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发生
- 格式:pptx
- 大小:5.45 MB
- 文档页数:22
呼吸与消化科学概念呼吸与消化是人类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科学概念。
呼吸和消化系统紧密相连,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呼吸和消化的科学概念,并解释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等器官。
其中,肺部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肺部主要负责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人体,然后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被称为呼吸。
呼吸是维持人体生命所必需的,因为氧气是维持人体细胞生存所必需的物质。
如果没有足够的氧气,细胞将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呼吸系统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
消化系统主要负责将食物分解成营养物质,并将这些营养物质吸收到人体内部,以供细胞使用。
这个过程被称为消化。
消化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因为营养物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
如果没有足够的营养物质,身体将无法正常工作。
虽然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看起来没有太多关联,但它们实际上是密切相连的。
首先,在呼吸过程中,肺部需要氧气来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
而这个氧气来自于我们所吃的食物。
当我们进食时,食物会被分解成营养物质,并通过消化系统被吸收到血液中。
然后,这些营养物质会随着血液流向肺部,被肺部吸收并转化为氧气。
因此,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紧密相连,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除了这种直接联系之外,呼吸和消化还有其他间接联系。
例如,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支持运动。
这时,我们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来供应身体。
因此,在运动过程中,呼吸和消化系统需要更加紧密地协调工作,以满足身体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求。
总之,呼吸和消化是人体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科学概念。
它们紧密相连,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了解呼吸和消化的科学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的运作方式,并采取正确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保持健康。
呼吸和消化的器官
呼吸和消化是人体的两个重要生命活动。
人体通过一系列器官实现呼吸和消化功能。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是通过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来维持身体的气体交换的系统。
鼻腔
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通过鼻腔我们可以吸入空气。
鼻腔内有睫毛和黏膜,可以帮助过滤和净化空气。
喉咙
喉咙是气管与口腔的交界处,是空气进入和离开气管的通道。
气管
气管是连接喉咙和肺部的管道,可以将空气输送到肺部。
肺部
肺是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通过肺部的呼吸,氧气进入体内,同时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通过消化食物,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到体内,以供身体各个器官使用。
口腔
口腔是食物消化的起点,通过咀嚼和混合食物,使其更容易被消化。
食道
食道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通过食道,食物被推动到胃中。
胃
胃是消化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器官之一,胃内的胃液可以分解蛋白质,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
小肠
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位之一,通过小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会被吸收到血液中。
大肠
大肠主要负责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同时也是消化残渣的存放和排出的地方。
总结
呼吸和消化的器官共同协作,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通
过呼吸系统,我们可以获得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通过消化系统,我们可以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到体内。
了解呼吸和消化的器官
对于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和健康至关重要。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大多数器官由原始消化管分化而成。
人胚第3-4周,胚盘向腹侧卷折,形成圆柱状胚体,内胚层被卷入胚体内,形成一条头尾方向的封闭管道,称原始消化管或原肠(primitive gut)。
原始消化管头、尾两端分别由口咽膜和泄殖腔膜封闭,两者分别于第4周和第8周破裂、消失,原始消化管遂于外界相通。
原始消化管头段称前肠(foregut),主要分化成为部分口腔底、舌、咽、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肝、胆囊、下颌下腺、舌下腺、胰腺、喉及其以下的呼吸管道、肺、胸腺、甲状腺及其甲状旁腺等器官。
中段称中肠(midgut),其腹侧与卵黄囊相通,主要分化为十二指肠中下段、空肠、回肠、盲肠、升结肠和横结肠的右2/3段;尾段称后肠(hindgut),主要分化为横结肠左1/3段、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和肛管上段以及膀胱和尿道的大部分。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各器官中的上皮组织来自原始消化管的内胚层,结缔组织和肌组织则来自脏壁中胚层。
一、消化系统的发生(一)前肠的衍化从口咽膜至肝原基发生处的一段原肠称为前肠。
前肠将衍化为许多器官,本节将主要讨论食管、胃、胆囊和胰腺的发生。
1 食管和胃的发生食管由原始咽尾端至胃之间的一段原始消化管分化而来,第5周时还很短,随着颈的出现和心、肺的下降而迅速增长。
食管上皮最初为单层,后变为复层。
上皮周围的间充质分化为食管壁的结缔组织和肌组织。
胃原基出现于第4周,是前肠尾段形成的梭形膨大。
第5周时,其背侧缘生长迅速,形成胃大弯(greater curvature);腹侧缘生长缓慢,形成胃小弯(lesser curvature)。
以后,胃大弯头端向上膨出,形成胃底。
由于胃背系膜(dorsal mesogastrium)生长迅速,形成突向左侧的网膜囊,致使胃沿头尾轴旋转90°,胃大弯由背侧转向左侧,胃小弯由腹侧转向右侧。
此时,因肝的增大使胃的头端被推向左侧,胃的尾端因十二指肠贴于腹后壁而被固定,这样,胃又沿其背侧(前后)轴旋转,由原来的垂直方位变成由左上至右下的斜行位。
呼吸与消化的相关疾病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是人体两个重要的生理系统,它们紧密相连并互相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呼吸和消化相关的常见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1. 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特点是呼吸困难、咳嗽和胸闷。
哮喘发作时,呼吸道会变窄,导致气流受阻。
常见的触发哮喘发作的因素包括过敏原、感染和运动。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一组慢性肺部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患者往往出现咳嗽、咳痰、气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吸烟是COPD的主要原因,但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和化学物质也可能导致该疾病。
3. 肺癌: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其主要起源于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
吸烟是最主要的肺癌危险因素,而其他因素如空气污染和遗传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肺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气促、咳嗽和咯血等症状可能出现。
消化系统疾病1. 胃炎: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胃痛、腹胀、恶心和呕吐。
常见的胃炎原因包括细菌感染、长期非甾体类抗炎药使用和酗酒。
2. 胃溃疡:胃溃疡是胃黏膜发生溃疡的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饥饿感和消化不良。
胃溃疡的主要原因是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损害,慢性感染和部分药物使用也可能导致该疾病。
3. 肠炎:肠炎是指小肠或大肠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和便血。
肠炎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自身免疫和炎症性肠病。
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可以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来实现。
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专业课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填空题 3. 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正误。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胚体由扁盘状卷折为圆柱形的过程中,内胚层被包卷入胚体内形成一条纵行的管道,称A.卵黄囊B.原始消化管C.神经管D.羊膜腔E.胚外体腔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2.舌体主要来源于A.奇结节B.侧舌隆起C.联合突D.上颌隆起E.甲状舌管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3.甲状旁腺来源于A.第1和第2对咽囊B.第2和第3对咽囊C.第3和第4对咽囊D.第4和第5对咽囊E.第3和第5对咽囊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4.甲状腺的原基是A.第2对咽囊B.奇结节C.下颌隆起D.甲状舌管E.盲孔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5.盲肠突位于A.中肠襻头支与尾支交界处B.中肠襻与卵黄囊相连处C.中肠襻与尿囊相连处D.中肠襻头支E.中肠襻尾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6.关于中肠的演变,正确的是A.中肠生长迅速,形成凸向腹侧的中肠襻B.中肠襻的顶部与尿囊相连而被分为头支和尾支C.中肠襻一度进入脐腔,从进入脐腔到返回腹腔,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从胚腹面观逆时针方向一共旋转了180°D.中肠襻退回腹腔时尾支在前,头支在后E.尾支形成空肠和回肠的大部分,头支主要形成结肠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7.形成阑尾的原基是A.卵黄蒂B.中肠襻头支C.肝憩室尾支D.盲肠突E.泄殖腔头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8.关于胰腺的发生,错误的是A.早期形成背胰、腹胰B.背、腹胰融合C.背胰形成胰头下份,腹胰形成胰头上份和胰体、胰尾D.胰腺导管与胆总管合并E.部分内胚层细胞脱离细胞索,发育成胰岛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9.泄殖腔被分隔后的背侧份为A.肛管B.尿生殖窦C.膀胱D.直肠E.原始直肠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10.肺透明膜病的成因是A.Ⅰ型肺泡细胞发育不良B.Ⅱ型肺泡细胞发育不良C.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过多D.肺间质发育不良E.肺泡表面有一层黏液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11.肛管的黏膜上皮来自A.外胚层B.内胚层C.中胚层D.内胚层和外胚层E.中胚层和外胚层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12.下述关于喉气管憩室的描述,错误的是A.位于原始咽尾端腹侧B.由喉气管沟从头端逐渐愈合形成C.是形成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的原基D.喉气管憩室的背侧是食管E.与食管间的间充质增生形成气管食管隔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13.卵黄蒂退化不全,近端残留将形成A.回肠憩室B.脐粪瘘C.先天脐疝D.脐尿瘘E.先天巨结肠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14.关于泄殖腔的描述,错误的是A.为后肠末端膨大部分B.腹侧壁与卵黄囊相连C.末端以泄殖腔膜封闭D.尿直肠隔将其分为背、腹两部分E.参与消化管及泌尿、生殖系统的发生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15.发生生理性脐疝的主要原因是A.中肠襻的旋转B.胚内体腔与胚外体腔尚想通C.中肠襻生长迅速,腹腔容积相对较小D.卵黄蒂牵拉E.尿囊膨大挤压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16.胆囊上皮来自A.背胰内胚层B.腹胰内胚层C.肝憩室头支内胚层D.肝憩室尾支内胚层E.中肠内胚层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17.形成鼓膜的是A.第1咽囊内侧份B.第1咽囊末端C.第1鳃弓D.第1鳃膜E.第1鳃沟外胚层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18.关于肛管齿状线发生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内、外胚层分界线B.线以上的上皮来自内胚层,线以下的上皮来自外胚层C.线以上肛管来自泄殖腔,线以下肛管来自肛凹D.肛凹为尿生殖膜外方的浅凹E.线以上为单层柱状上皮,线以下为复层扁平上皮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胚胎学第十七章人胚胎早期发生一、概述人体胚胎学定义: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一)人体发生三个阶段精子卵子受精至第1周末胚卵期卵裂、分化↓第2周至第8周末胚胎期早期胚胎发育;器官原基形成;初具人形↓第9周至第38周末胎儿期器官发育完善,胎儿生长↓分娩新个体月经龄(末次月经→分娩):280天受精龄(受精→分娩):266天围产期:孕28周→出生后1周预产期计算:月:-3 / +9 日:+7(二)目的:研究先天性畸形的形成原因及其预防(三)学习方法# 动态时间空间(折、卷、转)# 立体(头、尾、背、腹、侧)二、受精fertilization1、定义:精子和卵子自发融合成为受精卵(合子)的过程2、地点:输卵管壶腹部3、时间:排卵后24小时内4、准备(条件):成熟的精子和卵子精子获能及顶体反应精子发生(睾丸生精小管)↓精子成熟(附睾)↓精子获能(女性生殖道)卵子发育成熟↓精子活化(输卵管)(顶体反应)↓受精5、过程:精子与卵子识别和接触↓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透明带反应防止多精受精卵膜阻断现象次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卵原核)↓两性原核融合形成受精卵6、意义:(1)形成二倍体合子,物种延续(2)合子更富有活力(3)决定胎儿性别三、卵裂和胚泡形成卵裂内细胞群受精卵→卵裂球→ 2 细胞期→16细胞期(桑椹胚)→胚泡滋养层(30小时,输卵管) (72小时,近子宫腔) (第5天,子宫腔) 胚泡腔四、植入Implantation1、定义:胚泡逐渐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2、时间:受精后6- 7 天开始,11-12 天完成3、部位:子宫体、子宫底的子宫内膜功能层输卵管宫外(宫外孕)卵巢异位妊娠腹腔宫内:前置胎盘4、过程:(1)极端滋养层分泌蛋白水解酶↓细胞滋养层(内层)滋养层分化↓合体滋养层(外层)子宫内膜上皮修复:滋养层细胞形成突起(绒毛)滋养层→绒毛膜(2)蜕膜形成:植入包蜕膜子宫内膜→蜕膜基蜕膜壁蜕膜五、胚层形成和分化(一)二胚层胚盘的形成(第2周)(羊膜腔)内细胞群→胚盘外胚层(胚体发生原基)内胚层(卵黄囊)细胞滋养层增生,充满胚泡腔→胚外中胚层体蒂:连接羊膜腔与绒毛膜的细胞(二)三胚层胚盘的形成(第3周)1、原条的出现和中胚层的形成(羊膜腔)外胚层:原条、原结、原凹、原沟胚盘中胚层:脊索(脊柱原基)内胚层(卵黄囊)2、原条出现的意义:(1)决定了胚盘的中轴,分出头、尾、左、右(2)出现了胚内中胚层口咽膜(头侧)无中胚层内、外胚层相贴泄殖腔膜(尾侧)3、滋养层的分化、发育合体滋养层(外)初级绒毛细胞滋养层(内)↓合体滋养层(外)次级绒毛细胞滋养层(中)胚外中胚层(内)↓合体滋养层(外)三级绒毛细胞滋养层(中)胚外中胚层(内)分化出血管4、胚第3周出现的结构:羊膜腔外胚层胚盘中胚层内胚层卵黄囊脏层胚外中胚层胚外体腔壁层绒毛膜(三)胚体形成和三胚层分化(第4-8周)1、胚体形成中轴> 边缘生长速度不均衡外胚层> 内胚层背> 腹头尾> 左右头> 尾羊膜腔> 卵黄囊头褶——口咽膜、生心区移至腹侧?尾褶——体蒂、泄殖腔移至腹侧侧褶——扁平的胚盘→圆柱状胚体2、三胚层分化(1)外胚层表皮、附属器官、牙釉质、胚体外表角膜、内耳迷路腺垂体、口鼻、肛门上皮中枢神经系统脑(头)神经管神经垂体脊髓(尾)神经板→神经沟视网膜松果体神经褶→神经嵴→周围神经系统、肾上腺髓质(2)中胚层轴旁中胚层(内):体节(42-44对)——真皮、中轴骨骼、骨骼肌间介中胚层(中)——泌尿、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体壁中胚层(背侧):骨骼肌肉、结缔组织侧中胚层原始体腔(头→尾):心包腔、胸膜腔、腹膜腔脏壁中胚层(腹侧):消化、呼吸道肌肉、结缔组织分散间充质:骨骼、肌肉、结缔组织、血管(3)内胚层前肠消化管中肠:与卵黄囊相通原始消化管消化腺上皮、中耳、甲状腺、甲状旁腺、后肠下呼吸道胸腺、膀胱、阴道肺六、胎膜与胎盘胎儿卵黄囊细胞分裂分化尿囊受精卵胎膜羊膜胎儿附属结构脐带(一)胎膜胎盘绒毛膜1、卵黄囊(1)内胚层+ 胚外中胚层(2)卵黄囊顶的内胚层→原始消化管(Meckel憩室)(3)内胚层发生原始生殖细胞(4)脏壁中胚层发生血岛,是造血干细胞的发生地2、尿囊(1)内胚层+ 胚外中胚层(2)卵黄囊后壁顶端向体蒂长出的一条盲管(3)尿囊血管→脐血管3、羊膜(1)单立上皮+ 胚外中胚层(2)羊膜腔内充满羊水(1000——1500ml)(3)羊水:羊膜上皮细胞分泌(早期)胎儿尿液(晚期)(4)羊水过多:>2000 ml 羊水过少:<500 ml(5)保护, 缓冲, 防肢体粘连;扩展宫颈(6)羊膜穿刺:诊断先天性畸形、遗传性疾病;判断性别4、脐带(1)胎儿脐部与胎盘间的索条状结构(长55cm,直径1.5cm)(2)羊膜包绕体蒂、尿囊、卵黄管而成(3)2根脐动脉+ 1根脐静脉(4)脐带过短:< 20cm 脐带过长:>120cm(5)生理性脐疝;先天性脐疝5、绒毛膜(1)滋养层+ 胚外中胚层(2)丛密绒毛膜(+ 子宫底蜕膜→胎盘)(3)平滑绒毛膜(与子宫包蜕膜相邻)(4)初级绒毛干→次级绒毛干→三级绒毛干(5)绒毛膜上绒毛变性→水泡状胎块(葡萄胎)(二)胎盘1、结构覆有羊膜胎儿面丛密绒毛膜:连有脐带胎盘绒毛干(绒毛间隙:母血)母体面——底蜕膜(胎盘小叶;胎盘隔)2、胎盘的血液循环胎血:脐动脉→绒毛内毛细血管→脐静脉↑↓母血:螺旋动脉→绒毛间隙→子宫静脉(子血与母血互不相通)胎盘膜(胎盘屏障)母体营养物质↑↓O2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及其基膜↑↓绒毛结缔组织↑↓绒毛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及内皮细胞代谢产物↑↓CO2胎儿3、胎盘的功能:(1)物质交换(2)屏障作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内分泌功能(合体滋养层)蛋白类激素绒毛膜促乳腺生长激素类固醇激素孕激素雌激素七、双胎,多胎和联胎(一)双胎一个卵裂球分为两个胚泡1、单卵双胎一个胚泡内出现两个内细胞群一个胚盘上出现两个原条2、双卵双胎(二)多胎单卵多卵混合性(三)联胎:单卵双胎时一个胚盘上出现两个原条后分离不完全八、先天性畸形(一)遗传因素1、染色体畸变2、基因突变(二)环境因素生物致畸:病毒,弓形体和螺旋体理化致畸:放射线和重金属、农药等药物致畸:反应停致肢体畸形其它因子:酗酒和吸烟(三)致畸敏感期:第3-8周第十八章颜面与腭的发生一、鳃器官的发生鳃弓——中胚层间充质增厚(6对)鳃器官鳃沟——外胚层凹陷(5对)位置相对咽囊——内胚层向外突出(5对)鳃膜——鳃沟底的外胚层+ 咽囊顶的内胚层二、颜面的发生(一)颜面的发生的原基额鼻隆起1、5个隆起额鼻隆起左上颌隆起右上颌隆起口凹左下颌隆起右下颌隆起2、额鼻隆起的演变额鼻隆起额鼻隆起额鼻隆起→→口凹:5个隆起所围成的中央凹陷部分口咽膜:口凹底部的外胚层前肠头部的内胚层鼻板:额鼻隆起下缘双外侧方外胚层增厚鼻窝:鼻板处外胚层凹陷内侧鼻隆起:鼻窝内侧隆起外侧鼻隆起:鼻窝外侧隆起(二)合并与畸形两侧内侧鼻隆起→人中、上唇正中部分同侧内侧鼻隆起+ 上颌隆起→上唇、上颌、部分面颊(愈合不完全:唇裂)两侧外侧鼻隆起→鼻翼、鼻侧壁同侧外侧鼻隆起+ 上颌隆起→面颊(不愈合:面斜裂)两侧下颌隆起→下唇、下颌额鼻隆起→额额鼻隆起下缘→向表面隆起→鼻染、鼻尖向下垂直生长→鼻中隔三、腭的发生两侧上颌隆起内面→硬腭(前) 分割原始鼻腔(上)腭→两侧内侧鼻隆起→软腭(后) 原始口腔(下) # 腭裂:左、右外侧腭突未在中线处愈合第十九章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一、原始消化管的形成与分化(一)共同来源:原始消化管咽、食管、十二指肠前2/31、前肠肝、胆道、胰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喉、气管、肺2、中肠:十二指肠后1/3、空肠、回肠、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前2/33、后肠:横结肠后1/3、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上段(二)原始消化管1、内胚层:消化管、呼吸道的上皮及腺体2、脏壁中胚层:管壁结缔组织、肌肉、软骨等二、咽囊的衍化第1对近端狭长→咽鼓管(第1对腮沟→外耳道)远端向外膨大→中耳鼓室(第1对腮膜→鼓膜)第2对——内侧:腭扁桃体的隐窝与上皮第3对(下降)背侧:下一对甲状旁腺腹侧:下降到胸腔,左右合并→胸腺第4对背侧:上一对甲状旁腺腹侧:退化第5对后腮体→甲状腺的滤泡旁细胞↑(神经嵴的外胚层细胞迁人)三、消化系统的发生(一)原始咽的演变1、咽的形成:为前肠头端膨大部分,胚4周末口咽膜破裂后,咽前通口,后连食管2、甲状腺的发生:甲状腺憩室近端细长→甲状舌管(后退化):盲孔(退化不全:甲状舌管囊肿)远端膨大→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胚层)(二)食管的发生心肺下降,颈部伸长1、胚4周:食管很短食管迅速增长迅速增生2、食管内胚层细胞→单柱上皮复层上皮,管腔一度堵塞过度增生的上皮退化吸收管腔重新出现上皮吸收不完全→食管狭窄胚8周上皮未被吸收→食管闭锁(三)胃的发生胚4周胃原基(梭性膨大)↙↘胚7周形态变化方位变化食管伸长肝发育快固定右侧胃下降胃纵轴90°顺时针旋转胃背侧缘发育快→胃大弯胃大弯:背侧→左侧胃背系膜发育快→大网膜、网膜囊胃小弯:腹侧→右侧胃腹侧缘发育慢→胃小弯胃长轴:垂直胃腹系膜发育慢→小网膜↓胃上部突出→胃底左上斜向右下(四)肠的发生1、十二指肠的发生前2/3:前肠末端胃旋转十二指肠C字形袢、凸向腹侧右侧后1/3:中肠头端2、十二指肠以下肠的发生胚4周直管↓胚5周“U”字形中肠袢头支尾支→盲肠突盲肠与阑尾的原基大肠与小肠的分界袢顶连卵黄管,后卵黄管退化退化不全→Meckel憩室不退化→脐粪瘘胚6周生理性脐疝(肠袢突向脐腔并作90度逆时针旋转)↓胚10周肠袢退回腹腔(180度逆时针旋转)→先天性脐疝→内脏易位头支在左下方→空肠、回肠尾支在右上方→横结肠、降结肠↓盲肠突下降,升结肠形成↓乙状结肠形成(降结肠尾端移近中线)(五)直肠与肛管的发生——泄殖腔的分割(胚4-7周)腹侧:尿生殖窦膀胱、尿道泄殖腔背侧:原始直肠直肠、肛管上段↑尿直肠隔(中胚层)↓腹侧:尿生殖膜泄殖腔膜背侧:肛膜→破裂,肠腔与外界相通(如不破裂→不通肛)肛膜内侧(上2/3):后肠内胚层肛管——分界线为肛管齿状线外侧(下1/3):肛凹外胚层(六)肝和胆道系统的发生胚4周:头支(大)→肝板、肝内胆管上皮血管网→肝血窦伸入原始横隔间充质→被膜、结缔组织肝憩室尾支(小)→胆囊、胆囊管根部→胆总管(与十二指肠相通)(七)胰腺的发生背胰芽(大)→背胰→胰头上半部分、胰体、胰尾1、前肠内胚层转到十二指肠背侧与背胰合并腹胰芽(小)→腹胰胰头下半部分背胰管近侧段→退化消失(如不消失→副胰管)2、胰管远侧段合并腹胰管→主胰管从细胞索分离形成细胞团3、部分胰腺内胚层细胞胰岛导管退化(八)消化系统先天性畸形1、消化管狭窄或闭锁——过度增生的上皮退化吸收不完全或未吸收2、先天性脐疝——肠袢不退回或退回但脐腔不消失3、脐瘘——卵黄管未退化4、回肠憩室(Meckel憩室)——卵黄管近侧段退化不全5、不通肛——肛膜未破裂或直肠腔与肛未接通6、内脏易位——肠袢退回腹腔时未旋转或旋转不全或反向转位7、先天性巨结肠——结肠肌间神经丛发育不良8、直肠瘘——泄殖腔分割不全四、呼吸系统的发生(一)鼻腔的发生:鼻腔上皮——外胚层(二)喉和气管的发生分隔不完全→气管食管瘘背侧:食管喉气管沟→头端→喉腹侧:喉气管憩室中段→气管尾端→肺芽(三)肺的发生生长迅速不断分支胚5周左肺芽→肺叶支气管(2支)胚7周肺芽支气管树→右肺芽→肺叶支气管(3支)左肺(8-9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分支达17级肺泡管右肺(10出生后继续分支分支达24级支气管树上皮——内胚层软骨、平滑肌、结缔组织、毛细血管——中胚层间充质胚7月:肺泡内胚层细胞I型细胞II型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四)呼吸系统先天性畸形气管食管瘘——气管食管隔分隔不完全第二十章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胚4周胚5周外侧:中肾嵴间介中胚层→生肾索→尿生殖嵴内侧:生殖腺嵴一、泌尿系统的发生(一)肾脏和输尿管的发生人类肾脏发生经过三个阶段:1、前肾:发生最早,位置高,与泄殖腔不通,无泌尿功能胚4周初:前肾小管→退化颈部生肾索大部分前肾管中肾管2、中肾:胚4周末,前后出现80对,经常保持30对内侧端:膨大→肾小囊分支肾小体前肾尾端生肾索→中肾小管(“S”形小管)(背主动脉→毛细血管)改称外侧端:与前肾相通→中肾管:通泄殖腔中肾小管女性:退化中肾嵴男性:男性生殖管道中肾管女性:完全退化男性:男性生殖管道3、后肾:发育为成体的肾脏,有泌尿功能(非生命必需,参与羊水形成)(1)来源:后肾输尿管芽→输尿管、肾盂、肾大盏、集合小管生后肾原基→肾单位中肾嵴尾部中胚层组织↓生后肾组织帽外周部分内侧部分(S形小管)↓↓↓↓肾被膜背主动脉内端中段外端↓膨大↓凹陷↓↓毛细血管肾小囊后肾小管连集合小管↓肾小体肾小管肾单位输尿管输尿管芽肾盂、肾大盏、肾小盏集合小管后肾远端小管生后肾原基细段肾小管近端小管肾单位肾小囊肾小体背主动脉→血管球(2)接通:接通来自输尿管芽的集合小管←→来自生后肾原基的远端小管(如未接通:多囊肾)(3)上升:上升胚3月:后肾由盆腔→腹腔,呈腹膜后位,肾门90˚ 旋转,(腹侧→内侧)(二)膀胱和尿道的发生尿直肠隔背侧:直肠泄殖腔腹侧:尿生殖窦尿生殖窦的演变膨大膀胱扩大中肾管分别开口于此上方:膀胱部→膀胱输尿管生长不均:开口移位输尿管:外侧上方尿生殖窦(顶端尿囊退化,如不退化:脐尿瘘)中方:尿道部(盆部):狭窄管状男性尿道前列腺部、膜部女性尿道末端:初阴部:扁平结构男性尿道海绵体部的大部分女性阴道前庭(三)泌尿系统的先天性畸形1、多囊肾:集合小管与远端小管未接通2、马蹄肾:两肾下端异常融合3、异位肾:肾上升受阻,如低位肾4、单侧肾:一侧输尿管芽未发生或虽发生但早期退化5、双输尿管:同侧发生两个输尿管芽或一侧输尿管芽过早分支成两条6、脐尿瘘:膀胱顶端脐尿管不退化二、生殖系统的发生生殖腺嵴(男女生殖腺原基)↓未分化期原始生殖腺(胚5周)↓未分化性腺(胚7周)↓性分化期:性别分化(一)生殖腺的发生与分化1、未分化性腺的发生与分化生殖腺脊(中肾内侧纵行隆起体腔上皮、间充质)↓原始生殖腺脊→初级性索(指状上皮索)↑未分化性腺上皮增生、胚5周有Y染色体→睾丸生殖腺嵴初级性索无Y染色体→卵巢沿后肠背系膜迁移↑性腺性别分化卵黄囊内胚层原始生殖细胞有Y染色体→精原细胞无Y染色体→卵原细胞2、睾丸的发生(胚7周起)→白膜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内胚层)生精小管、直径小管初级性索睾丸索生殖上皮细胞→支持细胞(中胚层)睾丸网→间质(间质细胞)3、卵巢的发生(胚10周起)退化、上皮增生间充质分隔初级性索次级性索(皮质索)原始卵泡卵泡细胞(中胚层)↑迁入卵原细胞(内胚层)原始生殖细胞↓间充质→白膜、卵泡间质、髓质初级卵母细胞4、生殖腺分化的决定因素决定因素原始生殖细胞Y染色体短臂上的性决定区域、睾丸决定因子(TDF)未分化性腺有Y染色体→睾丸无Y染色体→卵巢原始生殖细胞有Y染色体→精原细胞无Y染色体→卵原细胞5、睾丸和卵巢的下降胚8周生殖腺位于腹腔后壁上部胚体迅速增长↓引带相对缩短阴唇生殖腺被牵拉下降↓胚12周骨盆边缘男性女性胚28周穿过腹股沟环骨盆腔(卵巢)↓(鞘膜腔与腹膜腔间未闭合→先天性腹股沟疝)胚8月阴囊(睾丸)(未下降到阴囊→隐睾)(二)生殖管道的发生1、未分化期:胚6周中肾管(Wolff 管)、中肾小管头端:漏斗形开口腹腔生殖管道上段:中肾管外侧中肾旁管(Müller管)中段:横跨中肾管至内侧下段:左右合并尾端:突入尿生殖窦诱导↓窦结节(Müller结节):尿生殖窦内胚层增生形成隆起2、男性生殖管道的发生抗中肾旁管激素支持细胞Müller管→退化生殖腺分化→睾丸→中肾小管→附睾输出小管间质细胞雄激素头段:附睾管→中肾管→中段:输精管尾段:射精管、精囊腺3、女性生殖管道的发生无抗中肾旁管激素üller管→下段:子宫(合并)未合并双子宫生殖腺分化→卵巢子宫颈双角子宫→退化窦结节→阴道板→阴道(内胚层)子宫尿生殖膜(处女膜)(三)生殖系统的先天性畸形1、两性畸形(半阴阳):性分化异常→生殖腺或外生殖器发育异常真两性畸形——性染色体嵌合型(46,XY & 46,XX)假两性畸形男性假两性畸形:46,XY;睾丸;雄激素分泌不足女性假两性畸形:46,XX;卵巢;肾上腺皮质分泌雄激素↑↑2、睾丸女性化综合征:46,XY;睾丸;雄激素分泌正常,缺乏雄激素受体3、隐睾:睾丸未下降至阴囊→不育4、先天性腹股沟疝:鞘膜腔与腹膜腔间未闭合5、双子宫:左右中肾旁管下段未愈合6、阴道闭锁:窦结节未发育成阴道板或阴道板形成但未开放第二十一章心血管系统的发生特点1、发生最早,胚胎最早建立具有功能的系统;胚外血管发生早于胚内血管合并2、早期成对出现→不成对胚体循环3、三套循环通路卵黄囊循环脐循环4、均来自中胚层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发生(一)血岛和胚内外毛细血管的发生(胚2周)卵黄囊壁胚外中胚层细胞局部聚集成群增生↓胚2周末血岛周边细胞变扁中央细胞变圆↓游离原始内皮细胞造血干细胞(原始血细胞)原始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出芽↓卵黄囊壁胚外中胚层体蒂相互联络↓绒毛膜胚外毛细血管网↓胚内间充质细胞分化为内皮→原始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出芽→胚内毛细血管网(二)心管的发生(胚3周)口咽膜头侧背侧:出现空隙→心周体腔(围心腔)→心包腔头褶围心腔(背侧)脏壁中胚层侧褶→(生心区)腹侧:间充质增生→生心板→心管→1条心管心管(腹侧)(2条)(2条)(三)血管的发生融合腹主动脉(1对)→主动脉囊1、原始动脉弓动脉(6对)卵黄动脉背主动脉(1对)背节间动脉尿囊动脉→脐动脉卵黄静脉(1对)2、原始静脉脐静脉(1对)总主静脉(1对)前主静脉后主静脉3 胚体循环胚早期三套循环 尿囊循环卵黄囊循环二、心脏的发生(一)心脏外形的改变1条心管 心球 (头侧延伸 → 动脉干) 心球 2个缩窄 心室 左角 3个缩窄 心室 3个膨大 心房 尾部膨大 → 静脉窦 横部 4个膨大 心房 (头→尾) 右角 静脉窦 ↙ ↓ ↘ 出现2个弯曲 左角 横部 右角第一弯曲:在心球与心室之间,使心管呈“U ”形(心室右偏)第二弯曲:在心房与心室之间,使心管呈“S ”形(心房至心室背上方)心房左右扩展,膨出 → 左、右心房心球近侧段并入原始心室,扩大 → 右心室,原心室 → 左心室房室管:心房、心室间缩窄更明显,在房室间形成一条狭窄通路胚5周,初具成体心脏外形(二)心脏内部的分割(胚4—5周)1、房室管的分割:背侧→背心内膜垫 融合 房室管房室管内壁心内膜增厚 → 心内膜垫 → ↓腹侧→腹心内膜垫 左、右房室管左、右房室口处心内膜皱褶隆起 左 → 二尖瓣右 → 三尖瓣3、静脉窦的演变总主静脉 + 前主静脉近侧段 → 上腔静脉右角(增大)卵黄静脉→下腔静脉终末部扩大处→右心房静脉窦右心房扩大原始右心房→右心耳上、下腔静脉分别开口总主静脉→左房斜静脉左角(缩小)左角近端→冠状窦左角扩大部分→左心房原始左心房→左心耳左肺血→左肺静脉(2支)右肺血→右肺静脉(2支)左心房→左心房扩大,4支肺静脉均开口于左心房4、动脉干和心球的分隔位置相对向心室延伸,靠拢融合局部内膜增厚动脉球嵴主动脉肺动脉隔螺旋状纵嵴螺旋状隔膜主动脉肺动脉隔→→背侧→右边腹侧)→腹侧→左边背侧)5、心室的分隔胚4周末:肌性室间隔——心室尖部底壁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的半月形肌性纵隔室间孔——肌性室间隔游离缘的凹陷与心内膜垫间所留的孔胚7周末:心内膜垫结缔组织增生膜性室间隔→室间隔缺损)三、弓动脉的发生与演变腮弓中连接腹主动脉与背主动脉的血管弓动脉胚4周起成对出现(6对)胚6-8周演变为心脏附近的大动脉第1对第2对发生最早,退化与其相连的部分动脉囊→颈总动脉近侧端第3对(左右对称)发出分支→颈外动脉远侧端与其相连的背主动脉头侧→颈内动脉左第4对弓动脉左侧动脉囊左半(动脉囊右半→无名动脉)→主动脉弓第4对相连的尾侧背主动脉右第4对弓动脉右侧右第7节间动脉(左第7节间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与其相连的背主动脉第5对→退化近侧端(内侧)→左、右肺动脉近侧部第6对远侧端(外侧)右:退化左:动脉导管(胎血左肺动脉→主动脉弓的通道)(出生后未闭锁→动脉导管未闭)四、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卵圆孔未闭(最常见):第二孔过大1、房间隔缺损第二隔发育不全心内膜垫缺损2、室间隔缺损左动脉球嵴(1)膜性室间隔缺损(最常见)右动脉球嵴任何部分异常(高位缺损)心内膜垫(2)肌性室间隔缺损(低位缺损)3、动脉干和心球分割异常肺动脉狭窄(1)法洛氏(Fallot)四联症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大(2)主动脉和肺动脉错位:主动脉肺动脉隔笔直下降(3)主动脉和肺动脉狭窄:动脉干分割不均等(4)动脉导管未闭(常见):主动脉和肺动脉相通五、胎儿血液循环特点及生后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