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活血化瘀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2
通心络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及用量介绍通心络是一种中药药物,它在中医药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通心络主要是由苍术、赤芍、桃仁、远志等多种草药组成的复方制剂。
这个药物有多种功能和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通心络的作用、功能、主治及用量。
作用与功能通心络药物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具体如下:1.活血化瘀:通心络可以促进心血管系统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流动性,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2.舒缓心脉:通心络可以舒缓心脉,减少心脏负担,提高心脏功能,有助于改善心脏疾病的症状。
3.抗血栓:通心络可以抑制血栓形成,减少血管阻塞,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镇静安神:通心络中的某些成分具有镇静安神的效果,可以帮助改善失眠、焦虑等症状。
主治通心络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以下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1.心绞痛:通心络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2.心肌梗塞:通心络可以抗血栓,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
3.心律失常:通心络可以舒缓心脉,有助于治疗心律失常。
4.冠心病:通心络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减少心脏负担。
5.高血压:通心络可以活血化瘀,降低血压。
用量通心络的用量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般情况下,成人的常用剂量为每次口服4片,一天3次。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剂量需要根据年龄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建议在饭后服用,用温水吞服。
通心络是一种处方药物,使用前需要经过医生的诊断和开方。
请不要擅自改变剂量或停用药物,以免影响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在使用通心络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儿童用药:对于儿童,使用通心络需要根据年龄和具体病情来决定使用剂量。
2.孕妇哺乳期妇女用药:通心络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过敏反应:使用通心络时,如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请立即停用药物并就医。
4.其他药物互相作用:通心络与其他药物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请在使用通心络之前告知医生您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川芎与丹参的功效与作用区别川芎和丹参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两种草药,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和血液循环问题。
这两种草药虽然功效相似,但在具体的应用和作用方面还存在一些区别。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川芎是一种多年生药用植物,主要生长于我国的川西地区。
它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血液活血、舒筋痛、祛风湿的草药之一。
川芎具有以下功效与作用:1.活血化瘀:川芎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通透性,从而改善血液循环问题,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中风等病症。
2.舒筋活络:川芎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尤其适用于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3.祛风散寒:川芎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感冒、风湿性疼痛等症状。
丹参的功效与作用丹参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东北等地区。
它是一种常用的血管扩张剂和抗凝剂,具有以下功效与作用:1.活血化瘀:丹参能够增加血液流动性,改善微循环,从而解决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头晕、心慌、手脚冰凉等问题。
2.抗血栓形成:丹参中的有效成分能够阻止血小板凝聚,减少血栓的形成,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中风等病症。
3.抗炎抗氧化:丹参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川芎与丹参的作用区别虽然川芎和丹参在活血化瘀方面有相近的功效,但在具体的应用和作用方面还是存在一些区别:1.适应症不同:川芎多用于治疗风湿病、关节炎等疾病,而丹参主要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中风等病症。
2.作用机制不同:川芎主要通过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方式来发挥作用,而丹参主要通过扩张血管、抗凝血形成来起效。
3.用法用量不同:川芎一般以煎服为主,也可外用治疗,丹参则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
综上所述,川芎和丹参在中医药中都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和血液循环问题的治疗中,虽然它们具有一些相似的功效,但在具体应用和作用机制上存在一些区别。
因此,在使用这两种草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等密切相关。
例如,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中医药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首先,中药方剂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比如,经典方剂丹参饮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现代研究发现,丹参饮中的丹参、檀香、砂仁等成分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
再如,炙甘草汤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其具有益气滋阴、补血复脉的功效。
方中炙甘草、人参、大枣等可以益气健脾,生地、麦冬、阿胶等滋阴养血,桂枝、生姜温通心阳,诸药合用,共奏养心复脉之功。
除了中药方剂,中医的针灸疗法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也有一定的效果。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例如,针刺内关穴可以调节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降低心率,改善心肌缺血。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减轻西药的副作用。
长期服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西药,如降压药、降脂药等,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害等。
而配合使用中药,可以减轻这些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中医药还注重对患者的整体调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存在心理压力大、睡眠质量差等问题。
中医通过情志疗法、中药调理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改善睡眠,从而促进病情的恢复。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案例不胜枚举。
有一位患有冠心病多年的患者,经常感到胸闷、胸痛,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经过中医的辨证论治,给予活血化瘀、通阳散结的中药方剂,并配合针灸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检查也有了明显改善。
中草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传统中草药一直以来都被不少人视为治疗各种病症的有效方法,其中就包括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指发生于心脏及血管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这些疾病可能会最终导致心脏衰竭,甚至死亡。
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均具有负面副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寻求中草药来对付这些疾病。
多种中草药拥有逆转心血管病变的功能。
比如说,常用的中药“丹参”、降血脂活血化瘀的效果多年来以来就被广泛认可。
丹参是温中行气,活血化瘀的中药,主要成分包括丹酚酸和丹参素等。
其功效在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可以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微循环血流等。
另外,丹参也能降低心肌梗塞损伤和心肌缺血灶区间慢性纤维化,对各种心肌病变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除了丹参之外,传统中草药中的黄芪也被广泛利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黄芪主要的功效在于,可以调理人体内环境,增强免疫力以及抗衰老。
此外,黄芪还可以促进各种细胞的生长,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从而减轻体内的疲劳感,防止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疲惫感加重。
还有一种中草药,就是人们很熟悉的当归。
这种草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也很有效,因为当归富含钾、钙、硒等矿物质,具有养血活血的功效,可以减少血小板的聚集,使血液畅通无阻,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不过,由于许多人并不相信中药的治疗效果,一些中草药的治疗效果往往会被一些人怀疑。
此外,很多人使用中草药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过敏症状,或者中毒等不同的问题。
因此,使用中药需要遵循一些具体的指导原则。
首先,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其次,在使用草药的时候,要确保所用药物的来源和质量,不要随便购买未知品牌的药品。
最后,中草药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不能期望过快地看到结果。
总的来说,中草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是有效果的。
但人们必须充分意识到,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差异很大,治疗效果也可能不尽相同。
因此,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且在药物的选择和应用过程中,采用严谨的科学方法,才能够更好地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血府逐瘀汤是一种中医药方,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功效。
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血府逐瘀汤能够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心血管功能。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
一、血府逐瘀汤的组成和作用血府逐瘀汤是由桃仁、赤芍、川芎、当归、丹参、甘草等数味中草药组成的,这些草药具有活血化瘀、活血通络、调节血液循环等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心血管系统出现瘀滞,导致血流不畅,从而引发心绞痛的症状。
血府逐瘀汤的作用就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心血管的环境,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1. 缓解心绞痛症状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缓解心绞痛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对于缓解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减轻患者的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提高心血管功能血府逐瘀汤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缓解症状,还能够提高心血管功能。
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清除瘀血,血府逐瘀汤能够减轻心脏负担,提高心脏功能,降低患者的心脏病发作风险。
3. 改善心脏供血不足血府逐瘀汤能够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
心绞痛是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而血府逐瘀汤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心肌的血氧供应,从根本上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三、临床研究1. XXX医院对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了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心肌供血情况得到改善,心功能提高。
2. 一项对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对照研究显示,治疗组在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功能得到了改善,而对照组在这些指标上没有显著改善。
1. 血府逐瘀汤的剂型可以是汤剂或者颗粒剂,由中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配。
2. 患者在服用血府逐瘀汤的过程中,需要遵照医嘱,严格按照剂量和服用方法进行使用,切忌过量或者未经医生指导随意更改剂量。
治疗冠心病的九种中药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在治疗冠心病时,中药可以提供一种综合的治疗方式,辅助传统疗法,缓解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九种常用的中药,它们在治疗冠心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 丹参丹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抗凝血、扩张冠状动脉和抗氧化等作用。
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促进血液流动,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减少心肌缺血。
研究表明,丹参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并可以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功能。
2. 三七三七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抗氧化和抗纤溶等作用。
三七中的成分可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减少心肌缺血,同时还可以促进心肌再生和修复。
研究发现,三七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3.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炎和抗氧化等作用。
黄芪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和缺氧,增加心肌的耐受力,减轻心肌损伤。
研究表明,黄芪可以减少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改善心功能。
4.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和抗衰老等作用。
当归中的成分可以促进心肌血液循环,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缺血。
研究发现,当归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并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
5. 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抗病毒、抗菌和抗氧化等作用。
金银花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减少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动,减少心肌缺血。
研究表明,金银花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冠心病的进展。
6. 蒲公英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利尿、解毒和抗氧化等作用。
蒲公英中的成分可以促进心肌代谢,增加心肌细胞的供氧量,减少心肌缺血。
研究发现,蒲公英可以明显改善心肌纤维化,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心脏损害。
7. 大黄大黄是一种常用的泻药,具有清热泻火、通便和抗菌等作用。
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报告引言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的各种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传统中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已经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其疗效。
一、中药的概述中药作为中国独有的药物体系,历经数千年的实践和积累,秉承着中医理论的传统。
中药通常由多种天然植物、动物或矿物组成,内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常采用煎汤、蒸馏或炮制等方式制成剂型。
中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具有滋补阳气、活血化瘀、降血压等多种作用。
二、中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冠心病是一种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理基础的心血管疾病。
中药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丹参和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缓解心绞痛症状。
此外,鳖甲、桃仁、红花等药物也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其能够改善心肌供血不足,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三、中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常见疾病。
中药在高血压治疗中有独特优势。
例如,天麻、钩藤、黄连等药物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够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减轻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阻力。
此外,人参、五味子等中药还可改善心肌供氧,减少高血压对心脏的不良影响。
四、中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心力衰竭是一种以心脏泵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中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诸如人参、黄芪、丹参等中药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体液代谢,改善心功能。
此外,天麻、白芍等中药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减轻心力衰竭患者的痛苦。
结论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对中药在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并且为进一步优化中药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致谢感谢各位研究参与者的辛勤工作和付出。
参考文献:[此处省略参考文献内容]。
中药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
而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中药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和机制两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一、中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中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药可以通过降血压的作用来治疗高血压。
一些中药如降龙汤、平心散都具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可以减轻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其次,中药还可以改善心脏功能,提高心肌收缩力。
比如,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不足的情况。
此外,中药还可以降低血脂、抗凝、抗血小板凝聚,从而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管阻塞。
二、中药对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研究中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机制有很多方面。
首先,中药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来改善心血管功能,减轻疾病症状。
例如,某些中药可以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从而降低心率和血压。
其次,中药还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等作用来改善心血管疾病。
许多中药都富含抗氧化剂和抗炎成分,可以降低心血管系统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保护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
此外,中药还可以通过调节血液凝血系统和调节血脂代谢来改善心血管疾病。
许多中药都含有可抑制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的成分,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三、典型中药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和机制研究1. 丹参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丹参中的活性成分丹酚酸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在治疗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方面疗效显著。
丹参可以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聚等作用改善心血管功能,减轻病情。
2. 三七三七是一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也有一定的研究。
三七中所含的三七皂苷具有抗凝和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此外,三七还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和脑组织的供血量,提高心脏和脑功能。
学术探讨·204·不同活血化瘀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张贵平湖北省丹江口市中医院 湖北 十堰 442700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现代流行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日趋升高,仅在我国每年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因此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刻不容缓。
血瘀证是临床十分常见的证候之一,广泛存在于心血管疾病中。
瘀血之轻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痊愈,如《素问•调经论篇》曰:“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因此活血化瘀以使气血通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恢复极为重要。
活血化瘀中药在临床上的主要作用为疏通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等。
传统医学和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现对活血化淤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应用及其药理作用概况综述如下:1.心血管疾病的病因病机心血管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系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疾病。
中医学认为,气和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中医认为,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统血;血能化气,血能藏气,血能载气。
气不得血,则气无所依附,气布以血为根;血不得气,则血不得流通,血行以气为帅。
气血冲和,分布均匀。
正如《读医随笔》云:“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
”气血失和是导致人体疾病的基本原因。
心血管病大多以气虚血瘀为病机。
《景岳全书》言:“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瘀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虚则无有不滞。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呈黏、聚倾向,微循环障碍,凝血功能亢进,纤溶活性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缩血管物质减少,细胞酶活性降低,免疫细胞功能低下[1]。
2.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传统医学认为,凡能“和血”、“活血”、“散血”、“行血”、“破血”、“逐瘀血”、“祛恶血”的药物,均属于活血化瘀药范围。
活血化瘀药物种类很多,约为150种。
现代中医在现代药理研究的基础上将活血化瘀药物分为3类[2]:和血类、活血类、理血类,药物共计34种,此分类法经全国活血化瘀学术会议讨论通过并获推广使用。
活血化瘀代表药物有当归、三七、赤芍、银杏叶、丹参、川芎、红花、水蛭、桃仁等。
现代工艺的发展为活血化瘀治疗提供了更方便有效的剂型,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中成药如丹红注射液、舒血宁、疏血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苦蝶子注射液等均为含有活血化瘀活性成分的药物,属活血化瘀药物范畴。
2.1当归 当归是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的干燥根,为著名常用中药,有补血活血、润肠调经之功效。
近年来发现其具有抗血栓及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改善血液循环作用及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发挥这些功效的关键是其有效成分藁苯内酯类及其异构物、香豆素类、黄酮类以及有机酸类等[3]。
2.2三七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
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野生或栽培。
其性甘、微苦,温。
主入肝、胃、大肠经,具有“化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能。
三七主要含有三七总皂苷、三七素、黄酮、挥发油、氨基酸、糖类及各种微量元素等,具有改善心肌缺血、降血脂、降血压、抗血栓、抗休克、抗纤维化活性、抗炎镇痛、镇静、降血糖、抗衰老增强免疫力和保肝利胆作用[4]。
2.3赤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 oraPall.或川赤芍PaeoniaveitchiiLynch的干燥根。
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效。
赤芍中已鉴定的化合物大都是单萜成分,这些成分有芍药甙、芍药内酯甙、氧化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芍药吉酮、芍药新甙等,。
芍药的多种药理作用已经明确,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及改善智力障碍的作用,尤其引人注意[5]。
2.4银杏叶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白果树、公孙树)GinkgobilobaL.的干燥叶。
具有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银杏叶含170多种药用成分,其中黄酮类活性物质35种,萜内酯类6种。
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
它能增加脑的血流量,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对脑缺血、缺氧损伤有保护作用。
黄酮类物质还具有降血脂、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使血液黏稠度降低,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6]。
2.5丹参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是我国常用传统中药,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
临床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患,是国内外现代化中药研究的热点品种之一。
临床研究也证实,丹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传统药理以扩血管,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为主。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尚具有抗肿瘤,抗菌消炎,抗雄性激素,抑制皮脂腺增生,抗肝硬化,抗纤维化,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等多种药理活性[7]。
2.6川芎中药川芎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胸胁疼痛,跌仆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等疾病。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其有效成分川芎嗪、阿魏酸等在清除氧自由基,扩血管,钙拮抗,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均有作用,并揭示了其在心血管,呼吸,免疫,泌尿及妇科等多系统,多器官,多种病症中的治疗机制[8]。
2.7红花本品为菊科植物红花的管状花。
红花是一味传统的活血祛瘀中药,具有活血通经、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消除自由基、抗炎等功能,《本草汇言》: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
其临床应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红花作为一种传统的活血化淤中药,药理作用十分广泛,且毒副作用小,其防治心脑血管系统等多种疾病的作用已经得到确认,并广泛应用于临床[9]。
2.8水蛭水蛭是环节动物水蛭科的蚂蟥和水蛭及柳叶蚂蟥等的全体。
别名蚂蟥。
味咸、苦、平,有小毒,归肝、膀胱经。
功效为破血,逐瘀,通经,消肿。
临床用于治疗血滞经闭、 瘕积聚,以及跌打损伤等瘀血阻滞之证。
《神农本草经》载有:“水蛭能逐恶血、淤血,破血瘕积聚”,《本经》曰“: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
早在19世纪80年代,国内外学者就开始研究水蛭提取物的有效成分,特别是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含有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水蛭素,具有抗凝、抗血栓、抗炎、抗肿瘤、抗纤维化、脑保护等多种药理药效作用[10]。
2.9 桃仁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persica(L).Bastsch或山桃Prunusdavidiana(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
桃仁具有破血行瘀、疏通血脉、润燥滑肠的功效,用于治经闭、 瘕痞块、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淤血肿痛、血燥便秘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桃仁的醇提取物有抗凝血作用和弱的溶血作用,其所含三油酸甘油酯具有抗凝血活性,凝血时间延长率为37%,其对改善血液流变性有一定作用;桃仁中的有效成分苦杏仁甙能增加正常鼠脑中能量代谢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同时也能增加脑缺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中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11]。
2.10丹红注射液本品是由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丹参、红花提取的复方制剂,丹参性微寒,若辅以红花,则可以其温性以助消散瘀血,温运血行,二者相辅,除邪而不伤正,共奏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管阻力、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等作用[12]。
2.11舒血宁注射液本品又名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为纯天然植物制剂,为中药保护品种,生物利用度高,为现有心脑血管药品中的一线用药。
舒血宁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为其治疗冠心病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舒血宁能有效的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改善冠状动脉血供。
2.12疏血通注射液本品为水蛭、地龙提取物注射液。
近年来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血瘀证,取得满意疗效。
疏血通注射液之水蛭、地龙,均有化瘀血、通经络作用。
据临床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后遗症之头痛、四肢痹痛、瘫痪以及年久风湿肢体关节痹痛或糖尿病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炎的痛、麻等顽疾,也有很好疗效,这与“久病多瘀”有关,均应活血通络,“通则不痛”。
叶天士曾言:“病久则邪正混处其间,本草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通逐邪”。
水蛭、蚯蚓正是起到上述作用。
2.13血栓通注射液本品系由三七的根提取物精制而成的灭菌水溶液,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
动物试验和临床结果表明:其具有扩张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冠脉,显著降低心脏后负荷,从而减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
具有抗血栓抗血凝作用,对机体内瘀血有直接溶解作用,在疏通被阻塞血管、改善血管渗透性等方面也有明显效果。
2.14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花系菊科植物短草飞蓬的干燥全草,其性味甘、温,具有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络止痛的作用,临床现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灯盏花素是从菊科植物灯盏花中提取的黄酮类有效成分,是灯盏花甲素和灯盏花乙素的混合物,以灯盏花乙素为主。
现代药物研究证明,灯盏花素具有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降血脂、促纤溶、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2.15苦蝶子注射液苦碟子为菊科植物抱茎苦荬菜的当年生干燥全草,味苦、辛,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排脓止痛之功效。
化学成分比较复杂,主要为腺嘌呤核苷、黄酮、生物碱、木脂素、氨基酸等各类型化合物。
苦碟子注射液是以苦碟子为原料提取精制而成的静脉注射液,主要成分是黄酮和腺苷类物质。
近年来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等作用。
3.药理作用凡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停留于体内,或血行不畅,壅遏于经脉之内,及瘀积于脏腑组织器官的,均称瘀血。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活血化瘀法是通过活血化瘀药发挥作用的,活血化瘀药其味多辛、苦,主归心、肝经,入血分,善于走散通行,而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其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作用于心血管系统。
3.1改善血液流变学在中医药研究中,血液流变学研究方法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手段,尤其是在中医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活血化瘀中药的研究是血液流变学应用的主要领域。
研究表明,很多活血化瘀中药均能对血瘀证的血液流变学产生有益的作用。
陈向荣等发现丹参注射液对血浆黏度与血脂有明显的控制和降低作用,药理实验证实丹参是一种毒副作用较小的中药,其对血液流变因素有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即增加表面电荷,从而降低其聚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对抗凝血,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栓形成;扩张冠状动脉,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