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汤加减134方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8
《济阴纲目》四物汤加减法(转)四物汤治妇人冲任虚损,月水不调,经病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脐腹痛,或腰足中痛,或崩中漏下,及胎前产后诸证。
常服益荣卫,滋气血。
若有他病,随证加减。
当归(和血。
如血刺痛如刀割,非此不能除)川芎(治风泄肝木。
如血虚头痛,非此不能除)芍药(和血理脾。
如腹中虚痛,非此不能除。
酒炒)熟地黄(补血。
如脐痛非此不能除。
酒洗用)上锉,各等分,每服四钱,水煎服。
春,倍川芎;夏,倍芍药;秋,倍地黄;冬,倍当归(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者,四时生物之功也。
物顺四时而为生长,则人身之气血,亦顺四时而为升沉矣。
若四物汤者,岂无精意于其间哉。
如当归之甘辛温润,可喻春日之和融;川芎之辛温而散,可喻夏令之敷荣,此生长之用也。
有生长而不为收藏,则何以成物?故用白芍之酸收以成秋,熟地之味浓以成冬,此又收藏之妙矣。
然四时之中,以甘为土德之用,故归地之甘以和之,此又五行之不离乎土也。
昔海藏云∶如用血药,当于四物汤中择其一二可也,又岂无意哉。
故如行血,则用芎归,以行春夏之令,如欲止血,则用地芍以行秋冬之令;此又升沉之道也。
观佛手散,犀角地黄汤,止用四物中之二物,盖可想矣。
虽然,物自物矣,物其物者,苟无主宰于其间,则物无物矣,即四物奚为哉。
故元神胃气,尤为吃紧者也)。
若春则防风,四物加防风倍川芎。
若夏则黄芩,四物加黄芩倍芍药;若秋则门冬,四物加天门冬倍地黄。
若冬则桂枝,四物加桂枝倍当归(此倍加法,便是四时妙理。
倍当归以迎春气,倍川芎以迎夏气,倍芍药以迎秋,倍地黄以迎冬。
用当归以生一阳,用芍药以生一阴,皆升降之妙也,识之识之)。
若血虚而腹痛,微汗而恶风,四物加术、桂,谓之腹痛六合,若风眩晕,加秦艽、羌活,谓之风六合。
若气虚弱,起则无力,然而倒,加浓朴、陈皮,谓之气六合(气不足而用泄气之药加乎?当以参易之);若发热而烦,不能睡卧者,加黄连、栀子,谓之热六合。
若虚寒脉微自汗,气难布息,清便自调,加干姜、附子,谓之寒六合。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效:补血养血.主治:惊惕头晕,目眩耳鸣,唇爪无华,妇人月经量少或经闭不行,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辨证要点:唇爪无华,舌淡脉细(涩)。
药物组成:当归10川芎6克白芍10克熟地15克,水煎服。
加减运用:1阴血虚滞,咳血等症:本方加知母、黄柏,为知柏四物汤。
2冲任亏损,经血少,虚寒作痛,妊娠胎动不安,下血不止:本方加阿胶、艾叶、炙甘草,为胶艾四物汤3经水不调,临行作痛,子宫虚寒:本方加艾叶、香附、吴茱萸、川断、肉桂、黄芪4经闭腹痛拒按,脉沉结有力:本方加大黄、芒硝,为玉烛散。
5气虚不足,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徽言,心悸怔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本方加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红枣6气血虚而致身体瘦弱,经期不准,行经腹痛,赤白带下,腰酸腹胀,倦怠食少:本方加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为八珍丸7虚劳喘嗽,遗精失血,妇女崩漏,经候不调:本方加四君子汤、黄芪、肉桂,为十全大补汤8本方加党参、白术、炙甘草、黄芪、川断、黄芩、砂仁、糯米,为泰山磐石散,用于妇人气血两虚,倦怠少食,有堕胎先兆者。
9胃肠虚弱而受风冷侵入,出现大使泄泻,完谷不化或大便下血,血清色鲜:本方去熟地、茯苓、白术、肉桂、粟米,为胃风汤10心、脾、肺三脏气虚,营血不足所致的惊悸,健忘,身热自汗,咽干唇燥,饮食无味,体倦肌瘦,毛发脱落,气短,腰背酸痛,本方去川芎加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五味子,远志、生姜、大枣,为人参养营汤11用于血瘀阻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本方加桃仁、红花,为桃红四物汤12产后血虚:本方加肉桂、生姜、羊肉,为千金羊肉汤13孕妇气血虚弱,小便频数,脐下急痛等:本方加陈皮、法夏、党参、炙甘草,为参术饮14血虚月经数月不行:本方加党参、黄芪为圣愈汤15气滞血瘀所致的闭经:本方加丹参、香附、益母草,为益母胜金丹更多四物汤加减1芎归汤:四物汤之核心药为当归和川芎,二养血活血。
四物汤加减治疗各种病134方一、内科1.血虚腹痛。
微汗恶风。
加官桂(七分)、倍芍药、2嗽痰。
加桑白皮、杏仁、麻黄、贝母(各等分)。
3大便秘。
加桃仁、大黄、麻仁、枳壳(减半余各等分)。
4血虚头眩。
加天麻、防风、荆芥穗(各一钱)。
5虚寒脉微。
气难布息。
不渴。
便清。
加干姜附子(各一钱)。
6中湿。
身重无力。
身冷微汗。
加苍术、白术、白茯苓(各一钱二分)。
7筋惕肉瞤。
属血虚也。
加天麻、人参(各一钱伤寒筋惕肉自有本条)8转筋属热。
加酒芩、红花、木瓜、苍术(各等分)。
9两胁胀满。
加枳实、半夏(各八分)、白术(一钱)、去地黄、10 身上虚痒。
加黄芩、防风、煎调浮萍末(一钱)。
11 小便秘涩。
属血虚。
加茯苓、泽泻(各八分)、牛膝(一钱)、甘草梢(五分)。
12 盗汗属阴虚者。
加麦门冬、知母、黄、浮麦、麻黄根(各等分)。
13 自汗。
加人参、黄、麻黄根(各一钱)、桂枝(五分)。
14 劳瘵阴虚火动。
加白茯苓、贝母、陈皮、款冬花、杏仁、黄柏、知母(各一钱)、甘草(三分)有热。
再加秦艽、地骨皮(各一钱)。
15 阴虚喘嗽。
或吐红者。
加知母、贝母、黄柏、五味子(十二粒)、人参、麦门冬、桑白皮、地骨皮、牡丹皮、款冬花、紫菀(各等分如肺火盛者去人参换沙参)。
16 阴虚发热。
烦渴不能坐卧。
加麦门冬、山栀、黄柏、知母(各一钱)。
17 阴虚潮热。
加柴胡、知母、黄芩、地骨皮(各一钱)。
18 半身不遂。
左边。
加桃仁、红花(各八分)、姜汁(半盏)、竹沥(一盏)。
19 血痢。
加黄连、荆芥穗、地榆(各一钱)、木香(五分)、枳壳(七分)。
20 风虚眩运。
加天麻、秦艽、羌活(各一钱)。
21 香港脚冲心。
加炒黄柏(一钱)。
22 口干烦渴。
加麦门冬、乌梅(各一钱)。
23 四肢冷气痛。
加良姜、玄胡索、木香、吴茱萸(各等分)。
24 血气虚弱。
起则无力而倒。
加白术、陈皮、人参(各一钱)。
25 血虚刺痛。
五心热。
加山栀、香附、乌药(各一钱)、官桂、青皮(各五分)。
26 血虚甚者。
月经失调:用本方加减:生地、川芎各10克,白芍12克,当归、香附各15克,茯苓18克,甘草8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有显著疗效。
养颜调经四物汤
当归:当归的首要功效就是补血调经,此外还有泽颜润肤的功效,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扮演着极期重要的角争。
熟地:能付女性脸色苍白、头昏目眩、月经不调,与当归配伍还能增强当归的补血、活血疗效。
川芎:既为妇科主药,又是治疗头痛良方,还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减轻乳房不适、心情焦虑及沮丧等经前症状。
白芍:《唐本草》说它“益女子血”,现代中医认为它能够养血柔肝,对月经不调有着很好的疗效。
补血最快的方式,就是从月经结束那一天起每天喝四物汤,连喝3天。
基本煮法
材料: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15克。
做法:在所有药材里先加入适量的酒,再加水煎煮即可。
煮的时候用中等大小的饭碗装4碗水,煮到最后只剩1碗水的量就可以了。
用法:早晚空腹饮用,任何温度都可以,但是药材煮过之乒最好不要放置隔夜再煮。
小叮咛:
一般女生喝四物汤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你喝了之后出现上火现象,就要向中医师请教,看看自己的体质是否适合用四物汤来药补。
四物汤必须在月经结束之后才能开始喝,经期喝有反作用!
汉方养生是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的,不要只在痛经或脸色不好时才临时抱佛脚哦。
四物汤加减治失眠医案、配方失眠,是以正常性睡眠减少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其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有的仅表现为人睡困难,有的是寐而易醒,有的是醒后不能再次入睡,有的是时醒时睡。
严重者表现为整夜不能人睡,还伴有头痛、眩晕、心悸、健忘等症状。
失眠在中医属“不寐”、“不得眠”的范畴,其发病原因众多,或为情志所伤,或为饮食不节,或为病后年迈,或为禀赋不足,心虚胆怯。
临床上因血瘀致心血不和,心神不宁而失眠者亦不鲜见。
故清代王清任曾用血府逐瘀汤来治疗失眠,四物汤养血活血,治疗失眠之病程久者,常获良效。
【临床应用】李氏四物汤为基础方治疗失眠患者86例,疗效明显。
药用:当归12g,生地12g,川芎12g,赤芍12g,黄芩10g,菊花10g,蔓荆子10g,甘草6g,合欢皮15g,刺蒺藜15g。
若火热旺盛者,加龙胆草10g,栀子10g,柴胡10g;痰湿偏盛者,去生地、黄芩,加半夏12g,白术10g,天麻12g,石菖蒲12g;痰热偏盛者,去生地,加半夏12g,竹茹12g,天麻12g,胆南星10g;阴虚明显者,加龟板10g,茵陈15g;气虚明显者,加人参20g,茯神15g,酸枣仁15g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以煎服中药为主,服药10天为一疗程。
服药后,睡眠时间延长达6~8h者为痊愈;仅睡眠时间延长或比原有睡眠状态改善者为好转;睡眠状态及睡眠时间无任何改观者,为无效。
本组病例痊愈50例,好转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85.4%。
【病案举例】谷某,女,35岁。
1998年1月初诊。
自诉失眠,伴发眩晕2年。
2年前,因思虑过度出现失眠,头部昏沉不清,多方就医,检查提示:除椎基底动脉中度痉挛外,全身检查均正常。
2年来,时轻时,,,重,轻时能间断睡3~4h,但易惊易醒;重则彻夜难眠。
现因家庭琐事,出现失眠加重,整夜难安,展起头眩晕,心烦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舌红少,脉沉细,诊断为不寐。
证属阴血亏虚型,治宜养血滋阴为主。
药用当归12g,生地12g,川芎10g,赤芍10g,黄芩10g,菊花10g,蔓荆子10g,酸枣仁10g,甘草6g,合欢皮10g,夜交藤15g,龟板10g。
四物汤剂量加减辨治加减四物汤乃妇科要方,对妇人经、带、胎、产诸症,临床均可加减使用,其方为历代治疗妇人病之良方,故称其为血家要方。
王氏妇科集前人经验,治疗时使用四物汤灵活辨通,加减适宜,很有新意,成为王氏妇科的奠基之方。
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炒白芍、熟地或生地组成。
方中当归补血、养血、和血,白芍柔肝、舒肝、养血养阴,熟地滋肾大补阴血,三味药共起补血养阴人之病首重之功,立方即应“妇人阴类也,以血为本”的特点。
方中川芎,活血化瘀,与当归、白芍、熟地组方,则使四物汤补阴血而不滋腻,也说明了妇人之血,宜动而不宜滞,动则血盛,滞则血瘀。
故四物汤补血和血,柔肝养阴,补而不滞,为妇科病所常用。
四物汤为血家要方,而妇人之病首重调经,故四物汤治妇人月经病常辨证加减使用。
剂量加减妇人血虚肾亏,四物汤方中重用熟地30~50克,当归30~50克;肝气不舒则重用白芍20~30克,气滞血瘀加重川芎10~15克,去白芍宜赤芍10~15克,当归宜用当归尾15~30克,血热阴虚,去熟地用生地15~30克。
辨治加减妇人月经先期而至,证属血热者,生地四物汤加知母、黄柏、丹皮、枝子、麦冬、黄芩,名为先期汤。
月经后期而至,属血寒、宫寒,加艾叶、官桂、吴茱萸、生黄芪、川断、香附为暖宫汤。
气滞血瘀,经行腹痛者,加桃仁、红花、元胡、川郁金、丹皮、香附、枳壳、木香,实则桃红四物汤加减,用于调经活血止痛。
气血双亏月经不调者,常合四君子汤为八珍汤以气血双补,或加生黄芪、肉桂为十全大补汤,常治疗妇人气血不足之症。
妇人肝气郁结,月经先后无定期,伴头痛肋胀乳胀者,加柴胡、香附、枳壳、木香、青皮、乌药以舒肝解郁。
若见阴血不足,经行不畅,头晕口干,消瘦乏力,四物汤常合二至丸,或加元参、麦冬、枸杞子、山茱萸等。
若见月经过多,四物汤加阿胶、艾叶、芥穗炭、黑艾叶、黑杜仲、川断、地榆等,以养血收敛止血。
或加黄芪、焦术、升麻以固摄止血。
若见肝肾双亏腰痛,或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者,四物汤加杜仲、桑寄生、川断、金毛狗、山芋、枸杞子等。
四物汤加减歌四物汤加减歌四物芎归芍地黄,女科诸症最为良,调经养血医虚损,胎产无如用此方。
参术茯甘号八珍,气虚血弱称功捷,十全加入桂黄芪,大补真元与血虚。
弱加参苏(饮)号补心(汤)①,心虚血少梦中惊,产后感寒宜服此,不须加减妙如神。
晡时发热本阴虚,方加知柏可全除②。
骨蒸劳热柴(胡)(黄)芪鳖(甲),知母仍须地骨皮。
妇人经水适然来,似疟原汤对小柴③。
妊娠月水时时下,胶艾添之止漏胎④。
经水过期为血少,倍加熟地酒黄芩。
经因气阻先为疼,香附莪(术)(三)棱复自行。
月经紫黑及先期,方入(黄)芩(黄)连共丹皮。
受寒经瘀小腹痛,桃仁乌(药)(香)附莫迟疑。
瘦人血枯经水闭,桃仁增入本方治。
肥人色谈属瘀痰,配合二陈(汤)为一剂。
经水行来太去多,柴胡(黄)芩(黄)连(黄)柏可同科,尤加荆芥(炒黑)升(麻)羌(活)独(活),升提其气自安和。
方加(人)参(白)术能安胎,胎痛砂(仁)(紫)苏郁自开。
腹大异常胎水病,心胸气逆如鼓硬,鲤鱼汤⑤煎术茯苓,减地芎加姜橘应。
胎气不安胸膈胀,枳壳砂(仁)(紫)苏即宣畅。
孕妇心烦称子烦,腹(皮)甘(草)栀(子)(黄)柏添为上。
川芎(当)归二味佛手散,临产煎服可保生,若是难产生不下,草霜白芷一同行。
姜炭善治产后热,辛甘大能补心血,汗多方内减川芎,急服(人)参(黄)芪防风捷。
产后血迷成血晕,恶露过多精神困,泽兰(川)芎(人)参(当)归(荆)芥甘(草),散号清魂定血晕。
黑神(散)减(川)芎入(官)桂(黑)姜,炙甘(草)炒(黑)豆生蒲黄,净露下胞除腹痛,酒煎童便效非常。
产后如何恶露少,若无别病精神好,忽然寒热腹中痛,选用黑神(散)真个巧。
产后须当四物汤,大凡初产备焦姜,产后用(白)芍伤生气,腻膈犹嫌熟地黄。
肠滑地(黄)(当)归皆可忌,汗多须将川芎去。
血虚腹痛(白)芍还加,加减四物(汤)深藏秘。
①四物汤合参苏饮(人参、紫苏、葛根、前胡、半夏、赤苓、枳壳、苦桔梗、陈皮、甘草)名补心汤。
②本方加知母、黄柏,名知柏四物汤。
四物汤标准配方:四物汤配方出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古书里所讲四物汤配方是36克。
到现在经历上千年,配方剂量通常不完全照搬古方。
配方:当归9g 川芎6g 白芍9g 熟地12g 四物汤现代配方及功效1、补血、养血、活血化瘀配方:当归20g 川芎9g 白芍12g 熟地15g2、补肝、益肾配方:当归15g 川芎10g 白芍15g 熟地20g3、女人养颜、延缓衰老配方:当归25g 川芎6g 白芍10g 熟地15g4、调经安胎(加味四物汤)配方:当归20g 川芎9g 白芍12g 熟地15g 益母草12g 黄芩10g 砂仁12g 说明:加上益母草、黄芩及砂仁等,效果更佳。
【四物汤起源】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四物汤异名】地髓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四)、大川芎汤(《鸡峰普济方》卷十六)。
【四物汤组成】白芍药9克川当归9克熟地黄12克川芎6克(累计36克)【四物汤使用方法】用水,三煎,空腹时热服。
【四物汤功用】补血和血,调经化瘀。
【四物汤主治】冲任虚损,月经不调,脐腹亏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妊娠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腹痛血下;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跌打损伤,腹内积有瘀血。
【四物汤方论】本方是诊疗营血亏虚,血行不畅常见方剂。
方中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为君;熟地黄滋阴补血为臣;白芍药养血柔肝和营为佐;川芎活血行气,通畅气血为使。
四味适用,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养血活血,可使营血调和。
四物汤禁忌:感冒时勿用。
未成年人勿用。
四物汤煎药方法先将药浸泡20分钟,效果愈加好。
将一副药一次性煎完,分三次煎。
第一次烧开后,小火煎25分钟,然后将药水倒出来。
加比前一次略少许水,煎第二次,烧开后开小火20分钟,将药水倒出来。
一样,第三次也煎20分钟。
将三次药水混在一起,这么药效比较均匀。
每次服药之前先将药弄热,四物汤要趁热喝才好。
在经期来时喝四物汤是错误,要等到脏血全部排除后再喝四物汤补血才有效果,不然就白补了。
▲四物汤----附20个加减化裁方诀不废话,直接上干货!四物汤加减化裁歌诀:方名:四物汤方源:四物汤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方: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四味药组成,功能:补血剂。
补和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症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方解:方中熟地----味厚滋膩,为滋阴补血之要药,用为君药;当归----甘温,质润补血,养肝和血调经,既,中开郁结,旁通络脉,与当归相伍则畅达脉之力益彰,二者同为佐药。
四药相配,血虚者得之可助熟地补血,又能活血而行滞,乃妇科调经要药,为臣药;白芍酸甘质柔,养血敛阴,与熟地、当归相协则滋阴养血之功更为显著,并可缓急止痛;川芎辛散温通,上行头目,下达血海,可收补血之功,血滞者,可奏行血之效。
加减:临床时,按病症情形化裁应用------若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以补气生血;以血滞为主者----加桃仁、红花,白芍易为赤芍,以加强活血祛瘀之力;血虚有寒者----加肉桂、炮姜、吴萸,以温通血脉;血虚有热者----加黄芩、丹皮,熟地易为生地,以清热凉血;妊娠胎漏者----加阿胶、艾叶,以止血安胎。
若妊娠胎动不安,下血不止者----加艾十叶,阿胶一片,同煎如前法。
或血脏虚冷,崩中去血过多----亦加胶、艾煎。
歌诀: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宗,妇人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①月经先期属血热,芩连清热加方中。
②骨蒸潮热夜间甚,虚热地骨牡丹供。
③月经提前瘀腹痛,赤芍芎归地桃红。
④肝肾亏虚月经迟,调肝四物去地芎,加入戟胶萸山草,滋养肝肾效验雄,胁腹胀疼延金铃,壮腰续断与杜仲。
⑤头痛眩晕兼耳鸣,性急易怒虚火冲,四物酸枣木瓜草,调血补肝滋阴用。
⑥参芪加入四物汤,方名圣愈气血充。
⑦四物艾叶及香附,养血行滞又暖宫。
⑧血虚有寒加姜桂,吴萸温里血脉通。
⑨生地芎归芩丹芍,清热凉血建奇功。
⑩胶艾四物治崩漏,除芎加炭敛血从,当归活血难守血,海蛸芪术断安冲。
加减四物汤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方剂的种类有很多,它们都是由常用的养生药材混合制成的,加减四物汤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加减四物汤的药效有哪些吧。
【处方】川当归(去芦,酒润,切,焙)30克川芎30克熟地黄(洗净)30克白芍药30克香附子(炒,去毛)45克【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
治妇女血虚,经期落后;或突然暴下,淋沥不止,失血过多所变生的诸证。
(月经)【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处方】侧柏叶生地黄(洗)当归(去芦,酒浸)川芎各30克枳壳(去瓤,炒)荆芥穗槐花(炒)甘草(炙)各15克【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凉血疏风。
治风热侵袭血分,血渗肠间,肠风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乌梅少许,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处方】香附(炒)3克当归(酒洗)川芎枳壳(去瓤,炒)柴胡白芍(酒炒)各2.4克黄芩陈皮三棱(醋炒)莪术(醋炒)各18克熟地黄3克白芷玄胡索小茴(酒炒)白术(去芦,炒)青皮(去瓤)砂仁肉桂甘草各1.5克【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养血通经。
治室女十五六岁,因误食生冷,经脉不通。
日夜寒热,手足麻痹,饮食少进,头疼,恶心呕吐,腹中忽然结一块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热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七【处方】生地30克,白芍12克,当归9克,枸杞子9克,牛膝15克,杜仲7.5克,黄柏6克,酸枣仁6克。
【功能主治】滋阴养肝,泻热软坚。
主肾虚肝暴,阳旺阴衰。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医钞类编》卷八【处方】归尾、赤芍、川芎、生地、陈皮、半夏、人参、茯苓、干姜、香附、白芷、柴胡、丹皮、红花、益母草。
【功能主治】产后气血虚损,阴阳不和,败血滞于经络所致之乍寒乍热,日夜无度,周身骨节疼痛。
【各家论述】是方四物补血,丹皮、柴胡、益母以退寒热;参、芩、陈、半,甘以补气;香附行气中之滞血;干姜、红花行经络之滞血,瘀血去,寒热自止。
[中药方剂学]加减四物汤《重订严氏济生方》:加减四物汤【处方】川当归(去芦,酒润,切,焙)30克川芎30克熟地黄(洗净)30克白芍药30克香附子(炒,去毛)45克【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
治妇女血虚,经期落后;或突然暴下,淋沥不止,失血过多所变生的诸证。
(月经)【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如血色鲜而不止者,去熟地黄,加生地黄。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重订严氏济生方》:加减四物汤【处方】侧柏叶生地黄(洗)当归(去芦,酒浸)川芎各30克枳壳(去瓤,炒)荆芥穗槐花(炒)甘草(炙)各15克【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凉血疏风。
治风热侵袭血分,血渗肠间,肠风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乌梅少许,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寿世保元》卷七:加减四物汤【处方】香附(炒)3克当归(酒洗)川芎枳壳(去瓤,炒)柴胡白芍(酒炒)各2.4克黄芩陈皮三棱(醋炒)莪术(醋炒)各18克熟地黄3克白芷玄胡索小茴(酒炒)白术(去芦,炒)青皮(去瓤)砂仁肉桂甘草各1.5克【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养血通经。
治室女十五六岁,因误食生冷,经脉不通。
日夜寒热,手足麻痹,饮食少进,头疼,恶心呕吐,腹中忽然结一块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热服。
遍身痛,加羌活。
【摘录】《寿世保元》卷七《医钞类编》卷八:加减四物汤【处方】生地30克,白芍12克,当归9克,枸杞子9克,牛膝15克,杜仲7.5克,黄柏6克,酸枣仁6克。
【功能主治】滋阴养肝,泻热软坚。
主肾虚肝暴,阳旺阴衰。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医钞类编》卷八《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加减四物汤【处方】归尾、赤芍、川芎、生地、陈皮、半夏、人参、茯苓、干姜、香附、白芷、柴胡、丹皮、红花、益母草。
【功能主治】产后气血虚损,阴阳不和,败血滞于经络所致之乍寒乍热,日夜无度,周身骨节疼痛。
四物汤医方功能:养血组成:当归、生地黄、芍药、(4)主治:治一切血虚,及妇人经病(检核-83・2)川。
凡血证通宜四物汤。
方义:手少阴足太阴厥阴⑵(1)当归:辛苦甘温,入心脾生血为君。
(2)生地:甘寒,入心肾滋血为臣。
(3)芍药:酸寒,入肝脾敛阴为佐。
(4)^W:辛温,通上下而行血中之气为使也⑶。
加减法:⑴凉血:心:加黄连,肝:条苓,肺:枯苓,大肠:实苓,胆:黄连,肾、膀胱:黄柏,脾:生地,胃:大黄,三焦:地骨皮,心包络:丹皮,小肠:山桅、木通。
⑵清气:心与包络:加麦冬,肺:枳壳,肝:柴胡、青皮,脾:白芍,胃:干葛、石膏,大肠、三焦:连翘,小肠:赤茯苓,膀胱:滑石、琥珀。
⑶血虚:加龟板。
⑷血燥:加人乳。
⑸瘀血:加桃仁、红花、韭汁、童便行之。
⑹暴血:加薄荷、玄参散之。
(7)血不止:加炒蒲黄、京墨。
(8)血久不止:加升麻引血归经。
⑼妇人经血紫黑,脉数为热:加苓连。
(IO)血淡脉迟为寒:加桂附。
(11)人肥有痰:加半夏、南星、橘红。
(12)人瘦有火:加黑桅、知母、黄柏。
(13)郁者:加木香、砂仁、苍Jit、神曲。
(14)瘀滞:加桃仁、红花、延胡、肉桂。
(15)气虚:加参耆。
(16)气实:加枳朴。
加减方:(1)知柏四物汤:加黄柏、知母。
⑵滋阴降火丸:前方再加玄参。
治阴虚有火。
(3)坎离丸:知柏四物蜜丸。
治阴虚嗽血⑷。
(4)二连四物汤:加黄连、胡黄连。
治虚劳血虚,五心烦热,热入血室,夜分发热[5]。
⑸三黄四物汤:加黄柏、黄苓、甘草。
治阴虚潮热。
⑹三黄补血汤:本方用生熟二地,加黄耆、丹皮、升麻、柴胡。
治亡血血虚,六脉俱大,按之空虚⑹。
⑺元戎四物汤:加桃仁、红花。
治脏结子宫瘀血太多,扑损瘀血。
(8)治风六合汤:加羌活、防风[7]。
治风虚眩运,风秘便难。
蜜丸:名补肝丸⑻。
⑼治气六合汤:加木香、槟榔。
治血虚气滞,或血气上冲。
神应养真丹:加羌活、加麻(特考-83),蜜丸。
治足厥阴经受风寒暑湿,瘫痪不遂,语言蹇涩,及血虚性类中风。
四物汤加减结核性脑膜炎后遗症赵转女 63岁,一年前患结核性脑膜炎,愈后长期头晕,双侧下肢活动乏力,多处诊治效果差,舌质厚腻,苔黄,脉细弱,口苦咽干,肩背困乏稍感疼痛,上腹痞满,大便六日一行。
取四物汤加减,处方如下:熟地25克酒白芍20克川芎15克当归20克人参10克玉竹10克枸杞10克大云10克天麻10克细辛6克黄柏6克知母6克山芋肉15克牛膝15克葛根15克香附15克旋复花10克代赭石15克五服电煎药尽头晕及下肢困乏症状明显改善,大便日一行,中药七副继续守方同前。
方取唐容川《血证论》:“头晕痛虽是两病,往往兼见二证,由于血虚则风动而眩,火动而晕,吾谓不分晕痛,亦不分治肝,治肾,总以四物汤加玄参枸杞肉苁蓉玉竹天麻细辛知母黄柏山茱萸牛膝”,结合现在临床观察中风之证虚多实少,易玄参为人参,《本草新编》:“玉竹补中益气,调津除烦,玉竹与人参煎服,必无痿废之忧,惊狂之病,同饮,断少死亡”,脑部疾病多用此方,效果佳。
例1. 王琴, 55岁,女,患者十五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头痛症状伴颈部困乏不适,伴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当地卫生室输注活血类药物症状逐渐加重,门诊行磁共振回示“颈椎病”,舌质白,苔白,脉弦细。
取四物汤加减,处方如下:熟地25克酒白芍20克川芎15克当归20克人参10克玉竹10克枸杞10克大云10克天麻10克细辛6克黄柏6克知母6克山芋肉15克牛膝15克葛根30克香附15克五副电煎复诊头痛及颈部不适症状消失,守方同前巩固治疗。
例2. 袁赖孩, 63岁,男,患者六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头晕头痛症状,伴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症状,自服抗凝降压类药物症状未见缓解,在当地卫生室输注活血类药物症状逐渐加重,后在上级医院诊断为:脑梗塞,给予抗凝营养脑细胞并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十五天前再次出现头晕伴左侧体肢体乏力,伴膝关节活动疼痛,在当地医院行磁共振检查:考虑右侧脑梗塞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对症支持治疗效果差,取四物汤加减,处方如下:熟地25克酒白芍20克川芎15克当归20克人参10克玉竹10克枸杞10克大云10克天麻10克细辛6克黄柏6克知母6克山芋肉15克牛膝15克苍耳子10克桑枝20克五副电煎复诊头晕头痛消失,肢体活动有力,膝关节活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前方加鹿角霜15克五副电煎。
桃红四物汤加减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桃红四物汤。
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9克(打碎)、红花10克【功效】养血活血。
①调经止痛、养血疏筋。
四物汤可活血化瘀,排除血块,减轻腹胀腹痛,使经血排出顺畅;可补铁,减少月经来潮时的贫血、头晕目眩及经血不通的症状。
②滋润肌肤、防止老化。
四物汤方中多为温补的行血药,有助于气血顺畅,温手脚,并使面色红润、肌肤光滑,减缓生理机能老化。
组成(15克)(8克)(10克)(15克)或: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15克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冲任。
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
血瘕块硬,时发疼痛。
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用法现代服法:作汤剂,水煎服。
可一日服用三次。
早、午、晚空腹时服。
当归:味甘、辛,性温,入肝、心、脾,能补血调经、活血止痛。
熟地:味甘,性微温,入肝、肾,补血滋阴、填精益髓。
川芎:味辛,性温,入肝、胆,行气活血、镇定安神、祛湿止痛、疏肝散郁。
白芍:味酸苦、性微寒,入肝、脾,可补血柔肝、缓中止痛,肝健脾。
《唐本草》说它“益女子血”,现代认为它能够养血柔肝,对月经不调有着很好的疗效。
时节四物汤最合适服用的季节是夏季,小满、芒种时节左右。
中医药方[组成]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功用]补血活血[主治]营滞证。
心悸失眠,头晕目眩,无华,妇人月经不调,经量少或,表现为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加减法]1.若痛经可加香附12克10克2.兼有者,加入18克18克3.若血虚有寒者,则加4克炮姜4片4.若出现崩漏,则加入茜草根8克 10克阿胶10克四物汤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随着4味药物的比例不同,四物汤可以发挥广泛的功能。
如重用熟地、当归,轻用川芎,则是一个补血良方;当归、川芎轻用或不用时,可以帮助孕妇保胎;重用当归、川芎,轻用白芍则能治疗月经量少、血淤型闭经等等。
四物汤加减方有哪些?导读:四物汤具有补血调血之功能。
是主治气血亏虚,血行不畅所致的营血虚滞症的首选方剂。
那么四物汤加减方有哪些?四物汤四物地爷与归弯,血家百病此方宋;妇女经产凭加减,蕾血虚滞补通功。
(一)四物汤组成与功效四物汤由熟地黄15克,当归、白芍各10克.川芎6克组成。
水煎服。
本方具有补血调血之功能。
是主治气血亏虚,血行不畅所致的营血虚滞症的首选方剂。
临床应用以心悸头晕,面色萎黄,唇爪无华,(或妇女月经量少),舌质淡·脉细为其辨治之要点。
但对阴虚发热以及血崩气脱之证,则不宜使用。
凡属营血虚滞之各种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妇女月经不调、胎产疾病、荨麻疹等慢性皮肤病、骨伤科疾病,以及过敏性紫癜,神经性头痛、盆腔炎、胎位异常、黄体功能不全、慢性风疹等病症,用治有效。
(二)加减方法①若兼气虚,加人参、黄芪,以补气生血。
②淤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以自芍易赤芍.以加强活血祛淤之力。
③血虚有寒者,加肉桂、炮姜、吴茱萸,以温通血脉。
④血虚有热者.加黄芩、丹皮,以熟地易生地黄.以清热凉血。
⑤妊娠胎漏者,加阿胶、艾叶,以止血安胎。
(三)名中医用方心悟清·李用粹(清代医学家)(1)大便秘结:以四物汤加杏仁、枳壳主之。
热加黄芩、黄连;风加麻仁、防风;寒加木香、肉豆蔻;血少加桃仁、红花;气滞加槟榔、厚朴。
(2)燥症:以四物汤为主。
如皮肤皴揭,加秦艽、防风;咽鼻焦干,加知母、黄芩;烦渴加麦冬、花椒;便难加麻仁、牛膝;痰燥加贝母、瓜蒌;血燥加天冬、熟地黄。
(3)血症:常法以四物汤为主。
如血淤加桃仁、红花、苏木、丹皮;血滞加玄胡索、香附、蒲黄、牛膝;血溢加藕节、柏叶、小蓟汁、茅花;血崩加续断、荆芥穗、阿胶、艾叶;便血加地榆、槐角、阿胶;血痛在肢节,加乳香、没药;血痛在心腹,加蒲黄、五灵脂;血虚加枸杞子、肉苁蓉;血燥加乳酪、蜂蜜;血热加大冬、生地黄;血寒加干姜、肉桂;活血加韭汁、牛膝;养血加丹参、秦艽。
桃红四物汤。
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9克(打碎)、红花10克【功效】养血活血。
①调经止痛、养血疏筋。
四物汤可活血化瘀,排除血块,减轻腹胀腹痛,使经血排出顺畅;可补铁,减少月经来潮时的贫血、头晕目眩及经血不通的症状。
②滋润肌肤、防止老化。
四物汤方中多为温补的行血药,有助于气血顺畅,温手脚,并使面色红润、肌肤光滑,减缓生理机能老化。
组成当归(15克)川芎(8克)白芍(10克)熟地(15克)或: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15克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冲任虚损。
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
血瘕块硬,时发疼痛。
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用法现代服法:作汤剂,水煎服。
可一日服用三次。
早、午、晚空腹时服。
当归:味甘、辛,性温,入肝、心、脾,能补血调经、活血止痛。
熟地:味甘,性微温,入肝、肾,补血滋阴、填精益髓。
川芎:味辛,性温,入肝、胆,行气活血、镇定安神、祛湿止痛、疏肝散郁。
白芍:味酸苦、性微寒,入肝、脾,可补血柔肝、缓中止痛,肝健脾。
《唐本草》说它“益女子血”,现代中医认为它能够养血柔肝,对月经不调有着很好的疗效。
时节四物汤最合适服用的季节是夏季,小满、芒种时节左右。
中医药方[组成]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功用]补血活血[主治]营血虚滞证。
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经量少或闭经,表现为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4.若出现崩漏,则加入茜草根8克艾叶10克阿胶10克四物汤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随着4味药物的比例不同,四物汤可以发挥广泛的功能。
如重用熟地、当归,轻用川芎,则是一个补血良方;当归、川芎轻用或不用时,可以帮助孕妇保胎;重用当归、川芎,轻用白芍则能治疗月经量少、血淤型闭经等等。
此外,四物汤衍生出的无数“子方”、“孙方”在治疗妇科病方面也功不可没。
较着名的有桃红四物汤,该方剂是由四物汤加桃仁、红花而成,专治血虚血淤导致的月经过多,还能对付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四物汤加艾叶、阿胶、甘草后取名为阿艾四物汤,用来治疗月经过多,是安胎养血止漏的要方;四物汤加四君子汤后,名“八珍汤”,能气血双补;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芪、肉桂,则成为老百姓非常熟悉的十全大补汤。
四物汤加减134方吴正伦明代医家(1529-1568年)。
字子叔,号春岩子。
安徽歙县人。
幼年丧父,家贫而刻苦攻读。
后游医至山东、北京等地,名噪一时。
明神宗幼年病、穆宗贵妃病,均由其治愈。
曾获穆宗嘉奖,后因太医院御医妒其术,被骗用毒酒药致死。
著有《医验录》、《虚车录》、《养生类要》、《脉证治方》、《治人心鉴》。
方多切用,示人以方证模式,依症加减,灵活不乱,方药加减变化中贯穿六气四因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痰毒湿瘀及脏腑辨证用药经验,今将吴氏得意之作四物汤的134种加减方,含盖了内妇儿外各科整理出给大家参考。
四物汤血主方。
生血去热。
补虚益精。
主女人用。
男子血虚。
亦宜用之.川芎(清阳、和血行血、肝经药、春天倍用、女人加此味,去芦八分)。
川归(润中、和血养血、肾经药、冬月倍用,去芦酒浸晒干、一钱五分)。
芍药(白缓中、赤破血、心脾、经药、夏月倍用、酒炒一钱二分)。
地黄(凉血用生、补血用熟、滋阴生血、肺经药、秋月倍用、姜汁浸晒干、一钱、男子加此味)。
上为咀。
每服姜一片。
水煎食远服。
随有他症。
根据后加减。
此方春宜加防风。
夏宜加黄芩。
秋宜加天门冬。
冬宜加桂枝。
此常服顺四时之气。
而加减未有不中者也。
一、内科1 血虚腹痛。
微汗恶风。
加官桂(七分)、倍芍药、2 嗽痰。
加桑白皮、杏仁、麻黄、贝母(各等分)。
3 大便秘。
加桃仁、大黄、麻仁、枳壳(减半余各等分)。
4 血虚头眩。
加天麻、防风、荆芥穗(各一钱)。
5 虚寒脉微。
气难布息。
不渴。
便清。
加干姜附子(各一钱)。
6 中湿。
身重无力。
身冷微汗。
加苍术、白术、白茯苓(各一钱二分)。
7 筋惕肉瞤。
属血虚也。
加天麻、人参(各一钱伤寒筋惕肉自有本条)8 转筋属热。
加酒芩、红花、木瓜、苍术(各等分)。
9 两胁胀满。
加枳实、半夏(各八分)、白术(一钱)、去地黄、10 身上虚痒。
加黄芩、防风、煎调浮萍末(一钱)。
11 小便秘涩。
属血虚。
加茯苓、泽泻(各八分)、牛膝(一钱)、甘草梢(五分)。
12 盗汗属阴虚者。
加麦门冬、知母、黄、浮麦、麻黄根(各等分)。
13 自汗。
加人参、黄、麻黄根(各一钱)、桂枝(五分)。
14 劳瘵阴虚火动。
加白茯苓、贝母、陈皮、款冬花、杏仁、黄柏、知母(各一钱)、甘草(三分)有热。
再加秦艽、地骨皮(各一钱)。
15 阴虚喘嗽。
或吐红者。
加知母、贝母、黄柏、五味子(十二粒)、人参、麦门冬、桑白皮、地骨皮、牡丹皮、款冬花、紫菀(各等分如肺火盛者去人参换沙参)。
16 阴虚发热。
烦渴不能坐卧。
加麦门冬、山栀、黄柏、知母(各一钱)。
17 阴虚潮热。
加柴胡、知母、黄芩、地骨皮(各一钱)。
18 半身不遂。
左边。
加桃仁、红花(各八分)、姜汁(半盏)、竹沥(一盏)。
19 血痢。
加黄连、荆芥穗、地榆(各一钱)、木香(五分)、枳壳(七分)。
20 风虚眩运。
加天麻、秦艽、羌活(各一钱)。
21 香港脚冲心。
加炒黄柏(一钱)。
22 口干烦渴。
加麦门冬、乌梅(各一钱)。
23 四肢冷气痛。
加良姜、玄胡索、木香、吴茱萸(各等分)。
24 血气虚弱。
起则无力而倒。
加白术、陈皮、人参(各一钱)。
25 血虚刺痛。
五心热。
加山栀、香附、乌药(各一钱)、官桂、青皮(各五分)。
26 血虚甚者。
加人参、附子(各一钱)、暑月。
再加麦门冬(八分)、五味子(十粒)。
27 腹中积血气块。
加木香(五分)、三棱、莪术、干漆(各八分)。
28 乍寒乍热。
加人参、白茯苓、柴胡(各一钱)。
29 血虚成痿。
加苍术、黄柏、下补阴丸。
30 老人性急作劳。
两腿痛。
加桃仁、陈皮、牛膝(各一钱)、甘草(生五分)、入姜汁(半盏)服三四剂而安。
31 少年患痢。
用湿药大过。
致痛叫号。
此恶血入经络也。
加桃仁、红花、牛膝、黄芩、陈皮、(各八分)、生甘草(五分)入姜汁半盏。
水酒煎服三四帖。
或十数帖而安。
32 午后嗽。
即阴虚嗽也。
加黄柏、知母、天门冬、栝蒌仁、贝母(各八分)。
33 贪劳人。
秋深发热。
浑身发热。
手足皆疼如。
昼轻夜重。
倍川芎、芍药,加人参(一钱五分)、五味子(十五粒)、如病加喘。
手足仍疼。
再加人参、白术、牛膝、桃仁、陈皮(各一钱)、生甘草(五分)、槟榔(七分)、生姜三片。
煎服五十帖而安。
34 衄血。
加黑山栀仁、黄芩麦门冬、牡丹皮、扁柏叶(各一钱)、入童便(半钟)。
35 又法、本方加麻黄(三钱)、葱白三根一服汗即止、36 吐血。
加牡丹皮、黑山栀仁、童便浸香附、犀角、藕节、京墨(各等分)入童便半钟煎、又法以患人吐出血。
取起烙干。
研为细末。
以当归煎汤调下。
此吴球子血导血归之法也。
37 咯血。
加麦门冬(一钱五分)、童便(二盏)、姜汁(半盏)、青黛(一钱)、山栀仁(炒黑一钱)38 唾血。
加天门冬、麦门冬、知母、贝母、百部、熟地黄(各一钱)、黄柏(八分)、桔梗、远志(各五分)。
39 咳血。
痰火伤血也。
加贝母、栝蒌仁、青黛香附、杏仁、阿胶(各八分)、童便(二盏)、姜汁(半盏)肾虚肺痿咳血。
加天门冬、麦门冬、知母、贝母、紫菀、桔梗、玄参、杏仁、阿胶、薏苡仁(各等分)。
40 痰涎血。
出于脾也。
本方去川芎、地黄,加黄、黄连、甘草、陈皮、山药、薏苡仁(各等分)41 大便下血。
即肠风下血也。
热者。
本方加炒山栀、牛胆、槐实、黄连、枳壳、阿胶、荆芥穗、升麻(少余各等分)虚者。
加人参、白术(各一钱五分)、黑干姜、升麻(各五分)、陈皮(八分)、甘草(三分)。
42 小便溺血。
加山栀、木通、小蓟琥珀(各等分)或本方煎调下牛膝膏亦妙。
(按小便血痛者为血淋。
自有本条。
不痛者。
为溺血也。
)。
43 小儿尿血。
本方煎调发灰。
(一钱五分)、生甘草末(五分)或本方煎调五苓散,加棕榈灰发灰(各一钱)大人小儿俱妙。
44 血淋。
加木通、大黄(各一钱五分)、桃仁、红花(各一钱)、车前子、琥珀(各八分)赤茯苓、甘草梢、泽泻、青皮(各七分)或本方调下牛膝膏。
45 女人血崩。
加白术、黄连、地榆(各一钱五分)虚崩。
加人参、白术、黄、麦门冬、山药、陈皮(各等分)、升麻、甘草(各三分)。
46 血虚眼暗。
或肾水虚不能远视。
加甘菊花、枸杞子(各一钱五分)。
47 风热赤肿。
火眼。
加防风、甘菊花、黄连、黄芩、龙胆草(各分)。
48 痔漏。
加人参、白术、黄连、生地黄槐实(制)、条芩(各一钱)、荆芥穗、枳壳(各七分)、升麻、甘草(生各三分)肠风脏毒加同。
49 脱肛血虚。
加阿胶、枳壳(各八分)、升麻(三分)。
50 下焦无血。
小便涩数。
加黄柏、知母、牛膝、甘草梢(各等分)。
51 疟疾。
若间一日连发二日。
或日夜各发。
加人参、白术、黄、知母、柴胡、青皮(各等分)。
52 老人气短。
小便不通。
加人参、黄芪(各一钱)煎吞滋肾丸。
53 性急人味浓。
常服燥热之药。
左胁红点痛。
必有脓在内。
加桔梗、生甘草(少)、香附(多)生姜煎服、十余帖。
痛处肿。
针出脓。
再用本方十余帖调理。
54 老人因疝多服乌附热药。
发疽淋痛。
叫号困惫。
加牛膝浓煎大剂。
服五七帖。
55 中风血虚。
加姜汁(半盏)、竹沥(一盏)能食。
去竹沥,加荆沥。
56 筋骨痛。
及头痛。
脉弦如疟状。
加羌活、防风、北五加皮(各八分)。
57 喉干躁痛。
加玄参、桔梗、荆芥、黄柏、知母(各等分)立已。
58 血虚头痛。
加天麻、细辛、甘菊花(各八分)、倍川芎。
59 血虚两胁肋痛。
加木香、玄胡索(各七分)、官桂、青皮(各四分)、枳壳(六分)、香附(一钱)。
60 小腹遶疞痛。
加官桂、木香、玄胡索、没药(各等分)61瘀血结块作痛者。
加桃仁(一钱五分)、大黄(三钱)、芒硝(一钱五分)。
下尽黑血。
痛即止。
62 妇人血滞。
同此加用。
63 男妇虚劳气弱。
加人参、白术、陈皮、黄(各一钱二分)、甘草(三分)。
64 喘嗽胸满。
昼轻夜重。
加枳、麻黄、杏仁、半夏(各一钱二分)65 烦躁加人参、知母(各八分)、石膏(一钱五分)、竹叶(二十片)。
66 心血虚。
不得眠。
去川芎,加人参、黄、酸枣仁、圆眼肉、麦门冬、石菖蒲(各等分)煎服。
仍服朱砂安神丸。
或补心丹。
二、妇科67 妇人下元虚冷。
无子息。
加附子(制)、肉苁蓉、蕲艾、香附(各等分以下并妇人症)。
68 血气上冲心腹。
肋下满闷。
经水闭。
加木香、槟榔、青皮、乌药、红花(各五七分)。
69 赤白带。
腰腿疼痛。
加防风、白芷、赤石脂、黄柏、苍术、乌药(各等分)。
70 脐下冷。
腹痛。
腰脊痛。
加木香(五分)、玄胡索、吴茱萸(各八分)、官桂(五分)、苦楝(七分)、香附(一钱)。
71 气冲经脉。
月事频并。
脐下痛。
加官桂、香附、倍芍药、72 经水欲行。
脐腹绞痛。
加玄胡索、牡丹皮、槟榔(各八分)、木香、吴茱萸、红花(各五分)。
73 经水過多。
别无他症。
加黄芩、白术、荆芥穗(各等分)。
74 经水如黑豆汁色。
加黄芩、黄连、荆芥穗(各等分)。
75 经水少而色红和。
加红花(五分)、倍当归、熟地黄。
76 癥瘕血积。
加三棱、莪术、官桂、干漆、瓦楞子(粉各等分)。
77经水适来适断。
往来寒热者。
加小柴胡汤。
78 胎动。
加艾叶、香附子、紫苏、大腹皮、白术、黄芩、枳壳(各等分)。
79血枯经闭。
加桃仁、红花、鹿角屑(各一钱)、倍当归、熟地黄、80 下血过多。
肌肉黄瘦。
加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少)、官桂(五分)、陈皮(各等分)。
81妇人损伤血气。
或忧郁所伤。
致五心烦热。
加麦门冬、黄芩、柴胡、百合、地骨皮、山栀、香附(各等分)。
82 经水或前或后。
加牛膝、泽兰叶、益母草(各等分)83 赤白带。
日久不止。
加人参、白术、本、牡丹皮、川续断(各等分)。
84 经水过期者。
血虚也。
加参、、白术、陈皮(各一钱)、升麻(四分)。
85经水不及期者。
血热。
加芩连之类。
肥人兼痰治。
加半夏、茯苓、贝母、陈皮、山栀、香附之类。
86 经水紫黑有块者。
加芩连、香附(各等分)。
87 经水将行作痛者。
血实兼郁。
加桃仁、红花、牡丹皮、玄胡索、黄连、香附(各等分)。
88 经水行后作痛。
加参术各一钱,红花三分89 经水不调。
而血色淡白者。
亦虚也。
加参术、阿胶(各等分)。
90躯脂生满经闭者。
加南星、半夏、香附、黄连(各等分),去地黄。
91 临经时遇烦恼。
作心腹腰胁痛。
不可忍者。
加桃仁、红花、玄胡索香附、青皮(各等分)92 经水过多。
旬余不止。
加荆芥穗、续断、黑干姜炭(各八分)、炙甘草(四分)虚者。
再加参术调理。
93 经水色如黄浆水者。
此胃中湿痰也。
加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细辛、苍术(各等分)94 经水下如屋尘水者。
加续断、蔓荆子、赤石脂(各等分)。
95 经水感寒。
本方。
去地黄,加白芷、柴胡、干葛、紫苏(各等分)。
96妇人血虚。
往来潮热。
加柴胡、白茯苓、地骨皮(各八分)、荆芥、薄荷(各六分)、甘草(三分)。
97 胎痛。
皆由血少。
加砂仁、香附、紫苏叶(各八分)。
98 半产。
多在三个月。
或五个月者。
加人参、白术、陈皮、阿胶、艾叶、条芩、甘草(少余各等分)。
99 瘦弱妇人。
子宫干涩。
加阿胶、香附、黄芩、红花(少余各等分)。
100 妇人性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