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盗窃事件,纠正学生失衡心态——高职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2
好家长 / 教育研究个案分析护理高职女生盗窃的原因与对策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周楠【摘要】盗窃事件是护理高职院校常见的学生管理问题。
本文记录了高职女生盗窃班级同学财物的个案,事件影响了班级凝聚力,让当事人被同学疏远并失去了评优机会,需要借助心理医生和药物的帮助才能继续学业;分析盗窃主要原因,包括家庭教育偏差、心理问题、法制教育不足等。
针对此类问题,教育者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过往,加强法制教育小惩大诫,事件一旦发生,后续处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护理高职女生 盗窃 法制教育一、案例概况二年级,班级出现了频繁的盗窃现象。
思想教育及主题班会等多种教育甚至是挨个宿舍检查均无甚效果。
随后流言指向小洁,但她拒绝承认。
因为没有确切的证明,最终都不了了之,后来小洁的初中同学说小洁在初中时曾因偷窃被处分,联系小洁家长,家长也承认了此事。
再次找到小洁谈话,希望她能开诚布公,小洁在否认了几次之后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最终说出了事情的经过。
她并不缺钱,也知道盗窃是犯罪,后果严重。
盗窃之前犹豫很久,之后也很自责,可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一次次盗窃一次次自责。
小洁列了一张清单,把同学的钱还了回去,给每个人写了道歉信。
出于对学生的保护,学校最终没有将小洁移交公安机关,以处分结束了事件。
小洁在这次事件之后沉默了一段时间,没有再犯类似的错误。
但是一年多之后,隔壁班发生的盗窃事件的怀疑对象再次指向小洁。
小洁开始时极力否认偷窃,拒不承认,反应激烈。
在找小洁谈了几次之后,小洁的心理防线逐渐崩溃,最后一次谈话,小洁不停地搓手,显示了小洁内心的心虚和不安。
在意识到有可能面对警察时,小洁最后承认这是她这么久以来第一次再犯。
小洁哭求别让父母知道,考虑到事情的严重性,学校通知了小洁的父母,共同处理。
小洁的父母将钱还了回去,并为小洁办理了请假手续。
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后,一直在吃药并定时复诊,直至实习后没有再发生类似事件。
二、案例反思1.事件的影响。
盗窃事件一直是高职学校的高发事件,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不能好好处理,对当事人及家庭、同学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学生偷窃行为的原因表现和心理辅导学生偷窃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也是一种不良的社会行为。
偷窃行为不仅会给被盗者带来经济损失,还会破坏社会和谐与稳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对学生偷窃行为的原因、表现和心理辅导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引导,对预防和纠正学生偷窃行为至关重要。
1. 缺乏道德约束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健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乏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就容易缺乏道德约束力,出现偷窃行为。
2. 物质诱惑现代社会物质丰富,物质诱惑随处可见。
学生在接触丰富物质的难免会受到物质的诱惑,产生偷窃的念头。
3. 缺乏自我控制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容易受到外部诱惑,从而产生偷窃行为。
4. 矛盾冲突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矛盾冲突,可能是家庭矛盾,也可能是学习生活中的矛盾。
这些矛盾冲突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逃避现实的念头,从而选择偷窃行为来解决问题。
5. 心理问题有些学生可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自卑等,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偷窃的念头,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
1. 经常“偶尔”丢失物品学生经常“偶尔”丢失物品,比如书包里的文具、手机、钱包等,尤其是频繁丢失贵重物品。
2. 低价值观学生对财物的价值观模糊,认为偷窃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对偷窃行为感到理所当然。
3. 缺乏责任感学生在学校或家庭中缺乏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常常推卸责任,不愿承担错误的后果。
4. 知情不报当学校或家庭出现失窃事件时,学生明知道情况却选择不主动报告,甚至为了保护自己或同伴而隐瞒真相。
5. 情绪失控学生在情绪失控时容易产生偷窃行为,可能是因为受到挫败或刺激而失控,产生偷窃冲动。
1.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和家庭应该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物质观和消费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避免因为物质诱惑而产生偷窃行为。
2. 健全家庭教育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积极履行教育职责,建立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于寝室失窃问题的处理案例简介一天早上出完早操后,一名同学向我报告说放在书包里的两百元钱被人拿走了。
当时操场上还有很多人,而这位同学的书包和其他人的书包就放在一起,并且其他人的书包都未动过,唯独他的书包被人翻过。
我问他把钱放进包里的时候,有哪些人在场,他说很多人都在场,自己也说不清了。
我只好提醒他自己今后多注意。
此后,又有该同学寝室的其他人陆续向我报告说自己放在枕头下或放在抽屉里的钱总共约1000多元被盗,但门窗均未有被撬的痕迹。
案例思考1、对查证落实的学生钱物被盗案件中作案人你会怎么处理:A、交由公安机关处理B、查实,并报请学校处分C、赔偿钱物了事D、纪律处分,并根据情况进行深入教育2、目前高校学生钱物被盗案多发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共同特征?怎样根治?案例分析我感觉,这个寝室很可能有内盗。
但是所有的人都说自己被盗过。
我找来这个寝室的同学一个一个地单独谈话,希望能从中找出一点儿线索。
但是,每个人都显得很正常。
在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引起他们的相互猜疑,我不再单独找他们谈话,而是在班上提醒所有同学注意自己的钱、物,谨防小偷,可在私下里,我开始关注这个寝室的同学平时的消费情况,并把他们的消费情况与其经济状况相比较。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比较,我发现该寝室有一学生近来出手比较阔绰,而这一切与我们平时对他了解的实际的经济实力并不相符。
我认为这个同学有一定的嫌疑,但只是这个情况并不能证明这个同学就是内盗。
教学秘书向我反映说这个学生已有好几门功课亮了红灯,若这学期再有不及格的情况,他可能会被退学。
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习上多下功夫,他表现出不在乎的样子。
我装作不注意地套他的鞋很漂亮,问他花了多少钱,他得意地说六百多。
我奇怪地问他,不是因为没钱交学费刚办了助学贷款吗?他一下子不吭声了。
在我的继续追问下,他支支吾吾说是用家里刚寄来的钱买的,他边说眼睛边瞟着别处,不敢看我。
谈完话后,我立即给他亲戚家挂了一个电话,请他父亲听电话(他家里没有电话),我对他父亲说:“我是老师,你刚寄给你儿子的钱他已经收到了,因为他们寝室没有长途电话,所以我代他向你报个平安。
偷窃行为的原因、表现和心理辅导发布时间:2023-01-14T14:09:42.942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16期第8月作者:苏永聪[导读] 偷窃行为作为一种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于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当中。
对于封闭式高中生存在苏永聪恩平市郁文中学广东江529400摘要:偷窃行为作为一种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于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当中。
对于封闭式高中生存在此类问题的学生并不多见,可一旦出现,必定会给学生本身、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通过对两名高中生存在偷窃行为的学生进行行为分析,对其行为的成因进行研究,并探讨类似的学生偷窃行为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及其解决办法,为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偷窃行为;原因分析;心理辅导一、青少年偷窃行为的原因在大部分的封闭式中学青少年学生的偷窃行为大多是小偷小摸行为,从法律归因,绝大多数都不构成犯罪,他们的偷窃对象大多都是同学、家人、或是小店的一些钱财、物品等,于法律而言,情节较为轻微。
纵观近年相关文献,有学者根据青少年偷窃事件的性质,将青少年偷窃行为分为冲动型、经济型、反抗型、强迫型、癫痫型、堕落型、集体型、无知型、占有型十大类型。
青少年偷窃行为的产生可追溯其童年时期。
童年时期,儿童的心理满足来源于对食物、对玩具、对家庭温暖的需求。
儿童时期,儿童对自己喜欢的事物产生占为己有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家长多予引导,儿童都会对其行为进行分辨,并对自我进行约束。
如果童年时期出现对喜欢的事物占为己有的行为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儿童因“占为己有”的行为尝到甜头,久而久之则会令其行为因“占为己有不会被责罚”的思维而形成固化,进而导致进入青少年时期,形成偷窃行为或是偷窃成瘾。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了“需求层次论”,他把人的心理需求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是级别层次最低的一类需求。
对青少年来说,对物质生活的向往和满足是他们首先需要满足的生理需求。
·100·摘要:高校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宿舍突发事件对学生、家长、学校乃至社会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本文基于辅导员视角,通过对高校学生宿舍内部盗窃案件的分析与处理,对案例进行反思,并提出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校;学生宿舍;辅导员;盗窃中图分类号:TU2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11-00100-002(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湛江 524094)莫少芬高校辅导员处理学生宿舍内部盗窃案件的工作案例一、案例概况林同学是大一学生,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并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由于与两位舍友打篮球输给对方,自认为自己球技很厉害的林同学认为该两位舍友常常因为这件事而炫耀。
自尊心强的林同学,为了报复舍友,在某日下午,趁舍友都提前去教室准备期末考试,他偷了该两位舍友的笔记本电脑。
林同学家庭情况: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与父母沟通较少,从小好胜心强。
二、案例定性分析该案例其背后的表面原因是因为好胜心、自尊心、妒忌心过强,情感不稳定而引发的盗窃行为。
但其本质是自我期待值过高,受挫抗压能力不足,法律意识浅薄。
解决问题的关键,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3)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
(4)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解决思路和实施方法(一)处理过程1.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了解情况在两位同学考试结束后,回到宿舍发现电脑丢失后,立即报警。
辅导员接到班长电话便立即赶到事发现场,了解情况,控制影响。
及时向上级领导、学生处、保卫科、宿管科汇报,得到学院和多部门的支持与帮助。
2.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好学生安抚工作考虑到两位丢失电脑的学生情绪有些失控,其中有位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担心家长会责骂自己,并十分害怕。
安抚学生情绪至较为稳定后,辅导员与家长联系,说明情况,希望家长不要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也不要责骂孩子,并请家长放心,辅导员会安抚孩子情绪,且学院及派出所会尽力调查清楚。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10岁的男孩,就读于我国某小学四年级。
小明性格开朗,活泼可爱,但近期却因为偷窃同学的学习用品而引起了老师和家长的广泛关注。
经过了解,小明偷窃的原因是好奇心驱使,他想知道这些物品的用途和功能。
然而,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也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了帮助小明改正错误,学校和家长联合开展了一次教育案例。
二、案例分析1. 原因分析(1)好奇心:小明在日常生活中,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是对同学们的学习用品。
他想知道这些物品的用途和功能,于是产生了偷窃的念头。
(2)道德观念淡薄:小明从小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家长和老师对他的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模仿行为:小明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看到过其他同学偷窃行为,误以为这是一种可以尝试的行为。
2. 案例影响(1)损害他人利益:小明的偷窃行为导致同学的学习用品丢失,给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便。
(2)破坏班级风气:小明的行为对班级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可能导致其他同学效仿。
(3)影响个人成长:小明的偷窃行为不利于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他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1)家长要加强对小明的关爱和教育,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关心他的成长。
(2)家长要从小培养小明的道德观念,让他明白偷窃是违法行为,危害他人利益。
(3)家长要引导小明正确对待好奇心,培养他的兴趣爱好,让他将精力投入到有益的事情上。
2. 学校教育(1)教师要加强对小明的思想教育,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引导他改正。
(2)学校要开展道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责任感。
(3)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社会教育(1)社区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2)媒体要宣传正能量,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社会各界要关注青少年成长,共同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学生偷窃行为的原因表现和心理辅导1. 引言1.1 学生偷窃行为的危害学生偷窃行为会严重影响学校的教育秩序和正常教学环境。
当学生出现偷窃行为时,不仅会破坏学校的秩序,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氛围,甚至引发学生之间的矛盾与纷争,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学生偷窃行为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偷窃行为不仅会造成受害者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对其心理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其对社会的信任度和安全感,从而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学生偷窃行为的危害不容忽视,必须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管理。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学生偷窃行为,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1.2 引发学生偷窃行为的原因1. 家庭环境问题: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是否和睦、父母是否重视教育、亲子关系是否融洽等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家庭可能存在家庭纠纷、父母疏于教育、家庭经济拮据等问题,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求不轨的行为。
2. 学校环境问题: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家庭,教师的教学水平、同学间的关系、校园规则的执行等因素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一些学校可能存在教学资源不足、师生关系紧张、同学间互相攀比等问题,导致学生产生不良心理。
3. 社会环境影响:社会是学生成长的第三环境,社会舆论、价值观念、社会风气等对学生的塑造也至关重要。
一些社会的消极价值观、不良风气、物质至上的社会氛围等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共同作用,构成了学生偷窃行为的复杂原因。
要有效预防和干预学生的偷窃行为,需要综合考虑以上方面的因素,加强家庭教育、改善学校环境、倡导正能量的社会价值观等策略。
2. 正文2.1 学生偷窃行为的表现1. 物品失窃:学生可能会在班级、宿舍或者其他场所中盗窃同学或老师的物品,比如钱包、手机、书籍等。
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通常会引起轰动和争议。
2. 考试作弊:有些学生因为自身学习压力过大或者想方设法获取好成绩,会采取作弊行为,比如抄袭、偷看同学试卷或者使用作弊工具。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作者:张洁来源:《文学教育》 2017年第19期内容摘要:寝室矛盾是大学生矛盾中最常见的一种,而当前辅导员工作中遇到的寝室矛盾往往是由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发的。
论文通过工作中真是案例的分析,提出找到矛盾的诱因,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寝室矛盾心理危机干预寝室关系是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95后大学生寝室矛盾呈明显增长趋势。
高职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寝室矛盾引起的心理危机,成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者,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
一.案例概述王某,女,21岁,艺术设计专业大一学生,家中独女,家境较好,父母均为警察。
大一入校两个月以后,寝室人集体向辅导员反映寝室经常丢失零钱,金额在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最近一次是寝室同学李某饭卡遗失,查询后发现被盗刷了四十几元,通过监控查询发现盗刷饭卡的正是王某。
因此宿寝室人集体要求学院严肃处理王某,并希望王某能调换寝室。
经辅导员与王某沟通后,王某承认自己盗刷饭卡事实,愿意返还相应金额并向寝室人道歉,并表示一定会约束自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同时表示有个和自己关系较好的寝室有空床位,希望能调到这个寝室。
王某寝室人接受了王某的道歉,也表示原谅她的行为,并承诺不会将王某偷窃的事情宣扬出去。
王某随即调换寝室。
大一下学期初,王某新寝室的同学集体找辅导员,希望辅导员能安排王某再次调换寝室。
因为一开始对王某不是特别了解,彼此关系还说的过去,就同意王某搬到自己寝室,但是经过几个月的相处,觉得生活习惯都非常不同,王某每天跟男朋友语音聊天到两三点,别人睡觉的时候她放很大声听音乐,造成寝室其他人无法正常入睡。
而且王某卫生习惯很差,几个月只打扫了两次卫生,而且还是在寝室人强烈要求的情况下才随便打扫了一下,垃圾随处乱扔,自己垃圾桶的东西发霉了也不倒,寝室人多次劝说无果,只能来求助于辅导员。
辅导员随即找到王某了解情况,王某承认自己确实有寝室人所说行为,但是她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对其他人造成了影响。
财产安全案例之盗窃【案例背景】随着经济发展,大学生在校生活水平较高,学生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增多,大部分学生在入学时购置了较为高档的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物品,大学生宿舍成为不法分子的作案目标,偷盗成为校园常见问题,严重影响校园安全稳定。
在校园盗窃案件中,大多是因为学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在平时的生活交往中,不注重财物的保管、钱财外露,使得自己成为了犯罪分子的作案目标。
随着大学生财物失窃现象的不断增加,学生宿舍财物防盗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校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只有切实加强大学生安全防范及值班人员职责教育,才能有效防止学生在宿舍被盗,维护校园良好秩序。
【实际案例】2014年1月12日,学生汪某报称11日23时许睡觉,当时将门插上,次日凌晨3时室友出去上卫生间,回来后就没有插门,早上8时起床发现室内二台笔记本电脑、一部手机被盗。
【工作思路】高校给学生提供了相对单纯的学习、生活环境,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学生防范危险的意识淡薄,是校园盗窃案频发的主要原因。
作为辅导员,平时也没少做安全教育方面的工作,学生还是存在侥幸心理,疏于防范。
我将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防范意识作为工作的重点,帮助他们从依靠家长、老师保护的思想中走出来,提高防范意识,形成“我是成年人,我必须学会独立生活,要对自己负责”的独立思想。
【案例做法】针对宿舍偷盗方面,首先了解各宿舍门窗的损坏情况,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及时联系后勤集团维修。
成立安全小组,逐个宿舍排查,要求每个宿舍结合宿舍成员休息外出习惯,做一个安全预防措施报告,找出可能存在的盲点。
要求各宿舍安排具体人员关窗锁门。
一、第一时间与学生取得联系,妥善处理。
案件发生后,汪同学第一时间和我联系,告之宿舍被盗之事,这得益于平时跟学生交流较多,比较让他们信任,在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能尽快联系我。
我随即赶到了汪同学的宿舍,详细了解了事件始末,安抚了几位涉被盗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向学校保卫处和公安机关报案,并陪伴他们做了报案记录。
高校辅导员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案例及启示高校辅导员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案例及启示1、学生突发事件汇总(寝室失窃)案例详情:20__年9月9日凌晨4时,接到来自广东的13____42电话,告知是11级环境__专业林__同学母亲,电话中称其女儿两个小时前打电话给她,说其寝室有小偷入室行窃,且已报警。
得知此情况后,我立刻回应其母亲:①我并未接到其女儿的任何突发事件通知;②敬请平静心情,不谈理论;③当务之急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具体实情。
调查了解:①立刻赴现场,与学校保卫处、椒江警方一同查探案发现场实情,根据调查,共有女生公寓10号楼107、111和115三个寝室失窃,失窃物品包括7台笔记本电脑等价值约4万元;②女生公寓10号楼109寝室并未失窃,根据比对发现:失窃的三个寝室均存在安全隐患,室员未启用寝室防盗窗或防盗门。
解决方式:①第一时间电话报警、通知学校保卫处突击,同时告知相关老师协同开展工作;②根据实地勘察,做好指纹取证、案情记录,以便立案工作开展;③情绪安抚、亲切交流,通知学生干部跟踪反馈生情动态,以防意外发生;④进行安全教育、普及防盗知识,提高防范意识,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事件结果:20__年9月9日早上7时,椒江警方取证完毕后,我按照警方指示,陪同11级生物__专业秦_同学前往警务大队作立案记录。
立案后,通过多次进寝室,与失窃寝室同学面对面交流,进行心理疏导,学生情绪基本较为稳定,认同失窃事件是自身缺少安全防范意识这一客观事件造成的结果。
事件启示:案发新生入学重要时期,校园内外来人员较多,进出随意,不法分子以此类时期为机会乘虚而入,顶风作案,属鱼龙混杂之手段。
校方在此期间因加强管理和巡逻,组织开展安全知识宣展等多种活动,向广大师生普及防范知识,提高防范意识,确保师生人身及财产安全。
2、学生突发事件汇总(网络舆情一)案例详情:20__年10月25日晚8时,在__学院贴吧上,出现一篇意为弹劾学院组织竞选活动存在不公不正之嫌的匿名贴文,该文化借口为理由,公开指责:①11级环境__专业高__同学在未取得候选资格的情况下,登上演讲台参与竞选;②该同学未按选举程序参与竞选,而并末受到筹备委员会的及时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