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勤版有机化学(第五版) 第八章 醇、酚、醚
- 格式:ppt
- 大小:6.63 MB
- 文档页数:124
《有机化学》第五版ppt文档全文免费预览•绪论•烃类化合物•烃的衍生物•有机合成与反应机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绪论碳氢化合物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机理。
生命体系中的有机物质探讨生物体内的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多糖等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有机功能材料研究具有光、电、磁等特殊功能的有机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
早期有机化学从炼金术到燃素说的兴衰,再到拉瓦锡的元素学说,奠定了有机化学的基础。
经典有机化学以凯库勒、范特霍夫等为代表,发现了苯环结构、立体化学等基本概念,推动了有机化学的飞速发展。
现代有机化学20世纪以来,随着物理方法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机化学在合成方法、反应机理、生物活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合成方法通过有机合成,制备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如不对称合成、金属有机合成等。
结构测定利用波谱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空间构型。
反应机理研究有机反应中的化学键断裂和形成过程,揭示反应的本质和规律,如周环反应、自由基反应等。
生物活性研究探讨有机化合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药物设计、农药合成等。
烃类化合物B CD烷烃的通式与命名介绍了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同系物的概念,以及烷烃的命名方法和命名规则。
烷烃的物理性质系统总结了烷烃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密度、溶解度等,并解释了影响这些性质的因素。
烷烃的化学性质深入探讨了烷烃的化学性质,包括自由基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裂解反应等,以及这些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应用。
烷烃的结构与异构详细阐述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包括碳原子的杂化方式、键角、键长等,以及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异构体的命名。
A烯烃的通式与命名烯烃的结构与异构烯烃的物理性质烯烃的化学性质详细阐述了烯烃的结构特点,包括碳碳双键的形成、构型和稳定性等,以及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异构体的命名。
李景宁《有机化学》(第5版)上册课后习题第10章醇、酚、醚1.写出戊醇C5H9OH的异构体的构造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答:1-戊醇2-戊醇3-戊醇2-甲基-1-丁醇3-甲基-1-丁醇2-甲基-2-丁醇3-甲基-2-丁醇2,2-二甲基-1-丙醇2.写出下列结构式的系统命名:(1)(2)(3)(4)(5)(6)(7)(8)(9)(10)答:(1)3-甲氧基-2-戊醇(2)(E)-4-烯-2-己醇(3)2-对氯苯基乙醇或对氯苯乙醇(4)(Z)-2-甲基-1-乙基-环己醇(5)1-乙氧基-2-甲基丙烷或乙基异丁基醚(6)3-氯-5-硝基-1,2-苯二酚(7)对溴乙氧基苯(8)2,6-二溴-4-异丙基苯酚(9)1,2,3-三甲氧基丙烷或丙三醇三甲醚(10)1,2-环氧丁烷3.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1)(E)-2-丁烯十醇(2)烯丙基正丁醚(3)对硝基苄基苯甲醚(4)邻甲基苯甲醚(5)2,3-二甲氧基丁烷(6)α,β-二苯基乙醇(7)新戊醇(8)苦味酸(9)2,3-坏氧戊烷(10)15-冠-5答:4.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2,4-dimethyl-1-hexanol(2)4-penten-2-ol(3)3-bromo-4-methylphenol(4)5-nitro-2-naphthol(5)tert-butyl phenyl ether(6)1,2-dimethoxyethanel答:(1)(2)(3)(4)(5)(6)5.写出异丙醇与下列试剂作用的反应式:(1)Na(2)Al(3)冷浓H2SO4(4)H2SO4>1600C(5)H2SO4〈1400C(6)NaBr+H2SO4(7)红磷+碘(8)SOCl2(9)CH3C6H4SO2Cl(10)(1)的产物+C2H5Br(11)(1)的产物+叔丁基氯(12)(5)的产物+HI(过量)答:(1)(2)(3)(4)(5)(6)(7)(8)(9)(10)(11)(1)的产物+叔丁基氯(12)(5)的产物+HI(过量)6.在叔丁醇中加入金属钠,当Na被消耗后,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溴乙烷,这时可得到C6H14O;如在乙醇与Na反应的混合物中加入2-溴-二甲基丙烷,则有气体产生,在留下的混合物中仅有乙醇一种有机物,试写出所有的反应,并解释这两个实验为什么不同?答:第一个实验是亲核反应,第二个实验以消除反应为主,生成烯烃气体放出,过量的乙醇没参加反应而留下。
有机化学B第8章醇、酚和醚醇酚和醚醇、酚和醚OH醇酚醚CH3HOH(CH 3)2HC HHM th l Di th l th Menthol BHT Diethyl ether醇z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生成物。
z 醇的分类醇烷烃中个氢原被基代含羟基的数目z 一元醇:烷烃中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
z 多元醇:烷烃中几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
一级醇(伯醇)羟基所连接于一级碳原子 羟基所连碳原子的种类z 一级醇(伯醇):羟基所连接于一级碳原子。
z 二级醇(仲醇):羟基所连接于二级碳原子。
z 三级醇(叔醇):羟基所连接于三级碳原子。
羟基所连烃基的不同z 脂肪醇z 脂环醇烯醇基与饱的碳原相连z 芳香醇z 不饱和醇¾烯醇:羟基与不饱和的碳原子相连。
z普通命名法:按烷基的普通名称命名,即在烷基后加一个醇字。
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仲丁醇叔丁醇z IUPAC 命名法:322335,5-二甲基-2-己醇32,6-辛二醇,辛醇环己甲醇z IUPAC命名法:选含羟基最长的链为主链,按碳原子数称为某醇。
从靠近羟基的碳原子一端开始,依次给主链碳原子编号。
子编号写出全名时,把羟基所在的碳原子号数写在某醇之前,并在某醇与数字之间画短线,支链的位置和名称写在某醇的前面,并分别用短线隔开。
z IUPAC 命名法: 不饱和醇的命名1-己炔-3-醇45112344-乙基-5-己烯-1-醇65饱和一元醇z饱和一元醇的通式是CH2n+1OHnz醇分子具有较强的极性δ−sp3δ+δ+∠HCH = 109o∠HCO = 110o∠COH = 108.9o醇的物理性质z氢键醇分子间氢键示意图邻交叉构象−优势构象分子内氢键沸点较高¶*思考题z 解释下列化合物的外消旋体具有很强的分子内氢键,而内消旋体没有分子内氢键:内消旋体内邻二醇的稳定构象、氢键外消旋体内消旋体醇的红外光谱z3650-3610 cm−1游离的羟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出现在处,峰形较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