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知识”测试考试《信息技术》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2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题干: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关于算法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算法是一种精确的、有限的操作步骤B、算法可以是无限循环的C、算法的执行结果可能是不确定的D、算法只包含数学运算2、题干: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关于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数据结构是指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数据存储的方式B、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C、数组、链表和树都是数据结构的一种D、数据结构的复杂度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3、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以下哪项不是教师应该遵循的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式教学原则D、个性化教学原则4、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以下哪种教学资源不适合用于“算法设计”的教学内容?A、在线编程平台B、算法动画演示C、传统教科书D、信息技术案例库5、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以下哪项不属于信息素养的基本要素?A. 信息获取能力B. 信息分析能力C. 信息处理能力D. 信息道德素养6、以下哪项不属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A.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B.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C.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 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7、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A、信息意识B、计算思维C、程序设计D、人工智能8、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信息处理的基本步骤?A、信息收集B、信息分析C、信息存储D、信息传输9、以下关于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A.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应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B.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应涵盖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C.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应仅限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学习D.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应以网络技术为核心,强调网络应用能力的培养 10、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问答法D. 练习法11、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以下哪个教学活动最能体现“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理念?A. 教师讲解网络基本概念,学生跟随笔记B. 学生分组讨论网络技术的应用案例C. 教师演示网页设计步骤,学生跟随操作D.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批改并讲解12、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针对“计算机硬件组成”的教学,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硬件结构图B.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手组装一台计算机C. 教师讲解硬件部件的工作原理D.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13、在HTML5中,下列哪个标签是用来创建画布的?A. <canvas>B. <image>C. <svg>D. <video>14、关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教学目标应仅限于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B. 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包括基本操作、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C. 教学目标应仅限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D. 教学目标应侧重于教授学生编程语言和算法设计15、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以下哪项不属于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A. 交互性B. 网络性C. 实用性D. 美学性二、解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第一题【题目】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正在进行《计算机编程基础》的教学。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以下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B、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C、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D、增强学生的体育保健意识2、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A、讲授法B、讨论法C、演示法D、实验法3、下列关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系统的集成化B、信息技术产品多元化C、信息技术服务个性化D、信息技术用户儿童化4、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个人主页”项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了图像处理、文字录入和超链接等技术。
该教学活动主要体现了信息技术的()。
A、求知探索功能B、交流协作功能C、信息获取功能D、信息处理与表达功能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爱国守法B、爱岗敬业C、关爱学生D、终身学习E、公平竞争6、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方法是?A、教师讲解B、学生自主学习C、情境创设D、以上都可以7、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二进制”概念,采用了“猜数字”的游戏方式进行教学。
这种做法主要体现了哪种教学原则?A. 直观性原则B. 启发性原则C. 循序渐进原则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在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关于“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教学,下列哪一项不是该模块的主要教学目标?A.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B. 使学生掌握至少一种程序设计语言C. 要求学生能够设计并开发大型软件系统D. 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9、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包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路径选择的是哪一层?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传输层 10、下列哪个不是常用的多媒体信息压缩标准?A. JPEGB. MP3C. BMPD. MPEG11、以下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合作学习模式主要适用于学生个体学习兴趣浓厚的情况下B. 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C. 合作学习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力提升D. 合作学习模式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无需考虑学科特点12、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信息技术的伦理道德教育内容?()A. 尊重知识产权B. 隐私保护C. 虚假信息的识别D. 网络安全意识13、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若要删除一个非空文件夹(包括该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和子文件夹),以下哪种方法是正确的?A、直接在文件夹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删除”即可。
试卷答案:一、填空。
(10分,每空2分)1.分号或“;”;2.数字;3.多对多;4.主;5.TCP/IP;二、单项选择题。
(10分,每题2分)1.B;2.A;3. C;4.B;5.D。
三、判断题。
(10分,每题2分)1.√;2.×;3.×;4. √;5.×;四、程序填空。
(10分,1-4每空2分;5-6每空1分)1.1)LOCATE;2)职称=ZC;3)CONT;4)ENDIF;2.5)scanf;6)c;五、分析下列程序,写出运行结果。
(10分,1题3分,2题7分)1).32768;2).15;六、简答题。
(15分,1题6分,2题9分)1.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型;网状型。
2.总线型结构网络其特点是:1)所有节点无主从关系,易产生“冲突”。
2)传输介质为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
3)总线两端都有端接器,用于吸收信号。
4)一个节点失效不影响其他节点的工作,节点的增删不影响全网的运行。
5)结构简单,接入灵活,扩展容易,可靠性高。
七、编程题。
(5分,1题3分,2题2分)1. main(){long f(),t;int n;printf("input number:\n");scanf("%d",&n);t=f(n);printf("%d 的阶乘为:%ld",n,t);}long f(int n){static long s=1;if (n>1) f(n-1);s*=n;}2. main(){int i=20,j=20;printf("i++:%d\n++j:%d\n",i++,++j);}1。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关于“信息”这一概念的理解,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信息是指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数据B. 信息是指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C. 信息是指通过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D. 信息是指可以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2、以下哪项不属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A.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B. 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C. 增强学生创新精神D. 强化学生历史知识学习3、以下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说法错误的是:A. 注重基础,培养能力B. 因材施教,发展个性C.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D.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无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4、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适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A. 讲授法B. 演示法C. 探究式学习D. 重复练习法5、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策略?()A. 任务驱动教学B. 案例分析法C. 问题引导教学D. 讲授法6、以下哪项不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之一?()A.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B. 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D. 培养学生的宗教信仰7、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 传统的讲授法B. 任务驱动法C. 演示法D. 问答法8、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下哪种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A. 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B. 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C. 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教学D. 限制学生使用互联网9、下列哪项不属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A. 资源共享B. 数据通信C. 分布处理D. 提高硬件使用率11、【题目】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下哪种合作学习模式最符合初中生认知特点?A. 小组讨论式B. 小组竞赛式C. 小组辩论式D. 小组探究式13、在计算机网络中,用来衡量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指标是:A. 带宽B. 误码率C. 比特率D. 频带利用率15、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小组合作学习法D. 演示法二、解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第一题题目描述: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A、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B、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C、传授计算机操作技能D、教授编程语言2、在信息技术领域,以下哪项描述最符合“绿色计算”的概念?A、大量使用自然资源来制造计算机硬件B、计算机硬件不需要更新和升级C、减少计算机运行时的能耗和资源消耗D、只使用廉价水力发电来供电3、下列关于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总线型拓扑结构简单易部署但存在单点故障风险B、星型拓扑结构维护方便,安全性高C、环形拓扑结构数据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D、树形拓扑结构将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起来4、下列关于数据库操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增加数据记录称为插入操作B、删除数据记录称为删除操作C、修改数据记录称为更新操作D、查询数据记录称为存储操作5、下列关于“二进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二进制是人类常用的十进制系统B. 二进制系统中只有0和1两种数字C. 二进制只能表示非负数D. 二进制系统每一位节能代表的是10的倍数6、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A.文件保存路径是指文件在计算机中的具体位置B.Windows 系统默认的文件存储路径可以在“我的文档”中修改C.文件名必须以字母开头,后面可以跟字母、数字和下划线D.文件的扩展名表明文件的类型7.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关于“流程图”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流程图通常用于表示文本信息B. 流程图只能用于表示数据的存储和管理C. 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展示任务的逻辑顺序D. 流程图不能用于表示算法的实现过程8.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关于“电子表格”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电子表格可以用于制作表格数据B. 电子表格可以用于计算和数据分析C. 电子表格只能用于制作图表D. 电子表格可以用于制作数据库9、下列哪个不是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A、显示器B、键盘C、打印机D、主板 10、下列哪个不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A、处理数据B、控制程序的运行C、管理硬件资源D、播放音乐11、下列哪项不属于个人信息化内容领域的范畴?A. 邮件管理B. 社交媒体使用C. 文档编辑D. 计算机组装12、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哪些方面?A. 信息意识B. 信息伦理C. 信息交流D. 技术创新13、下列哪种数据传输方式不属于串行传输方式?()A. 文化编码B. 接口C. 键盘输入D. 数码信号14、下表列出了几种学生的学习状态,其中哪种状态下学习效率最高?() | 学生学习状态 | 练习频率 | 学习方式 | 参与度 | |—|—|—|—| | A | 高| 独立学习,被动接受信息 | 低 | | B | 低 | 集体讨论,互相帮助 | 高 | | C | 中 | 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完成家庭作业 | 中 | | D | 高 | 小组合作,进行项目学习 | 高 |15、在计算机领域中,下列哪个术语是最小的存储容量单位,用于衡量数据存储量或传输量?A. 处理器B. 比特(bit)C. 字节(byte)D. 文件系统二、解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第一题题目简述:请分析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有效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日常生活实际,设计一堂关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教学内容,并阐述你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属于必修模块的是哪一项?A. 计算机网络技术B. 数据库访问与管理C. 信息安全技术D. 网页设计与制作2、教学设计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核心元素是指哪一项?A. 教学目标B. 教学内容C. 教学策略D. 教学评价3、下列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教学资源应完全依赖教师自行开发B. 教学资源应全部采用市场上的商业产品C. 教学资源应选择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且易于学生获取的资源D. 教学资源应以教师为中心,忽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4、在一堂关于网络安全的课程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案例分析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以下教学环节设计最不合理的是()A. 教师首先讲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B.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总结案例中的网络安全问题C.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结果,指出分析中的不足D. 教师直接给出案例分析的答案,让学生记背5、关于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技术,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电路交换在传输数据前需要建立一条专用通道B. 报文交换可以提供无延迟的数据传输服务C. 分组交换在网络拥塞时不会丢失数据包D. 数据报服务保证了数据包按顺序到达目的地6、在数据库系统中,为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安全性,通常会采用哪种机制来管理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A. 数据加密B. 触发器C. 视图D. 访问控制列表(ACL)7、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A. 探究式学习B. 传授式教学C. 讲授式教学D. 演示式教学8、在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中,以下哪个原则最能体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视?A. 实用性原则B. 科学性原则C. 个性化原则D. 技术性原则9、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下列哪一个目标不属于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范畴?A、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B、能够撰写简单的程序代码C、能够识别并解决计算机基本硬件问题D、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10、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微课设计的核心要素包括哪些?A、完整的教学流程、多媒体应用、板书B、短小精悍的视频、互动设计、自学引导C、课件制作技术、教学方法、教材编排D、讨论环节、案例分析、知识点总结11、以下关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 信息技术的培训方式主要是理论教学B. 信息技术涉及的技术领域广泛C. 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技术人才D.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更新速度较慢12、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下哪项不是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体现?A. 掌握信息技术基本原理和应用B. 能够运用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设计C. 拥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D. 能够在考试前对学生进行模拟考试13、关于数据库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 数据库是一种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技术,它通过结构化的方式组织数据。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题干: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编程实现一个简单的游戏,这种教学方式属于以下哪一类?A、讲授法B、演示法C、任务驱动法D、讨论法2、题干: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中,以下哪个阶段不属于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A、分析教学目标B、选择教学策略C、制作教学资源D、评估教学效果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A. 传授式教学B. 探究式教学C. 讲授式教学D. 训练式教学4、以下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说法,正确的是:A.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应仅限于技能的培养B.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应只关注理论知识的掌握C.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D.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应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5、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A. 讲授法B. 演示法C. 案例分析法D. 项目式学习6、以下关于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包括数字教材、教学软件、网络资源等B.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应该符合课程标准,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特点C.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D.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应该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讲解和示范7、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责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位于OSI七层模型中的哪一层?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传输层8、以下哪个不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主要功能?A. 数据定义B. 数据操纵C. 数据控制D. 数据挖掘9、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任务驱动法D. 讨论法 10、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处理“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教学内容更新快”的问题?A. 不断增加课时,确保教学内容跟上时代步伐B. 通过网络资源,随时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C. 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适当减少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操作D. 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1、在计算机网络中,用来衡量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指标是:A. 误码率B. 波特率C. 吞吐量D. 带宽1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封装主要是指:A. 将对象的状态信息隐藏在对象内部B. 对象的状态对外部来说是可见的C. 对象的方法对外部来说是可见的D. 对象的状态和方法都对外部来说是不可见的13、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A. 传授式教学B. 探究式教学C. 传授式与探究式相结合D. 体验式教学14、以下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说法,正确的是:A.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基本操作能力B.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C.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创新能力D.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伦理道德15、在计算机网络中,TCP/IP协议栈的传输层主要负责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文件或文件夹的删除(不放入回收站)操作可以通过()实现。
A. 选中后按Del键B. 选中后按Shift+Del键C. 选中后按Ctrl+Del键D. 选中后拖入回收站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Windows操作系统中文件或文件夹的删除操作。
选项A,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如果直接按Del键删除文件或文件夹,它们通常会被移动到回收站中,而不是直接被永久删除,故该选项错误。
选项B,选中文件或文件夹后,按下Shift+Del键可以绕过回收站,直接将它们从计算机中永久删除,符合题意,故该选项正确。
选项C,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没有直接通过Ctrl+Del键来实现删除文件或文件夹到回收站或永久删除的默认快捷键组合,故该选项错误。
选项D,将文件或文件夹拖入回收站实际上是将它们移动到回收站中,而不是永久删除,故该选项错误。
2、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关于“剪贴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剪贴板是Windows系统在内存中开辟的一个临时存储区B. 剪贴板中只能存放文字信息,不能存放图像信息C. 关机后,剪贴板中的内容将自动消失D. 可以通过“剪切”或“复制”操作把选取的信息送到剪贴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剪贴板的功能。
选项A,剪贴板是Windows系统在内存中开辟的一个临时存储区,用于存储被剪切或复制的文本、图像等数据,以便进行粘贴操作,这是剪贴板的基本定义,故该选项正确。
选项B,剪贴板不仅可以存放文字信息,还可以存放图像信息、文件路径等多种类型的数据,故该选项错误。
选项C,由于剪贴板是在内存中开辟的临时存储区,当计算机关机后,内存中的数据会丢失,因此剪贴板中的内容也会自动消失,故该选项正确。
选项D,用户可以通过“剪切”或“复制”操作将选取的信息送到剪贴板中,以便后续进行粘贴操作,这是剪贴板的基本使用方法,故该选项正确。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最适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 讲授法B. 任务驱动法C. 合作学习法D. 演示法答案:B解析: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
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关于算法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算法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唯一方法B. 算法可以无限期地执行下去,没有结束C. 算法必须在有限步骤内完成D. 算法只能用自然语言来描述答案:C解析: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算法代表着用系统的方法描述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
算法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有穷性(算法必须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确切性(算法的每一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定义)、输入项(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画运算对象的初始情况,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出了初始条件)、输出项(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
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毫无意义的)、可行性(算法中执行的任何计算步骤都是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可执行的操作步,即每个计算步都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也称之为有效性))。
因此,选项C“算法必须在有限步骤内完成”是正确的。
3、下列哪种工具最适合用于制作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课件?()A. PhotoshopB. PowerPointC. FlashD. Audition答案:B解析: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制作教学课件时,需要考虑课件的易用性、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与学生的互动。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最常采用的教学策略是:A. 讲授法,直接传授知识点B. 演示法,展示操作步骤C. 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D. 讨论法,围绕主题进行讨论答案:C解析:任务驱动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因为学生需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尝试和解决问题。
相比之下,讲授法和演示法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展示,而讨论法则更侧重于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但它们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可能不如任务驱动法直接和有效。
2、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关于“计算机病毒”的教学,以下哪个选项最适合作为教学目标?A. 学生能够背诵计算机病毒的定义B. 学生能够识别并列举出常见的计算机病毒类型C. 学生能够掌握编写计算机病毒的技术D. 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并学会基本的防范措施答案:D解析: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关于“计算机病毒”的教学,其目标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选项A“学生能够背诵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虽然涉及了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但仅停留在记忆层面,不够深入。
选项B“学生能够识别并列举出常见的计算机病毒类型”虽然扩展了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但同样没有触及到防范和应对的层面。
选项C“学生能够掌握编写计算机病毒的技术”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涉及到违法和不道德的行为。
而选项D“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并学会基本的防范措施”则直接指向了信息安全教育的核心目标,即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并学会如何防范和应对。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A、资源共享B、数据通信C、分布式处理D、实时交互【答案】D、实时交互【解析】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资源共享、数据通信以及分布式处理等。
磐石市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知识”测试
《信息技术》试卷
姓名:考号:单位:
计分区:
一、填
空。
(10分,每空2分)
1.每个C语句必须以符号结束。
2.标识符只能由英文字母、和下划线三类符号构成,而且标识符的第一个字符必须是英文字母或下划线。
3. 两个不同实体集的实体间联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和三种联系。
4.一个数据库表只能有唯一索引。
5.如果你的计算机网络需要连接到Internet,则应该安装协议。
二、单项选择题。
(10分,每题2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入括号内)
1.将二进制数101101101111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
A. 5557
B. B6F
C. 7555
D. F6B
2. 关于传统的集合运算正确的是。
A.并、交、差
B.投影、选择、连接
C.连接、自然连接、查询
D.查询、更新、定义运算
3. 采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是。
A.层次模型
B.网状模型
C.关系模型
D.实体联系模型
4. 具有结构简单灵活、成本低、扩充性强、性能好以及可靠性高等特点,目前局域网广泛采用的网络结构是。
A.星型结构 B.总线型结构 C.环型结构 D.以上都不是
5. 局域网通常采用局域网专用的IP地址段来指定IP地址,以下IP地址不符合要求的是。
A.192.168.0.254
B.192.168.255.1
C.192.168.255.254
D.192.168.0.256
三、判断题。
(10分,每题2分,在对的括号内打“√”错的打“×”)
1.一个C语言程序总是从主程序开始执行。
( )
2.main函数在源程序中的位置必须在最开始。
()
3.数据库表可以建立多个主索引。
()
4.防火墙是设置在可信任网络和不可信任网络的外界之间的一道屏障,其目的是保护一个网络不受病毒的攻击。
()
5.网线、跳线或信息插座故障属于网络协议故障。
()
—1—
四、程序填空。
(10分,1-4每空2分;5-6每空1分)
1. 数据表rsda.dbf中有一字符型的“职称”字段,要求根据用户输入的职称,查找并显示rsda.dbf中具有该职称的记录,若没有给予提示。
CLEAR
SET TALK OFF
USE RSDA
ACCEPT “输入要查找人员的职称:” TO ZC
(1) FOR 职称=ZC
IF FOUND()
DO WHILE (2)
DISP
(3)
ENDDO
ELSE
?“未找到符合条件的记录!”
(4)
USE
SET TALK ON
RETURN
2. 输入4个整数,要求按由小到大的次序输出。
main()
{
int t,a,b,c,d;
printf("请输入四个数:");
(5) ("%d,%d,%d,%d",&a,&b,&c,&d);
printf("\n\n a=%d,b=%d,c=%d,d=%d\n",a,b,c,d);
if(a>b)
{t=a;a=b;b=t;}
if(a>c)
{t=a;a=c;c=t;}
if(b>c)
{t=b;b=b;b=t;}
if(b>d)
{t=b;b=d;d=t;}
if(c>d)
{t=c;c=d;d=t;}
printf("\n排序后的结果如下:\n");
printf(" %d %d %d %d \n",a,b,(6) ,d);
}
—2—
五、分析下列程序,写出运行结果。
(10分,1题3分,2题7分)
1. 有以下程序: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void)
{ int a=32768;int b;
b=a;
printf("b=%d\n" , b);
}
程序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2. CLEAR
FOR K=1 TO 5
S=0
FOR J= 1 TO K
S=S+J
ENDFOR
ENDFOR
?S
RETURN
以上程序运行的结果为:。
六、简答题。
(15分,1题6分,2题9分)
1. 计算机网络主要的拓扑结构有哪些?
2.总线型结构网络其特点是?
—3—
七、编程题。
(5分,1题3分,2题2分)
1.写出用递归法求n!的程序。
2.分别取正整数i=20;j=20,编写程序同时输出i++与++j的运算结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