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案第三册

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案第三册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程标

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1.举例说明生态退化的类型、危害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说明生态修复的目的和类型,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人地协调观)

3.结合实例,理解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保护对象及主要分布区,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区域认知)

4.通过实地考察或查阅资料,初步认识我国设立的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地理实践力)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生态退化:

(1)原因: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导致生态退化.

(2)类型: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3)特点:长期渐进、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辨一辨]下列图示是否属于生态退化?(在括号内打√或×)

2.生态退化的危害:

3.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影响:生态退化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久稳定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2)解决措施.

二、实施生态修复

1.生态修复:

(1)含义: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2)类型。

类型含义

自然恢复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

人工修复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见效快、成效好的是工程治理措施

2.我国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主要成就:

[判一判]判断下列实例属于自然恢复的是①③⑤⑥。

①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

②黄土高原的植树造林.

③退化草场的围栏封育。

④盐碱地的水系整治。

⑤退耕还湖。

⑥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

1.自然保护区的含义: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

3.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要求:

(1)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

(2)具体要求.

类型具体要求

对于未经改造或轻

改造的生态系统禁止人类活动干扰与破坏,使其继续保持自然状态

对于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停止继续破坏,将人为干扰降到最小,通过科学管理使其恢复到原生或次生的稳定状态

4。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

按国际惯例,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5。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

(1)类型划分。

(2)设立现状: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 750处,约覆盖我国陆地面积的1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63个。

[连一连]将自然保护区与对应类别连线。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都是珍稀濒危物种。 (×)

②自然界濒危物种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

③自然保护区都受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

④各种风景名胜区都是自然保护区。 (×)

6。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

(1)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 具有调

节功能 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旱、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

发挥重

要作用 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

(3)提供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

(4)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以保护为主。 (√)

②自然保护区为衡量人类活动结果的优劣提供了评价的标准。(√)

③自然保护区能拯救所有濒临灭绝的物种。(×)

④自然保护区可持续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

⑤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我们为何要尽力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提示:一是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能给今后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能力1生态退化与生态修复

1.森林的生态效益及毁林的危害: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1)草地退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

②人为原因:是最主要的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采滥挖等;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

(2)草地退化的危害。

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3)保护草地措施。

①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

②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

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1)湿地的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湿地减少的原因: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

(3)保护湿地: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

4.荒漠化的防治:

(1)防治的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防治原则。

①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②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5。我国的土壤侵蚀:

(1)不同区域土壤侵蚀特征和其侵蚀的强度的差异。

①看土壤侵蚀类型:主要有风力侵蚀、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三种。

②土壤侵蚀类型的分布:

a.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以及宁夏、陕北、内蒙古及东北西部等地的风沙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

b。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大体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的山地丘陵地区,如黄土高原、东北的低山丘陵、东南部的低山丘陵、云贵高原等地区,降水较多,外力以流水作用为主。

c.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天山、东北黑龙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等高寒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以自然侵蚀为主。

(2)土壤侵蚀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主要原因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防治的原则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强调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防治措施

生物

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恢复生

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栽树种草的

科学管理

工程

措施

水利工程有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

工程有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

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

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上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思路点拨】

(1)“小老头树"——结合特征分析原因:

特征1:“生长不良,枝叶稀疏”→缺水缺肥→结合经纬度可判断本地区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说明年降水量较小;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说明土层提供的水分较少。

特征2:“树干弯曲,根基不稳”→该地区冬春季节,多大风,树木易发生弯曲,且易动摇树木根系;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说明树木扎根较浅。

(2)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生态环境主要从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的角度分析。

(3)“小老头树”现象对生态建设的启示——“小老头树”现象说明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植树种草,因此植树种草也要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减少人工干预。

【解析】第(1)题,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第(2)题,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第(3)题,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本题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在生态脆弱区,

尤其要注意尊重规律,减少人为干预。

答案:(1)年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力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材料信息“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说明植树造林导致水分更紧张,影响其他自然植被生长,保持水土的功能下降。植树造林会使蒸发、蒸腾增加,区域环境更干燥。(3)“小老头树”现象对生态建设的启示:“小老头树”现象说明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植树种草,因此植树种草也要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减少人工干预。

【补偿训练】

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2)题。

(1)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④降水量较少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2)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A。植树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解析】(1)选B,(2)选D。第(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可知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地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第(2)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的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

儿童动画片《熊出没》主要讲述了美丽的大森林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森林保护者熊大、熊二俩兄弟与破坏森林、采伐原木、占领土地、创业开发实验田的光头强之间展开旷日持久的对决。黑龙江省的伊春市素有“林都”之称,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合理的采伐超过了森林的最大更新能力,导致森林生态退化和木材蓄积量大量减少。

(1)(区域认知)“林都"森林资源不断减少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提示:人类不合理的采伐;毁林开荒;森林火灾等。

(2)(综合思维)森林资源不断减少会导致哪些生态功能下降?提示: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3)(人地协调观)请你为“林都”今后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提示: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能力2自然保护区建设

1。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及保护措施:

功能区保护措施

甲核心区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乙缓冲区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丙实验区可进行科研实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

2.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意义内容

保护自然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是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1) 三江源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世界海拔最高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最敏感地区

贮备物种部分地区保持原始景观,对地球物种贮备、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2)三江源地区凸显的生态问题。

(3)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成效。

项目内容

保护进程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期重大规划→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保护对象湖泊湿地、高寒草甸草原、原始森林、高寒灌丛、珍稀野生动植物、高寒自然环境及特殊地貌

采取措施退牧还草、退耕还草(林)、保护沼泽湿地、全面禁猎、禁采砂金、鼠害综合防治、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

取得成效生态服务功能逐步增强,水资源明显增加;独特自然“本底"的原真性、完整性得以保护;各类草地覆盖度和产草量明显增加;土壤侵蚀量逐渐减少;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

下图为三江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图示河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

(2)简述三江源地区湿地的生态价值。

(3)判断三江源地区珍贵的野生动物,如藏羚羊种群数量大量减少甚至灭绝的主要原因。

(4)简述遏制三江源地区环境持续恶化的具体措施。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思路如下:

【解析】第(1)题,图示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区,气候寒冷,不利于

植被恢复。第(2)题,此区湿地的生态价值主要表现为:涵养水源;补给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水源;其生态环境利于野生动物的生存。第(3)题,该区珍贵的野生动物的数量减少,主要是人为原因,主要表现为:高强度捕猎、采集;破坏植被;过度放牧、垦殖;城市、交通发展。第(4)题,联系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一方面加强管理,另一方面要实施保护工程。

答案:(1)气候寒冷。

(2)涵养水源;补给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水源;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存空间。

(3)高强度捕猎、采集;破坏植被;过度放牧、垦殖;城市、交通发展破坏野生动植物生长环境。

(4)退耕还草(林);休牧轮草;禁猎、禁采砂金;实施天然林(草)保护工程。

【补偿训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乾隆末年,王昶在总结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湖北万城堤溃的原因时指出:“四川、陕西、湖北山木丛林处,今皆砍伐为种苞谷,地遇雨,浮沙随水下江,故江淤日积,水势年增。”清人赵仁基也认为:“水溢由于沙积,沙积出于山垦……江底日高,而容水之地浅矣。”

材料二面积为39.5万平方千米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0

年在青海省建立,49%的黄河水、25%的长江水,15%的澜沧江水都来自这一地区。它是我国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更是三江流域的生态敏感地区。

(1)以现代地理学的原理来分析材料中王昶和赵仁基的观点。(2)从国家生态安全的角度来分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意义。

【解析】第(1)题,分析材料可知,“今皆砍伐为种苞谷"主要指砍伐森林,开垦耕地;“浮沙随水下江”指水土流失;“江淤日积”指泥沙淤积河床;“江底日高,而容水之地浅矣”指河床变浅,水位抬高。第(2)题,“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河流发源地,所以加以保护,可以使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淤积减少,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减少;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保证了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河流水量、水质优化,会促进下游各省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森林破坏,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床变浅,水位抬高。(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利于三江源头的水土保持,减少其下游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从而保证了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促进下游各省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个生物基因库,是瓦式雅罗鱼唯一的栖息地和众多鸟类的天堂,是北方地区的天然气候屏障,有着多元化的综合地貌及生态景观。达里诺尔地区近几十年来

气候暖干化现象明显,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增强.20世纪80年代开始,该地区实行牧区草原承包制后,使牧区生产力要素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加快了草原农牧业的发展,但是对草原生态产生了比正常轮牧更为严重的负面效应,下图为达里诺尔区域图。

(1)(区域认知)判断达里诺尔流域的地形类型并说明理由。

提示:盆地.理由:从河流分布状况(向心状水系)判断,该地形区四周高、中间低;再从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综合思维)分析达里诺尔地区成为鸟类天堂的原因。

提示: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面积广,食物充足;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干扰少;地貌与生态景观多样性,鸟类活动的空间大;人们的保护意识增强。

(3)(人地协调观)说明达里诺尔湖泊面积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提示:缩小趋势。降水量减少;气温上升,蒸发加大;人口增加,

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案第三册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程标 准 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1.举例说明生态退化的类型、危害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说明生态修复的目的和类型,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人地协调观) 3.结合实例,理解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保护对象及主要分布区,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区域认知) 4.通过实地考察或查阅资料,初步认识我国设立的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地理实践力)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生态退化: (1)原因: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导致生态退化. (2)类型: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3)特点:长期渐进、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辨一辨]下列图示是否属于生态退化?(在括号内打√或×)

2.生态退化的危害: 3.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影响:生态退化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久稳定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2)解决措施. 二、实施生态修复 1.生态修复: (1)含义: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2)类型。

类型含义 自然恢复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 人工修复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见效快、成效好的是工程治理措施 2.我国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主要成就: [判一判]判断下列实例属于自然恢复的是①③⑤⑥。 ①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 ②黄土高原的植树造林. ③退化草场的围栏封育。 ④盐碱地的水系整治。 ⑤退耕还湖。 ⑥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 1.自然保护区的含义: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时评价含解析第三册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4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最新数据显示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2015年毁林面积比2014年多出16%.据此回答1、2题. 1.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 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 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 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解析】1选D,2选A。第1题,过度的迁移农业是为了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仅依靠迁移农业是无法脱贫的.第2题,设立国际基金,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使当地受益,解决了当地的贫困问题,较好地协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读下面两流域图,完成3、4题。 3.据图推断,M、N两流域共同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大气污染D。酸雨危害 4。M、N两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别是() A。工业排污、生活废水排放 B。围湖造田、毁林开荒 C。乱砍滥伐、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矿产开发 【解析】3选B,4选D.第3题,读图可知,M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N流域位于内蒙古的东部地区。M、N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经济活动导致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产生了共同的环境问题—-土地沙化。第4题,M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是过度开垦,具体表现为土地资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后篇巩固提升 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我国区域示意图,完成1~2题。 1.甲、乙两地区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 B.土壤侵蚀 C.草地退化 D.生物多样性锐减 2.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下列防治措施中合理的是() 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B.大力发展水电 C.积极开垦梯田 D.提高植被覆盖率 1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黄土高原,乙地位于东南丘陵,两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 蚀(水土流失)。第2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会造成环境污染;黄土高原降水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且河流含沙量大,不适合发展水电;开垦梯田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高植被覆盖率可减少土壤侵蚀。 2.D 岱海流域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为内陆封闭型小流域,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392毫米。近年来,岱海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下图为岱海流域及其周边环境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 3~4题。

3.岱海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淤积 B.风沙危害导致湖泊退缩 C.过度用水导致水位下降 D.地壳运动导致湖床下沉 4.针对岱海面积变化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A.退耕还湖,扩大湖泊面积 B.植树种草,防治水土流失 C.节约用水,增加入湖水量 D.设草沙障,防止流沙侵袭 3题,由图可知,湖边居民区域增加,耕地面积扩大,所以人们生产生活过度用水导致了湖泊面积减小。第4题,由上题可知,湖泊面积减小主要是因为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所以应采取的措施是节约用水,增加入湖水量。 4.C 北京野鸭湖湿地公园位于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距北京市区约70千米,是北京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首个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下图为景区导游图。读图,完成5~6题。 5.野鸭湖湿地公园() A.景观都是自然景观

2022-2023学年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解析版)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分层练习 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一、单选题 基础演练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根据材料,完成下面1-2小题。 1.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①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①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2.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A.涵养水源B.调蓄洪水C.美化环境D.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1.A2.D 【解析】1.水的滞留形成湿地,主要是因为当地水的支出较少,水的支出途径主要有:入渗,蒸发和径流,气温低使蒸发量少,地势低平影响水的径流,冻土使水不易下渗。扎龙湿地位于东北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形成湿地,①正确;扎龙湿地位于45°N以北,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表水丰富,易于地表积水形成湿地,①正确;扎龙湿地纬度高,地下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容易形成湿地,①正确;如果地下水位低,则地表水容易下渗,地表不易积水,不易形成湿地,①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材料信息表明,扎龙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由此可推知,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D符合题意;扎龙湿地也具有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的功能,但根据题意判断,这些不是重点保护扎龙湿地的主要目的,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拨】湿地的生态作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湿地的经济作用:提供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灌溉等经济作用。 青藏高原是“江河之源”“亚洲水塔”,生物多样性独特,是综合多重功能的有机体。针对人口分布相对稀

新高中地理高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3章 课时82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时82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1.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生态退化的原因及表现: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①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逐步下降。 ②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3)应对措施: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生态退化问题的关联性 生态退化问题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一种生态退化问题的出现可能导致其他生态退化问题的出现。例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水土流失加剧;泥沙被挟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造成湖泊的面积减小、湿地萎缩;再如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萎缩等生态问题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2.实施生态修复 (1)内涵: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2)类型: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 (3)我国生态修复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矿山生态修复等。3.建立自然保护区 概念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保护的对象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 保护措施①未经改造或轻微改造的生态系统,禁止人类活动干扰与破坏,使其继续保持自然状态;②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停止继续破坏,通过科学

管理使其恢复到原生或次生的稳定状态,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 功能区核心区 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 监测活动) 缓冲区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实验区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 类别、类型分为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3个类别9个类型 意义①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②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更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 相对于一般的生态修复措施,自然保护区具有明确的保护对象、区域范围和管理要求,以禁止或减少人为干扰为核心,主要依靠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平衡能力,主要目标是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 1.我国主要生态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2.实施生态修复 措施前提方式作用 自然恢复生态系统在自然状态下对 所受的干扰具有一定的恢 复能力 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 少人为干扰,使未完 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 可以避免人类对自然的干 预,降低环境保护的成本,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 自主学练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1.结合资料分析,认识到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综 合思维) 2.运用实例,了解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依据和类型。(区域认知) 3.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地理实践力) 1.生态退化的原因及主要表 现分别是什么? 2.应对生态退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生态修复有哪些类型?我国在生态修复上做了哪些努力? 4.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要求及主要的类型、意义是什么? 第1课时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预习自查 阅读教材73-75页完成下列填空并速记。 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生态退化的原因及表现如右框图: 2.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导致自然环境逐步下降。 (2)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3.应对生态退化问题的措施 根据各区域生态系统的自然条件、受人类影响与的差异,设定不同的生态功能、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 自主学编号 33121 班级: 姓名:

[易错提醒]我国不同地区土壤侵蚀的类型不尽相同。如黄土高原的水力侵蚀、西北地区的风力侵蚀、青藏高原的冻融侵蚀等。 自学参考 1.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项目内容 生态退化 原因 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 生态退化 表现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生态退化 的特点 生态退化通常是长期渐进的,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生态退化的危害导致自然环境服 务功能逐步下降 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会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 率与强度增加等后果 供给服务功能降低,会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 障碍等问题 生态退化的危害 是逐步累积的 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 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应对生态 退化问题的措施根据各区域生态系统的自然条件、受人类影响与破坏程度的差异,设定不同的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 2.破坏森林的危害3.草地退化的原因、表现及危害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 1 - 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 3 -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 7 -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 11 - 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环境安全问题 1.环境安全 (1)含义:环境安全又称生态安全,是指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与威胁处于环境或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2)两个角度 ①从自然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自然环境及其服务能力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没有遭到难以恢复的破坏。 ②从人类社会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与解决环境问题付出的代价,不至于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2.环境安全问题 (1)界定: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某个临界值,就会成为环境安全问题。 (2)主要类型 ①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是由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危险化学品泄漏、核泄漏等突然发生的严重污染事件导致的。 ②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是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生态退化逐步加剧导致的,它们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累积才能达到产生重大危害的程度。 [特别提醒]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某个临界值,就会成为环境安全问题,这里的“某个临界值”主要是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而没有破坏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为标准来衡量的。 1.环境安全的地位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 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本节课的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进行讲解。首先介绍了生态退化问题的表现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通过案例的形式展示出生态退化的区域差异性,其次介绍了生态退化的两类措施:生态修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本节课内容是对本章第一节内容的深化,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不同区域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及其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危害。 2.通过实地调查或观看影像,了解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3.结合实例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从国家安全的视角认识生态退化问题。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分析生态退化的成因及危害。 3.地理实践力:绘制应对生态退化的思维导图,。 4.人地协调观:说明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1.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生态修复、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老师】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的马永顺曾经是伐木英雄,在20世纪50年代创造了手工年伐木1200立方米的全国记录,相当于1个人完成6个人的工作量。马永顺算过一笔账一-这么多年,他大约采伐了36 000多棵树。马永顺下决心还上这笔“砍伐账”。至2000年去世前,他带领全家义务植树5万多棵,成为植树模范。伐木英雄和植树模范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角色为什么会融合在马永顺身上?我国发展战略转变对保障生态安全有什么意义? 带着这两个问题进入我们今天课程的学习。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板书) 【老师】首先来看本节课学习目标 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板书) 【老师】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其后果之一,就是导致生态退化。我们来看下面的图片。图上体现的是哪类生态环境问题? 【学生】读图思考并回答。 1.概述(板书) 2.生态退化的区域差异(板书) 【老师】第一幅图展示的是乌干达的土地沙化,这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二幅图展示的是印尼加里曼丹岛热带雨林被破坏,第三幅图展示的是湿地萎缩,湿地包含湖泊,沼泽,滩涂等,第四幅图展示的是石漠化问题,这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地区比较典型。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习题含答案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19年1月,西安市政府在发布的《秦岭生态修复工作方案(2019—2021年)》中指出:针对秦岭生态环境现状,按照维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和综合治理要求,实施积极的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并增强秦岭的生态服务功能,实现“山青,水净,坡绿”的目标。读秦岭北侧部分地区地形图,完成1~2题。 1.关于秦岭北麓西安段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减少——偷伐林木 B.水土流失——滥采乱挖 C.水质恶化——人畜污染 D.土壤盐渍化——过度灌溉 2.方案中还提出“有序退出禁止开发区内的中小水电站”,其主要原因是() A.能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明显改善水环境的质量 B.提高对洪水的调蓄作用,能有效抑制洪涝的发生 C.以恢复河流生态为目标,对河道实施生态化修复 D.开展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增强区域生态服务功能 (2021·湖北联考)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和管理限值,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图为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分布图。读图,完成 3~4题。

3.有关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分布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陆上水域面积大于海上水域面积 B.山地丘陵区面积大于平原区面积 C.盐城等地滩涂面积占比较低 D.林地主要集中在江苏南部地区 4.苏南地区保障生态保护红线的措施有() A.强化经济布局与运行,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B.促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增强经济产出能力 C.涉及的生态系统各部门各自采取分块式管理方式 D.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对生态保护红线动态监管和监测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公布的城市空间布局是“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其中,中心城区“一主一新”,即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以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以及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为主的约束底线获得了众多关注。下图为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图。读图,完成5~7题。 5.规划中,南部田园、北部田园的主要作用是()

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含答案)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教师版) 3.1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知识梳理<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知识点一 碳循环 : 1 .碳存在形式 :地球上的碳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 2. 碳循环 : 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转移和交换的过程。 3. 碳循环的过程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又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返回到大气中。 知识点二 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重点看) 1. 大气温室效应的增强: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加之人类活动方式的变化,岩石圈和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和无机碳被活化,重新参与到碳循环过程中,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升高,大气的温室效应不断增强。 碳存在形式 碳 循 环 概 念 过 程 温室效应 碳 排 放 对环境的影响 碳排放过程 国际减排合作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 作 合作的原因 遵循的原测

2.碳排放与温室气体的概念: (1)碳排放:对各种温室气体排放的总称 (2)温室气体:大气保温气体的俗称,指大气中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入,而阻止地面和低层大气长波辐射逸出的气体。 3. 不同温室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程度是不同的。二氧化碳当量为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 知识点三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重点看) 1.二氧化碳的影响: (1)有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2)不利: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会导致气候变暖,由此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极端天气频繁发生: 改变了水热时空分布,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 (2)加剧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对地表大气循环和水循环产生影响,会导致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 (3)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低洼地带的安全; (4)对国民经济造成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5)威胁到公众的身体健康: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加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知识点四国际减排合作:(重点记) 1.碳减排的原因:缓解人类所面临的气候危机。 2.“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1)内容:强调责任的共同性,即在地球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前提下,各国都有减少碳排放的责任,但在承担责任的大小和方式等方面应该有所区别。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学案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最要求】结合实例,说明生态保护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以及对策。 核心素养定位 1.能够运用相关资料,说出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综合思维) 知识体系导引 知识点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其后果之一就是导致生态退化,如森林破坏、土壤侵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退化通常是________的,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2.生态退化会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________。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会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增加等后果;供给服务功能降低,会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 [易误辨析]土壤侵蚀和土壤退化有何区别? 土壤退化是指土壤肥力衰退导致生产力下降的过程。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外力作用下,被破坏、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知识点二实施生态修复 1.生态修复是指利用自然环境__________________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________循环。生态修复分为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 2.自然恢复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________,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__________,如我国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退化草场进行的围栏封育等。 3.(1)人工修复主要是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________。其中,________措施见效快、成效好,是很多国家治理生态退化的主要方式。 (2)我国是较早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国家之一,先后实施了一系列自然恢复、________或两者相结合的重要生态工程,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生态系统的恢复。 [思维拓展]生态系统 (1)概念:生态系统是一定区域内生物群落(包括生命系统)和其生存环境(包括非生命系统)的集合。 (2)组成 (3) 作用作用 知识点三建立自然保护区 1.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________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________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 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维护国家________、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__________的重要保障。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章末总结探究课学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高中地理学案: 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野生动植物物种 ②草原和荒漠 ③地质构造 ④“本底” ⑤遗传基因和栖息地 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⑦二氧化碳气体 ⑧生态系统 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⑩人为转移

⑪经济发展水平 ⑫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⑬处置成本 ⑭污染后果和治理责任 ⑮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 ⑯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⑰“谁污染,谁治理” [学思心得] 维护生物多样性 1 (1)自然原因——物种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 ①火山喷发、陨石撞击地球、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自然事件;②自然条件的变化,野生生物无法适应新环境;③生物之间竞争激烈,影响某些物种的繁衍和生存;④近亲繁殖,物种退化。 (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①乱砍滥伐,破坏生态系统,动物失去栖息地和食物,数量减少以至濒临灭绝;②滥捕乱杀;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物种入侵。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设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建动物园、植物园。 (3)离体保护,建基因库。 (4)法律保护,国家颁布相关的法规、法律。 (5)不盲目引种,对已造成危害的物种应科学治理。 (6)加强国际合作。 (7)加强公众参与,如不食用野生动物,低碳生活、节约资源,加入宣传、监督的行列。 1.读图,完成(1)~(3)题。

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的原因 (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比重共达30%左右 B.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哺乳动物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比重达20%左右 C.哺乳动物不会灭绝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栖息地的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三者比重达80% B.北美候鸽的灭绝只是一种偶然现象 C.鸟类受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比重达60% D.以上说法都正确 (3)该图主要说明了( ) A.鸟类灭绝只和栖息地的丧失有关 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保护好它们的生存环境 C.外来物种入侵能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引入外来物种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B (2)C (3)B[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两大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二者的比重超过60%。哺乳动物也会灭绝,因为任何物种的灭绝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第(2)题,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栖息地的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三者比重达90%;鸟类受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比重达60%;人类活动加速了北美候鸽的灭绝进程,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第(3)题,该图主要说明哺乳动物和鸟类受威胁的几大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生物栖息地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好它们的生存环境。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导致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践行绿色生活 1 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3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学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三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平安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 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平安的影响1.运用资料,说明污染物跨 境转移的主要形式、原因及 影响。(综合思维) 2.运用资料,说明国际合作 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采取的 措施。(综合思维) 3.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应对 污染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措 施。(人地协调观) 1.什么是污染物跨境转移? 2.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3.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5.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6.简述?巴尔塞公约?应对污染物的跨境 转移的具体措施。 7.说出我国应对污染物的跨境转移的措 施。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境外输出污染物,将本国产生的污染治理本钱转嫁给他国,从而少承当或不承当环境损害和环境治理责任的社会行为。 2.主要形式 主要形式举例 污染物通过河流、海洋或大气等自然环境中的介质进行转移大面积酸雨区的形成、海上石油泄漏、跨境河流的水污染等 污染物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转移污染物的直接出口、污染设备和产品的转移,以及污染行业的输出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行为 (1)根本原因 (2)主要趋势 4.主要影响 地区影响 输出国减少了资源损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置本钱,缓解了国内的公众舆论压力 接受国环境平安和公众健康受损 [易错提醒]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影响应从输出国和污染接受国两个方面分析。 将污染物跨境转移与对应的途径连线。 二、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一)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实质:实质是污染后果和治理责任的跨境转移。

(二)国际合作原那么及措施 1.?巴塞尔公约?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那么,为实现国与国之间的有效合作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具体措施如下: (1)禁止兴旺国家向开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物,各国需要把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减到最低限度,并采用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就地储存和处理。 (2)如果出于环保考虑确有必要越境转移废物,出口国必须事先向进口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物的数量及性质;越境转移危险废物时,出口国必须持有进口国政府的书面批准书。 (3)兴旺国家依托在污染物管理、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技术转让、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开展中国家的合作。 (三)我国的应对措施 1.原因 我国在促进经济增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可防止地面临着污染物跨境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2.目的:为了防范国家生态环境平安的系统性风险。 3.应对措施 (1)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我国的开展权和环保权。 (2)制定和完善与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的法律制度。 (3)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转移的违法本钱。 (4)调整产业结构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向,提高产业准入的环境门槛,严禁高污染和低技术的产业引入。 (5)提高和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依据。 (6)开展绿色贸易,打击和整治污染物走私等。 [特别提醒]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国际合作的必要性:环境污染没有国界,许多环境污染事件超越本国国界,甚至影响到全球。造成污染的国家应当根据形成污染的份额承当其消除影响的责任。因此,环境管理必须进行国际合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提示:要从法律、经济、技术、国际合作和公众参与等多个维度制定综合性的应对措施。 污染物跨境转移和环境 平安 排放的污染物都不同程度地对邻国造成了影响。下表为东北亚局部地区酸雨污染源及受害区域统计。

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

地理学案—《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不同区域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及其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危害。(区域认知) 2.通过实地调查或观看影像,了解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方式和效果。(综合思维、可持续发展观) 3.结合实例,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预习思考】: 1.生态退化的原因、表现及特点。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其后果之一就是导致生态退化,如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生态退化通常是长期渐进的,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2.生态退化的危害和应对措施。 危害:(1)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逐步下降; (2)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应对措施:需要根据各区域生态系统的自然条件、受人类影响与破坏程度的差异,设定不同的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 3.举例说明生态修复的类型。 自然恢复:我国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退化草场进行的围栏封育等。 人工修复:昔日江苏盐城大丰区斗龙河畔的盐碱荒滩,通过整理水系、疏浚河道、植树造林等多种生态修复措施,变身梅花湾。 4.分别举例说明三种类别的自然保护区。 表3.2 5.设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 (1)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等重要调节功能,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而发挥着重要作用。 (2)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 (3)自然保护区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 (4)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课堂探究一】 土壤侵蚀是我国生态退化问题的突出表现。图3.18显示了我国土壤侵蚀的分布情况。

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学生版)

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3.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不同区域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及其 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危害。 2.通过实地调查或观看影像,了解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3.结合实例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1.生态退化的主要表现。 2.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减缓生态退化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威胁的措施。 4.中国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范围。 5.生态修复的概念及分类。 6.自然修复的主要措施。 7.人工修复的主要措施。 8.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及其保护对象。 9.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 10.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11.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知识点01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生态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如森林破坏、__________、土地荒漠化、__________等。生态退化通常是长期渐进的,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2.生态退化的区域差异 (1)乌干达的__________ (2)贵州的__________ (3)印尼加里曼丹岛__________ (4)美国亚利桑那州鲍威尔湖萎缩 3.生态退化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影响 (1)导致自然环境__________。 (2)会动摇国家安全的__________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__________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4.应对措施 需要根据各区域生态系统的自然条件、受人类影响与破坏程度的差异,设定不同的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等措施。 限时思考 下表为我国某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类型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重度侵蚀总计 耕地hm2104526653901454 林地hm22282401145362864 草地hm212042370199 建设用地hm2945372156 其他用地hm23772147 总计hm235787692441294720 1.该地最可能位于() A.东南丘陵B.成都平原C.内蒙古高原D.横断山区2.该地土壤侵蚀主要类型为() A.冻融侵蚀B.风力侵蚀C.重力侵蚀D.流水侵蚀3.该地林地存在较明显的侵蚀现象,推测原因为 A.林地树木以幼树为主B.人工林林下草灌退化 C.乱砍滥伐现象多发D.山地坡度较大 思考探究: 分析我国的土壤侵蚀问题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学案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

第三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核心素养1.结合实例,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分类。(区域认知) 2.运用实例,理解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综合思维) 3.了解我国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及特点。(区域认知) 4.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人地协调观) 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分类 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1)概念: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目的:保护珍贵的、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及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 2.自然保护区的分类 (1)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分类及意义 ①分类:自然保护区分为3个类别9个类型,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三类。 ②意义:自然保护区分类系统是自然保护区进行管理与信息交流的基础,是保护区管理

体制的核心。 (2)三类自然保护区 ①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是将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②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是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③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是以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等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温馨提示] 对生物的保护措施有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叫迁地保护。 二、我国的自然保护地 1.含义:自然保护地是由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 2.分类 (1)依据: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依据管理目标与效能并借鉴国际经验。 (2)分类系统: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 ①国家公园 目的: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特点: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 ②自然保护区 含义:指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的区域。 特点:具有较大面积,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安全,维持和恢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及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 ③自然公园 含义:指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新课标)选必修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2.结合实例,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逐步形成人地协调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生态修复、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2.说明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教学难点】 说明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出示图片“人地关系模式图”“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 师:随着人类活动强度和范围不断扩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会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例如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会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增加等后果;供给服务功能降低,会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这些危害是※逐步积累的,一旦严重程度超过某个限度,就会演化为威胁人类社会的环境安全问题,甚至对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那我们该如何应对生态退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

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板书)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二、实施生态修复 【讲授新课】 师:阅读课本P75-76,找出生态修复的含义及分类。 生:(可能的答案)生态修复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生态修复分为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 出示图片“呼伦贝尔大草原围栏封育”“围封及封山育林草” 师:图上展示出的是草原的围栏封育和山地的封山育林,这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如我国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退化草场进行的围栏封育。我们称为自然恢复。 (板书)1.自然恢复 出示图片“河道清淤”“梅花湾”

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2023年高二地理讲义(选择性必修3)2

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思维导图 知识点01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生态退化的主要表现及特点:如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生态退化通常是长期渐进的,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2.生态退化的危害

(1)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逐步下降。 (2)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3.应对措施:需要根据各区域生态系统的自然条件、受人类影响与破坏程度的差异,设定不同的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 【即学即练1】 近50年来,艾比湖面积急剧缩小,周边湿地植物群落出现了由湿生、中生向旱生、超旱生、盐生、耐沙生的种类演替。下图示意艾比湖面积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艾比湖周边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演替反映出的环境问题属于() A.环境污染问题B.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C.生态退化问题D.自然资源枯竭问题 2.上述环境问题将导致所在区域() A.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水土流失频发 B.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壤水分减少 C.物种的耐旱性增强,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D.生物种群减少,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答案】1.C2.B 【分析】1.艾比湖周边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演替表明该地区气候变干,原有生态系统被破坏,按环境问题的性质划分,属于生态退化问题,不属于环境污染问题和自然资源枯竭问题,A、D项错误,C项正确。艾比湖面积急剧缩小是由水资源减少导致的,不是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B项错误。综上,ABD错,C 对。故选C。 2.植被覆盖率降低,植物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壤水分减少,B项正确。气候的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不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易发生土地荒漠化,A项错误。物种与植被覆盖率减少,生态系统会更加脆弱,生态平衡会变得更加不稳定,C、D项错误。综上ACD错,B对。故选B。 知识点02 实施生态修复 二、实施生态修复 1.概念: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2.主要类型 (1)自然恢复: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 (2)人工修复:主要是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工程治理措施见效快、成效好,是很多国家治理生态退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