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石的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选择知识点解说.
- 格式:doc
- 大小:124.00 KB
- 文档页数:3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矿石中铜含量知识要点一、样品分解
铜矿石样品用盐酸和硝酸混合酸分解,如果含硅酸盐较多,可加入适量的氟化氢铵助溶,一般不用硫酸分解样品,主要是硫酸溶液的粘滞性较大,对测定有影响。
二、分析溶液的酸度
分析溶液应保持一定的酸度,以免形成Cu(OH)2沉淀。
可以在5%~10%的盐酸或硝酸介质中进行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三、仪器测定条件
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灯电流、狭缝宽度、燃烧器头的高度和燃气与助燃气的比例,测定波长选择最灵敏线。
Cu化合物易解离实现原子化,宜用贫然火焰测定,有很高灵敏度。
一般不受其他元素干扰,可用较宽光谱带宽。
四、铜标准溶液
配制铜标准溶液应使用高纯金属铜丝、铜粉或铜片,配成1.0000mg/L的贮备溶液,使用时再进一步稀释到相应的浓度。
铜矿石物相分析含铜的矿物,大致分为两大类,即硫化物矿和氧化物矿。
硫化物矿物包括原生矿物如黄铜矿CuFeS2,方黄铜矿CuFe2S3和次生矿物辉铜矿Cu2S、铜蓝CuS及斑铜矿Cu3FeS3等。
氧化物矿物包括硫酸盐如胆矾CuSO4·5H2O、水胆矾CuSO4·3Cu(OH)2、铜锌胆矾(Zn,Cu,Fe)SO4等;碳酸盐如孔雀石CuCO3·Cu(OH)2、蓝铜矿2CuCO3·Cu(OH)2;硅酸盐如硅孔雀石CuSiO3·2H2O;氧化物如赤铜矿Cu2O、黑铜矿CuO等;其他有砷酸盐、磷酸盐等但不多见,自然铜分布不多。
在铜矿物中,其氧化物部分往往以某种形态和脉石结合在一起。
有的是机械结合,即铜矿物极细地分解在脉石中成嵌布状态,有的是化学结合,即铜成为类质同晶或吸附型的杂质存在于脉石中,这一部分铜的氧化物矿物很难分离,所以称之为结合氧化铜。
有的资料认为:结合氧化铜不一定与脉石结合,而是以离子状态进入氢氧化铁或锰的胶状氧化物(锰结合)中呈被吸附状态。
在进行铜矿物的物相分析时,要了解矿石的大致组成,以便确定分析项目及选择分析流程。
比较简单的铜矿,一般只测定氧化铜和硫化铜的分别含量。
但是,对于矿物万分比较复杂的矿石,往往要分别测定自由态氧化铜和结合态氧化铜,次生硫化铜和原生硫化铜的含量。
对于自然铜一般含量很微,如无特殊情况,不作单独测定。
铜矿石的化学物相分析方法是以选择某一溶剂为基础的,各铜矿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大致溶解情况见表1。
表1 各种溶剂对铜矿物的溶解作用(浸取从表1中看出,铜矿物(100筛目)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为: 一、用含亚硫酸钠的5%硫酸溶液浸取1小时,铜的氧化矿物除赤铜矿Cu2O溶解不完全外,孔雀石CuCO3·Cu(OH)2、蓝铜矿2CuCO3·Cu(OH)2几乎全部溶解,而铜的硫化矿物黄铜矿CuFeS2、斑铜矿Cu3FeS3和辉铜矿Cu2S几乎不溶解。
铜矿石化学分析方法概述与评价摘要:研究人员在铜矿多元素实验分析发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LCP-AES)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XRF)具有精度高、灵敏度好、分析过程快、对元素分析覆盖面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
本文就这两种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从而对相关实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铜矿石;化学分析;实验方法引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 ̄X射线荧光光谱(XRV)已成为当今铜矿多元素分析的基本的有效的技术方法。
因其具有分析速度快、精度高、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分析元素范围广等优点,广泛的应用于金属矿石样品的成分分析。
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
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法是原子光谱分析技术中.以等离子体炬作为激发光源的一种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其中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nduc.tivelycoupledplasma.简称为ICP)作为激发光源的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简称为ICP—AES).是光谱分析中研究最为深入和应用最为广泛、有效的分析技术之一从ICP光源的特点和ICP直读仪器的发展来看.ICP—AES分析法是冶金分析中一个很理想的分析方法.特别是高分辨率的ICP仪器更适合于各种冶金物料、复杂基体的冶金产品的直接测定,可以减少样品的前处理操作。
因此.在矿产品元素分析上应用日益广泛1.1所用仪器及试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分析实验所用的仪器为Optima7300V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美国PerkinElmer公司生产)、ALl04型电子天平f分辨率为0.0001g,瑞士梅特勒公司生产)、聚四氟乙烯坩埚、电热板等。
试剂有:Cu标准溶液(采用国家标准物质加酸溶解配制而成)、盐酸、硝酸、高氯酸、氢氟酸(以上各酸溶液均为优级纯);实验用高纯水为二次去离子水。
铜矿石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为对铜矿石样品进行的分析报告,旨在了解铜矿石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以及矿石的潜在价值。
通过对铜矿石的全面分析,可以为矿石的提炼和加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2. 样品介绍本次分析使用的铜矿石样品选自某铜矿矿山,样品编号为C-001。
样品通过物理选矿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和分散处理,去除了一部分石英、硫化物等杂质。
样品为混合矿石,颜色呈灰黑色,粒度大小均匀,无可见裂缝。
3. 化学成分分析3.1.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铜矿石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
结果如下:元素含量(%)铜22.5硫18.3矽8.7铁 5.2锌 1.4镍0.9铅0.33.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铜矿石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
结果如下:元素含量(%)铜23.1硫18.9矽9.0铁 5.6锌 1.6镍 1.1铅0.4通过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看出,铜的含量约为22.5%至23.1%之间,是主要的有价元素。
硫的含量较高,约为18.3%至18.9%之间,矽、铁、锌、镍和铅的含量相对较低。
4. 矿石理化性质分析4.1. 密度测定利用气体比重法测定了铜矿石样品的密度为4.2 g/cm³。
4.2. 粒度分析通过激光粒度仪对铜矿石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如下:粒径(μm)百分比<10 1510-100 45100-500 30>500 10从粒度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铜矿石的颗粒细小且粒度分布相对均匀。
5. 矿石评估铜矿石中主要含有铜及硫等元素,并且其粒度分布相对均匀,具有较高的品位和综合利用价值。
根据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可以初步评估该铜矿石具备工业价值。
但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提炼和加工实验,以确定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可行性。
6. 结论通过对铜矿石样品的化学成分分析和理化性质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铜矿石样品中主要含有铜、硫等元素,铜的含量约为22.5%至23.1%,硫的含量约为18.3%至18.9%。
铜矿的实验室分析报告模板1. 引言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铜矿样品进行了实验室分析,目的是确定样品中铜的含量以及其它可能存在的金属元素。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步骤、结果及相应的分析。
2. 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将铜矿样品研磨成粉末,确保样品的均匀性。
2. 目测观察:对样品进行目测,记录样品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3. 熔融试剂准备:将适量的熔融试剂(例如碳酸钠)加入坩埚中,并置于炉中预热。
4. 样品处理:将铜矿样品与熔融试剂混合,并放入预热的坩埚中,进行熔融处理。
5. 冷却与溶解:将经过熔融处理的坩埚冷却,并将其溶解于酸溶液中。
6. 过滤:将溶液通过过滤纸进行过滤,以去除残余的杂质。
7. pH调整:根据铜的沉淀特性,适当调整溶液的pH值,以促使铜离子沉淀下来。
8. 沉淀处理:将铜沉淀物收集,并用蒸馏水洗涤以去除余留的酸溶液。
9. 干燥与称量:将沉淀物放入烘箱中干燥,然后进行称量。
10. 分析检测:使用比色法或电化学方法,测定铜沉淀物中铜元素的含量。
3.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1. 目测观察:样品为深灰色微细粉末状,无明显的杂质。
2. 铜的含量:经过分析检测,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X%。
3. 其它金属元素的检测:除铜之外,我们还测试了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金属元素。
初步结果显示样品中可能含有锌、铁、铅等金属元素,但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实验以确认其存在及含量。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们遵循了实验室的规范操作,并重复实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然而,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和不确定性,如样品的不完全溶解、沉淀物的损失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4.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确定了样品中铜的含量为X%。
2. 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金属元素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以确认其存在及含量。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遵循了实验室规范操作,并采取了多次实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矿石中铜的物相分析-----醋酸丁脂萃取法一方法提要游离氧化铜的分离以EDTA浸取,使其生成EDTA络合物存在于提取液中,经过滤后与其他二项分离.结合氧化铜则用二氯化锡还原,在沸水浴中被磷酸溶解,过滤后与硫化铜分离.第三项的硫化铜,则将第二项结合氧化铜的残渣与滤纸烘干灰化,以醋酸溶解这三项铜,均可用比色法完成测定,硫化铜的求得亦可用差减法得出结果.二主要试剂1.Na2H2Y-H4Y提取液配制称取25g(Na2H2Y·2H2O) 溶于10000ml水中用H4Y.饱和之(约0.1-0.2g)或称取乙二胺四乙酸198g与氢氧化钠54g,和水溶解配制。
2.磷酸-二氯化锡提取液配制:称取4g二氯化锡以浓磷酸200ml加热溶解,以水配成1000ml(用时现配)。
3. 5%Na2H2Y水溶液(pH=4)4.氨水:d=0.9g/ml(1:1)5.铜试剂:0.2%水溶液(以NaOH调pH=8)(二乙胺硫代甲酸钠)6.醋酸丁酯:分析纯7.铜标液:1ml=10ug物相电铜标液的配制:○1准确称取0.5g高纯电铜,与300ml烧杯中,加1:1HNO310~15ml热解(微热),当完全溶解后加水少许(吹洗),加1~2g尿素煮沸5~6分钟,冷却后定溶于1000ml容量瓶中,此液浓度为1ml≈500ug.○2.准确吸取10ml于500ml容量瓶中,以纯水定容,此为1ml≈10ug三 K值求得吸取铜标液5ml(1ml≈10ug)于比色管(50ml)加5%EDTA5ml,加酚酞1滴,用氨水中和至呈红色加铜试剂5ml,以水稀释到25ml标线,加醋酸丁酯10ml(萃取),剧烈震荡1min,放置30min,于480nm处比色。
计算 Cu K值=V/E其中:V-吸取铜标液体积相当于含铜微克数(ug) E-测得消光数四分析手续称取样品0.2~0.5g于150~2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EDTA提取剂,塞紧瓶塞在180r/min震荡30min,取下加入少许纸浆过虑于200ml容量瓶中,洗涤滤纸及沉淀,稀释至标线,摇匀,吸取2~10ml于50ml比色管中,按K值方法进行,及得游离氧化铜的铜含量。
铜矿的选矿方法及工艺
铜矿的选矿方法和工艺是为了从原始矿石中提取出铜矿石中的铜元素,并进行精炼和加工。
以下是一般常用的铜矿选矿方法和工艺:
1.粗选:铜矿石经过粉碎和磨矿后,采用物理选矿方法进行粗选。
常见的粗选方法包括重选、浮选、磁选等。
通过不同的选矿机械设备和选矿药剂,将矿石中的较大颗粒铜矿石与杂质分离。
2.浮选:浮选是最常用的铜矿选矿方法之一。
在浮选过程中,利用矿石与空气中的气泡之间的亲附性差异,通过空气泡附着在铜矿石颗粒上,实现铜矿石的浮选分离。
浮选过程中常使用的药剂包括捕收剂、发泡剂和调节剂等。
3.二次选矿:在浮选后,得到的铜精矿中仍然可能含有一定的杂质。
为了提高铜精矿的纯度和品位,需要进行二次选矿。
常见的二次选矿方法包括磁选、重选、浸出等。
通过这些方法,进一步去除铜精矿中的杂质,提高铜矿的回收率和品位。
4.精炼和冶炼:经过选矿处理后的铜矿石得到铜精矿,进一步进行精炼和冶炼。
常见的精炼方法包括火法精炼和电解精炼。
火法精炼
通过高温熔炼铜精矿,去除残留的杂质;电解精炼通过电解的方式,将铜精矿中的铜溶解并沉积在阴极上,得到纯铜。
5.加工和利用:经过精炼和冶炼后得到的纯铜可以进行加工和利用。
常见的加工方法包括铸造、轧制、拉拔等,将铜制成不同形态和规格的铜制品,用于各种工业和消费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选矿方法和工艺会因不同的铜矿石矿种、矿石性质和工艺要求而有所差异。
铜矿选矿过程中还可能涉及到环境保护和废弃物处理等问题,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和规范,确保选矿过程的安全和环保。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铜矿石分析与试验
1、基本分析项目:Cu
2、光谱全分析
为确定组合分析和化学全分析项目,在矿体不同空间部位、不同矿石类型(或品级)及某些围岩、蚀变带取样。
样品可从基本分析副样中抽取或单独采取。
3、矿石化学全分析
为全面了解矿石中各组分含量,在光谱全分析基础上,按主要矿体、分矿石
类型(或品级)采取组合分析副样或单独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每种矿石类型或
品级一般做1 个~2 个。
4、组合分析项目
目的是系统了解矿石中伴生有用、有害组分的含量及其分布状况。
从同一块段、一个或几个相邻探矿工程中提取若干个基本分析副样,按矿体分矿石类型(或品级)依样品长度的比例组合成一个样品。
单个组合分析样品质量一般为100 g~200 g。
根据矿石全分析资料并结合矿床地质特点,选择有实际意义的伴生组分(有益的或有害的)确定分析项目。
一般应考虑分析:Pb、Zn、Co、Sb、Au、Ag、As、S、Mo、Wo、Ga、Bi、In、Cd、Se、Te、Re、Ge、TI。
5、物相分析
为了解矿床自然分带,应自地表至原生带上部刻槽取样进行物相分析。
样品
分析可与基本分析同时进行,也可在基本分析副样中抽取或专门采集,采样与分析必须及时进行,以免样品氧化影响质量。
比较简单的铜矿,一般只测定硫化铜与氧化铜的分量。
矿物成分复杂的矿石,往往需要分别测定自由态氧化铜和结合态氧化铜,次生硫化铜和原生硫化铜的含量。
无特殊情况不对矿石中的自然铜作单独测定。
以达到正确划分出铜矿床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界线的。
矿石及选矿样中铜的测定一、三酸溶矿碘氟法1、方法提要在pH3.5~4的氟化氢铵溶液中,铜(Ⅱ)与碘化钾作用生成碘化亚铜沉淀,并析出碘,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根据标准溶液用量,计算铜的含量。
2、试剂盐酸硝酸:1+1硫酸氟化氢铵溶液:25%淀粉:0.5%硫氰酸钾溶液:10%(硫氰酸盐的质量不纯时则消耗碘,最好配成溶液,加入淀粉,用稀碘液滴定恰好至蓝色后使用)乙酸铵饱和溶液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称取硫代硫酸钠2~5g,碳酸钠0.1g,溶于预先煮沸过的冷水中,过滤后稀至1000ml,摇匀,放置一周后标定。
标定:称取3份0.01~0.0500g金属铜(99.99%)分别置于3个250ml缩口烧杯中,加10ml硝酸(1+1),盖上表皿,低温溶解完全,加入1ml100g/L三氯化铁溶液混匀。
加热至近干。
以下操作同分析步骤。
3、分析步骤称取试样0.1000~0.5000g于250ml缩口烧杯中,加入10~15ml盐酸,盖上表面皿于低温处加热溶解,蒸至5~6ml时加入5ml硝酸。
继续加热并使硫氧化成黄色,加入3~5ml硫酸,加热至冒浓厚白烟将尽(这时不应有硫存在,否则应继续加热至硫除尽)。
取下冷却,加20ml水,加热煮沸使可溶性盐类溶解,取下冷却,滴加饱和乙酸铵溶液至乙酸铁红色不再加深为止。
加入10ml氟化氢铵溶液(25%),混匀(此时,溶液pH在3.5左右)使铁络合完全,加入2g碘化钾,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5ml淀粉溶液(0.5%),继续滴至溶液呈蓝色,加入5ml硫氰酸钾溶液(10%),摇动,再继续滴定至溶液蓝色刚好消失为终点。
4、计算Cu%=(T×V/m)×100式中:T-----与此1.00m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铜的质量V-----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mlm------试样量,g5、备注(1)调节酸度及掩蔽铁时也可向溶液中滴加300g/L乙酸铵溶液至红色不再加深并过量3~5ml,然后滴加氟化氢铵饱和溶液至红色消失并过量1ml,摇匀。
铜矿石分析报告1. 引言本文对铜矿石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一种逐步思考的方法。
铜矿石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石,广泛用于电子、建筑和制造业等领域。
通过分析铜矿石的特征和品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市场价值和应用领域。
2. 分析步骤2.1 数据收集首先,我们需要收集有关铜矿石的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矿石的产地、矿石的成分、矿石的含铜量等信息。
通过收集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开始对铜矿石进行分析。
2.2 物理性质分析接下来,我们可以对铜矿石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物理性质包括矿石的颜色、硬度、密度等特征。
通过这些特征,我们可以初步了解铜矿石的质量,并与其他矿石进行比较。
2.3 化学成分分析在进行物理性质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铜矿石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化学成分分析可以通过使用化学试剂和仪器来确定矿石中各元素的含量。
通过分析铜矿石的化学成分,我们可以得出矿石中铜含量的准确数值。
2.4 矿石质量评估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对铜矿石的质量进行评估。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铜含量、杂质含量、矿石的纯度等。
通过评估矿石的质量,我们可以了解其市场价值和应用领域。
2.5 报告撰写最后,我们可以根据分析结果撰写铜矿石分析报告。
报告应包括数据收集的来源、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矿石质量评估等内容。
报告应以清晰、准确的方式呈现,并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3. 结论通过逐步思考的方法,我们可以对铜矿石进行全面的分析。
通过数据收集、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分析以及矿石质量评估,我们可以了解铜矿石的特征和品质。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铜矿石的市场价值和应用领域。
4. 参考文献[1] Smith, J. (2018). Analysis of Copper Ore. Mining Journal, 45(2), 78-82.[2] Brown, A. (2017).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Copper Ore. Journal of Geological Sciences, 20(4), 123-135.[3] Johnson, M. (2019). Assessment of Copper Ore Quality. Minerals Engineering, 60(3), 45-56.。
铜矿石项目投资方案铜矿石投资方案一、项目背景及概述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迅猛,不断增加的工业生产需求推动了基础金属市场的火爆。
作为重要的基础金属之一,铜在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铜矿石投资项目是以开发和开采铜矿石资源为主要目标的项目,旨在通过投资铜矿石开采,满足市场对铜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二、市场分析铜是一种重要的基础金属,在建筑、电力、通信、交通、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目前,全球铜需求量稳步增长,特别是在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下,铜市场持续供不应求。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预计未来几年全球铜需求将继续增长。
三、项目投资规模根据初步调研结果,本项目计划投资规模为5000万元人民币。
四、项目投资回报分析1.铜矿石开采可带来多种收益,主要包括原材料销售收入、交易差价、加工销售收入等。
在当前市场状况下,铜矿石价格相对稳定,投资回报可观。
2.项目运营成本主要包括采矿成本、人工成本、设备维护费用等。
通过合理控制成本,项目可实现较高的盈利能力。
3.根据市场需求和投资规模,预计项目投资回报期为3-5年。
五、项目技术实施方案1.确定铜矿石开采地点,进行地质勘测和资源储量评估。
通过科学方法对储量进行评估,确保项目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采用现代化的矿山开采技术,提高开采效率和矿石品位。
3.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六、项目风险分析1.市场风险:全球铜市场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经济形势、国际关系等。
对市场变化进行及时研究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降低市场风险。
2.技术风险:矿山开采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包括地质勘测、矿石采集和加工等。
项目应确保技术团队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时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降低技术风险。
3.环境风险:矿山开采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包括土地破坏、水源污染等。
项目应制定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七、项目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市场对铜的需求量大,投资铜矿石项目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铜铁矿选矿化验室化验项目
铜铁矿选矿化验室进行的化验项目通常涵盖了对原矿、浮选浆、尾矿等样品的多方面分析,以评估矿石的品位、矿物组成以及提供有关选矿过程的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铜铁矿选矿化验项目:
1. 品位测定:
- 铜品位测定:通过火法或溶液法测定样品中的铜含量。
- 铁品位测定:使用浸取法或其他适当的方法确定铁的含量。
2. 元素分析:
- 含铜矿石中可能还包含其他金属元素,如金、银、锌、镍等,需要进行元素分析。
3. 矿物组成分析:
- 利用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样品中的矿物组成进行分析,了解主要矿物相的含量和类型。
4. 浮选性能测试:
- 评估矿石的浮选性能,包括浮选回收率、选矿浆泡沫高度等参数。
5. 磁性测定:
- 铁矿石中可能含有磁性矿物,通过磁性测定了解磁性矿物的含量。
6. 化学性质测试:
- 包括酸溶性、堆浸性等测试,用于评估矿石的化学性质。
7. 水质分析:
- 对选矿过程中产生的浮选浆、尾矿水进行水质分析,以满足环保和安全要求。
8. 粒度分析:
- 通过筛分或激光粒度仪等方法,了解原矿和浮选浆的颗粒分布。
这些化验项目有助于矿冶工程师了解矿石的性质,制定适当的选矿工艺流程,提高铜和铁的提取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根据具体的选矿工艺和矿石性质,化验项目可能会有所调整。
铜矿资源勘查技术要点分析铜在我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材料,被应用在各个行业之中。
铜矿在我国的分布并不均匀,在进行资源勘查过程中工作人员会产生很多的问题。
因此,必须结合矿区实际地质条件,合理的进行资源和先进设备的应用,准确掌握矿物的化学特性,结合现有阶段发现的问题以及运行过程中提出相應的策略,不断的提升我国铜矿资源的勘查能力。
标签:铜矿资源;勘查技术;勘查设备现阶段整体社会经济的不断迅速的发展,各行各业特别是工业、农业对铜矿资源需求逐渐的增加。
目前,在我国对铜矿资源的采购还主要依赖进口,它的依赖程度在总采购量的70%以上。
所以对我国本地的铜矿资源勘查及开采有很大的刺激性,据了解,随着现阶段我国一定量大型矿床的开发,对铜矿资源的开采应景从西藏扩展到新疆,在江西也有被发现。
为了加快我国铜矿资源的开采利用,需要我们做出的选择就是要对勘查设备以及勘查技术水平的升级,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分析铜矿矿区的地质情况铜矿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对当地地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初步环节,这一质量环节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期开采工作的进行,因此,整个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这一环节。
具体实施工程:第一,要把当地的水文地质作为矿区前期勘查的重点,就整个工作进行科学的布置;第二,对矿区的储量进行精准的推算;第三,在了解矿区地质情况的基础之上,合理的运用先进的设备及技术进行勘查;第四,及时的对矿物质的形态及特性进行有目的的分析,科学的工作。
2 了解铜矿特性要不断的提高我国铜矿勘查工作的能力,就需要对铜矿特性的全面了解。
对已有的找矿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进而确定相应的方法。
特别是铜矿区深层矿体勘查,这种矿体藏在很深的地层中,会对勘查技术以及勘查设备有很大的影响,容易造成勘查信息的错误或疏漏。
对于这种情况,现阶段我们的对策就是引进高技术含量的设备,利用高新技术对矿区进行较好的勘查,为后期开采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逐步的提高勘查工作的工作效率。
铜矿石的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选择知识要点
铜矿石的全分析项目,应根据矿石的特征和光谱分析的结果确定,首先应包括那些有工业价值或可供综合利用的各种有色金属及稀有分散元素。
在铜矿石中,可能共有的有色金属有铅、锌、砷、镍、锡、钼、钨、镉、汞等,分散元素有镓、铊、铟、硒、碲、锗等。
根据不同的情况,要求对铜矿石进行简项分析、组合分析和全分析。
铜矿石的简项分析一般是指测定铜。
铜矿石中组合分析项目有铅、锌、砷、钴、金、银、硫、钼、钨、镉、锑、镓、铊、铟、硒、碲、锗等。
其中金、银、硫为商业计价元素。
铜矿石的全分析项目还包括硅、铁、铝、镁、钙、锰、钛、钡、钾、钠、硫、磷、氟、二氧化碳、吸附水、化合水等项目。
GB/T3884《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对一些主要元素分析方法分另作了规定:
铜量的测定:碘量法。
金和银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试金法。
硫量的测定:重量法和燃烧-滴定法。
氧化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氟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铅、锌、镉和镍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铅量的测定:Na2EDTA 滴定法。
锌量的测定:Na2EDTA 滴定法。
砷和铋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溴酸钾滴定法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锑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汞量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氟和氯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铜量测定:电解法。
金和银量测定:火试金重量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
对于铜矿石中的杂质元素则使用GB/T 14353 元素的方法进行分析。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001%-5%的铜,氧化铵-氨水分离碘量法0.05%-12.5%的铜。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001%-5%的铅,EDTA容量法0.50%-20%的铅。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01%-5%的锌,EDTA容量法0.50%-20%的锌。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5ug/g-1000ug/g的镉,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1ug/g-5ug/g的镉。
镍量测定使用原子吸收法或丁二肟光度法。
钴量的测定使用原子吸收法或亚硝R-盐光度法。
0.1ug/g-200ug/g的铋。
极谱法0.5ug/g-10ug/g的钼,硫氰酸盐光度法0.005%-2%的钼。
硫氰酸盐光度法0.005%-2%的钨量测定。
硫酸钡重量法>0.1%的硫,高温燃烧碘量法0.01%-10%的硫,高温燃烧中和法1%-8%的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