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鸭霍乱是什么原因引发的?怎么医治?鸭霍乱是由于气温较高、饲养管理不当或巴氏杆菌感染而引发的,医治该病需先对患鸭进行隔离,然后再进行对症医治,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取适量给病鸭服用。
由于该病危害大,且具有沾染性,所以在医治病鸭的同时,也应对其所接触过的环境及用具进行消毒,加强未感染鸭群的预防。
鸭霍乱是什么引发的?鸭霍乱又称鸭巴氏杆菌病、鸭出败,是养鸭业常见的一种沾染性疾病,一旦爆发将会对养鸭场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近年来养鸭户也加强了预防,所以现在发病率并不算高。
即便如此,我们仍不可轻视,而忽视了该病的防控。
据了解,本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每年春季产生较多。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引发本病产生的几方面原因:1、病菌感染。
当鸭子接触了感染有巴氏杆菌的食品、环境、用具或病鸭时,被感染的几率就非常大了,这也是为何一个鸭场一旦有发病,很快会导致更多鸭子感染的原因。
2、鸭子本身因素。
当鸭子本身营养不良、体抗力降落、体质差时,会成为此病的诱因之一。
3、管理不当。
这是本病爆发的常见且主要原因,特别是在气温高但不稳固,阴雨湿润,饲养或管理不当引发应激时,很容易提高该病的易发性。
4、易感日龄。
虽然各个阶段的鸭子都会感染此病,但从多年来实际情形来看,青年鸭和产蛋鸭产生率较高,特别是产蛋鸭,而雏鸭则一旦感染死亡率较高。
鸭霍乱怎么医治?医治本病的方案有多种,具体的建议结合病鸭实际病情,挑选合适的方法。
今天在这里简单介绍几种医治方法,供参考。
方案一用鸭疫康100g/150kg饲料,混饲投服,每天2次,连用3-5天。
对于病情严重的鸭子,医治时可酌情增加药量。
方案二用头孢先锋100g/330kg,混饲服用,每天2次,连用3-5天。
具有杀灭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作用。
方案三先让病鸭停止饮水1-2个小时,然后再进行医治,可用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500g/600公斤水,混饮投服,集中1小时内饮完更好,连用3-5天。
若需与其它药物同时使用,建议在医嘱下科学搭配药物医治。
蛋鸭巴氏杆菌病诊治一例2006年11月16日清晨,宝应县养鸭大户衡某发现自己饲养的1100只210日龄高邮麻鸭,有35只突然死亡,56只口鼻流黏液、不肯站立,270只不肯下水。
衡某清理、更换了鸭栏中的饲料和饮水,并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和维生素C,但情况未能改变。
16日下午笔者前往诊治时,鸭又死亡28只。
临床症状:病鸭羽毛蓬松,精神萎顿、缩头昏睡,不愿下水,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增加,嗉囊积食,体温升高至43-44℃,口鼻有黏液流出,呼吸困难,大多数病鸭出现腹泻症状,排绿色或黄绿色恶臭稀粪,有的混有血液。
病程不足半天,有的仅见倒地挣扎,拍翅抽搐,迅速死亡。
剖检病变:病死鸭口腔、鼻腔、鼻窦、咽喉部积有多量黏性分泌物;皮下组织、腹膜及腹部脂肪有小出血点;心包膜增厚,心包内积有大量橙黄色透明液体,心内外膜、心冠脂肪有出血点;有的肺部出血;肝脏肿大、质脆,呈暗红色或黄棕色,表面散布针尖状出血点和针头大小、灰白色坏死点;脾稍肿,质地柔软;肾稍肿,有的有出血点;肠道出血,尤其以十二指肠和空肠弥漫性出血最为严重;盲肠扁桃体严重出血。
诊断:取病死鸭的心血和肝脾,制成涂片和触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见到大量两极浓染,两端钝圆、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进一步检查确定该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药敏试验发现该菌对青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阿莫西林、氟苯尼考高度敏感。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为鸭多杀性巴氏杆菌病。
治疗:每20-30公斤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1克喂鸭;每20-30公斤饮水中添加恩诺沙星原粉1克,连用5天。
每只病鸭肌注青霉素和链霉素各10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3天。
用灭毒王(含10%二溴海因)每克兑水3-5公斤,对鸭群、运动场、棚舍、饲槽、水槽、用具等进行全面消毒,再在棚舍地面撒一层漂白粉,铺上一层新垫草,以后每天更换垫草1次,喷雾消毒1次。
通过以上综合性防治措施,第二天发病鸭数、死亡数明显减少,第三天死亡停止,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315mg/kg,配成5%的溶液分点肌肉或者皮下注射,一天一次,连用三天。
同时使用青、链霉素1200万IU注射控制细菌感染。
5.3 对重症病牛同时采取强心、补液等支持疗法。
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病牛的体质。
经过上述治疗,三天后有效控制了病情发生。
6 讨论与小结6.1 死亡一头杂种牛单独应用抗生素基本无效果,加上不能及时诊断治疗,导致病牛体质虚弱,衰竭死亡。
6.2 硬蜱是传播本病的中间宿主,此牛场饲养管理差,导致全群牛基本上都寄生有硬蜱,未能及时灭蜱,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抵抗力,是有效降低本病发生的措施之一。
6.3 据有关报道称凡感染本病的病畜血液中长期带虫,对其他未感染的健康牛具有传染性,但本身对同种焦虫的再度感染具有免疫性。
6.4 此次导致整个牛场的牛几乎全部感染本病,是否与杂种牛对本病的易感性有关,还待进一步调查,或做对比实验研究证实。
中西医结合治疗鸭巴氏杆菌病朱成玉(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多种经营服务中心,滨海224500)中图分类号:S858.32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5235(2008)03-0181-011 发病情况滨海县东坎镇某养鸭户共饲养了36日龄的北京鸭1200只,2007年9月11日发病,整个鸭群采食量减少,其中20多只完全不吃,表现精神呆顿,离群独处,不愿下水游嬉,强行驱赶下水,则行动缓慢,第2天死亡7只,于是户主前来请笔者出诊。
2 临床症状病鸭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羽毛粗乱,两翅下垂,缩脖、厌食,嗉囊积食,喜饮,口中流出粘液,有些有摇头现象。
腹泻较为严重,排出腥臭的灰白或铜绿色稀粪,病情严重的瘫痪在地,不能行走。
3 剖检病变剖检可见肝脏肿大,质脆,表面有许多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
脾肿大,质脆。
肠道尤其是十二指肠呈卡他性和出血性肠炎,肠内容物血样。
心冠脂肪,心外膜有点状出血,肺出血。
4 实验室检查涂片镜检无菌取死鸭的血液和肝、脾涂片,作瑞氏染色,镜检,明显可见两极染色的球杆菌。
鸭疫巴氏杆菌病如何治疗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主要感染家鸭,野鸭亦有易感性。
本文介绍一下鸭疫巴氏杆菌病如何治疗,供养鸭的朋友们参考。
1、鸭疫巴氏杆菌病的病原是什么
本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主要感染家鸭,野鸭亦有易感性。
l周龄~8周龄雏鸭易感染发病,恶劣环境及大肠杆菌等并发病可促进发病,死亡率20%~75%不等。
2、鸭疫巴氏杆菌病的主要症状
急性病鸭眼鼻分泌物增多,咳嗽与喷嚏,腹泻及运动失调,病程2天~3天。
慢性者拉稀,消瘦,步态不稳。
部分病鸭有神经症状。
3、鸭疫巴氏杆菌病的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变为心包、肝周及气囊附着灰白色纤维素。
脾脏肿大,充血斑。
有时见鼻窦内黏液浓性渗出物。
4、鸭疫巴氏杆菌病如何治疗
氯霉素每千克0.4克~0.6克或每千克0.6克~0.8克土霉素,拌料投药3天~5天,配合使用b族维生素有较好的效果。
根据用药效果,交替使用庆大霉素、新生霉素及林肯霉素亦能显著降低死亡率。
平时应加强鸭舍通风、干燥、防寒及清洁卫生工作。
鸭疫巴氏杆菌灭活苗或与大肠杆菌混合灭活苗接种7日龄~10日龄雏鸭,可预
防本病。
櫇櫇櫇櫇櫇櫇櫇櫇殱殱殱殱兽医防疫收稿日期:2023 07 05一例临床鸭巴氏杆菌病的综合诊断郑 沾(玉环市畜牧兽医所,浙江玉环317600)中图分类号:S85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7307(2024)02-0029-002 鸭巴氏杆菌病(鸭霍乱)是鸭养殖中非常容易出现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常常呈现败血症经过。
该病的流行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闷热、潮湿、多雨季节较为多发。
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常会引发鸭子大批量死亡。
巴氏杆菌属于典型的条件性病原菌,在养殖环境较差,营养低下,卫生不佳的条件下,常发生内源性感染,致病菌进一步传播蔓延,发生疫情。
近日温州瑞安市某养鸭户临床发生疑似巴氏杆菌病,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采用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确诊。
1 发病情况病鸭多数为刚引进的低龄麻鸭,发病急,死亡率高;2批共3600羽鸭,2100多羽发病,死亡1300羽左右。
病鸭精神萎顿,不愿下水游泳,常落于鸭群的后面或独蹲一隅,闭目瞌睡。
羽毛松乱,两翅下垂,缩头弯颈,食欲减少或不食,渴欲增加,嗉囊内积食不化。
口和鼻有黏液流出,呼吸困难,常张口呼吸,并常常摇头,企图排出积在喉头的黏液,病鸭排出腥臭的白色或铜绿色稀粪。
对病死鸭进行剖检,可见心包积满淡黄色的液体,心肌及心内膜有充血或出血点;肝脏肿大,呈暗紫色,有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
2 实验室检查2.1 病料采集 对临床发病鸭进行扑杀,用棉拭子无菌采集肝、心血、脾、喉头等样品。
2.2 细菌分离培养 将采集样品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和马丁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h,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挑选典型菌落划线纯培养,观察纯培养菌落的形态、大小及结构,分别进行瑞氏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油镜观察细菌菌体染色属性、形态结构。
挑选目标菌落接种到LB液体培养液中进行扩繁,-20℃保存备用。
发现在鲜血琼脂培养基和马丁琼脂培养基上均见有细菌生长,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呈现灰白色、圆形、半透明、表面粘稠、光滑、边缘整齐的小菌落(图1)。
一例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治与体会作者:张琼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24年第07期摘要:鸭巴氏杆菌病又被称为鸭霍乱,鸭出血性败血症,是由致病性的巴氏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或者慢性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
该种疾病在青年鸭和成年鸭群体当中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养殖场中一旦发生该种疾病,就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向外传播蔓延,对一个地区的鸭养殖业构成毁灭性的打击。
为有效降低巴氏杆菌病的发生流行率,减少经济损失,需要加强该种疾病的流行特点调查,明确发病症状,并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加大。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病例,分析了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希望对更好地降低该类疾病的发生流行率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鸭巴氏杆菌病;诊断;防治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养鸭业规模较大,鸭肉产量居全国前列。
该地区拥有一些大型养殖企业和养殖基地,同时也有许多小型家庭养殖户。
养鸭业主要采用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模式。
大型养殖企业通常采用现代化设施如温室、自动化饲喂和管理系统来提高生产效益。
目前在鸭养殖业发展过程中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包括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的饲料配方、疫病防控等。
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养鸭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当地政府也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资金扶持、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以帮助养殖户和企业提升养鸭业的竞争力。
随着规模和数量的逐渐增加,养殖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一病高发的问题逐渐增加,基层地区的饲养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加强防治工作经验的有效总结,认真探讨像鸭巴氏杆菌病这类疾病的发生流行机制,并提前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防范,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1 流行病学1.1 病原学特征鸭巴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细菌,属于巴氏杆菌科。
病原为短杆状细菌,长度约为1~2 μm,直径约为0.3 μm。
细胞呈灰色或淡黄色。
巴氏杆菌为典型的好氧菌,需要有机营养物质来进行生长。
它无法利用碳酸盐作为唯一的碳源,通常从寄主动物身上获取所需营养。
Poultry Science可能出现的水中毒隐患。
综上所述,雏鹅水中毒后,治疗以补水、补盐为主,可用药治疗。
防治方面,仍主张结合发病直接原因以及雏鹅管理情况开展,避免出现脱水、喂养不当等问题,降低雏鹅的水中毒发生率。
(466000)河南省西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程连山㊉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鸭巴氏杆菌病是一种多见于1~8周雏鸭群中的常见细菌性疾病。
合理防治措施的应用,可降低鸭巴氏杆菌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
诊断分析鸭巴氏杆菌病发生后,病鸭的典型症状为咳嗽、脚软、稀便(多呈白色或黄绿色)、食欲减退、呼吸困难、体温升高(43.5P)、精神状态欠佳、饮水增加、口鼻分泌泡沫状粘液等。
该病一旦发生后,病情进展较快,部分病鸭可于发病后较短时间内死亡。
剖检变化剖检后,可见:①皮下组织、腹部脂肪均分布大量小血点;②肝脏,呈棕黄色,表面可见较多针尖大小的坏死灶(以灰黄色或灰白色为主);③胆囊伴明显肿大,剖开可见内部填充大量黄绿色油状液体;④肺脏充血,肺组织表面可见较多出血点;⑤十二指肠表面粘膜组织充血,局部粘膜组织脱落;肠系膜高度充血,表面可见密集分布的出血点。
实验室检查病鸭肝脏组织涂片经瑞氏染色后镜检,可见较多呈浅色小杆菌;细菌培养后,以革兰氏染色法处理,镜下可见较多两极浓染、无鞭毛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治疗方法①西医治疗:按照0.1%浓度,向鸭群饲料中混入适量磺胺座恶咻药物,持续用药3d 后,改用未拌药饲料进行饲养,连续饲养3d后,按照第一次药物剂量50%比例,再次向饲料中混入磺胺座恶咻,连用3d后,发病鸭症状基本控制;如未完全好转,或病鸭症状复发,可按照上述规律持续用药1~2个疗程。
如病鸭完全康复,可终止给药。
此外,还可经多途径用药模式,治疗鸭巴氏杆菌病。
具体方法为:分别向鸭群饮水及饲料中混入0.3g/L剂量黄便多糖可溶性粉剂、10%浓度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剂(剂量为:阿莫西林:饲料=1:1000),连续用药一周;同时给予病鸭肌肉注射20mg20%浓度的氟苯尼考注射液,用药频率每日1次,连续用药3d。
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治鸭巴氏杆菌病又称禽出败,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也是鸡、鸭、鹅共患的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成鸭。
一旦发病,表现发病急,传染快,死亡快,病情反反复复,造成养户经济损失严重,现将笔者对一例此病的诊治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及病状梁某,在塘基养有番鸭500只、泥鸭1000只、阉鸡300只,因场地没隔开,基本上是混养。
阉鸡首先患病,出现急性死忙。
两天后鸭子羽毛粗乱,精神沉郁,脚软,不愿走动,嗜睡,闭眼缩颈,打堆;流泪,眼眶周围羽毛湿润,鼻有黏液,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粪便稀,呈黄色或绿色;有部分鸭食欲废绝。
急性大量死亡,死鸭比较肥壮。
2 病变剖检可见死鸭口腔有很多黏液,气管充血,肺水肿;全身黏膜、浆膜、腹部脂肪出血;心包膜、心冠脂和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肠道出血,尤其十二指肠严重;脾脏肿大充血出血、有灰白色坏死灶;肝脏肿大,质地变硬,表面可见许多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
3 实验室检验镜检:取病死鸭肝、脾分别抹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卵圆形阴性小杆菌。
培养:取病死鸭肝、脾分别接种营养肉汤、营养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经37℃培养24小时后,营养肉汤出现均匀混浊,营养琼脂平板长出浅灰白色、圆形、湿润、露珠样小菌落,麦康凯平板不见菌落生长。
生化反应:本菌能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醇,产酸不产气,能发酵木糖、山梨醇,不发酵乳糖、鼠李糖,靛基质试验阳性,试验与V~P试验为阴性。
4 治疗巴氏杆菌对很多药物都敏感,药物治疗的效果较理想,一旦发生病情,迅速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用磺胺新诺明%均匀拌料,连用7天,病情得到控制。
5 小结巴氏杆菌病能在鸡、鸭等禽类中互相传染,所以鸡、鸭不要混养。
巴氏杆菌易出现耐药性,因此治疗时应选择敏感药轮换使用,疗程要有保证。
做好严格消毒工作和饲养管理,做好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对本病防制有很大的帮助。
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鸭巴氏杆菌病又称禽出败,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也是鸡、鸭、鹅共患的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成鸭。
一旦发病,表现发病急,传染快,死亡快,病情反反复复,造成养户经济损失严重,现将笔者对一例此病的诊治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及病状
梁某,在塘基养有番鸭500只、泥鸭1000只、阉鸡300只,因场地没隔开,基本上是混养。
阉鸡首先患病,出现急性死忙。
两天后鸭子羽毛粗乱,精神沉郁,脚软,不愿走动,嗜睡,闭眼缩颈,打堆;流泪,眼眶周围羽毛湿润,鼻有黏液,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粪便稀,呈黄色或绿色;有部分鸭食欲废绝。
急性大量死亡,死鸭比较肥壮。
2 病变
剖检可见死鸭口腔有很多黏液,气管充血,肺水肿;全身黏膜、浆膜、腹部脂肪出血;心包膜、心冠脂和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肠道出血,尤其十二指肠严重;脾脏肿大充血出血、有灰白色坏死灶;肝脏肿大,质地变硬,表面可见许多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
3 实验室检验
3.1 镜检:取病死鸭肝、脾分别抹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卵圆形阴性小杆菌。
3.2 培养:取病死鸭肝、脾分别接种营养肉汤、营养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经37℃培养24小时后,营养肉汤出现均匀混浊,营养琼脂平板长出浅灰白色、圆形、湿润、露珠样小菌落,麦康凯平板不见菌落生长。
3.3 生化反应:本菌能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醇,产酸不产气,能发酵木糖、山梨醇,不发酵乳糖、鼠李糖,靛基质试验阳性,M.R试验与V~P试验为阴性。
4 治疗
巴氏杆菌对很多药物都敏感,药物治疗的效果较理想,一旦发生病情,迅速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用磺胺新诺明0.05%均匀拌料,连用7天,病情得到控制。
5 小结
5.1 巴氏杆菌病能在鸡、鸭等禽类中互相传染,所以鸡、鸭不要混养。
5.2 巴氏杆菌易出现耐药性,因此治疗时应选择敏感药轮换使用,疗程要有保证。
5.3 做好严格消毒工作和饲养管理,做好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对本病防制有很大的帮助。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