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距与焦距关系表格word版本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3
物距与像距和焦距的关系
物距:u
像距:v
焦距:f
关系:1/u+1/v=1/f
光学中最基本的高斯成像公式:1/u + 1/v = 1/f,即物距的倒数加上像距的倒数等于焦距的倒数。
当物距为无穷远时,像距等于焦距,成像在焦平面上;
当物距为无穷无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成缩小的实像;
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此时物像等大,1:1微距即此种情况;
当物距小于两倍焦距并大于焦距时,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成放大的实像;
当物距等于焦距时,像距为无穷大,物上的光线经透镜后为平行光线,不成像;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像距为负值,即在物的同侧成虚像。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在物理学中,物距就是指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物距的物理符号是u,单位为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
对于透镜而言,通过光心且与光轴垂直的平面,即是物方主平面也是像方主平面重合。
物距与像距存在共轭关系,物距越远,像距越近;相反,物距越近,像距越远。
在进行光学计算时,严格地讲,物距应为被摄体平面与镜头前主面间的距离。
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位于物的异侧。
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1) 一倍焦距是成实物与虚像、倒正、物像异同侧的分界点。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实像(倒立,物像同侧);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虚像(正立、物像异侧);
(2) 二倍焦距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的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
(3)实像都是倒立的(物、像同侧),虚像都是正立的(物、像异侧);
(没有缩小的虚像,也没有等大的虚像)
(4)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镜头的焦距和物距的关系在摄影领域,焦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与拍摄出的图片效果密切相关。
而焦距又与物距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镜头的焦距和物距之间的关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一、焦距的定义与意义焦距是指镜头到成像平面的距离,一般用毫米(mm)作为单位。
它决定了镜头的放大倍率以及视角的大小。
具体来说,焦距越大,镜头的放大倍率就越高,视角也就越窄;而焦距越小,放大倍率较低,视角宽广。
二、物距的定义与计算物距是指被摄物体到镜头的距离,也是摄影中的常用概念。
它影响着画面中物体的大小和位置。
在焦平面上得到清晰图像的唯一条件是摄影者调整了相机与物体的距离,即物距。
物距的计算方法是通过焦点距离公式来求得,公式为:物距 = 焦距 * 得分值 / (焦距 - 得分值)其中,得分值表示清晰成像时物点所在的位置。
该公式在实际拍摄中非常实用,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把握焦点和物体距离的关系。
三、焦点和景深的关系焦点是指在焦平面上形成清晰图像的具体位置。
焦点的调节与物距紧密相关。
焦点越准确,成像的也就越清晰,而偏离焦点的部分就会出现模糊。
而景深则是指从前景到背景的连续清晰范围。
在摄影中,焦距和光圈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的大小。
一般来说,焦距较小、光圈较大的情况下,景深较大,画面中的物体更为清晰;而焦距较大、光圈较小的情况下,景深较小,画面中的物体只有特定部分清晰,其他区域会出现模糊效果。
四、应用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焦距和物距的关系,我们举例来说明:第一个例子是拍摄风景。
当我们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远处的山水时,需要将镜头与被摄物之间的距离调整得较远,这样可以保持山水的清晰并突出远处的景色。
而如果使用广角镜头拍摄同一风景,需要将镜头与被摄物之间的距离调整得相对较近,这样可以充分展现广角视角的宽广感。
第二个例子是人像摄影。
在人像摄影中,使用不同的焦距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比如使用较长焦距可以拉近人物与背景的距离,突出人物形象;而使用较短焦距则会较为真实地展示人物所在的环境。
初中光像距物距表格提供表格式凸透镜成像规律,希望你喜欢.表一表二凸透镜成像的大小跟物距和焦距有什么关系,有记住的窍门u与f的关系 v与f的关系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的虚实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u<f ***** 正立放大虚像(****部分为没有,不存在,u是物距,v是像距,f是焦距)结论:(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两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不论实像,虚像,物体离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大,像离透镜也越远。
(3)实像总是倒立的,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是正立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探究目的:弄清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器材:蜡烛、光具座和光屏.步骤: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比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物距大到双面程度成实像,小到什么时候成虚像,大概不同的凸透镜会有不同,要有一个参照距离才便于研究.不同的凸透镜,焦距的大小不同.我们就用焦距f作为参照距离.先把物体放在较远处,例如使物距u>2f,然后把物体移近些,使物距u=2f,再移动物体,使物距u在2f 和f之间,即2f>u>f,继续移动物体,使物距u=f,最后使物距u<f.观察看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表格.数据如下表)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应用倒正大小虚实u>2f f<v<f 倒小实相机u=2f v=2f 倒等实——f<u<2f v>2f 倒大实幻灯机u=f ——————————u<f ——正大虚放大镜结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下1、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一倍焦距以内是虚象,一倍以外是实象,不包括一倍焦距)2、虚象同侧正,实象异侧倒(虚象在同一侧,是正立的象,实象在异侧,是倒立的)3、物小象变大,物大象变小(物距变小,象变大,物距变大,象变小)。
初中光像距物距表格
供给表格局凸透镜成像纪律,愿望你爱好.
表一
表二
凸透镜成像的大小跟物距和焦距有什么关系,有记住的窍门
u与f的关系 v与f的关系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的虚实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u<f ***** 正立放大虚像(****部分为没有,不消失,u是物距,v是像距,f是焦距)结论:(1)核心是
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两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2)不管实像,虚像,物体离核心越近所成的像越大,像离透镜也
越远.(3)实像老是倒立的,能呈如今光屏上;而虚像是正立的,不克不及呈如今光屏上.探讨目标:弄清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
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凸透镜成像的纪律.(表格.数据如下表)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运用倒正大小虚实 u>2f f<v<f 倒小实相机u=2f v=2f 倒等实——f<u<2f v>2f 倒大实幻灯机u=f ——————————u<f ——正大虚放大镜结论:凸透镜成像的纪律如下1.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一倍焦距以内是虚象,一倍以外是实象,不包含一倍焦距)2.虚象同侧正,实象异侧倒(虚象在统一侧,是正立的象,实象在异侧,是倒立的)3.物小象变大,物大象变小(物距变小,象变大,物距变大,象变小)。
初二物理焦距和物距的关系好嘞,咱们今天就来聊聊焦距和物距的那些事儿。
这个话题呢,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不难,就像喝水一样简单。
想象一下,你手里拿着一个放大镜,想要看看手上的小虫子。
你把放大镜往虫子那儿一靠,哇!虫子放大了,细节都能看见。
这就是光的魔力。
咱们先说说什么是焦距。
焦距就像是放大镜的“超能力”,它决定了你能放大多少。
一般来说,焦距越短,物体看起来就越大,越清晰。
想想吧,长焦镜头就像你在看电影,远远地欣赏那些动作,而短焦镜头则是近距离直面挑战。
焦距和物距就像一对好朋友,彼此相互影响。
你想清楚了物体离你有多远,就能预测焦距该设置成啥样。
再说说物距。
物距就是物体到镜头的距离。
你想象一下,一个人在跑步,越是离你近,你看到的细节越多;远了就模糊了,甚至连脸都看不清。
这就是物距的影响。
当物距改变时,焦距也得跟着调整,否则你就只能看到个模糊的影子。
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就像打麻将。
你得先看好牌,决定出哪一张。
物距远了,焦距得变长,才行;物距近了,焦距就得缩短。
不然的话,最后只能是瞎打一通,那可就太尴尬了,哈哈。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者的关系,咱们不妨来个比喻。
就像一杯水,水满了,杯子就要小一点,水少了,杯子就要大一点。
这个道理其实就是焦距和物距之间的默契。
我给你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我的朋友小明决定用他的相机拍几张照片。
他把相机调到最大光圈,开始拍摄,结果发现所有照片都是模糊的。
哈哈,小明那时候傻眼了。
他这时候才明白,原来他忘了调焦了!物体离他太远,焦距却没调整,结果就是,咻,瞬间变成了艺术作品。
虽然这也算是一次意外的创作,但拍照不就是要清晰吗?这就像人生,有时候你得懂得调整自己的视角,才能看清前方的路。
你要是问我,焦距和物距到底有啥用,那可真是多了去了!比如,在科学实验中,学生们常常需要计算物距和焦距来得出准确的结果。
在光学仪器上,调焦、调整物距都得得心应手,才能拍出好照片,甚至做出精确的实验数据。
没有焦距的配合,那可真是一场“光”的盛宴,但没有主角上台。
焦距和物距的关系焦距和物距是摄影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焦距指的是镜头的主焦点到成像面的距离,通常用毫米(mm)来表示。
物距则指的是拍摄目标物体与镜头之间的实际距离。
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摄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焦距和物距会产生不同的拍摄效果。
本文将详细探讨焦距和物距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焦距的概念。
镜头的焦距越长,其主焦点到成像面的距离越长,成像的视角就越小。
焦距较长的镜头被称为长焦镜头,适合拍摄远距离的景物和主题,如野生动物、体育比赛等。
相反,焦距较短的镜头被称为广角镜头,其视角较宽,适合拍摄广阔的场景,如风景、建筑等。
焦距还影响图像的透视效果,长焦镜头会拉近远近物体的距离感,而广角镜头则会增强近大远小的效果。
而物距则是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和对焦的关键因素。
当镜头和拍摄目标的物距合适时,图像会非常清晰。
然而,当物距太近或太远时,图像会出现模糊、失焦等问题。
物距的调整可以通过对焦来实现。
当我们将焦点调节到与拍摄目标物体的距离一致时,图像就会变得清晰。
因此,物距的控制在摄影中是非常重要的。
焦距和物距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情况来说明:1. 镜头焦距固定,调整物距:当我们使用固定焦距的镜头拍摄时,可以通过调整物距来控制拍摄的图像效果。
例如,我们使用50mm的标准镜头拍摄一个建筑物,如果我们靠近建筑物拍摄,建筑物在图像中会显得更大,远处的景物会显得较小,透视效果会减弱。
相反,如果我们离建筑物较远拍摄,建筑物在图像中会显得较小,距离远近的效果更加明显。
2. 物距固定,调整焦距:当我们拍摄一个固定的目标物体时,可以通过调整焦距来获得不同的效果。
例如,我们拍摄一朵花,如果使用长焦镜头(如200mm),花会被放大,背景会被模糊,突出花朵的细节。
相反,如果使用广角镜头(如35mm),花朵会显得较小,背景会显得更加广阔,景深也会增加。
3. 同时调整焦距和物距:有时候,我们需要同时调整焦距和物距来实现特定的效果。
按上述步骤操作,把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透镜焦距f=cm。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实虚大小正倒像距v/cmu>2f u=2f 2f>u>f u=fu<f归纳和总结(1)u>f时成实像,u<f时成虚像,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u>2f时成缩小实像,u<2f时成放大实像,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3)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4)成实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侧。
(5)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用光屏承接到,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1.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cm 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40cmB.30cmC.20cmD.10cmD 巩固扩展课堂小结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光的折射。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可我有一对锐利的尖角,你有吗?”猴子说:“尖角竖在头顶上,一点也没有用,多难看呀!”山羊说:“尖角是我的防卫武器,可以对付狼,保护自己。
”鱼继续说。
厉工不懂璞中含有宝玉,所以把玉匠召来进行鉴定。
电影在线观看/tv/29.html他说:“我如同帝王和统治者,我让他们不仅留心着天空,而且还提防洪水和陆地带来的其他恐惧,强迫他们老老买实地呆在家里。
毛驴乱踢,弓背跳跃,苦苦挣扎,狼群还是把驴子在它们享受的麦田里咬死了。
,他静静地吃过草,又细嚼反刍的食物。
物理焦距和物距的关系物理焦距和物距的关系,是摄影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物理焦距,是指在透镜前后测量得到的透镜到图像平面的距离,它是透镜的特性参数之一。
而物距,则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两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透镜成像的清晰度和成像比例,直接影响到摄影作品的质量。
1. 物理焦距是什么?物理焦距的含义是:在透镜的光轴上,离透镜最近的一点,其成像位置正好在无穷远处,且镜头所成的实像是倒立的。
这个位置就是焦点,而离透镜的距离则是焦距。
物理焦距是透镜的固有属性,通常以毫米或厘米为单位。
2. 物距是什么?物距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也就是透镜与物体的距离。
物距可以是正的、负的或无穷大的。
当透镜与物体在透镜同侧时,物距为负;当在透镜与物体在透镜异侧时,物距为正。
3. 物理焦距和物距的关系物理焦距和物距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1/焦距 = 1/物距 + 1/像距其中,像距是成像后图像与透镜的距离,可以用成像公式来计算。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当物距增大时,成像距离也会增大,而焦距保持不变。
这就意味着,如果想保持透镜到成像平面的距离不变,就需要调整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即物距。
如果调整过程中,物距和焦距的比例相等,那么成像大小、亮度和清晰度都能够保持一致。
4. 物理焦距的影响在摄影中,物理焦距的大小和镜头角度有关,不同的焦距可以实现不同的成像效果。
一般,焦距越长,视角越小,成像距离越远,画面越窄;反之,焦距越短,视角越宽,成像距离越近,画面越广。
因此在不同的拍摄场景中,选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可以帮助拍摄者实现不同的拍摄效果。
总结:物理焦距和物距的关系,是摄影学中很重要的概念。
它直接反映了镜头的成像特性,帮助拍摄者掌握焦距的重要性,实现更精准的成像。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拍摄者可以通过控制镜头与物体的距离和选择不同的焦距来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
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
物距像距和焦距是光学中三个基本概念,也是图像成像的重要参数。
下面将分别介绍
这三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物距
物距是指距离物体到透镜或成像光学系统的距离。
物距通常用符号u来表示,单位是
米(m)。
物距是决定图像成像位置的重要参数,通常情况下,物距愈大,成像位置越远离透镜。
2. 像距
3. 焦距
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透镜成像公式来描述:
1/f=1/v+1/u
式子中f表示透镜的焦距,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
在透镜成像公式中,一个焦距值对应着一个光学系统的特定成像位置,当物距、像距
或焦距中任意一个量固定时,其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也是确定的。
例如,当一个物体在一个焦距为5cm的透镜前放置40cm处,成像位置应该是10cm处,因为:
1/0.1=1/0.05+1/0.4
因此,当物距u给定时,可以根据透镜成像公式计算出对应的像距v和焦距f,当焦距f给定时,可以反推物距u和像距v,当像距v给定时,可以计算出物距u和焦距f。
总之,物距、像距和焦距是光学成像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实际的光学成像应用中,需要根据需要确定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具体数值,以达到最佳
的成像效果。
焦距、物距与像距最长焦距/最短焦距=变焦倍数光学变焦镜头不但要看其变焦倍数,还要看其焦距范围,焦距越大,看的越远,视角范围越小玩单反的谁还在乎光学变焦的倍数呀?这倍数可是越大越狗头。
人家有钱的高烧们都自豪地宣称自己的镜头都是1倍的--定焦数码单反,镜头标识乘1。
5就是实际焦距变焦和焦距首先没有太大的区别其次,一般的普通数码相机的变焦要在7倍以上方可达到210以上的焦距能看物体的远近只和焦距有关系,比如4-88mm的22倍镜头没有10-100mm10倍镜头看的远。
要想知道能看的最远距离就看最大焦距是多少,想知道能看的最大区域是多大,就看最小焦距是多少。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光圈f值 = 镜头的焦距 / 镜头口径的直径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f1, f1。
4, f2, f2。
8, f4, f5。
6, f8, f11, f16, f22,f32, f44, f64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
您知道光圈大小对景深影响的原理吗?一个物点发出的光线通过镜头聚焦之后,所有光线形成一个圆锥形光束。
圆锥的顶角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大、顶角越大。
圆锥顶点与底片接触形成一个像点。
如果底片稍微前移或者后移一点固定距离,切割光束形成一个圆斑,圆斑的大小与顶角有关:顶角大则圆斑也大。
换句话说:底片偏离同样的距离,光圈大圆斑也大。
现在我们不要移动底片、而是移动物点,使得光束的顶点移动。
如果形成的光斑相同,较细的光束(意为着光圈较小)物点可以移动更大的距离,这就说明小光圈景深更大。
景深随着物距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焦距的增加而减少。
一般而言,35mm相机的标准镜头焦长约是28-70mm,因此如果焦长高于70mm就代表支持望远效果,若是低于28mm就表示有广角拍摄能力。
八年级上册物距与焦距关系表格
初中光像距物距表格
提供表格式凸透镜成像规律,希望你喜欢.
表一
表二
凸透镜成像的大小跟物距和焦距有什么关系,有记住的窍门
u与f的关系 v与f的关系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的虚实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u<f ***** 正立放大虚像
(****部分为没有,不存在,u是物距,v是像距,f是焦距)
结论:(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两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不论实像,虚像,物体离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大,像离透镜也越远。
(3)实像总是倒立的,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是正立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探究目的:弄清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器材:蜡烛、光具座和光屏.
步骤: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比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物距大到双面程度成实像,小到什么时候成虚像,大概不同的凸透镜会有不同,要有一个参照距离才便于研究.
不同的凸透镜,焦距的大小不同.我们就用焦距f作为参照距离.先把物体放在较远处,例如使物距u>2f,然后把物体移近些,使物距u=2f,再移动物体,使物距u在2f 和f之间,即2f>u>f,继续移动物体,使物距u=f,最后使物距u<f.观察看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表格.数据如下表)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应用
倒正大小虚实
u>2f f<v<f 倒小实相机
u=2f v=2f 倒等实——
f<u<2f v>2f 倒大实幻灯机
u=f ——————————
u<f ——正大虚放大镜
结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下
1、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一倍焦距以内是虚象,一倍以外是实象,不包括一倍焦距)
2、虚象同侧正,实象异侧倒
(虚象在同一侧,是正立的象,实象在异侧,是倒立的)
3、物小象变大,物大象变小
(物距变小,象变大,物距变大,象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