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经典款式对比
- 格式:pptx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34
明清家具“宝座”盛宴15个经典款式精彩呈现传统家具中一种体型宽大的坐具,亦称“御座”。
明以后,随着皇权制度的强化,宝座成为帝王御用坐具的代名词,象征着帝王的权威。
《明史》载,明神宗时,宦官冯保窃权,“帝御殿,保辄侍侧”。
当时的吏部都给事中雒遵进言:“保一侍从之仆,乃敢立天子宝座,文武群工拜天子耶,抑拜见中官耶?”将宦官立于宝座之侧视为亵渎皇权的大不敬行为。
宝座大多摆放在宫廷正殿明间的中心或显要位置,单独陈设,极少成对。
在宝座的背后还要放置一个较大的座屏,两边放置甪端、香筒、仙鹤、蜡钎等器物,格外尊贵、庄严。
皇帝端坐在宝座之上,俯视群臣,“君临天下”,充分体现出帝王的权威,以达到“明制度,示等威”的目的。
在明清的古典家具系统中,宝座是属于大型椅子类,只不过在普通的大型椅子上还添加了更加华丽、复杂的雕刻、装饰等等,以此来彰显帝王的绝对权力和无上地位。
一般来说,宝座都是会有着非常繁复的祥云、神龙等雕饰,而且还有涂上金漆,十分华贵。
但是宝座的坐面很大,坐在上面时,无法接触到靠背和扶手的,无法得到支撑,长时间坐在宝座上会很疲累的,不过宝座的设计理念就不是为了舒适,而是要彰显出皇帝的威严。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明清家具中的宝座都有哪些经典款式吧。
【品名】红木雕云龙纹宝座【详解】宝座红木制,硬板座面,侧沿浮雕八宝纹,面下打洼束腰,浮雕杂宝纹。
膨牙三弯腿外翻云纹马蹄,牙条下垂洼堂肚,与腿足一起满雕云龙纹。
足下带框式托泥,中心镶双钱纹透棂。
面上三面座围,正中稍高,两侧递减,攒框镶心透雕海水江崖及云龙纹,搭脑镂出曲边,浮雕卷草纹。
此器形体高大,气势雄伟,雕工精细,只有不惜剖解大料,才能显现出这种格高神秀的艺术韵味。
【品名】紫檀嵌瓷宝座【详解】宝座靠背及扶手做成九屏风式,正中稍高,并向后呈卷舒式,两侧依次渐低。
框内镶影木心,与边框齐平,中间凸嵌豆绿色暗花彩瓷片。
座面藤心软屉,前沿连同束腰、牙条微内凹,束腰浮雕绦环,下衬托腮。
明清家具特点的比较1 #我国家具经过不断地变化、演进和发展,到了明代,进入了完备、成熟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世人誉为“明式家具”。
由于明代的细木家具用材都是坚固耐久的硬木,所以遗留至今的精品为数不少,从而可以让我们直观全面地了解明式家具的发展进程。
明式家具的品种式样丰富多彩,按其功能可分为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柜架类和其他类。
家具的风格特点又可用王世襄先生品评明式家具的“十二品”概之。
十二品为“简练、厚拙、圆浑、秾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
清代家具有不同于明式家具的独到之处。
其总体尺寸要比明式家具宽大,形成稳定、浑厚的气势。
而样式也十分丰富:有床座榻,屏灯笼,箱橱柜,椅凳墩,桌几案等。
例如新兴的太师椅就有多种式样,至于靠背、扶手、束腰、牙条等新形式,更是层出不穷。
装饰上求多、求满,常运用描金、彩绘等手法,显出光华富丽、金碧辉煌的效果。
而在家具的作工方面,又有京坐、广作、苏作之分,使清代家具完全系统化、风格化。
清代家具的风格特点,在以上家具品种、造型、装饰等项里,大致都已讲到,现在只概括地作一小结。
清代家具,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历史,从继承、演变、发展,以至形成为自己的独立风格,这当然有它特殊的背景与经历,乃至独立存在的特色。
清代家具的发展至风格成熟为"清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初至康熙初,这阶段不论是工艺水平、还是工匠的技艺,都还是明代的继续。
所以,这时期的家具造型、装饰等,还是明代家具的延续。
造型上不似中期那么浑厚、凝重,装饰上不似中期那么繁缛富丽,用材也不似中期那么宽绰。
而且,清初紫檀木尚不短缺,大部分家具还是用紫檀木制造。
中期以后,紫檀渐少,多以红木代替了。
清初期,由于为时不长,特点不明显,没有留下更多的传世之作,这时期还是处于对前代的继承期。
第二阶段是康熙末,经雍正、乾隆,至嘉庆。
这段时间是清代社会政治的稳定期,社会经济的发达期,是历史上公认的"清盛世"时期。
北京故宫馆藏明清家具赏析(二)北京故宫馆藏明清家具赏析(二)黄花梨方背椅,高92.5cm,长61.5cm,宽47cm椅靠背板、扶手、鹅脖、联帮棍均成曲形,而上联帮棍上细下粗,弯曲成夸张的“S”形,使全器增添了活泼之感。
座面下装罗锅枨加矮佬,与腿间双枨相呼应。
此椅方正端庄,于稳固之中又有曲线的活泼感,颇具装饰效果。
紫檀镶楠木心长方杌,高41.5cm,长53cm,宽31.5cm杌座面四角攒边镶楠木板心,侧面冰盘沿。
座面下安罗锅枨,长侧面有两对矮佬相连,短侧面由单根矮佬相连。
四腿圆柱形,带侧脚,腿间施管脚枨。
此杌用材上乘,造型淳朴大方,简练中寓精致,为典型的明式风格。
黑漆百宝嵌婴戏图立柜,高186cm,长126cm,宽61cm立柜四面平式,对开两扇门,凿双环式铜合页,壸门式下沿板。
柜内装堂板,设抽屉2个,红漆柜里,抽屉黑漆彩绘折枝花卉。
云纹铜套足。
柜门嵌色石、螺钿婴戏图,螺钿钱纹锦边框。
柜四周边框上开光,内嵌色石、螺钿花卉,间布嵌螺钿钱纹锦地。
下沿板嵌色石、螺钿双夔龙。
柜两侧开光嵌彩石、螺钿花卉纹,四周开光绘花卉纹。
柜背黑漆。
此柜之婴戏画面生动,色调丰富,镶嵌工艺精巧,在现存明代漆家具中罕见黑漆描金山水图顶箱立柜,高207cm,长120.5cm,宽64.5cm 柜分两部分,上部为顶箱,下部为立柜。
箱、柜各对开两扇门,门上有铜合叶、锁鼻和拉环。
顶箱内分2层,立柜内分3层。
腿间有壸门牙板。
顶箱门、立柜门、牙板各绘描金漆楼阁山水人物图,边沿绘折枝花卉纹。
柜侧面绘桂花、月季、兰草和洞石等。
根据档案登记记载,此柜为四执事库之物。
四执事库为清宫北五所之一,收藏皇帝御用的冠、袍、带、履及寝宫帐帏等。
红漆描金山水图书格,明,高211cm,长192.5cm,宽48.5cm。
清宫旧藏格以三块厚板分成四层,正面全敞。
格下直牙条,鼓腿膨牙矮足。
格边框及隔板外缘均绘描金山水人物图。
书格用于存放图书,最上层也可陈设文玩。
此格所绘山水图景致优美,人物众多,姿态各异,细节描绘精致,为一件难得的漆家具精品。
明清家具百图(图文赏析)2012-04-21 书楼寻踪馆+关注献花(1)(一)椅凳类椅凳类家具包括杌凳、坐墩、交杌、长凳、椅、宝座等各种不同坐具。
从字面上看来,包括椅和凳两大类. 一、椅是有靠背坐具的总称(宝座除外)。
其式样和大小,差别较大。
明清椅子的形式大体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和交椅四种。
二、凳杌凳是不带靠背的坐具。
仅就杌凳而言,大体可分为方、圆两种形式,而以方凳种类最多。
在各种形式的凳子中,又分为有束腰和无束腰两类。
有束腰的都用方料,一般不用圆料;无束腰的则方料、圆料都有。
有束腰的可以做出曲腿,如鼓腿膨牙、三弯腿等;而无束腰的都用直腿。
有束腰的足端部做出内翻或外翻马蹄,而无束腰的腿足不论是方还是圆,足端都不做任何装饰。
凳面的板心,也有许多花样。
有影木心者,有各色硬木者,有木框漆心的,还有藤心、席心、大理石心等,用材相制作都很讲究。
紫檀腰圆形脚踏清早期高17厘米长72.5厘米宽36厘米清宫旧藏面心镶板,中部稍细,作腰圆形,其形式为脚踏中的变化。
带束腰,鼓腿彭牙,内翻马蹄。
花梨嵌瘿木心坐墩清早期高47厘米面径36厘米清宫旧藏座面嵌圆形瘿木心。
墩身两端各雕一道弦纹,一周鼓钉纹。
四腿以插肩榫连接座面及底托。
四腿间饰仿竹藤制品的弧形圈,显得颇为别致,极具装饰效果。
鸡翅木六开光坐墩清早期高46.5厘米面径27.5厘米清宫旧藏墩身上下各雕出弦纹四道,中间两道为双线,上下弦纹均饰鼓钉纹一周。
腹部正中有六个小镂空椭圆形开光,饰双线边。
青花龙戏珠纹坐墩明万历高37.8厘米面径20.5厘米底径20厘米坐墩瓷制。
座面绘双龙戏珠纹。
腹部纹饰三层,上层朵云纹,中间龙戏珠纹,周围衬以海水江崖及朵云纹,下层海水江崖纹。
青花云龙纹坐墩明正德高34厘米面径21.5厘米底径21厘米坐墩瓷制,鼓形,上下对称。
座面微凸,中心内凹有小孔。
腹中上下各凸起一周鼓钉纹,两侧各有一兽面耳。
座面绘狮戏球纹,中心配以朵花纹。
腹部纹饰三层,上层八组莲纹,中间云龙纹,下层海水江崖、麒麟纹。
清宫旧藏明清家具经典图例(桌案部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家具甚为丰富,总数量多达上万件,其中明代家具有三百余件。
清代家具中床榻、椅凳、桌案、箱柜、屏联、台座等一应俱全,还有东洋家具和西洋家具近五百件。
其质地有紫檀、黄花梨、花梨、铁梨、乌木、鸡翅木、酸枝木、榉木、楠木、桦木、榆木、瘿木、黄杨和漆等。
这些家具除部分由清宫造办处制作外,绝大多数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以广作、京作、苏作、晋作最为著名。
这些作品可以全面地反映明清家具的风格特点,对研究明清家具的艺术成就和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1、黄花梨卷草纹方桌,明,高86cm,边长94cm桌面下带束腰,直牙条上浮雕卷草纹,以回纹间隔。
四腿间安罗锅枨,上端与牙条相抵,两侧紧贴上拱处雕出回卷的云头。
牙条与桌腿内侧起混面单边线。
方腿直足,内翻马蹄。
此桌造型庄重大方,纹饰简练,色调自然,具有明代家具的特点。
2、黄花梨方桌,明,高70cm,边长82cm桌面边料甚宽,冰盘沿下起阳线。
桌腿间连接牙条,两端留牙头,下装高拱罗锅枨与牙条相抵。
桌面四角下方另装小牙头,形成一腿三牙,共同支撑桌面和固定四腿。
四腿圆柱形,侧角收分明显。
此桌此桌具有典型的明代家具特点,造型简洁明快,稳重大方,无雕刻装饰。
3、铁梨螭纹翘头案,明,高90cm,长363cm,宽68cm案面两端翘头,面下直牙条,腿、牙头、案面间用夹头榫结合。
牙条两端雕相对的回纹,牙头作卷云形。
直腿外撇,两侧腿间安插挡板,透雕螭纹。
大型翘头案一般摆设在正厅正中或宫殿内两侧山墙下,为陈放大型陈设品而用,与平头案相比更具装饰性。
此案造型古朴,纹饰流畅,端庄稳重。
4、黄花梨束腰方桌,高83cm,边长100cm桌面攒框镶心,冰盘沿,直束腰,素牙条,四腿内安霸王枨。
方直腿带侧脚收分,足端削出内翻马蹄。
桌腿与牙条拐角处以软弯过渡,线条流畅,于硬朗中见柔和。
此桌造型简洁,朴素瘦劲,无刻意装饰,具有典型的明式家具特点。
明代家具与清代家具的区别1、造型厚重,形式繁多。
清式家具在造型上与明式家具的风格截然不同,首先表现在造型厚重上,家具的总体尺寸比明式家具要宽,要大,与此相应,局面尺寸、部件用料也随之加大。
比如清代的太师椅、三屏式的靠背、牙条、腿步等协调一致,造成非常稳定、浑厚的气势。
这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清式家具在结构上承袭了明式家具的卯榫结构,充分发挥了插销挂榫的特点,技艺精良,一丝不苟。
凡镶嵌方面的桌、椅、屏风,在石与木的交接或转角处,都是严丝合缝,无修补痕迹,平平整整的融为一体。
家具的主料木材,选料极为精细,表里如一,无节,无伤,完整得无一瑕疵。
硬木家具的部件和零部件,如抽屉板、桌底板及穿带等,所用的木料都是硬木。
清式家具的样式也比明朝繁多,如清朝新兴的家具太师椅,就有三屏风式靠背太师椅、拐子背式太师椅、花饰扶手靠背太师椅等多种。
2、用材广泛,装饰丰富。
清式家具喜于装饰,颇为华丽,充分应用了雕、嵌、描、堆等工艺手段。
雕与嵌是清式家具装饰的主要方法。
嵌有瓷嵌、玉嵌、石嵌、珐琅嵌、竹嵌、螺钿嵌和骨木镶嵌等。
清代除继承了明代原有的形式外,又发展了螺钿嵌,产生了骨木嵌、珐琅嵌和瓷嵌。
3、骨嵌的作用。
骨嵌用在器皿虽然很早,但是骨嵌用于家具上还是清代的创举。
骨嵌的鼎盛时期是乾隆中叶,其艺术特点有:(1)骨嵌工艺精良,拼雕工巧。
工艺制作上保持多孔,多枝,多节,块小而带棱角,既宜于胶合,又防止脱落,虽天长地久,仍保持完整形象。
(2)骨嵌表现形式分为高嵌、平嵌、高平混合嵌三种。
早期和盛期是高嵌和高平混合嵌,后期都是平嵌。
(3)骨嵌用材多为红木、花梨等贵重木材,因其木质坚硬细密,镶以骨嵌更显出古拙,纯朴。
(4)骨嵌题材大致可分为人物故事、山水风景、花鸟静物和纹样四类。
由于工艺美术的发展,使得家具制作得以借助各处工艺美术手段,去进行综合的装饰处理。
清式家具的装饰上采取了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构成了它自己的特点,是历代所不能比拟的。
明式家具典型样式全解赏析▲晚明黄花梨有束腰罗锅枨马蹄足八仙桌明代家具与明式家具明代家具,是专指在明代制作的家具。
明代家具是时间概念。
而明式家具则是艺术概念,两者有着本质区别。
明式家具是我国明代形成的一项艺术成就,被世人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
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享有盛名。
主要指那种以硬木制作与明代和清代前期,设计精巧,制作精良,风格简约的优质家具。
明式家具在工艺制作和造型艺术的成就已达到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水平。
▲晚明黄花梨夹头榫平头案明式家具的历史发展明式家具一般是指我国明代至清代早期(约当公元15—17世纪)所生产的,以花梨木、紫檀木、红木、铁力木、杞梓木等为主要用材的优质硬木家具。
由于制作年代主要在明代,故称叫“明式”。
它是在宋代、元代家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在工艺、造型、材料、结构上都有重大突破。
明式家具一直被誉为我国古代家具史上的高峰,是中国家具民族形式的典范和代表。
在世界家具史上也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显赫的地位。
▲晚明黄花梨攒接卍字纹围子罗汉床明式家具的品类按使用功能大致分为六大类:坐卧类:有凳、墩、椅等承具类:有几、桌、案等卧具类:有床、榻等庋具类:有盒、匣、奁、箱、柜、橱等架具类:有面盆架、镜架、衣架等屏具类:有砚屏、炕屏等▲黄花梨月洞式门罩架子床明式家具的魅力明式家具,特征鲜明,魅力无穷,体现在以下几点:1、文人参与设计,极具意匠美。
明式家具的设计者大多是文化气息甚浓的文人雅士,由他们设计出家具图样后,再交由出色的木工制作而成。
在家具设计之时,设计者往往会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融于设计之中,使家具的造型优美、稳重、简朴,各组件的比例讲求实用与审美的一致,装饰讲究少而精,淡而雅。
▲晚明黄花梨圆后背交椅2、选料考究流露天然之美。
明式家具在造型上,讲求物尽其用没有多余的东西,简洁到不能再简洁了,强调家具形体线条优美、明快、清新。
通体轮廓讲求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整体线条一气呵成,在细微处有适宜的曲折变化。
一.中国明清时期古典家具:种类:椅凳、桌几案、床榻、柜架、门窗、楹联和其它用途各异的小件。
1.宝椅:是一种体形较大的椅子。
宫廷中称“宝座”。
2.交椅:交椅的结构是前后两腿交叉,交接点作轴,上横梁穿绳代坐,可以折合。
上面安一栲栳圈儿。
因其两腿交叉的特点,遂称“交椅”。
3.圈椅:圈椅是由交椅发展和演化面来的,交椅的椅圈后背与扶手一顺而下,就坐时,肘部、臂部一并得到支撑,很舒适,颇受人们喜爱,逐渐发展为专门在室内使用的圈椅。
它和交椅的不同之处是不用交叉腿,而采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的底盘无大区别。
4.官帽椅:官帽椅是依其造弄酷似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名。
又能分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官帽椅。
南官帽椅的造型特点是椅背立柱与搭脑的衔接处做出软圆角。
5.四出头式官帽椅:是椅背搭脑和扶手的拐角处不是做成软圆角,而是搭脑和扶手在通过立柱后继续向前控出,尽端微向外撇,并磨成光润滑的圆头。
除此之外,其它均与南官帽椅相同。
6.靠背椅:是指光有靠背没有扶手的椅子。
有一统碑式和灯挂式两种。
7.绣墩:也是一种无靠背坐具,它的特点是面下不用四足,而采用攒鼓的作法。
形成两端小中间大的腰鼓型。
8.紫檀腰圆形脚踏,面心镶板,中部稍细,作腰圆形,其形式为脚踏中的变化。
带束腰,鼓腿彭牙,内翻马蹄。
9.花梨嵌瘿木心坐墩,座面嵌圆形瘿木心。
墩身两端各雕一道弦纹,一周鼓钉纹。
四腿以插肩榫连接座面及底托。
四腿间饰仿竹藤制品的弧形圈,显得颇为别致,极具装饰效果。
10.鸡翅木六开光坐墩,墩身上下各雕出弦纹四道,中间两道为双线,上下弦纹均饰鼓钉纹一周。
腹部正中有六个小镂空椭圆形开光,饰双线边。
11.楠木嵌瓷心云龙纹圆凳,座面嵌瓷心,绘青花云龙纹。
鼓腿彭牙。
牙条抱肩榫。
四腿下端格肩榫与托泥结合,形成四个壶门开光。
足端带蹼,托泥下饰龟脚。
此圆凳本为八件成堂,现故宫与颐和园各存其四。
12.红漆嵌珐琅面山水人物图圆凳,座面嵌掐丝珐琅山水人物图面心。
束腰分段嵌绦环板,开长条形炮仗洞。
明清“四作”古典家具对比与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家具购买方面上,对家具的要求不仅仅只局限在家具的功能上了,有的消费者更倾向于所要购买家具的附加价值。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古典家具市场的发展。
古典家具不仅环保,又能提升品位,甚至具有升值空间,可以作为收藏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明清古典家具的主要有京作、苏作、广作和仙作等四大流派。
因为地域的差异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每个流派的家具各有其特点。
一、京作家具(一)文化背景京作家具兴起于明代中后期,在清代康乾盛世年间走向高潮,至今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
京作家具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它是在皇室和君王的推动下形成的。
它的主要职能是满足统治者生活需要和审美情趣。
这也决定了京作家具从诞生起就站在了一个比较高的地位,居于意识形态、社会政治和审美思想的主流位置。
(二)用料方面京作家具在用材上很讲究,主要以黄花梨、红酸枝和紫檀等几种珍贵硬质木材为主,尽管这几种木材生产都较为缓慢,但是京作家具在用料方面极为讲究,很少会使用其他木材来代替。
此外,在用料方面,由于京作家具的特定地位,在其整个制作的过程中,用料的尺寸相比其他地区会比较小些。
(三)造型方面京作家具在造型上与广作家具较为接近,典雅秀丽,浑厚端庄。
整个线条则显得精巧,充满了灵秀之气,形成了独具的皇室正统典范。
京作家具会在家具上雕刻各种古铜器和古玉器纹饰,显示出各式古香古色、文静典雅的艺术形象,是材质、工艺和设计的完美统一,满足了人们对于家具艺术的极致追求。
(四)风格特点京作家具的特点之一是豪华气派,”皇气”十足。
因京作家具的使用者大都为统治者和达官贵臣们,资本比较雄厚,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惜用料和工本。
装饰上更是相当注重,甚至从皇家收藏的古代玉器、铜器上汲取素材,巧妙地装饰在家具上,力求华丽,使京作家具有着豪华气派等特点。
二、苏作家具(一)文化背景苏作家具历史悠久,在明示家具中,苏式家具占了很大比重,是明示家具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