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一课 秋天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2
1、秋天的图画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朗读感悟教学准备: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昨天我们学的识字(一)是讲述了秋天的知识,今天让我们继续认识秋天吧。
二、揭题1、板书课题,齐读,思:读后想知道什么?(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2、翻书,自读课文。
3、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注意轻声音节:灯笼高粱)5、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梨笼颊浪勤劳四、朗读感悟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甚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
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六、作业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一、复习1、认读课文中要求认的生字2、背诵课文二、新授(一)认记生字字音出示要求写的生字,认读。
重点字音:浪灯作字苹丽劳(二)识记字形采用自己最喜欢的识字方法:提示:编字谜加偏旁换偏旁做动作(三)组词语理解字义(四)范写指导重点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三、作业1、我会画:画秋天的果园2、我会做:(1)用落叶做书签(2)用自己的画做贺卡(3)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展示台做准备)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指导学习用学过的方法识字。
2.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秋天的漂亮,培育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3.体会诗歌的音韵美,练习对对子。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1.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热身:同学们,你们喜爱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那么谜语,请认真听:一边绿,一边红。
红的怕水,绿的怕虫。
(打一字)真厉害!一下子就猜出来啦!一、导入新课指导写“秋”字:刚才我们猜出了字谜是秋,现在请同学们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秋”字。
“秋”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在导入环节插入,既激发了同学学习的爱好,又落实了课堂写字的要求,可谓“一箭双雕”。
二、指导看图1.今日,老师带来了一幅图画: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都画了哪些景物呢?2.观测图画要根据肯定的顺次,可以从近到远,从下到上,或者从远到近,从上到下。
现在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3.相机认读词语:鱼虾肥、瓜果香、秋收忙、田野翻金浪、枫叶红、大雁排成行(师:我们先来看看离我们最近的,谁在干什么?认真观测鱼网里的鱼,读“鱼虾肥”。
接着来看右边,地上堆满了刚采摘回来的瓜果,都有些什么?这些果子好不好吃?读“瓜果香”。
接下来我们看看稍远点的田野里,农民正在干什么?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不仅要捕鱼虾,要采摘瓜果,还要收割稻子,真忙啊!读“秋收忙”。
你们再看,田野里的稻子是什么颜色的?远远望去,黄澄澄的一片,在微风吹拂下,多像金色的波浪在翻滚!读“田野翻金浪”。
现在,我们抬头往上看,枫树的叶子变红了。
火红的枫叶多美啊!读“枫叶红”再看蔚蓝的天空中,有一群大雁正排着整齐的队伍,它们要飞到哪儿去呢?读“大雁排成行”)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些词语吧!《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同学、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插图资源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语教材中插图有着画龙点睛、帮助衬托等重要作用,具有极大的“潜质”。
二年级《秋天》课文原文秋天秋天来了,大自然的景色变得多姿多彩。
天空湛蓝,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地面,给人们带来温暖和舒适。
秋天,果园里的果实渐渐成熟,秋风吹拂着果树,红彤彤的苹果、金灿灿的橙子、紫葡萄等等水果,让人垂涎欲滴。
孩子们来到果园,摘下了一个又一个色彩鲜艳、诱人的果实。
秋天的田野里,稻谷成熟了,农民忙着收割。
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摆,像是在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美丽。
播种时的辛勤劳作有了丰收的回报,大家都欢呼雀跃。
在秋天的田野里,还有五谷杂粮。
玉米、高梁、小麦等黄灿灿的颜色把秋天的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农民们小心翼翼地把丰收的庄稼装进麻袋里,运回家中,准备度过寒冷的冬天。
不仅如此,秋天还带来了美味的食物。
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各样的美食,例如糯米饭、月饼、栗子烧鸡等等。
这些美食,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味蕾,还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
秋天的天空是那样的湛蓝,蓝得像透明的海洋。
秋天的风,是那样的清爽,清爽得像洗过一遍的脸。
秋天的树,是那样的绿,绿得像一片茂密的森林。
秋天是一个无比美好的季节。
在秋天的黄昏时分,湖泊的水面上漂浮着一层层霜花,像银子一样闪闪发亮。
树枝上结满了晶莹的霜,像是给大自然穿上了一件洁白的饰品。
秋天的夜晚,天空布满了繁星。
那些星星有的明亮得像钻石,有的淡淡的像朵朵花。
它们照亮了大地,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寄托。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饱满的季节。
它给人们带来了芬芳的果实,丰富的粮食,美味的食物,还有大自然的美景。
让我们珍惜秋天,用心去感受它的美丽和丰盈。
1、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简介】《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一课《秋天的图画》,这是一篇描写秋天丰收美景的散文。
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和色彩浓艳的笔墨,寥寥数笔,便把秋天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描绘出来了。
课文中“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的设问,使我们对创造这一切的勤劳的人们油然而生赞美之情。
整篇课文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朗读训练。
【教学目标】1.认识“图、梨”等8个生字,会写“波、浪”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美丽景象和勤劳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激励学生努力提高朗读能力的热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秋天的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说说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引入新课,出示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1)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然后通过“苹果”里的拼音或向别人请教来(2)把课文读通顺。
2.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合作识字。
同桌互相认读“我会认”中的生字,不会认的请教对方,相互交流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4.笼浪粱燃勤读一读,你发现了么?(“燃、勤”是前鼻音的字,“笼、浪、粱”是后鼻音的字。
)5.出示词语:灯笼高粱指导:“笼”、“粱”在上面的词中都读轻声。
6.吃瓜果游戏。
用多媒体把课文中的“我会认”和“我会字”的字按不同顺序分别藏在不同的瓜果中,请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瓜果,教师点击鼠标,水果就翻出一串生字,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瓜果就“奖”给他。
三、感悟课文1.请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读,边读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4.小组合作。
小学二年级语文《秋天》课文原文及教案秋天一、课文原文秋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五彩斑斓的世界。
林子里,树叶变成了红的、黄的、褐的,它们好像一个个小画家,画出了美丽的画。
田地上,稻谷黄了,向阳瓜熟了,辣椒红了,红薯紫了,它们也成了五颜六色的世界。
在秋天,天气变得爽利了,不热,也不冷。
大街小巷,成了各色各样的风筝天。
有的风筝像小鸟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有的风筝像彩色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小朋友们手中拽的风筝,也和秋天一样五彩缤纷。
秋天还是收获的季节。
菜地里的蔬菜,果园里的水果,农民们忙着收割。
洋葱、胡萝卜、大白菜、西瓜、苹果,一样样都堆满了篮子。
大家都为丰收喜悦,笑声传遍田野,幸福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
二、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 学习秋天相关的词汇。
教学准备:1. 板书:《秋天》2. 图片:秋天的风景、秋天的风筝教学过程:【导入】1. 板书《秋天》并引导学生朗读。
介绍秋天的特点,如天气变凉、树叶变色、果实丰收等。
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呈现】1. 准备一些秋天的图片,展示秋天的风景和风筝等。
让学生观察图片,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 提问:“在秋天,树叶是什么颜色的?”鼓励学生回答,并指导他们用红、黄、褐等颜色来描绘秋天的树叶。
3. 继续提问:“在秋天,田地上的作物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回答,并引导他们说出稻谷黄了、西瓜红了等情况。
4.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秋天的天气特点,如凉爽、宜人等。
【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喜爱的秋天活动。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美丽和变化。
【总结】1. 归纳学生的观察和描述,总结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 让学生跟读课文《秋天》,加深对秋天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1. 带领学生制作秋天的手工作品,如风筝、卡片等,加强对秋天的体验和学习。
【作业】1. 让学生完成一篇描述秋天的作文,写出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喜欢的活动。
一、课程概述本节课为二年级上册音乐课的第一课,教学内容为《秋天多么美》这首歌曲。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与美好,并通过歌曲学习音乐节拍、以及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针对这个教学目标,本节课将主要通过唱歌、跳舞和声音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歌曲《秋天多么美》本节课将学习一首名为《秋天多么美》的歌曲。
教师首先会播放歌曲的声音,让学生听一遍。
然后,老师将展示歌曲的歌词,让学生跟着唱歌。
2. 音乐节拍的学习在唱歌过程中,老师会逐步向学生讲解什么是节拍,并且教学生如何把握曲子的节奏感。
接下来,老师会引导学生用身体语言模拟起伏的节拍感受,并且跟歌曲保持节奏一致。
3. 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唱歌和跳舞,学生会更加全面地感知音乐。
老师将会在唱歌过程中,提醒学生如何使用正确的发音方法,并且适当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体验音乐的魅力。
在唱歌的过程中,学生也将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4. 声音游戏的互动最后,在课程的最后阶段,老师会使用声音游戏进行互动。
游戏包括模仿动物叫声、拍手跟拍、和镜子里的自己合唱等,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好奇心和互动意识。
三、教学技巧1. 使用多媒体技术本节课的音乐内容较为丰富,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画面和声音结合的方式,更加有效的引导学生了解和感知音乐。
2. 着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节拍和歌曲,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体验音乐本身的美。
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音乐鉴赏的作业,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 使用多种学习方法在本节课中,老师可以使用多种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例如采用互动游戏、音乐互动和模仿活动等方法,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教材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和美好,并通过音乐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导语】《秋天》是⼀篇写景散⽂。
课⽂抓住天⽓、树叶、天空、⼤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秋天》课⽂原⽂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原⽂】 秋天到了,⼩草黄了,树叶也黄了。
⼀阵阵凉风吹过,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野⾥,稻⼦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地⾦⼦。
棉花吐絮了,露出洁⽩的笑脸。
红玛瑙似的⾼粱点着头,好像在说:“丰收的季节真美丽!” 果园⾥,苹果的脸涨得通红。
⽯榴笑得咧开了嘴。
⽔灵灵的葡萄,红彤彤的枣,随风送来⼀阵阵清⾹。
打⾕场上,丰收的粮⾷堆得像⼀座座⼩⼭。
公路上,运粮⾷的汽车来回奔跑。
⽥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都能听到⼈们的笑声。
【教案】 ⼀、教学⽬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热爱⽣活、热爱⾃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诗。
⼆、教学重点: (教学⽬的1) 三、教学难点: (教学⽬的2) 四、教学设想: 以多媒体画⾯契⼊,充分调动学⽣的朗读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的能动性,激发他们⾃⼰感悟诗意。
五、教学时间: (⼀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秋: 导⼊新课,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或秋天的诗引⼊)。
(⼆)诵秋: 1.抽⼀⽣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是否准确; 2.⽣评; 3.师读⽣听(听节奏、听感情)(出⽰多媒体配乐画画); 4.⽣评,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向同桌⼤声朗读⾃⼰喜欢的诗句; 7.向全班同学朗读⾃⼰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
(三)品秋: 1.以4⼈为⼀组,探究全诗。
可以研究⽼师提⽰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问题); 2.汇报探究结果; 3.仔细聆听诗⼈的深情絮语,看看在⾃⼰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由学⽣朗读); 4.请同学们说出⾃⼰头脑中浮现的画⾯。
(四)写秋: 1.请同学们根据⾃⼰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诗,或者画⼀幅画(出⽰⾳乐); 2.请同学们读出⾃⼰的诗或展⽰⾃⼰的画; 3.请同学们伴着⾳乐声⼀起歌唱秋天(出⽰配乐画⾯、⽣齐背诵)。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会认字的组词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会认字分别是:
秋:秋天、深秋、秋风、秋雨。
烟:烟雾、轻烟、烟火、烟火。
船:小船、船只、船帆、船舱。
叶:叶子、叶片、叶脉、花叶。
鱼:小鱼、金鱼、鲤鱼、鲨鱼。
信:相信、信任、书信、寄信。
除了以上提到的会认字,还可以组词为:
灯:灯光、台灯、电灯、吊灯。
星:星星、星空、星期、星期天。
光:光明、光线、光芒、光彩。
电:电力、水电、电灯、电话。
时:时间、准时、小时、当时。
作:作业、作品、创作、制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二年级上册语文书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二年级《秋天》课文一、课文原文。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啊!秋天来了!二、生字词学习。
1. 会认的字。
- 凉(liáng):左右结构,部首是冫。
可以通过组词“凉快”“凉爽”来记忆。
- 叶(yè):左右结构,部首是口。
树叶、叶片都是它的常见组词。
- 落(luò):上下结构,部首是艹。
“落下”“飘落”是常用的词语。
- 雁(yàn):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厂。
大雁是候鸟,秋天往南飞。
2. 会写的字。
- 了(le):独体字。
笔画简单,注意书写的笔顺,横撇、弯钩。
- 子(zǐ):独体字。
“子”字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竖钩写直。
- 人(rén):独体字。
一撇一捺要写得舒展。
- 大(dà):独体字。
先写横,再写撇和捺,撇捺要写得开阔。
三、课文分析。
1. 内容概括。
- 这篇课文描绘了秋天的景色。
首先从树叶的变化说起,天气变凉,树叶变黄并飘落。
然后描写了天空的湛蓝和高远,最后着重描写了大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秋天到来的信息。
2. 写作特点。
- 用词简洁生动:如“一片片”形象地写出了树叶飘落的状态,“那么蓝,那么高”简洁地描绘出天空的特点。
- 观察细致:对大雁南飞时队形的变化“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描写细致,让读者能感受到秋天独特的景象。
四、课后练习。
1. 朗读课文。
- 要注意读准字音,如“凉”“落”等字的读音。
同时,要读出秋天的那种宁静和美好,像“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要读得舒缓。
2. 背诵课文。
- 可以按照课文描写的顺序来背诵,先树叶,再天空,最后大雁。
可以通过想象画面的方式帮助记忆,脑海中浮现出秋天的景色,就能更顺利地背诵下来。
3. 拓展练习。
- 观察秋天还有哪些变化,比如秋天的花朵(菊花盛开)、秋天的果实(苹果变红、稻谷成熟等),然后用几句话写一写。
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设计(精选8篇)二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教学重点: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二、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1、板书课题:秋天2、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词语?(秋高气爽秋风红叶秋水长天秋风萧瑟秋虫啾鸣秋实累累秋桂飘香霜叶知秋秋雨绵绵秋风习习枫林尽染落叶萧萧秋山如洗一叶知秋春华秋实秋菊傲霜秋风落叶)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
5、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
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
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的。
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
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学生自读圈画(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
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③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
(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②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注意:老师不是叫你当词典的传声筒,老师要看你是否真懂了。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4、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
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二年级上册《秋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秋天的基本特点,如天气、植物、动物等。
2. 了解秋天的节日,如中秋节、国庆节等。
3. 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秋天的特点2. 秋天的植物3. 秋天的动物4. 秋天的节日三、教学步骤与方法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课堂窗外的景象,引导学生描述秋天的特点,如天气、天空、树叶等。
2. 师生共同整理学生的观察结果,并将其写在黑板上。
步骤二:探究秋天的植物(15分钟)1. 教师出示秋天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树叶、果实和花卉的图片,带领学生了解秋天中常见的植物。
3. 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对秋天植物的了解和观察。
步骤三:了解秋天的动物(15分钟)1. 教师播放秋天中常见动物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动物的特点和行为习惯。
3.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关于秋天动物的观察结果和个人经历。
步骤四:秋天的节日(15分钟)1. 教师介绍秋天的节日,如中秋节、国庆节等。
2. 分发相关资料或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活动。
3.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这些节日中的经历,分享和讨论。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设计秋天相关的游戏或手工制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鼓励学生以诗歌、绘画、手抄报等形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经验。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并提供个别指导和改进建议。
四、教学资源1. 秋天的植物图片2. 秋天的动物图片或视频3. 秋天节日相关资料或视频4. 诗歌、绘画、手抄报等相关文化艺术作品五、学习评价1. 学生对秋天的观察和描述准确与否。
2. 学生对秋天植物和动物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秋天节日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二年级《秋天》课文原文二年级课文《秋天》描绘了秋天里美丽的景色和到处洋溢着的丰收的喜悦。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秋天二年级课文原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秋天秋天到了,小草黄了,树叶也黄了。
一阵阵凉风吹过,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田野里,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棉花吐絮了,露出洁白的笑脸。
红玛瑙似的高粱点着头,好像在说:“丰收的季节真美丽!”果园里,苹果的脸涨得通红。
石榴笑得咧开了嘴。
水灵灵的葡萄,红彤彤的枣,随风送来一阵阵清香。
打谷场上,丰收的粮食堆得像一座座小山。
公路上,运粮食的汽车来回奔跑。
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笑声。
拓展:秋天二年级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体会秋天的特点,赏析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积累文中词语,感受秋天的美丽。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热爱的追求。
教学准备:1、学生找秋天,带自己找到的实物来上课。
2、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大地妈妈有四个儿女,他们分别是春夏秋冬。
每个孩子的到来总会给大地妈妈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瞧,现在秋姑娘又来到了人间,大地妈妈发生了什么变化?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第二课《秋天》。
2、板书课题:秋天(课件出示课题)3、一起齐读课题,认识“秋”字,你是怎样记住“秋”字呢?(秋天到了,禾苗枯黄得能用火一点就烧起来了,所以禾+火=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秋姑娘又来到了人间,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
(课件出示问题)2、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然后面向全体学生指导。
3、学生反馈,教师依次板书:第一个变化:小草黄了第二个变化:树叶黄了第三个变化:稻子黄澄澄第四个变化:棉花洁白第五个变化:高粱红玛瑙第六个变化:苹果涨红了脸第七个变化:石榴咧开了嘴第八个变化:葡萄水灵灵第九个变化:枣红彤彤第十个变化:粮食堆成山三、赏析美句,感悟秋情1、看图理解比喻句。
课件出示稻子图及句子:田野里,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导语】《秋天》是⼀⾸赞美秋天迷⼈的景⾊和丰收的景象的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秋天》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秋天》原⽂ 天那么⾼,那么蓝。
⾼⾼的蓝天上飘着⼏朵⽩云。
蓝天下是⼀眼望不到边的稻⽥。
稻⼦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地⾦⼦。
稻⽥旁边有个池塘。
池塘的边上有棵梧桐树。
⼀⽚⼀⽚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有的落到⽔⾥,⼩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做伞。
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做运动场。
稻⽥那边飞来两只燕⼦,看见树叶往下落,⼀边飞⼀边叫,好像在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去呢!”【篇⼆】⼩学⼆年级语⽂《秋天》教案 教学⽬的: 1、知道秋天的⼀些特点,感受秋天的美,并能联系⾃⼰的⽣活实际说说⾃⼰观察到的秋天。
2、能按⼀定顺序看懂图意。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 学会⽣字,知道秋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说说⾃⼰观察到的秋天。
教学准备: 录⾳机、幻灯机、幻灯⽚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新课 夏天过去,秋天就来到了3我们的⾝边。
秋天到了,天⽓、动物、植物都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块⼉去看⼀看。
学⽣齐读课题:秋天 ⼆、讲授与讨论 看图 1、出⽰幻灯,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告诉⽼师,从那些地⽅可以看出这幅图是秋天的景象? 2、指名按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秋天的景象。
初读课⽂ 1、同学们真聪明,作家叔叔也观察了这幅图,还把它写下来了。
2、请看书,听录⾳。
3、⾃⼰读⼀读课⽂。
学习课⽂ 1、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呢?我们⼀起来读读课⽂第⼀⾃然段。
(1)看图:谁能告诉⽼师,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2)有多⾼?有多蓝?能不能⽤另⼀个词把“那么”换⼀换? (3)指导读。
(4)⽐较句⼦有什么不同。
蓝天上飘着⼏朵⽩云。
⾼⾼的蓝天上飘着⼏朵⽩云。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过渡语:在⾼⾼的蓝天下,有什么呢?我们向远处望,看见了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