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的钞票
- 格式:docx
- 大小:18.99 KB
- 文档页数:12
2024年北师版四年级语文《散落的钞票》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的美好品质。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诚实、善良、勇敢等美好品质。
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主人公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钞票,引发学生思考:如果你在路上捡到一张钞票,你会怎么办?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教师选取重点句子,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3.分析课文内容教师提问:课文中的主人公小明在捡到钞票后,是怎么做的?4.分析人物性格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体现了小明的美好品质?5.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7.作业布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诚信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2.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的互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氛围。
3.在作业布置环节,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让作文更有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在朗读课文时,注意指导学生把握语气、节奏,通过声音传达出小明的内心情感变化。
2.对于生字词的学习,不仅要会读会写,还要结合句子理解其语境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深入理解主人公小明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如小明在寻找失主时的坚持与担忧。
2.培养学生将课文中的道德观念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诚信和善良。
教学过程补充:2.朗读课文教师引导:“请大家用自然的语气朗读课文,注意体会小明捡到钞票时的心情。
散落的钞票教学目标:(一)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在车站发生的故事。
(三)感受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刻画性格的语句(四)感受路上行人真诚相助、拾金不昧的美好品德教学重点:感受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刻画性格的语句教学难点:感受路上行人真诚相助的好品德。
教学方法:朗读法教学媒体:自制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赶快一起来唱一唱吧!播放乐曲《一分钱》。
(鼓励表扬同学们的歌声美妙动听。
)2.师导语激趣:这首歌同学们都很熟,但现在要是有一分钱在地上,可能已经没有人去捡了,那么要是许多一百元的钞票呢,又会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和金钱有关的课文。
(二)商定目标1、出示课题《散落的钞票》,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课题。
2、.师引导学生注意简单的五个字里就有两个多音字,找到后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出示“散”和“落”,让学生一起来给他们注上音,并组上词来读一读。
自己也来读一读。
3、.学生思考那在这篇课文当中究竟应该念哪个音,自己小声的试着读一读,就是应该读散落的钞票,自己再读一遍。
4、.学生根据题目问一问有什么问题。
(1)谁的钞票散落了(2)钞票为什么会散落了(3)钞票散落后发生了什么事(4)事情的结果是什么样的?教师相机表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会提问题的孩子就是最会学习的孩子,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去文章里找答案。
7.老师播放课文录音,大家听清要求,边听边拿出笔来标注生字词语,把找到的问题的答案标注出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8.学生自由汇报:这篇课文的体裁很明显是记叙文,记叙文最重要的就是抓住事情的六要素。
时间起因地点经过人物结果9.请学生自己也去读读课文,找找这件事情的六要素分别是什么。
抓住了六要素就是抓住了文章的线索。
10.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019年精选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0 金钱散落的钞票北师大版习题精选六十四第1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追逐—______ 遗憾—______困难—______ 迅速—______手疾眼快—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钞票______的心情______的天气______地拒绝______地捡起______地叫嚷【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形容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______②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______③形容非常喜欢的样子。
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语言表达】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那个丢钱的人怎能不感激呢?【答案】:【解析】:第8题【语言表达】把下面的句子改为“被”字句。
人们纷纷把钱交到她手中。
【答案】:【解析】:第9题【现代文阅读】阅读理解。
比钱更珍贵老张拖着衰弱的身躯,独自去医院看病。
车站上,蜂拥的人群将他裹进了公共汽车,容不得站稳脚跟,后上车的人们又似潮水般涌来。
老张抵挡不住人流的冲撞,被挤倒在一个坐着的宽肩膀的小伙子身上。
“喂,您站直点儿好不好?”小伙子冲他嚷了一嗓子,当看清他是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时,小伙子脸红了,赶紧站起来让座。
老人一边坐下,一边连声道谢。
小伙子好像从来没有这么回事,早和别人聊起天来了。
“喂,这月你迟到几次了?”一个围着粉色拉毛围巾的姑娘问。
“两次了,唉,我出来得挺早,可这汽车没准点儿呀。
”宽肩膀的小伙子沮丧地回答。
“再迟到一次,奖金可就吹了。
”“今儿个我提前半个钟头就出来了。
”唉,又是奖金,又是钱。
生活中,难道就没有比钱更珍贵的?老张眯缝着眼,细听着年轻人的聊天,又想起那桩惹人不痛快的事。
今天早晨,他感到胸口堵得慌,想让儿子陪他去医院看病。
谁知儿媳妇绷着脸开了腔:“要请事假呀,那奖金可就没了。
2023-12-06CATALOGUE 目录•引言•故事的开端•钞票的追踪与调查•真相的揭示与冲击•结论与反思引言01故事背景现代,一个普通的周末地点一座小城市的公共广场主人公小张,一个年轻的上班族配角小李,小张的朋友人物介绍故事的开端020102主人公的发现钞票数量众多,看起来很诱人,主人公心生贪念主人公在散步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堆散落的钞票散落的钞票数量与位置钞票数量大约在几千到几万之间,面额大小不一钞票散落在公园的角落里,被树叶覆盖,不容易被发现钞票的追踪与调查03在《散落的钞票》中,主人公在公园偶然发现一张钞票,这张钞票显然已经用过一段时间了,上面没有编码,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追踪。
主人公对这张钞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开始调查这张钞票的来源和它背后的故事。
调查的开始好奇心驱使钞票的发现主人公开始走访公园周围的居民,询问他们是否曾经见过这张钞票。
虽然一开始没有得到太多有用的信息,但随着调查的深入,逐渐有人回忆起曾经见过类似的钱。
询问周围居民在钞票上发现了一个模糊的银行标记,主人公决定去银行查询这笔钱的来源。
经过多次交涉,银行同意帮助调查,但结果却表明这笔钱没有记录。
调查银行记录线索的发现与追踪调查的困境与突破陷入困境随着调查的深入,主人公发现这个案件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不仅钞票的来源无法确定,而且似乎还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阻挠调查的进行。
意外的突破在几乎绝望的时候,主人公突然想起了一个关键的线索。
他回忆起在钞票上发现了一个模糊的日期,这个日期可能与钞票的来源有关。
他决定回到钞票发现的地方继续寻找线索。
真相的揭示与冲击04经过调查和追踪,主人公逐渐揭示了这些钞票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
真相的揭示让主人公意识到自己卷入了一个不简单的案件中,也让他对周围的人产生了疑虑。
主人公无意中发现了一包散落的钞票,而这个发现引出了一个隐藏在背后的真相。
真相的揭示对主人公的影响主人公因为揭示了真相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件小事初一语文作文600字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件小事初一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件小事初一作文1我小时候,很少受到别人帮助。
那只是一件小事,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我在楼下玩耍时,一不小心,没看见前面是往下走的台阶。
用走平路的感觉去走往下的台阶,一下子就跌倒在下面。
我失声痛哭,想起来,却因为玩得体力支透而站不起来。
我也不能等妈妈来扶我,妈妈在做菜,哪有时间扶我?我只能躺在地上,任由小昆虫爬过我的身体。
边哭边想:“等我体力恢复了,一定要踩扁你们这些可恶的虫子!”突然,一只温暖的小手扶起了我。
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那时,我的体力还是不够站起来,他这一扶我,我就瞬间感到全身有了力量!当时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哪里来的力量。
后来才明白,那时爱的力量啊!那个孩子比我大,大概十岁左右,。
他问我:“你怎么趴地上不起来?为什么一直哭?”我应声答道:“我摔倒了,但起不来……”他吃惊道:“你为什么起不来呢?你的力气也太小了吧!”“诶,”我无奈道,“我没有力气了啊!”那个小男孩笑了笑,对我说:“也不早了,你赶快回家吃饭吧,估计你的妈妈已经开始担心你了。
毕竟你这么晚了还没回家。
”我一看,妈妈果然下楼来找我了。
我当时只有五岁,只是义无反顾地认为“陌生人的帮助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糖果不能吃。
”但我从那次起,也知道了陌生人也不是全是坏的。
现在想想,却是是一件挺感动的事情。
我没有义务要求他扶我起来,也没有说过他。
但他看见我在趴着,就扶了我起来,没人要求他这么干。
一件小事初一作文2也许,很多人认为:水很容易获得,一伸手就能拿得到。
可自从那次难忘的作文课后,我明白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的简单!“上课!今天这节课你们的任务是:去周边的饭店和商店——感召一瓶矿泉水。
前提条件是不可以拿钱来买,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小学四年级语文《散落的钞票》教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会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不撒谎。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教育意义。
(2)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钞票,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4.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齐读。
(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分析课文(1)教师提问:小明为什么要把捡到的钞票归还给失主?(3)教师提问:你们认为小明做得对吗?为什么?6.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2)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7.课堂小结8.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诚信的短文,题目自拟。
(3)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散落的钞票》一文,使学生明白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散落的钞票教案阅读理解散落的钞票是一种很特殊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散落的钞票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财富的流动,更是人们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反映。
散落的钞票教案阅读理解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散落的钞票教案阅读理解的相关内容。
散落的钞票是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偶然产生的一种灵巧、微小、意义深远的经济现象。
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散落的钞票这样的现象。
散落的钞票可能是从别人口袋中掉出来,也可能是从ATM机器中发生故障时忘记取走的钞票。
另外,有时候我们也会在地上捡到一些散落的钞票,这些钞票都是偶然出现的。
在传统文化中,关于散落的钞票也曾有过许多文化传说,例如“掉香烟掉零钱都是招财神来报到”,“掉香烛掉红包都是神仙来报到”等。
这些文化传说体现了人们对散落的钞票的情感和意义,也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钞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金融财富的表现形式,钞票的产生、流通和保存只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经济行为,但却折射出了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
散落的钞票,本身并没有任何价值,只有在人们的认知和观念中才可能获得一种财富的意义。
同时,散落的钞票也会反映出人们道德水平的高低,如果有人在发现散落的钞票时能够把它交给失主,那么这个人就是德才兼备的好公民,反之则可能是违法犯罪的坏分子。
在散落的钞票教案阅读理解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对散落的钞票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如果学生对散落的钞票没有清晰的认知和理解,那么他们就无法理解这种现象的社会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生动形象的形式对散落的钞票进行思考和解释,以此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
钞票教案阅读理解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学生观察教室和校园中是否有散落的钞票,并记录下来。
第二步,让学生小组交流,根据观察结果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谈一谈大家对散落的钞票的认知和理解。
第三步,让学生阅读有关散落的钞票的文本,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进一步加深对散落的钞票的认知和理解。
《散落的钞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散落的钞票》是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金钱”主题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这是一篇根据真实事件编写的记叙文,叙述了地铁站立明为代表的众人捡拾散落的钞票,物归原主的故事,赞美了人们拾金不昧真诚互助的品质,歌颂了在金钱的诱惑面前人们重义轻利的道德风尚,和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是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很好的一课。
【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在车站发生的故事。
3、感受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刻画性格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1、感受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刻画性格的语句。
2、感受路上行人真诚相助的好品德。
【教具准备】1、搜索乐曲:《一分钱》《爱的奉献》2、重点语句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乐曲《一分钱》……2、导语激趣:这首歌同学们都很熟,同学们你们捡到过钱吗?能告诉老师你都是怎么做的吗?假如你捡到百元大钞会不会动心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散落的钞票》一文。
3、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由学生熟悉的歌曲和新颖的小调查环节导入课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一谈,这样很自然就导入了课文。
导入课题后我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目的在于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学会提问题,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阅读课文,自己在课文中找答案,从而把学习和思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二、预习检测:1、昨天晚上大家都预习了吗?通过预习谁来说说立明和“我”没吃麦当劳,也没买到《丁丁历险记》,为什么“特别高兴”?请把你的预习成果汇报给大家。
2、学生回答。
(指名说)生1、因为他们做了一件好事。
生2、因为他们做了一件助人为乐的事。
生3、因为他们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
生4、因为他们做了一件拾金不昧的事。
……3、师板书:拾金不昧助人为乐4、理解“拾金不昧”的意思。
“昧”是什么意思?(查字典)生说。
“昧”从字形上看是一个会意字,从日从未,表示太阳还没有出来。
表示光明被遮住了,在这里“昧”的意思就是:隐藏,隐瞒,昧心。
“拾金不昧”就是拾到钱财不藏来占为己有。
[设计意图:一方面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预习来检测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引出人物的品质并理解“拾金不昧”的意思]三、交流释疑。
那么课文那些人做到了拾金不昧?让我们到地铁站再次感受这拾金不昧的感人一幕。
(一)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去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2、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的美好品德和良好的社会风尚,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在车站发生的故事,并缩写这个故事。
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1)、默读课文4----6自然段,想一想那些人做到了拾金不昧,请把有关的句段用“~~~”划出来,并批注感受。
(2)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这是初读课文,让学生用默读的方式读书便于画句子。
读后的讨论交流是学生自己交流学习收获的好机会。
新课标指出,应充分引导学生以小组交流的形式来感悟课文,进行讨论式的学习和建设性地学习。
教师的提问能检查小组交流的学习效果,以“文中的那些人做到了拾金不昧”提问来引导学生发表读文后的个性化见解,从而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 (二)学生汇报交流1、生:文中的服务员做到了拾金不昧。
师: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生汇报句子:一位女服务员跑过来大声喊:“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服务员迎上前去,把一沓百元钞票交到他手里,说:“数数,看少没少?”(出示句子)生齐读。
师:你从文中服务员的做法中体会到这时一位怎样的服务员?生:体会到了这是一位敢于负责的服务员;是一位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的工作人员;还是一位敢于主持正义的服务员;是一位遇事能沉着冷静的服务员…….师总结:如今,难免有人见钱眼开,动了别的心思,但负有责任心、有耐心、有爱心的服务员在这样的情况下能站出来号召、组织大家捡钱、交钱,才是大家的心没有乱,把我们的体会送到句子中去。
师指导读:这是一位面对金钱,能坚决抵制诱惑的服务员(读一位女服务员跑过来大声喊:“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服务员迎上前去,把一沓百元钞票交到他手里,说:“数数,看少没少?”)。
这是一位负有责任心和爱心的女服务员(读一位女服务员跑过来大声喊:“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服务员迎上前去,把一沓百元钞票交到他手里,说:“数数,看少没少?”)。
这是一位沉着镇定的服务员(读一位女服务员跑过来大声喊:“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服务员迎上前去,把一沓百元钞票交到他手里,说:“数数,看少没少?”)。
这时一位急旅客所急,为旅客着想的服务员(读一位女服务员跑过来大声喊:“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服务员迎上前去,把一沓百元钞票交到他手里,说:“数数,看少没少?”)。
学生继续交流。
2、师:文中还有谁也做到了拾金不昧?生:文中的“我”和立明也做到了拾金不昧。
师问: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生汇报句子:我捡到一张,交给服务员。
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了服务员。
师:那么从“我”和立明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
师指导读:正是有了服务员的组织,“我”和立明的主动,有了他们的爱心,于是,站台乱了,可人心没乱。
你看(生指读:我捡到一张,交给服务员。
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了服务员。
)四百元钱呀,可以买多少套《丁丁历险记》,又可以吃多少次麦当劳?但是(我我捡到一张,交给服务员。
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了服务员。
)没有犹豫,甚至连想都没有想(我捡到一张,交给服务员。
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了服务员。
)这就是急人所急,想人所想(我捡到一张,交给服务员。
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了服务员。
)学生继续交流。
3、师:文中还有谁也做到了拾金不昧?生:文中的老人、孩子、青年、解放军战士、孩子也做到了拾金不昧。
师问: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生汇报句子:一时间,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人们纷纷把捡起的钱交到她手中。
师:那么从“我”和立明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
同学们,闭上你们的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站台上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师创设情境,学生体会当时的画面。
你看,对面走来了两位大学生,他们看见地上的钞票主动捡起来交给了服务员;一位驼着背的老人走过来,看见地上的钞票主动捡起来交给了服务员;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走过来,看见地上的钞票弯下腰捡起来交给了服务员;一个三岁的小孩跑过来,捡起地上的钞票也交给了服务员;一位正在打扫卫生的清洁工人也捡起地上的钞票也交给了服务员。
同学们睁开眼,你们看到他们不约而同、迫不及待地、连续不断地把钱纷纷送到服务员手中的场面了吗?你们感动吗?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样做?[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人们之间拾金不昧和助人为乐的品质,从而感化学生。
]师指导读: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幕,(读一时间,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人们纷纷把捡起的钱交到她手中。
)多么温馨的一幕,(女生读一时间,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人们纷纷把捡起的钱交到她手中。
)多么难忘的一幕呀(男生读一时间,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人们纷纷把捡起的钱交到她手中。
)同学们,这捡回的不仅仅是一张张钞票,更是一种品质(拾金不昧),是一种精神(拾金不昧)一种风气(拾金不昧)正是有了拾金不昧这种品质、精神、风气,所以当站台上乱起来时,人心没有乱。
(齐读第四自然段)4、师:文中还有谁也做到了拾金不昧?生:文中的那位壮汉在立明的帮助和教育下也做到了拾金不昧。
师问:立明是如何帮助他的?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生汇报句子:这可怎么办呢?如果指出来,这人会不会打我们?立明却好像没想这些,他走到那人面前说:“叔叔,您好!您脚底下好像还踩着钱呢!”师:此时,从“我”和立明的做法中,你又体会到了他们的什么品质?学生谈体会。
师:通过立明行为与“我”的对比,是我们看到了立明更高的思想境界,他不但能做到拾金不昧,而且能见义勇为、维护正义,表现了他的机智。
(师板书:正义勇敢智慧)把“我”的胆小、怕事,立明的机智、勇敢送到句子中去。
指名读,生评价。
再指名读。
分男女生读。
立明的机智、勇敢让那位壮汉,(读,在众目睽睽下,他挪开脚,把钱捡起来,交给走过来,交给走过来的服务员。
)释义“尴尬"“众目睽睽”“遗憾”。
正义、善良、宽容,使那位壮汉(读;在众目睽睽下,他挪开脚,把钱捡起来,交给走过来的服务员。
)5、隆、隆、隆隆-----对面的列车载着那位丢钱人进站了,结果怎么样?齐读第六段。
学生谈结果。
6、从地铁站出来,生接读最后一段。
7、这一段的环境描写在这里起什么作用?(渲染气氛的作用)8、带着高兴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9、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再来说说立明和“我”没买吃麦当劳,也没买到《丁丁历险记》,为什么特别高兴?10、生谈。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也体现了阅读课学习的层次感,由初读到精读到指导有感情地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体现了有层次地阅读,通过不同层次地读让学生由初步感知逐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读中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并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具体语境来理解一些词意,自己体会写得好的句子。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1、同学们,这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而这样真实的故事还有很多,谁来讲一讲我们身边拾金不昧的事例。
2、学完这篇课文,听完这些感人的事例,此刻,你的心中也一定有所感悟吧!(学生谈感悟)五、当堂检测:1、学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这个故事,然后写下来。
先概括出事情主线:掉钱——捡钱——护钱——归还。
2、缩写《散落的钞票》故事。
(150字左右)六、总结升华,齐唱歌曲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
时代在发展,千百年来老祖宗留下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是的,金钱固然很可贵,但是有很多东西比金钱更可贵,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心。
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都真诚地去帮助别人,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一个和谐的社会。
我们社会需要这种爱心的回归,需要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同学们让我们用正义、用勇敢、用智慧来呼唤道德的回归,呼唤爱心的永恒,人间处处有真情,只要心有一份爱,这世界便会充满阳光,希望同学们都能拥有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
[设计意图:结尾教师充满人情味的结束语正是对人文教学最好的诠释,齐唱歌曲《爱的奉献》,体现了艺术学科和语文学科整合的理念,并使这一课主题在歌声中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拾金不昧散落的钞票正义勇敢助人为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