘雷审核日期:一、课程设计的要求和内容(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虚拟仪器技术是测试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融合了测试理论、仪器原理和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高速总线技术以及图形化软件编程技术于一身,实现了测量仪器的集成化、智能化、多样化及可编程化,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虚拟仪器的原理及开发技术,掌握虚拟仪器软件平台LabVIEW的基本的编程方法及调试技术,并结合计算机声卡来完成一个信号发生器与时频分析仪的设计。
具体要求与内容:1. 具备数字存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信号分析仪三个主要功能模块;2. 可以通过前面板交互界面实现示波器与信号发生器功能切换;3. 采集数据可以在单次和连续两种方式进行切换,采集的数据可以进行存储,类型可以在WAV、BIN和TXT三种类型进行切换,数据存储要求用子VI 实现;4. 对于信号发生器,要求可以叠加各种噪声,要求可以改变信号相关参数,同时能够实现两个以上信号叠加为一个复合信号;5. 时频分析仪应该能够完成大部分时域和频域分析,可实现信号分析前的加窗或滤波器操作,可以对原始数据和结果数据进行保存,示波器的各个参数灵活可调并且可以将已存数据重新载入进行分析观察。
对于音频信号可以选择性的进行播放。
基于声卡的音频采集分析仪与信号发生器设计:摘要:要在LABVIEW环境中进行对声卡采集编程,就是运用常用周期信号及测试领域特殊信号的双通道模拟输出。
由于专用数据采集卡成本比较昂贵、而且和计算机兼容性比较差等缺点,这个论文就是应用性能良好、价格低廉的计算机声卡设计一套基于LabVIEW 的信号采集分析系统。
该系统具有双通道、高保真、22K 甚至44KHz 的采样率,实现了音频信号的实时采集、实时存储、回放、信号分析(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等多种功能。
一、虚拟相关法测量相位差仿真仪摘要:虚拟仪器技术是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
虚拟仪器技术具有性能高,扩展性强,开发时间少及出色的集成能力等优势。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可以开发适应不同应用场合的虚拟仪器测试方案,更好地组建自动化程度较高,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较强的测试系统口。
本课题是虚拟用相关法测量两个同频率正弦波信号的相位差。
关键词:虚拟仪器;相关法;相位差一.设计原理及方案 1、相关法求相位差的原理相关法利用两同频正弦信号的延时τ=O 时的互相关函数值与基相位差的余弦值成正比的原理获得相位差。
由于噪声信号通常与有效信号相关性很小,因而该方法有很好的噪声抑制能力。
假设有两个同频信号x(t)、y(t),都被噪声污染,描述如下: x(t)=Asin(ω0t +ψ0)+N x (t)y(t)=Bsin(ω0t +ψ1)+N y (t) (1-1) 其中,A ,B 分别为x(t)和y(t)的幅值;N x ,N y 分别为噪声信号。
显然两信号的相位差为phasedif =ψ1-ψ0,但实际中是无法知道ψ1和ψ0的。
用相关法求相差的原理如下,周期信号互相关函数的表达式为:Txy 01R x()()t y t dt T ττ+⎰()= (1-2)其中,T 为信号周期,将(1-2)式代入(1-1)式,可得:Txy 00x 01y 01R [Asin()N (t)][sin(())N (t )]t B t dt T τωφωτφτ++⎰()=++++当τ=0时, Tx y 00x 01y 01R 0[As i n ()N (t )][s i n(()N (t )]t B t dtT ωφωφ+⎰()=+++ 理想情况下,噪声和信号不相关,且噪声之间也不相关,积分后得:xy 10ABR 0cos()2φφ-()=所以有:102(0)arccos()xy R ABφφφ∆-== (1-3)另外,信号的幅值和在延时τ=0时的自相关函数值又有下述关系:AB (1-4) 这样,通过两信号的直相关、互相关就可以求得它们的相位差。
2、 离散时间表达式实际处理的是连续信号采样后的离散点序列,因而,计算相关函数所用的计算式相应地也应该是离散时间表达式,下面是相应酌离散时间计算公式:1xy 01R (0)[][]k n x n y n k -∧==∑ (1-5)12x 01R (0)()k n x n k -∧==∑12y 01R (0)()k n y n k -∧==∑ 其中,k 为采样点数。
3、 相关法存在的问题1)当信号中存在噪声干扰时,用时延τ=0时的自相关函数值Rx(0)求取信号幅值会引入较大误差。
●问题的提出根据自相关函数的性质,噪声信号也在τ=0时取得最大值,因而,当有效信号中含有噪声信号时,信号的自相关最大值是有效信号和噪声信号各自的自相关最大值叠加的结果,用式(1-4)求取有效信号幅值的结果不准确。
具体推证如下:对信号x(t)=Asin(ω0t +ψ0)+N x (t),其τ=0时的自相关函数值Rx(0)为:Tx00x 00x T 01R 0lim [Asin()N (t)][Asin()N (t)]t t dt T ωφωφ→∞+⎰()=++-+- 21A (0)(0)(0)2N x f Nx R R R =+=+式(1-4)中给出的信号幅值A与Rx(0)间的关系式不再成立。
●解决方法含噪声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如图1-1所示(假设噪声为白噪声)-由图中可以看到,在τ到达一定值之后,含噪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完全等于有效信号的自相关函数,这是由于噪声信号的自相关函数随着时延τ的增大迅速衰减。
据此,对于正弦信号含有噪声的情况,完全可以用含噪信号自相关函数的次峰值宋计算正弦波的幅值,此方法称为次峰值取代法。
2)周期信号的自相关函数的离散计算式在所取总点数不等于整周期时存在计算误差。
这个问题可以用频率跟踪法解决。
所谓频率跟踪法:就是即时测量信号的当前频率,根据信号频率确定采样频率和采样总点数。
这一方法同时也是解决FFT方法测相差问题的有效方法。
3)相关法适用于对同频正弦信号求取相差,而对于含有多个频率分量的周期信号不适用。
图1-1 含白噪声干扰的正弦信号的自相关函数4、程序设计本设计未对相关法存在问题做相应的处理,其程序流程图如图1-2所示。
图1-2 程序流程图从图1-2可看出,程序运行时,首先要确定两个正弦信号的各个参数(幅值、相位、采样点数、采样周期等),然后启动相关计算过程,最后显示互相关函数计算结果的波形和相位差。
二、设计步骤1、前面板设计:(1)放置一个输出显示型数字控件,显示相位差测量结果,单位为度,其路径是控件—数值—数值显示控件(2)放置一个输出波形显示器,可观察两个信号x(t)与y(t)的信号波形,其路径是控件—图形—波形图。
(3)放置一个开关型控件,用于使用者运行或关闭仪器,其路径是控件—布尔-停止按钮(4)放置四个数字控件,分别用于设置两个正弦波的幅值和相位,其路径是控件—数值—数值输入控件(5)下图为放置了两个数字控件,用于设置采样点数、周期数、两个参量,为两个正弦波信号发生器所共用的前面板和程序框图设计,其路径是控件—数值—数值输入控件图1-3 虚拟相关法测量相位差仿真仪面板本课题设计检验数据如下:信号的采样点数可为16,32,64,128,256,512,1024,2048;采样周期数可以选择3~10;2、程图框图设计:(1)执行结构--调出While循环(2)执行信号处理--信号生成—调出正弦波(3)执行信号处理--信号运算—调出自相关(4)执行信号处理--信号运算—调出互相关(5)执行数组--调出索引数组(6)执行数组--调出创建数组(7)执行数学--基本与特殊函数—调出反余弦函数(8)执行数值--调出加、减、乘、除(9)连线如图1-4得到所需要的程序。
图1-4 虚拟相关法测量相位差仿真仪流程图3、运行检验及误差分析(1)、设置信号1幅值为2V,初始相位为1000;设置信号2幅值为4V,初始相位为300;信号周期为1;采样点数和周期数组合分别为(512,5),(512,8),(1024,5),(1024,8),(2048,5),(2048,8),运行结果依次为图1-5—1-10所示。
(2)、依图中显示得到的相位差为:69.9398,70,69.949,70,69.9989,70 (3)、有图对比可知,采样点数越大,两同频正弦波相位误差越小,采样周期越大,两同频正弦波相位误差越小,事实也正合乎理解。
图 1-5相位差仿真实验1图1-6 测量相位差仿真实验2图1-7 测量相位差仿真实验3图1-8测量相位差仿真实验4图1-9 测量相位差仿真实验5图1-10 测量相位差仿真实验6二、位移测试虚拟仪器设计摘要:在测试工程领域中,经常需要通过一个设备来测量某一信息并分析输入信号跟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或一个信号在一定时移前后之间的关系,来提取更深层次的特征,从而实现各种测试目的,并且提高测试精度。
测试系统就是实现这种测试分析的有效技术。
相关是是指信号之间的线性关系,又称时延域分析,是提取信号在不同时刻相互依赖关系中周期成分的常用手段。
一个测试系统包括信息采集部分和信息分析部分,信息采集部分是根据被测信号的一些特征而采用一些比如传感器的感触器将被测信息转换为其他可以直接利用的信息或数据,而信息分析部分则是用来分析信息采集部分所提供的数据通过一些内部运算将被测量显示出来。
关键词:虚拟;位移;测试;转化一、设计总体方案测试系统通过位移传感器将所测得的被测物体的位移量变化的位移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和处理分别实时地传到PC机中,通过公式计算获得物体的位移量,这就是测量位移的基本原理。
测试的总体结构框图如图l所示。
首先通过位移传感器作为信号的输人,信号通过调理模块进行放大、滤波,经过数据采集后传送到PC中,来获得当前的位移信号。
随着位移变化相应出现电压输出曲线,结合测试的数据获得位移量。
二、设计原理1、位移测试虚拟仪器硬件结构进行位移测试的虚拟仪器硬件组成如下图:图2-1 位移测试的虚拟仪器硬件组成1.1 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采用导电塑料电位计,导电塑料电位计因为没有线绕而使特性变化是连续的,而且能够通过修磨边缘的方法提高线性度。
位移传感器的后接电路采用电阻分压电路(如图所示),图中U是信号调理卡提供的2.5V激励电压:S是电刷的位移:R是S段电位计0及导线电阻:R L是测试电路的电阻:R’是为了减小R的负载效应而串联在负载电路中的可变电阻器,它的电刷与电位计电刷连动,构成双电刷电位计,可以进一步消除非线性误差。
U是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接入信号调理卡。
Array图2-2 位移传感器及后接电路1.2 信号调理卡信号调理卡为美国SC-2043-SG信号调理卡。
SC-2043-SG主要为应变调理设计,本设计中用它为传感器提供激励电压并进行信号转接。
常设- 2043 - SG是一个信号,调节板,接口的NI DAQ产品直接向应变传感器。
常设- 2043 - SG的有8个输入通道。
每个通道都包括半桥,连同季度插座完成大桥建成后,船上的用户选择电压激励提供的激励,10放大器的增益和失调调零电路。
空调应变计的信号也可直接连接到模拟输入通道(单端的60xxE(E系列(电路板)。
或SC - 2056电缆接头附件和外部+5 VDC电源,可以使用多达4个资深- 2043 - SG 的接口板,以32应变计的一名单身,云母氧化铁- 64E - 3,6031E,6033E,或6071E板。
1.3 数据采集卡为了采集信号方便,本系统采用并行32位传输总线的PCI一9118HG作为插卡式的数据采集系统,这是一款具有16路单端/8路差分输入的数据采集卡,并且含有2路模拟输出。
输出的信号经信号调理后输出模拟电压,通过模拟电压信号控制调压模块从而控制位移量。
三、测试系统静态特性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是指对静态的输入信号,测试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所具有相互关系。
因为这时输入量和输出量都和时间无关,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即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可用一个不含时间变量的代数方程,或以输入量作横坐标,把与其对应的输出量作纵坐标而画出的特性曲线来描述。
表征测试系统静态特性的主要参数有:线性度、灵敏度、分辨力和迟滞等。
1、线性度线性度是测试装置输出、输入之间保持常值比例关系的程度。
在静态测试请款下,通过实验来确定的被测试实际值x与测试装置示值y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称为校准曲线。
为了使用简便而替代校准曲线的直线称为拟合直线。
线性度可以用校准曲线和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B来表示。
也可以用相对误差来表示,即线性误差=(B/A)100%式中A为测试系统满量程输出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