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学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6.51 KB
- 文档页数:4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建议用时:40分钟)1.(2020·广东六校联考)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目的是检测F1的基因型B.孟德尔设计正交和反交实验,增强实验的严谨性C.孟德尔两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都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D.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他的假说是否正确,A项错误;孟德尔两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项错误;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项错误。
]2.(2020·承德一中检测)孟德尔研究了7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发现任意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均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这7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互不干扰的B.豌豆至少有7对同源染色体C.7对相对性状中任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符合分离定律D.豌豆所有相对性状中任意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由于任意两对相对性状均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说明控制7对性状的基因互不干扰,A 正确;7对相对性状至少由7对等位基因控制,B正确;每一对相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C 正确;除上述7对性状以外,其他任意两对性状的遗传不一定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 3.如图表示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若图1、2、3中的同源染色体均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图中所示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依次是( )图1 图2 图3A.2、2、4 B.2、3、4C.2、4、4 D.4、4、4B[图1个体自交后代有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图2个体自交后代有3种基因型,3种表现型;图3个体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B正确。
]4.一雌蜂和一雄蜂交配产生F1,在F1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中,雄蜂基因型共有AB、Ab、aB、ab4种,雌蜂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 4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 A.aabb×AB B.AaBb×AbC.Aabb×aB D.AABB×abA[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Ⅱ)。
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其过程为:P 黄圆×绿皱↓黄圆F1↓⊗9黄圆∶3黄皱∶3绿圆∶1绿皱F2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1)配子的产生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①假说:F1由组合。
产生的配子②F1a.雄配子种类及比例:YR∶Yr∶yR∶yr=1∶1∶1∶1。
b.雌配子种类及比例:YR∶Yr∶yR∶yr=1∶1∶1∶1。
(2)配子的结合①假说: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②F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1(3)遗传图解3.设计测交方案及验证——演绎和推理 (1)方法:测交实验。
(2)遗传图解4.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1)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如图)(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真核细胞的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遵循。
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常规题型 1.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1)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的问题。
(2)分类剖析①配子类型问题a.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数是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b.举例:AaBbCCDd产生的配子种类数Aa Bb CC Dd↓↓↓↓2 × 2× 1× 2=8种②求配子间结合方式的规律: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杂交,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等于各亲本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③基因型问题a.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杂交所产生基因型种类数的乘积。
b.子代某一基因型的概率是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基因型概率的乘积。
c.举例:AaBBCc×aaBbcc杂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Aa×aa→1Aa∶1aa2种基因型BB×Bb→1BB∶1Bb 2种基因型Cc×cc→1Cc∶1cc 2种基因型子代中基因型种类:2×2×2=8种。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自由组合规律现象的解释1、某种昆虫长翅(R)对残翅(r)为显性,直翅(M)对弯翅(m)为显性,有刺刚毛(N)对无刺刚毛(n)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这种昆虫一只,其基因型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该昆虫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有8种C. 为验证自由组合定律,与该昆虫测交的个体基因型为rrmmnn或rrMMnnD. 该昆虫与相同基因型的昆虫交配,后代中与亲代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1/42、黑腹果蝇的复眼缩小和眼睛正常是—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A和隐性基因a控制,但是显性基因A的外显率为75%;即具有基因的个体只有75%是小眼睛,其余25%的个体眼睛正常。
现将一对果蝇杂交,F1小眼睛:正常眼睛=9:7,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亲本表现型都为小眼睛B. 只考虑控制眼睛大小的基因,F1正常眼睛个体都是纯合子C. 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小眼睛和正常眼睛的比例仍然是9:7D. 该比例说明眼睛大小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让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3。
如果让F1自交,则下列表现型比例中,F2代不可能出现的是()A. 10:6B. 13:3C. 9:7D. 15:14、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先分析多对相对性状,后分析一对相对性状B. 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C. 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D.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5、某哺乳动物棒状尾(A)对正常尾(a)为显性;黄色毛(Y)对白色毛(y)为显性,但是雌性个体无论毛色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白色毛。
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高一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会用假说解释自由组合定律;明确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3.情感目标: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揭示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信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教育。
【学习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学习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学习方法】1.借助于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
2.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素材,开展讨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自主学习】(15分钟)请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都是黄色圆粒,这说明黄色和圆粒是____________,绿色和皱粒是______________。
(2)孟德尔又让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但奇怪的是在F2中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孟德尔同样对F2中不同的性状进行了统计,结果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比例为________。
(4)孟德尔还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圆粒和皱粒比为________,黄色和绿色比为________,都遵循了分离定律。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假设豌豆的圆粒、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这样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第2讲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19·陕西西安中学高三期中)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样的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A)A.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B.F1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获得的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解析]亲本可以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还可以是纯种黄色皱粒豌豆与纯种绿色圆粒豌豆,A错误;F1黄色圆粒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均为1︰1︰1︰1,才能使子代出现9︰3︰3︰1,B正确;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即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C正确;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种子)与F2出现这样的比例有着直接的关系,D正确。
故选A。
2.(2020·湖北高三开学考试)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植物花的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就受4对等位基因控制,当个体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紫花,否则开白花.若这4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让基因型为AaBbEeGg植株自交,则子一代中(B)A.杂合子占1/16B.白花植株共有65种基因型C.紫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64D.基因型为AAbbeegg的白花植株占1/128[解析]4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4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自交,子代中杂合子=1-纯合子=1-(1/2)4=15/16,A错误;由于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紫花,紫花植株基因型种类数易于计算,故:白花植株基因型种类数=基因型总数-紫花植株基因型的种类数=34-24=65,B正确;在紫花植株中纯合子占比=(1/4)4÷(3/4)4=(1/3)4=1/81,C错误;基因型为AAbbeegg的白花植株占(1/4)4=1/256,D错误。
考点规范练15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基础达标1.下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AaBb AB、Ab、aB、ab受精卵子代:N种基因型、P种表现型(12∶3∶1)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②B.雌、雄配子在③过程随机结合C.M、N和P分别为16、9和4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2.(2016北京师大附中期中,33)已知玉米有色子粒对无色子粒是显性。
现将一有色子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 )A.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B.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D.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至少有三种3.(2016山西太原五中周练,14)利用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做杂交实验,其中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
现用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对其子代性状的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所用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B.子代中重组类型所占的比例为1/4C.子代中自交能产生性状分离的占3/4D.让子代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4.(2016上海浦东新区期末,29)已知控制某植物高度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的高度,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
纯合子AABB高50 cm,aabb高30 cm,下列基因型中高度为45 cm的是( )A.AABbB.AAbbC.aaBbD.AaBb5.(2016山东聊城一中期中,11)人类的肤色由A/a、B/b、E/e 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E/e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AABBEE为黑色,aabbee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如右上图所示,即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如基因型为AaBbEe、AABbee与aaBbEE等与含任何三个显性基因的肤色一样。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其过程为:P 黄圆×绿皱↓F 1 ________↓⊗F 2 ________∶3黄皱∶3绿圆∶________答案:黄圆 9黄圆 1绿皱◎想一想: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 2出现的表现型与亲本的关系是什么?提示:F 2中出现了四种表现型,其中有两种与亲本相同(黄圆、绿皱),称为亲本型;另外两种与亲本不同,为黄皱、绿圆,被称为重组类型或新类型。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提出假说,演绎推理1.理论解释(判断正误)。
(1)F 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
( )(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 )(3)F 2的基因型有9种,比例为4∶2∶2∶2∶2∶1∶1∶1∶1。
( )答案:1.(1)√ (2)√ (3)√2.遗传图解。
答案:2.YR yr YyRr Y_R_ Y_rr yyrr3.验证(测交的遗传图解)。
答案:3.yyrr 1∶1∶1∶1◎想一想:F2中纯合子共占多少?每一种类型的豌豆中纯合子分别占多少?提示:F2中纯合子YYRR、YYrr、yyRR、yyrr各占1/16,共占1/4,黄色圆粒中纯合子占1/9,黄色皱粒中纯合子占1/3,绿色圆粒中纯合子占1/3,绿色皱粒全为纯合子。
三、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时期、范围——得出结论1.实质: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基因自由组合。
(如图)2.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围:______生殖的生物,真核细胞的核内______上的基因。
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遵循。
答案:1.非同源 非等位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3.有性 染色体四、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实验方法启示。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①正确______;②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从______;③对实验结果进行______的分析;④运用______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这一科学方法。
课时规X练19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1.(2019某某某某调研)下列有关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豌豆的黄色与绿色、圆粒与皱粒)杂交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孟德尔对F1植株上收获的556粒种子进行统计,发现4种表现型的比接近9∶3∶3∶1B.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产生的YR卵细胞和YR精子的数量之比约为1∶1C.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黄色与绿色、圆粒与皱粒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故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2019某某某某期末)已知A/a、B/b和C/c三对等位基因位于豌豆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AaBbCc的豌豆植株甲与基因型为aabbcc的豌豆植株乙杂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
豌豆植株甲的三对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3.(2019某某某某期末)某一植物体内常染色体上具有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D和d),已知A、B、D三个基因分别对a、b、d完全显性,但不知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
某同学为了探究这三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做了以下实验:用显性纯合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同隐性纯合个体测交,结果及比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C.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4.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
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
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
两亲本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香味性状一旦出现即能稳定遗传B.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C.两亲本杂交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0D.两亲本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1/325.(2019某某某某期末)某种鼠中,黄鼠基因Y对灰鼠基因y为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且基因Y或T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分配的。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15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标要求] 阐明有性生殖中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核心素养] (教师用书独具)1.通过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阐述生命的延续性,建立起进化与适应的观点。
(生命观念)2.基于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归纳与概括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
(科学思维)3.通过对个体基因型的探究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实验分析,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的能力。
(科学探究)4.利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解决生产与生活中的遗传问题。
(社会责任)考点1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和自由组合定律一、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提出假说(1)提出假说①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②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③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且数量比为1∶1∶1∶1。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3)结果分析3.演绎推理,检验假说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实验结果与演绎结果相符,假说成立,得出自由组合定律。
二、自由组合定律1.细胞学基础2.实质、发生时间及适用范围(1)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时间:减数分裂Ⅰ后期。
(3)范围:①真核(填“真核”或“原核”)生物有性(填“无性”或“有性”)生殖的细胞核(填“细胞核”或“细胞质”)遗传。
②独立遗传的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
三、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和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材料:正确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2)对象:对性状分析是由一对到多对,遵循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3)结果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方法:运用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方法。
2.遗传规律再发现(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把“遗传因子”叫作基因。
高考生物【15】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及答案一、选择题1.孟德尔用豌豆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时不必考虑( )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B.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关系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解析:选D 孟德尔在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选择的两个亲本是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两对相对性状具有完全的显隐性关系,实验过程中,需要对母本去雄,并授以父本花粉。
实验过程中,进行了正交和反交,即既以显性亲本为父本、隐性亲本为母本,也以显性亲本为母本、隐性亲本为父本。
2.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三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自交形成的F2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A.4和9 B.4和27C.8和27 D.32和81解析:选C 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Cc,F1自交可分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有两种表现型,三种基因型;Bb×Bb→后代有两种表现型,三种基因型;Cc×Cc→后代有两种表现型,三种基因型。
所以F1自交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3×3×3=27种基因型。
3.孟德尔在对两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下列最能说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 )A.亲代2种配子结合产生的F1基因型为YyRrB.F1产生4种配子,其数量比为1∶1∶1∶1C.F1配子随机相遇自由结合而产生F2D.F2中出现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为9∶3∶3∶1解析:选B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基因是在形成配子过程中的特定规律,其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特定行为。
试题中常见常用的性状分离比属于“表象”,性状的分离及组合源于基因的分离及组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本质由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体现。
4.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
2.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班级姓名学号
【考纲要求】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II)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II)【基础知识回顾】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假说演绎法)
1.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依次是、。
(2)在F2中①亲本类型是。
②重组类型是。
③其中重组类型所占的比例是。
注:亲本类型指的是与亲本(P)表现型相同的个体而不是基因型相同。
2.提出假说,解释现象
(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控制。
(2)F1产生配子时(分裂),彼此分离(即Y与分离,R与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即Y 与,y与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种,即。
(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4)遗传图解
F2中黄色皱粒个体的基因型有,纯合的黄色皱粒个体所占比例为。
黄色皱粒个体中的纯合子占。
3.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请根据假说,推测测交结果。
验证:F1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测交,统计数据。
4.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测交结果与预期设想相符,证明了F1产生了种配子,F1产生配子时,
分离,自由组合,并进入不同配子中。
二、解读自由组合定律
1.发生时间:形成时。
2.遗传因子间的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的。
3.实质: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思维链接】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及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时期各是在什么时期?
【判断正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 三、遗传规律科学史
1.1866年:孟德尔遗传定律整理成论文发表
核心: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不同对的遗传因子。
2.19世纪80年代:减数分裂被发现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行为: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3.1903年:萨顿假说
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即基因在上。
4.1910年: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证明了基因在上。
【探究点一】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思考:
1.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
关基因位置,在右图中画出F1体细胞的基因。
2.若某雄性
..动物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未变异),其产生的配子种类为。
【归纳提升】
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期,彼此分离,自由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只适用于(填“真核”或“原核”)生物(填“细胞核”或“细胞质”)遗传。
3.性染色体的遗传(填“是”或“否”)也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探究点二】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性状,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定律,且互为独立事件。
【探究点三】遗传中的不规则分离比问题
F2的不规则性状分离比原因分析
【自我检测】
1.紫种皮、厚壳与红种皮、薄壳的花生杂交,F1全是紫种皮、厚壳花生。
F1自交,F2中杂合的紫种皮、薄壳花生有3966株。
由此可知,F2中纯合的红种皮、厚壳花生约为() A.1322株B.1983株C.3966株D.7932株
2.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②F2表现型的比例③F1测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④F1表现
型的比例⑤F2基因型的比例
A.②④ B.①③C.④⑤D.②⑤
3.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
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
4.下表是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自交得到的F2的过程,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表格中2代表的基因型出现2次
B.该结果表示受精时,F1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不成对的基因自由组合
C.F2中出现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6/16或10/16
D.表中Y、y、R、r基因一定不在细胞质中
5.下图表示4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 )
6.下列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理解和运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各种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孟德尔遗传定律成立的前提之一
C.孟德尔遗传定律不适用于伴性遗传
D.依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四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7.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
和B、b表示。
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
验(如图)。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
根据F
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定律。
(2)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2.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基础知识回顾】
一、1.黄圆黄皱绿圆9:3:3:1
(1) 黄色圆粒
(2) ①黄圆绿皱②黄皱绿圆③3/8
2.(1)R和r Y 和y
(2)减数每对遗传因子y r 可以自由组合R和r R和r 4 YR YryRyr (3)随机的
(4)YRyrYyRrY-R-
F2 : YYRR4/16YyRrY-rrYYrrYyrryyR-
YYrrYyrr 1/16 1/3
3.
4.4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二、1 配子2、互不干扰 3 彼此分离自由组合
思维链接: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判断:错
三、1 分离自由组合
2 分离自由组合
3 染色体
4 染色体
【探究点一】
思考:1、图略解析:考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A X B AY aX B aY
【归纳提升】1.第一次后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2. 真核细胞核
3. 是
【探究点二】
基因的分离
【自我检测】
1.B
2.B
3.D
4.B
5.A
6.B
7. (1)AABB和aab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