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征】四物加减汤治疗阴虚火旺
- 格式:docx
- 大小:15.05 KB
- 文档页数:1
留香阁医话——妇科专题之“更年期综合征”(讲稿摘录)现在咱们开始讲妇科这个专题。
妇女更年期综合症,这是妇科比较常见的一个病。
临床上诊断起来不难,我们都知道《黄帝内经》上讲,妇女的生长以七为周期,二七一十四天癸至,七七四十九天葵止,这一个是开始,一个是结束。
就是说妇女七七四十九岁就到了绝经期,这个月经就开始慢慢地减少,最后直到停止。
在减少到停止的这个过程中,会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官能症状,或者交感神经症状。
比如说在临床上可以看到,病人一来不会很安静的坐你面前等着你摸脉,等着你说什么,那这就是心烦躁动。
这类病人典型特征就是头面轰热,病人说这个热、无名的火突然就来了,一会就热到脸上了,但是很快就过去了,就像潮水一样。
轰热的过程中会突然出汗,汗出完以后,可能就是心慌心跳,我们简称为心悸。
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伴随着一些心神不安、脾气暴躁,就是我们常说的没事找事,造成家庭的不和睦。
同时有些人可能还伴有失眠、耳鸣、高血压、高血糖、拉肚子,有些心慌很严重的等等。
这一大堆的症状怎么鉴别,我给大家教个简单的办法,在这些症状中,只要有那么两三项,就足够断定她是更年期综合征。
你可以问她之前有没有这个现象,比如说往前推半年、三个月。
她要说以前是好好的,脾气很腼腆从来不发火,这时候突然就变化了,出现这个症状。
你就可以断定她是更年期综合征。
她的表现就是交感神经紊乱,中医叫肾精不足虚火上升,从西医上讲是雌激素不足,引起她身体一系列的不适。
因为在她有雌激素的时候,五脏六腑配合的都很好,很平衡的。
现在你突然把火撤了,雌激素分泌不足了,五脏六腑就不适应了,在没有达到新的平衡时,造成各种功能上的紊乱,就会出现这么多的症状。
你不要管她有几个症状,我刚才给你们讲辨证的要点,就是她以前没这些症状,突然就在这个年龄段出现了,那基本上就是更年期综合征。
还有人血压突然高了,到医院大夫叫他吃降压药,我说你别听他的,你以前是不是没有高血压?我说这就不是高血压,更不用终身吃降压药。
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自拟安神汤加减方的应用效果及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自拟安神汤加减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应用效果及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
方法选取2021.01至2022.12收治的112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自拟安神汤加减方治疗。
比对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焦虑和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烘热出汗、烦躁易怒、失眠、健忘、皮肤瘙痒、阴道瘙痒等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低;观察组焦虑、抑郁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应用自拟安神汤加减方治疗,效果优良,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症状积分,改善焦虑、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优选。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自拟安神汤加减方;应用效果;焦虑、抑郁症状女性在围绝经期常易出现相关疾病,以更年期综合征较常见,是因性激素水平变化而表现出一系列相关生理、心理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
更年期综合征发生后,患者普遍存在潮热、焦虑、抑郁等症状,部分伴有胸闷、心悸、骨质疏松等症状,降低生活质量[2]。
更年期综合征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时,以雌激素补充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可缓解患者的相关症状。
但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效果有限,随激素类药物使用时间的延长,易发生心脑血管危害性等严重不良反应和生殖系统增殖性病变。
近年来,随中医发展,接受中医治疗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人数日渐增多,且获得了良好地治疗效果,已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3]。
相关研究表示[4],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行自拟安神汤加减方治疗,疗效优良,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鉴于此,本文以2021.01至2022.12为研究背景时间,以112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常规西医药物+自拟安神汤加减方治疗,试图探究自拟安神汤加减方治疗效果。
更年期综合征方(原名知柏地黄汤)等方药:熟地30克,山萸肉、黄柏、淮山药各15克,知母20克,炒丹皮、茯苓、泽泻各10克。
加减变化:心烦易怒加郁金、柴胡、川连;心悸失眠、心神不宁加枣仁、合欢皮、煅龙骨、煅牡蛎;头晕、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加炙鳖甲、枸杞子、怀牛膝、地骨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半个月为1疗程。
功效主治:更年期综合征。
疗效:孙平报告80例。
临床治愈56例,好转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2%(详见《江西中医药》2003年第1期)。
强直性脊柱炎方(原名加味独活寄生汤)方药:寄生、牛膝、杜仲、熟地、茯苓、穿山甲各15克,独活、当归、赤芍、白芍、党参各10克,秦艽、川芎、皂刺各12克,防风9克,细辛、桂心、甘草各3克。
用法: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30日为1疗程。
功效主治:强直性脊柱炎。
疗效:李燕梅报告27例。
痊愈10例,显效11例,好转5例,无效1例(详见《中医正骨》2002年第11期)。
乳腺增生方(原名化癖汤)方药:柴胡、薤白各9克,香附、郁金、枳壳各10克,木香、甘草各6克,全瓜蒌12克,公英3克,青皮、连翘各15克。
加减变化:经前乳房胀痛加淫羊藿;烦躁易怒加生栀子;肿块硬、痛甚加生牡蛎、莪术;乳房下垂、体倦乏力加白术、茯苓、黄芪。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用三苯氧胺片10毫克(头昏、乏力、恶心等改5毫克,并加用维生素B62片/日3次)每日2次口服。
均月经净后第5日开始,用15日。
用3个月经周期。
功效主治:乳腺增生。
疗效:刘秀省报告60例。
治愈32例,好转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详见《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年第6期)。
胆囊炎方(原名加味逍遥散)方药:柴胡、当归、白芍、白术、枳壳、生大黄(后下)、炒谷芽、炒麦芽各10克,茵陈、元胡、云苓各20克,公英30克,鸡内金12克,金钱草15克。
加减变化:痛甚加莪术;恶心加竹茹;苔黄厚腻加黄芩、胆南星、法半夏;腹胀甚加郁金、绿萼梅、菖蒲。
如何调理女性更年期综合症(山东省文登市肿瘤医院山东文登 264400)【关键词】调理;更年期; 综合症【中图分类号】r3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042-02随着时代发展的快节奏,尤其是职业女性,来自生活工作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使很多女性的更年期提前到来,严重影响很多妇女的身心健康,所以如何顺利度过更年期,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笔者从事中医20多年,下面谈一下临床治疗体会,以供同道参考。
更年期综合症是妇女年近五旬,由于肾气渐衰,冲任两脉虚弱,天癸渐绝,经血不足,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如月经紊乱,时有烘热汗出,头晕耳鸣,烦躁易怒,怔健忘,失眠多梦,焦虑抑郁等;又或精神不振,面色晦暗,形寒肢冷,面目虚浮,便溏,尿频等,这可因人而异;西医认为:更年期综合症是女性在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至消失而出现的一组内分泌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综合症状。
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月经开始失调,并可引起骨质疏松,动脉硬化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约85%的更年期妇女可出现该症,严重影响妇女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女性的平均寿命延长,因此,更年期综合征的调理显得尤为重要。
1 中医治疗中医主要是辨证治疗。
本病临床上可见于肝肾阴虚、肝郁气滞、脾肾阳虚、心肾不交型,但以肝肾阴虚、肝郁气滞为多见。
1.1 肝肾阴虚型: 症见月经先期或先后不定,经血鲜红,量或多或少,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烦躁易怒,怔健忘,舌红少苔而脉细数。
治宜滋养肝肾,佐以潜阳并稍加温阳之品,此即张景岳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意。
方用左归饮合二至丸加龟板、仙灵脾。
其中熟地15g,山药20g,山萸肉15g,,云苓20g,枸杞子15g,生龟板30g,仙灵脾6g女贞子15g,旱莲草20g,炙甘草6g。
水煎服。
若阴虚水不涵木出现烦躁易怒,坐卧不安,情绪激动,悲伤欲哭等症状,则宜用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四物汤加减方治疗内妇科疾病四物汤来源于《和剂局方》。
其药物组成是当归10克,地黄(生地或熟地)12克,白芍10 克,川芎6克。
方中当归补血活血,地黄补血滋阴,2味药重在补血,为本方君药;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为臣药,川芎行血中之气,为行气活血药,并使全方补而不腻,为佐使药。
本方组成少而精,配合恰当,既是补血剂的主方,又是活血的基础方剂。
余在45年临床中常以四物汤为基础方治疗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眩晕、胸痹、胃痛、腹痛、单纯性肥胖症、低热症、神经衰弱、汗症等多种内科病及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不定期、月经过少、月经过多、闭经、痛经、阴道炎、盆腔炎、不孕症等多种妇科病,收效满意,灵活运用到出神入化之程度,具体加减经验方如下。
1.丹栀四物汤【经验方组成】牡丹皮10克,焦山栀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15克,赤芍10克,炒黄苓10克,荆芥炭10克,侧柏炭10克,甘草3克。
【适应范围】适用于上消化道出血、衄血及经期超前,经量过多,色鲜红或紫红以及经期出现周期性鼻出血或吐血(倒经),伴有面色红赤,心烦口渴,喜冷恶热,苔黄舌边红、脉数而有力。
辨证属于血热证,治以清热凉血。
2.姜桂四物汤【经验方组成】官桂6克,干姜6克,当归10克,赤芍、白芍各10克,川芎10克,吴茱萸5克,延胡索15克,牛膝12克,丹参 15克,炙甘草3克。
【适应范围】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腹痛、脉管炎及闭经,经期延后,量少色暗红,质稠有血块,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减,苔白或质紫,脉沉紧或迟。
辨证属于血寒证,治宜温经散寒。
3.桃红四物汤【经验方组成】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 克,生地黄12克,川芎10克,牛膝15克,香附10克,延胡索15 克,丹参15克。
【适应范围】适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脉管炎及闭经,经期延后,量过少或过多,延久淋漓不尽,色紫暗,质稠、血块多且大,经期小腹疼痛剧烈,按之更甚,或见下大血块后痛减,舌质青紫或见小瘀点,脉弦涩。
【二仙汤加减:调理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一)陈某某,女,51岁2019-2-22初诊主诉:经行头晕多年现病史:月经5-6/27天,常有来月经时头晕(前额为主),伴腰酸腿软,lmp2.22。
常有小腿抽筋。
烘热汗出,颈及以上明显,怕风怕冷。
体型较胖。
舌淡暗苔白腻,脉沉细。
既往史:盆腔积液,宫颈囊肿。
诊断:绝经前后诸症气血不足,阴阳失调处方:1.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用药:当归10g 熟地10g 川芎30g 白芍15g 仙茅10g 仙灵脾10g 巴戟天10g 黄柏6g 知母6g 天麻15g 蔓荆子10g 白芷10g 柴胡10g 怀牛膝20g,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2次服2.仙灵骨葆胶囊2盒,3粒,2次3.维D钙咀嚼片1盒,1片,1次2019-3-6复诊头不晕,出汗正常,怕冷好转,小腿抽筋减轻。
1.守上方加黄芪15g,7剂2.仙灵骨葆胶囊1盒,3粒,2次2019-3-28随访无明显不适(二)杨某某,女,51岁2019-7-20初诊主诉:怕风怕冷6年现病史:严重怕风怕冷,多处治疗调理,效果不明显。
44岁绝经,有时烘热但无汗。
口干口苦。
纳一般,寐可。
大便一天2-3次,小便黄,夜尿2-3次,易疲劳。
舌麻手麻。
舌胖淡暗,苔白腻微黄。
脉虚弦寸浮。
诊断:绝经前后诸症阴阳失调处方:二仙汤合小柴胡汤加减用药:仙茅20g 仙灵脾20g 巴戟天10g 黄柏10g 知母10g 当归10g 柴胡10 黄芩10 法半夏10g 党参15g 龟板(先煎)10g 防风10g 甜叶菊3g,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2次服2019-8-5怕冷减轻,仍口干口苦,有时舌麻手麻守上方合桂枝汤加减:仙茅30g 仙灵脾30g 巴戟天15g 黄柏10g 知母10g 当归10g 柴胡10 黄芩10 天花粉15g 党参15g 女贞子15g 墨旱莲15g 桂枝10g 白芍10g 鸡血藤15g 乌梢蛇6g 炙甘草6g,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2次服2019-8-15怕冷减轻,口干口苦减轻,无手麻,有时舌麻。
中医证治更年期综合征及更年汤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谓之“经断前后诸证”,责之肾气、肾精亏虚,天癸匮乏而将枯竭。
补肾填精乃为正治。
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不可一味蛮补。
天癸将竭,乃人身之自然规律使然,不察间甚而蛮补之,不仅欲速而不达,反有可能进一步扰乱自稳调节功能,而致变证丛生。
二是肾与它脏关系密切,肾病往往累及他脏,反之亦然,故治更年期综合征,贵乎以患者之主要证候为依据,审证求因,审因论治,调节肾与有关脏腑之功能,俾其气血阴阳趋于相对平衡,自可安度更年期。
笔者治斯证,除常用补肾填精法外,尚用过下述诸法而取效者。
•调理阴阳患者时寒时热,颜面潮红,心神不宁,坐卧不安(诸症均一、二分钟即止),一日数度至十数发,夜寐多梦,晨起微感呕恶,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此乃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兼心肝血虚,三焦郁热。
用柴胡桂枝汤合酸枣仁汤化裁:柴胡、黄芩、法夏、酸枣仁各10克,北沙参、茯苓各15克,大枣、白芍各12克,炙甘草、生姜各6克,桂枝3克。
•滋肾清肝腰酸膝软,胸胁隐痛、灼热,耳鸣耳聋,烦躁易怒,口干苦,舌红,苔薄黄少泽,脉弦细数。
此乃肾阴亏虚,肝郁化火。
用滋水清肝饮合一贯煎、二至丸化裁:生地15克、山药15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柴胡10克、白芍12克、焦山栀5克、酸枣仁10克、北沙参15克、金铃炭10克、炙女贞30克、旱莲草30克。
•交通心肾五心烦热,急躁,失眠,盗汗,口干欲饮,舌尖红赤,苔薄黄欠润,脉细数或左寸独大。
此乃肾阴亏虚,心火偏亢,即“心肾不交”。
用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加味:黄连6克、黄芩6克、白芍10克、阿胶10克(烊化)、鸡子黄一枚(冲入药汁中)、肉桂粉1克(吞服)、生地12克、白薇12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
•清火化痰熄风腰腿酸痛,手足有蚁行感,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胸膈满闷,时而呕逆,口苦咽干不欲饮,舌脉无定体。
此证以肾精亏虚,水不涵木为其本,以少阳相火上炎挟痰饮上逆为其标,本虚标实,本缓标急。
【更年期综合征】四物加减汤治疗阴虚火旺
1、四物加减方
生地黄20g、牡丹皮10g、白芍15g、当归6g、黄芩10g、白薇10g、女贞子10g、玄参15g
此方治疗阴虚火旺,五心烦热,躁扰不宁,睡眠不安,情绪激动,阵发性出汗,西医诊断为神经功能紊乱,焦虑症或者轻度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2、张志远老中医医案医话
生地黄凉血较佳
生地黄性味甘寒,清热养阴、凉血生津。
医舌绛口渴、肺燥咳嗽,手足心燔灼,血热发狂,大便干结,邪入营血,吐衄、崩漏、二阴下血,鲜者最佳。
老朽应用,治阴虚血热、火旺,解除内在燥邪。
1970年遇一妇女,医院
论为轻度精神分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围绝经期综合征。
舌红无苦、坐卧不宁、口干、手足心灼热、阵发性出汗、大便两日一解,体温37℃左右。
吃丹栀逍遥散、知柏八味丸无效,从江苏丰县来济寻治。
曾给予四物汤加减,计生地黄20g、牡丹皮10g、白芍15g、当归6g、黄芩10g、白薇10g、女贞子10g、玄参1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用10天,虽见功力,手足心发热烫手,仍然未退。
乃师法《千金》三物黄芩汤,将生地黄增至60g,继饮没停,疗效显现,又饮20剂,症状消失,宣告已愈。
由此可见,生地黄的清火、凉血居于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