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沁园春•雪》这首词,作者上阙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阙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以及坚信心胜的信心。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咏雪抒怀的杰作。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表达了对祖国无比的爱。

《乡愁》以一个游子的感触,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该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的喜悦,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

《我看》用生动的词汇,描绘了美丽的自然画面。表达了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的主题。

二、单元字词汇总

1.字音

莽.莽(mǎng) 分.外(fèn) 妖娆.(ráo) 稍逊.(xùn) 风骚.(sāo) 成吉思汗.(hán)

今朝.(zhāo) 数.风流人物(shǔ) 汹涌.(yǒng) 刮.着(guā) 腐.烂(fǔ) 娉.婷(pīnɡ) 鲜妍.(yán) 冠冕

(ɡuān)(miǎn) 浮.动(fú) 呢.喃(ní) 丰润.(rùn) 红晕.(yùn) 忧戚.(qī) 枉.然(wǎnɡ) ..

谐奏.(zòu) 飘逸.(yì) 坦.荡(tǎn) 摇曳.(yè) 翅翼.(yì)

2.字形

sī(嘶)哑hóu(喉)咙悲fèn(愤) lí(黎)明邮piào(票) 坟mù(墓) 海xiá(峡) 云yān(烟) 轻línɡ(灵) 庄yán(严) 柔nèn(嫩) é(鹅)黄liánɡ(梁)间nínɡ(凝)望màn(漫)游吹xī(熄) 沉zuì(醉)

3.解词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须.晴日:等到。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

: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

略输.文采:这里是“差、失”的意思。

天骄:天之骄子。

俱.往矣:都。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激怒:停止、停息。

温柔:温和柔顺。

腐烂: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呢喃:本课形容燕子的叫声。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摇曳:摇荡,晃动。

三、文学常识

1.宋词: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词,又称长短句、乐府、近体乐府、诗余”。词,萌发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最初的词都可以配合音乐来唱。

“词”按字数一般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到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

一首词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不可以没有词牌。词牌是词谱的名称。词谱的数目繁多,到清代康熙时期,总数应在一千以上,如《如梦令》、《西江月》、《蝶恋花》、《念奴娇》等。

词的单位量词称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宋词主要有两种主要艺术风格——婉约与豪放。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婉约派”以“李清照”“柳永”“秦观”为代表。

2.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现代诗歌特点有:

(1)形式自由。

(2)内涵开放。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3.作者作品

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他的诗文大气、开阔、雄浑、磅礴而又洒脱。

2.“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3.《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4.《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和诗评家。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5.(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林徽因,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作家,新月派诗人之一。

6.穆旦,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有《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穆旦诗选》《穆旦诗文集》等。

四、文章主题思想

1.《沁园春·雪》这首词咏雪言志,抒发了词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的抱负。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

2.《我爱这土地》诗人借土地抒发自己对处于日本铁蹄蹂躏下祖国深沉的爱和为国献身的热情。表达了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

3.《乡愁》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主题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

5.《我看》表达了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的主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沁园春?雪》这首词,作者上阙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阙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以及坚信心胜的信心。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咏雪抒怀的杰作。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表达了对祖国无比的爱。《乡愁》以一个游子的感触,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该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的喜悦,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 《我看》用生动的词汇,描绘了美丽的自然画面。表达了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的主题。 二、单元字词汇总 1.字音 莽莽(mǎng)分外(fèn)妖娆(ráo) 稍逊(xùn) 风骚(sāo) 成吉思汗(hán) 今朝(zhāo) 数风流人物(shǔ) 汹涌(yǒng) 刮着(guā) 腐烂(fǔ) 娉婷(pīnɡ) 鲜妍(yán) 冠冕(ɡuān)(miǎn) 浮动(fú) 呢喃(ní) 丰润(rùn) 红晕(yùn) 忧戚(qī) 枉然(wǎnɡ) 谐奏(zòu) 飘逸(yì) 坦荡(tǎn) 摇曳(yè) 翅翼(yì) 2.字形 sī(嘶)哑hóu(喉)咙悲fèn(愤) lí(黎)明邮piào(票) 坟mù(墓) 海xiá(峡) 云yān(烟) 轻línɡ(灵) 庄yán(严) 柔nèn(嫩) é(鹅)黄liánɡ(梁)间nínɡ(凝)望màn(漫)游吹xī(熄) 沉zuì(醉) 3.解词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须晴日:等到。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略输文采:这里是“差、失”的意思。 天骄:天之骄子。俱往矣:都。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嘶哑:声音沙哑。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激怒:停止、停息。温柔:温和柔顺。 腐烂: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鲜妍:鲜艳。 呢喃:本课形容燕子的叫声。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摇曳:摇荡,晃动。 三、文学常识 1.宋词: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词,又称长短句、乐府、近体乐府、诗余”。词,萌发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最初的词都可以配合音乐来唱。“词”按字数一般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到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 一首词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不可以没有词牌。词牌是词谱的名称。词谱的数目繁多,到清代康熙时期,总数应在一千以上,如《如梦令》、《西江月》、《蝶恋花》、《念奴娇》等。 词的单位量词称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宋词主要有两种主要艺术风格——婉约与豪放。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沁园春?雪》这首词,作者上阙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阙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以及坚信心胜的信心。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咏雪抒怀的杰作。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表达了对祖国无比的爱。 《乡愁》以一个游子的感触,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该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的喜悦,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 《我看》用生动的词汇,描绘了美丽的自然画面。表达了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的主题。 二、单元字词汇总 1.字音 莽.莽(mǎng) 分.外(fèn) 妖娆.(ráo) 稍逊.(xùn) 风骚.(sāo) 成吉思汗.(hán) 今朝.(zhāo) 数.风流人物(shǔ) 汹涌.(yǒng) 刮.着(guā) 腐.烂(fǔ) 娉.婷(pīnɡ) 鲜妍.(yán) 冠冕 (ɡuān)(miǎn) 浮.动(fú) 呢.喃(ní) 丰润.(rùn) 红晕.(yùn) 忧戚.(qī) 枉.然(wǎnɡ)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一、单元字词汇总 (一)字音字形 1.《沁园春·雪》 沁园春(qìn)莽莽(mǎnɡ)妖娆(ráo)稍逊(xùn)风骚(sāo)滔滔(tāo)折腰(zhé)俱往矣(yǐ)成吉思汗(hán)一代天骄(jiāo)红装素裹(ɡuǒ) 2.《我爱这土地》 嘶哑(sī)悲愤(fèn)汹涌(xiōnɡ yǒnɡ) 腐烂(fǔ)黎明(lí) 3.《乡愁》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5.《我看》 (二)重点词语 1.《沁园春·雪》 (1)天骄:天之骄子。 (2)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3)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4)妖娆:娇艳美好。 (5)折腰:弯腰行礼,文中是倾倒的意思。 (6)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

2.《我爱这土地》 (1)嘶哑:声音沙哑。 (2)止息:停止。 (3)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3.《乡愁》 (1)邮票:邮政部门发行的、用来贴在邮票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2)乡愁: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 (3)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两个洋的狭窄水道。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光艳:鲜明艳丽。 (2)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3)鲜妍:鲜艳。 (4)柔嫩:软而嫩。 5.《我看》 (1)忧戚:忧伤烦恼。 (2)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3)摇曳:摇荡,晃动。 (4)漫游:随意游览。 (5)勃发:焕发;蓬勃生发。

(6)枉然:白白地。 (7)飘逸:漂浮,飘散。 (8)沉醉:大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9)丰润:(肌肤等)丰满滋润。 (10)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二、文体常识 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发于隋唐之际(一说萌芽于南朝),与燕乐的盛兴有关,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是适应时代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现代诗歌的特点有:①形式自由,分行排列;②意象经营重于修辞;③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 三、作者作品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单元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音 莽.莽(mǎng)滔.滔(tāo)素裹.(guǒ)妖娆.(ráo)多娇.(jiāo)折.腰(zhé)略输.(shū)稍逊.(xùn)风骚.(sāo)天骄.(jiāo)大雕.(diāo)成吉思汗.(hán)黎.明(lí)嘶.哑(sī)汹涌.(yǒng)腐.烂(fǔ)吹刮.(guā)激怒.(nù)悲愤.(fèn)窄.(zhǎi)一枚.(méi)坟墓.(mù)海峡.(xiá)光艳.(yàn)娉.婷(pīng)鲜妍.(yán)冠.冕(guān)柔嫩.(nèn)呢喃.(nán)揉.过(róu)丰润.(rùn)翅翼.(yì)凝.望(níng)忧戚.(qī)枉.然(wǎng)勃.发(bó)飘逸.(yì)漫.游(màn)流盼.(pàn)摇曳.(yè)二、重点词语 妖娆风骚天骄嘶哑汹涌悲愤腐烂轻灵娉婷鲜妍冠冕呢喃忧戚丰润飘逸流盼摇曳漫游红装素裹三、重点释义 (1)须:等到。 (2)北国:我国北方。 (3)滔滔:词中指黄河波涛滚滚的样子。 (4)妖娆:娇艳美好。 (5)折腰:弯腰行礼,词中是倾倒的意思。 (6)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7)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8)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注意(10)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和宋太祖赵匡胤(927-976)。(11)一代天骄: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 (12)风流人物:词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13)嘶哑:声音沙哑。 (14)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15)止息:停止。 (16)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注意 (17)鲜妍:鲜艳美丽。 (18)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19)呢喃:形容燕子的叫声;形容小声说话的声音。 (20)丰润:(肌肤等)丰满滋润。 (21)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拓展·九叶诗派 (22)忧戚:忧伤。戚,悲伤。 (23)枉然:费力而不起作用。 (24)飘逸:漂浮,飘散。 (25)流盼:转动目光看。 (26)摇曳:摇荡,晃动。 四、文学常识 1.作者 (1)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我国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革命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其诗词雄浑豪迈、气势恢宏,艺术性强,充满了革命豪情。代表作有《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长征》等古体诗词,还有《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政论文。 (2)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他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被称为“中国诗坛泰斗”。其诗作着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和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了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代表作有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论文集《艾青谈诗》,等等。 (3)余光中(1928—2017),生于江苏南京,后移居台湾,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其作品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髓,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雕细刻,抒情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 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课文内容梳理 《沁园春雪》这首词,作者上阙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阙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以及坚信心胜的信心。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意境壮 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 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咏雪抒怀的杰作。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 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表达了对 祖国无比的爱。 《乡愁》以一个游子的感触,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该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 生带来的的喜悦,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 《我看》用生动的词汇,描绘了美丽的自然画面。表

达了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的主题。 二、单元字词汇总字音 莽莽(mǎng)分外(fèn)妖娆(ráo)稍逊(xùn)风骚(sāo)成吉思汗(hán) 今朝(zhāo)数风流人物(shǔ)汹涌(yǒng)刮着(guā)腐烂(fǔ)娉婷(pīn)鲜妍(yán)冠冕(uān)(miǎn)浮动(fú)呢喃(ní)丰润(rùn)红晕(yùn)忧戚(qī)枉然(wǎn)谐奏(zòu)飘逸(yì)坦荡(tǎn)摇曳(yè)翅翼(yì) 2.字形 sī(嘶)哑hóu(喉)咙悲fèn(愤)lí(黎)明邮piào(票)坟mù(墓)海xiá(峡)云yān(烟)轻lín(灵)庄yán(严)柔nèn(嫩)é(鹅)黄lián(梁)间nín(凝)望màn(漫)游吹 xī(熄)沉zuì(醉)解词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须晴日:等到。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略输文采:这里是“差、失”的意思。 天骄:天之骄子。 俱往矣:都。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 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 课文内容梳理 《沁园春雪》这首词,作者上阙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 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阙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以及坚信心胜的信心。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咏雪抒怀的杰作。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诗人 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 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表达了对祖国无比的爱。 《乡愁》以一个游子的感触,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 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 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该 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 子的出生而作。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的喜悦, 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 《我看》用生动的词汇,描绘了美丽的自然画面。表达 了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 去的主丿 二、单元字词汇总

1?字音莽莽(d ng)分外(f 4 n)妖娣(r 6 o)稍逊(x ti n)风骚(s a o)成吉思汗(hd n) 今朝(zh a o)数风流人物(sh ti)汹涌(y 6 ng)刮着(gu a ) 腐烂(f ti)娉婷(p I n)鲜妍(y a n)冠冕(u a n) (i Q n)浮动(f d )呢喃(n 1)丰润(r ti n)红晕(y 0 n)忧戚(q I )枉然(w d n) 谐奏(z d u)飘逸(y i )坦荡(t d n)摇曳(y d )翅翼(y 1) 2?字形 s I (嘶)哑h 6 u(喉)咙悲f d n(愤)1 1 (黎)明邮pi d o (票)坟ti (墓)海xi d (峡)云y d n (烟)轻1 i n (灵)庄y d n (严)柔族n (嫩)0 (鹅)黄1 i d n (梁)间n 1 n (凝)望d n (漫)游吹x i (熄)沉zu 1 (醉) 3?解词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须晴日:等到。 妖烧: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略输文采:这里是“差、失”的意思。 天骄:天之骄子。 俱往矣:都。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沁园春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 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 惟余莽莽惟:只。(2) 须晴日须:等到。(3) 略输文采输:差、失。(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2) 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4) 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1)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我爱这土地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只因一次在写自己姓时,刚写出草字头,便想起了蒋介石,顿生厌恶之情,便在底下划了叉号,从此更名为艾青可见其坚定的政治立场。1932年,正在巴黎留学的作者因感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便急速回国,投入到救亡运动中,却因从事革命文艺创作而被国民党逮捕判刑6年,但始终没间断创作,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1937年写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又创作了《北方》等诗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自然物语 第1课沁园春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惟:只。(2) 须晴日须:等到。 (3) 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2课雨说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田圃pǔ禁锢gù留滞zhì喑yīn哑 斗笠lì襁褓qiǎng bǎo [点拨:“滞”不要误读为“dài”。]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2)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3)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4)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 识梳理与复习(含答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呢喃(ní nán)风骚(fēng sāo)折(zhé)腰(yāo)喉咙(hóu lóng)分(fēn)外(wài)嘶(sī)哑(yǎ)汹(xiōng)涌(yǒng)腐(fǔ)烂(làn)深沉 (shēn chén)娉(pīng)XXX(tíng)轻灵(qīng líng)丰润(fēng rùn)忧戚(yōu qī)飘逸(piāo yì)沉醉(chén zuì)枉(wǎng)然(rán) 2.根据注音写汉字。 顿失(túshī) tāo tāo(跳跳) 妖(yāo)ráo(绕) 红(hóng)zhuāng(妆) 素(sù)裹(guǒ) 天(tiān)jiāo(骄) 悲(bēi) fèn(愤) lí(离)明 鲜(xiān) 冠(guàn) miǎn(面) 摇(yáo) yè(叶) 3.下列几组词语中字形和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 A。沁(qìn)园春原弛蜡象赞颂 B。江山如此多骄稍逊(xù)风骚惟余莽莽 C。千里冰封略输文彩还看今朝(zhāo) D。XXX(hán)数(shǔ)风流人物竞折腰 4.下面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A。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B。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C。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D。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5.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 1)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发出低沉、嘶哑的声音来唱歌。 2)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形容悲愤之情如同汹涌的河流一样澎湃不息。 3)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形容柔美的姿态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幻不定。 4)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形容对土地的感情深厚、真挚。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 哦,逝去忧戚的多少欢乐和丰润,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忧戚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7.给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惟余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2)顿失滔滔——停顿,中断。 3)须晴日——等到,等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知识超市 1.停连: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在朗读诗歌时,既不能一字一停断断续续地进行,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听众,无论是生理要求还是心理要求,朗读中的停顿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显示语法结构的需要,更是明晰表达语言、传达感情的需要。 2.重音:在朗读中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有时强调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被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也有人叫重读。在由词和短语组成的句子中,组成句子的词和短语,在表达基本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时候,不是并列地处在同一地位。有的词、短语在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上显得十分重要,而与之相比较,另外一些词和短语就处于一个较为次要的地位,所以有必要采用重音。同样一句话,如果把不同的词或短语确定为重音,由于重音不同,整个句子的意思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3.感情基调:感情基调是指作品所表达的基本的情感取向,或者说情感态度。情感基调或悲哀,或欢快,或忧愁,或喜悦,或寂寞,或热烈,或深沉,或奔放,或闲适,或昂扬进取……欣赏作品时,要透过其语言、内容、韵律特点等,深入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 4.意象:意象就是包含着诗人独特情感的客观物象,或者说是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有的诗歌有一个主体意象,有的诗歌有多个意象。 5.意境:意境是通过对一个或一组意象的描写所表现出来的氛围、情调或情境。一般情况下,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意境与意象的区别在于,意象是一个个富有特殊意蕴的具体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情境或情调,是通过具体的意象营造出来的一个整体氛围,是抽象的、虚化的,是需要感悟和概括的。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是先有一个个意象在作者的脑子里,然后组合融汇,化为一种意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常考知识点梳理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常考知识点梳理(附:多种题型) 名著导读常考知识点 《艾青诗选》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必读名著中唯一一本诗歌选集。虽然考试中对这部作品的考查较少,但题型种类丰富多样,不仅考查对作品内容的掌握,还考验同学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 今天,为大家梳理了《艾青诗选》的常见考查点,让我们带着问题与思考,一起走进经典! 常见考查点 1.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如:“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此节中所描述的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是什么?简述《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主旨。 2.把握诗歌的意象。如:阅读《礁石》,说说“礁石”象征什么;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请结合具体诗歌说说太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3.品析诗歌的语言。如:《礁石》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如:艾青的《太阳的话》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风陵渡》中“……听呵/那野性的叫喊/它没有一刻不想扯碎我们的渡船/和鲸吞我们的生命/而那潼关啊/潼关在黄河的彼岸/它庄严地/守卫着祖国的平安”,赏析此节的写作手法。 5.按照要求推荐这部名著。如:班级开展“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活动,请你选择一首诗歌推荐给大家并阐述推荐理由。 6.了解与这部名著有关的常识。如:给出相关诗句,要求判断出处,或者思考诗人“归来”后的诗歌有哪些。

7.续写、补写、仿写诗句。如:请仿照《镜子》的画线句,以《太阳》为题,仿写四句诗。 解答这样的名著阅读题,首先必须建立在日常阅读的基础上,熟读艾青的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大致的主题。阅读在于积累,日常阅读时同学们要在诗歌内容、主题、意象、艺术风格等方面加以梳理和把握。答题时,要审清题意,认清题型,再根据具体的诗歌内容,组织语言,认真答题。 知识点梳理 一、主要作品及特征 20世纪30年代 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 艾青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 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诗人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如《北方》,写“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写“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一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用近乎散文的诗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 又如《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细致到每一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细致到每一课)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 文学常识 作者档案 作者毛泽东生卒年 1893— 1976 字润之籍贯湖南湘潭评价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和理论家,诗人、 书法家。 作品 风格 诗词雄浑豪迈、气势宏伟,艺术性强,充满革命豪情。 代表作品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采桑子·重阳》等。 重点字词 生难字 沁.园春(qìn) 莽.莽(mǎng) 滔.滔(tāo) 妖ráo(娆) 风骚.(sāo) 一代天jiāo(骄) 红zhuāng(装)素裹俱往矣.(yǐ) 同学们,加线的都是中考常考的易错字音、字形,必须要记

住哟! 多音字 汗⎩⎪⎨⎪⎧hán (成吉思汗)hàn (汗水) 朝⎩ ⎪⎨⎪⎧zhāo (今朝)cháo (朝见) 形近字 ⎩⎪⎨⎪⎧娆(ráo )妖娆饶(ráo )富饶 ⎩⎪⎨⎪⎧驰(chí)心驰神往弛(chí )有张有弛 重点词 须:等到。 妖娆:娇艳美好。 滔滔:词中指黄河波涛滚滚的样子。 俱往矣:都过去了。俱,都。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风流人物:词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综合素养 素材积淀:雪 景 暴风雪突然袭来。灰色的阴云低低地压在地面上,移动着,布满了天空。大雪纷纷飘落下来。晚上,刮起了大风,烟筒发出了呜呜的怒吼。风追逐着在树林中飞速盘旋、左躲右闪的雪花,凄厉地呼啸着,

搅得整个森林惊惶不安。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单元 2周总理,你在哪里 重点字词 生难字 谷穗.(suì) 沉甸.甸(diàn) 松涛.(tāo) 篝.火(gōu) 伐.木(fá) 宿.营(sù) 精彩句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赏析】呼应“在哪里”,回答了第一小节的问题,使全诗结构显得很完整。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怀念之情。 综合素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知识点:第2课《我爱这土地》 艾青

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咱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以下是为您推荐部编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知识点:第 2课《我爱这土地》艾青。 一、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诗集有《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土地” 和“太阳”是其诗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意象。 二、故事背景 《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 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问题解疑 1.简要分析“嘶哑”的表达效果。 “嘶哑”修饰喉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只鸟所经受的苦难及不屈的精神, 说明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执着的爱。 2. 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分别有怎样深刻的含义?意象前面的“暴风雨所打击着的悲愤的激怒的”等修饰语有怎样的作用? “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汹涌着我们 的悲愤的河流”象征着郁积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象征着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着人民为之

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这些修饰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表明中华民族正在 日寇的铁蹄下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在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3.如何理解鸟死后将身体投入土地的怀抱? 鸟死后将自己的身体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依然不改 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眷恋,寄寓了诗人决心为祖国献身的强烈 愿望。 4.第2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第1节有着怎样的联系? 第2节通过设问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衬托出诗人那 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眷恋,揭示了诗歌的主旨。 如果说第1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铺陈,第2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是 对主题高度凝练的概括。 5.阅读《我爱这土地》,分析本诗的内涵。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开头,“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表现了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诗人 将鸟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种本属于自然被动的结局,写成了主动 的追求,更加真切地表现了诗人的献身精神,使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最后两 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 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 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 四、课文主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笔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笔记 第一单元:感恩的心 本单元主要以“感恩”为主题。通过学习课文《酒泉子·胡无人》、《感悟能力测验题》等,让学生了解感恩的重要性,并培养学 生的感恩之心。以下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和笔记。 一、课文内容 1. 《酒泉子·胡无人》 这首词描绘了开元盛世的背景下,胡人无人的情景。词的前两首 描写了胡人在风雨交加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秩序,守望相助;后两 首则表现了唐人对胡人感恩戴德的心情。 2. 《感悟能力测验题》 这篇文章采用了测验题的形式,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来考察 学生的观察能力。文章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点滴,在锻炼观察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重点词汇

1.胡人:指唐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的突厥和回鹘。 2.感悟:领悟事物的真谛,有所体验和感受。 3.修饰:修整,完善。 4.拦截:阻拦住。 5.刊登:在报纸、杂志等上面发表。 6.限期:规定的期限。 7.勤能补拙:勤奋能弥补缺点。 8.虚心请教:谦虚地向别人请教。 9.恭贺:恭敬道喜。 三、重点句子 1.无人便作无人他的胡扎 2.胡人无恶习而且团结,关键在于胡扎 3.胡扎中人人各司其职 4.胡人无劫即开盛世

5.无人可为孤魂的佳句 四、学习要点 1.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培养观察能力。 2.发现他人的优点,向他人学习。 3.培养感恩之心,学会感恩。 五、内容总结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我们应当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善于 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向他人学习。同时,我们还要培养感恩之心,学 会感恩。只有真正懂得感恩,才能在生活中更加幸福快乐。 在《酒泉子·胡无人》这首词中,通过描绘胡人的情景,告诉我 们胡人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依然能够保持秩序,互相帮助。这 是胡人团结一致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懂得团结合作,互相帮助。 在《感悟能力测验题》这篇文章中,通过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反思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是否足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我们可 以培养观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