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虫啉和啶虫脒的科学使用
- 格式:pdf
- 大小:56.88 KB
- 文档页数:1
农业生产植保广谱性杀虫剂吡虫啉和啶虫脒药物特性、防治害虫选择及使用效果一、啶虫脒1、药物特性啶虫脒属于氯代烟碱类广谱性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内吸的特性,可以用来防治蚜虫、叶蝉、粉虱、蚧虫、介壳虫等半翅目害虫、小菜蛾、潜蛾、小食心虫、纵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天牛、猿叶虫等鞘翅目害虫以及蓟马等部分总翅目害虫,并且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及拟作虫菊酯类有抗性的害虫均有防治特效。
2、使用方法果树及高秆作物使用时,一般按照使用3%的啶虫脒1500~2 000倍、5%啶虫脒2 500~3 000倍、10%的啶虫脒5 000~6 000倍、20%的啶虫脒10000~12000倍、40%啶虫脒20000~25000倍、50%啶虫脒25000~30000倍、70%啶虫脒35 000~40 000倍的方法喷施使用;粮、棉、油及蔬菜等矮秆作物使用时,一般每按照每亩使1.5~2克有啶虫脒效成分的制剂+水30~60升喷施。
二、吡虫啉1、药物特性吡虫啉属于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性广谱杀虫剂,具有高效、安全、低毒、易降解兼有触杀、胃毒、内吸的特性,常用来防来防治刺吸口类害虫,比如说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以及部分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如稻象甲、稻负泥虫、潜叶蛾等,常在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蔬菜、甜菜、果树等作物病虫害防治上使用。
2、使用方法因为内吸性比较强,所以多用来在播种前处理种子和田间撒施颗粒剂使用,拌种时可以按照每亩吡虫啉有效成分3-10克的兑水方法进行拌种或喷施使用,喷施使用浓度一般按照5%吡虫啉2000-3000倍、10%吡虫啉4000-5000倍的方法喷施。
三、啶虫脒与吡虫啉的使用注意事项1、二者属于同一系列的杀虫剂,但啶虫脒比吡虫啉杀虫普更广泛。
2、在防治刺吸口类害虫时,气温度较高时使用啶虫脒效果好,气温较低时建议使用吡虫啉效果好。
3、二者与高氯、噻虫嗪、哒螨灵、呋虫胺等药物复配使用,防治虫害效果更好。
70%吡虫啉的作用与使用方法,稀释倍数多少合适1、作用:70%吡虫啉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当害虫接触到该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能力受阻,从而使害虫麻痹死亡。
2、使用方法:防治十字花科蔬菜中的蚜虫时,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3g兑水30-45kg均匀喷雾,一般每隔15天左右喷1次,连喷2次。
一、70%吡虫啉的作用与使用方法1、作用(1)该药剂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属于一种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并具有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通常害虫接触到该药剂后,中枢神经的正常传导能力会受到阻碍,从而麻痹死亡。
(2)该药剂具有良好的速效性,一般在施药后的1天就有比较高的防效,而且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常将它用来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2、使用方法(1)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的蚜虫、叶蝉、粉虱时,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3g兑水30-45kg均匀喷雾,一般15天左右喷1次,连喷2次。
(2)防治番茄、茄子、黄瓜、西瓜等瓜果类蔬菜上的蚜虫、粉虱、蓟马、斑潜蝇时,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6g兑水45-60kg均匀喷雾,15天左右1次,连喷2次左右。
(3)防治保护地蔬菜上的白粉虱、斑潜蝇时,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者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8g兑水45-60kg均匀喷雾,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
二、70%吡虫啉稀释倍数多少合适1、需要根据作物的种类决定稀释倍数,比如将70%吡虫啉用在苹果树上时,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8000-10000倍液喷雾防治,而用在兰花上时,一般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喷施防治,因此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在使用该药剂时除了需要掌握好稀释倍数,避免造成药害外,还需避免在低温度以及强阳光下使用,如果在这两种环境中使用,容易降低药效。
3、虽然该药剂具有低毒性,但是对于蜜蜂、蚕以及虾类还是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时,需避免在蜜蜂的活动区域,或者蚕室附近使用,而且不能让药液污染周边的水源,避免对虾类造成一定的危害。
吡虫啉是有机磷杀虫剂吗,杀什么虫
吡虫啉属于有机磷农药,因为含有磷元素。
吡虫啉是一种具有比较髙效内吸广谱型杀虫剂,并且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持效期长,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昆虫体内干扰运动神经系统,使害虫之麻痹后迅速死亡,吡虫啉与常规性的杀虫剂没有交互抗性,可以混用,正常使用对人畜无害。
一、吡虫啉是有机磷杀虫剂吗
1、吡虫啉属于有机磷农药,因为吡虫啉含有磷元素,并且吡虫啉还可以与许多的碱性农药混用。
2、吡虫啉是一种具有比较髙效内吸广谱型杀虫剂,不仅杀虫迅速还不会伤害到农作物,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在使用吡虫啉时要注意做好防护安全准备,要戴口罩和手套,如果不小心粘到皮肤上要用水冲洗掉。
二、吡虫啉杀什么虫
1、吡虫啉可以有效的防治粉虱、蓟马、叶蝉、蚜虫、稻甲虫、负泥虫、潜叶蝇、潜叶蛾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但是对于线虫和红蜘蛛
无效。
2、吡虫啉主要是用来防治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蔬菜、甜菜、果树等农作物,因为吡虫啉具有比较良好的内吸性,所以可以用于种子处理,还可以用撒颗粒剂的方式施药。
3、吡虫啉可以和啶虫脒在低高温气候下可以轮换使用,气温较低的时候用吡虫啉,气温高的时候用啶虫脒。
吡虫啉和啶虫脒哪个杀虫速度更快哪个杀虫更彻底告诉你答案吡虫啉和啶虫脒,作为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两种杀虫剂,被广大农民广泛使用。
而吡虫啉和啶虫脒之间,哪个杀虫速度更快,哪个杀虫更彻底呢?本文将通过综合分析吡虫啉和啶虫脒的特点、应用效果以及优缺点,为读者揭秘这个问题的答案。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吡虫啉和啶虫脒的基本特点。
吡虫啉属于新一代的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快速杀虫、持效时间长等优点。
它能够有效地杀死多种害虫,包括吸食和咀嚼性害虫。
吡虫啉对小菜蛾、棉铃虫、红蜘蛛等常见害虫有良好的防控效果。
而啶虫脒则属于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
它能够抑制害虫神经酯酶的活性,导致害虫的神经兴奋传导中断,进而达到杀虫的效果。
啶虫脒主要用于防治蚜虫、叶螨和飞虱等害虫。
关于杀虫速度,吡虫啉和啶虫脒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吡虫啉作为一种触杀效果很好的杀虫剂,能够迅速杀死害虫。
当害虫接触到吡虫啉时,它们的神经系统会受到抑制,导致瘫痪和死亡。
这种迅速的杀虫效果使得吡虫啉在应对害虫爆发和农作物急性虫害时非常有效。
而啶虫脒则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杀虫效果。
由于啶虫脒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害虫神经酯酶活性,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干扰害虫的神经传导。
因此,在杀虫速度上,吡虫啉明显比啶虫脒更快。
但是,单纯比较杀虫速度并不能完全判断杀虫剂的彻底程度。
要综合考虑杀虫剂的持效时间和效果。
吡虫啉的持效时间相对较长,在农作物上的残留期较长,可以持续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的侵害。
吡虫啉对害虫的控制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而啶虫脒在杀虫效果上并不逊色于吡虫啉,尤其是对于蚜虫等害虫的防控效果较好。
尽管啶虫脒的持效时间相对较短,但其杀虫效果在短期内是具有高度有效性的。
除了杀虫速度和彻底程度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吡虫啉和啶虫脒的优缺点。
吡虫啉作为新一代杀虫剂,具有低毒性、低残留、环境友好等特点。
它在不仅在农作物上广泛应用,也被用于森林、果树等其他领域的害虫防治。
吡虫啉和啶虫脒,哪个杀虫速度更快?哪个杀虫更彻底?告诉你答案夏季是各类病虫害的高发期,如果农民杀不死作物上的病菌害虫、控制不住田间的病情虫情,那么就很容易导致地里种植的各类农作物后期出现大幅减产的问题。
在田间病虫害的防治管理上,咱们农民朋友一般都是采取杀虫剂/杀菌剂的化学方法进行防治,而市面上出售的各类杀虫剂/杀菌剂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其中也有很多不仅名字看起来差多、使用效果看起来也差不多的杀虫剂/杀菌剂,对此绝大数农民朋友经常因为搞不明白它们之间的差别而不知道到底选用哪个好。
以杀虫剂为例来讲,其实啊,市面上大家常见、常用且好用的杀虫剂无非也就那么几种或十几种,而虽然一些杀虫剂名字看起来很像、杀虫效果也差不多,其实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说药性有强有弱、药物活性有高有低、药效持续期有长有短、杀虫谱范围有广有窄、杀虫见效速度有块有慢、害虫药物抗性有强有弱等等,除此之外,即使是两种差不多的杀虫剂,它们防治害虫时在主要灭杀虫害类型、适用温度条件、适用作物范围、使用方式、用药方法等方面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同样是打药防治同一种虫害,选择不同的杀虫剂,防治同一种虫害的效果就不一样;使用的杀虫剂不一样,灭杀同一种害虫的效果就不一样。
因此,防治田间害虫,大家首先就要了解不同杀虫剂的特点与差别,否则你就不要抱怨自己打药杀虫的效果不好了,因为你杀虫剂根本就选对和用对。
在前天的文章中,农技小背篓重点给大家全方位的对比介绍了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这四种杀虫剂的不同和差别,今天呢,农技小背篓就再给大家重点对比介绍下吡虫啉和啶虫脒这两种杀虫剂,因为昨天有农民朋友提出了这个问题——他想打药防治田间虫害,但不知道这两种杀虫剂选哪个好。
一、关于吡虫啉与啶虫脒这两种杀虫剂的共同点(共性)第一个共同点:药物特点大体相同。
不论吡虫啉还是啶虫脒,这两种杀虫剂都是市面上很常见、农民经常使用的氯化烟碱类杀虫剂,属于速效性、高效性、广谱性、中/低毒性、长效性的杀虫剂类型,都具有较强触杀、胃毒功作用且具有不同程度内吸作用的杀虫剂,它们在前期害虫没有产生药物抗性以前,都可以通过扰乱害虫神经系统、麻痹虫体的方式杀死田间害虫,二者都主要用来防治田间作物上的如蚜虫、粉虱、蓟马等刺吸口类害虫(注意,二者可以灭杀的害虫类型差不多,但对不同害虫的实际灭杀效果不一样)。
杀蓟马的三个好药回答杀蓟马可使⽤吡⾍啉、啶⾍脒、⾼效氯氰菊酯等药剂。
吡⾍啉⼀般亩⽤有效成分3-10克,拌种或兑⽔喷雾;啶⾍脒在粮棉油及蔬菜等矮秆作物上,⼀般每667平⽅⽶使⽤1.5-2克有效成分的制剂,兑⽔30-60升喷雾;⾼效氯氰菊酯每亩⽤4.5%乳油30-50ml,加⽔40-50kg,均匀喷雾。
⼀、杀蓟马的三个好药杀蓟马可使⽤吡⾍啉、啶⾍脒、⾼效氯氰菊酯等药剂。
1、吡⾍啉适于⽤种⼦处理和撒颗粒剂⽅式施药,⼀般亩⽤有效成分3-10克,拌种或兑⽔喷雾,安全间隔期20天,施药时注意防护,防⽌吸⼊药液、药粉,接触⽪肤,⽤药后要及时⽤清⽔洗洁暴露部位,不要与碱性农药混⽤,不宜在强阳光下喷雾,以免降低药效。
2、啶⾍脒主要通过喷雾防治害⾍,具体使⽤倍数或⽤药量因制剂含量不同⽽异,在果树及⾼秆作物上,⼀般使⽤5%的制剂2500-3000倍液,或3%的制剂1500-2000倍液,或10%的制剂5000-6000倍液,或20%的制剂10000-12000倍液.或40%⽔分散粒剂25000-30000倍液,或50%⽔分散粒剂25000-30000倍液,或70%⽔分散粒剂35000-40000倍液,均匀喷雾,在粮棉油及蔬菜等矮秆作物上,⼀般每667平⽅⽶使⽤1.5-2克有效成分的制剂,兑⽔30-60升喷雾。
均匀、周到喷药,可以提⾼药剂的防治效果。
3、⾼效氯氰菊酯,蚜株率达30%或卷叶株率在5%时进⾏防治,每亩⽤4.5%乳油30-50ml,加⽔40-50kg,均匀喷雾。
适⽤于防治棉花、蔬菜、果树、茶树、森林等多种植物上的害⾍及卫⽣害⾍。
⼆、蓟马的危害1、蓟马以成⾍和若⾍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花、果实等)汁液,害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幼嫩果实(如茄⼦、黄⽠、西⽠等)被害后会硬化,植株⽣长缓慢,节间缩短,严重时造成落果,影响产量和品质,有的种类可形成⾍瘿,降低了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进⽽造成更⼤的经济损失。
2、嫩叶在受害后会使叶⽚变薄,表⽪呈灰褐⾊,叶⽚中脉两侧出现灰⽩⾊或灰褐⾊条斑,出现变形、卷曲,⽣长势弱,易与侧多⾷跗线螨为害相混淆。
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噻虫啉有什么区别以及如
何应用
#农技科普大赛第二季#
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和噻虫啉都是广谱杀虫剂,但它们的作用机理有所不同。
1.吡虫啉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中的γ-氨基丁酸(GABA)受体,造成昆虫神经递质失衡,导致昆虫死亡。
主要用于防治蚊子、苍蝇、跳蚤、臭虫、螨虫等害虫。
2.啶虫脒通过干扰昆虫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破坏昆虫神经传递,导致其死亡。
适用于防治白蚁、蚜虫、甘蔗螟等害虫。
3.噻虫嗪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中的钠通道,阻止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干扰了神经冲动的传导,最终导致昆虫死亡。
可用于防治棉铃虫、粘虫、飞虱等害虫。
4.噻虫胺也是通过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中的钠通道来杀死害虫的。
适用于防治粘虫、斜纹夜蛾、卷叶蛾等害虫。
5.噻虫啉干扰昆虫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酰胺受体,抑制神经传递,从而杀死害虫。
可用于防治蚜虫、白粉虱、蓟马等害虫。
根据不同的害虫和使用环境,这些杀虫剂的应用方法和剂量也有所不同。
在使用时,应注意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喷洒,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防治效果和安全性。
此外,为了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应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杀虫剂。
桃树杀虫剂有哪些,什么时候打效果好桃树杀虫剂有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吡虫啉、氯氰·毒死蜱、啶虫脒、氯虫苯甲酰胺等药物。
1、苏云金杆菌:用于防治桃树尺蠖和食心虫,使用浓度为8000IU/mg苏云金杆菌悬浮剂200倍液。
2、苦参碱:用于防治桃树蚜虫,使用浓度为0.5%苦参碱水剂1000-1200倍液。
一、桃树杀虫剂有哪些1、苏云金杆菌:在晴天的傍晚或者是阴天的时候喷洒8000IU/mg 苏云金杆菌悬浮剂200倍液,用于防治桃树尺蠖和食心虫类等害虫。
2、苦参碱:使用浓度为0.5%苦参碱水剂1000-1200倍液,常用于防治桃树蚜虫(需注意不能与强酸、强碱类农药混合使用)。
3、吡虫啉:使用浓度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常用于防治桃树蚜虫(需注意不能与强碱类农药混合使用)。
4、氯氰·毒死蜱:由毒死蜱和氯氰菊酯复配制成的杀虫剂,使用浓度为522.5g/L氯氰·毒死蜱乳油1500-2000倍液,常用于防治桃树介壳虫(需注意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
5、啶虫脒:使用浓度为3%啶虫脒乳油1500倍-2000倍液,常用于防治桃树蚜虫、蝽象、蚧壳虫、叶蝉等。
6、氯虫苯甲酰胺:使用浓度为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8000-10000倍液,常用于防治桃潜叶蛾、卷叶蛾、食心虫、毛虫、刺蛾等鳞翅目害虫。
7、噻螨酮:使用浓度为5%噻螨酮乳油2000倍液,常用于防治桃树上的山楂叶螨、二斑叶螨。
二、桃树杀虫剂什么时候打效果好1、苏云金杆菌:多在害虫卵孵化盛期至低领幼虫期时使用。
2、苦参碱:在桃树蚜虫初发期的时候使用,安全间隔期为3天,最多喷洒3次。
3、吡虫啉:在桃树蚜虫初发期的时候使用。
4、氯氰·毒死蜱:在桃树介壳虫爬虫高峰期的时候使用,10天后继续喷洒一次(每个作物周期最多喷洒3次)。
5、啶虫脒:在桃树蚜虫、桃瘤蚜、粉蚜发生初盛期的时候使用。
6、氯虫苯甲酰胺:在桃潜叶蛾、卷叶蛾、食心虫、毛虫、刺蛾等鳞翅目害虫的成虫盛发期后1-2天使用。
吡虫啉的使用方法
吡虫啉是一种常用的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室内和室外的昆虫害。
以下是吡虫啉的使用方法:
1. 首先,选择合适的吡虫啉产品。
不同的吡虫啉产品适用于不同的害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购。
2. 在使用吡虫啉前,先仔细阅读产品标签上的使用说明和安全提示。
3. 室内使用:将合适剂量的吡虫啉溶解或稀释后,使用喷雾器或喷雾器等工具均匀喷洒在室内的受虫害区域,如地板、墙壁、家具等。
避免直接喷洒在食品、水源等与人类接触频繁的区域。
4. 室外使用:将吡虫啉均匀撒在室外受虫害的区域,如花园、草坪等。
也可以将吡虫啉稀释后喷洒在植物表面,对叶面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5. 清洗:在使用吡虫啉后,应及时清洗使用的工具和喷洒的区域,避免孩童或宠物误食或接触。
注意事项:
- 使用吡虫啉时,应遵守国家、地区或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法使用。
- 使用吡虫啉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如戴手套、口罩等,避免直接接触。
避免吸入
喷雾剂的气味。
- 在使用吡虫啉后,应将未使用完的产品妥善保存,避免儿童或宠物接触。
- 如使用吡虫啉后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 扔掉使用过的容器时应按照当地的废品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请注意,以上是一般的使用方法,实际使用时需根据产品说明进行操作,或者根据专业人士的指导进行使用。
吡虫啉和啶虫眯有哪些区别吡虫啉和啶虫眯都是一种高效杀虫剂,杀虫效果比较好,那么吡虫啉和啶虫眯有哪些区别呢?下面农资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吡虫啉和啶虫眯有哪些区别一、啶虫脒基本信息啶虫脒是一种新型广谱且具有一定杀螨活性的杀虫剂,其作用方式为土壤和枝叶的系统杀虫剂。
广泛用于水稻,尤其蔬菜、果树、茶叶的蚜虫、飞虱、蓟马、部分鳞翅目害虫等的防治。
施用方法50-100mg/L的浓度下,可有效地防治棉蚜,菜蚜、桃小食心虫等,以500mg/L浓度施药可防治光潜蛾、桔潜蛾以及梨小食心虫等,并可杀卵。
啶虫脒主要通过喷雾防治害虫,具体使用倍数或用药量因制剂含量不同而异。
在果树及高秆作物上,一般使用3%的制剂1500~2000倍液,或5%的制剂2500~3000倍液,或10%的制剂5000~6000倍液,或20%的制剂10000~12000倍液.或40%水分散粒剂20000~25000倍液,或50%水分散粒剂25000~30000倍液,或70%水分散粒剂35000~40000倍液,均匀喷雾;在粮棉油及蔬菜等矮秆作物上,一般每667平方米使用1.5~2克有效成分的制剂,对水30~60升喷雾。
均匀、周到喷药,可以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
作者:项亩主要用途1、氯代烟碱类杀虫剂。
该药剂具有杀虫谱广、活性高、用量少、持效长又速效等特点,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卓越的内吸活性。
对半翅目(蚜虫、叶蝉、粉虱、蚧虫、介壳虫等)、鳞翅目(小菜蛾、潜蛾、小食心虫、纵卷叶螟)、鞘翅目(天牛、猿叶虫)以及总翅目害虫(蓟马类)均有效。
由于啶虫脒作用机制与目前常用杀虫剂不同,所以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及拟作虫菊酯类有抗性的害虫有特效。
2、对半翅目、鳞翅目害虫有高效。
3、与吡虫啉属同一系列,但它的杀虫谱比吡虫啉更广,主要对黄瓜、苹果、柑桔、烟草上的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由于啶虫脒作用机制独特,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以及拟除虫菊酯类等农药品种产生抗药性的害虫具有较好效果。
啶虫脒和吡虫啉的区别是什么啶虫脒:属于新型杀虫剂,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触杀胃毒优势,但是内吸性不强,主要防治刺吸口式害虫,对蚜虫、白背飞虱等,温度较高时使用效果更好,对蚕有毒,使用时需谨慎。
吡虫啉:属于内吸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的优点,主要防治刺吸口式害虫,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受温度影响较小,药物持效期较长。
一、啶虫脒和吡虫啉的区别1、啶虫脒啶虫脒是属于新型杀虫剂,能致使昆虫麻痹,然后死亡,啶虫脒作用原理与吡虫啉不同,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触杀胃毒优势,但是内吸性不强,在温度比较高时,药物效果会更佳,主要防治刺吸口式害虫,对蚜虫、白背飞虱防效比较高,啶虫脒药剂对蚕有毒,使用时需谨慎。
2、吡虫啉(1)吡虫啉属于内吸杀虫剂,不同于传统杀虫剂的作用原理,因此没有交互抗性,一般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杀虫剂,所产生抗性的害虫,使用吡虫啉防治效果较佳,具有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的优点,害虫不容易产生抗性。
(2)并具有触杀、胃毒、内吸多重药效,受温度影响比较小,在土壤内不易流动,药物持效期比较长,一般用于叶面喷洒,也可进行拌种,主要防治刺吸口式害虫,如果使用过于频繁,在南方水稻地区,对防治稻飞虱没有效果,在北方温室防治白粉虱也基本无效,但是对于防治盲椿象效果比较好,具有使用量少、击倒速度快等优势。
二、啶虫脒的使用方法1、50-100mg/L浓度的啶虫脒,可有效防治棉蚜、菜蚜、桃小食心虫等,以500mg/L浓度的啶虫脒施药,可防治桔潜蛾、光潜蛾、梨小食心虫等,还可杀卵。
2、果树和高秆作物:1500-2000倍液3%的制剂,或者2500-3000倍液5%的制剂,或者5000-6000倍液10%的制剂,或者10000-12000倍液20%的制剂,或者20000-25000倍液40%的水分散粒剂,或者25000-30000倍液50%的水分散粒剂,或者35000-40000倍液70%的水分散粒剂,然后均匀进行喷雾。
吡虫啉和啶虫眯的区别一、啶虫脒啶虫脒是一种新型广谱且具有一定杀螨活性的杀虫剂,其作用方式为土壤和枝叶的系统杀虫剂。
广泛用于水稻,尤其蔬菜、果树、茶叶的蚜虫、飞虱、蓟马、部分鳞翅目害虫等的防治。
施用方法:50-100mg/L的浓度下,可有效地防治棉蚜,菜蚜、桃小食心虫等,以500mg/L浓度施药可防治光潜蛾、桔潜蛾以及梨小食心虫等,并可杀卵。
啶虫脒主要通过喷雾防治害虫,具体使用倍数或用药量因制剂含量不同而异。
在果树及高秆作物上,一般使用3%的制剂1500~2 000倍液,或5%的制剂2 500~3 000倍液,或10%的制剂5 000~6 000倍液,或20%的制剂10000~12000倍液.或40%水分散粒剂20 000~25 000倍液,或50%水分散粒剂25000~30000倍液,或70%水分散粒剂35 000~40 000倍液,均匀喷雾;在粮棉油及蔬菜等矮秆作物上,一般每667平方米使用1.5~2克有效成分的制剂,对水30~60升喷雾。
均匀、周到喷药,可以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
主要用途:1、氯代烟碱类杀虫剂。
该药剂具有杀虫谱广、活性高、用量少、持效长又速效等特点,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卓越的内吸活性。
对半翅目(蚜虫、叶蝉、粉虱、蚧虫、介壳虫等)、鳞翅目(小菜蛾、潜蛾、小食心虫、纵卷叶螟)、鞘翅目(天牛、猿叶虫)以及总翅目害虫(蓟马类)均有效。
由于啶虫脒作用机制与目前常用杀虫剂不同,所以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及拟作虫菊酯类有抗性的害虫有特效。
2、对半翅目、鳞翅目害虫有高效。
3、与吡虫啉属同一系列,但它的杀虫谱比吡虫啉更广,主要对黄瓜、苹果、柑桔、烟草上的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由于啶虫脒作用机制独特,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以及拟除虫菊酯类等农药品种产生抗药性的害虫具有较好效果。
二、吡虫啉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
吡虫啉使用方法
吡虫啉是一种常见的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家庭环境中。
正确的使用
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杀虫效果,还可以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下面将介绍吡虫啉的正确使用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使用吡虫啉之前,需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的使用方法和注
意事项。
根据说明书上的建议,正确配制药液浓度,并使用专用的喷雾器进行喷洒。
在使用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避免接触药液。
其次,选择使用吡虫啉的时间也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最佳的喷洒时间是在虫
害发生的初期或者虫害密度较低的时候。
避免在高温、强风、雨天等恶劣天气条件下使用,以免影响药液的喷洒效果。
另外,喷洒吡虫啉时需要注意药液的均匀喷洒。
要从作物的下部开始,逐渐向
上喷洒,确保每一片叶子都能被药液覆盖到。
在喷洒完毕后,要注意及时清洗喷洒器具,并将残留的药液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使用吡虫啉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混合使用,以免产生有
害气体或降低药效。
同时,要注意药剂的保存,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防止药剂失效。
最后,使用吡虫啉后要及时清洗身体和更换衣物,避免残留的药物对人体造成
伤害。
同时,要注意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虫害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的来说,正确使用吡虫啉是保证杀虫效果的关键。
只有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
方法进行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吡虫啉的杀虫作用,同时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希望大家在使用吡虫啉时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做到科学、安全、高效地使用这一杀虫剂。
吡虫啉杀虫的方法
吡虫啉是一种有效的杀虫剂,常用于防治多种昆虫害虫,包括蚜虫、飞虱、白蚁等。
以下是吡虫啉的一些杀虫方法:
1. 喷雾:将吡虫啉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然后使用喷雾器将溶液均匀喷洒在受虫害植物的叶片、茎干和花部上。
喷雾时应尽量将吡虫啉溶液均匀喷洒到受虫害区域,以提高杀虫效果。
2. 熏蒸:将吡虫啉通过熏蒸器或熏蒸室向受虫害的环境中释放,使其接触到空气中的吡虫啉,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范围的虫害防治,但要注意避免吡虫啉蒸气的直接接触。
3. 注射:将吡虫啉溶液注射到虫害植物的根部、茎部或干部中。
这种方法能够直接将吡虫啉输送到受虫害的组织中,对于一些隐藏在茎干或树木内的害虫具有较好的效果。
4. 种子处理:将种子与吡虫啉混合搅拌均匀,使种子表面均匀覆盖吡虫啉,然后进行播种。
通过这种方式处理的种子在发芽和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出吡虫啉,从而保护幼苗不受害虫侵害。
在使用吡虫啉进行杀虫时,需要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中的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超量使用或误伤有益昆虫和环境。
另外,在使用吡虫啉过程中,也要做好个人防
护措施,避免接触到吡虫啉溶液或蒸气对人体产生伤害。
坚果中吡虫啉及啶虫脒含量测定方法探究吡虫啉和啶虫脒是一类农药,常用于果树上防治果树害虫。
在果树上使用农药,需要准确测定其含量,以保证施药效果和安全使用。
吡虫啉和啶虫脒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等。
本文将主要探讨HPLC测定方法。
HPLC是一种常用的物质分离和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固定相与移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差异,将混合物中的分析物分离出来,并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测定。
首先,需要准备样品。
将含有吡虫啉和啶虫脒的坚果样品取样,然后进行样品的提取。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固相萃取法(SPE)和液液萃取法。
提取后的样品将被转化为溶液用于后续的测定。
接下来,需要准备HPLC仪器和条件。
选择适合的色谱柱和移动相,以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
在测定吡虫啉和啶虫脒时,常用的色谱柱包括C18、CN等。
移动相通常采用纯化水和有机溶剂构成的混合物,并根据需求进行优化。
在测定前,要进行色谱条件的优化。
通过调整流速、温度和流动相成分等参数,以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和峰形。
同时,要选择适当的检测器,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紫外检测器(UV)、荧光检测器等。
然后,根据样品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外标法和内标法。
外标法是将已知浓度的纯品吡虫啉和啶虫脒作为外标样品进行定量测定。
内标法是在样品中添加一种已知浓度的内标物,用于校正样品中的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浓度。
根据所选择的分析方法,进行样品的进样和浓缩处理。
通过进样器将样品引入色谱柱,然后根据检测器的响应信号进行定量测定。
最后,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吡虫啉和啶虫脒的含量。
根据外标法,通过建立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浓度。
根据内标法,通过计算内标物与目标物的峰面积比,以及内标物的浓度,计算出目标物的浓度。
为了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进行一定的质量控制措施。
例如,测定前要进行相关仪器的校准,确保仪器运行正常;定期进行空白试验,排除仪器和试剂的污染;并进行并行试验,以验证测定的精确性。
吡虫啉的作用关于《吡虫啉的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经了春季的栽种,夏季最重要的便是锄草灭虫,才拥有秋季的大丰收,夏天各种各样虫类会较为活跃性,另外也在刚开始担忧田里的农作物怎样才能防止虫类的危害,啶虫脒便是一种专业运用于除虫的高效率药品,除虫类型多并且效果好,运用的较为普遍,下边就给大伙儿详细介绍下啶虫脒有什么作用?很感兴趣的盆友能够认真阅读一下內容。
啶虫脒的功效:1、操作方法:血压关键用以预防刺吸式口器虫害(可与啶虫脒低高溫交替应用--平均气温低用啶虫脒,平均气温高用啶虫脒),预防如芽虫、飞虱、白粉虱、叶蝉、蓟马;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的一些虫害,如稻象甲、稻负泥虫、潜叶蛾等也合理。
血液对纤毛虫和飞虱失效。
可用以稻谷、麦子、苞米、棉絮、土豆、蔬菜水果、球甘蓝、桃树等农作物。
因为它的优质内吸性,非常适合用種子解决和撒片剂方法喷药。
补充一般亩用成分3~10克,加水喷雾器或拌种。
安全性观察期20天。
喷药时留意安全防护,避免触碰皮肤和吸进药面、药水,服药后要立即用冷水洗洁剂曝露位置。
不必与偏碱化肥互用。
不适合在强阳光底下喷雾器,以防减少药力。
2、作用功效:血压现阶段己知的啶虫脒商品除虫的专用型作用,有六个目六十多个种类,不但商品的品质优点显著,并且在其商品的特性层面,也拥有十分多种多样的特性。
现阶段己知的运用普遍除虫应用范畴之中,园林景观种植,蔬菜水果种植,温室大棚种植和街边粮食作物的种植,都是有运用普遍的特点。
血液啶虫脒的作用之中,单片剂的除虫实际效果更加显著,不但广谱性除虫的实际效果十分的显著,并且在完成除虫运用靠谱与普遍的特性层面,它的高品质与好用的特性,也十分非常好。