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丽乡村电子商务网点建设专项规划引导

美丽乡村电子商务网点建设专项规划引导

美丽乡村电子商务网点建设专项规划引导
美丽乡村电子商务网点建设专项规划引导

美丽乡村电子商务网点建设专项规划引导

1、规划内容

对接电商市场主体,对构建美丽乡村网络销售平台建设提出实施措施。明确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对村庄内的电商基础设施提出规划完善行动措施,确定选址、规模、功能、标准等建设要求。提出农村电商培训计划。

2、规划指引

(1)对接电商市场主体,构建美丽乡村网络销售平台

加强与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借助其资源优势,共同完善、拓展、创新全市农村电商发展模式,构建具有美丽乡村特色的网络

展示销售渠道,打造集网上交易、仓储物流、品牌运营、物流保障、产品展示于一体的电商金融运作、.

交易服务平台。

规划构建农村电商发展生态圈,实现农村电商集群式发展。加强与信用社、电信运营商、供销合作社、物流服务工资等服务供应商合作,为电商平台聚集配套的融资、网络通信、信息通信、信息服务、物流运输等优质资源。

(2)加强农村电商服务网点、通信网络、交通等基础设施

完善村庄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着力解决农产品、农村制品的物流标准化、仓储设施建设等。规划依托村民服务中心、超市(便民店)、市场、邮政便民服务网点、供销等村庄公共服务设施,新建或改造农村电商服务站,精品村服务网点面积20平米以上,要有专业的服务人员,达标村服务网点设在其它农村流通站点内,电商服务区域要有兼职的服务人员。.

规范村庄电信线路的架设,推动4G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实现宽带和4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打通断头路,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完善“村村通”工程,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支撑体系。

(3)开展各类农村电商培训

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社会提供互联网知识技能

培训。建立专业的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实现培训常态化。开展电商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网络营销和电商应用能力;开展各级党政干部的培训,提升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决策和指导能力;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定向培训,增加就业,营造氛围。

(4)提升农村电商应用水平

1)支持农村产品交易模式创新发展。以农产品、农村制品等为重点,发展民俗产品、手工艺品、特色产业,开设电商专区。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邮政局所、快递网点和

社区直接对接,开展生鲜农产品“基地+社区直供”电子商务业务。整合各类资源,逐步建立覆盖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全程的经营体系,提高市场信息传导效应,引导农民开展订单生产。加大电子商务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做好农村产品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规范指导,扶持培育农村产品网商,加强农产品供应企业质量管理。

2)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旅游。

推动旅游产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开发“智慧旅游”项目。结合地域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对接第三方旅游平台,采取商务度假、疗养、峰会、演出等多种形式,发展个性化、体验式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充分挖掘市场需求和消费潜能,不断创新完善经营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实现乡村旅游业的全面升级。

3)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依托电商平台、农资店、供销合作社农资连锁店、农村邮政局所、乡村快递.

网点、农村电商服务网点等,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开展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电子商务,为农民提供优质、实惠、可追溯的农业生产资料。组织农资企业和研究机构,将农资研发、生产、销售与指导农业生产相结合,通过网络终端提供农业专家服务,加强使用技术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宣传、应用和推广农业科研成果。

4)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逐步

增加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功能。鼓励与服务业企业、金融机构等加强合作,提高大数据分析能力,在不断完善农民网络购物功能的基础上,逐步叠加便民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服务水平。与城市社区电子商务系统有机结合,实现城乡互补和融合发展。

(5)推动电子商务深度融合

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开展

“互联网+美丽乡村”行动计划,改善农村消费引入电子商务手段,

环境,提高消费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美丽乡村产业集群式发展。与精准扶贫相融合。将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体系,提高扶贫工作在线化、数据化水平,推动精准扶贫开发升级。加强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开辟贫困老区特色产品交易专区,创新贫困地区传统土地流转经营模式,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