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代科技与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三历史中的重要文化和科技发展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1.农业技术: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如耕作技术、水稻栽培技术、农具的改进等。
2.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纺织技术:中国古代的纺织技术高超,如丝绸、棉布等。
4.冶金技术: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较为先进,如铁器的制造、铜器的铸造等。
5.建筑技术: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独具特色,如木结构建筑、城墙建筑、园林建筑等。
6.医药技术:中国古代的医药技术有一定的基础,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
二、中国古代重要文化成就1.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等,主要思想有仁、义、礼、智、信等。
2.道家文化:道家文化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其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等,主要思想有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
3.佛教文化: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有着广泛的影响,如唐朝的玄奘西行取经等。
4.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成就丰富,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5.书法艺术: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有很高的价值,如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6.绘画艺术: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有独特的风格,如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
三、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1.近代科技:近代以来,中国的科技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但在某些领域仍有突出的成就,如詹天佑的铁路工程、侯德榜的化学研究等。
2.现代科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航天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等。
3.科技创新:近年来,中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如高铁技术、5G技术、人工智能等。
四、世界科技发展概况1.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科技:这些古代文明在数学、建筑、医学等方面有一定的成就。
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技: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科技发展迅速,如伽利略的物理学研究、牛顿的力学定律等。
3.工业革命以来的科技: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发展进入了高速时期,如蒸汽机、电力、内燃机等。
中国古代文化与科技的交流和融合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文化与科技始终是两条不可分割的河流,它们彼此交织,相互融合,为中国古代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作为一种思想和精神体系,涵盖着宗教、道德、伦理、艺术等多个方面;而科技则是以实际的生产、制造、建设和发明等为核心的技术体系。
本篇文章将从交流和融合两个角度,介绍中国古代文化与科技的关系。
一、文化与科技的交流中国古代文化与科技的交流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例如石器、木器等,此时的技术因其进化和发展而逐渐丰富起来,如石磨、木轮等,这也为进一步的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经济、文化、科技的互动相互推动,为中国古代的文化与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莫大的助益。
1. 文化交流在文化交流方面,历史名都长安便是一个好例子。
在唐朝时期,长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涌现出了许多才华横溢的文化人。
从东方风格到中西合璧的诗、画、建筑等各个方面,学习和交流已经普及化。
其中以唐代的开元盛世最具代表性,因此这个时期的文化交流亦被称为“开元文化”。
在文化传播方面,唐朝的丝绸之路是推动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
海上丝绸之路和南方海路也成为文化交流的首选。
这种交流涉及到许多文化方面,例如宗教、哲学、科技、艺术等等。
唐朝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之交流,也促进了交流和学习,唐代一大批佛教经典版本的考订,便是在东南亚获得的原始版本上进行的。
2. 科技交流科技交流的融合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科技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历史上的科技突破,很少是独立出现的,而更多地受到各地文化相互融合的影响。
例如汉朝时期的齐民要术,就是汉初学习荀子所著的农政论所得到的灵感而写成的,它是各家学说所结晶的技术总和。
唐朝时期,从吐蕃和印度传入中国的文明,也推动了唐代的科技交流。
最著名的是印度佛教经中涉及到的数学和天文学,因其对唐朝贡献甚大,被称为“胡缘数学”和“胡缘天文”。
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与文化成就。
科技成就主要讲述了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及科学家祖冲之所获得的成就;文化成就主要讲述了书法、绘画、雕塑、文学等方面的发展。
学习本课内容,首先要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声和反映,科学技术代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它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要将科技、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和进程的基础上,理解科技、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感受古代科技文化的高超水平,树立文化自信;学习科学家、艺术家身上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精神;(史料实证;家国情怀)2. 通过学习本课,思考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特征内在的联系,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唯物史观)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龙门金刚》教师引导:同学们,从视频当中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我国石窟文化之美。
石窟文化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佛教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样一个民族大交融的时代,还孕育出了怎样辉煌的科技与文化呢?(二)新课讲授1.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简介:贾思勰,北魏到东魏时期杰出的农学家。
贾思勰曾任郡守,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他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从民间歌谣谚语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证明和丰富。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内容:①《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②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误农时;③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④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交融在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交融可以说是十分紧密的。
在这个长达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不断发展演变,各个时期也相继出现了许多的发明创造和科技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在当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还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一、古代科技与文化的相互促进古代中国的科技成果和文化紧密相连,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朝内乱,各个地方的战国分裂人民生活凋敝,推动了多种适应军事和民用需要的新技术的应运而生。
在战国时期,科技成就迅猛发展,制作各种农业用具、兵器、工具、交通工具等方面得到较大的进步。
大量的描述和描绘科技成就的文献,为更深入的认识科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
古代文化也为科技成果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承载。
古代华夏文化中强调天人合一,追求与天地自然的和谐相处。
古人认为,在古时,文化成果又称为“大道”,是一切经过历代人民所享有的智慧结晶。
因此,科技成就需要以文化为基石。
同时,科技在实现每日生活需求的同时,也需要有文化来催生它的发展和延伸。
二、古代科技文化的融合科技成果和文化是两个不同方面,但它们的发展和融合过程十分紧密,并且是相互促进的。
假如没有文化的支撑,科技成果就难以实现效益化;文化若无科技的加持,也必将充满潜在的危险和挑战。
在这种相互依存的情况下,古代社会中科技与文化间发生着各种有益的融合。
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活动中,科技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农业方面中国在古代的农业方面比较发达,对于地形、地势的认知十分清晰,不仅建了运河和水利工程,还发明了各种耕作工具,并且还会人工控制水位,进行水稻栽种。
这些创新成果在产生之初就具备了重要的生产价值,在减轻工人劳动力度的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后代农业生产提供了充分的实践基础。
2、工艺制作方面古代中国文化传承至今,不仅有优美的汉字书法、绘画,还有多种工艺制作上的成就。
例如,中国瓷器是世界上的独有宝藏。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交流中华文明在古代时期闻名于世,而在文明建设的同时,中国还蕴含着丰富的科技与文化资源。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科技与文化的交流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以其深远的影响力长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交流进行探讨。
一、科技交流1、丝绸之路的形成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中亚、欧洲之间最重要的贸易通道之一。
丝绸之路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商品的贸易,同时也是一种有着较深远意义的文化合作与交流,这种交流沿用至今。
2、造船技术交流中国古代造船工艺水平一直位于世界先进水平,操舵、轮船、舵轮等重要船舶配件均由中国古代水手们发明。
而古代中国海上的探险家郑和就是一名著名的造船家。
他的造船技术就成为了中国与东南亚、非洲、远东等地的优势,驱动着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
3、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入纸是中国古代发明的,并经过千年的发展巩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基础。
但在唐宋时期,纸质书本不断流入中亚和欧洲,并开始为两地人民所使用。
火药也是中国的发明,用途最初是用于礼仪和祭祀,后来成为了军事用途。
在宋朝,火药的生产技术经由南北朝时期开发,成为中国军事上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
其次,中国的宣纸印刷技术和麻糖印刷技术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亚、蒙古以及欧洲地区。
这对于欧洲的文化传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交流1、佛教文化传播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汉藏僧侣的相互交流,从零散的联系开始逐渐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自中国出发的佛教传教士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尤其是印度、中亚和东南亚等区域文化的交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样地,在中亚和其他地区的佛教也同样受到了大量中国文化的影响。
2、中医药学的传播中国古代的医药理论和中药饮片,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也渗透到了中亚、中东和东欧等地,成为这些地区的重要传统医学。
尤其是中医药学在中东和东欧地区的广泛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戏曲文化的传播中国的戏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梳理古代科技与文化是七下历史的学习内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梳理,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西汉初年已有用于书写绘图的纸,人们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纸。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
造纸术后来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印度、阿拉伯。
唐朝时,阿拉伯人将造纸术经北非传入欧洲。
印刷术:隋唐时候已有佛经、日历、诗集雕版印刷品,868年印刷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北宋毕昇发明陶活字印刷术。
元朝出现了锡、木、铅、铜活字印刷术。
后来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
指南针:战国时,我国人民已经发现了磁石指南北的特性,制造了用以指示方向的“司南”。
后来又制成指南针。
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火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
唐朝《千金方》中记载了制火药的方法。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用来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
当时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明朝时采矿开始用火药爆破法。
元朝时,火药和火器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带领民众在岷江修建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3.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
4.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石拱桥。
5.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
6.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7.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古代的天文历法1.春秋时期,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慧星并作了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我国历法已经形成固定系统,基本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160多年。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与知识分子精神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科技文化和知识分子精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和知识分子精神的内涵、特点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读者能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科技文化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是辉煌的,从夏、商、周等朝代开始,每一代的人们都在不断地创新和探索,从而推动了中国发展的历程。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十分发达,尤其是在农业、水利等方面达到了独具匠心地创新。
中国发明了很多的器具,如磨盘、耕具、蒸锅、篮子等,这些器具都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同时,中国的水利工程也是举世瞩目的,如灌溉、引水、田间排水、水力工程等都是非常先进的。
此外,中国发明了火药,这也是一项十分伟大的发明,它对于国防和建设都有重要的作用。
2. 文化遗产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非常丰富的,如中国古代的建筑、绘画、书法等都是独具特色的。
中国的宫殿、园林、寺庙、墓葬等建筑在构造、装饰、雕刻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同时中国的绘画、书法也早已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其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承。
3. 医学中国古代的医学也是十分发达的,凭借独特的中药疗法和针刺疗法,中国医学吸引了世界的眼球。
中国古代的书籍《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更被誉为世界医学的经典著作,它们为世界医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知识分子精神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精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社会文化风尚,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当中,体现出了强烈的思想理性和文化自信。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主要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在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他们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儒家精神儒家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涵盖了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
儒家经典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这些经典体现了儒学的思想体系和道德标准。
古代历史文化与科技创新古代历史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与启示古代历史文化与科技创新古代历史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与启示导言:在古代历史中,文化与科技的交织与碰撞产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也为我们今天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古代历史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与启示,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现代科技的发展。
一、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1. 知识传承与积累古代历史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经验。
这些知识和经验在历史中得以传承和积累,为后世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基础。
例如,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都是对当时科技发展的重要贡献,这些发明与古代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密不可分。
2. 唤醒创造力和想象力古代历史文化中的传说故事、神话传说等富有想象力的元素,为科技创新激发了创造力。
许多古代文化中的神话与科技创新有着隐含的联系。
例如,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是人类对飞行想象的产物,而现代的航空科技正是受到这种想象力的启发。
3. 文化差异的刺激古代历史文化的差异促进了科技创新的竞争与进步。
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人们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技术需求,这促使他们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问题和提升生活质量。
例如,地中海地区的罗马文化和中国古代文化,分别对建筑和农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文化差异推动了双方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竞争与进步。
二、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启示1. 弘扬创新精神古代历史文化中的创新精神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
例如,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工匠精神”鼓励人们追求卓越和创新,这对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学习古人对创新的追求,并将其贯穿于科技创新的整个过程中。
2. 尊重自然与和谐共生古代历史文化中,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与尊重,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有着深刻的体会。
这种思想对当代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在科技创新中注重保护环境、尊重生态、追求可持续发展,与自然建立起和谐的共生关系。
历史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引言: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人民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本教案将围绕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展开探究。
一、科技的发展与创新1. 造纸术与印刷术古代中国的造纸术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纸张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信息传播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的制作更加高效,大大推动了古代中国教育和学术的发展。
2. 指南针与火药指南针的发明使航海更加准确,推动了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火药的发明不仅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3. 造船术与水利工程古代中国的造船术和水利工程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古代中国的船舶能力不仅在海洋贸易中起到重要作用,还为中国的农业灌溉和防洪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文化的传承与创造1. 儒家思想与礼制文化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忠诚和和谐社会,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礼制文化在古代中国大力弘扬,培养了人们的自律和社会责任感。
2. 书法与绘画艺术古代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艺术在描绘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和抒发情感方面都展现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3. 古代文学与诗歌古代中国文学与诗歌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吸引了无数读者和研究者。
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诗歌作品广泛反映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传承并发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三、科技与文化的互动与交流1.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文化交融丝绸之路作为古代最重要的国际贸易路线,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科技与文化交流。
在丝绸之路的桥梁作用下,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不断传播到欧亚大陆,而世界各地的科技和文化也流入中国,实现了互相借鉴和共同进步。
2. 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古代中国的科技创新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加快。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造纸术发明前,中国人把字写在兽骨、竹木简和帛上,所以从书的构成“册”、“策”、“卷”能看出来。
大文豪东方朔给武帝上了一道奏章,洋洋洒洒170斤,两个人抬进宫去的,汉武帝足足看了两个月。
蔡伦,东汉和帝时的重要太监,他改进造纸术,制成的纸被称为“蔡侯纸”,蔡伦政治意识敏感在后宫争斗中站位正确,深受太后喜爱,爵封“龙亭候”。
造纸术最先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公元751年,唐朝军队与阿拉伯帝国军队在中亚怛逻斯爆发会战,唐军战败,其中被阿拉伯俘虏的唐军士兵中会造纸术,阿拉伯人掌握了造纸术。
中国的造纸术传入以前,印度人是把文字写在树叶上,佛经写在树叶上,叫贝叶经,唐三藏从印度取回来的经就是这种经,不便于保存。
所以印度人的历史最终由传说构成。
欧洲人当时是写在羊皮纸上,其实就是羊皮,您写一本书,举国吃十年羊,全国没羊了。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
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
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比韩国的《直指》早近400年。
因为韩国的一本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本,于是韩国人便声称自己是活字印刷术发明的祖先。
网友“骑着扁担拿着牛”说:“就好像亨利·福特埋头生产了100多年汽车,最后让我们对门的二大爷给申请了一个汽车专利,那于情于理于法都是说不通的。
”火药是古代炼丹家们发明的配方,硝石、硫磺和木炭放到一块容易爆炸,让道士们升天。
唐哀帝时,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这可能是有关用火药攻城的最早记载。
北宋兵部令史冯继升发明火箭法,这种方法是在箭杆前端缚火药筒,点燃后利用火药燃烧向后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把箭簇射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和科技水平非常发达。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科技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文化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本文将会介绍隋唐时期的一些代表性科技和文化成果,并探讨它们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
一、科技成果1.印刷术印刷术是隋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果之一。
当时,中国的印刷术已经比欧洲发达了几百年。
这种技术的出现使得书籍的传播变得非常容易。
隋朝时,爱书之人常常用毛笔在石刻或金属板上刻写文字,称之为“刻经”,但这种方式效率很低。
唐朝时期,鲁班印经术问世,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印刷工艺,其中有上下平板,用胶泥配合刻字极方便。
此外,还有可移动的活字,使得印刷更加快捷、灵活。
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成为了当今出版业和印刷技术的先驱。
2.炼钢术炼钢术是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科技成果。
钢铁制品的使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隋唐时期的钢铁业达到了一个高峰。
炼钢术的发明使得人们能够生产出更为优质的钢,应用范围也相应得到了扩大。
唐代时期,河西走廊地区盛产锡矿和石炭,水陆交通便,便于大规模生产。
此时“走马炉”成为主流,不仅生产出了高品质的铁和钢,同时还产生了一定数量的不锈钢,极大推进了制造业、建设业等各项领域的发展。
3.火药火药是一种隋唐时期最有影响的科技成果之一,它的诞生对于战争、商业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隋唐时期,人们使用火药可以炸开门窗,铸造金银器皿,制作烟花等。
唐代时期,火药的生产逐渐被禁止,不过人们对于火药炸弹的应用越来越多,以至于打破了一些城市的城墙,改变了当时某些战争形式。
4.天文学隋唐时期的天文学非常先进,人们掌握了非常准确的历法知识。
隋唐时期的历法分为三个部分,周期是60年一周,用于计算天象运行周期、日月食、月相和干支纪年。
同样,众多的天象观测记录印刷成册,汇编成史籍,日后这成为研究古代天文的重要依据。
二、文化成果1.诗歌隋唐时期的诗歌产生了独特的风格,有“唐诗”之称,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史-科技与文化【知识梳理】知识点一青铜器与甲骨文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铜器2、发展: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3.青铜工艺:采用“泥范铸造法”,青铜主要包含铜、锡、铅三种原料代表(商朝):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
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知识点二百家争鸣老子与孔子百家争鸣(1)原因: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
(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2)代表学派(3)意义: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各学派精彩纷呈,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观点,这一文化繁荣的景象叫百家争鸣。
知识点三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四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1)唐诗::①李白享有“诗仙”的美誉。
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③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2)书法: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特点: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品《颜氏家庙碑》)和欧阳询(特点:方折峻丽,笔力险劲,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碑》)。
(3)画家:唐朝最著名的画家是阎立本(善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品《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特点是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和吴道子(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特点是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知识点六宋元时期的文化(1)繁华的都市生活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戏剧表演的主要表演形式是杂剧。
兴起于宋代兴盛于元代。
传统节日:春节(古代叫元旦)、元宵节、中秋、端午节。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结构简图二、归纳总结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世界地位及其在近代衰落的原因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出同时代的欧洲,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并且向世界各地传播,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例如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②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③封建教育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条件;④科技重为“农本”思想服务的如天文历法、医学、数学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⑤广大科技劳动者积极进取、勤奋钻研的精神;⑥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功不可没,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中国古代科技在近代衰落的原因:①封建小农经济的落后性和闭塞性的束缚;②腐朽封建制度的制约性;③传统价值观念的约束性。
因此,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取决于经济状况、社会环境和人的观念等。
之所以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具体来看:①中国科学技术自身的缺陷:满足于实际上的应用,没有形成理论上探讨和深思的风气;中国古代学者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会妨碍对自然的研究;中国学者缺乏必要的科学试验的传统训练。
②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达到较大规模,从而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了应有的土壤。
③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也阻碍了和工商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
④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如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把大量知识分子卷入了脱离实际、脱离生产、脱离对自然界观察研究的歧途,使近代科学在中国失去了产生和发展的政治文化基础。
⑤教育的落后,不利于科学间的互相融合,也不利于培养大批人才。
总而言之,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近代科技出现的最根本原因。
学习古代科技史,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地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科技创造是科学家勤奋钻研的结果等。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1、造纸术:①西汉出现丝絮纸和麻纤维纸。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②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
③造纸术于6世纪初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2、印刷术:①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
②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
③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④元朝出现锡、木活字。
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
⑤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3、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发明“司南”。
②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①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②北宋时火药已广泛用于军事领域。
③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
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④13世纪中期,火药传入阿拉伯,后来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
●古代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1、先秦:①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
②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③战国时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2、秦汉:①编写于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了勾股定理的特例。
②西汉《九章算术》中许多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③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比欧洲早ll00多年。
4、隋唐:①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②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定了子午线的长度。
③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
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
历史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交流教案主题:历史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交流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2. 掌握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3. 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对其他文化的影响;4.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一、引言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科技的国家之一。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在文化交流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通过分析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交流的关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对其他文化的影响。
二、华夏文明与科技发展1.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a. 农业技术的发展b. 冶铁术的出现与应用c. 纸张的发明与传播d. 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2. 科技与文化交流的背景a. 丝绸之路的兴起b. 外来文化的输入与科技创新的出现c. 文化交流对中国古代科技的促进作用三、中国古代科技对其他文化的影响1. 农业技术的传播与应用a. 水稻种植技术的传播b. 云南稻作学派的形成c. 农具技术的输出与应用2. 火药与造纸术的传播与应用a. 火药在世界范围的应用b. 造纸术的传入与传播3. 印刷术与知识传播a. 印刷术对书籍出版与传播的促进作用b. 中国古代科技经典的海外传播四、政治与科技发展的关系1. 贸易与科技交流的作用a.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科技传播b.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与科技交流2. 朝代与科技繁荣的关系a. 科技成就与朝代政治的联系b. 政治安定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五、结语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对于世界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科技与文化交流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