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经济林造林地的整地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8篇第1篇示例: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保护成为了各国的重要议题。
而造林是一种有效的生态保护手段之一。
在进行造林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整地,整地工作对于后期的栽植和生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造林地整地的功能及其重要性入手,介绍整地的作用和方法。
1. 打破地表结壤:土地如果长期不耕作或者受到污染,会形成地表结壤,使土壤中的氧气和水分无法充分渗透到土壤深层,影响植物的生长。
整地的作用之一就是打破地表结壤,促使土壤中的氧气和水分充分循环。
2. 改良土壤质地:通过整地可以将土壤中的硬块、根系等杂物除去,使土壤质地更加松软,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3. 提高土壤透气性:整地可以促进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中的氧气含量,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呼吸。
4. 保持土壤湿润:整地可以使土壤松软,有利于土壤中的水分渗透和保持,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
以上几点便是整地的主要功能,可以看出整地对于后期的栽植和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整地的方法:1. 犁地:使用犁头机械对土地进行犁地,犁地能够有效地打破地表结壤,改良土壤质地,提高土壤透气性。
2. 翻地:翻地是指将土地上层的土壤翻倒到下层,借助机械设备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完成翻地工作,翻地可以将土壤中的杂物除去,改良土壤质地。
4. 掘沟排水:在整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排水问题,特别是在多雨地区,要进行掘沟排水的工作,以防止土地积水影响植物生长。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造林地整地工作,为后期的栽植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植物的生长。
在整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环境,避免对土壤和植物造成伤害。
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和合作,能够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植物的生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字数:456】第2篇示例: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日益加剧,人们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大规模的树木砍伐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整地是指在林地进行营林建设前,对林地进行整体平整和土壤改良的过程。
整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林木的生长条件,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为后续的营林建设和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整地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地面整理、排水设施的建设、土壤改良、遮阴设施的设置等。
1.整地的功能(1)平整地面:通过整地工作,可以将地表的高低起伏进行调整,使得地面平整整齐,为后续的种植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土壤的保持和水分的储存。
(2)改善土壤条件:通过整地工作,可以进行土壤改良,包括深翻土壤、施加有机肥料、改善土壤通透性等,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为营林建设和树木生长提供更好的土壤环境。
(3)排水设施的设置:在整地过程中,可以合理设置排水设施,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以增强林地的排水功能,防止水涝对树木生长的不利影响。
(4)遮阴设施的建设:在整地过程中,可合理设置遮阴设施,如搭建遮阳棚、遮阴网等,以减少日照强度,保护年幼的树木,促进其生长。
2.营林建设的方法(1)合理选择树种:根据造林地的土壤条件、水分情况、气候特点等,选择适合栽种的树种,包括速生树种、乔木类、灌木类等,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2)设置造林地标志:在营林建设前,应在林地的重要位置设置造林地标志,包括标有树种名称、面积、年限等相关信息的标牌或标识,以便于监测和管理。
(3)科学布局种植:在进行营林建设时,应科学合理地进行种植布局,包括行距、株距、树木类型的搭配等,以提高林木的生长效益。
(4)合理实施造林:在进行造林工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种植时间、方法和技术,包括直播种植、移植苗木、抛洒种子等,以提高营林建设的效果。
(5)科学管理保护:在营林建设后,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除草、施肥、修剪等,以确保树木的健康生长。
整地是林地营林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整地工作,可以提高林木的生长条件,为后续的营林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林木的生长提供保障。
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
造林地整地是指在选定了适宜的造林场地之后,通过对场地进行排整、平整、围护和
改良等一系列措施,从而创造出适宜于树木生长的环境。
1.利于树木生长
整地能够改善造林地的土质结构和空气环境,促进树木生根发芽,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从而使整个林区的林木生长更加健康且森林覆盖率更高。
2.减少水土流失
在进行整地之后,能够保持造林地的坡面稳定,减少水土流失。
对于具有陡坡的造林
地来说,进行整地还能够起到防止滑坡的作用。
3.提高土地密度
通过整地后的机械翻土,可以使土层的密度提高,从而使土壤更适宜于树木的生长。
营林建设的方法:
1.林种选择
根据造林地的地理环境、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营林建
设。
2.规划设计
在选定了适宜的树种之后,根据林地的地形地貌条件,进行林区的规划设计。
这包括
林道规划、防火道规划、篱笆规划等。
3.园区设置
根据营林建设的需要,设置不同的园区,包括幼林区、中林区和成熟林区等。
4.营林技术实施
在进行营林建设时,需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包括正确的栽植和施肥方法、适当的修
剪和除草方法、有效的害虫和病害防治等。
5.维护管理
营林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包括规范的修枝、翻土、换土、喷施杀虫剂等方法,保证林区的健康生长。
浅谈林业现状及整地林业是指经营、种植和管理森林资源的学科,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林业发展的现状以及需要注意的整地问题。
一、林业现状1.森林资源减少在过去几十年中,许多国家的森林资源都面临了严重的问题。
由于许多人们的不当使用,森林面积逐渐减少,林木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从全球范围来看,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尤其是在热带地区。
2.森林保护工作不到位保护森林是全球的共同责任,但是许多地方的保护措施不到位,导致了森林的破坏。
在全球范围内,森林砍伐和非法采伐都广泛存在。
有些人利用森林开垦土地,建造居住区和工业园区。
还有些人为了生产木材、制药、制糖、烧炼炭,采伐森林。
3.林业发展落后由于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林业发展的速度不能跟上。
许多国家的林业发展仍然落后,缺少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对森林的保护和开发管理也不够有效。
二、林业整地林业整地是指对林地进行改造,提高其生产能力的工作,是森林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1.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林业整地的重要方法。
在全球范围内,落后的林地经常被使用和开垦,而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控制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同时,植树造林也能够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增长。
2.林业更新林业更新是指人为地干扰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开发、采伐、热带林防火、改善林分组成等行为,以便维护和提高生态系统的品质和功能。
对于旧的林地,可以通过林业更新,将其发展成更具生产力、更具经济效益和更具生态效益的新的林地。
3.保护野生动植物野生动植物是保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繁荣的重要因素。
但是在许多地区,野生动物和植物面临着生存较困难的情况。
因此,开展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工作也是林业整地重要的内容之一。
总之,林业整地是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实现。
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造林地整地是指在进行森林植被修复和保护工作时,对原有地表进行整理和改良,以便为后续的营林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合理的整地工作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地质量、促进树木生长,保证森林植被的健康生长,达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以及营林建设的方法。
一、造林地整地的功能1. 改善土壤结构整地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改善土壤结构。
通过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的营养状况,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更为良好的土壤环境。
这对于后续的生态植被修复和保护工作十分重要。
2. 提高土地利用率整地可以对土地进行平整和编织,增加土地的有效利用面积。
如果在整地过程中合理规划,还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森林植被的扩张和生长。
3. 促进树木生长通过整地可以确保种植的树木生根、长势良好,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这对于后续的造林和林木培育十分重要。
4. 保护生态环境整地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可能性,保护森林植被的生长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减轻生态压力。
二、营林建设的方法1. 土地调查在进行造林地整地前,需要对土地进行调查,了解原有地形地貌、土壤质地和水文条件。
通过土地调查,可以为后续的整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布局。
2. 土地改造土地改造是整地的主要内容之一。
通过土地改造可以对地形地貌进行整理和编织,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还可以进行地表平整和翻耕,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在进行整地的过程中,可以对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土壤肥力和营养物质含量。
这有利于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品质,促进森林植被的生长和发育。
在整地工作中,需要做好植被保护工作,保护原有的植被种类和数量,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为后续的营林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5. 界桩插入通过在土地上插入界桩,可以对整地的范围和方向进行界定,为后续的造林工作提供规划指导。
6. 预埋管道在整地工作中,需要进行排水管道和水利设施的预埋工作,以确保森林植被在生长过程中有足够的水源供应。
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
造林地整地是指在原始森林或人工林地内进行各种方式的地面和地壳整治的活动,目
的是创造适宜于林木生长的场地,提高林木种植质量和生长效益。
同时,在营林建设中也
非常重要。
1.改林地地势结构,使地形平坦,水土流通,土地的排水能力得到提高,减少森林病
虫威胁。
2.使土地含水量适中,增加林木补水能力,改善森林环境。
3.针对不同土地质地的地表杂草及枯枝落叶进行有效的清理和处理,减少火灾隐患,
增加林木生长空间。
营林建设的方法:
1.平地整地
将地面进行平整处理,使森林内的土地高低差不大。
适用于平原地区和小规模山丘地
区等。
2.挖沟排水
在山坡地和丘陵地区设立排水沟,使水流顺畅而下,同时防止林木死亡,水土虚化。
排水沟距离和深度应根据地形的不同而设定。
3.梯田整地
在山区进行梯田整地的方式,利用水流进行灌溉,并对不同地带的森林进行分类种植,增添新的生态系统。
4.滚压整地
在病虫害严重的区域,使用钢轮车轮等对土壤表层进行压实,提高土壤密度,减少杂
草的根系生长和繁殖。
总之,对于营林建设和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林地整地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在实际
操作中,应根据地形地貌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提高林木的生长速率和质
量。
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造林地整地是指在进行林木种植之前,对土地进行整理和准备工作。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改善土地的排水条件、消除杂草和残株、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和稳定性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营林建设的方法。
1. 翻地松土翻地松土是一种常用的整地方法,它可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提高土壤的肥力。
可以利用机械设备进行翻地,将土壤翻转,并将杂草和残株混合起来,加速其分解和腐熟。
2. 土地平整土地平整是为了确保种植的树木能够正常生长,防止积水和水肥不畅等问题。
可以利用平地机械对土地进行平整,填平凹坑,平整起伏不大的地形。
3. 建设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的建设是为了改善土壤的排水条件,避免土壤积水和缺氧。
常用的排水系统包括开沟排水、铺设排水管道等。
对于土壤排水不好的地区,还可以修建排水沟,以加强排水效果。
4. 消除杂草和残株消除杂草和残株是为了减少对树木生长的竞争和干扰,提高树木的生长质量。
可以利用草割机等机械设备对杂草进行割除,进行地面焚烧或堆肥处理。
残株可以进行破碎和混合处理,便于分解和回归土壤。
5.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为了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适宜度,使之适合树木的生长。
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矿质肥料、生物菌肥等,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结构。
对于酸性土壤,可以施加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6. 种植树木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和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进行种植。
可以根据土壤类型和水分条件等,选择耐旱性或喜湿性的树种。
在进行种植时,注意合理的栽植密度和间距,以保证树木的生长空间。
7. 保持管理种植树木后,需要进行养护和管理工作。
包括浇水、施肥、除草、修剪、防虫等。
根据不同的树种和生长阶段,制定相应的养护计划,确保树木的正常生长和发展。
造林地整地的功能是为了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和环境,保证种植树木的健康生长。
对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可以采取不同的整地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整地效果。
在进行整地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到后期的栽植和养护工作,制定合理的营林建设方案,确保造林地的整体效益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关键词】造林;造林整地;营林建设;方法随着人工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的进展,我国人工林培育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作为人工林培育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造林整地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营林建设中,通过造林整地能够实现造林地的清理和造林地土壤的翻垦,这项工作的细致开展能够促进幼林的生长,实现人工林的速生丰产目的。
1.造林地整地的特点和作用造林整地具有其特别性,由于造林地的土种种类多,条件差,多为未经耕地过的自然状态,为此在造林整地中就需要实行不同的科学方法来实现整地的目的。
再有就是造林地的分布地域广,一般面积较大,而且涉及的自然条件比较冗杂,甚至有的地方还存在交通不便的条件限制,为此造林整地多采纳局部整地的方式。
1.1改善立地条件立地条件的改善需要从改善小气候开头,由于造林地上一般状况下都有天人植被,而进行整地之后,这些自然植被都要进行去除,这就导致地面反射率降低,进而使得地表层气温上升,相对湿度降低。
另一方面,进行整地之后就会造成土壤容重减小,孔隙度增大,这就会增加渗透性,造成水分及空气的比例协调,由于水的比热小于空气,枯燥的土壤增加含水量,可使其升温慢,温差小,这就使得春季土壤能够提早解冻,有利于苗木的生长。
1.2便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造林整地的科学开展,能够通过造林障碍的削减为造林施工做好预备。
仔细细致的整地能够为栽植及抚育管理供应有利条件,还能加快造林施工的速度,为造林质量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营林中,假如整地的质量比较差,就会给造林带来许多困难,也不能到达很好的施工效果,为此造林施工前,肯定要做好造林地的整地工作。
1.3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造林地经过整地之后,能够改善造林立地条件,从而实现栽植苗木成活率的提高。
整地的质量影响着苗木的成长,在整地后的最初几年,由于近地表层的气温柔地温的上升,会使土壤的湿度增大,这样能够延长树木的生长期,到达良好的营林效果。
谈经济林造林地的整地
作者:商延军高振玲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3年第01期
摘要:经济林是干旱山区诸林种中集约经营程度最高,植树要求最严格的一个林种,其在基本造林技术上虽然有些环节与其他林种相近,但有许多方面更具有树木生产的特点。
因此,对于经济林的营造,必须要有比其他林种更严格的技术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目的。
整地方式可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
局部整地又可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关键词:经济林造林林地整地
经济林是干旱山区诸林种中集约经营程度最高,植树要求最严格的一个林种,其在基本造林技术上虽然有些环节与其他林种相近,但有许多方面更具有树木生产的特点。
因此,对于经济林的营造,必须要有比其他林种更严格的技术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目的。
整地方式可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
局部整地又可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一、造林地的整地方式
(一)全面整地,
全面整地是对造林地进行全部土壤耕翻。
这种方法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显著,清除灌木、杂草彻底,便于实行机械化作业及进行林粮间作,苗木容易成活,幼林生长良好,但花工多、投资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在使用上受地形条件(如坡度)、环境状况(如岩石、伐根非更新林木)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较大。
该方法使用于地形平坦、开阔的造林地,如平原区的荒地、草原、无风蚀危险的固定沙滩地、盐碱地、丘陵土石山区的平整缓坡地、水平梯田等。
全面整地多采用机械化作业,包括耕翻、耙地、镇压等工作。
机耕深度多为18~25厘米,以保证苗木根系舒展;土层较薄的造林地,机耕深度应注意避免将底部生土翻耕出来。
(二)局部整地
局部整地只翻耕造林地局部地段土壤,仅与播种或苗木栽植部位发生联系。
1.带状整地
在造林地上,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规格,条带状地翻耕土壤。
带状整地也有良好的改善立地条件的效果,对于保持水土、控制风蚀沙化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便于机械化作业。
带状整地的具体方法有水平沟、水平阶、反坡梯田、环山水平带、犁沟、高垄等。
2.块状整地
在造林地上,按照一定的要求和规格进行块状地耕翻土壤。
块状整地在各种立地状况的造林地均可采用,并且破土面小,对于保持水土、防止风蚀沙化作用较大,省工省力,灵活方便。
块状整地更适宜于条件比较恶劣的地段,如风蚀较为严重的固定、半固定沙地,起伏较大的丘陵坡地、盐碱地,以及经营条件较差的边远地区的荒山荒地。
块状整地的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高台整地等。
二、主要整地方法
一般按造林株行距确定穴间距离。
穴状整地分为大坑穴和小坑穴两种。
小坑穴内径0.3 ~0,5 米,深0.4米左右,多用于一般性造林;大坑穴内径和深度均为1米左右,多用于大苗、移植苗或经济林的营造。
穴状整地灵活性强,适于各种立地状况,为蓄水保墒,坑穴面应低于地平面(或坡面)。
(二)鱼鳞坑整地
坑穴为近似半月形的破土面,坑穴间排列呈三角形挖坑时先把表土堆在坑的上方,把生土(心土)堆在坑的下方,将熟土或表土再填入坑底,坑穴的下方外缘用生土做成半环状土埂,埂高20~25厘米。
坑穴的月牙角上要制成斜沟(引水沟),以蓄积雨水。
坑内侧可做成蓄水沟与引水沟连通。
坑的规格大小与坑间距离视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植被状植被状况而定,一般长径(横)为0.7-1.5米,短径(纵)为0.5-1.0米,坑距2.0-3.0米。
(三)“88542”集流造林整地
整地“18542”即在坡地上沿等高线挖一深0.8米、宽0.8米的沟槽,以沟槽内原土筑成埂高0.5米,埂顶宽0.4米,沟槽内侧坡面表土回填,形成一 2米宽、0.5米深的水平沟,拍实外埂。
埂外侧斜面约45°,内侧斜面约35°。
“88542”水平沟整地适于20°以上坡地。
由于沟深,容积大,不仅具有拦蓄径流、保持水土的作用,而且能降低坑内温度,减少水分蒸发。
(四)水平阶整地
沿等高线将坡面修整成台阶状的阶面,阶面水平或稍许内倾。
阶面宽窄因立地条件而定,石质山地较窄,约0.5-0.6 米;土石山地及黄土地区较宽,约0.6-1.5米;阶长无一定标准,视地形情况,约1~6米。
整地时从坡下开始,先修下边的台阶,向上修第二台阶时,将表土翻到第一台阶上,修第三台阶时再把表土投到第二台阶上,依此类推修筑各级台阶,即所谓“逐台下翻法”,或“蛇蜕皮法”。
水平整地适用于30°以下的坡面,具有一定的改善立地条件作用,整地规格因地形条件可灵活掌握。
水平阶整地多应用于山地或黄土区土层较厚、具有植被覆盖的造林地。
(五)反坡梯田整地
亦称三角形水平沟,其修筑方法基本与水平阶相似,只是台面(梯田面)向内倾斜,呈反坡状,内斜坡度可依地形确定,一般为3°~15°,台面宽1~3米,埂外坡度为60°,埂内坡度与之相近。
反坡梯田整地蓄水保土能力强,抗旱造林效果好,不仅有良好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而且对于提高苗木的抗性,促进成活和生长有重要作用,但较费工。
反坡梯田整地多用于黄土高原区地形破碎程度小、坡面平整的坡地造林。
(六)撂壕整地
亦称“倒壕整地”或“抽槽整地”,即在坡下部首先沿等高线挖出宽0.6米、深0.5米左右的壕沟,并用生土在沟外缘培土埂,再向上依次挖第二、第三道壕沟,使上沟表土逐次填入下沟。
撂壕整地多用于干旱贫瘠的山地造林。
(七)带状垄沟整地及在地面平坦或有平缓坡面的开阔造
林地上,垂直于主风方向进行带状垄沟整地。
沟宽0.3-0.5米,沟深0.5米左右,沟长视具体条件而定。
缓坡地培垄在沟的下^ 方,平坦地培垄在沟的迎风面一侧。
垄沟整地可使苗木植于沟内,避免苗木受旱风和强烈光照的危害,而且沟内清除了杂草、土壤湿润,利于苗木生长。
垄沟整地适于干旱平坦、土层较厚的造林地,对于有灌溉条件的造林地更为适用。
(八)草沙地带状整地
在地形平缓植被条件较好的固定、半固定沙地上,可进行带状整地造林。
带的宽度视植被覆盖度和风蚀状况而定,一般为1~3 米,深约0.3米。
带间留有原草带,草带宽度视风沙危害程度而定,一般为3~5米,风沙严重的地区可适当加宽。
带状整地方向要与主害风方向垂直。
(九)高台整地
在间歇性积水地或盐碱地造林时,多用高台整地,以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和水热状况、通气条件及降低含盐量。
筑台高度0.3-0.4米,底宽1米左右。
高台面的一侧可挖排水沟,以备脱盐和排水之用。
台面上植苗造林。
参考文献
[1]陈楚莹等.改善经济林的林地质显和提高生产力的研究.应用生态学报,1990
[2]姚茂和.人工林的地力衰退问题.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