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收购好孩子
- 格式:ppt
- 大小:252.50 KB
- 文档页数:7
PAG集团10倍杠杆并购好孩子一、案例概述2006年1月底,私募投资基金太平洋联合(PAG)以1.225亿美元的总价值购得原来由香港第一上海、日本软银集团(SB)和美国国际集团(AIG)持有的67.4好孩子集团股份。
至此,PAG集团成为好孩子集团的绝对控股股东,而包括好孩子集团总裁宋郑还等管理层持32.6股份为第二大股东。
二、相关背景1、好孩子公司简介好孩子公司创立于1989年,是中国最大的童车生产商。
在被收购前的5年内,好孩子的年利润增长率达到~30。
2005年,好孩子集团的销售额达到25亿元,纯利润1亿多元,净利润率约5,位居世界同行业前几名,其中国际与国内市场的比例为7∶3。
作为国内最知名的童车及儿童用品生产企业,好孩子集团已经成功占领了消费市场。
好孩子的销售额有将近80来自海外市场,部分产品在海外市场占有率近50。
2、PAG公司简介PAG是一家在香港注册、专门从事控股型收购的私募基金。
据资料显示,PAG旗下管理着大约4亿美元基金,投资好孩子集团是其在中国的第五宗交易。
在过去的12个月,PAG在中国累计投资约2亿美元,其中包括收购好孩子集团。
三、收购过程第一阶段:目标选择好孩子集团的优势:1、强大的市场份额好孩子集团是中国最知名的童车及儿童用品生产制造商。
其生产的童车占领了70的国内市场,稳坐国内市场的头把交椅;部分产品在海外市场占有率近50,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也达1/3。
强大的市场份额成为私人基金眼中的宠儿。
2、良好的自建通路区别于其他单纯的供应商,好孩子在中国迅速发展的巨大商业市场背景下,拥有1100多家销售专柜,也拥有了让资本青睐的本钱。
3、不存在产业周期由于好孩子所在的消费品行业基本不存在产业周期,因此能够创造稳定的现金流。
因为只有消费品行业企业才具有持续的业绩增长能力,而持续的业绩增长能力是可以给予市场溢价的,这正是PAG投资信心的来源。
第二阶段:杠杆设计1、PAG事先对好孩子做了严密的估价。
好孩子集团:全球童车冠军作为目前中国儿童用品行业唯一的“中国名牌”,江苏好孩子集团(以下简称“好孩子”)拥有世界最大的婴儿车厂、儿童自行车厂、电动车厂、汽车座厂、木制品厂、塑胶厂、铝合金厂及童装厂等,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线装备和检测设备,在国内外有44家分公司、1000个专柜、200多个专卖店、300多个分销商和近万个销售网点组成的销售、服务网络,产品70%出口美国、日本、欧洲、南美、东南亚、非洲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北美、东南亚和欧洲等地建立了40余家分公司。
如今的好孩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童车生产商,仅在昆山就有11个生产厂,拥有1.3万多名工人,具有年产300万辆各类童车的能力。
2005年,好孩子销售额达到25亿元,其中,童车贡献了80%的销售收入。
在中国,好孩子童车牢牢占领着65%以上的市场份额,连续12年在全国童车销售中排名第一;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已连续6年超过1/3。
表1:1998-2005年好孩子集团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及外销比例17年来,好孩子集团一直固守在儿童用品领域,兢兢业业地打造全球童车生产基地,到现在成长为全球著名童车品牌,走了一条利基战略成功之路。
企业成长的历程17年来,好孩子集团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用中国的资源做中国的市场;第二个阶段,用中国的资源做世界的市场;第三个阶段,用世界的资源做世界的市场。
我们就以此为基础,简单回顾一下好孩子集团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用中国的资源做中国的市场(1989年-1995年)好孩子集团的前身是江苏昆山陆家中学的一个叫“信谊模具厂”校办企业,是一个小工厂,最初主要业务是从化工厂的废料中提取纯铜并制造模具,1985年又上了一个微波炉的新项目,却导致负债累累,到1988年时已濒临倒闭。
危难之际,时任陆家中学副校长的宋郑还走马上任担任厂长。
为了尽快解决困境,宋郑还四处去找项目,终于在上海找到一个项目,为一家玩具厂承做玩具车上的橡胶轮胎,工厂总算死里逃生,重新运转起来。
好孩子并购案分析一.案例概述2006年1月底,私募投资基金太平洋联合(PAG)以1.225亿美元的总价值购得原来有香港第一上海、日本软银集团(SB)和美国国际集团(AIG)持有的67.4%好孩子集团股份至此,PAG集团成为好孩子集团的绝对控股股东。
二.收购过程整个收购过程,通过离岸公司平台进行。
在PAG收购之前,好孩子已经完成了离岸控股架构,由注册于开曼的吉奥比国际公司全资拥有。
此时,吉奥比有四大股东,分别为第一上海持股49.5%、AIG旗下中国零售基金(CRF)持股13.2%、软银中国持股7.9%、PUD公司持股29.4%。
(PUD公司是好孩子集团管理层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的离岸投资控股公司)。
第一步,PAG在BVI全资设立了一家离岸公司G-Baby。
第二步,G-Baby以每股4.49美元价格共计支付1.225亿美元现金,收购了第一上海、AIG、软银中国三家股东所持有的所有吉奥比股份,占总股份的67.5%。
其中不包括第一上海、软银等向PUD售出82.78万股股份,每股价格2.66美元。
PUD 购入这些股份后,持股比例升至32.5%。
经过上述收购步骤,吉奥成为G-Baby的全资子公司。
好孩子的实际股东,也变为PAG 和PUD两家,其中PAG持股67.5%,管理层持股32.5%。
三.并购形式、动因及并购后实际效果分析1.并购动因分析(1)好孩子集团是中国最知名的童车和儿童用品生产制造商。
其生产的童车在中国中高档童车市场占据近70%份额,在美国童车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30%以上。
好孩子强大的市场份额使它成为各大投资公司的目标。
(2)区别于其他但村的供应商,好孩子在中国发展的巨大商业市场背景下,拥有1100多家销售专柜,也拥有了让资本家青睐的本钱。
(3)由于好孩子所在的消费品行业基本不存在产业周期,因此能够创造稳定的现金流。
综上,PAG正是考虑到好孩子良好的成长性才决定收购的。
在获得好孩子集团控股权之后,PAG将通过对公司的经营以及最终包装上市,获得投资回报和退出通道。
以“好孩子集团”为例论公司杠杆收购作者:张诗雨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5年第29期摘要:杠杆收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企业并购。
它是指收购的企业用很少的本钱作为基础,向投资金融机构筹集资本来进行企业收购。
一旦收购成功,被收购企业出售其资产或是清算它的收益来支付负债。
这是一种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收购战略。
文章试对杠杆收购作如下分析。
关键词:杠杆收购;特点;前景杠杆收购起源于美国,是指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上,一些投资者通过投放少许的资本来进行大量的举债,从而进行目标公司的收购。
其本质是融资收购,而目标公司的资产以及经营收益是作为融资的担保,一旦收购完成以后,再以公司的未来资金流来偿还负债。
一、“好孩子集团”杠杆收购我国的杠杆收购的第一个案例——好孩子集团,是由PAG集团以1.224亿美元的总价值购得好孩子集团67.5%的股份。
从那以后,PAG集团就变成了好孩子集团的最大股东,而好孩子集团总裁成了第二大股东。
这次的杠杆收购涉及了十分复杂的股权转让,PAG以1.224亿美元收购好孩子70%股权,与此同时给管理层支付30%的股份。
好孩子管理层,新老交替的投资方使三方利益错综复杂。
PAG用好孩子集团的现金流和资产做抵押,向银行借贷,并用此贷款完成了对好孩子集团的收购。
在获得了他的控股权后,PAG改变了好孩子集团的经营管理模式,并且重新包装上市,获得了最终的收益回报。
一是杠杆收购的筹备设计阶段,主要由PAG集团高层或是收购专家制定方案,筹集收购所需要的资本,从而进行融资安排。
一般情况下,PAG集团在好孩子集团要有自有资金的股份,可以由PAG集团的高层人员提供10%的资本,作为新公司的利益使用权。
集团也可以用股票期权(或认购权)的方式,作为集团给予高层的额外报酬。
允许集团中高层的手中持有股随着集团管理状况的改善持续不断提高,更好地分享集团经营所得来的良好收益的可观利润。
因此,如果集团经营得当,集团中高层的持有股将持续增加,一般可达到30%。
以“好孩子集团”为例论公司杠杆收购作者:张诗雨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5年第29期摘要:杠杆收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企业并购。
它是指收购的企业用很少的本钱作为基础,向投资金融机构筹集资本来进行企业收购。
一旦收购成功,被收购企业出售其资产或是清算它的收益来支付负债。
这是一种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收购战略。
文章试对杠杆收购作如下分析。
关键词:杠杆收购;特点;前景杠杆收购起源于美国,是指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上,一些投资者通过投放少许的资本来进行大量的举债,从而进行目标公司的收购。
其本质是融资收购,而目标公司的资产以及经营收益是作为融资的担保,一旦收购完成以后,再以公司的未来资金流来偿还负债。
一、“好孩子集团”杠杆收购我国的杠杆收购的第一个案例——好孩子集团,是由PAG集团以1.224亿美元的总价值购得好孩子集团67.5%的股份。
从那以后,PAG集团就变成了好孩子集团的最大股东,而好孩子集团总裁成了第二大股东。
这次的杠杆收购涉及了十分复杂的股权转让,PAG以1.224亿美元收购好孩子70%股权,与此同时给管理层支付30%的股份。
好孩子管理层,新老交替的投资方使三方利益错综复杂。
PAG用好孩子集团的现金流和资产做抵押,向银行借贷,并用此贷款完成了对好孩子集团的收购。
在获得了他的控股权后,PAG改变了好孩子集团的经营管理模式,并且重新包装上市,获得了最终的收益回报。
一是杠杆收购的筹备设计阶段,主要由PAG集团高层或是收购专家制定方案,筹集收购所需要的资本,从而进行融资安排。
一般情况下,PAG集团在好孩子集团要有自有资金的股份,可以由PAG集团的高层人员提供10%的资本,作为新公司的利益使用权。
集团也可以用股票期权(或认购权)的方式,作为集团给予高层的额外报酬。
允许集团中高层的手中持有股随着集团管理状况的改善持续不断提高,更好地分享集团经营所得来的良好收益的可观利润。
因此,如果集团经营得当,集团中高层的持有股将持续增加,一般可达到30%。
中国杠杆收购第一案――好孩子集团案例分析(一):中国杠杆收购第一案――并购好孩子集团始创于1989年的好孩子集团,截止到2021年,年生产各类童车300万辆,销售额25亿元,纯利润超过1亿元,占据中国中高档童车市场近70%份额,在美国的童车市场占有率也已达到了30%以上。
从相关报表分析,好孩子的长期负债少,流动资金充足稳定,企业的实际价值已经超过账面价值。
收购方:2021年10月,总部设在东京的海外私募基金Pacific Al-liance Group(太平洋同盟团体,PAG)开始同好孩子集团接触。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好孩子的第一股东――第一上海投资有限公司就宣布会同其他几家机构投资人将其在好孩子集团中持有的全部股权转让给由PAG控制的名为G-baby的持股公司。
2021年1月,双方就完成支付对价与股权交割的全部动作,PAG 以1.225亿美元收购好孩子67.5%的控股股权。
收购支付方案。
PAG事先对好孩子做了严密的估价。
按照市盈率计算,好孩子当时的市场价值在20亿元人民币以上,折算成PAG67.5%的持股比例,该部分股权的市场价值超过1.7亿美元,而双方协商的收购价格为1.225亿美元,说明此项收购具有投资价值。
为了实现既定的400%的高额投资回报率,PAG确定用自有资金支付的金额不超过1200万美元支付[(17000-12250)/1200]。
在确定收购意向后,PAG先通过好孩子管理层组成的集团筹集收购价10%的资金作为自有资金用于支付。
余款的筹集上PAG以好孩子的业务现金流和企业控制权价值为抵押,向金融机构筹集相当于整个收购价50%的资金,并向PAG的股东们推销约为收购价40%的债券。
PAG进入好孩子后,对其法人治理结构进行改造,实行了一系列整合措施,进一步提高了这家企业的发展速度,成就了好孩子的绝对市场霸主地位。
“好孩子”童车如今已占据了国内童车市场上70%以上的份额,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也已达到40%以上,成为世界儿童用品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品牌。
2006中国十大并购案例(含评选标准)(ZT)上海国资·亚商2006中国十大并购事件并购市场欣欣向荣2006年,中国并购市场持续升温,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全面开花的局面。
与去年相比,影响并购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
有关并购的两大法规的颁布及股市的股权分置改革。
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第35号令,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根据新修订的《证券法》相关内容,在总结中国有关并购方面制度沿革的基础上,针对国内资本市场及并购趋势的新变化,在规范及完善上市公司收购方式、权益披露、聘请财务顾问及监督管理上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
尤其是其中对要约收购的规定由强制性要约改为部分要约,使得要约收购更具操作性。
同时,由商务部等国家六部委颁布的第10号令,自2006年9月8日起施行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在加大反垄断审查及对特殊目的公司特别规定的同时,在支付方式方面也有重大创新,允许外国投资者以股权作为支付手段并购境内公司,为换股并购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并购交易中被广泛使用提供了法律的依据。
2005年5月份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具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给并购市场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通过支付对价的方式实现股票全流通,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纷纷降低,使得上市公司控制权之争更加激烈。
通过二级市场举牌、部分要约实现增持目的的并购方式将更多地应用于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中。
股票全流通也使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进一步提高,可以想见,未来借壳上市式的并购将越来越多。
从全年并购事件来看,2006年中国并购市场呈现出内资并购与外资并购齐升温,海外资源型并购热经营性并购冷的局面。
并购市场整体呈现出逐渐活跃的态势。
内资并购异彩纷呈2006年,中国发生的并购事件中,数量最多是内资并购。
并具有以下特征:1.并购行业涉及各个领域。
从并购发生的领域来看,2006年中国发生并购事件的行业可以说是全面开花,特别指出并购多发的热点行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十个:金融业、IT业,房地产业、零售业、电信业、钢铁业、铝业、医药业、航运业、石化业等等。
从两年前被国外PE并购到今天收购国内同行业企业,江苏好孩子集团的成长历史摆脱不了资本的影子。
数次成功的海外融资,成就了好孩子在市场的绝对霸主地位。
而在其中,那场轰轰烈烈的杠杆收购无疑又是最关键的一步。
今年6月,这家国内最大的婴童用品供应和服务商,完成了对哈尔滨一家年销售6000万元的目录销售商的收购,按照好孩子集团总裁宋郑还的构想,集团未来在并购方面还会有更多举措。
除了国内并购,好孩子还计划于今年赴港上市,融资2亿美元。
这恰恰也是当初外资投资人的目标。
四个月“闪婚”好孩子集团创立于1989年,截止到2005年,年生产各类童车300万辆,销售额25亿元,纯利润超过1亿元。
据国家轻工总会统计,好孩子集团在中国中高档童车市场当时已占据近70%份额。
更为吸引人的是,它在美国的童车市场占有率也已达到了30%以上。
在此背景下,好孩子被纳入了投资公司的视野中。
2006年1月,总部设在东京的海外私人直接投资基金PacificAl-lianceGroup(太平洋同盟团体,PAG),以1.225亿美元收购好孩子100%股权,同时向管理层支付32%的股份。
即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案子的交易模式创新之处仍不多见。
这是中国第一宗杠杆收购(LBO)。
一个细节是,当好孩子进入PAG视野的时候,花旗和好孩子的谈判已经相当深入了,PAG连夜赶往德国和好孩子方面商定了收购事宜。
与国际知名的老牌投资公司相比,名不见经传的PAG这次出手极其犀利,此次收购前后耗时不到4个月,从2005年10月开始接触,2006年1月底就完成了支付对价与股权交割的全部动作。
好孩子集团杠杆并购的另一意义在于,国外基金对国内中小企业的关注。
在好孩子交易曝光前几天,《华尔街日报》报道了这类小企业,他们从事的行业或许比童车更不起眼,比如指甲刀、扑克、警灯、警报器、油画布等等。
蛇吞象四阶段这起收购的典型意义在于:由PAG以好孩子集团的资产作为抵押,向外资银行筹借收购所需部分资金,实现“蛇吞象”的一幕。
太平洋同盟投资基金控股好孩子好孩子(GOODBABY)位于中国江苏昆山经济开发区,创立于1989年,是中国最大的专业从事儿童用品设计、制造和销售的企业集团,年生产各类童车300多万辆,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南美、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9年6月,其所属全部工厂均一次性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其研发技术、生产装备及质量控制体系均位于世界先进水平。
2004年,好孩子获得中国儿童用品行业唯一的“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
总部设在东京的海外私人投资基金“太平洋同盟团体”(简称PAG)考虑到其良好的成长性前景,于2006年1月以1.2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好孩子67.4%的股权,成功实现了杠杆收购。
2010年,好孩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获批准上市。
这个案子的意义在于交易模式的创新。
这是中国2006年第一宗杠杆收购(LBO),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为数不多的杠杆收购案。
一、杠杆收购过程分析(一)杠杆收购的背景在PAG接手前,好孩子集团主要由2000年7月注册于开曼群岛的吉奥比国际公司(Geoby International)控制。
香港上市公司第一上海(0227,HK)持有吉奥比49.5%的股权,其他股东包括软银中国(SB)持股7.9%,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的中国零售基金(CRF)持股13.2%,PUD公司(好孩子集团管理层在英属维尔京群岛BVI注册的投资控股公司)持股29.4%。
由于好孩子所在的消费品行业基本不存在产业周期,能够创造稳定的现金流,具有持续的业绩增长能力,而且拥有良好的零售渠道以及强大的市场份额,因此备受投资者关注。
在PAG把目光投向好孩子以前,花旗银行已经和好孩子谈判得相当深入了。
与国际知名的老牌投资公司相比,PAG的表现虽相当低调,但谈判速度却相当迅速,从2005年10月开始接触,2006年1月底就完成了支付对价与股权交割的全部动作,前后耗时不到4个月。
(二)杠杆收购的内容和要点PAG对好孩子的收购资金的运作进行了精心的测算和设计,通过资产证券化及间接融资等手段,设计了一个颇为漂亮的杠杆,以好孩子的资产为抵押,从其他金融机构筹集、借贷足够的资金进行收购活动,同时向PAG的股东发行债券,实现了“蛇吞象”的一幕,其收购的资金来源如图所示。
杠杆收购案例分析[摘要]杠杆收购(Leverage Buy-Out,简称LBO),是企业并购过程中资本运作方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以小博大、高风险、高收益、高技巧的企业并购方式。
[关键词]杠杆收购并购融资随着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与国际上的行业巨擘展开竞争。
降低成本追求效益就要求企业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与品牌效应,杠杆交易为势单力薄的企业提供了一个跳板,使其能够通过最小的自由资本运作达到最快的企业扩张的目的。
杠杆收购的融资方式与普通收购的方式有明显不同,杠杆收购要求收购公司具有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设计一份精巧的融资计划书是杠杆收购成败的关键。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国内两个不同方向杠杆交易的案例,重点阐述杠杆收购的融资手段,解释企业的收购动机,加深对杠杆收购的理解。
一、杠杆收购1.杠杆收购的定义杠杆收购(LeverageBuy-Out,简称LBO)是一种企业并购方式,是企业资本运作方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实质在于举债收购,即通过信贷融通资本,运用财务杠杆加大负债比例,以较少的股本投入(约占并购资金10%~30%)融得数倍的资金,对目标企业进行收购、重组,并以目标企业未来的利润现金流作为偿债来源。
这是一种以小博大、高风险、高收益、高技巧的企业收购方式,也有人称其为“蛇吞象”、“小鱼吃大鱼”等。
杠杆收购的发起者有法人也有自然人等。
2.杠杆收购融资从杠杆收购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成功的杠杆收购需要远大于普通并购行为的资金支持,要求收购公司具有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
杠杆收购的融资方式与普通收购的方式有明显不同,它的融资特点主要表现为:企业采用杠杆收购方式收购其他企业时,以被收购企业的资产作为抵押,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
在一般情况下,借入资金占收购资金总额的70%~80%,其余部分为自有资金,通过财务杠杆效应便可成功地收购企业或其部分股权。
杠杆收购中除去收购企业自身权益资本外的负债部分,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以及民间借贷等负债。
PAG控股好孩子
王昱
【期刊名称】《商界:评论》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运营路径 2006年1月.国际私募股权基金PAG斥资1.225亿美元.从第一上海、软银和美国国际集团手中接手了好孩子集团67.4%的股权,
成为好孩子集团的控股股东。
与此同时,PUD(好孩子管理层拥有的公司)也以
每股2.66美元的价格接手82.78万股.持股比例增至32.6%。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王昱
【作者单位】北大纵横高级合伙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2.91
【相关文献】
1."好孩子"标签对儿童成长的误导及其超越——对幼儿教育中"好孩子"标签现象的反思 [J], 庞清蜻;甘剑梅
2.PAG杠杆收购好孩子集团评鉴 [J],
3.刺激PAG对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抑制及其与PAG—CDP的关系 [J], 何量;杜剑青
4.“小皇帝”是不是好孩子?——评许晶《好孩子:在一所中国幼儿园中的道德发展》[J], 沈纪
5.我的好孩子规划--读《我要做个好孩子》有感 [J], 李秋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