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鉴赏电子版
- 格式:doc
- 大小:832.50 KB
- 文档页数:10
宜宾学院教案《影视鉴赏》课程第页《影视鉴赏》第三章:影视艺术特性第一节课主讲:郭五林副教授2006 年9 月精制第1 版块:结合现场,引入话题。
(1 分钟)第2 版块:总体介绍,把握大概。
(2 分钟)•第一节画面•一、影视画面的符号性•二、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三、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第二节声音•一、人声•二、音响•三、音乐•四、声与画•第三节蒙太奇•一、蒙太奇的功能•二、蒙太奇的类型和特征•三、长镜头第3 版块:基础理论,从头说起。
(23 分钟)•第一节画面•一、影视画面的符号性•二、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三、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第一节画面•一、影视艺术画面•(一)什么是影视艺术画面?•通过电影摄影机和电视摄像机记录在感光胶片或磁带上,最后在银幕或屏幕上还原出来的视觉形象。
第一节画面(二)影视画面的特性1、再现性:影视画面是对现实时空的一种再现。
2、表现性:通过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对现实的重新表现。
第一节画面•二、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一)影视画面从内容上看:主要由人物形象、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物质状态等构成。
•(二)从形成上看:影视画面则由镜头运用、空间造型所创造。
第一节画面•(三)对影像效果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四个元素:景别、焦距、运动、角度。
•1、景别:镜头与被拍摄物体距离的远近而形成的视野大小的区别。
•景别主要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第一节画面•2、焦距:镜头外射入的光通过透镜以后会被聚合成一点,这个点被称为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被称为焦距。
•焦距记录和复制现实的技术手段,也是一种具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它参与影像造型、气氛营造、人物刻画、思想和情感表达,成为影视作品风格形成的有机元素。
第一节画面•焦距分类•(1)标准镜头:焦距为40—50 毫米的镜头(接近于人的肉眼感觉和视野)•(2)短焦距镜头:焦距<40 毫米的镜头,又称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拍摄对象被横向夸张,强化横向场面的宏伟性,增强纵向运动的速度感),可以达到180度的视角范围。
影视鉴赏电子版影视鉴赏第一讲:影视鉴赏导论一、为什么要学习影视鉴赏1、影视鉴赏是进行影视评论的基础,同时也是推动影视创作的动力。
(实现求真目的)2、影视鉴赏是实现影视社会作用的前提。
(实现至善目的)3、影视鉴赏能使观众得到审美愉悦和知识教益。
(实现唯美目的)二、什么是影视鉴赏1、定义:影视鉴赏就是观众在观看电影电视的过程当中,对一部电影电视的体验、感悟、欣赏与评判的精神活动及其审美活动的全部过程。
2、影视鉴赏的特点(讨论电影与电视差异性)(1)、声画传达的瞬间性与影视观赏的一次性(2)、观赏对象的丰富性与内容选择的多元性(3)、观赏目的的求真性与观赏感受的亲和性三、怎样进行影视鉴赏1、以文学和影戏的方式鉴赏影视作品(影视文学鉴赏)2、以影像和试听的方式鉴赏影视作品(影视艺术鉴赏)3、影视文学与影视艺术相结合的方式鉴赏影视作品课堂观摩:《百年光影》课后作业:观摩《我的父亲母亲》并作观摩笔记第二讲:影视发展简史一、世界电影艺术的萌芽及初步形成时期(1895~1927)电影诞生日:1895年12月28日a. 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是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被称为“电影之父”。
主要作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主要贡献:开创了纪录片的先河,是纪实性电影的先驱。
b. 乔治.梅里爱:主要作品:《月球旅行记》、《灰姑娘》等等。
主要贡献:(1)在电影中引进了戏剧因素,创造了戏剧电影,开创了故事片的先河。
(2)在电影中运用了快动作、慢动作、停机再拍、叠印、淡出、淡入等特技摄影。
c. 艾德温.鲍特主要作品:《火车大劫案》、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等主要贡献:发明了电影剪辑技巧和利用时空制造戏剧效果。
d. 大卫.格里菲斯主要作品:《党同伐异》、《一个国家的诞生》等主要贡献:在电影中创造性地运用了蒙太奇,被誉为“蒙太奇”之父。
在电影中运用“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法”。
e. 查理.卓别林主要作品:《摩登时代》、《城市之光》《淘金记》等。
影视鉴赏第一讲:影视鉴赏导论一、为什么要学习影视鉴赏1、影视鉴赏是进行影视评论的基础,同时也是推动影视创作的动力。
(实现求真目的)2、影视鉴赏是实现影视社会作用的前提。
(实现至善目的)3、影视鉴赏能使观众得到审美愉悦和知识教益。
(实现唯美目的)二、什么是影视鉴赏1、定义:影视鉴赏就是观众在观看电影电视的过程当中,对一部电影电视的体验、感悟、欣赏与评判的精神活动及其审美活动的全部过程。
2、影视鉴赏的特点(讨论电影与电视差异性)(1)、声画传达的瞬间性与影视观赏的一次性(2)、观赏对象的丰富性与内容选择的多元性(3)、观赏目的的求真性与观赏感受的亲和性三、怎样进行影视鉴赏1、以文学和影戏的方式鉴赏影视作品(影视文学鉴赏)2、以影像和试听的方式鉴赏影视作品(影视艺术鉴赏)3、影视文学与影视艺术相结合的方式鉴赏影视作品课堂观摩:《百年光影》课后作业:观摩《我的父亲母亲》并作观摩笔记第二讲:影视发展简史一、世界电影艺术的萌芽及初步形成时期(1895~1927)电影诞生日:1895年12月28日a. 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是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被称为“电影之父”。
主要作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主要贡献:开创了纪录片的先河,是纪实性电影的先驱。
b. 乔治.梅里爱:主要作品:《月球旅行记》、《灰姑娘》等等。
主要贡献:(1)在电影中引进了戏剧因素,创造了戏剧电影,开创了故事片的先河。
(2)在电影中运用了快动作、慢动作、停机再拍、叠印、淡出、淡入等特技摄影。
c. 艾德温.鲍特主要作品:《火车大劫案》、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等主要贡献:发明了电影剪辑技巧和利用时空制造戏剧效果。
d. 大卫.格里菲斯主要作品:《党同伐异》、《一个国家的诞生》等主要贡献:在电影中创造性地运用了蒙太奇,被誉为“蒙太奇”之父。
在电影中运用“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法”。
e. 查理.卓别林主要作品:《摩登时代》、《城市之光》《淘金记》等。
主要贡献:天才的表演,卓别林才华出众,多才多艺,集编剧、导演、演员、作曲、制片于一身。
f. 谢尔盖. 爱森斯坦主要作品:《战舰波将金号》主要贡献:蒙太奇理论的创立二. 世界电影艺术发展趋于成熟时期(1927~1962)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1927年由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拍摄问世。
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影片《浮华世界》1935年问世。
由此电影艺术具备了画面、声音、色彩三大元素,开始步入成熟期。
在这一时期,世界电影艺术的总体趋势是:多头并进,曲折发展。
各国发展并不平衡,大体可分为美、苏、西欧和亚洲四个电影文化区域。
A.美国电影文化区域a 八大影业公司雄踞格局形成;b 好莱坞建立一整套制片厂制度与明星制度,将影片生产规范化,形成了名目繁多的类型电影;c 经典代表作:《一夜风流》、《摩登时代》、《乱世佳人》、《魂断蓝桥》、《卡莎布兰卡》、《罗马假日》、《蝴蝶梦》、《宾虚》等等。
d 二战后,由于政治原因,好莱坞电影遭到了冷落。
B. 前苏联电影a 1945年前,国内较繁荣,电影发展快,著名影片有《夏伯阳》等,对文学名著改编的影片较成功;b 1945年后,由于国内极左政治思潮和无冲突论文艺思潮的干扰,基本处于停滞状态;c 斯大林逝世后,开始走出僵化,再度繁荣,代表作:《静静的顿河》《第四十一》、《士兵之歌》等。
C. 亚洲电影a.日本电影:二战前为一个高潮;二战期间步入歧途;二战后电影创作的第二个高潮,代表作有:《罗生门》、《无愧于我们的青春》等;b.印度电影:30年代开始有较好发展,但电影题材较为狭窄,手法单调陈旧,外表夺目却没有灵魂;50年代后开始走出梦幻世界;c.亚洲其他国家的影片数量少,影响也不是太大。
D. 西欧电影a.20世纪30年代,西欧有价值的电影较少;b.二战期间,毁坏了欧洲的所有电影,导演和演员纷纷到好莱坞;c.二战后,“新现实主义”运动推动了西欧电影的发展。
d.代表作: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红与黑》;英国的《孤星血泪》、《雾都孤儿》;瑞典的《野草莓》、《处女泉》等3.世界电影艺术多元交汇,综合发展时期(1962~ )1962年,法国新浪潮电影退潮,着标志着世界电影艺术的第二个发展时期基本结束。
1966年,“新德国电影”的崛起,标志着世界电影的成熟极其多元交汇、综合发展的正式开始。
四个电影文化区域的历史架构开始趋于模糊,各国民族电影纷纷崛起,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局面。
主要表现:a.“新德国电影运动”兴起,德国电影名声大振;b.美国电影再显雄风,好莱坞称霸世界;c.前苏联电影波澜不惊,先扬后抑;d.西欧电影实力由强转弱,90年代开始反弹;e.亚洲电影发展此起比伏,充满生机三、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脉络1. 艰难跋涉的现代中国电影(1905~1949)a. 中国电影初创起步阶段(1905~1931)畸形发展阶段,大批影片公司纷纷出现,但真正象样的只有三家:“明星影片公司”、“天一影片公司”、“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大批粗制滥造的影片纷纷出现。
代表作品:《天涯歌女》、《孤儿救祖记》、《到田间去》等等。
b. 进步电影的曲折发展阶段(1932~1937)进步电影事业迅速发展起来,中国电影开始从脱离现实向反映现实的转变。
代表作品:《渔光曲》、《马路天使》、《神女》等等。
c. 进步电影新进展和人民电影兴起阶(1938~1949)抗战时期,拍摄了很多宣传抗日的影片,如《塞上风云》、《中华儿女》等等;抗战胜利后,由进步电影工作者组成的“昆仑”、“文华”两大民营电影公司拍摄了大量优秀作品,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三毛流浪记》、《小城春秋》等。
2.. 潮起潮落的当代中国影坛十七年(1949~1965)此阶段的发展特点:艰难曲折,潮起潮落。
在这17年中,受政治运动的影响,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出现过三次发展高潮,也出现过三次低潮,充满了风雨坎坷。
代表作品:《上甘岭》、《南征北战》、《柳堡的故事》、《五朵金花》、《早春二月》、《冰山上的来客》、《小兵张嘎》等。
3.星光灿烂的新时期电影(1977~ )老中青三代导演精神振奋,各自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中国电影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新时期,中国影片开始在国际电影节上频频获奖。
代表作品:《归心似箭》、《小花》、《天云山传奇》、《芙蓉镇》、《城南旧事》、《人到中年》、《黄土地》、《红高粱》、《阳光灿烂的日子》等。
四、中外电视剧艺术发展轨迹1. 世界电视剧艺术诞生与发展a. 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是电视剧的诞生和成长期:黑白片,剧情单一,场面变化少,画面呆板,此时英国电视剧创作处在霸主地位。
b. 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是电视剧艺术的发展期:磁带录像机问世,彩色电视开始迅速发展;电视剧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
c. 60年代后期以来,是电视剧艺术的成熟期和普及期:电视工作者努力发掘电视剧自身的特长,探索其规律,不断丰富电视剧的艺术表现力,使电视剧艺术日趋成熟,艺术质量不断提高.2.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轨迹速写a.从1958年到1978年,是我国电视剧的初创时期:采取黑白直播方式制作,无录像设备,时间很短,艺术上很粗糙。
b.从1978年到1983年,是我国电视剧的复苏和发展时期:采取磁带录制彩色播放方式,电视剧的产量和质量开始有所提高。
c.1984年至今,是我国电视剧艺术的发展和成熟时期:拍摄了大量的优秀电视剧,如《红楼梦》、《西游记》、《过把瘾》等,电视剧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总结:电影和电视一方面会有矛盾、竞争和相互制约,另一方面又互相促进、协调、互补和共同繁荣。
影视艺术融合,是当代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课堂观摩:《同学你好》课后作业:观摩《E.T.外星人》并作观摩笔记第三讲:影视基本语汇一、画面语言1、影视画面的含义和特性含义:影视画面是指借助电影摄影机或电视摄像机记录在感光胶片或磁带上,利用光电技术最后在荧幕或屏幕上还原出来的视觉形象,它是影视艺术最主要的元素。
特性:(1)、客观现实的再现性:它强调和突出的客观现实在空间和时间中具有各种具体的、肯定的、单独的面貌;(2)、主观心智的表现性:影视画面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简单记录,而是创作者根据自己对人生以及艺术的理解作出的对客观物像的重建,体现了创作者的主观意识;(3)、画面涵义的模糊性:影视画面的涵义并非单个画面涵义之和,而是画面组合后产生的新涵义。
2、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1) 景别:指由摄影机与被摄对象距离的远近而形成的视野大小的区别,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2) 运动镜头:同一镜头中镜头和摄影机对于被摄主体的位置变化,它是相对固定镜头来说的,常被用来加强物像之间的空间关系,产生运动感,包括推、拉、摇、移、跟5种形式。
(3) 焦距:焦距的长短直接决定着镜头的视野、景深和透视关系,使影视画面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根据焦距的差别,可分为标准镜头、短焦距镜头、长焦距镜头和变焦距镜头。
(4) 角度:指摄影机镜头与被摄对象水平之间形成的夹角,一般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三种。
(5) 视点:指镜头所模拟的观察者的视野,主要有主观镜头、客观镜头、正反打镜头和空镜头几种形式。
3. 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色彩不只是现实世界的简单再现和还原,而是能在内容和情绪的表达上深刻感染观众的重要画面造型元素。
二、声音语言影视作品的声音主要分为人声、音乐和音响三类,它们交织在一起,一方面记录逼真的声音形态,还原现实世界,另一方面,表现和外化创作者对世界的艺术感知和体验。
因此,影视作品的声音是构成影视审美的基本材料和因素。
1.人声人声能够起到叙事、抒情、议论等作用,还能与演员的动作表情相结合,反映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是影视声音中最积极、最活跃、信息储量最大的因素。
人声主要由对话、独白和旁白组成。
2.音乐影视音乐的作用:抒发情感深化主题推进剧情展示环境案例:彭丽媛《江山》3.音响音响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还原和创造逼真的环境效果;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绪;交代过程,推动剧情的展开;产生象征、隐喻等意蕴。
三、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声画合一;声画分立;声画对位。
1. 声画合一声画合一:又叫声画同步,是指画面中的影像与它所发出的声音在时间上是一致的,即声音时由画面中的人或物、环境所产生的。
声画合一时,声音加强画面的真实感,画面为声音提供声源,有力地强化了影视作品的逼真性和可信性。
声画合一是影视作品中使用最多、最普遍的一种审美创造手段。
2. 声画分立声画分立:又叫声画分离,是指画面中声音和形象不同步,相互分离,即声音不是画面中的人或物产生的,声音一般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
声画分立时的声音和画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共同承担审美创造的任务。
(经典案例:考试悲喜画面)3. 声画对位(经典案例:新闻联播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面各自独立,分头并进而又殊途同归,从不同方面表示同一含义,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