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整地与造林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L i n y e s h u i l i森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林区的整地、造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造林方法。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
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
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
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
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着改善。
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1.造林地的整地方法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
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
1.1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
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
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
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
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
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
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1.2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
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1.3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
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人工播种方法2.1撒播:均匀地撒播种子到造林地的方法。
一般不整地、播种后不覆土,种子在裸露条件下发芽。
工效高,成本低。
作业粗放,种子易被植物截留、风吹或水流冲走、鸟兽吃掉,发芽的幼苗根系很难穿透地被层。
林业园艺Linyeyuanyi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林业资源不断遭到破坏并且日益减少。
如果森林资源严重匮乏,将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建立与维护,也将影响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需要加强建设营林工程,创新国有林场营林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使国有林场中诸如乱砍乱伐、管理方法与体制混乱等问题得到解决,推动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建设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分析了国有林场营林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针对国有林场营林建设的技术改进与管理创新措施。
1国有林场营林存在的问题大力发展林业是推进地方经济建设的层面之一,有利于为当地发展提供充分的资源条件,林业的发展与种植都需要有良好的规划与管理。
近年来我国国有林场的营林工作卓有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1.1营林的培育问题我国每年的营林数量很多,国有林场也就此投入了众多的人力、财力与物力,但是营林的不及时管理以及疏忽培育,导致林业的培育质量不理想。
1.2营林的管理问题落后的管理水平以及传统的管理方式,使部分林场过度采伐造成林场的破坏,危害林业资源的再生性。
1.3营林的效益问题我国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与深化,呼吁传统营林技术模式的改革,从而提高营林的投入产出效率。
2营林工作中的技术措施与方法2.1改变传统的整地方式传统的整地方式并不能长久保持土壤肥力并且对地表生态的松动较大。
当前,要在对土地进行翻整的过程中,要对环境产生尽可能小的影响,不能过度破坏林地的生态环境。
对土地进行翻动不能影响造林工作的推进,尽可能减少破坏原生的植被,土壤坚硬的地方可以进行多次旋翻以使土壤松软,保持肥力,在进行新一轮营林工作之前对营林基地进行全面的清理,做好预备培育工作。
2.2注重营林、造林的科学性传统的营林与造林技术比较落后,会拖慢正常条件下的林木成长的速度,而且培育出来的林木的质量也不高,降低营林的效益也挫伤营林工作者的积极性,产生不良后果,由此,必须重视营林、造林的科学性。
试论林区造林及病害防控的几个技术问题【摘要】随着我县造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植树造林已成为我县林业工作的重点。
为了进一步探讨适宜我县造林的有效形式,加快我县绿化进程,我县林业局在调查研究和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归纳出一套简便易行的植树造林技术方法。
【关键词】整地;造林;方法与技术1.造林方法1.1播种造林法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
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
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
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
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
1.1.1直播造林技术的适用范围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
直播造林适用于交通条件差的远山、深山,灌溉非常困难或者无法实施灌溉,难以实施植苗造林的干旱瘠薄山地。
1.1.2树种选择树种选择应坚持适地适树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兼顾的原则,以选择根系发达、萌蘖力强、遮拦雨量能力强、生长稳定、耐瘠薄、抗逆性强、病虫害少的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长期考验的外来树种。
另外,黑松、侧柏等易受鸟、兽、虫危害的树种,在有防护措施的条件下,也可以进行直播造林。
适合直播造林但未经试验的树种,可先行试验,总结经验后,推广应用。
1.1.3种子来源、种子质量及种子检疫种子来源在选择种子来源时应按照以下三个原则:尽量采用本地种子;本地采种量不能满足造林需求的地区,应按照我国制定并颁布实施的《中国林木种子区划》的国家标准执行;对于无种子区划的树种,在调进外地种子时,要尽量选用与本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相同或相似地区生产的种子。
种子质量与种子检疫种子质量是直播造林成功的关键,经检疫、检验质量合格种子,用于直播造林。
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
造林地整地是指在选定了适宜的造林场地之后,通过对场地进行排整、平整、围护和
改良等一系列措施,从而创造出适宜于树木生长的环境。
1.利于树木生长
整地能够改善造林地的土质结构和空气环境,促进树木生根发芽,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从而使整个林区的林木生长更加健康且森林覆盖率更高。
2.减少水土流失
在进行整地之后,能够保持造林地的坡面稳定,减少水土流失。
对于具有陡坡的造林
地来说,进行整地还能够起到防止滑坡的作用。
3.提高土地密度
通过整地后的机械翻土,可以使土层的密度提高,从而使土壤更适宜于树木的生长。
营林建设的方法:
1.林种选择
根据造林地的地理环境、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营林建
设。
2.规划设计
在选定了适宜的树种之后,根据林地的地形地貌条件,进行林区的规划设计。
这包括
林道规划、防火道规划、篱笆规划等。
3.园区设置
根据营林建设的需要,设置不同的园区,包括幼林区、中林区和成熟林区等。
4.营林技术实施
在进行营林建设时,需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包括正确的栽植和施肥方法、适当的修
剪和除草方法、有效的害虫和病害防治等。
5.维护管理
营林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包括规范的修枝、翻土、换土、喷施杀虫剂等方法,保证林区的健康生长。
东北林区造林技术及抚育方式摘要: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中森林资源的发展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中,有时会导致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这使得土地资源被荒废。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培育基地。
为了能够让森林资源持续供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保护环境的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对东北林区的造林工作和抚育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东北林区;造林技术;抚育方式从我国整体的森林资源状况来看,目前全国的森林面积在逐渐增加,林木的生长量大于木材的消耗量。
森林资源的发展有逐渐向好的势头,这使得长期以来我国在森林资源快速消耗的局面下,有了一定的方向转向。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森林生长的重要基地,在这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把东北地区的造林工程和抚育技术深入研究,有利于我国未来在其他地区继续进行森林的优化和改造。
因此总结东北地区的森林造林技术和富裕繁殖技术其实也是在为全国各地的林区工作积累经验。
一、东北林区造林技术研究1.1整地方式与时间(1)穴状整地适用条件。
这种整地的方式在各种林种、树种以及立地条件都具有适用性,特别是坡度相对较大且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造林地,实际的整地效果明显。
采用穴状整地的坑穴应确定为方形,且具体的穴径规格是50cm×50cm,深度控制在30cm。
如果土壤相对贫瘠,应将穴的深度降低至20cm。
对于速生丰产用材林、大径材用材林的培育应将整地规格适当扩大,穴径的规格可以确定成60cm×60cm,而深度尽量超过40cm。
(2)带状整地适用条件。
这种整地的方式应选择在山地缓坡、过渡带林种与森林草原和平原造林地使用,而且带状整地应沿着高线开展。
采用带状整地的方式,应将规格确定成带宽超过60cm,深度超过40cm。
另外,应结合地形状况确定实际的带长,并且美间隔特定距离需要保留出长度在0.5~1.0m的自然植被。
(3)整地的时间提前1个月或者是前一年秋季与冬季可以开展整地工作,如果是存在冻害区域或者是土壤质地良好的湿润区域,则可以选择边整地边造林的方式。
造林技术规程解读(最新版)目录一、造林技术规程概述二、造林技术规程的关键步骤三、造林技术规程的实际应用四、造林技术规程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一、造林技术规程概述随着我国林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造林技术规程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造林技术规程是一套关于造林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术规范,旨在提高造林的质量和效率,减少造林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本文将对造林技术规程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造林技术规程的关键步骤1.立地选择:造林前要选择合适的立地,充分考虑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因素,以保证造林后的林木能够健康生长。
2.树种选择:根据立地条件、林分目的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造林。
3.整地:在造林前进行整地,通过翻耕、松土、除草等措施,为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4.植苗:根据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密度和行距种植,确保林木生长发育的空间。
5.抚育管理:在林木生长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抚育管理,包括施肥、灌溉、修剪、病虫害防治等。
三、造林技术规程的实际应用造林技术规程在我国各地的造林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东北地区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中,采用了造林技术规程,使得造林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南方的集体林区,通过应用造林技术规程,促进了林木的生长和发展,增加了林农的收入。
四、造林技术规程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造林技术规程将不断完善和更新。
未来的造林技术规程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林木质量,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造林规划和实施。
同时,智能化、自动化的技术手段将在造林技术规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造林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造林技术规程在指导我国林业发展、提高林木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1页共1页。
浅谈林区整地与造林技术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
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
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
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
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
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
1、造林地的清理与整地方法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
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
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
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
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
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
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
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
在山地带状整地方
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
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人工播种方法
(1)、撒播:均匀地撒播种子到造林地的方法。
一般不整地、播种后不覆土,种子在裸露条件下发芽。
工效高,成本低。
作业粗放,种子易被植物截留、风吹或水流冲走、鸟兽吃掉,发芽的幼苗根系很难穿透地被层。
适用条件:劳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区,皆伐迹地、火烧迹地,急需绿化的地方,中小粒树种。
(2)、条播:按一定的行距播种,可播种成单行或双行,连续或间断。
播后要覆土镇压。
可进行机械化作业。
种子消耗量比较大。
适用条件:迹地更新,次生林改造;主要为灌木树种和个别乔木树种。
(3)、穴播:按一定的行、穴距播种的方法。
根据树种的种粒大小,每穴均匀地播入数粒到数十粒种子。
播后覆土镇压。
操作简单、灵活、用工量少。
适用条件:适用各种立地条件。
大、中、小粒径的种子都适用。
(4)、块播:在大块状整地上,密集或分散地播种大量种子的方法。
块状面积一般在1m2以上。
可形成植生组。
施工比较复杂。
3、植树造林常用方法
(1)、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
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
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
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
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
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2)、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
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
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
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
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
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
最好是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
(3)、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
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
(4)、其他方法
1)、插条造林。
插条造林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进行,春季应在发芽前,土壤解冻后这一段时间内。
而秋季则应在落叶后到土壤冻结前。
选择1.5-2.0cm粗,1-2年生的枝条,剪去侧枝,剪成长
30-40cm的插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事先整好的地里扦插,然后踏实。
插深为使插条的上部露2-3cm。
如果土壤较旱,应该用细土覆盖;此外也可以使用塑料薄膜,采用垄作,可在较为干旱的地区应用此法。
具体工序为,先整好地,作垄,提前灌透水,然后用塑料薄膜将整个垄面覆盖然后按一定的株距将插条插入垄中,用细土将薄膜上的插孔盖住,当长出叶子后,即可撤掉薄膜;还有一种方法,是在插前,用石蜡速蘸插条的上切口,即蜡封,以防止插条
水分过度散失,然后插入垄中。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插正,即插穗的大头向下小头向上。
2)、插根造林。
种造林方法和插条造林方法差不多,在春秋季均可进行,所不同的是插穗用的是粗1cm以上的根,剪成15-20cm 长的段。
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径20cm,深30cm的坑,将根按45度角倾斜埋入,要注意,插穗的方向是大头向上,上部要埋入土下2-3cm。
3)、分蘖造林。
分蘖造林就是直接利用分蘖苗进行造林的方法。
由于沙棘的根蘖能力很强,天然根蘖苗多,尤其在平茬以后,每亩能产生根蘖苗6000-12000株以上,可为分蘖造林提供大量能区分雌雄的苗木。
春季或秋季在沙棘林内连根掘出分蘖苗,直接运输到造林地进行造林,栽植时要保证根系舒展,并且要覆土踏实。
整地与造林是营林的基础,普及科学整地和科学造林技术是关系到林区发展的大事,通过科学合理的整地和造林,可以实现经济林与用材林的结合,即有利于林区的短期经济效益,也有利于林区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