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格式:docx
- 大小:13.60 KB
- 文档页数:1
目前我国地质勘查队伍分布在以下部门: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管理2、各地质勘查局、各有色地质勘查局、各煤田地质局、各核工业地质局、各冶金地质局3、中国地质调查局: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4、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冶勘总局):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涿州):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6、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7、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
8、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9、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10、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1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1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1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为主)14、中国盐业总公司(即中盐勘察设计院)15、延长油矿管理局(陕西省)16、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17、北京中色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地质院校:1、中国地质大学2、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3、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4、长安大学(原西安地质学院)5、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一)将原地质矿产部所属的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勘查单位统一划归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
(二)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国土资源部所属的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的事业单位。
具体职能和编制由国土资源部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
(三)各工业部门所属地质勘查队伍要根据不同情况积极推进改革。
我国锡资源安全简析邢万里;王安建;王高尚;洪涛【摘要】China was one of the biggest tin resources country ,and also the biggest tin ore producer in the world .From 2007 china has turned into the second biggest tin resource import country ,our country tin resource advantages has lost gradually .Tin is a strategic emerging mineral recourses ,its security is very important to emerging industry in China .This article based on analyzing the global tin resources situation and status of supply and demand briefly ,predicts the global demand for tinresource .This article also analyzes four problems of our country ’ s tin resources security :① speedy tin resources consuming ;②increasing external dependency ;③ low resources recycling ;④ the level of tin industry is low .Finally ,this article gives four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①strengthening the domestic tin ore exploration ;②encouraging tin ore resources of “goingout”;③strengthening the secondary resource recycling ;④promoting tin industrial structure .%我国是传统的锡矿资源大国,也曾是全球锡矿的主要供应国,但2007年开始我国已经从全球最大的锡资源出口国转变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我国锡矿资源优势地位已经逐渐丧失。
我国地质勘查队伍分布目前我国地质勘查队伍分布在以下部门: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管理2、各地质勘查局、各有色地质勘查局、各煤田地质局、各核工业地质局、各冶金地质局3、中国地质调查局: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4、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冶勘总局):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涿州):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6、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7、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
8、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9、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10、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1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1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1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为主)14、中国盐业总公司(即中盐勘察设计院)15、延长油矿管理局(陕西省)16、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17、北京中色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地质院校:1、中国地质大学(原武汉地质学院、北京地质学院)2、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3、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4、长安大学(原西安地质学院)5、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一)将原地质矿产部所属的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勘查单位统一划归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
(二)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国土资源部所属的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的事业单位。
具体职能和编制由国土资源部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
第8 8卷 第1 2期2 0 1 4年1 2月 地 质 学 报 ACTA GEOLOGICA SINICA Vol.88 No.12Dec. 2 0 1 4注: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372088)、地质大调查项目(编号1212011220805、1212011121037、12120114039601、1212011220369)、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编号K1409)联合资助的成果。
收稿日期:2014-09-21;改回日期:2014-10-30;责任编辑:周健。
作者简介:李建康,男,博士后,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稀有金属矿床研究。
Email:Li9968@126.com。
中国锂矿成矿规律概要李建康,刘喜方,王登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内容提要:锂资源是我国高新产业发展的保障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之一。
我国锂矿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西藏、青海、四川和江西4省(区)。
锂矿床类型以硬岩型为主,盐湖锂矿虽然储量巨大,但开发利用技术尚待发展。
硬岩型锂矿又以伟晶岩型为主,集中分布在新疆阿尔泰和川西甲基卡等矿集区;成矿时代以中生代最为重要;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以造山运动之后的稳定环境最具特色。
本次在对全国151处锂矿矿产地资料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了全国锂矿的成矿规律,厘定出14个以锂为主的矿床成矿系列,认为伟晶岩型、花岗岩型和盐湖沉积型3个锂矿预测类型应该作为重点预测类型,并划分出12个成锂带,圈定出5个重要勘查评价区,并编制了“中国成锂带分布图”等系列图件,为本次全国锂矿资源潜力评价预测工作和今后的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锂矿床;锂矿产预测类型;成矿规律;成矿系列;成锂带 锂资源是重要的新兴产业资源,不但广泛应用于空调、医药、农业、电子技术、纺织以及金属的焊接和脱气等领域,还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特别是在近几年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
人员组织与保障措施根据《关于开展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6号)、《关于加强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储量利用调查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93号)和《关于印发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储量利用调查组织管理职责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180号)文件精神,该项工作人员组成由三条主线构成:第一为管理主线,由部组建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省组建省级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第二为业务主线,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设项目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大区地调中心成立地区项目组具体协调;第三为技术主线,由业务职称单位和项目参加单位组成各专业项目组具体承担各项工作任务。
同时,为保证项目工作的顺利实施,特邀专家成立技术委员会,对项目运行各环节进行全方位指导。
第一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为统筹推进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部决定成立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部领导任组长,部相关司局和地调局负责同志任成员,负责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储量利用调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负责总体实施方案审定、最终成果验收和成果发布。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办事机构设在勘查司,成员包括规划司、开发司、储量司、勘查司、地调局及其他有关司局的负责同志。
承担具体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审核总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组织最终成果的验收。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根据部的总体要求,组建省级潜力评价领导小组,成立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本地区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储量利用调查领导小组成员见国土资发[2007]193号文。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储量利用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见国土资厅发[2009]40号文。
第二节技术委员会负责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技术指南和技术要求的论证,负责项目业务指导和技术咨询,负责阶段性进展和最终成果审查。
主任:陈毓川副主任:叶天竺成员:常印佛、翟裕生、裴荣富、赵鹏大、汤中立、郑绵平、谢学锦、李裕伟、朱裕生、黄崇轲、钱大都、王世称、王保良、白万成、张金带、梅友松、倪斌、余中平、王炳铨、孙文珂、刘士毅、牟绪赞、任天祥、曾朝铭第三节项目管理办公室潜力评价项目办公室以矿产资源研究所、发展研究中心、航遥中心为主要技术支撑。
目前我国地质勘查队伍分布在以下部门:--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管理2、各地质勘查局、各有色地质勘查局、各煤田地质局、各核工业地质局、各冶金地质局-3、中国地质调查局: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4、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国冶勘总局):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涿州):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6、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7、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
-8、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9、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10、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1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1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1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为主)-14、中国盐业总公司(即中盐勘察设计院)-15、延长油矿管理局(陕西省)-16、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17、北京中色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地质院校:-1、中国地质大学-2、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3、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4、长安大学(原西安地质学院)-5、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 (一)将原地质矿产部所属的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勘查单位统一划归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
- (二)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国土资源部所属的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的事业单位。
具体职能和编制由国土资源部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
1000 0569/2019/035(03) 0705 23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19 03 06西藏班公湖 怒江成矿带主碰撞期成矿作用:荣嘎钼矿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龄的证据彭勃1 李宝龙1 刘海永2 秦广洲3 龚福志4 周磊5PENGBo1,LIBaoLong1 ,LIUHaiYong2,QINGuangZhou3,GONGFuZhi4andZHOULei5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2 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拉萨 8500003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 6100594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拉萨 8500035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德阳 6180001 MNRKeyLaboratoryofMetallogenyandMineralAssessment,InstituteofMineralResources,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2 TibetInstitutionofGeologicalSurvey,Lhasa850000,China3 CollegeofEarthSciences,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Chengdu610059,China4 No 2GeologicalTeamofTibetBureauofGeologyandMineral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Lhasa850003,China5 GeochemistryExplorationBrigadeofSichuanBureauof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ofGeologyandMineralsResources,Deyang618000,China2018 10 09收稿,2019 01 06改回PengB,LiBL,LiuHY,QinGZ,GongFZandZhouL 2019 MaincollisionalmineralizationofBangong Nujiangmetallogenicbelt,Tibet:Geochronological,geochemicalandisotopicevidencefromRonggamolybdenumdeposit ActaPetrologicaSinica,35(3):705-723,doi:10 18654/1000 0569/2019 03 06Abstract RonggadepositisthefirstporphyrymolybdenumdeposittobenewlydiscoveredinBangong Nujiangmetallogenicbelt,Tibet ForthepurposetofindoutthemaincollisionalmagmatismandrelatedmineralizationofBangong Nujiangmetallogenicbelt,wedogeochronological,geochemicalandisotopicstudyonRonggadeposit Inthispaper,SHRIMPzirconU Pbdatingyieldsaweightedmeanageof99 8±1 9Ma(MSWD=2 0),belongingtoearlyLateCretaceous SevenmolybdenitesamplesofRonggaminingareayieldaweightedmodelageof98 0±1 6Ma~101 8±1 7Mawithameanof99 7±1 1Ma Ronggaore bearingmonzoniticgraniteporphyryisrichinSiO2(72 83%~75 49%)andalkalineelements(8 12%~8 55%),belongingtothehigh Kcalc alkalineseries ItisstronglyenrichedinRb,K,Th,U,andaremoderatelydepletedinNb,Ta,andarestronglydepletedinBa,Sr,P,Ti,alsohasmoderatelynegativeEuanomalies(δEu=0 53~0 63).Chondrite normalizedREEpatternsshowlightREEsenrichment,heavyREEsdepletion ThezirconεHf(t)valuesaremainlypositive(+12 4~+17 9),andthemodelages(tDM2)rangefrom31Mato314Ma Theore bearingmonzoniticgraniteporphyryyieldedwhole rockεNd(t)of+0 03~+0 68and(87Sr/86Sr)iof0 7042~0 7055 Basedonintegratedisotopicandgeochemicaldata,weinferthattheore bearingmonzoniticgraniteporphyryformedmantle derivedmagmamixedwiththeMo richoceanicsedimentarymelting Basedontheabovedata,combinedwiththeregionalgeologicalbackground,Ronggamolybdenumdepositformedinamaincollisionaltectonicregime TheporphyrymolybdenumdepositisalsoakeytypeofmineralprospectinginthesouthernmarginoftheBangong NujiangmetallogenicbeltinadditiontoskarnCu Audeposit TheexplorationtargetingofthemolybdenumdepositsshouldbefocusedonthemarginoftheShiquanheback arcbasinwheretheJurassic Cretaceousmarinestrataoccur,theore bearingpropertiesofthehighlydifferentiatedmedium acidicintrusionintheEarlyCretaceousshouldbeevaluated Keywords Rongga;LhasaTerrance;Maincollision;Bangong NujiangTethysOcean;Mo richmechanism;Geochronology;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210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8M641434)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60026)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彭勃,男,1989年生,博士,主要从事成矿理论与矿床地球化学方面研究,E mail:p.engbo@163.com通讯作者:李宝龙,男,1982年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岩石学与区域构造研究,E mail:xinzhongguolong@163.comGeochemistry摘 要 荣嘎钼矿是新近在班公湖 怒江成矿带发现并证实的首例斑岩型钼矿床。
本期特稿04作者简介 王登红,二级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调查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矿产地质志》总主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
主持项目达40余项,提出并创新锂矿、稀土矿等“三稀” 矿产成矿理论,研发系列创新技术,在四川甲基卡、广东大宝山、江西九龙脑等地取得十几处找矿新突破;主编《中国矿产地质志》十余卷志书,填补我国矿产资源领域大型专业志书空白。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中国地质学会十大科技进展2项,以及侯德封奖等多个奖项。
公开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35部,培养硕/博士研究生40余名。
其所带领的团队获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 雪中观世事 李奎元/摄从俄乌冲突看战略性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的战略意义文/王登红矿产资源在经济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钾盐、磷矿等农用矿产资源,农业的高产稳产难以保证;没有铁、铜、石油、煤等大宗矿产资源,工业的现代化是无米之炊;没有稀土、锂、镍等关键金属矿产,高端装备制造业和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无从谈起;没有盐、水泥灰岩、宝玉石等矿产资源,“幸福生活”也索然无味。
500多年前,新航路的开辟让世界成为统一整体;当前的全球化蓬勃发展,让世界各国间的联结更加紧密。
时下,俄乌冲突引发全世界关注,而其中矿产资源处于何种境地、与战争有何联系?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如何应对,党中央、国务院早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大力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要保证能源资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
那么,什么是战略性矿产资源?战略性矿产资源又具有何种战略意义?如何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水平?俄乌冲突是不是矿产资源战争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爆发强烈冲突。
局势处在不断变化中,北约东扩已被公认为是造成此次冲突直接原因。
冲突爆发的主要地区在乌克兰东部(简称“乌东地区”),尤其是顿巴斯地区。
该地不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有铁矿和锰矿,构成了冶金工业的扎实基础。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矿产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的成员单位,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矿产研究机构之一、矿产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矿产地质学基础研究、矿山开采与技术、矿物加工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国家矿产资源开发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矿产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在矿产资源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其开展的矿产资源综合评价和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力评价等项目,为国家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矿产研究所还在矿山复垦技术、环境地质研究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项目,为解决矿山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
矿产研究所下设有四个研究部门:地质研究部、工程技术研究部、环境地质研究部和矿物学与矿床学研究部。
地质研究部主要开展矿产资源评价、矿产地质学和矿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工程技术研究部主要开展矿山工程技术、煤炭资源和机械装备研究等工作。
环境地质研究部主要开展矿山环境地质工程、地下水环境地质研究等工作。
矿物学与矿床学研究部主要开展矿物学与岩石学研究、矿床学与找矿远景预测等工作。
矿产研究所还与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关系。
通过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矿产研究所不断拓宽研究领域与深化研究内容,提高了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矿产研究所还积极参与各类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为推动我国矿产资源领域的发展和国际学术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除了科研工作,矿产研究所还培养了大量的高级科技人才。
矿产研究所拥有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占比较高。
矿产研究所注重科研人员的培养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平台。
总之,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在矿产资源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通过开展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矿产地质学基础研究、矿山开采与技术、矿物加工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国家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八届专业委员会名单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蔡剑辉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副主任委员:杨主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杨建民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委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陈鸣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陈天虎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董发勤西南科技大学高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何宏平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何明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黄菲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李国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院李胜荣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鲁安怀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吕林素中国地质博物馆孟大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学院倪培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秦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汪灵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生物工程学院王汝成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吴宏海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工程学院杨良峰中国地质博物馆秘书:陈振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姚佛军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矿物物理矿物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何宏平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主任委员:陈敬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学院董发勤西南科技大学秦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汪灵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生物工程学院委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陈鸣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陈天虎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冯雄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蒋引珊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钦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系李国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院陆现彩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吴宏海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吴平霄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院万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王林江桂林工学院材料系杨华明中南大学资源生物学院杨志军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秘书:朱建喜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岩石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廖立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院副主任委员:董发勤西南科技大学汪灵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生物工程学院杨华明中南大学资源生物学院委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杨志军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王宁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传秀云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吴平宵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孙红娟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倪文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张高科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彭同江西南科技大学刘钦甫中国矿业大学资源系雷东升国家非金属矿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鹏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宋晓岚中南大学资源生物学院韩跃新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马鸿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蔡元峰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蒋引珊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雷新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陈天虎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张以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院秘书:吕国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院成因矿物学找矿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申俊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副主任委员:孟繁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卿敏中国武警黄金研究所委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初凤友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冯庆玲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细韩秀丽河北联合大学矿业工程学院胡大千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黄菲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黄绍峰中国黄金集团李胜荣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刘羽福州大学罗泰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宋玉国中国黄金学会王长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汪立今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王吉中石家庄经济学院王章俊地质出版社谢巧勤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英基丰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赵珊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秘书:李国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院杨竹森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岩浆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夕生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主任委员:杨树锋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杜杨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昌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涛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邱检生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委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陈斌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陈国能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赖绍聪西北大学地质系唐红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王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谢智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邢光福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许文良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闫峻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杨进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秘书:曾罡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变质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立飞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主任委员:刘福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郭敬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赵国春香港大学地质系肖益林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魏春景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委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陈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陈能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程昊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程素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董永胜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李三忠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李旭平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子龙浙江大学地质系刘良西北大学地质系刘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景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晓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刘贻灿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任留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施光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永红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宋述光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仝来喜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惠初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吴春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夏琼霞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杨崇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杨建军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于津海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翟明国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贵宾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张建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泽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秘书:吕增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周喜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鲍志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主任委员:陈世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何幼斌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胡斌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姜在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林春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委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杜远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巩恩普东北大学研究生院郭英海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胡修棉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雷怀彦厦门大学海洋环境学院李双应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李文厚西北大学地质系刘春莲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刘建波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刘招君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柳广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学院柳永清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牟传龙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彭苏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彭勇民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邵磊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邵龙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时志强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寿建峰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宋国奇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王兴志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吴因业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淑梅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伊海生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于兴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张永生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研究所郑秀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古地理学报》编辑部朱井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朱茂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朱筱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秘书:郑秀娟(兼)应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德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副主任委员:王学求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邓吉牛北京西蒙矿产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戴塔根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周永章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委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鲍征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化学院曹志敏中国海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韩润生昆明理工大学西南地调所郝立波吉林大学地球化学系黄智龙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康明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李振生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凌洪飞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罗先熔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系潘家永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沈存利内蒙古自治区有色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施泽明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院陶明信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徐文喜黑龙江地质调查研究总院严光生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燕长海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杨万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张连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赵克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秘书:龚庆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瑞忠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副主任委员:王京彬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毛景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侯增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邓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秋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蒋少涌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钟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委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毕献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常兆山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陈华勇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陈衍景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范宏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方维萱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顾雪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韩润生昆明理工大学黄智龙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李建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院李泽琴成都理工大学地学院李子颖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梁华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刘家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刘建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陆建军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倪培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倪师军成都理工大学秦克章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宋谢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孙国胜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孙卫东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孙晓明中山大学海洋学院王焰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登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薛春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张乾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张连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周美夫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周永章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秘书:毕献武(兼)火山及地球内部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义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主任委员:郑建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院张招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郭正府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霓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委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白志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陈斌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黄小龙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李霓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刘燊西北大学地质系刘永顺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毛建仁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邱检生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史仁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王锡奎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吴才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夏群科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杨清福吉林省地震局姚玉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张宏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铭杰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张招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赵谊黑龙江省地震局赵慈平云南省地震局赵勇伟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郑建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院秘书:赵勇伟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黄小龙(兼)地幔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新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主任委员:张宏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牛耀龄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郑建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院夏群科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陈立辉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委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郭峰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黄方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历子龙浙江大学地质系刘传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隋建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孙敏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邢光福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徐夕生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许成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许文良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杨经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英基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铭杰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质研究所钟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朱弟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秘书:汤艳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实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许文良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主任委员:熊小林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章军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刘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李和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陆现彩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委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高春晓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黄方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刘曦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刘俊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倪怀玮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宋茂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唐红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巫翔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吴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杨晓志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雪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化学动力学实验室张毅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周文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周永胜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秘书:李本仙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倪培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主任委员:范宏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沈昆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刘斌同济大学地下工程系委员: (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陈晋阳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单秀琴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赖勇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李保华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李荣西长安大学资源学院刘晓东东华理工大学毛世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孟凡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牛贺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欧光习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任钟元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苏文超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孙睿西北大学地质系孙玉梅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陶士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研究所王飞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王可勇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肖益林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谢玉玲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徐九华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张鼐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张文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张作衡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祝新友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秘书:苏文超(兼)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孙卫东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副主任委员:黄方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蒋少涌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委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陈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杜建国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韩凤清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所贺怀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献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延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凌文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院刘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卫国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刘勇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院柳小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邱华宁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施泽明成都理工学院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王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韦刚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温汉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肖益林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徐伟彪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张干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周红英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周力平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秘书:张兆峰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袁洪林西北大学地质系刘传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环境地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冯新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主任委员:李院生国家海洋局极地研究中心委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常向阳广州大学陈玖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顾兆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物理研究所何孟常北京师范大学季峻峰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贾永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环境研究所梁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素美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牟玉静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祁士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汤洁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吴龙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肖化云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肖唐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熊康宁贵州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徐福留北京大学环境科学学院徐文彬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颜崇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杨浩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曾永平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张澄博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秘书:陈玖斌(兼)陨石及天体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林杨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主任委员:李春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陈鸣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委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陈晶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电镜实验室陈永亨广州大学戴诚达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琚宜太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孔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院生国家海洋局极地研究中心刘小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王桂琴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世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肖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院谢智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谢志东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徐为彪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朱进北京天文馆朱祥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邹永廖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秘书:缪秉魁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微束分析测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献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主任委员:徐伟彪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刘勇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院袁洪林西北大学地质系委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陈莉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耿红燕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侯可军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侯振辉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李红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李怀坤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李秋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柳小明西北大学地质系宋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苏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孝磊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志海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夏小平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闫峻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杨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杨岳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詹秀春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钟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秘书:李秋立(兼)岩矿分析测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漆亮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主任委员:屈文俊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侯贤灯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委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储著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侯可军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胡兆初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冰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刘勇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柳小明西北大学地质系孙亚莉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谢烈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袁宏林西北大学地质系周国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秘书:李晓彪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科学认识论方法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驹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副主任委员:王恒礼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罗照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余达淦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委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白屯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包志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陈宝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段联合长安大学凌宏飞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德长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刘银河中国石油集团总公司吕古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骆建华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欧阳志远中国人民大学潘云唐中国科学院大学孙文鹏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王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吴景勤江西核工业地质局徐道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於崇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周瑶琪中国石油大学(东营)庄育勋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秘书:温志坚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化学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永飞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副主任委员:杨进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宋述光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刘勇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陈福坤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陈立辉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施光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王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晓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王孝磊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吴元保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成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袁洪林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曾令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成立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张铭杰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赵子福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钟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秘书:陈伊翔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关键字】精品转中国地质单位一览表地质调查单位名称一览表单位名称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话传真一、省、区、市原地矿部系统(各省市自治区国土环境资源厅、矿产地质开发局及其下属的地质调查院和各地质大队)北京市地质调查院北京市宣武区南纬路4号100050天津市地质调查所天津市南开区迎水道20号300191河北省地质调查院石家庄市工农西路76号050081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太原市并洲北路63号030001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呼和浩特市大学路10号010020辽宁省地质地质矿产调查院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29号110032吉林省地质调查院长春市南昌路2号130061黑龙江省地质调查院哈尔滨市香坊区新乡里街5号150036 0 1上海市地质调查院上海市闸北区灵石路930号200072江苏省地质调查院南京市珠江路700号210018 025-******* 025-*******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杭州市萧山区萧金路508号311203 4 1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市宁国路19号230001福建省地质调查院福州市五四北路285号350001江西省地质调查院南昌市向塘赣东北路20号330201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济南市历下区建筑新村南路35号250013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郑州市互助路25号450007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342号430030 027-85831 880湖南省地质调查院长沙市人民中路119号410011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州市东风东路739号510080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南宁市建政路1号530023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海口市南沙路88号570206 0 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25号610081重庆市地质调查院重庆市高新区科园一路210号渝高D座9楼400039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阳市北京路203号550004云南省地质调查院昆明市白塔路33号(或131号)650011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拉萨市北京中路21号850000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市雁塔路北段100号710054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兰州市城关区红星巷206号730000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西宁市南川西路107号810012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银川市西夏区怀远西路494号7500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西路2号830000二、地调局直属单位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八号路4号300170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沈阳市北陵大街25号110032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市中山东路534号210016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宜昌市港窑路37号44 3003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新82号610082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市友谊东路166号710054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市福州路62号266071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100083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市环市东路477号510075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100037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河北省三河市燕郊(562队)10160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市阜外百万庄26号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市阜外百万庄26号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11号100081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市阜外百万庄26号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省正定市中山东路92号050803中国地质科学院水环所保定分部(方法所)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中路135号071051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省桂林市七星路50号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84号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成都市二环路南三段5号610041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河南省郑州市陇海西路328号450006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77号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北二段1号610081 中国地质科学院本部北京市阜外百万庄26号100037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100081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100083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市西四羊肉胡同15号100034中国地质图书馆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本部北京市黄寺大街24号院22号楼100011三、各工业部门地勘单位有色地勘系统(各有色矿产地质开发局及其下属的地质调查院好和各地质大队)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市复兴路乙12号100814新疆鑫汇地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市贵州路科技街59号830011 有色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北京市安外北苑100012以下为有色属地化单位天津华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天津市河东区友爱东道平房6号300181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乌兰察布东路010010 辽宁省有色地质勘查局沈阳市和平区柳洲街17号110002吉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长春市同志街49号130021黑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哈尔滨市大庆路20号150046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市大光路26号210007 025-******* 025-*******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浙江省邵兴市人民中路160号312000江西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南昌市井冈山大道361号330001 0791-844502 广西有色地质勘查院南宁市建政路34号530023海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海口市金牛岭金坡路570006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贵阳市油炸街东新区路7号550005西南有色地质勘查局昆明市人民东路74号650051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西安市雁塔路中段24号710054 029-******* 029-*******甘肃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兰州市东岗西路427号730000青海省有色地质勘查局西宁市建国路5号810007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乌鲁木齐市友好北路4号830000冶金地勘系统(各冶金矿产地质开发局及其下属的地质调查院和各地质大队)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东里甲16号100028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一局河北省三河市燕郊101601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二局福建省福州市东街115号350001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三局山西省太原市上三桥街50号030002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南局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1250号430081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山东局山东省济南市山师东路14号250014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西北局陕西西安市长安南路95号710061 029-******* 029-*******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河北省保定市韩村北路38号071051 转2227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昆明地质勘查院云南省昆明市茨坝路12号650203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二区11楼100029以下为冶金属地化单位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25号610081 028-******* 028-*******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五一路60号114002冶金华东地质勘查局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254号230022煤田地勘系统(各煤炭矿产地质开发局及其下属的地质调查院和各地质大队)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北京市丰台区靛厂299号100039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江苏煤炭地质局江苏省常州市武青路146号213003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浙江煤炭地质局浙江省杭州市新塘路198号310004 9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湖北煤炭地质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付家坡430070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广东煤炭地质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新市镇加禾51044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广西煤炭地质局广西区柳洲市柳石路298号545005 772-3833393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青海煤炭地质局西宁市商业街5号810001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河北省邯郸市滏河大街154号056004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河北省邯郸市滏河大街137号056004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陕西省西安市建西街37号710054 029-*******以下为煤田属地化单位东北煤田地质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盛京路24号110011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局哈尔滨市南岗区吉林街5号150001吉林省煤田地质局长春市延安大路11号130012山西省煤田地质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师范街030006 1河北省煤田地质局河北省邢台市中兴路108号054022内蒙古区煤田地质局呼和浩特市东门外构件街2号010010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山东省泰安市东岳大街271000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安徽省蚌埠市长征路525号233010福建省煤田地质局福州市南门加洋路153号350005江西煤田地质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三店西路198号330001 0791-511620河南省煤田地质局郑州市嵩山路202号450052湖南省煤田地质局湖南省株洲市纺织路18号412000四川省煤田地质局成都市青华路39号610072 028-*******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省安顺市郊西王山561000云南省煤田地质局昆明市大石坝650218陕西省煤田地质局西安市建东街710054 029-*******甘肃省煤田地质局兰州市天水路219号730000宁夏煤田地质局宁夏区银川市新城区铁东北街12号750011新疆煤田地质局乌鲁木齐市南昌路830000核工业系统(各核工业矿产地质开发局及其下属的地质调查院和各地质大队)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北京762信箱100013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南昌市北京西路134号330046化工地勘系统(各化工矿产地质开发局及其下属的地质调查院和各地质大队)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一区1号100011武警黄金地质勘探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金兴路2号100102建材系统中国建材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北京市西直门内北顺城街11号100035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东城区安外大街甲88号100011四、石油工业系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原为成立于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后总部迁涿州,2004年更现名。
1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阳路11号区域地质调查甲级。
2 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4号区域地质调查甲级。
3 北京中资环钻探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1号楼2004室地质钻探甲级。
4 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8号气体矿产勘查甲级;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5 北京市地质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密云县滨河路46号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6 中矿资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丰台区丰台路口139号西附楼103号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7 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北京市朝阳区立水桥甲2号地球物理勘查甲级。
8 北京中煤大地技术开发公司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苑北里5号气体矿产勘查甲级;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9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总院北京市丰台区靛厂299号区域地质调查甲级;液体矿产勘查甲级;气体矿产勘查甲级;固体矿产勘查甲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地球物理勘查甲级;遥感地质调查甲级;地质钻(坑)探甲级。
北京金有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丰台区星火路10号203室(园区)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11 北京市华清地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朝阳区安外立水桥甲2号液体矿产勘查甲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12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北京总队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西路甲50号1号楼固体矿产勘查甲级。
13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小关东里10号院区域地质调查甲级;固体矿产勘查甲级;遥感地质调查甲级;地质实验测试(岩矿鉴定、岩矿测试)甲级。
14 北京市大地开源地质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田村路39号院1号楼3层地质钻探甲级。
15 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西路甲50号1号楼401、402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实验测试(岩矿鉴定、岩土试验、选冶试验)甲级。
16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北苑五号院四区区域地质调查甲级;固体矿产勘查甲级;遥感地质调查甲级。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简介
矿产资源研究所1956年始建于北京,曾称矿物原料研究所、地质部(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2000年更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为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直属事业单位。
矿产资源研究所作为我国唯一专门从事矿产资源研究的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既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核心力量。
按照国土资源部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对我所的定位,主要开展区域成矿规律与矿产勘查新理论新方法研究、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和成矿远景区划,以及重大资源科学问题研究。
研究所设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点,现有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六个博士学位与硕士学位授权专业。
主要研究领域:成矿过程与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成矿远景区划研究、有色、黑色金属、稀有、稀土、贵金属、非金属矿产研究、盐湖与盐类资源研究、矿物学岩石学研究、勘查技术方法研究、同位素技术研究、矿床环境评价研究和矿产资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截止到2012年底,全所在职职工255人(含在站博士后3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正高级职称59人,副高级职称55人;有博士学位123人,硕士学位43人。
内设机构包括6个职能处室、12个专业研究室、1个成果转化中心,2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分别为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和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中心、中文核心期刊《矿床地质》和中国地质学会下属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和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挂靠矿产资源研究所。
建所以来,矿产资源研究所围绕国家目标和社会需求,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主持或参加完成了千余项国家及部委有关矿产资源的重大科技项目,承担了我国重要成矿区带的成矿条件、成矿预测和远景评价等大量科研任务,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技发明奖等25项,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矿床学家、矿种专家、区带专家和矿物专家,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地球科学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矿产资源研究所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地质调查重大专项等一批矿产资源科学研究和地质调查项目为依托,科研与地调紧密结合,“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力争在全国性和区域性矿产资源评价和方法技术集成示范方面取得重要创新成果,解决一批制约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的战略性、关键性和基础性重大地质问题,为缓解国家资源瓶颈,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