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检测含解析第三册

高中地理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检测含解析第三册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4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图为“世界某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图",该资源是世界陆地淡水的宝库.读图完成1、2题。

1.该资源最可能是()

A。冰川资源B。土地资源

C.太阳能资源D。森林资源

2。近年来该资源的分布面积呈减少趋势,主要原因是()A.岩浆活动频繁B。大量开发利用

C.全球气候变暖

D.降水变率增大

【解析】1选A,2选C。第1题,读图,该资源在两极或高山地区分布集中,最可能是冰川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资源、森林资源在两极地区分布少.第2题,近年来该资源的分布面积呈减少趋势,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岩浆活动、大量开发利用、降水变率等不是冰川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

(2020·浙江联考)读某国能源供应结构及发展规划数据表,完成3、4题。

3。按照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分类,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石油 B.天然气C。水能 D.核能

4.据表可推测该国未来十年内()

A。可再生能源成为主要能源

B。清洁能源比重略有上升

C。天然气供应量保持不变

D.能源供应结构优化明显

【解析】3选C,4选B.第3题,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化石燃料等,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按照自然资源自我

再生的性质分类,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石油、天然气和核能都属

于这一类;水能利用后一般不会导致储存量减少,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循环再用,按照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分类,属于可再生资源。第4题,表中数据显示,该国可再生资源由2%提升至2.5%,占比仍然很小,不可能成为主要能源;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表中的水能、可再生资源和核能,表中显示,2020年三者占比约15.3%,2030年三者占比约17。5%,说明清洁能源比重略有上升;表中数据表明,该国天然气比重不变,但总能源供给量应上升,因此天然气供应量也会上升,只是比重保持不变;表中数据表明,该国未来10年能源供应结构仍然以矿物能源为主,能源供应结构没有明显的优化。

【知识拓展】清洁能源

传统意义上,清洁能源指的是对环境友好的能源,意思为环保,排放少,污染程度小。但是这个概念不够准确,容易让人们误以为是对能源的分类,认为能源有清洁与不清洁之分,从而误解清洁能源的本意。清洁能源的准确定义应是:对能源清洁、高效、系统化应用的技术体系.含义有三点:第一,清洁能源不是对能源的简单分类,而是指能源利用的技术体系;第二,清洁能源不但强调清洁性,同时也强调经济性;第三,清洁能源的清洁性指的是符合一定的排放标准。

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岛上常住人口约85万,大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2009年接待游客多达2 120

万。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400mm,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近年来,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胁。据此完成5、6题。

5.推测马略卡岛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

A。河湖水B。雨水

C。地下水 D.淡化海水

6.判断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解析】5选C,6选B.第5题,根据材料,马略卡岛降水少,河流短小,而地下水资源丰富,所以马略卡岛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是地下水;淡化海水成本较高。第6题,根据马略卡岛的经纬度,该地位于地中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水资源最为短缺.

【补偿训练】

在德国和日本,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随处可见,这就是太阳能屋顶。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

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浪费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回答(1)、(2)题。

(1)上海的太阳年总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这是因为()

A.地势高,空气稀薄

B。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D。纬度偏低,晴天多

(2)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B。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解析】(1)选D,(2)选A.第(1)题,德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为海洋性季风气候,降水天数多.而上海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降水天数较德国、日本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第(2)题,上海地区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缺乏;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但是能量较为分散;上海能源贫乏需跨区域调入。

(2020·兰州模拟)多年来,甘肃省的传统资源型城市正努力转型新能源开发。无限“风光”尽现大漠、戈壁。读图,回答7、8题。

7.风电开发理想的主战场城市最可能是()

A.武威B。天水

C。玉门 D.兰州

8。当前该区域风电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利用技术不成熟 B.产业转型起步晚

C.生态保护限制严

D.距离消费市场远

【解析】7选C,8选D。第7题,读图分析可知,四地都位于我国的甘肃,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大风,但是玉门正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大,风能资源丰富,最可能是其主战场。第8题,当前该地区风能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区,远离消费市场;我国风能开发利用技术较成熟,东部地区可对该地区提供技术支持;读材料可知,近年来随着甘肃省石油资源趋于枯竭,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该地区转型的支柱产业,产业转型起步不晚;风力发电是清洁能源,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该地地广人稀,风力资源丰富,也为风力发电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知识拓展】影响风的因素:

(1)海陆位置(沿海地区风能资源较内地丰富)。

(2)下垫面(粗糙程度、植被密集程度、地形等).

(3)大气环流,季风影响(某些地区距风源地较近或受某季风影响强烈)。

(4)峡谷地形造成“狭管效应”(风在谷口吹入被挤压使得等压线密集风力变大).

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外观像冰却遇火即燃,故也称“可燃冰”。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是现有天然气、石油储量的两倍,足够人类使用1 000年,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下图示意部分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已探明分布情况,据此完成9、10题。

9.目前可燃冰尚未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主要原因是()

A.常规能源储量大B。开采技术难度大

C.储存运输成本高D。民众接受程度低

10.未来可燃冰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将有利于()

A。保护海洋生态环境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C。改善能源消费结构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解析】9选B,10选C。第9题,可燃冰储量大,能量密集,燃烧效率高,但开采技术难度大,是目前可燃冰尚未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第10题,据材料可知,可燃冰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未来可燃冰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将有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11.(2020·靖西高二检测)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如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1)评价甲地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

(2)简述该地区大力发展风电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风力发电的条件评价可从风能资源、地价、移民费用、开发历史、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回答,注意评价类题目既需要评价有利条件,也需要评价不利条件。第(2)题,该

区域由于资源长期得不到开发,经济落后,大力开发风能发电,把该地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环境问题突出,清洁能源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导致植被破坏严重,能源的开发缓解了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1)有利:风能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口稀少,移民费用低;风电开发历史悠久;离北部电力需求地(市场)较近.不利: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生态环境较脆弱。

(2)把该地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清洁能源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缓解了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019年2月18日,北京市发改委等8家单位联合提出将热泵系统作为北京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地源热泵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地下蓄能,进行能量季节迁移,冬天供暖蓄冷,夏天制冷蓄热,用最少的能耗获得最大的效益.下图为“地源热泵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地源热泵()

A。所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B.春秋两季的利用率最高

C。我国西部地区更易推广

D。在中纬度地区效益最大

13。北京市推广地源热泵系统的现实意义主要是()A。降低投资成本 B。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C。简化管网系统D。利于缓解地面沉降

【解析】12选D,13选B。第12题,地源热泵系统属于可再生能源技术,最终能源来源为太阳能,大地是太阳能最好的、最广泛的接收器;冬夏两季的利用率最高;地源热泵系统需要技术,我国西部地区技术落后,不易推广;在中纬度四季分明的地区冬夏效益最大。第13题,地源热泵系统的能量来源于自然能源。它不向外界排放任何废气,废水,废渣,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空调”。因此北京市推广地源热泵系统的现实意义主要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轻环境污染.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14.(2020·铜仁高二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太阳能是一种新兴的能源,备受各国重视。加蓬是世界能源组织公布的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该国太阳能开发利用率较低。目前,该国正在加大对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力度。下图为加蓬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

(1)加蓬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低,试分别阐述其原因。(2)说明加蓬加大太阳能资源开发力度对该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题,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从纬度、海拔、天气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影响开发的主要因素包括科技、资金、市场等。第(2)题,太阳能资源属于清洁能源,加大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对该国的经济、社会、生态等都具有积极影响。

答案:(1)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加蓬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加蓬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

开发利用率低的原因:本国常规能源丰富;科技较为落后;属于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经济落后,能源需求量小。

(2)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本国劳动者的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

【方法技巧】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资源状况:储量、分布、种类、质量、开采条件。

(2)市场需求:市场需求量大或小,决定开发规模。

(3)交通状况:交通运输便利或不便,影响到资源的外运量。

(4)地理位置:距市场近,地理位置优越;地理位置偏僻,距消费市场远等。

2021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第一单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一单元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似冰的结晶物质。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全球首次试开采可燃冰成功。据此完成1~2题。 1.可燃冰按照自然资源的表现形式分类属于() A.可再生资源 B.非可再生资源 C.矿产资源 D.生物资源 2.可燃冰中甲烷的含量是大气中含量的300倍,若开采中出现大量泄漏,则可能会引起() A.酸雨 B.土壤盐渍化 C.臭氧层空洞 D.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第1题,可燃冰按照自然资源的表现形式分类属于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包括动物、植物资源;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根据自然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划分的。第2题,甲烷属于温室气体,可燃冰中甲烷的含量是大气中含量的300倍,若开采中出现大量泄漏,则可能会引起全球变暖。 答案1.C 2.D 读图,完成3~4题。 全球不同程度退化土地的分布情况 3.有关全球各地土地退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亚洲土地退化以土地盐渍化和土地荒漠化为主 B.非洲土地退化严重主要跟沙尘暴频发相关 C.欧洲降水丰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D.南美洲严重土地退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超过北美洲 4.目前在我国农牧过渡地区,防治土地退化的主要对策为() A.加强湿地管理,维护其生态功能 B.禁樵禁牧,保护基本农田 C.合理利用土地,退耕还草 D.有机质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解析第3题,亚洲土地退化主要以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为主;非洲土地退化以人为破坏植被为主要原因;欧洲水土流失远没有亚洲等地严重;南美洲和北美洲严重土地退化面积基本相当,但北美洲土地面积远大于南美洲,所以南美洲严重土地退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超过北美洲。第4题,农牧过渡地区土地退化主要是过度放牧或过度农垦造成的土地荒漠化,因此合理利用土地是主要措施之一。我国农牧过渡区湿地较少,加强湿地管理不是防治土地退化的主要对策;在部分地区实行退耕还草,有利于生态的恢复;禁樵禁牧不利于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应该适度放牧,防止乱砍滥伐;有机质还田有利于防止土地退化,但不是主要措施。 答案3.D 4.C 读我国重点缺水区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重点缺水区),完成5~6题。 5.下列对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缺水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地降水量小,农业用水量大 B.②地生产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C.③地降水量小,近海养殖用水量大 D.④地降水变率大,生产用水量大 6.⑤地是我国降水最为稀少的地区之一,却不是重点缺水区,推测其原因可能有() ①人口稀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小②有大河流过,带来大量的水资源③地下水丰富④高山冰雪融水量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第5题,近海养殖为海洋养殖业,与华北地区的缺水关系不大,C错误。第6题,⑤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虽然降水量小,但人口稀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小,地下水丰富,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故该地不是重点缺水区。 答案5.C 6.B 读世界人口数量前十位的国家按资源环境安全度分类表,完成7~8题。

高中地理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检测含解析第三册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4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图为“世界某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图",该资源是世界陆地淡水的宝库.读图完成1、2题。 1.该资源最可能是() A。冰川资源B。土地资源 C.太阳能资源D。森林资源 2。近年来该资源的分布面积呈减少趋势,主要原因是()A.岩浆活动频繁B。大量开发利用 C.全球气候变暖 D.降水变率增大 【解析】1选A,2选C。第1题,读图,该资源在两极或高山地区分布集中,最可能是冰川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资源、森林资源在两极地区分布少.第2题,近年来该资源的分布面积呈减少趋势,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岩浆活动、大量开发利用、降水变率等不是冰川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

(2020·浙江联考)读某国能源供应结构及发展规划数据表,完成3、4题。 3。按照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分类,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石油 B.天然气C。水能 D.核能 4.据表可推测该国未来十年内() A。可再生能源成为主要能源 B。清洁能源比重略有上升 C。天然气供应量保持不变 D.能源供应结构优化明显 【解析】3选C,4选B.第3题,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化石燃料等,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按照自然资源自我 再生的性质分类,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石油、天然气和核能都属

于这一类;水能利用后一般不会导致储存量减少,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循环再用,按照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分类,属于可再生资源。第4题,表中数据显示,该国可再生资源由2%提升至2.5%,占比仍然很小,不可能成为主要能源;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表中的水能、可再生资源和核能,表中显示,2020年三者占比约15.3%,2030年三者占比约17。5%,说明清洁能源比重略有上升;表中数据表明,该国天然气比重不变,但总能源供给量应上升,因此天然气供应量也会上升,只是比重保持不变;表中数据表明,该国未来10年能源供应结构仍然以矿物能源为主,能源供应结构没有明显的优化。 【知识拓展】清洁能源 传统意义上,清洁能源指的是对环境友好的能源,意思为环保,排放少,污染程度小。但是这个概念不够准确,容易让人们误以为是对能源的分类,认为能源有清洁与不清洁之分,从而误解清洁能源的本意。清洁能源的准确定义应是:对能源清洁、高效、系统化应用的技术体系.含义有三点:第一,清洁能源不是对能源的简单分类,而是指能源利用的技术体系;第二,清洁能源不但强调清洁性,同时也强调经济性;第三,清洁能源的清洁性指的是符合一定的排放标准。 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岛上常住人口约85万,大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2009年接待游客多达2 120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一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含答案)

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课后篇巩固提升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下图是某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2.下列关于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1题,由图可看出四省能源生产结构以原煤、原油为主,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的比重小,A、B错误。以原煤和原油为主的能源生产结构会排放大量的CO2和SO2等气体,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和降低酸雨危害,C正确、D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①省在四省中天然气比重最大,同时拥有原煤和水电,可判断①省为四川。四川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有长江流经,河流落差大,水能 资源蕴藏量大,水能资源分布集中,A、B错误。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减小了当地居民易地搬迁规模,有利于开发水能,C错误。水能富集地多位于横断山区,地质条件复杂,不易开发水能,D正确。 2.D 下表是我国某地区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例表。据此完成3~4题。

非金属矿产 3.88 合计100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A.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B.开采条件好,综合效益高 C.矿种多、质量好 D.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 4.从表中数据可推断,该地区的发展方向可能是建成() A.能源生产供应基地 B.金属矿产生产基地 C.商品粮、棉生产基地 D.畜牧业生产基地 3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区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D正确。第4题,该地区能源矿产(主要是煤)潜在价值占总价值的百分比最高,说明该地区能源矿产丰富,适合建成我国的能源生产供应基地,A正确;该地区金属矿产潜在价值占总价值的百分比较低,说明金属矿产不是很丰富,不适合建成金属矿产生产基地,B错误;该地区能源矿产丰富,发展方向以能源开发为主,不适合建成商品粮、棉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C、D错误。 4.A 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人类文明赖以发展的主要基础。读表,完成5~6题。 5.表中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利用方式和利用效率发生了变化,其根本原因是() A.人口数量的增大 B.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C.资源的不断变化 D.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6.下列关于农业文明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最高 B.土地数量和质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C.人地矛盾普遍突出 D.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高 5题,表中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利用方式和利用效率发生了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开发利用规模增大,利用方式多样化,利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_习题_高中地理_新鲁教版选择性必修3(教师版)(2022年)

1.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测试时间:3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生态脚印”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它是根据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得出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因国民的生活形态、消费水平和国内原油大量出口,已成为地球上“生态脚印”最大的国家,排名紧随其后的国家是新加坡、美国、科威特、丹麦等。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上的资源,那么很多种类的自然资源会很快被消耗光。据此完成下面1-2题。 1.上述材料主要说明的地球上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A.容易被破坏B.利用潜力大C.再生能力差D.数量有限 2.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A.经济发展速度快B.自然资源消费量小 C.生态系统承载力小D.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答案】1.D 2.D 【解析】1.由材料可知,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上的资源,那么很多种类的自然资源会很快被消耗光,说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具有数量有限的特点,D项正确。题干中提及的容易被破坏的是自然环境,A项错误。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已经被大量开发,并且与材料中的内容无关,B项错误。根据“生态脚印”的概念,是指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主要在于生态环境上,而不在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上,C项错误。故选D。 2.根据“生态脚印”的定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消耗自然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即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不协调,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无关,C项错误。D项正确。从“生态脚印”的排名来看,与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快关系较小,A项错误。这些国家大量开采自然资源,消费量较大,B项错误。故选D。 当资源供给与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会避免发生资源安全问题。下图示意资源供需平衡。据此完成下面3-4题。 3.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资源供需平衡的是()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课时检测: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一)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根底练] 地热发电就是把地下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目前人类开发的地热资源主要是蒸汽型和热水型两类。读2021年全年地热发电占比示意图,完成1~2题。 1.地热能按自然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分属于() A.矿产资源B.水资源 C.非可再生资源D.可再生资源 2.图示国家地热能发电量较大,与之相关性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A.科学技术B.板块边界 C.气候条件D.地形地貌 解析:第1题,自然资源按照自我再生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地热能大局部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性热能,它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应选D。第2题,地热能大局部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该区域也是火山和地震多发区。应选B。 下表反映了四个省区煤炭、太阳能、天然气、水四种资源的丰歉程度(★号越多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据此完成3~4题。 3.甲、乙、丙、丁四种资源分别是() A.天然气、煤炭、水资源、太阳能 B.天然气、太阳能、水资源、煤炭 C.煤炭、太阳能、水资源、天然气 D.煤炭、天然气、水资源、太阳能 4.甲类资源丰富区资源开发方向是() A.稳定以煤炭开发为核心的工业体系 B.调整产业结构,多元化开展

C.产业全部升级,第三产业全部替代第二产业 D.提高重工业产值比重 解析:第3题,根据表中信息,甲资源在陕西最丰富,应是煤炭资源。乙资源在四川最小,应是太阳能资源,四川盆地云雾多,太阳辐射少。丙资源在新疆缺乏,应是水资源。丁在广东最少,在其他三地都较丰富,是天然气资源,应选C。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甲类资源是煤炭资源,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资源丰富区的开发方向是调整产业结构,多元化开展,B正确;以煤炭开发为核心的工业体系,产业结构单一,不利于可持续开展,A错;产业全部升级,第三产业全部替代第二产业是不切实际的,C错;提高重工业产值比重,不利于区域环境的改善,也可能会加大煤炭资源的消耗,D错。应选B。 读中国与世界十个人口最多国家的资源平均状况比照图和世界十个人口最多国家按资源环境平安分类表,答复5~6题。 5.图中所列自然资源中,我国有一种资源优于十国均值,其优势在于我国() A.林木蓄积量大B.煤炭储量丰富 C.水能蕴藏量丰富D.耕地面积大 6.表中a、b两个国家分别是() A.澳大利亚、法国B.朝鲜、德国 C.俄罗斯、日本D.意大利、伊拉克 解析:第5题,根据图例,图中所列自然资源中,我国有一种资源优于十国均值,是能源矿产,其优势在于我国煤炭储量丰富,B对。林木蓄积量、耕地面积低于十国均值,A、D错。水能蕴藏量丰富不属于矿产资源,C错。第6题,表中a国资源环境平安度高,对应俄罗斯。b是资源环境完全低平安度国家,对应日本,C对,A、B、D错。 稀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保障我国稀土资源平安非常重要。以下图是目前局部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图。据此完成7~8题。

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含答案)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教师版) 1.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知识梳理<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 资源: 1. 狭义的资源 : 一般指自然资源 , 是由自然界生成的。 2. 广义的资源 : 自然资源及因人而生、由社会所创造的资源。 知识点一 自然资源的概述:(重点看) (一) 自然资源的概念: 1. 自然资源: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 发展变化:由于受认知能力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自然资 源的认识,比如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类型划分和经济价值,往往是不同的。 3. 自然资源的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 (二) 自然资源的分类: (1)自然属性: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2)增殖性能: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① 可再生资源:是指可重新利用的资源,或在短时间内可再生,或可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② 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人类历史尺度上不可能由自然过程再生,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 ②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分类是相对的。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 才可以获得再生;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概念 自然 资源 概述 分类 分布 工业社会阶段 信息社会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3)用途: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服务业资源 (三)自然资源的分布: 1. 区域差异:存在着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2. 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分布广泛,但很不均匀,导致跨区域调配资源。 3. 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 ①可再生资源: 特征: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②非可再生资源:特征:共生伴生矿较多 影响因素:受地质条件制约。 4.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迫使我们不得不进行跨区域调配资源。有的资源便于移动,可以进行远距离输送;有的资源不具备流动性,需要进行加工转换,再向资源需求量大的地区输送。 知识点二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记) 1.总体影响: (1)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生产的原料、燃料来源以及生产布局的必要条件。 (2)自然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 2.自然资源对人类经济社会的作用: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一)农业社会阶段: (1)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 (2)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受到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的显著制约。 (3)充足稳定的自然资源保障, 是农业社会发展的基础。 (二)工业社会阶段: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对其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状况直接影响着其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状况理想,开发利用流程短、投入少、产出多,经济效益就好;反之则差。 (3)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组合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对资源性产业的布局具有重大影响。 (三)信息社会阶段: (1)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 而各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2)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降低。 (3)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也趋于弱化。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后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读某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自然资源是( ) A.太阳能 B.风能 C.森林 D.水资源 2.影响该自然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下垫面 D.人类活动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该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西北明显偏少,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与我国大气降水和水资源的分布规律相吻合,所以该自然资源为水资源。第2题,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水源补给类型的影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的补给类型为大气降水,大气降水的多少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在新疆伊犁、塔城、喀什等地,寒冬采冰储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冬季储存的冰等到来年夏天可出售到市场上。下图为伊犁河及其支流吉尔格朗河示意图,这里曾是伊犁河谷最大的采冰场,但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读图,完成3~5题。

3.新疆伊犁等地寒冬采冰储藏主要用于( ) A.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 B.制作传统冷饮和食品保鲜 C.获取淡水,缓解用水紧张状况 D.夜间纳凉,调节室内气温 4.吉尔格朗河成为伊犁河谷最大采冰场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质较好,运输便利 B.水量丰富,产冰量大 C.水流缓慢,透明度高 D.河道较浅,易于开采 5.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的原因有( ) ①气温升高②降水减少③发现新的采冰区④机器制冰的大量出现⑤水质污染加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答案3.B 4.A 5.D 解析第3题,由材料“等到来年夏天可出售到市场上”可知,采冰并不是要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A项错误;新疆地区饮食以乳制品及牛羊肉为主,夏季气温高,需要用冰保鲜,B项正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1章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含答案

第1章第1节 【A培优基础练】 (时间:20分钟总分:46分) [知识点1:自然资源概况。知识点2: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2]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规模、范围都在不断变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人类开发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齐全,人类甚至用现代科技研制出一些能源的替代品,但仍有许多资源短缺、枯竭。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物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铁矿、塑料 B.石油、农田 C.森林里的树木、地下水 D.煤炭、化肥 2.下列关于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的生产生活资料都来源于自然资源 B.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进步不受自然资源的限制 C.人类社会进步,人口急剧增加,自然资源也会急剧增加 D.工业文明时期,随着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消耗量也增加 【答案】1.C 2.D[解析]第1题,自然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经济属性。这就决定了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成为自然资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二是能够用于生产和生活。塑料、农田、化肥不具有自然属性,不属于自然资源;森林里的树木、地下水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且能够用于生产和生活,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属于自然资源。第2题,人类的生产生活资料不是都来源于自然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进步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变小,但不可能不受自然资源的限制;人类社会进步,人口急剧增加,自然资源不会急剧增加;工业文明时期,随着经济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加,自然资源消耗量也增加。 [知识点1]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陆上的陕甘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四川盆地川东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南海南部等气源区。据此完成第3~4题。 3.下列关于天然气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可再生资源 B.属于生物资源

高三地理选择性必修3_《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名师训练(解析版)

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其形成与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据此完成1~2题。 1.读下图,指出其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 ) 2.下列有关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各种可再生资源的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 ②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一般具有均衡性的特征③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它的分布无规律可循④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可不断扩大和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自然资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得,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能够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那部分物质和能量。B项符合。第2题,自然资源虽然数量是有限的,但其潜力是无限的;虽然分布不均衡,但其分布有规律可循,如可再生资源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矿产资源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 读下列人类活动的图片,完成下题。 3.这四种人类活动中,利用的能源不是自然资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这四种人类活动中,利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资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A 4.C 【解析】赛车利用的汽油是人类加工形成的,不属于自然资源。太阳能、地热能属于可再生资源。下表是某年部分国家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读表,完成5~6题。 5.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 ①世界稀土资源的总储量提高②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④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1.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同步检测)(附答案)—高二下学期地理选择性必修3(湘教版(2019)

1.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A.中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B.中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 C.中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 D.中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 2.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能源生产类型 B.能源消费结构 C.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对比关系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原因有() ①天然气资源丰富②水能资源丰富 ③核能资源丰富④太阳能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加以利用。下图为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5.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小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储存起来;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收集和储存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伦敦和芝加哥则利用收集和储存的雨水,满足冲厕所、洗马桶和清洁车辆之需。据此完成6~7题。 6.我国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的矛盾是() A.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 B.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C.不同地区间水资源使用不均 D.农业与工业用水不均 7.解决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是() A.海水淡化 B.修建水库 C.人工降雨 D.跨流域调水 读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自然资源作用程度图,完成下列各题。 8.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资源,最有可能为矿产资源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读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 B.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对资源性产业的布局具有重大影响 C.信息社会阶段,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趋弱化 D.从农业社会阶段到工业社会阶段再到信息社会阶段,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多,因此自然资源数量逐渐减少,导致自然资源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弱 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图中d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 A.土地 B.劳动力 C.资本 D.技术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章末综合测验(含两套,付答案解析)

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测评(两套) 第一套 (1) 第二套 (12) 第一套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中的①②③分别为自然资源、能源资源和可再生资源。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属于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A.煤炭 B.水能 C.铁矿 D.焦炭 2.下列自然资源没有地带性规律的是() A.水资源 B.煤炭资源 C.土地资源 D.森林资源 3.按自然资源的属性,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生物资源 B.气候资源 C.水资源 D.铁矿资源 答案:1.B 2.B 3.D 解析: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按其增殖性能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它们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其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具有地质成矿规律。

读下列漫画,完成4~6题。 4.能表示水资源危机的漫画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漫画中的行为属于滥采导致耕地减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漫画中的行为会导致矿产资源短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4.C 5.D 6.A 解析:第4题,漫画③表示的是缺水问题。第5题,漫画④中有耕牛,说明滥采瓷泥导致耕 地资源减少。第6题,非法开采的表现是采富弃贫、储量消耗高,浪费严重,会导致矿产 资源短缺。 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关系图,完成7题。 7.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猛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答案:A 解析: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主要是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的资源短缺。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检测试卷(Word,含答案)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检测试卷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我国盐业资源主要有湖盐、海盐、矿井盐等,我国四川有一口火井,井里的水是冷的,用剥开的长毛竹,去除竹节,用漆布把竹管的缝包好,一头插入井底,另一头的上面把口紧对锅底点着,在锅里倒入盐水,水一会儿就烧开了。结合我国盐场分布图,完成1~2题。 1.我国湖盐矿场集中在西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众多,地下水资源丰富 B.湖泊众多,各湖泊蓄水量大 C.多内流湖,气候干燥,蒸发量大 D.沙漠广布,地形平坦 2.四川火井盐场使用的主要能源可能是() A.天然气 B.水蒸气 C.地热能 D.可燃冰 3.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分,石油植物属于() A.矿产资源 B.生物资源 C.可再生资源 D.非可再生资源 4.制约我国当前对生物石油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是() ①原料②市场需求③生产成本④科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下图为英国海上风力发电场内单个风电机组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英国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场的主要原因是() A.陆地风能资源匮乏 B.海上发电成本低 C.海上风能资源丰富 D.陆地狭小,土地价格高 6.该海上风电场的建立() ①可以有效缓解英国石油供应紧张状况②利于改善城市大气质量③影响海底生物及鸟类飞行 ④叶片面向东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是我国部分区域近30年灰霾日数月际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7~8题。 7.灰霾天气最多发生在()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8.我国灰霾天气东部多、西部少,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势 B.降水 C.城镇化水平 D.植被覆盖率 读漫画,完成9~10题。 9.该漫画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综合测试卷)(附答案)—高二下学期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综合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虚拟水是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即凝结在产品和服务中的虚拟水量。下图为我国农产品区域间虚拟水流向关系图(单位:108 m3)。读图,完成1~2题。 1.读图可知,我国农产品虚拟水() A.调出量最多的是东北 B.调入量最多的是西北 C.国际调入量小于国际调出量 D.全国范围内从西部调往东部 2.从全国水资源管理角度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减少华北地区农产品虚拟水调出,会加大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 B.华南地区大量调入农产品虚拟水是因为经济发达,水资源不足 C.西北地区可以通过加大农产品虚拟水的调入,改善生态环境 D.当前我国的农产品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当前,全球缺水问题较严重。据此完成3~4题。 3.位于赤道附近的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其原因主要是() A.新加坡的年降水总量十分稀少 B.新加坡工业高度发达,水污染严重 C.新加坡年降水总量丰富,但季节分配不均 D.新加坡年降水总量丰富,但缺少河湖蓄水 4.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有() ①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②降水稀少,蒸发量大 ③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小④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其中有五个省级行政区(图1所示)最适宜发展风力发电。目前,随着清洁能源的推广,我国有许多城市的路灯采用风光互补照明(图2所示),它是由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方阵两种发电设备共同组成的新兴发电系统。读图,完成5~7题。 图1 图2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一章测评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测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读世界森林面积逐渐消失图,完成1~3题。 1.目前全世界消失森林最多的大洲是() A.南美洲 B.北美洲 C.亚洲 D.欧洲 2.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可以() 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繁衍物种④维持生物多样性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⑥保护臭氧层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⑤⑥ 3.南美洲热带雨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热带原始森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较强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④土壤肥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荒漠生态系统是发育在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的极端干旱环境下,植物群落稀疏的生态系统类型。下图为额济纳旗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示意图(单位:亿元/年)。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最主要体现在()

A.提供物质产品和精神享受 B.减轻风蚀,防治沙漠扩张 C.改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D.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肥力 5.图中显示荒漠生态旅游功能属于自然环境的() A.供给服务 B.文化服务 C.支撑服务 D.调节服务 读东北某区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湿地和农田面积对应左侧纵坐标,建设用地面积对应右侧纵坐标),完成6~7题。 6.该区域用地类型面积的变化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是() ①降水量增加②气温变化幅度增大③土地退化明显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当地实现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功能,最需要() A.积极进行退耕还湿 B.大力建设人工湿地 C.大幅减少建设用地 D.关停高耗水工业 预计到2025年,全球2/3的人口将生活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地区。有资料表明,伴随水资源危机而出现的“环境难民”在1998年达到2 500万人,第一次超过“战争难民”的人数。据预测,在2025年之前,由水荒导致的难民多达1亿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8~9题。 8.世界性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不合理地开垦荒地 B.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C.气候变化 D.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 9.在目前状况下,缓解水资源紧张的主要方法是() A.减少浪费和污染 B.加强海水淡化 C.发展生态农业 D.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各章章末检测及模块综合检测含答案解析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练习题 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1) 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11)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24) 模块综合测评 (37) 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观察下列图片,完成1~3题。 1.图片中的物质与图例乙所示物质同类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片中的物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得到恢复和再生的自然资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A 2.A 3.C 解析:第1题,图片①②③④依次表示煤炭、沙漠、森林、花卉,图例乙表示能源资源,四种物质中,只有煤炭属于能源资源。第2题,煤炭是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第3题,沙漠目前并没有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森林是生物资源;图片中的花卉是人类培育的结果,不属于自然资源。 2019年3月,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建成,年产能100亿立方米。读成渝地区图,完成4~5题。 4.页岩气按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划分属于() A.气候资源 B.生物资源 C.矿产资源 D.非可再生资源 5.下列关于该区域中城市的表述,正确的是() A.等级越高数量越多 B. 3 000米附近无聚落分布 C.宜宾服务范围大于成都 D.重庆市重工业较发达 答案:4.C 5.D 解析:第4题,页岩气按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划分属于矿产资源,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埋藏在地下形成的,C项正确。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分布在地表,属于大气圈、生物圈,非可再生资源是按照增殖性能划分的。第5题,该区域中城市的等级越高,数量越少,A项错误。3 000米附近有聚落分布,B项错误。宜宾的等级比成都低,服务范围小于成都,C项错误。重庆市发展较早,重工业较发达,D项正确。

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和人类活动单元检测含答案

第一章资源、环境和人类活动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在下列各类活动中不可能产生环境问题的是() A.杜邦公司研究制造的氟、氯和碳的有机化合物 B.法国沿海核电站的热水排放 C.运往某海港的油轮在途中发生泄漏 D.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种植柽柳 国务院已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蓝色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据此回答2~3题。 2.黄河三角洲的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土地资源B.海洋生物资源 C.淡水资源D.油气资源 3.下列保护和利用黄河三角洲的荒地和滩涂资源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大规模开垦沿海滩涂,扩大耕地面积 B.发展生态旅游业 C.适度发展养殖业,有序发展原盐业 D.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读人类文明发展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4~7题。 4.木柴在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的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5.世界能源从________开始进入“煤炭时代”() A.①B.② C.③D.④ 6.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受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制约的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7.后天性资源在地区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出现在() A.①B.②

C.③D.④ 广义的环境问题,既包括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发生机制,一般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据此完成8~10题。 8.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是() A.地方病 B.土壤次生盐碱化 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D.公害病 9.下列各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中,可能主要由人为原因诱发的是() ①地震、泥石流 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 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 ④火山爆发、台风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10.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A.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B.环境问题主要在部分国家,尚未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C.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不必将环境问题看得过分严重 D.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12.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A.工业排放废气B.建筑工业扬尘 C.汽车排放尾气D.家庭炉灶排放废气

2023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他在陕西延州(今延安)当知州期间,看到有人用石油点灯,冒出的烟把白布都熏黑了。他从中受到启发,尝试用烟灰制作墨块,结果比松木燃烧制作的松烟墨效果更好。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石油是一种( ) ①矿产资源②可再生资源③能源资源④新能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与用松木燃烧制作松烟墨相比,用石油的烟灰制作墨块( ) A.会产生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B.可减少砍伐松树,保护生态环境 C.会对石油需求增加,促进工业化进程 D.会导致石油资源的枯竭 河南省焦作市因煤而兴,拥有以煤为基础、较为完善的化学、机械、电力等工业体系。当前,焦作市煤炭逐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经济转型成为该市发展的重要任务。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焦作市曾经煤炭资源丰富,从属性上看体现了自然资源的( ) A.地域性 B.非可再生性 C.多用性 D.整体性 4.焦作市转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②整治污染,推动新兴工业的布局 ③加速扩大传统工业的规模④大力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融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陕西省水资源分布空间差异明显,地处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仅为陕南汉江流域的约四分之一。引汉济渭工程通过长约98千米的自流输水隧洞将汉江流域的水调至渭河流域(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导致陕南地区与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出现较大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 A.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 C.流域形状 D.海拔 6.将汉江流域的水调至渭河流域采用自流输水隧洞有利于( ) ①节约投资成本②缩短建设周期③降低运营成本④克服地形屏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引汉济渭工程对渭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 A.减轻土地盐碱化 B.提高城市等级 C.促进工农业发展 D.改善环境质量 《天仙配》中唱道“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8.区域发展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唱词描绘的劳动场景处于( ) A.采集和狩猎阶段 B.农业社会阶段 C.工业社会阶段 D.信息社会阶段 9.该社会阶段,人类主要利用的自然资源是(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 含解析

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 1 - 第二节然资源及其利用................................................................................................ - 6 - 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 12 - 章末综合测验................................................................................................................ - 17 -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建议用时:40分钟) 2018年2月2日~3日,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据此回答第1题。 1.材料中的环境的主体(中心事物)是( ) A.人类B.生物 C.地球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A[由题目可知本题所指的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能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生产活动是( ) A.山区毁林开荒 B.围湖造田 C.在黄淮海平原上建造林网 D.过量抽取地下水 C[A、B、D选项表述的生产活动都破坏了周围的环境,使得周围环境与人类对立起来;C选项表达的人类活动目的是防止风沙影响黄淮海平原农业的发展,使得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相协调。] 3.渔民出海捕捞是利用自然环境的( ) A.供给服务B.调节服务 C.文化服务D.支撑服务 A[海洋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读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完成4~6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