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1章绪论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绪论●社会学是对社会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学科,它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学一词最早源于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938年写成的《实证哲学教程》提出的,他的意图是建立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过去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孔德将实证哲学分为五种基础学科,即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物理学,社会物理学即研究社会的学问。
社会动力学是在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速度、方向和规律的学说。
●孔德: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实证主义的创始人。
孔德按物理学的分类方法,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
社会静力学就是从静止的状态去研究社会,是研究一般的社会关系、秩序、结构及其性质的学说。
简而言之,社会静力学是关于人类社会自然秩序的一般理论的预备性考察。
他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具体说是反对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动力学是在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速度、方向和规律的学说。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
广义而言,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囿于经验材料、拒绝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辨,都为实证主义。
狭义而言,实证主义则指法国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的哲学。
●社会学三大奠基人:迪尔凯姆,韦伯,马克思。
❖迪尔凯姆(1858~1917)Durkheim,mile 法国社会学家。
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论及其一系列社会学理论概念,充实了由A.孔德开启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构想,使社会学方法论具有实质性的内容。
他运用统计方法对自杀现象的研究,用人类学资料对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宗教研究,是社会学理论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范例,从而结束了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长期脱节的状况,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著有《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等。
❖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事实论、社会方法论、社会团结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案、教学日历、教学大纲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本科课程教学文件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西方社会学理论撰写教师:马永方2016 年2 月西方社会学理论教学日历和教学安排2015-2016年第二学期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马永方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Western sociological theory课程编号:12600082j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总学时数:48学时总学分:3学分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大纲主撰人:马永方内容简介西方社会学理论这一门课比较全面而有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外国社会学理论,尤其是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注重介绍西方社会学理论大家理论中的精华和经典著作,它对社会学或相关专业学生在深层次上理解社会、剖析社会提供有效的理论工具。
它将启发学生的分析思路,扩大学生的思考空间,并与国际社会学界进行对话创造有利条件。
教学大纲一课堂讲授部分(一)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难点一、工业革命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出现二、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加剧社会学产生的理论前提第二节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重点一、古希腊哲学关于社会的思想二、中世纪时期的社会观三、文艺复兴以来的社会哲学思想应重点掌握的内容:社会学产生的理论前提。
第二章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3学时)第一节生平与著述一、生平、学术背景二、著作第二节科学分类和社会学一、知识发展的三阶段理论难点二、科学体系的分类三、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的建立第三节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重点一、社会静力学二、社会动力学三、动力与静力的关系第四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重点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比较法四、历史法第五节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重点一、实行普遍的道德教育二、牧师的特殊作用三、社会舆论的控制作用四、对孔德的评价应重点掌握的内容:孔德的社会学理论及社会改革思想。
《社会学概论》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一章绪论
着重掌握社会学这门学科的意义、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
第二章人的社会需要
重点掌握社会需要的概念,社会需要在人的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马克思的社会需要理论和马斯洛的学要层次论。
第三章社会交往
重点掌握社会交往的概念及社会交往理论。
第四章人的社会化
重点掌握社会化的涵义,社会化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内容。
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与家庭
重点掌握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家庭的涵义及功能。
第六章社会组织与科层制
通过教学重点掌握社会组织的结构与管理及科层制的利弊。
第七章社区
重点掌握社区的概念,农村和城市社区的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第八章阶级与阶层
通过学习重点掌握什么是阶级,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的理论。
第九章社会制度
通过学习重点掌握社会制度的涵义,社会制度的功能及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第十章社会控制
通过学习重点掌握社会控制的涵义、法律和道德在社会控制中的地位
第^一章社会问题
重点掌握社会问题的涵义极其成因,我国人口问题与劳动就业问题及解决途径
第十二章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重点掌握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社会意义。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
通过学习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变迁理论和社会流动。
第十四章社会现代化
必须掌握社会现代化的涵义内容及特点,我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和途径
第十五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学习本章要求重点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及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等方式的基本内容第十六章社会学发展综述
本章作为一般了解。
社会工作概论第一章绪论1、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自助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
2、社会工作的职能(简答)首先,恢复的职能。
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可以简单的归结为解决问题。
包括治疗和康复两个层面。
其次,预防的职能。
社会工作者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社会问题,及早地预测、控制和消除那些可能妨碍社会功能有效发挥的因素和条件。
再次,发展的职能。
社会工作是当代社会的重要制度,它应当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发挥个人和制度的潜能,以确保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
3、社会工作的特征(1)崇尚专业的伦理精神(2)职业的非盈利性(3)社会工作督导(4)个人与环境(5)运用社会环境资源(6)团队协同工作(7)自助与民主参与4、如何理解自助与民主参与的特征(简答)社会工作确实可能为案主提供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以帮助案主克服当下面临的各种困难。
但不是单方面的给予或施惠。
工作者相信个人团体社区乃至社会都有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潜能,如果得以发挥,问题就可解决。
社工的精髓就在于,给案主以希望、信心决心,充分调动案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达到助人自助的境界。
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案主的民主参与十分重要。
社工在助人的过程中切忌为案主下判断,应该协助案主自己去做决定。
鼓励案主民主参与,认清问题,找到原因,最后与案主合力解决问题,共同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1、伊丽莎白济贫法被称为西方社会救济立法和贫民救济事业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各国社会事业的制度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德国的汉堡制(1788)爱尔伯福制(1852)3、睦邻组织运动(1884)社工与问题人生活在一起4、1917年里士满出版了著名的《社会诊断》一书。
使社会工作更加理论化,成为社会个案工作发展的里程碑。
5、在我国古代社会组织中还存在一种乡约制度。
所谓乡约,即同住在邻近地区的人共同遵守的规约。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所涉及了解和掌握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并能熟练地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工作和生活,为学生学习其他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有关的知识体系按不同程度分三个层次做出要求。
了解:要求学员知道这部分内容。
一般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同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教学应强调与实际的紧密联系,通过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使学员能够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各章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建议4课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社会学这门学科的意义、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一般掌握什么是社会,社会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㈠社会1、中国古书中的社会2、马克思的社会涵义3、总之,社会是由一群人组成的。
这群人之间存在着种种社会规定的关系,人们按着社会规范发生交互行为,分工合作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以满足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㈡社会学1、社会思想与社会学:社会学的产生,吸取了古代社会思想的有益成分2、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科学条件3、社会学的学科特点⑴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⑵社会学广泛地研究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⑶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⑷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进行研究⑸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㈢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以及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1、社会学研究的领域2、社会学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⑴社会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的关系⑵社会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的关系⑶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㈣学习社会学的意义1、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人们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2、增长社会管理的才干,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3、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4、为发展边缘学科和多科性综合研究作出贡献。
社会学概论,随堂练习第一章绪论1.(单选题) 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A 功能学派B 结构学派C 芝加哥学派D 结构功能学派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2.(单选题) 中国最早进行独立社会调查的学者是()A 李景达B 张鸿钧C 陈达D 费孝通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3.(单选题) 认为社会研究最适合中国国情,也是社会学中国化重要步骤的是()A 许仕廉B 孙本文C 吴文藻D 费孝通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4.(单选题) 明确提出建立“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社会学”的学者是()A 晏阳初B 费孝通C 陈达 D孙本文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5.(单选题) 中国倡导社会学本土化的主要人物不包括()A 孙本文B 吴文藻C 费孝通D 章太炎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6.(单选题) 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A 自然科学的发展B 社会变革的需要C 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D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7.(单选题) 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是()A 涂尔干B 韦伯C 斯宾塞D 孔德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8.(单选题) 孔德的代表作品是()A 《实证哲学教程》B 《社会静力学》C 《社会学研究》D 《社会学原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9.(单选题) 第一位学院派社会学家是()A 涂尔干B 斯宾塞C 韦伯D 萨姆纳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10.(单选题) 如果打乱社会秩序,社会对个人意愿的控制就会失效,社会就会放任个人自行其是,涂尔干将此称为()A 失范B 失控C 失衡D 失调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第二章社会与文化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2.(单选题)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于187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第一个给文化下了明确的定义,这部著作是()A《普通文化学史》 B《普通文化》 C《原始文化》 D《文化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3.(单选题) 文化的基本要素是()A精神要素 B 语言要素 C 物质要素 D社会关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4.(单选题) 文化整合功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是()A 价值整合 B规范整合 C结构整合 D行为整合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5.(单选题) 最古老最普遍的文化现象是()A道德 B法律 C习俗 D宗教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6.(单选题) 在调整人们行为的各种社会规范中,调整范围最普遍的是() A习俗 B 道德 C宗教 D法律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7.(单选题) 社会关系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是()A 社会关系B 社会行为C 社会制度D 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8.(单选题) 社会的基本关系是()A 生产关系B 血缘关系C 地缘关系D 阶级关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9.(单选题) 被马克思称为“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的是()A 劳动B 阶级斗争C 文化发展D 价值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10.(单选题) 最典型的初级社会关系是()A 家庭中的关系B 宗族中的关系C 部落中的关系D 师徒间的关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第三章人的社会化A. B. C.A. B. C.A思想觉悟的提高 B综合素质的提高 C人的全面发展 D社会的发展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4.(单选题) 当代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实现人的()A社会化 B科学化 C现代化 D人性化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5.(单选题) 人的根本属性是()A自然性 B社会学 C生产性 D文化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6.(单选题) 认为“社会化是人们终生的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的是() A弗洛伊德 B弗罗姆 C罗伯逊 D巴克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7.(单选题) 人的社会化作为个人与社会互动的成果,具有()A自然性与社会性 B 主动性和能动性 C整体性和开放性 D强制性和能动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8.(单选题) 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的总和是()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习惯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9.(单选题) 基本社会化是人的生命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也称()A一般社会化 B一级社会化 C特殊社会化 D二级社会化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10.(单选题) 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称()A基本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正向社会化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第四章社会群体1.(单选题) 家庭的基础是()A生产关系 B两性关系 C婚姻 D社交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2.(单选题) 利益群体的产生源于()A个人社会特质的变化 B个人需求的变化 C社会文明方向的变化 D 经济基础的变革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3.(单选题) 我国的工会、妇联、学生联合会等属于()A经济利益群体 B社会公众利益群体C政治与社会权利利益群体 D机构性利益群体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4.(单选题) 将群体定义为“一大群或一小群的人”的社会学家是() A涂尔干 B韦伯 C斯莫尔 D马克思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5.(单选题) 构成群体的主体基础是()A群体成员 B群体目标 C成员关系 D行为准则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6.(单选题) 既是群体功能的具体体现,又是组织的灵魂的是()A群体成员 B成员关系 C行为准则 D群体目标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7.(单选题) 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A初级群体 B次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8.(单选题) 最先提出内群体和外群体这两个概念的是()A巴克 B韦伯 C萨姆纳 D洛斯奇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9.(单选题) 提出“参照群体”这一概念的社会学家是()A库利 B巴克 C萨姆纳 D海曼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10.(单选题) 既得利益集团的最大特点是()A 人数众多B 涉及范围广C 有自己的组织章程D 为维护少部分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A. B. C.。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社会学概论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共48学时。
考试课。
3学分。
社会学概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社会学入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达到能熟练地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和社会作用、社会学的历史发展和研究方法。
2.掌握社会有机整体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社会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行的动态过程、社会的变迁及其规律性、社会良性运行及协调发展的条件与机制。
3.熟练掌握社会构成、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分层、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社会变迁、社会发展、社会现代化,社会控制的基本内容。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先修课程:无教材名称:《社会学概论》,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参考资料:《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教程编写组,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版)《社会学》,吴铎,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现代社会学》,吴增基、吴鹏森,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三版)。
三、课程内容绪论1.社会学产生和发展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发展趋势。
3.学习社会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社会主要内容:社会的涵义;社会的特点;社会的功能;社会构成要素;社会的类型。
重点:社会构成要素;社会的特点。
难点:社会的涵义。
教学要求:了解社会的类型和社会的功能;掌握社会的涵义、社会构成要素以及社会的特点。
第二章人的社会化主要内容:社会化的含义和本质;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和特点;社会角色。
重点:社会化的本质;人的社会化的特点。
社会角色的扮演和角色冲突。
难点:人的社会化的过程;角色冲突。
教学要求:了解社会化的含义;掌握社会化的本质;了解人的社会化的过程;掌握社会角色的扮演和角色冲突。
第三章社会互动主要内容:社会互动的含义;社会互动的类型、形式和功能;社会互动的基本过程;集体行为的概念和种类;集体行为产生的条件。
社会学概论重点、内容要点一、复习时应注意的问题《社会学概论》复习时应按本课的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蓝本,结合本《复习指导》,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在复习时可以参考其它学习资料,以增强对本课的深入理解,但如与教材有矛盾的时侯,应以教材的内容为准。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各章节的重点内容。
即《复习指导》对于教材各章节教学重点考核内容所作的调整,如删去的内容,就不列入考试范围。
二、命题形式及所占比例安排命题指导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
题型如下:填空题:检查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方式,它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广,主要体现为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理论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意义等。
名词解释:检查最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涉及范围比较广。
考试中的名词以基本概念和重要概念为主。
所谓基本概念、重点概念是指在社会学的某一领域中有相当大的涵盖和解释能力的概念。
回答时要简明扼要,不要进行过多的解释,要抓住概念的实质,有些名词可能包括其构成要素及显著特点。
简答题:检查对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掌握的程度。
这些问题一般出现在教材中阐述比较完整、层次比较清晰的问题上。
回答这类问题时,要求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对该题所涉及的要点要叙述全面、完整、准确。
同时对每个要点有稍作解释。
论述题:检查社会学的重点原理的掌握程度。
这类题目是联系实际题。
在回答联系实际题时,首先要解答问题同所涉及的中心概念,然后阐述理论要点,从而给出理论的全貌;联系实际理论要点与现实要扣得准确、适当。
要避免所涉及的理论与现实脱节的现象。
填空10%;名词解释30%;简答题40%;论述题20%。
三、复习内容要点第一章绪论重要概念:社会所谓社会,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第一章绪论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一)社会学的孕育产生:“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正式提出。
孔德使用“社会学”这个术语,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二)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社会学首先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时代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主要就是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化。
(1)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思想大革命;18世纪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2)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两次大革命的实质是推动西方社会由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在两大革命的推动下,西欧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社会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为这种巨变之突出表现的工业化、都市化、人口流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对推动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3)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贫富悬殊、劳资冲突、失业和犯罪等等。
这些都以十分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着眼于社会改良,维护资本主义的理想;而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着眼于社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彻底批判。
两种不同的回答,形成了社会学中的两大传统。
(三)社会学的思想渊源:(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孔德不仅受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霍布斯等人的影响,而且还直接从孟德斯鸠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决定论和孔多塞关于人类理性进步的必要阶段论中,引出他关于人类知识、关于政治形式以及关于社会类型的各个三阶段论。
选择题:2003年下半年:1。
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A.《社会学原理》B.《社会学研究》C.《实证哲学教程》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2。
“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A冲突 B顺应 C竞争 D合作3.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族是()A核心家族 B主干家族 C联合家族 D其他家族4.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提出的。
A芝加哥学派 B纽约学派 C华盛顿学派 D哈佛大学学派5.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A韦伯B库利C帕森斯 D米德6.政治制度的政府、军队、法庭和监狱等属()A组织系统 B规则系统 C实用设备 D象征性设备7.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社会劳动力不能实现与生产资料的良好配置,不能创造出来最大效益,这是()A就业 B失业 C显性失业 D不充分就业8.社会保险属于()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D人身、人寿保险9.“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总是像钟摆一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说法()A“生物有机体”说 B“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说 C“文化类型”说 D历史三阶段说10.丁伯根的社会趋同论的观点是()。
A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正变得越来越想似B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越来越相似C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习俗、文化越来越相似D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越来越相似(CCBACCDCCA)2004年上半年:1.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A严复 B陈千秋 C梁启超D康有为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米德 B托马斯 C林顿 D库利3.以下哪种群体属于初级社会群体()A同事 B军人 C师生 D儿童游戏群体4.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有的是人为规定的,这种划分方法是()。
A按人们的主要活动分类 B按社区中人群大小分类B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 B按社区地域广狭分类5.阶级的本质是()。
社会学概论形考部分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第1—4章绪论;人的社会需要;社会交往;人的社会化:“社会”一词源于(中国)。
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劳动)。
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累加而是(结构的总和)。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实践哲学教程》)(孔德)被公认为开创社会学的鼻祖。
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康有为)。
(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
理论社会学又称(纯粹社会学)。
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际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马斯洛)“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安全的需要)“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社会制约性)。
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社会需要是在一定情景下,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人的社会需要产生的最基础、最原始的条件是人的(生理需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从人的(需要)出发,探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哲学基础上的,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
“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库利)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朋友谈心)“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竞争)。
一个人同时担当几种角色,对个人期待发生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
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春游)。
以下哪种关系属于次级社会关系。
(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一位业务经理与职员、总经理、其他业务经理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角色丛)。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这些角色又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是(角色冲突)。
第一章绪论引言文化:詹姆斯.汉斯林的“摩洛哥纪实服装、病菌、排队。
《社会学入门》P38婚恋:好朋友以及婚姻中的个体之间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还是“异类相吸”形成的。
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的一把钥匙。
(汉斯林,序言P7)其中摩洛哥案例实际上是从文化角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进行了研究。
或者是对摩洛哥的文化本身进行了研究。
所以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一个角度就归纳被为“社会文化说”。
“社会文化说”。
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科拉克洪对文化的定义:“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具体式样。
”“婚恋”案例实际上是社会学家们对人们行为(即社会行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因果性进行解释或者说明。
这个案例实际上社会学的另一类研究对象“社会行动说”的体现。
社会行动说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是社会行动说的奠基者,他认为:社会学“是一门旨在对社会行动予以解释性理解,以便获得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因果性说明的科学。
”他同时指出,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就应该是行动,且是有意义的、有动机推动的行动,可以通过解释性的理解来研究它。
虽然韦伯认识到并非人们所有的社会活动均为理性活动,但他认为最具有研究意义的社会活动主要为工具理性行动,即行动者为实现某一功利性目标而选择最有效行动方式的社会活动。
舒茨批评韦伯把有意义的行动仅限于理性行动的看法,他进一步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
“生活世界”是由个体的直接生活经验组成的,我们应当,也只有在“生活世界”中才能真正理解行为的动机,从而对行为做出解释性理解。
社会学研究对象社会学家会利用社会学视角对各个领域进行研究,甚至会探索当事人不想让探究的隐秘角落。
例如人们如何做出犯罪的决定?如何做出对配偶不忠的决定?因为社会学家是要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不会因为人们感到不舒服就停止他们的研究。
例如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入学率的研究等等。
社会学家认为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都是可以被探究的。
正因为如此,他们也会打破人们的一些“常识”观念。
我们可以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概括为:“社会学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第二节社会学的理论流派小测试1:当面对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时候,人们会惊慌失措,社会组织解体。
小测试2:依赖社会福利的大多数人是懒惰的并且等待别人的救济,如果他们想工作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答案1、假。
自然灾害发生后,人们会齐心协力形成社会组织来应对灾难。
2、假。
以来社会福利的人大多是儿童、老年人、病人、精神和身体残障人士、没有技术的年轻母亲。
只有2%人的身体状况适于工作。
社会学理论1、功能主义(测试题1和2)社会组织、福利机构以及家庭都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
功能论者认为,整个社会如同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的各部门都是为了维护这个有机体的生存和延续而存在。
他们强调社会是由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其中的每个部门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
代表人物:奥古斯特.孔德、斯宾塞、涂尔干;当代的结构功能论代表有欧洲的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和默顿(正功能和负功能,显功能和隐功能)。
默顿(Robert Merton 1910-2003)正功能和负功能默顿“功能”(Functions)一词指的是人们行动的有益结果。
反功能(dysfunction 也译为功能失常)则是危害社会的结果:它破坏了系统的稳定。
显功能(manifest function,即可以意识到和看到的)和隐功能(latent function,未意识到和未看到的)。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以家庭为例:家庭具有6种基本功能:经济生产,儿童社会化,照顾病弱老人,娱乐,性控制,生育。
(正功能之一)乱伦禁忌的功能:例:避免家庭中的角色混乱;外婚制在部落社会中可以避免仇杀或者结盟;今天可以拓展社会关系网络。
(正功能之二)家庭的负功能:人际关系复杂化;孩子和家务产生的经济和体力上的负担;家庭和工作的冲突;家庭暴力和冷暴力;核心家庭的负功能:物质和情感上的支持少,如失业带来的压力。
容易导致“阴暗面”事件发生,如乱伦和虐待、家庭暴力。
小测试3妻子有工作而丈夫失业在家,则大多数丈夫会利用闲暇时间做更多的家务。
(詹姆斯.汉斯林《社会学入门》P8,P9)答案:假。
原因是社会性别角色决定的。
妻子挣得多威胁到男子汉形象——做家务是“女人的事”——通过不做家务“恢复男子汉形象”2、冲突论测试题3,从表面看失业丈夫懒得干家务,本质上是丈夫与妻子在进行权利地位之争。
是属于家庭社会分工中的冲突。
关于家庭社会分工冲突的研究结果表明:妻子感到家务分配不公的人数是丈夫的8倍。
每周妻子比丈夫多做7.5小时的家务。
丈夫如何应对?(等靠、弄糟、要求降低、甜言蜜语p455)冲突论的代表人物(1)冲突论思想最早来源于马克思。
马克思强调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
在他看来,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在马克思阶级冲突思想的基础上,冲突论者进一步看到,在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中都普遍存在着各种斗争。
冲突论强调人们因为(经济)资源、权利和声望的有限性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
他们一方面关心群体之间的冲突,如城市与农村的冲突、阶层之间的冲突、男性与女性的冲突、人种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关心冲突发生、存在、缓解的机制,如社会环境的作用、政府的作用,宗教的作用等等。
冲突论的代表人物(2)达伦多夫(1929年5月1日-2009年6月17日)权力和权威分配不均是制度化模式中冲突和变迁的主要来源。
如果把社会看作为稳定和谐的体系,那仅仅是功能主义的乌托邦式的一个梦想;冲突论的代表人物(3)冲突是对各种物质(权力、地位)和非物质(价值观、信仰)资源的争夺引起的行为,不是一种动机和心理倾向。
社会冲突的两种类型:现实性冲突和非现实性冲突。
刘易斯.科塞(Lewis Coser,1913-2003),冲突在社会中普遍存在,且社会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冲突论是与功能论的比较:冲突论是与功能论并驾齐驱的一种宏观社会学理论流派。
冲突论认为社会结构之间充满了不平等,这些不平等带来了社会冲突,从而促进了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
如果说功能论强调的是团结和稳定,冲突论则强调不平等和变迁。
3、符号互动论符号是指人类沟通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这些符号都被人们赋予一定的意义。
上述失业丈夫“不干家务”这一行为符号,实际包含的社会意义是丈夫在家庭中寻找“大丈夫”形象的符号表达方式。
(p456)代表人物:美国社会学家米德(Mead George Herbert 1863-1931)是互动论的创建者之一。
戈夫曼(Erving Goffman,1922年6月11日~1982年11月19日),美国著名社会学家。
小测试4如果一个人的好朋友吸烟,则这个人吸烟的可能性会增加。
(边,P165)答案:真。
一个人的许多影响健康的行为(如吸烟、饮酒、饮食、锻炼和吸毒)都会通过社会网络进行传播。
(边,P165)4、关系论社会学研究中的关系视角即指社会网络观。
社会网络的视角认为,任何主体(人、组织)与其它主体的纽带关系都会对主体的行为发生影响。
例如测试题4以及两个选择在个体的活动中,社会网络对获取信息、传递情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网络的视角便是以网络作为社会结构,来看待社会网络对个人的影响。
其代表人物有:哈里森.怀特(H. White),美国社会学家,用实证的方法测量了社会关系,引发了大量的后续研究。
格兰诺维特(M. Granovetter),美国社会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弱联带理论”。
林南(Nan Lin),美国华裔社会学家,社会网络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了著名的“社会资本”理论。
博特(R. Burt),美国社会学家,在社会网络的研究中,提出著名的“结构洞”理论。
第三节社会学与其它学科的区别与其它学科的比较。
(瞎子摸象新说)与经济学的比较: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经济行为的。
所谓经济行为是以追求经济利益或利润为目标的行为。
经济学的目标是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或者称为“效率”。
与此相应,社会学关注的是社会行为,所谓社会行为是影响“社会利益”的行为,社会学追求的目标是“社会效益”。
宏观的社会效益的核心是社会的公平或者社会公正问题。
微观的社会效益是个人幸福。
中西关于实现幸福的途径。
星云大师说每个人要建立自己的幸福感。
它不在于一个人拥有多少物质、获得多少回报,而在于个人的观念、感觉。
在北大的幸福课演讲第四节学习社会学的意义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他的《社会学》中指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对我们的塑造以及我们对自己的塑造之间的联系”。
“我们的行为既在构建、塑造着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同时又在被社会世界所构建、所塑造。
”社会学对我们的实际意义主要表现在一下四方面:第一、认识自我、适应社会首先,社会学中有关社会化,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的知识告诉我们,完全与社会割裂的人是不存在的。
每一个人必须经过长期的社会化过程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即社会人。
社会化的过程也包括培养文化差异意识。
这是社会学中文化的内容。
社会学可以使我们从其它的而不是自己的主观观点出发来了解社会世界。
一般来说如果我们可以正确地理解别人是怎样的生活,那么我们就会更好地把握到他们的问题。
例如,不同种族之间的相处,出生于不同阶层的人之间的相处。
“摩洛哥纪实”:服装(即使夏天妇女也是把自己包裹起来,只露出眼睛)、排队和细菌(买面包)第二、获得客观知识,掌握认识工具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使命是积累有关社会的客观知识。
因此,学习社会学: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社会的构成,认识社会各个组成部分间的关系,认识社会的运作规律,认识不同文化与族群的多样性。
社会学研究积累的知识是有关社会的客观知识这一论断,首先由社会学家曼海姆(Karl Mannheim)提出。
有以下几层含义:首先,社会学所关注的是人们的社会行为和整个社会的运作的实际状况,而不是有关人与社会的价值判断。
社会学研究所关注的中心任务是“社会是什么”,而不是“社会应该是什么”。
也就是说,社会学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社会是如何运作的,而不是根据某种道德标准设计某种理想社会体系。
其次,作为经验科学,社会学所积累的所有知识均经过实证检验,即基于经验事实的判断。
实证研究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再者,根据曼海姆的观点,历史上所有占主流地位的有关社会、人生、世界的解释和看法均受到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阶级的控制。
换言之,有关人生意义和社会公正的话语权在一般情况下都掌握在统治者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